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

合集下载

纵隔病变影像诊断 ppt课件

纵隔病变影像诊断  ppt课件
54
神经源性肿瘤
55
神经源性肿瘤
56
(2) CT表现
① 后纵隔脊柱旁区类圆形或半圆形肿块;
② CT平扫密度均匀,但因含脂量较高,其密度略低于邻近 的肌肉;
③ 良性边缘锐利,恶性边缘不清,侵犯周围结构;
④ 发生在椎间孔处的肿瘤,呈哑铃状,部分在椎管内,部分 在椎管外,CT可清晰显示椎间孔扩大,附近结构受压; ⑤ CT增强扫描:神经鞘瘤有不同形式的强化,而其他神经 源性肿瘤强化无特征。
57
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
58
神经源性肿瘤X线及CT
59
(3) MRI表现 ① 非神经鞘 瘤 MRI T1WI上呈中等偏低信号 , T2WI上呈高信号;
② 神经鞘瘤MRI 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 高信号;
③ 增强MRI神经鞘瘤T1WI呈明显环形强化,非鞘 瘤呈均匀强化;
④ MRI对椎管内外哑铃状肿瘤的定位、观察脊髓 的受压情况较CT更清晰。
32
胸内甲状腺肿CT表现
33
(3) MRI表现
① 位置:MRI冠状位及矢状位成像可清晰显示肿块的来源; ② T1WI为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③ 肿块内囊变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④ MRI不能显示钙化; ⑤ MRI增强T1WI不规则强化伴周围界限不清提示恶性。
34
胸廓内甲状腺肿MRI
35
4、淋巴瘤
36
(1) X线表现
① 位置:肿块多位于中纵隔、气管与肺门附近,少数位前纵隔; ② 肿瘤多呈分叶状,向纵隔两侧突出,有时一侧明显; ③ 肿瘤可经肺门沿肺间质向肺内浸润,也可侵及胸膜及心包而产生胸 腔及心包积液。
37
淋巴瘤治疗前后胸片表现
38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母细胞瘤是原始神经靖细胞的恶性肿瘤。

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及肾上腺髓质。

【病理】神经母细胞瘤外形不规则,表面呈结节状,外被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形成的假包膜。

切面呈灰白色的髓样组织,间有出血、坏死及钙化。

镜下,未分化型,小圆形,核深染的母细胞呈密集分布;低分化型瘤细胞较大,核染色浅呈菊花状排列,菊花形团中心有神经纤维,前者多见于新生儿,后者多见于婴幼儿。

电镜下肿瘤细胞内存在神经分泌颗粒聚积在细胞浆内的儿茶酚胺,及具微管的神经突起为本病的特征。

有些肿瘤混有细胞浆丰富的神经节细胞,构成神经节母细胞瘤,如完全由神经节细胞组成,则为神经节细胞瘤,多见于肾上腺以外的部位。

神经节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迅速生长,突破包膜,向周围发展,早期出现血道和淋巴道转移。

但不论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均有自发或经治疗诱导转变为神经节细胞瘤,或自行消退的现像。

【临床概况】临床表现,由于原发瘤部位不同及分泌儿茶酚胺等原因,症状和体征各异。

腹部肿瘤,近半数病人表现为固定、坚硬、分叶状肿块,位一侧上腹部或中线部位,可伴腹胀,腹痛,50%患儿初诊时已有转移症状,如头部包块,眼球突出,贫血,骨关节疼痛,肝大,表浅淋巴结肿大及发热,多汗,体弱等。

少数病人有高血压,心悸,腹泻。

血管活性肠肽综合征或婴儿肌痉挛性脑病。

部分病例有家族史,以及染色体异常。

【肿瘤分期】临床对腹部神经母细胞瘤大多采用儿童肿瘤小组Evans等提出的分期并加以修改:I期:肿瘤限于原发器官或组织。

I1期:肿瘤扩散在原发器官或组织以外,但不超过中线。

有同侧区域淋巴结转移。

中线部位肿瘤有一侧淋巴结受侵。

侵入椎管。

H1期:肿瘤超过中线,有双侧淋巴结转移。

中线部位肿瘤有双侧扩散或双侧淋巴结侵犯。

侵犯大血管。

IV期:远处转移至骨骼,骨髓,软组织,实质脏器,中枢神经系统或远处淋巴结。

IV-S期:I或H期原发瘤伴肝、皮肤或骨髓中之一处或多处转移。

凡是同位素扫描或骨骼照片有转移征象者不属此期(1岁以内婴儿)。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作者:刘文军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16期【摘要】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包括肿瘤部位、大小、累及范围、周围骨质破坏、密度及信号改变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9年1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结果 13例患者CT平扫示肿瘤密度不甚均匀,与软组织密度接近,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

MRI显示:T1WI表现为低于脑灰质的低信号病灶,T2WI信号较脑组织稍高。

13例中10例伴有囊变坏死,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肿瘤同时累及颅内外者11例,双侧额叶同时受累1例,右侧额叶受累6例,左额叶受累4例,脑组织水肿7例。

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界定肿瘤累及范围及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嗅神经母细胞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作者单位: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嗅神经母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 ENB) 又称嗅神经上皮瘤,是起源于筛骨筛板或鼻腔嗅区黏膜嗅神经细胞的恶性肿瘤,起病隐袭,早期确诊困难,且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本文报告我院2003~2009年1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它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本组1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男7例,女6例。

年龄10~56岁。

病史3~26个月。

临床症状:鼻塞11例,头痛10例,涕血7例,眼球突出5例,嗅觉减退4例,颈淋巴结肿大1例。

12例中10例患者行头部CT常规轴位平扫,扫描管电压120 kV, FOV 230 mm 230 mm,层厚、层距均为5 mm。

12例患者均行磁共振平扫包括横轴位T1WI(SE:TR/TE=450/15)、T2WI(SE: TR/TE=3000/50)和矢状位T1WI (SE: TR/TE=450/15)。

节细胞神经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

节细胞神经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

节细胞神经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刘文慧;李红文;钱银锋;刘文冬【摘要】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节细胞神经瘤及2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8例节细胞神经瘤中,位于肾上腺区15例、胸段脊柱旁6例、腰段脊柱旁2例、颈鞘区4例、骶前区1例;肿瘤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水滴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边缘光滑;14例可见点状钙化;16例有伪足征;24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匀,1例含有脂肪成分.增强扫描轻度强化,11例呈片絮状延迟强化.2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均位于肾上腺区,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其内见明显坏死、囊变、粗大钙化,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伴淋巴结转移.结论:节细胞神经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对其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出现肿块内粗大钙化、边界模糊、周围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时,应考虑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可能.%Objective:To study the CT manifestations and the value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ganglioneuroma and ganlioneuroblastoma.Methods:The clinical materials of twenty-eight cases with ganglioneuroma and two cases with ganglioneuroblastoma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enrolled.All had plain and enhanced CT scanning.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material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Of the 28 patients with ganglioneuroma, the location included adrenal gland (15 patients),para-thoracic spine (6 patients), para-lunbral spine (2 patients),carotid sheath (4 patients) and anterior to sacrum (1 patient).The lesions usually showed soft tissue density, round or water-drop in shape,well-defined, with punctatecalcification (14 cases).Pseudopodia sign could be assessed in 16 patients.The density of 24 cases were homogeneous and the other 4 cases were uneven,intra-tumoral fat tissue could be seen in one lesion.All lesions showed slight enhancement after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11 cases showed progressive and patchy enhancement in venous phase.All of the 2 patients with ganglioneuroblastoma were located in adrenal gland, irregular in shape, with heterogeneous density and marked intra-tumoral necrosis, cystic change and coarse calcification.Obvious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after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could be assessed.One case had lymph node metastases.Conclusion:Certain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could be revealed in ganglioneuroma and ganglioneuroblastoma, and CT was valuable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Display of intra-tumoral coarse calcification, ill-defined boundary, invasion of adjacent tissu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es provides the hints of the diagnosis of ganlioneuroblastoma.【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5页(P262-266)【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刘文慧;李红文;钱银锋;刘文冬【作者单位】230022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230022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230022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230022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R739.4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anglioneuroblastoma,GNB)同属外周性神经母细胞性肿瘤,起源于构成交感神经系统的不同成熟程度的神经嵴细胞,由于分化程度不同,生物学表现存在差异。

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3.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所有原发 灶和可测量转移灶体积减少超过50%,骨骼阳性 病灶的数目下降超过50%,不超过一处的骨髓阳 性部位可以接受。
2021/2/20
4.混合性反应(mixed response,MR):没有 新的病灶,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可测量的病灶体 积下降超过50%,同时存在其他任何一个或多 个病灶体积下降小于50%,任何存在的病灶体 积增加小于25%。
• 注:中线为脊柱,越过中线是指侵犯到或越过脊柱的对侧缘。若存在多发原发 病变,按照受累范围最广的病变进行分期。
2021/2/20
LOREM IPSUM DOLOR
低危
①所有1期; ②<1岁所有2期;③>1岁 MYCN未扩增2期; ④>1岁,MYCN虽扩增但 INPC为预后良好型2期; ⑤MYCN未扩增,INPC为预 后良好型且DNA为多倍体 4S期
• 预后分类
• (1)预后良好型:<1.5岁,弱分化或分化中 的神经母细胞瘤,并且MKI为低度或中度; 1.5~5岁,分化中的神经母细胞瘤,并且 MKI为低度;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混合型 (Schwannian间质丰富);节细胞神经瘤 (Schwannian间质优势)。
• (2)预后不良型:<1.5岁,未分化的或高度 MKI神经母细胞瘤;1.5~5岁,未分化或弱 分化神经母细胞瘤,或中度或高度MKI神经 母细胞瘤;≥5岁的各种亚型神经母细胞瘤;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结节型(混合型, Schwannian间质丰富/优势和贫乏)
2021/2/20
适应症
1 未治NB,<18岁 2 治疗前必须明确诊断及分期 3 无严重脏器功能不全
2021/2/20
CONTENTS

神经母细胞瘤超声表现

神经母细胞瘤超声表现

超声可以动态监测肿瘤的生长、扩散和转 移情况,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 评估治疗效果。
协助定位和引导穿刺活检
监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
超声可以协助医生准确定位肿瘤,并进行 穿刺活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治疗过程中,超声可以监测肿瘤对治疗 的反应,如化疗药物的分布和渗透情况, 以及肿瘤的坏死和缩小情况。
治疗效果的评价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超声检查结 果,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如肿瘤 大小的变化、血流信号的改变等 。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可以 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改变药物 剂量、更换治疗方案等。
05
结论
超声在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实时无创检查
动态监测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 查方法,能够实时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 、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它通常在肾上腺、腹部或脊髓等部位 发病,并可能扩散到其他器官和组织。
超声检查在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中的重要性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神经母细胞 瘤。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和内部回声等特征,有助于医生 对肿瘤的性质和进展进行评估。
超声检查还可以用于监测肿瘤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
02
神经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
肿瘤大小和形态
肿瘤大小
神经母细胞瘤在超声图像上通常表现为低回声团块,其大小各异,取决于发病 部位和病程。一般来说,肿瘤体积较大,常常大于5cm。
肿瘤形态
肿瘤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或椭圆形,有时甚至呈哑铃状。肿瘤的边缘通常 不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肿瘤内部回声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疗专家共识(全文)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椎旁交感神经系统,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美国NCI调查结果显示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率1975年至2009年为10.54/1 000 000(15岁以下的儿童)[1]。

神经母细胞瘤是异质性非常强的肿瘤,一些肿瘤可不经治疗自发消退,但大部分肿瘤发病隐匿,诊断时已出现全身转移并快速进展以致最终致命。

国际上经过30余年的多中心协作使得神经母细胞的5年生存率从1974年至1989年的46%上升到1999年至2004年的71%[2],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治疗还存在差距,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为规范我国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提出诊疗建议,供从事儿童肿瘤的医师参考。

一、适应证1.未治NB,<18岁;2.治疗前必须明确诊断及分期;3.无严重脏器功能不全。

二、治疗前检查1.确诊检查(1)病理检查:肿块切除,切开活检或穿刺活检;(2)骨髓涂片或活检、基于GD2免疫细胞学检测;(3)24 h尿VMA或HVA定量(必要时留置导尿);(4)影像学依据;(5)血NSE。

2.分期检查(1)胸部CT增强;(2)腹部及盆腔增强CT,B型超声;(3)眼球B型超声(选择性);(4)ECT全身骨扫描;(5)髂后骨髓涂片+MD检测;(6)MRI;(7)PET-CT(选择性)。

3.基因分子检测(1)N-MYC扩增倍数;(2)DNA倍性;(3)1p缺失(选择性);(4)11q缺失(选择性)。

4.各脏器功能检查(1)全血象;(2)肝肾功能,电解质;(3)血清LDH;(4)EEG,EKG;(5)流病检测;(6)听力检查。

三、基于上述检查可以获得1.明确的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2.基于影像学定义的危险因子;3.肿瘤分期及危险度分组。

具体诊断标准如下:1.确诊标准(以下两项之一)[3](1)肿瘤组织光镜下获得肯定的病理学诊断(下列检查可有可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检查、血清NSE或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升高);(2)骨髓抽吸涂片和活检发现特征性神经母细胞(小圆细胞,呈巢状或菊花团状排列;抗GD2抗体染色阳性),并且伴有血清NSE或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升高。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CT表现
平扫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较多粗大钙化灶及出 血、坏死囊变区。是肾上腺肿瘤出现钙化最多的 一种,钙化呈粗点状或环形,这种钙化是此肿瘤 的重要特征。
肿瘤常跨越中线向对侧侵犯。 具有包绕大血管倾向。 有时可向椎管内发展。
增强后肿瘤强化明显,常不均匀,包膜欠光整, 中央坏死区无明显强化。临近结构或组织受侵犯 可见异常强化
鉴别诊断(与副节瘤)
以腹膜后和后纵隔多见,肾上腺少见,良 性居多 。
临床常以高血压就诊 。 肿块边界清楚 ,密度比较均匀 ,增强后实
性成份有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与其他)
恶性淋巴瘤:当神经母细胞瘤原发瘤较小 时易于混淆 。淋巴瘤表现为多发类圆形结 节状影 未经治疗淋巴瘤一般密度比较均匀 不会出现坏死及钙化等 。
除发生于肾上腺外,颈、胸及下腹部交感 节亦可发生。
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也是儿童期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70%的儿童患者 就诊时已出现转移。
病理
最常见的部位是肾上腺(50%),其次是 腹膜后间隙(20%),胸部、骨盆和颈部 少见。
可多发,亦可为原发性肿瘤伴其他部位转 移。
肿瘤大,最大可达10-20cm,出血、坏死、 颗粒状钙化,电镜下内含神经内分泌颗粒。
早期可向淋巴结、肝、骨、肺、脑转移。
临床
常以腹块就诊,肿块多位于上腹部两侧。 在肿块出现之前常有皮肤苍白、多汗、食
欲缺乏、腹泻、消瘦、易疲劳、长期低热 或关节疼等症状,这与儿茶酚胺及其代谢 产物增加有关。 最常见转移部位为骨髓,当发现腹块时 50%以上病例已有骨髓转移、贫血及法力。 有家族倾向性
Thank you 谢谢大家
鉴别诊断(与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位于肾内,少见跨中线。 形态大多光滑、边界清楚、钙化少 。 神经母细胞瘤侵犯肾脏时多起自肾门向肾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儿 童 纵 隔 神 经母 细 胞 瘤 的 C 与 MR 表 现 及 其 诊 断 价 值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2 T I 1例 经 病 理 证 实
的儿童纵 隔神经母细胞瘤的 C T和 MR 表现 。1 1 9例行 C T检查 , 8例行 MR 检查 。结 果 2 1 o例 肿瘤位 于后纵隔 , 呈椭
,.R. J Chi na
[ sr c] 0b et e To e po eC a d MR1p ro ma c n ig o tcv leo e iti da tn l e rba t ma Abta t j ci v x lr T n efr n ea dda n si au fp darcme isia u o lso . n
WANG ey Ji— u.Z0U Ji .LJQ j e u,CH EN ~ ig .L儿 Y n Liy n i g,ZHA NG J nhu i—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e a t n f Ra ilg p rme t d oo y.Th t o e4hAfJ lae s i lo Chn dia ie st 、itd Ho p t f ia Me c lUn v riy.Lio i g-S e y n i a a nn h n a g,1 0 3 0 2, 1
中 图分 类 号 : 7 4 5 R 1 . 2 R 4 . R 3. ;844 ;45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0 6 9 1 ( 0 2 0 — 3 80 1 0 — 0 1 2 1 ) 30 7 —4
CT a d M RId a n ssofme i si a e r b a t ma i hid o n i g o i d a tn In u o ls o n c l ho d
t e t m o howe m o n ou nst n 1 d nh h u rs d ho ge e s de iy i 2 an i omog e en ous d nst i a e . Cac fc ton wih i he t m o a e iy n 7 c s s liia i t n t u r w s vsbl n 1 a e . Enha e ii e i 5 c s s nc d CT c ni s p ror e n l a e . W ec n s e un f m te s an ng wa e f m d i 3 c s s a e ior s r ngt ne n 7c s sa d r l he d i a e n l — Or u f r s r n he e n 6 c s s O n M R 1i nio m t e gt n d i a e . mag sof8 ca e e s s,t u o sdip a e s het m r s l y d io—o lgh l ow i na i h h s rs i ty l sg llket e c e t
圆 形 或 不 规则 形 软 组 织 肿 块 , 向肺 野 , 界较 清楚 。C 平 扫 示 肿 瘤 密 度 较 均 匀 1 突 边 T 2例 . 密度 不 均 匀 7例 ・ 5例 肿 瘤 内伴 1 有钙化。1 3例行 增 强 检 查 , 均 匀 强 化 , 不 均 匀 强化 。8例 MR 检查 T1 示 肿 瘤 呈 等或 稍 低 信 号 , 7例 6例 I wI 与胸 壁 肌 肉相
we e o a o re u a h p o tt s e ma s s r t u e O t el n n a la o n a y ) n n a c d CT s a s r v l rir g l rs a es f i u s e .p o r d d t h u g a d h d a ce rb u d r .( n u c h n e c n . s
医学影像学 杂志 2 1 年第 2 卷第 3 J dI i ∑ 02 2 期 n : Me 【
! :
儿童 纵 隔神经母 细胞瘤 的 C T与 MR 诊 断 I
王婕妤 , 邹 杰 , 秋 菊 , 丽 英 , 颖 , 锦 华 黎 陈 刘 张
( 国 医科 大 学 附 属第 四 医院 放 射 科 中 辽 宁 沈 阳 1 0 3 ) 1 0 2
近 , 呈 不均 匀稍 高信 号 , T w1 3例肿 瘤 内伴 出血 、 变 呈 混 杂 信 号 结 论 儿 童 患 者 , T 或 MR 检 查 发 现 后 纵 隔 肿 物 . 囊 C I 特 别 是 其 内伴 钙化 者 断 时 应首 先考 虑神 经 母 细 胞 瘤 。 诊
【 关键 词 】 纵 隔 ; 经母 细胞 瘤 ; 层 摄 影 术 . 计 算 机 ; 共 振 成 像 神 体 x线 磁
r to e tv l n y e T he e we e 9 c s sw ih C'’e a i to e r sp c i ey a alz d. r r i a e t I x m na in,8 c s sw ih M RIe a i a in. Re u t I umor a e t x m n to s ls ’ t he s
M e h d Th to s eCT n RIp ro ma c f p d a rc me is i a n u o ls o o fr d b a h l g n 2 a e r a d M e f r n e o e i ti d a t l e r ba t ma c n ime y p t o o y i c s s we e n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