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一、教材分析《科学并不神秘》是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部分的入门课。
本课从奇妙的大自然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等方面着手,把刚迈入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由对自然现象的好奇转化为对科学的向往. 使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的相应答案。
启发学生在对常见现象的讨论、探究、实验、观察等情境中发现问题,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并初次接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及七年级《科学》本身“以感性知识为主”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所以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多设计一些能体现科学现象与规律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索与思考的热情。
三、设计思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身边的事物和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界奥妙的探索兴趣是本节课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以形象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方式呈现奥妙的自然界,让学生在惊奇感叹中培养了探究自然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一个情境中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般学生对科学充分着神秘性的向往,总是认为科学是科学家才能研究的课题,通过学习身边的科学,让学生了解身边随处存在着科学。
通过让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并尝试解答这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引起对自然界奥秘探索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了解科技改变世界。
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基本技能。
2.方法和过程初步感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及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对科学的向往热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科学观。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
重点
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科,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指着科学书的图片问:什么是科学?
讲述:这节课我们一起开启科学之旅吧!
1.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
2.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_______。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讲述:长期的探索,人们已经找到了自然界许多问题的答案了,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是不能合理地解释的。科学是无止境的!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动科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学生活动后回答: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凹陷的乒乓球恢复成球形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1.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使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3.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方便、舒适
4.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问: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讲述: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减少科技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学生回答学生判断学生 Nhomakorabea答引导学生得出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生回答:1.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2.科学研究离不开仔细观察(记录),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牛顿看到苹果往下掉,提出了为什么苹果不往上掉的问题,牛顿经过大量的实验、观察、记录,最后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 教案

评价任务
作业布置
作业本A:P2-3,拓展与提高选做
板书设计
1.1科学并不神秘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奇妙的大自然现象
2、科学研究什么
3、科学研究从疑问开始
4、科学发展进步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3、科技使用不当,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次备课(手写)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寻找疾病产生的原因并找到根治的方法?
……人类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回答。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奇妙的大自然现象
2、科学研究什么
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3、科学研究从疑问开始
你能例举出因好奇而发明或发现科学原理的科学家事例吗?
三、我们如何学好科学
教反思
(手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幻灯片黏贴处)
对应教学问题设计
课型:新授课课题:1.1科学并不神秘总1课时
主备者:使用者:
二次备课时间:日期星期:上课时间:日期星期:2
课时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和介绍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新浙教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新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新浙教版第一章《科学并不神秘》的第1节和第2节。
具体内容包括:1. 科学是什么:介绍科学的定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2.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分析、结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科学的定义,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科学的定义:介绍科学的含义,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什么。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
(2)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4.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的定义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观察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尝试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
(2)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1)示例:冰融化成水,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冰的结构发生变化。
(2)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2)组织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讲授:在课堂上,教师将运用讲授法,向学生清晰地阐述科学的定义、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有准确的理解。
-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具体的科学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项目导向学习:设计探究项目,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例题四:科学探究中的问题提出
题目:小王在进行实验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相同条件下,植物在含有糖分的土壤中生长得更快。请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一个科学探究问题。
答案:探究糖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例题五:科学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
题目:小李和小张在进行一个科学探究项目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他们无法确定实验结果是否可靠。请根据他们的情况,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科学探究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科学探究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探究”,具体为1.1节“科学并不神秘”。本节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明白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科学的定义、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80%通过举例,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问,认识科学存在于我们周围,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2、80%学生在乒乓球实验中,认识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3、70%通过辩论说互联网的影响,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变革和发展的同时,不恰当的使用技术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4、通过“凹陷乒乓球复原”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5、通过互联网使用的利弊分析,辩证看待科学技术的使用方法,培养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科学;科学研究方法;【难点】辩证看待科学给我们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感情调节:奇妙的实验:瓶子变瘪了让学生尝试利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原来是瓶内气体冷缩后,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子压瘪。
能力拓展:(1)如何让瓶子复原?说明理由。
如打开瓶盖、放热水中等过渡:刚才同学们就在进行一项科学研究,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身边的科学吧。
2、自学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同学回答:科学研究什么?为什么学习科学?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并要求学生将相应句子划起来,做好标注。
3、互帮4、总结提升总结:科学研究往往从疑问开始,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入手,我们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实验书本“活动”部分——乒乓球复原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等。
拓展:一个小小的科学研究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说说热胀冷缩科学原理有什么应用。
如温度计、双金属片(可以做成继电器、温控开关等)、金属瓶盖开不了用火烤一下等。
拓展:科学还能给我带来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教师可适当举例说明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有利和有害影响。
【配套K12]七年级科学上册 1.1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1 (新版)浙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科学上册 1.1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1 (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c22985c77da26925c5b045.png)
1.1 科学并不神秘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
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引入:科学入门提问:什么是科学?科学与和技术的区别?科技又叫科学技术,包括科学和技术二、科学在我们身边:1、观察各种各样变化着的自然现象(通过课件对P2,3页出现的自然现象进行生动的展示)火山爆发,地震等用视频呈现不明飞行物(UFO)、含羞草、间蜂猴、雨后彩虹等等用图片呈现弯曲的铅笔、人造彩虹等用实验呈现PS:突出变化的2、提问: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自然现象吗?(同学间可以互相问答)3、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的学问。
如果你在研究你感兴趣的自然现象,那你就是一个小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
4、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观察生活,但观察的同时也要动脑筋,不然只能称为发呆。
P4思考,然后用下面的实验来证明。
请两个同学上来做实验,下面的同学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和金鱼能在水中浮沉的联系,从而小结出他们的原理。
P5实验,再请两位同学做,同样下面的同学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此做出假设(注意看清楚实验条件)。
5、在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索中,我们的社会不断的进步着。
不怕问题多,就怕没有问题,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老师欢迎大家的提问,来推动彼此教学的共同发展。
三、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1交通工具的变化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外的世界。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浙教版

课题:§1.1 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现象,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
学问。
难点:理解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交通工具的变化
、找二个大小相同的鸡蛋,将一个煮熟,然后分别在桌面上
记录能转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多次
你发现哪个转得时间要长?从中你会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
2、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着手——留心观察。
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2-1-c-n-j-y
4、揭开科学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已经走到我们的身边,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5、初步接触感悟、合作与交流。
2学情分析
教材安排本节内容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启发学生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应留心观察,逐渐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材沿着“对自然事物的感受”、“对自然现象的好奇”、“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这一线索,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质疑,激发探究的兴趣,初步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科学并不神秘,只要从问题开始,就可以进人科学的世界。
3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讲授】科学并不神秘
导入
问题1:同学们,当你拿到《科学》书、看着封面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问?
同桌讨论后回答:
(1) 什么是科学?我们学的《科学》都学些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