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度(灌砂法)试验记录数据

压实度(灌砂法)试验记录数据

试验概述

本试验旨在评估土壤的压实度,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

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本段将介绍试验的目的和内容,包

括使用的试验方法和设备,以及试验的步骤和要求。

试验目的:评估土壤的压实度,了解土壤的密实程度及可用性。试验目的:评估土壤的压实度,了解土壤的密实程度及可用性。

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

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

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

压实过程。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

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试验内容:使用灌

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

件下的压实过程。

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准备土壤样品和砂子,确保土壤样品具有代表性。

将土壤样品放置在压实仪器中,并确定初始土壤重量。

逐渐向土壤样品中灌入砂子,同时记录已灌入的砂子重量。

每次灌入砂子后,使用压实仪器进行压实操作,并记录压实次

数和对应的压实度。

当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或无法再继续灌入砂子时,停止试验并记

录最终土壤重量和对应的压实度。

试验要求:

试验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试准确可靠。

每次灌入砂子后应进行适当的压实操作,以保证试验的连续性

和可比性。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每次灌入砂子的重量和对应的压实度,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是压实度(灌砂法)试验的概述内容,包括试验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接下来将详细记录试验数据和结果。

本段描述试验数据的记录方式和要点,包括

记录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以及记录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时间:记录试验进行的具体时间,包括日期和具体的时刻。

地点:记录试验进行的地点信息,如实验室名称或者试验场地

地址。

环境条件:记录试验进行时的相关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等。

数据类型:记录试验数据的具体类型,比如碾压次数、压实度值等。

数据格式:记录试验数据的格式要求,如采用表格形式、数字或者图表等方式。

以上是试验数据记录的主要要点,确保准确记录试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

本节将对压实度(灌砂法)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对数据的统计和比较,以及与相关标准或参考值的对比。同时还会提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试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可以得出关于压实度的各项指标的数值结果。这些指标包括灌砂法试验中的最大密实度、最小密实度、平均密实度等等。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试验中各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和波动程度,从而得出对试验结果的整体评估。

接下来,我们将试验结果与相关标准或参考值进行对比。通过

与标准或参考值的对比,可以判断试验结果的优劣和符合程度。如

果试验结果与相关标准或参考值相符合,说明试验过程和结果是可

靠的;如果结果偏离标准或参考值,可能存在不确定的因素或试验

方法的改进空间。

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在进行压实度试验时,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试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试验设

备的性能等等。通过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可以找到改进试验过程

的措施,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节对压实度(灌砂法)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

讨论。通过数据的统计和比较,与相关标准或参考值的对比,以及

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可以得出试验结果的评估,并提出可能的改

进措施。

综上所述,本节对压实度(灌砂法)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

讨论。通过数据的统计和比较,与相关标准或参考值的对比,以及

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可以得出试验结果的评估,并提出可能的改

进措施。

回填土压实度试验方法及试验记录方案

回填土压实度试验方法及试验记录方案 本文介绍了土方压实度试验的两种方法:挖坑灌砂法和环刀法。挖坑灌砂法适用于测定基层、砂石和路基土的压实层密度和压实度,以及沥青表面处理和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在挖坑灌砂法中,测定现场含水量所用材料数量也有规定。而环刀法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密度。但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其龄期不宜超过2d,且宜用于施工过程中的压实度检测。在环刀法中,用酒精燃烧法测定细粒土含水量时用土量为15~20克,铝盒为小铝盒,用烘干法测定时为环刀中全部材料。在试验中,需要注意量砂的松干密度要准确,试坑深度应恰好等于压实层厚度,坑壁笔直,上下口直径相等,避免上大下小。挖出的试样要及时装入塑料袋或密封,防止水分损失。同时,在标定和测试完后,都要检查灌砂

筒外壁和锥体之间的三角区是否有砂子漏入,如有要将其单独清出,称其质量,计算密度时应扣除这部分质量。 2.环刀法是一种测定压实度的试验方法,使用环刀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环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定期校验,刃脚有缺口或变形的环刀不能再使用。其次,削土刀必须有一定的刚度并且直,以保证削平后的土样与环刀上下口平齐,不得有凹凸情况。最后,在测定压实层的密度时,环刀必须打入到压实层的中间部位,这样测得的压实度被认为代表整个压实层的平均压实度。因此,在将环刀打入土中前,应先将压实层下挖一定的深度,再将环刀打入。 填写压实度记录及签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最佳含水量与现场含水量的关系以及击实所得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压实度的关系都会影响压实度。因此,应根据击实试验确定施工范围的施工含水量,一般在±3%之间。其次,记录和签字需要准确无误,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灌砂法及环刀法测压实度(带计算过程)

灌砂法测压实度 最大干密度1.861g/cm³最佳含水率10.6% 椎体砂质量728克 标准砂密度1.344g/cm³环刀体积200cm³一、灌砂法 1、〔灌砂筒质量+砂质量〕-〔剩余筒+砂质量〕-椎体砂质量=洞内砂质量 2、洞内砂质量÷标准砂密度=洞体积 3、湿土质量÷洞体积=湿密度 4、湿密度÷〔1+含水率%〕=干密度 5、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压实度 二、环刀法 1、称量环刀质量 2、〔环刀+湿土质量〕-环刀质量=刀内湿土质量 3、刀内湿土质量÷环刀体积=湿密度 4、湿密度÷〔1+含水率%〕=干密度 5、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压实度 三、测含水率简易方法 1、先称量铁盒质量; 2、把取得的湿土,取出适当量放进铁盒内称量〔盒+湿土〕质量; 3、〔铁盒+湿土〕-铁盒=湿土质量 4、把酒精倒进铁盒刚没过湿土,点燃酒精可以轻轻搅拌.待酒精熄灭后再次加入酒精点燃.观察土是否已干. 5、称量〔铁盒+干土〕质量 6、〔铁盒+湿土〕-〔铁盒+干土〕=水质量 7、〔铁盒+干土〕-铁盒质量=干土质量 8、水质量÷干土质量=含水率 一、试验内容与要求: 1 / 6

路基路面施工或验收时对其施工压实质量进行检测,通过试验要求学生掌握路基路面压实度检测的各种方法,并能熟练进行现场检测. 灌砂法是利用均匀颗粒的砂去置换试洞的体积,它是当前最通用的方法,很多工程都把灌砂法列为现场测定密度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测试各种土或路面材料的密度,它的缺点是:需要携带较多的量砂,而且称量次数较多,因此它的测试速度较慢.采用此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集料的最大料径小于15c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时,应用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二、试验仪具与材料〔1〕灌砂筒; 〔2〕金属标定罐;灌砂筒的主要尺寸 结构小型灌砂筒大型灌砂筒 储砂筒直径〔mm〕100150 容积〔cm3〕21204600 流砂孔直径〔mm〕1015 金属标定罐内径〔mm〕100150 外径〔mm〕150200 金属方盘基板边长〔mm〕350400 深〔mm〕4050 中孔直径〔mm〕100150 注: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超过40mm,则应相应地增大灌砂筒和标定罐的尺寸.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超过60mm,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应为200mm.〔3〕基板;〔4〕玻璃板;〔5〕试样盘;〔6〕天平或台秤;〔7〕含水量测定器具;〔8〕量砂;〔9〕盛砂的容器;〔10〕其他. 三、试验方法与步骤 〔1〕标定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①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距筒顶15mm左右为止.称取装入筒内砂的质量,准确至1g.以后每次标定与试验都应该维持装砂高度与质量不变. ②将开关打开,让砂自由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坑内的体积相当〔可等于标定灌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称灌砂筒内剩余砂质量,准确至1g. ③不晃动储砂筒的砂,轻轻地将灌砂筒移至玻璃板,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上,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 ④收集并称量留在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砂至1g.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锥体的砂. ⑤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2〕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 ①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准确至1Ml. ②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取下灌 2 / 6

压实度(灌砂法)试验记录数据

压实度(灌砂法)试验记录数据 试验概述 本试验旨在评估土壤的压实度,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 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本段将介绍试验的目的和内容,包 括使用的试验方法和设备,以及试验的步骤和要求。 试验目的:评估土壤的压实度,了解土壤的密实程度及可用性。试验目的:评估土壤的压实度,了解土壤的密实程度及可用性。 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 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 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 压实过程。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 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试验内容:使用灌 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 件下的压实过程。 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准备土壤样品和砂子,确保土壤样品具有代表性。 将土壤样品放置在压实仪器中,并确定初始土壤重量。 逐渐向土壤样品中灌入砂子,同时记录已灌入的砂子重量。

每次灌入砂子后,使用压实仪器进行压实操作,并记录压实次 数和对应的压实度。 当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或无法再继续灌入砂子时,停止试验并记 录最终土壤重量和对应的压实度。 试验要求: 试验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试准确可靠。 每次灌入砂子后应进行适当的压实操作,以保证试验的连续性 和可比性。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每次灌入砂子的重量和对应的压实度,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是压实度(灌砂法)试验的概述内容,包括试验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接下来将详细记录试验数据和结果。 本段描述试验数据的记录方式和要点,包括 记录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以及记录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时间:记录试验进行的具体时间,包括日期和具体的时刻。 地点:记录试验进行的地点信息,如实验室名称或者试验场地 地址。

灌砂法测压实度

灌砂法测密度 一.仪具与材料 1.灌砂仪 2.基板 3.玻璃板 4.天平或台称 5.铝盒、烘箱等 6.标准砂 7.其他:凿子、改锥、铁锤、长把勺、小簸箕、毛刷等。 二.试验方法与步骤 1.标定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①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距筒顶15mm左右为止。称取装入筒内砂的质量m1准确至1g。以后每次标定及试验都应该维持装砂高度与质量不变。 ②将开关打开,让砂自由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坑内的体积相当(可等于标定罐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称灌砂筒内剩余砂质量m5准确至 1g。 ③不晃动储砂筒的砂,轻轻地将灌砂筒移至玻璃板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上,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

④收集并称量留在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1g。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锥体的砂m2 ⑤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2.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rs。 ①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准确至lmL。 ②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1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3,准确至1g。 ③按下式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 ma: ma=m1-m2-m3 式中:ma—标定罐中砂的质量,g; ml—装人灌砂筒内的砂的总质量,g; 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 m3—灌砂人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 ④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⑤按下式计算量砂的单位质量: 式中:

—量砂的单位质量,s/cm3; V—标定罐的体积,cm3。 3.试验步骤 ①在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其面积不得小于基板面积。 ②将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当表面的粗糙度较大时,则将盛有量砂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人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灌砂筒,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准确至1g。当需要检测厚度时,应先测量厚度后再进行这一步骤。 ③取走基板,并将留在试验地点的量砂收回,重新将表面清扫干净。 ④将基板放回清扫干净的表面上(尽量放在原处),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砂筒一致)。在凿洞过程中,应注意勿使凿出的材料丢失,并随时将凿出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不使水分蒸发,也可放在大试样盒内。试洞的深度应等于测定层厚度,但不得有下层材料混入,最后将洞内的全部凿松材料取出。对土基或基层,为防止试样盘内材料的水分蒸发,可分几次称取材料的质量。全部取出材料的总质量为mW,准确至1g。 ⑤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在铝盒或洁净的搪瓷盘中,测定其含水量(w,以%计)。样品的数量如下:用小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lOO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500g。用大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2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或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宜将取出的全部材料烘干,且不少于2000g,称其质量md,准确至1s。当为沥青表面处治或沥青贯人结构类材料时,则省去测定含水量步骤。

压实度检验记录(灌砂法)

F10 委托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分包单位代表桩号见证单位 压实度检验记录(灌砂法) 检验编号: 分项名称击实类型样品来源 土样类别最大干密度g/cm3检验类别 层次要求压实度%委托日期 层厚委托人检验日期 见证人取样人检验依据 年月日 年月日 检验编号 取样桩号及部位 量砂容器 +量砂质量g(1) 试量砂容器 +余砂质量g(2) 坑锥体砂质量g(3) 容试坑耗砂g(4)=(1)-(2)-(3)积量砂密度g/cm3(5) 试坑容积cm3(6)=(4)/(5) 试坑中挖出试样质量g(7) 试样湿密度g/cm3(8) 含湿料质量g(9)干料质量g(10) 水 水的质量g(11)=(9)-(10) 率 试样含水率%(12)=(11)/(10)*100% 试样干密度g/cm3(13)=(8)/(1+(12)) 最大干密度g/cm3(14) 压实度%(15)=(13)/(14)*100% 备注检验单位(盖章) 校核人:检验人:

压实度检验 ( 灌砂法 ) 检测样品取样的注意事项 检测频率每 1000m2一次,检测数量按CJJ1-2008中的规定。 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 时,宜采用φ100mm 的小型灌砂筒测试;当集料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5mm,但不大于 40mm,测定层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 200mm 时,应用φ150mm 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灌砂试验前,应对标准砂的密度和锥体质量进行标定。挖坑时,试坑应周壁竖直,避免出现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的情形,否则,检 测密度偏大或偏小。 样品取出后应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影响检测结果。 填写委托单时必须填清楚工程名称、委托单位、施工单位、代表起止桩号、每个测点的桩号及部位、击实指标、设计或标准要求达 到的压实度等信息。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原始记录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原始记录 一、实验目的: 通过灌砂法压实度检测,了解土壤的压实性能,为土壤改良和工程设 计提供依据。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灌砂法压实仪 2.土壤勺 3.秤 4.灌砂装置 5.压实模具 6.砂筛 7.测试土壤 三、实验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a)将灌砂仪放置在平整的实验台面上,并调整仪器的水平度。 b)验证仪器的准确性,确保仪器读数准确无误。 c)准备好灌砂装置、压实模具、土壤勺、秤、砂筛等实验仪器与材料。 2.取样与准备

a) 从现场取得土壤样品,并将样品通过砂筛过筛,筛出的土壤为粒径小于5mm的细砂。 b)将筛过的土壤样品进行称重,记录土壤质量。 3.灌砂操作 a)将土壤勺放置在灌砂装置上,并打开水龙头,控制水流使土壤能够均匀地填满模具。 b)现场重量法:当水快要从模具顶部溢出时,立即关闭水龙头,并记录此时的土壤质量。 c)室内称重法:将装有土壤的模具取下,放在秤上进行称重,记录土壤质量。 四、实验结果: 1.灌砂重量法记录: -土壤质量1:1000g -灌砂前质量:1500g -灌砂后质量:1800g - 所用水量:300ml -计算得到的土壤质量2:1500g+300g=1800g -压实度:(土壤质量2-土壤质量1)/土壤质量1*100%=(1800g- 1000g)/1000g*100%=80% 2.室内称重法记录:

-土壤质量1:1200g -灌砂前质量:1600g -灌砂后质量:2000g -计算得到的土壤质量2:1600g+400g=2000g -压实度:(土壤质量2-土壤质量1)/土壤质量1*100%=(2000g- 1200g)/1200g*100%=66.67%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 通过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我们得到了两组不同的压实度数据,分别是80%和66.67%。在实验中,选择不同的具体方法和设置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相对灌砂重量法,室内称重法可以更为准确地得到土壤质量。此外,灌水速度、水流量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 六、实验结论: 通过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我们得到了土壤样品的压实度。压实度数据可以为土壤改良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在实际工程中,需要考虑土壤的压实性能,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压实度试验记录(灌砂法)

压实度试验记录(灌砂法) 试验目的:通过灌砂法测定土壤的压实度。 试验设备与试验材料: 1.压实度试验仪:包括针尖深度计、扫砂装置、变压器等; 2.砂土:可选择中等粒径的黏性土; 3. 试验容器:直径为10 cm,高度为15 cm的圆形试验容器; 4.试验水:用于湿润土壤。 试验步骤: 1.准备工作: a.清洁试验容器,确保无杂质。 b.将试验容器放置在水平台面上。 2.密集度试验: a.在试验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干砂土,填充高度约为容器高度的2/3,轻轻敲击试验容器,以排除空隙。 b.用针尖深度计测量砂土表面到容器顶部的距离,记录为H1 c.打开水源,调节水流量,将水从扫砂装置灌入试验容器中,使砂土 饱和湿润。 d. 继续添加砂土,直至超出试验容器的高度约3 cm。 3.试验操作:

a.将试验容器与压实仪连通,加上适当的压力。 b.记录压实仪上示的压力P1 c.打开扫砂装置,使水流平缓地进入试验容器,同时在压实仪上记录压力P2 d.在压力P2稳定后,停止向试验容器加水,并记录此时的高度H2 4.数据处理: a.计算砂土的初始干体积为V1=0.785×(D1^2)×H1,其中D1为容器直径。 b.计算压实度为ρ=(V1-V2)/V1×100%,其中V2为试验后土体的体积。 5.实验注意事项: a.试验过程中,水流要平缓,不能冲刷砂土,以保证试验精度。 b.记录数据时,尽量减小观测误差。 c.进行多次试验,取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d.清洁试验容器时,要注意不要损坏试验设备。 试验结果: 根据上述步骤进行试验,并记录相关数据,计算出压实度的数值 试验容器直径D1 = 10 cm 试验开始时针尖深度H1 = 7 cm 试验结束时针尖深度H2 = 5 cm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规程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实验规程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的材料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测。 1.2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 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31.5mm, 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应用力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型式和主要尺寸见图1及表1。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 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 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 可用 300mmX500mmX400mm 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 。用于含水 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0.01g 、0.1g 、 1.0g 。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量砂:粒径0.3〜0.6mm 清洁干燥的砂,约20 — 40kg,使 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 图1 灌砂筒和标定罐(尺寸单位:mm)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实验规程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实验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的材料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测。 1.2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 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型式和主要尺寸见图1及表1。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图1 灌砂筒和标定罐(尺寸单位:mm)(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0mm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0.01g、0.1g、1.0g。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量砂:粒径0.3~0.6mm清洁干燥的砂,约20-40kg,使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2 、挖坑灌砂法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 15mm 、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 150 mm 时,宜采用φ 100mm 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 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 15mm ,但不大于 40mm ,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 ,但不超过 200mm 时,应用φ 150mm 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二、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 、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形式和主要尺寸见图 4-1 及表 4- 2 。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2 、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 、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 、玻璃板:边长约 500~600mm 的方形板。 5 、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 × 500mm × 40mm 的搪瓷盘存放。 6 、天平或台秤:称量 10 ~ 15kg ,感量不大于 1g ,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 0.01g 、 0.1g 、 1.0g 。 7 、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 、量砂:粒径 0.30 ~ 0.60mm 或 0.25 ~ 0.50mm 清洁干燥的均匀砂,约20 ~ 40kg ,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