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和小麦种植技术
水稻秸秆铧犁耕翻还田小麦条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DB3212T 2078—2024.pptx

横沟距田两端横填2m〜5m处各挖一条,较长的田块每隔50m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cm,沟深30Cm〜40cm:出 水沟宽25cm,深40Cm〜50cm。墙沟开挖选用双刀开沟机,配套拖拉机功率80马力。整治好隔水沟、排水沟、生产 沟等外三沟,做到内外三沟相通,灌排通畅,达到雨止田干。适时降低麦田的地下水位
4水稻秸秆锌犁耕翻还田技术
4.1机具选择
水稻收割选用高性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带桔秆切碎及匀撒装置),土壤耕翻选用液压翻转犁(GB/T14225— 2008),土空切碎选用牵引式圆盘耙(I1.Y。-1224),田面整平镇压选用旋耕播种机(2BFG-230H),播种选用播种开墉镇压 一体机,横墙及田头墙选用双刀开沟机UKH-35(八)Jo
品种选择
选用生态适应性好、综合抗性强、产量潜力大的优质专用小麦镇麦12品种。
种子处理
2.1晒种
播前选晴天晒种2d~3do
5.2.2选种
人工或上精选机去杂、去劣、去小粒,选后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标准。
2.3药剂拌种
6%戊嚏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加水拌种或包衣,待药液被种子吸干后,即可播种。
当小麦籽粒进入腊熟末期及时抢晴机械收获,脱粒后及时晾晒3个~4个晴天或机械烘干,保证籽粒水分不高于 12.5%进仓。
7创建生产档案 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生产档案(参考附录A)保存2年以上。 附录A (资料性) 表A.1规定了水稻秸秆锌犁耕翻还田小麦条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荐农药品种及施用方法。 表A.1推荐农药品种及施用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秸秆锌犁耕翻还田术语和定义、水稻秸秆锌犁耕翻还田技术、小麦机条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和收获等。 本文件适用于泰州市稻茬麦,适用土壤类型为沙土、壤土,其它生态、生产条件相似地区可参照采用.
稻茬小麦髙畦降渍机械化种植技术规范

稻茬小麦髙畦降渍机械化种植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范了稻茬小麦高畦降渍机械化种植技术,包括机械准备、品种选择、施肥技术、播种技术等。
本标准适用于沿淮及江淮地区不同气候和墒情条件下稻茬小麦的机械化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 1351-1999 小麦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8321.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DB34/T2654-2016 沿淮江淮地区水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畦降渍机械作业完成后,田间自然形成畦高20 cm~25 cm、畦面宽170 cm~200 cm、畦沟宽25 cm左右的一条条高畦,畦面高出原田平面2 cm~3 cm,正常情况下,能保证畦面无积水。
3.2 高茬还田施肥开沟高畦播种一体机一次完成旋耕、埋茬、施肥、做畦、播种作业的小麦播种机械。
4 机械准备选用高茬还田施肥开沟高畦播种一体机。
主要技术参数:作业幅宽250(或220)cm,耕深16 cm,旋耕刀32把以上,播种行数11(9)行。
配套动力:使用作业幅宽2.5m的“高茬还田施肥开沟高畦播种一体机”要求配套动力100马力以上;作业幅宽2.2 m的高畦降渍播种机要求配套动力90马力以上。
5 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国家和XX省审定并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耐渍性强的小麦品种。
杂交籼稻早茬口宜选用抗寒性好、抗赤霉病、抗X发芽能力较强的半冬性品种,粳、糯稻晚茬口宜选择抗赤霉病、抗X发芽能力较强的春性品种。
16 施肥技术6.1 施肥量根据小麦品质类型、目标产量确定肥料用量,每667 m2施用纯N 14 kg~16 kg、P2O5 5 kg~7kg、K2O 6 kg~8 kg,生物有机肥150 kg;土壤有效锌不足时,增施硫酸锌7 kg~12 kg。
三农经济作物种植手册

三农经济作物种植手册第1章经济作物种植概述 (3)1.1 经济作物种类与分布 (3)1.2 经济作物种植的意义与价值 (4)第2章土壤与气候选择 (4)2.1 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4)2.1.1 沙土 (4)2.1.2 粘土 (4)2.1.3 壤土 (5)2.1.4 盐碱土 (5)2.2 气候条件对经济作物的影响 (5)2.2.1 温度 (5)2.2.2 降水 (5)2.2.3 光照 (5)2.3 土壤与气候的适配性分析 (5)2.3.1 作物生长习性 (5)2.3.2 土壤气候条件匹配 (6)2.3.3 适应性改良 (6)第3章育苗技术 (6)3.1 育苗设施与设备 (6)3.2 育苗基质选择与配制 (6)3.3 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 (7)第4章水稻种植技术 (7)4.1 水稻品种选择与布局 (7)4.2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7)4.2.1 育秧 (7)4.2.2 移栽 (7)4.2.3 水稻生长期管理 (8)4.3 病虫害防治与水稻优质高产 (8)4.3.1 病虫害防治 (8)4.3.2 水稻优质高产措施 (8)第5章小麦种植技术 (8)5.1 小麦品种选择与布局 (8)5.1.1 品种选择原则 (8)5.1.2 品种布局 (8)5.2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9)5.2.1 整地与施肥 (9)5.2.2 播种 (9)5.2.3 田间管理 (9)5.3 小麦病虫害防治与高产栽培 (9)5.3.1 病虫害防治 (9)5.3.2 高产栽培技术 (9)第6章玉米种植技术 (10)6.1 玉米品种选择与布局 (10)6.1.1 品种选择 (10)6.1.2 布局 (10)6.2 玉米栽培管理技术 (10)6.2.1 整地 (10)6.2.2 播种 (10)6.2.3 田间管理 (10)6.3 玉米病虫害防治与优质高产 (10)6.3.1 病虫害防治 (10)6.3.2 优质高产 (11)第7章经济作物轮作与间作 (11)7.1 轮作与间作的意义及原则 (11)7.2 常见经济作物轮作模式 (11)7.3 经济作物间作模式与效益分析 (12)第8章蔬菜种植技术 (12)8.1 蔬菜种类与季节选择 (12)8.1.1 春季蔬菜 (12)8.1.2 夏季蔬菜 (12)8.1.3 秋季蔬菜 (13)8.1.4 冬季蔬菜 (13)8.2 蔬菜栽培管理技术 (13)8.2.1 播种 (13)8.2.2 定植 (13)8.2.3 水肥管理 (13)8.2.4 中耕除草、整枝打叉 (13)8.3 蔬菜病虫害防治与优质高产 (14)8.3.1 农业防治 (14)8.3.2 物理防治 (14)8.3.3 化学防治 (14)8.3.4 生物防治 (14)第9章水果种植技术 (14)9.1 水果种类与区域分布 (14)9.1.1 苹果: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甘肃、山西、河南等省份。
作物栽培学(小麦)

作物栽培学(小麦)小麦栽培技术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一)实现高产的土壤指标小麦适应性广,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但要达到高产、稳产,必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高产麦田的耕作层深度一般为20cm以上,土壤容重1.2g/cm3左右,孔隙度为50-55%(其中非毛管孔隙:15-20%),水气比例:1.0:0.9—1.0 ,有机质含量:砂壤土1.2%以上;粘土2.5%左右,其中易分解的有机质要占50%以上,土壤含氮量0.1%以上,小麦生长期间水解N70mg/kg左右,速效P含量> 15mg/kg,速效K含量大于120mg/kg,土地平整,地面坡降小于0.1%-0.3%,有利灌排,土壤PH6.8-7.0左右。
(二)麦田整地方法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麦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深、透、细、平和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整地方法因地而异,有的地区冬春干旱,要注意抗旱保墒;有的地区雨水多,要防止烂耕烂种。
1、稻茬麦田整地稻茬田含水高,质地粘重,宜耕期短,耕整难度大,必须在水稻生育中后期,加强水分管理,在稻田四周开挖排水沟。
在水稻收获前适时干田,一般在水稻收割前10天左右停止上水,收稻时土壤表土发白,脚踩不下陷,耕出的土块易散碎时为宜耕期,立即进行随耕随耙随播种。
早中稻收后距小麦播种有较充裕时间,应进行耕翻晒垡,使土壤风化,改善理化性状,播种前,应再浅耕,耙碎作畦。
机耕整地可采用旋─耕─旋的方法,先旋耕灭茬,后用铧犁耕翻,再用旋耕犁碎垡。
晚茬稻收割迟,种麦季节紧,必须边收割边耕边耙,边播种。
南方麦区稻茬麦面积大,为克服稻田整地费工、缓解稻麦两熟季节紧、劳力紧张的矛盾,近年来发展了稻茬少、免耕种麦技术和反旋灭茬秸秆还田技术。
少免耕种麦减少了耕作程序,比耕翻种麦省工节本,有利于适时播种。
免耕麦田表土平整,播种深度一致,小麦出苗快而整齐,出苗率高,有利苗期早发,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快。
但少,免耕种麦杂草较严重,肥料施得浅,易流失,根系在土壤0-10cm分布比例大,在土壤下层根量比例小,在生长中后期,易出现早衰现象。
春小麦-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212·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12期春小麦-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李玉霞(滦南县农业农村局,河北滦南 063500)摘要:自2018年以来,唐山市滦南县胡各庄、柏各庄一带示范推广春小麦-水稻双茬绿色高效种植模式,通过合理选用品种、实施配套生产措施、强化生产关键技术,充分利用土地、水、光热等自然资源,增加农业种植收入,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同时,通过春小麦-水稻栽培,能防止春季土壤裸露造成沙尘污染,利于生态环保,实现社会效益。
关键词:春小麦;水稻;栽培技术春小麦-水稻高效绿色栽培模式,上茬春小麦选用矮秆抗倒高产强筋品种,如津强10、津强11等津强系列,下茬水稻选用天隆优619等生育期较短的优质品种,春小麦产400~450 kg /667m 2,水稻产550~600 kg /667m 2,实现亩纯收益千元以上。
1 春小麦栽培技术春小麦播种、收获全部机械化,遵循“七分种三分管”的原则。
1.1 整地、冬灌、施足农家肥为确保早春顶凌播种保全苗,春小麦地快要在水稻收获后冬前整地,达到播种状态,施足农家肥,立冬至小雪期间浇足封冻水,为翌年春播打好基础。
1.2 精细播种保全苗选用矮秆抗倒高产强筋品种,如津强11,津强12等;播种前精选种子、晒种、药剂拌种防病虫害;适时播种,早春土壤化冻5 cm,即可顶凌播种(昼消夜冻),我地春小麦适宜播种期一般在3月上旬;用种20~22 kg /667m 2;提高机械播种质量,保证合理密度,播种后要及时镇压,力争苗全、苗齐、苗壮。
1.3 科学肥水管理整地未施肥的地块,可在播种时施1 000 kg优质农家肥。
随播种施二铵10~15 kg /667m 2或含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肥25~30 kg /667m 2。
分蘖期及时浇水施肥,一般在三叶期或三叶一心时进行,施尿素10~15 kg /667m 2,提高分蘖成穗率,促壮苗早发,为穗大粒多奠定基础;拔节期及时浇水施肥,视苗情施尿素10 kg /667m 2,钾肥5 kg /667m 2;浇好抽穗扬花水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灌浆期以控为主,以防倒伏,贪青晚熟,影响下茬水稻移栽。
高考地理农耕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耕知识点农耕是人类最早采取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
在高考地理中,农耕知识是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农耕的概念、地理分布、农耕技术和农业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耕的概念农耕是指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包括耕种、播种、种植、施肥等一系列农业活动。
农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狩猎采集过渡到农业生产,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耕的地理分布农耕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但不同地区的农耕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主要的农耕地带包括亚洲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印度次大陆、东南亚等地,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尼日尔河流域等地,欧洲的中部平原和东南部地区,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等。
三、农耕技术1. 水稻种植技术: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主要包括田间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例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良好的水田管理,包括灌溉、排水和除草等工作。
2. 玉米种植技术: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例如,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播种密度、科学施肥、注意灌溉等。
3. 小麦种植技术: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品种、耕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例如,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适时的耕作管理,包括松土、追肥、除草等。
四、农业问题农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农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常见的农业问题包括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土壤质量下降、气候变化等。
这些问题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总结:地理高考中的农耕知识点主要包括农耕概念、地理分布、农耕技术和农业问题等内容。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地理成绩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稻茬小麦规范化整地播种技术规程

DB51/T 2748—2021 稻茬小麦规范化整地播种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茬小麦整地播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和主要技术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稻茬小麦和长江流域类似生态区的稻茬小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499 旋耕机作业质量NY/T 500 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NY/T 739 谷物播种机械作业质量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稻茬小麦 wheat following rice in a rice-wheat cropping system水稻收获后种植的小麦。
3.2免耕露播覆草栽培技术 surface sowing and rice straw mulching under zero-tillage免耕条件下,采用半机械化免耕播种机将小麦种子播在地表,之后覆盖稻草的种植方式。
3.3免耕带旋播种技术 strip-till sowing under zero-tillage免耕条件下,采用免耕带旋播种机播种小麦的技术。
3.4耕翻播种技术 wheat sowing under rotary tillage or plowing condition旋耕或翻耕整地后进行小麦机械播种的技术。
4 基本要求4.1品种选用适宜当地气候生态条件、耐低温、抗穗发芽和赤霉病的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4404.1的规定。
4.2肥料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4.3除草剂应符合NY/T 1997的规定。
灌溉水4.4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粮食作物的轮作与间作技术实用指南

粮食作物的轮作与间作技术实用指南一、轮作技术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一)轮作的好处改善土壤肥力不同的粮食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和吸收能力不同。
例如,豆科作物如大豆,其根部有根瘤菌,能够固氮。
当种植大豆后,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会增加,后续种植需氮量较大的玉米等作物时,就有了充足的氮源。
深根性作物如小麦,其根系可以深入土壤下层,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当轮作浅根性作物如水稻时,水稻的根系能够更好地在土壤中生长发育。
减少病虫害许多病虫害具有一定的寄主专一性。
如果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病虫害会大量滋生。
例如,连续种植小麦,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容易爆发。
而轮作不同作物时,病虫害失去了适宜的寄主环境,数量会大大减少。
如玉米和高粱轮作,玉米螟等害虫的危害程度会降低,因为高粱对玉米螟有一定的抗性,改变了害虫的生存环境。
调节土壤水分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蒸腾作用不同。
如棉花是耐旱作物,而水稻是需水量大的作物。
在干旱地区,棉花和水稻轮作,可以在棉花种植期间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为后续种植水稻储备水分;在湿润地区,合理轮作可以避免土壤过湿导致的一些问题,如土壤通气性差等。
(二)常见的轮作组合禾本科与豆科轮作玉米-大豆轮作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组合。
玉米生长期间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养分,大豆根瘤菌固氮后能补充土壤中的氮素。
而且大豆的残茬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小麦-豌豆轮作也有类似的效果。
小麦收获后种植豌豆,豌豆的根系分泌物和残茬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豌豆固氮为下一季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肥力条件。
谷类作物之间的轮作水稻-小麦轮作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轮作模式。
水稻种植期间,土壤处于淹水状态,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
轮作小麦后,土壤通气性改善,有利于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
高粱-谷子轮作也是可行的。
高粱植株高大,对土壤肥力和水分的利用能力较强,谷子相对较耐旱、耐瘠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和小麦种植技术
水稻和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种植水稻和小麦时,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种植技术,以确保高产量和质量稻谷和小麦的生产。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和小麦的种植技术。
首先,我们来讨论水稻的种植技术。
水稻被称为"水田作物",因为它需要大量的水来生长。
在种植水稻前,首先需要进行地力整理和土壤改良。
水稻适合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壤富含有机质的田地上。
因此,在田地里耕种前,需要进行深耕和翻转土壤,以确保土壤松软和排水良好。
此外,可以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水稻的栽培技术。
选择适合地区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
在水稻种植时,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根据气候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旱稻、低温稻和中稻等不同类型的水稻。
在选择品种时,还需要考虑其抗病虫害能力和高产性。
在播种时,应该选择适宜的时间。
水稻的种植时间因地域和品种而异,一般在春季或夏季进行。
根据当地气温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灌溉和管理。
水稻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生长,特别是在孕穗期和灌浆期。
因此,在种植水稻时,一定要确保田地里有足够的水。
可以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如漫灌、滴灌或喷灌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还要及时进行除草和杂草处理,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湿度,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我们来讨论小麦的种植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适合在温带和寒温带种植。
和水稻类似,小麦的种植也需要进行地力整理和土壤改良。
一般来说,小麦适合生长在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上。
在播种前,需要进行深耕和翻转土壤,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
此外,还应该根据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整,确保土壤的适宜性。
在播种时,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品种也非常重要。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的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也要考虑小麦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在小麦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灌溉和管理。
小麦对水分要求较小,但也需要一定的水分来保持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种植小麦时,要适时进行灌溉,注意控制水量和避免过湿过干。
此外,还要进行除草和杂草处理,保持通风和适宜的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总结起来,水稻和小麦的种植技术是保证高产量和质量粮食生产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适宜的播种时间和品种选择、科学的灌溉和管理,可以最大程度
地提高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确保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只有掌握了水稻和小麦的种植技术,才能实现粮食的丰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