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楼阁式塔

合集下载

中国古塔系列

中国古塔系列

中国古塔类型可分为两大部分
按性质分类有:喇嘛塔(藏传佛塔)、 宝箧印塔、金刚宝座塔、“中国屠婆式”塔 (无缝塔)多宝塔、文峰塔。 按形制分类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 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造像塔、幢式塔、 异形塔。
山西洪洞飞虹塔
飞虹塔在山西洪洞县一座小山顶上 的广胜上寺广胜寺内,重建于明正德十 年至嘉靖六年间(1515~1527),为砖 砌楼阁式塔,八角十三层,通高47米。 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 塔身用砖砌,外镶黄、绿、蓝三色琉璃 烧制的屋宇、神龛、斗拱、莲瓣、角柱、 栏杆、花罩及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 花卉图案,把塔身装饰得绚丽多姿,金 碧辉煌。塔底层设有回廊,回廊南面入 口处突出一间二层屋。底层塔心室内有 非常华丽的琉璃藻井。飞虹塔轮廓线不 是魏晋隋唐以来常见的柔和的抛物线, 而是一条直线,比较僵直,但铺满全塔 的琉璃贴面反映了山西民间高超的琉璃 烧造技艺。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 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 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
青铜峡108塔
青铜峡108塔——中国古塔建筑中仅见的大型塔群,位于宁夏中部黄河上游 段的最后一个峡口,是一组排列有序,极为规则的塔群,共有108座,全部都用 砖砌成,并抹以白灰。塔群坐西朝东,背山面水,随山势起伏而建,从上到下 按奇数排列成一个三角形的塔阵,除最上面的第一座塔较大之外,其余均为小 塔。每当风和日丽,108座塔倒映在金光闪闪的水波中,景色奇特,幽雅明丽。 这座塔群是佛教的纪念塔,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为了去掉人生众多的烦恼, 善男信女要戴108颗贯珠,念108遍经。据说,来这里游览的人们,只要拜了塔, 就可以消除烦恼,获得吉祥和好运。
北京白塔
白塔寺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巨大的藏式白塔, 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乾隆皇帝曾 命人在塔刹内放置一批镇塔之物,均为佛教的 稀世之宝。其刹顶造型亦为中国目前所独有。 白塔高51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为三层方形的须弥座,面积为810平方米, 塔身是覆钵式的,像僧人化缘的碗倒扣过来的 样子,塔身有13个项圈,为佛教的最高级别, 天盘直径近10米,华 高2米,天盘顶上亦为一 个小喇嘛塔,这些都是目前藏式佛塔中所独有 的。大殿中心摆放了白塔模型,并展出了镇塔 宝。 第二座大殿原为乾隆皇帝所赐匾额"意珠 心镜",现在是《藏传万佛造像艺术展》。殿内 展出了藏式佛像近1万尊,其数量之庞大、种类 之繁多、年代之远久、地域之广阔以及艺术风 格之多样,构成了这座举世罕见的藏式佛像艺 术官殿。 第三座大殿是七佛宝殿,这里曾供奉 着释迦牟尼和他以前的六位佛祖。 这座举世闻 名的大白塔直插物保护单 位。白塔座落于辽阳中华大街北侧,塔高七 十一米 ,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结构,是东北地 区最高的砖塔。因塔身、塔檐的砖瓦上涂抹 白灰,俗称白塔。

四川二十三座精美绝伦的国保级古塔,你去过几处?

四川二十三座精美绝伦的国保级古塔,你去过几处?

四川二十三座精美绝伦的国保级古塔,你去过几处?塔,起源于古印度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窣堵坡。

佛教在汉代时传入中国,佛塔也在这个过程中与中国本土建筑和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的塔”这种独居特色的建筑形式。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中华大地上得到了广泛的扩散,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中国塔。

中国现存有名的古塔有2000多座,其中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塔有16座。

虽然这16座名塔中,四川地区古塔未列其中。

但素有“天府之国”的川蜀地区,历史悠久,名刹众多,高僧辈出。

其佛教文化的发展史也是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传统古建筑的一个重要分类,川蜀地区的古塔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在兵燹和人为损毁中损坏无数。

其中尚存的23座古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

从始建年代可分为:唐塔3座,宋塔 16座:元塔1座,清塔3座。

从现行政区划可分为:成都地区9座,自贡地区1座,泸州地区1座,德阳地区2座,遂宁地区2座,乐山地区2座,南充地区2座,眉山地区1座,宜宾地区1座,广安地区1座,资阳地区1座。

一、乐山灵宝塔乐山灵宝塔乐山灵宝塔在乐山大佛景区凌云山灵宝峰巅,沿着78级汉白玉的台阶拾阶而上,印入眼帘的是13层古塔----灵宝塔。

灵宝塔又称凌云塔、白塔,巍峨灵秀,古朴雅致,是凌云山九峰的制高点,可俯瞰三江,对望峨眉,是构成乐山巨型卧佛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嘉州的地标建筑,在乐山城内亦清晰可见。

灵宝塔为十三层密檐式方形砖塔,残高29.29米,塔身平面呈正方形,塔身自下而上诸层高度均匀递减逐层收敛,塔体外形轮廓呈现抛物线形,其形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具有唐塔风格。

塔坐东朝西,由青砖砌成方形基座,边长11米,高2.2米,塔基下层由四级垂带式踏道组成。

塔身底层均设有半圆拱券门,但仅西面正门可以进出,其余三方实为拱形龛。

整个塔身由白灰浆作黏合剂,个别部位穿插铁、木件。

塔顶原有塔刹,已毁。

08中国建筑史第五章佛塔、经幢、佛窟造像知识点总结

08中国建筑史第五章佛塔、经幢、佛窟造像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宗教建筑一、概说佛塔原是佛徒膜拜的对象,后来根据用途不同又有经塔、墓塔的区别。

我国佛塔早期受印度和健陀罗的影响较大,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形式。

大体可以分为:1.大乘佛教佛塔: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

2.小乘佛教佛塔:傣族佛塔等。

二、楼阁式塔1.楼阁式塔是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的,出现的时间较早,历代沿用数量最多,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

2.《后汉书》中记录了东汉时期我国木塔的最早文献。

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的石刻塔柱,将北魏时的楼阁式塔展现在我们面前。

它使用了木建筑的柱,枋,斗栱,并逐层向内收进。

从结构和外观上看都已中国化了。

4.南北朝至唐宋是我国楼阁式塔的盛期,几乎遍于全国,尤以黄河流域和南方为多。

现存的实例也是宋代最多,元代以后渐少。

5.塔的平面,唐以前都是方形,五代起八角形渐多,六角形为数较少。

6.早期的楼阁式木塔和仿木的砖石塔只用一层塔壁结构,刚度欠强,后来改用双层塔壁,并增加了一些加固措施,使塔身强度大为增加。

7.双层塔壁的木塔以应县木塔为最早,砖塔以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为最早。

8.材料的使用也由全部使用木材,逐渐过渡到砖木混合和全部用砖石,完全用木的楼阁式塔在宋代以后已经绝迹。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1.位于应县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代,是国内现存唯一的,最古与最完整的木塔。

2.塔位于寺南北轴线上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3.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两层砖石台基上,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9层,外观5层,暗层4层,67.31米。

4.底层的内外两圈柱都包砌在厚达1米的土坯墙内,檐柱外设回廊,即副阶周匝。

内外柱的排列如金厢斗底槽。

5.位于各楼层的平坐暗层,在结构上因增加了梁柱间的斜向支撑,使得塔的刚性有很大改善,与独乐寺相仿。

6.各层檐柱与其下暗层檐柱的结合使用叉柱造。

7.上层暗层檐柱移下层檐柱内收半个柱径,交接方式为缠柱造。

8.外观为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各层都设平坐及走廊,全塔共有斗栱60余种。

楼阁与古塔

楼阁与古塔

杭州六和塔
应 县 木 塔
• 密檐式塔 • 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 塔,形体一般也比较高大,它是由楼阁式的木 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而演变来的。这种塔的第 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各层之间的距离则 特别短,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塔身的内部 一般是空筒式的,不能登临眺览。有的密檐式 塔在制作时就是实心的。即使在塔内设有楼梯 可以攀登,而内部实际的楼层数也要远远少于 外表所表现出的塔檐层数。富丽的仿木构建筑 装饰大部分集中在塔身的第一层。
• 岳阳楼一层正厅悬挂清人张照所书《岳阳楼记》木刻屏,二楼存 有历代名家诗文匾额。三楼正面神龛内供吕洞宾塑像,神态飘逸, 超然物外。岳阳楼左有“仙梅亭”,右有“三醉亭”,相互衬托, 相映成趣。 • (三)滕王阁 •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赣江边,依城临江,有“江西第一楼”之 誉。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誉满天下。文 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 滕王阁历时1300多年,屡毁屡建。今存滕王阁为1989年重建。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基部为象征 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台座以上是“明三暗七”式阁楼。台座之下, 有南北相通的两个人工湖。一级高台有南北两翼,北为“挹翠 亭”,南为“压江亭”。二级高台为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 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整座楼阁布局合理,风格高雅,气势 恢弘。
(四)鹳雀楼 •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 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 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 国古代四大名楼。 • 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 栖于其上,所以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 557--580),废毁于元初。可惜鹳雀楼到宋 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

塔的构造

塔的构造

塔的构造中国古塔种类繁多,建塔所用的主要材料也不尽相同,构筑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别。

例如,木塔是用抬梁式、穿斗式的方法建造,砖、石塔是用垒砌、叠涩、发券的方法建造,而金属塔则用雕模制范的方法建造。

不过,每座塔的基本构造却大致相同,可以分为四大组成部分,即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地宫又称龙宫或龙窟,是古塔的地下建筑部分。

在印度,佛舍利埋葬于塔内,并不是深埋于地下。

到了中国,由于受到陵墓埋葬制度的影响,佛和高僧的舍利便埋于地下,因此产生了地宫这一种形式。

凡是建塔,都会先在地下修建一个地宫,以埋藏舍利。

地宫多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的地下室,以砖、石垒砌。

宫内放置着石函和用高级木料、金、银、珠宝等做成的小型棺椁,内存放舍利。

此外,地宫内还陪葬各种器物、佛经、佛像等。

陕西扶风法门寺塔、江苏苏州虎丘塔、河北定州静志寺真身舍利塔等,均建有地宫。

法门寺地宫遗址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法门寺塔,在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寺内。

其塔下的地宫,是中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文物价值最高的。

此地宫用青砖和大条石建成,面积31.8平方米,分踏步、漫道、平台、通道、前室、中室、后室和后龛等部分。

各室之间以石门相隔。

198 7年,人们在维修因大雨而倒塌了大半的法门寺塔时,在地宫中发现了大量唐代皇室供奉的佛像、佛经、法器和供品。

其中最为珍贵者有:释迦牟尼佛指金骨(真身舍利)一枚、佛指影骨(供奉舍利)三枚,以及迎真身十二环金花银锡杖等法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塔基是覆盖在地宫上的古塔基础。

唐代以前,塔基一般比较矮小,高度仅几十厘米。

由于受中国古建筑重视基座的影响,为突出塔的宏大高耸,唐以后,塔基部分大为发展,高度增加,装饰华丽。

这时的塔基,一般又分作两个部分,下为基台,上为基座。

基台一般比较低矮,而且没有什么装饰。

基座多为须弥座式,上承塔身,满布雕刻纹饰。

相当一部分密檐式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其塔基都比较高大,有的甚至占到了全塔高度的三分之一,而金刚宝座塔的塔基甚至变成了塔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楼阁式塔源于中国传统建筑

楼阁式塔源于中国传统建筑

楼阁式塔的建造,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高大多层的楼阁,故名。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楼阁在中国已经很普遍,当与印度传来的“窣堵波”相结合,便产生楼阁式塔。

它是中国古塔中出现时间最早、体量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

这类古塔多用木、石、砖、铁、铜、琉璃等材料建造。

楼阁式塔有如下主要特征:同楼阁一样,楼阁式塔的层间距离较大,塔内的楼层数目,一般与塔层相等。

有的内设暗层,楼层数目多于塔层;每层均有门、窗、立柱、额枋和斗拱,内有楼梯、楼板,外有平座、栏杆;除石刻和铜、铁楼阁式塔外,一般均可攀登远眺。

西安大雁塔本名慈恩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的慈恩寺内。

它是一座典型的楼阁式塔。

此塔是为保存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取回的梵文佛经而筑,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明代时在塔外包筑了一层外壁。

塔为七层,高64米,平面呈方形,塔身全部用青砖砌成。

塔内设有木质楼梯。

登临其上,可饱览西安市容。

过去,凡举子及第,皇帝都会在曲江池赐宴,然后让新进士登塔题名,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雁塔题名”,是士子们渴望向往之事。

在塔的第一层门楣上,还保存着精美的唐代石刻图案。

门旁龛内,有由唐高宗撰文、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杭州六和塔又名六合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畔。

初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是由当时统治江、浙等地区的吴越国王钱弘俶,为镇伏危害百姓的钱塘江大潮而建。

因该地旧有六和寺,故称为六和塔。

塔原高九层,塔上设灯龛,兼具灯塔功能。

夜晚点灯,以导钱塘江的夜航船舶。

此塔其后几经毁建。

现塔为砖木混合结构,平面呈八角形。

塔内七层,外檐十三层,高59.89米。

内部砖砌的塔身仍是宋代建筑,而外部的十三层木壳外罩则是清末时候(1900年)加上去的。

塔内建有螺旋式楼梯,可以上达;每层均有塔室,壁上精雕人物、花卉、鸟兽、虫鱼。

塔檐和回廊均为木结构。

回廊宽阔,登临其上,可饱览钱塘江美景。

永济普救寺莺莺塔原名舍利塔,在山西省永济县峨眉原的普救寺内,寺内有西厢书斋和西厢花园。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

西安大雁塔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

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

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身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

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

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

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

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苏州虎丘塔 (云岩寺塔)虎丘塔,是云岩寺的一座佛塔,又称云岩寺塔。

虎丘塔始建于公元601年(隋文帝仁寿九年),初建成木塔,后毁。

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公元959—961年(后周显德六年至北宋建隆二年),为砖塔。

元代和明代几经修葺,现第七层为公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前后修建的。

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

世界闻名的虎丘塔高高耸立于景色幽雅的虎丘山巅,是苏州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佛塔,是古城苏州的象征,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

其风格与同一时期建的杭州雷峰塔相似,两塔被誉为“江南二古塔”。

上海兴圣教寺塔兴圣教寺塔,俗名“方塔”,坐落在上海市松江区的方塔园内。

此塔在公元1068—1094年间(宋代熙宁至元祐年间)建于兴圣教寺——该寺建于公元949年(五代后汉乾祐二年),在元代被毁——内,故名兴圣教寺塔。

于1975-1977年经历复原大修。

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高42.5米,四面九级,因塔的平面呈四方形而俗称方塔。

该塔大出檐,瘦塔身,沿袭了唐代砖塔的建筑风格,被认为是江南造型最美的塔之一。

另外,它保留了大量宋代原物,为江南古塔建筑所罕见。

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六和塔位于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是北宋时吴越王为镇钱塘潮而建。

12、宋代佛塔(四)

12、宋代佛塔(四)

12、宋代佛塔(四)12、宋代佛塔(四)3、北方地区楼阁式塔北方的楼阁式塔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最多。

对塔的梁枋、斗拱加工粗放;不做飞角挑檐,塔檐平直,挑角略有升起,比较平稳;塔做平座的比较少。

综观北方的塔,券门、短檐表现出庄严稳重、雄伟大方的气魄。

山东长清灵岩寺辟支塔(1984年济南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辟支塔位于山东长清县灵岩寺内,创建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重建。

塔为八角九层,砖石合砌,高 54米。

塔的下部为石砌基座,四周雕有阴曹地府酷刑的场面。

以上各层塔身,均为砖砌。

从一层到三层,塔身外面檐下出拱,檐上置平座,也有相同的斗拱。

自四层到九层,仅出檐而无平座。

塔刹为铁制,由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等组成,并有铁链八条分别拉向塔顶八角。

八个角的垂脊上,埋设八个铁打金刚力士牵拉,使这一高大塔刹得以稳固。

塔内的结构甚为奇特。

下部第一层塔身内以砖砌塔柱,设砖阶从内部上登,但到五层以上,则沿塔身的外檐盘旋而上,以达顶层。

此种结构在砖塔中甚为罕见。

山西潞城原起寺青龙宝塔(2002年长治邮政局出版的明信片)在山西潞城、平顺交界处的辛安村凤凰山巅,有一座始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年)的原起寺,后经历代维修扩建,成为唐宋混合结构。

在大雄宝殿西侧耸立着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建造的大圣宝塔(俗称青龙宝塔),为密檐式砖塔,塔身八角七级,高17米。

第一层面南有一佛龛,龛上方刻有“青龙宝塔”四字,以上各层皆为实心。

每层的砖檐都参差突出,变幻多端。

每层各角都突出一个龙头,龙颈下悬一风铎。

塔顶八角,各有一铁人背负铁索联结塔尖,面部朝外,作用力状,它们实际是对塔尖起抗风、抗震的加固作用。

这座宝塔历经近千年的风雨,依旧峭然挺立,没有任何倾斜、裂缝。

河北景县开福寺塔(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的照片明信片)景县舍利塔,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位于河北景县城内西北角原“开福寺”内。

据县志记载,此塔初建于北魏时期,北齐和隋代重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一)楼阁式塔

中国古塔的造型其实很难精确分类,目前通用的分类方
法都比较笼统,这主要是现存古塔的时间跨度近1500年,
而古建筑都有各自鲜明的时代以及地域特征,要固定一种适
合于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分类方法实属不易;另外还有为数不
少的古塔,造型标新立异,却未成体系,相似者寥寥无几,
有些甚至是孤例,像这类塔也很难分类。
另一方面,古塔的造型分类不能只从外表来看,还应该同时
考虑到内部结构和功能,因塔的造型和其功能有密切联系:
例如为了观景瞭望而建塔,一般就建成可攀登型的,而僧尼
墓塔为了防偷盗破坏则多为实心结构;因此可攀登型的空心
塔和实心塔就算外表相似也不能混为一谈。比如唐代的密檐
塔和辽代的密檐塔,虽外表都符合密檐塔的特点,但内部结
构完全不同:前者一般还是楼阁式的,内部设有楼梯,而后
者则基本上都是实心结构。 首先我觉得所有的古塔都可以
划分为建筑型塔和雕塑型塔两大类。前者是作为一个建筑存
在的,具有建筑的某种或多种功用;而后者则是模仿了前者
外形,本身是一件工艺品,或者说是一件缩小了的“模型”。
具体到实例,建筑型塔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木塔、砖塔、砖身
木檐塔和用石块垒砌的大中型塔;而雕塑型塔则包括绝大多
数小型石塔,全部经幢和全部金属塔等。当然这两种类型也
.-
不是绝对的,有些古塔的性质可能介于两者之间。
造型分类简表如下,详述见后。

建筑型塔
一、楼阁式(重楼式) 楼阁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种
古建类型,早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的楼阁建筑已经相当普
遍。而所谓楼阁式塔则模仿楼阁的造型,将塔建成多层楼阁,
内部设有楼梯和楼层,可以攀登,每一层外部设塔门和塔窗,
相邻两层之间外部设腰檐,有的还有平座和栏杆,供人行走。
楼阁式塔时我国最主要的佛塔类型,从外形上可分为两类,
即(标准)楼阁式和密檐楼阁式。
1. 标准楼阁式
每一层的高度较大,多为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腰檐为涩叠出
檐或斗拱承托出檐,每一层必有真门可供眺望或出入。内部
结构有很多种类,唐代以前多为空筒式,设木制楼层楼梯,
宋代开始将砖石制楼层楼梯与塔身融为一体。我国现存的楼
阁式塔主要有两种风格:江南地区的楼阁式塔多为砖身木
檐,斗拱承托出檐深远,多作飞檐挑角,每一层都设平座,
大部分还有栏杆,还有很多在底层设有附阶(回廊),江南
地区的佛塔和文峰塔几乎都属这种类型,其中有多座砖身木
檐的宋代佛塔,造型秀丽挺拔,结构匀称和谐,均堪称国之
.-
瑰宝;北方和中原地区的楼阁式塔多用砖砌涩叠出檐,出檐
较短,很少有平座和栏杆,人不能走到塔身以外去。塔身平
面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圆形四种:唐代楼阁式塔均为
方形(除少数年代有争议的塔外);五代之后多为六角和八
角形,江淮、四川等地还有相当数量的宋代方形楼阁式塔;
明清之际,楼阁式佛塔数量减少,而南方地区的楼阁式文峰
塔则大大增加;圆形楼阁式塔非常罕见。

现存的楼阁式塔的代表作有:
唐代:
大雁塔(陕西西安),香积寺导善塔(陕西长安),精进寺塔
(陕西澄城),圣寿寺塔(陕西长安),慧砌寺舍利塔(陕西
蒲城),寿圣寺塔、罗山寺塔(陕西合阳),仙游寺法王塔(陕
西周至),开元寺塔(陕西富县),静光寺塔(陕西眉县)。
五代:
妙乐寺塔(河南武陟),云岩寺塔(江苏苏州),功臣山塔(浙
江临安),凝寿寺塔(甘肃政平)
北宋:
开元寺塔(河北定州),辟支塔(山东长清),圣兴教寺塔(上
海),罗汉院双塔(江苏苏州),佑国寺塔(河南开封),慈
云塔(江西赣州),三影塔(广东南雄),万佛塔(安徽蒙城)
.-
南宋:
六合塔(浙江杭州),开元寺双塔(福建泉州),小方塔(安
徽泾县)
辽:
应县木塔(山西应县),万部华严经塔,庆州白塔(内蒙古
巴林右旗),涿州双塔(河北涿州),昊天塔(北京房山)
金:
百家岩寺塔(河南焦作),慈相寺塔(山西平遥)
元:
洪山宝塔(湖北武汉),阿育王塔(浙江宁波)
明:
飞虹塔(山西洪洞),崇文塔(陕西泾阳),振风塔(安徽安
庆)
清:
玉峰塔(北京),永佑寺塔(河北承德),大云寺塔(山西临
汾),海宝塔(宁夏银川)

2. 密檐楼阁式
顾名思义,这类塔实质上还是楼阁式塔,但外观上具有密檐
的结构。具体表现为第一层塔身特别高,以上各层高度缩小,
檐与檐之间距离很近,呈密叠状,多设假门和假窗,仅开少
数真门,无平座栏杆;内部多为空筒结构,设有木制楼梯,
.-
也有的设砖砌楼层,可以攀登。这种塔多原来归类到密檐式,
张驭寰先生认为它是与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并列的一类塔,
我认为这可以算作楼阁式塔的一个特例。
这类塔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是主流,现存的唐代密檐砖塔几乎
都是这种结构的;两宋时仅在四川还有一些密檐楼阁塔的遗
构,也是仿唐建筑,估计是受到中原的影响比较晚的缘故;
辽代几乎没有这种塔;金代在中原地区建有多座仿唐塔,大
部分都是这种塔;另外在云南也有南诏、大理时代建造的密
檐楼阁式塔数座;元代以后渐渐绝迹。由于密檐楼阁式塔都
是唐塔或仿唐塔,因此又可称为唐式密檐塔或汉式密檐塔,
在唐代以后发展不大,因此塔身平面大部分都是正方形的;
而辽代的建筑师则在唐式密檐塔的基础上发展了另一种融
合契丹风格的密檐式塔(辽式密檐塔),自成一派,并成为
北方佛塔的主流,将在以后介绍。

现存的密檐楼阁式塔的代表作有:
南北朝: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
唐代:
小雁塔(陕西西安),法王寺塔、永泰寺塔(河南登封),灵
.-
光塔(吉林长白),圣容寺塔(甘肃永昌),东、西寺塔(云
南昆明),崇圣寺塔(云南大理),
宋代:
宝光寺塔(四川成都),无量宝塔(四川南充),旧州塔(四
川宜宾),长庆寺塔(安徽歙县),湘乐塔(甘肃宁县)
辽代:

金代:
白马寺齐云塔(河南洛阳),天宁寺三圣塔(河南沁阳),宝
轮寺塔(河南陕州),三圣瑞现塔(山西陵川)
元代:

明代:
清代:

3. 仿楼阁式(实心)
还有一类实心的楼阁式塔,虽名为楼阁却不能登临,只是象
征性的;内部为实心结构,但外表忠实的模仿重楼(或密檐
楼阁)的结构,很多都在各层设门窗、斗拱,甚至有些还有
平座、栏杆,完全就是一座缩小的楼阁式塔模型。另外,有
.-
相当数量采用石材、金属制作的中小型仿楼阁式塔,使用原
材料堆砌或拼接而成,不属于建筑,将其归类于雕塑型塔,
详见后文介绍。
在中原一带的僧尼墓塔中,有大量的仿楼阁式塔的实例,塔
身平面多为方形,层数多为三层和五层,如少林寺塔林(河
南登封),风穴寺塔林(河南汝州)等。

现存的仿楼阁式塔代表作有:
唐代:
兴教寺玄奘墓塔(陕西西安),天宁寺塔(浙江宁波),云龙
寺塔(广东仁化)
五代:

北宋:
下塔(广东龙川)
辽代:

南宋:
兴福寺塔(湖北武昌)
金代:
少林寺海公塔(河南登封)
元代:
.-
少林寺福裕塔(河南登封)
明代:

清代:
香山昭庙琉璃塔(北京),红山宝塔(新疆乌鲁木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