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塔的类型

合集下载

中国古塔分析

中国古塔分析

浅谈中古古塔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

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古塔分类中国塔类型可分为两大部分:按性质分类有:喇嘛塔(藏传佛塔)、宝箧印塔、金刚宝座塔、“中国?屠婆式"塔(无缝塔)多宝塔、文峰塔。

按形制分类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造像塔、幢式塔、异形塔.看一座塔,不能单纯地看它的外形,应当从内部构造与外部式样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实际上中国的塔不全是高层建筑,也就是说不全是楼阁式塔,而楼阁式塔则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大量的塔是用砖造的,是砖塔。

而且绝大部分的塔是不可能登人的,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塔,当然不可以一概而论。

中国塔数量很多,式样都不相同,塔的性质与佛教的分宗派也有关系。

著名古塔西安大雁塔古城西安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矗立着古朴雄伟的大雁塔.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外观造型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高64。

517米,底层边长25米,塔身呈方形角锥体,坐落在底面积42。

5×48。

5米,高4.2米的方形砖台上,青砖砌成的塔身磨砖对缝,结构严整,外部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螺旋木梯可盘登而上。

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整个建筑气魄宏大,格调庄严古朴,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是唐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章八元的“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等。

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一)楼阁式塔

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一)楼阁式塔

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一)楼阁式塔中国古塔的造型其实很难精确分类,目前通用的分类方法都比较笼统,这主要是现存古塔的时间跨度近1500年,而古建筑都有各自鲜明的时代以及地域特征,要固定一种适合于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分类方法实属不易;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古塔,造型标新立异,却未成体系,相似者寥寥无几,有些甚至是孤例,像这类塔也很难分类。

另一方面,古塔的造型分类不能只从外表来看,还应该同时考虑到内部结构和功能,因塔的造型和其功能有密切联系:例如为了观景瞭望而建塔,一般就建成可攀登型的,而僧尼墓塔为了防偷盗破坏则多为实心结构;因此可攀登型的空心塔和实心塔就算外表相似也不能混为一谈。

比如唐代的密檐塔和辽代的密檐塔,虽外表都符合密檐塔的特点,但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前者一般还是楼阁式的,内部设有楼梯,而后者则基本上都是实心结构。

首先我觉得所有的古塔都可以划分为建筑型塔和雕塑型塔两大类。

前者是作为一个建筑存在的,具有建筑的某种或多种功用;而后者则是模仿了前者外形,本身是一件工艺品,或者说是一件缩小了的“模型”。

具体到实例,建筑型塔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木塔、砖塔、砖身木檐塔和用石块垒砌的大中型塔;而雕塑型塔则包括绝大多数小型石塔,全部经幢和全部金属塔等。

当然这两种类型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古塔的性质可能介于两者之间。

造型分类简表如下,详述见后。

建筑型塔一、楼阁式(重楼式)楼阁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种古建类型,早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的楼阁建筑已经相当普遍。

而所谓楼阁式塔则模仿楼阁的造型,将塔建成多层楼阁,内部设有楼梯和楼层,可以攀登,每一层外部设塔门和塔窗,相邻两层之间外部设腰檐,有的还有平座和栏杆,供人行走。

楼阁式塔时我国最主要的佛塔类型,从外形上可分为两类,即(标准)楼阁式和密檐楼阁式。

1. 标准楼阁式每一层的高度较大,多为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腰檐为涩叠出檐或斗拱承托出檐,每一层必有真门可供眺望或出入。

内部结构有很多种类,唐代以前多为空筒式,设木制楼层楼梯,宋代开始将砖石制楼层楼梯与塔身融为一体。

中国著名古塔

中国著名古塔

中国著名古塔塔,作为一种细长比较大的建筑物,是在东汉时期与佛教一起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并逐渐汉化。

现存的塔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座式、南式、花式和穿心式,平面有圆形、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十二边形,层数有单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五层,个别有八层、十层、十六层的。

其建筑材料有木、砖、石、铁、铜、砖木结合、砖石结合等类型。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在重建古塔中,逐渐将钢筋混凝土和钢材用作了建塔骨架的主要材料。

塔,按其用途,可分为佛塔(收藏佛经、佛像、佛舍利)、墓塔(安葬高僧骨灰)、纪念塔、瞭望塔等几种。

塔,作为一种佛教产物,承载着难以计数的佛教文化信息和历史文化信息,值得人们沉下心来,细细品味。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中国古代四大名塔之一。

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全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构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平面呈八角形,五层六檐,底层直径30.27米,高67.31米,塔内供奉两粒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中国古代四大名塔之一,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

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是座用青砖、黄泥砌筑的平面呈十二边形、十五层的密檐式砖塔,高37米。

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中国古代四大名塔之一,享有中国第二塔的荣誉。

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

始建于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前身是阿育王塔。

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建,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竣工。

平面呈八边形,为十三层楼阁式佛塔,高47.6米,砖木结构。

云南大理千寻塔中国古代四大名塔之一,崇圣寺三塔中的中塔,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 ,始建于公元九世纪的南诏国时期(公元824——839年)。

为平面呈方形,塔身16层,高69.13米的密檐式砖塔。

陕西周至法王寺塔建于隋仁夀元年(公元601年),7层4角砖塔,高35米。

塔底层8.7米见方,塔身各层南面辟券门。

中国各地名塔

中国各地名塔

中国各地名塔1、西安大雁塔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

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

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

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

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

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

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2、苏州虎丘塔 (云岩寺塔)虎丘塔,是云岩寺的一座佛塔,又称云岩寺塔。

虎丘塔始建于公元601年(隋文帝仁寿九年),初建成木塔,后毁。

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公元959—961年(后周显德六年至北宋建隆二年),为砖塔。

元代和明代几经修葺,现第七层为公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前后修建的。

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

世界闻名的虎丘塔高高耸立于景色幽雅的虎丘山巅,是苏州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佛塔,是古城苏州的象征,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

其风格与同一时期建的杭州雷峰塔相似,两塔被誉为“江南二古塔”。

3、上海兴圣教寺塔兴圣教寺塔,俗名“方塔”,坐落在上海市松江区的方塔园内。

此塔在公元1068—1094年间(宋代熙宁至元祐年间)建于兴圣教寺——该寺建于公元949年(五代后汉乾祐二年),在元代被毁——内,故名兴圣教寺塔。

于1975-1977年经历复原大修。

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高42.5米,四面九级,因塔的平面呈四方形而俗称方塔。

该塔大出檐,瘦塔身,沿袭了唐代砖塔的建筑风格,被认为是江南造型最美的塔之一。

另外,它保留了大量宋代原物,为江南古塔建筑所罕见。

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杭州六和塔位于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是北宋时吴越王为镇钱塘潮而建。

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二)密檐式塔

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二)密檐式塔

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密檐式塔密檐式(辽式密檐)(实⼼)密檐式塔也是我国古塔的主要类型之⼀,它应该是从密檐楼阁式塔演化⽽来的。

密檐塔和密檐楼阁塔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各层都做成实⼼(⼀部分在第⼀层设塔室),另外加⼤了第⼀层塔⾝⾼度的⽐例,并取消了各层密檐之间的门窗,外观上使得相邻两层塔檐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密檐式塔在辽、⾦时期成为佛塔和墓塔的主流。

尤其是辽代的密檐式塔,⾃成体系,塔⾝表⾯装饰极为华丽,各⾯布满了佛像、菩萨、⼒⼠、飞天等造像。

⾦代的密檐塔多为仿辽,宋代极少。

明清时期亦有仿辽密檐塔多座,但⽆甚发展。

由于辽塔为主流,后世多仿造,现存的密檐式塔多为⼋⾓形平⾯,⼀部分为六⾓形,⽅形的很少。

分布主要在辽代的疆域内,重点是辽代五京,即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定府(内蒙古宁城),东京辽阳府,西京⼤同府,南京幽州府(北京),其中⼜以辽宁地区最多;黄河以南罕见。

典型的密檐式塔的结构为:平⾯⼋⾓形,底部为⾼⼤的两层须弥座,束腰内有浮雕;须弥座上部为仰莲瓣,其上为仿平座栏杆,再上为塔⾝。

第⼀层塔⾝四⾯设拱券门(⼀为真门余为假门)四⾯设假窗,门窗周围有诸多浮雕造像;塔⾝内仅设⼀层塔⼼室,塔⾝之上为⽃拱出檐,密檐之间不设门窗。

相⽐汉式(唐式)密檐塔,辽式密檐塔的主要区别是内部实⼼,第⼀层塔⾝⾼度⽐例增⼤,且表⾯布满浮雕。

现存的密檐式塔代表作有:唐代:五代:辽代:天宁寺塔(北京),盘⼭辽塔(天津蓟县),南安寺塔(河北蔚县),⼤⼴济寺塔(辽宁锦州),崇兴寺双塔(辽宁北镇),朝阳北塔、南塔,(辽宁朝阳),觉⼭寺塔(⼭西灵丘),⼤明塔(内蒙古宁城)⾦代:银⼭塔林(北京),临济寺青塔(河北正定),辽阳⽩塔(辽宁辽阳),园觉寺塔(⼭西浑源)元代:⾦安选公灵塔(北京),万松⽼⼈塔(北京),柏林寺塔(河北赵州),明代:永安万寿塔(北京),圣塔院塔(河北易县)清代:燃灯塔(北京通州),。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简答题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简答题

三. 简答题(共22 题)1. (简答题)中国古塔的五种主要类型有哪些?并各写出实例名称一个(写出地点和年代)1).楼阁塔代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1056年) 。

2).密檐塔代表: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 。

3).喇嘛塔代表:北京妙应寺白塔((建于元代)4).金刚宝座塔代表:北京正觉寺塔(建于明代) 。

5).单层塔(亭阁式塔)代表:山东历城神通寺塔(建于隋代)。

2. (简答题)元大都的规划特点是什么?①方形平面,依《考工记》而建②宫城位于中轴线南侧③道路布局呈棋盘方格网布局,主次干道、胡同分区明确④水系规划合理⑤居住单元为分散的坊3. (简答题)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一、园林布局: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得当、余意不尽、远借邻借。

二、水面处理:水面可形成园中的“空”与“虚”,和其他实景形成对比;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小池则宜用浅岸。

三、叠山置石:可看、可游、可居。

塑造丘壑、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

用石得当。

四、建筑营造:江南园林的建筑特点是:活泼、玲珑、空透、典雅。

私家园林建筑以厅堂为主。

漏窗式样繁多,千变万化,多由工匠创作。

屋顶翼角起翘有两种做法:一为嫩戗发戗,一为水戗发戗。

室外铺地利用砖瓦废料铺成各种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4. (简答题)斗栱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作用有哪些?斗栱的作用是将上部支出的屋檐的重量传之于柱上,同时斗栱还是传统建筑最基本的模数单位及等级制度的代言物。

1)、增加挤压面的作2)、支承挑檐檩3)、联结柱网4)、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5)、抗震6)、装饰作用7)、等级标志8)、模数作用5. (简答题)比较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木构架的特点。

我国木构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

穿斗式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高中塔楼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一种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技术。

本文将从古代塔楼的类型、建筑特点、历史文化意义和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总结古代塔楼的知识点,以期增加对古代建筑文化的了解。

一、古代塔楼的类型根据建筑功能和特点,古代塔楼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佛塔、亭子塔、民居塔、关隘塔等。

每种类型的塔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建筑技术。

下面将对几种典型的古代塔楼类型进行介绍。

1. 佛塔:佛塔是古代中国佛教寺院中常见的建筑形式,它是佛教徒进行礼佛、诵经、禅修等活动的场所。

佛塔的建筑风格以简洁、庄重、厚重为主,通常有多层,塔顶呈尖角形状,整体构造稳固。

佛塔的外部常常装饰有浮雕、壁画等,艺术价值极高。

代表作品有雁塔、大雄宝殿塔等。

2. 亭子塔:亭子塔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常常被用于园林内作为观赏建筑,兼具观赏和实用功能。

亭子塔的特点是外形优美、造型别致、功能多样,常常与园林景观相呼应,为园林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韵味。

代表作品有虎丘塔、牛首山塔等。

3. 民居塔:民居塔是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建筑形式,它是用于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结构,主要用于防火、防盗、居高望远等功能。

民居塔的特点是结构巧妙、功能多样、造型别致,为当地的民居建筑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

代表作品有西蜀古镇的民居塔等。

4. 关隘塔:关隘塔是古代中国边疆地区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它常常被用于边境关隘上,作为军事观测、边境防御的设施。

关隘塔的特点是雄伟壮观、建设严谨、筑法巧妙,为边疆地区增添了一种独特的城市风貌。

代表作品有嘉峪关的关隘塔等。

以上是几种典型的古代塔楼类型,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点,对于更深入了解古代建筑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古代塔楼的建筑特点古代塔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有着独特的建筑特点。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阁楼、古塔和古石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阁楼、古塔和古石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阁楼、古塔和古石桥学习资料单古阁楼、古塔和古石桥一、古楼阁中国古代楼阁系多层木构建筑。

西汉以后逐渐发展并取代了春秋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

1.古楼阁的类型(1)宗教楼阁。

楼阁内常供奉高大佛像,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如天津市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承德普宁寺大乘之阁等。

某些大组群的配殿也常是楼阁,以其高直的体形与大殿的横平体形取得对比。

(2)文化楼阁。

以楼阁作为储藏图书、经卷之用。

如明代浙江宁波天一阁,储存四库全书的清代皇家藏书楼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文溯阁、文汇阁等。

(3)军事性楼阁。

如城楼、箭楼、敌楼等。

(4)游赏性楼阁。

取其高耸,可登临远眺,观赏风景,同时也可成景。

(5)居住建筑中的楼阁。

作为居住建筑的一部分,其用途多种多样。

大部分楼阁并不是只具有一种功能。

2、我国现存著名楼阁黄鹤楼。

位于湖北武汉。

相传创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1700多年来屡毁屡建。

历代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诗、作赋。

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公里的蛇山峰岭上。

楼共5层高51.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新楼屋面全部采用黄瓦,是为了附会“黄鹤之意”。

岳阳楼。

位于湖南岳阳、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现在的岳阳楼是清光绪年间的建筑,坐东向西,面临洞庭湖,遥见君山。

屋顶为四坡盔顶,屋面上凸下凹,为中国现存最大盔顶建筑。

滕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

建于唐朝,因膝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

膝王阁载誉古今,是与王勃《膝王阁序》分不开的,其经典语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广为流传。

膝王阁历代屡毁屡建,现在的建筑为1989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膝王阁计划草图》重建的,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共九层,濒临赣江,面对西山,视野开阔,突出背城临江、瑰玮奇特的气势。

二、古塔塔源于古印度,中国的古塔是随着佛教从古代印度传人的。

1.古塔的主要类型在我国,塔的种类很多,从塔的造型看,主要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塔的类型
塔原本产生于印度,是佛教的一种建筑物。

在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期,才随着佛教的传入进入中国,并与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相融合,历经千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一种特殊的建筑门类。

和印度的萃堵坡相比,中国的塔从功能、形式、布局、结构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我国常见的古塔类型大体有九种,即楼阁式、密檐式、亭阁式、花式、覆钵式、过街式、金刚宝座式、宝箧印式、组合式。

1.楼阁式塔的建筑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适应中国的传统习惯,利用人们对多层楼阁通天的寄托,以楼阁形式作为礼佛的纪念性建筑物。

楼阁式塔可供奉佛像,并可供僧人等登临之用。

楼阁式塔的特征是具有台基、基座,有木结构或砖仿木结构的梁、枋、柱、斗拱等楼阁特点的构件。

塔刹安放在塔顶,形制多样。

有的楼阁式塔在第一层有外廊(也叫“副阶”),外廊加强了塔的稳定性,也使其更为壮观。

2、密檐式塔为中国佛塔主要类型之一,可以说是一种由楼阁式塔演变而来的新
式佛塔,多是砖石结构。

密檐式塔始于东汉或南北朝时期,盛于隋、唐,成熟
于辽、金,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演变而来的。

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每层的层高却特别小,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

密檐式塔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唐代、辽代塔的主要类型,而且多为四角形、六角形和八角形。

密檐式塔由于多是实心的,所以,一般都将佛像雕塑在塔身的外面。

2、亭阁式塔: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

塔身有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大多为单层。

最初亭阁式塔只是为了供奉佛像,后来逐渐发展成了埋葬僧人或普通人的墓塔。

亭阁式塔在宋代、辽代、金代最流行,元代以后就逐渐绝迹。

4、花塔,又称华塔,是造型独特的佛塔,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单层亭阁式塔身,上部为圆锥形塔冠,塔冠密布着各种精细的浮雕,多为莲花瓣、佛龛、佛像、菩萨和神兽等佛教题材,表现的是佛教华严宗的莲花藏世界。

花塔在唐末开始出现,盛行于宋、辽、金时期,到元代基本绝迹,仅存在了约三百多年。

由于建筑和装饰工艺十分复杂,建造的很少,能保存到当代的就更加屈指可数了。

根据能查到的资料,国内现存花塔(包括遗址)仅15座左右,全部在黄河以北地区,每一座都是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

5、覆钵式塔,也称藏式塔、宝瓶塔、喇嘛塔,多分布在藏传佛教(喇嘛教)传播的地区,其外形保留了印度窣堵坡的原始形制。

塔的下部是一个高大的基座,上面是圆形或圆柱形的塔身,塔身有些朴素无华,另一些设有眼光门。

之上为须弥座承托的一圈圈向上收缩的细高的塔颈,即为相轮;相轮多为十三层,因此俗称“十三天”,也有少至五层或多至二十二层的,相轮顶部有的还设有华盖。

塔身一般刷成白色,代表佛教的纯洁,显得素雅庄重。

6、过街塔,是藏式塔之一种,盛行于元代,建于街道中或大路上,塔身位于高台之上,高台开有门洞,可以通行车马行人。

过街塔一般建在交通要道的重要
部位。

它的出现给信佛礼佛的人开了方便之门,礼佛的人不用进庙焚香跪拜,只从塔下走过就行了。

从塔下经过的行人,就算向佛行一次顶礼了。

7、金刚宝座塔是佛教密宗的一种佛塔建筑形式。

起源于印度。

现存年代最早的金刚宝座塔为印度菩提伽耶佛塔。

金刚宝座塔建筑样式为方形的塔座(金刚宝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构成。

宝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有的金刚宝座塔还建在佛教建筑顶上。

金刚宝座代表密宗金刚部的神坛。

五座塔代表金刚界五部佛主,中间的为大日如来佛,东面为阿閦佛,南面为宝生佛,西面为阿弥陀佛,北面为不空成就佛。

8、宝箧印塔的形象为平面方形,一般以一层的为数最多。

宝箧印塔是一种实心塔,由基座、塔身、塔檐与塔刹四部分组成,最大的特征是塔檐四角向上高高翘起。

其造型小的可陈列于佛前供桌与香案之上,或供于佛龛之内;大者可在地面上建造,作为佛寺的一个组成部分。

9、组合式塔,指的是汉藏组合,即一座塔上同时包含了汉式佛塔(楼阁、密檐、亭阁)和藏式佛塔(覆钵、相轮)的风格和特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上部为汉式塔,下部为藏式塔(上汉下藏型);另一类是下汉上藏型。

上汉下藏型极少,下汉上藏型相比之下较多,不过二者合计估计最多二、三十座左右。

由于造型特别,存世极少,很多组合式塔都是珍品。

个人认为这类塔大都不是建造者的本意,而是经过后世修改的,对于“下汉上藏型”塔,即最初建造时是一座汉式佛塔,后来塔身上部损坏了,在重修的时候因某种原因在其上加了一个喇嘛塔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