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佛塔的介绍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佛塔剖析

中国古代的佛塔剖析

佛塔随佛教由印度传入。

种类甚多,有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

佛塔是为埋藏舍利(释迦摩尼遗骨),供佛徒绕塔礼拜而作,具有圣墓性质。

一、楼阁式塔1、玄奘塔唐高宗总章二年(669),迁葬现址,并建塔修寺,以资纪念。

它是现存最早的楼阁型方形砖塔。

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层塔身南面辟砖砌拱门,内有方室,供奉玄奘坐像。

北面镶嵌有唐文宗开成四年(A.D.830)篆刻《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碑》一通,铭文详细记述了玄奘的生平事迹。

玄奘塔高约 21米,以腰檐划分为5层。

第一层最高,逐层收减高宽,外形有明显的收分。

各层表面都用砖砌出斗、柱、阑额等。

柱为八角形壁柱,斗用一斗二升,宋代称为“把头绞项”,反映出当时木构建筑的特点。

第一层塔身经后世重修,仿木构件已不存在。

664年(唐麟德元年),玄奘大师圆寂于铜川玉玄奘塔内的玄奘彩绘泥塑像华寺,遗体奉旨运回长安,先安置在大慈恩寺翻经院内,然后初葬于白鹿原。

安葬之日,京城附近五百里内,百万人送葬,夜里庐宿墓旁的达三万余人。

白鹿原上的墓地在大明宫即可望见,因而常引起唐高宗的思念伤感,乃于六六九(唐总章二年)敕令迁葬于樊川凤栖原北岗,并修建护国兴教寺和造塔供奉。

樊川是唐长安城南风景最优美的地区,也是佛教寺院集中的地方。

兴教寺与华严寺、香积寺等并称樊川八大寺,兴教寺居八寺之首。

寺建成以后,屡遭兵火,各代也屡有修葺,十九世纪后期清同治年间,寺内殿舍全为兵火所焚,惟三座灵塔幸存。

一九二二年再度重建,故寺内殿舍屋宇大都是近代的建筑。

与玄奘法师墓塔呈山字形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三层塔,均高一丈五,为其两大弟子慈恩大师窥基和西明大师圆测舍利塔。

2、栖霞山舍利塔栖霞山古称摄山,又名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镇,因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而得名。

栖霞山风景区总面积860公顷,有三峰,主峰三茅峰,又名凤翔峰(海拔313米);东北有龙山;西北有虎山。

虽不似紫金山之宏伟,却有“金陵第一明秀山”之誉。

中国建筑史—佛塔分析

中国建筑史—佛塔分析

密檐塔代表—1、圣容寺塔 A、简介 位于甘肃省永昌县城北10公 里处。寺始建于北周保定元 年(A.D.561),初名瑞像寺。 隋大业五年(A.D.609)改名 感通寺,又名感通道场。唐 贞观十年(A.D.636),三藏 法师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路 经此地,曾小住于寺内,言 僧众逾千,香火鼎盛。安史 之乱,吐蕃占据河西五州时, 改名圣容寺。此后又改名为 后大寺,至今仍沿用。塔建 于唐代。塔因寺名,寺因塔 兴。寺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 代,现唯塔尚存。
二、密檐塔
简介 特征 这类塔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是主流这类 具体表现为第一 塔实质上还是楼阁式塔,但外观上具 层塔身特别高, 有密檐的结构。张驭寰先生认为它是 以上各层高度缩 与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并列的一类塔, 小,檐与檐之间 可以算作楼阁式塔的一个特例 。, 距离很近,呈密 现存的唐代密檐砖塔几乎都是这种结 叠状,多设假门 构的;两宋时仅在四川还有一些密檐 和假窗,仅开少 楼阁塔的遗构,也是仿唐建筑,估计 数真门,无平座 是受到中原的影响比较晚的缘故;辽 栏杆;内部多为 代几乎没有这种塔;金代在中原地区 空筒结构,设有 建有多座仿唐塔,大部分都是这种塔; 木制楼梯,也有 另外在云南也有南诏、大理时代建造 的设砖砌楼层, 的密檐楼阁式塔数座;元代以后渐渐 可以攀登。 绝迹。
佛塔介绍
一、楼阁式塔 二、密阁式塔(重楼式)的建筑形 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 的楼阁。佛教传入中国后, 为了适应中国的传统习惯, 利用人们对多层楼阁通天 的寄托,以楼阁形式作为 礼佛的纪念性建筑物。楼 阁式塔可供奉佛像,并可 供僧人等登临之用。有的 楼阁式塔还兼有军事瞭望 的功用,如北京良乡的昊 天塔。建筑材料有木材或 石砖,有的塔表面装饰有 石刻或琉璃。 特征 具有台基、基座,有木结 构或砖仿木结构的梁、枋、 柱、斗拱等楼阁特点的构 件。塔刹安放在塔顶,形 制多样。有的楼阁式塔在 第一层有外廊(也叫“副 阶”),外廊加强了塔的 稳定性,也使其更为壮观。 外廊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被 雨水冲刷,提高了塔的寿 命。

营造构法:古代各个朝代的塔,都有什么特点?

营造构法:古代各个朝代的塔,都有什么特点?

营造构法:古代各个朝代的塔,都有什么特点?中国古代的塔基本是佛塔,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的。

佛塔最初是⽤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的,佛经中也说:“见塔如见佛”,所以塔对佛教来说很重要。

随着汉传佛教的形成,佛塔样式也由印度的覆钵式塔汉化为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亭阁式塔、楼阁式塔等。

那么,每个朝代的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起来看看吧。

东汉三国塔佛教于东汉⼤规模传⼊中国以后,与盛⾏的神仙崇拜相结合,也许在当时的民众看来,西域佛陀与本⼟仙⼈差别不⼤,从⽽将其置于⾼楼之上便在情理之中。

东汉末年,在江淮之间,开始建造佛塔。

初平四年(193年),丹阳⼈笮融擅⾃截留三郡钱粮,在下邳城南建造浮屠寺,寺内佛像外涂黄⾦,披锦彩袈裟。

寺中塔九层⼋⾓,每层皆有飞檐,每⾯镶有铜境,塔顶亦有⼀⾯铜镜朝天,称为“九镜塔”。

塔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诵读佛经。

每到浴佛会时,参观拜佛的百姓多达万⼈。

笮融在下邳所建佛塔,成为我国早期佛塔的典型,影响直⾄唐初。

两晋南北朝塔280年,晋武帝灭吴统⼀中国,但门阀政体加剧社会⽭盾,动摇王室基础。

⼋王之乱和其它外患,导致胡⼈南侵,西晋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位,为晋元帝,东晋建⽴。

东晋与北⽅的⼗六国并存,史称东晋⼗六国。

420年,刘裕废晋安帝,建⽴刘宋,进⼊南北朝时期。

南朝(420-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589420年,刘裕废晋安帝,建⽴刘宋,进⼊南北朝时期。

南朝(420-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589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在不安宁的环境中,佛教得到很⼤发展,凿⽯窟建寺塔,盛极⼀时。

云冈⽯窟第七窟浮雕多层塔⼭西塑县崇福寺九层⽯塔云冈⽯窟内⽅形塔柱北朝佛教更盛,从平城(今⼤同)到洛阳各地,都曾⼤量建造佛寺、佛塔。

北朝期间以北魏最繁盛,在北魏⼀百多年间,寺塔林⽴。

隋塔隋代⽴国仅37年(581-618年),但由于皇帝喜奢华,⼤兴⼟⽊,故建造了⼤量的宫殿、寺塔等。

中国古建筑——塔资料

中国古建筑——塔资料
州天宁宝塔的结构
•地宫层:为宝塔藏宝传世之用。安放佛舍利、
唐代石刻佛像、经书以及32幅仿唐卡石刻释迦牟 尼像等,地宫分8明8暗,明宫可供参观,暗宫将 安放神秘宝物后永久封闭。
•台基层 •塔体层(内外部) •钟楼层 •塔刹层
塔刹层 钟楼层 塔体层
塔基层(下有 地宫层)
天宁宝塔外部的弥 勒佛
甘肃夏河拉朴楞寺佛塔
楼阁式塔
• 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 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佛塔建筑 样式。 • 塔的每层间距比较大,一眼望去就象一座高 层的楼阁。 • 形体比较高大的,在塔内一般都设有砖石或 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拾级攀登、眺览远 方,而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相一 致的。 • 有的塔外还有意制作出仿木结构的门窗与柱 子等。
中国佛塔的式样
• 按所藏纳的物品来分,可分为舍利塔、发塔、 牙塔、衣钵塔、真身塔、瓶塔、海会塔等; • 以性质意义分,可分为:祈愿塔、报恩塔、 法身塔、寿塔等; • 以排列位置状态分,可分为:孤立塔、对立 塔、排列塔、方立塔、分立塔、群塔等。
中国佛塔的式样
• 中国最为常见的分类方式为:依据塔的样 式而分的: • 覆钵式塔(即藏传佛教塔,俗称喇嘛塔) • 楼阁式塔 • 密檐式塔 • 金刚宝座式塔 • 亭阁式塔 • 南传佛教缅式塔
塔的原意与作用
• 塔,梵名stupa(苏堵波),塔是略称,具 体则是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是 “佛陀”的另一个音译。意译则是:高显 处、功德聚、方坟、圆冢、归宗、灭恶生 善处等。指佛寺、佛塔。 • 后指埋葬圣者的遗骨、经卷或是为了标示 特别的,以砖等构件的圣地建筑物。 • 是佛教三代表物之一(身的代表佛像,语 的代表佛经,意的代表佛塔)
常州天宁寺天宁宝塔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高中塔楼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一种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技术。

本文将从古代塔楼的类型、建筑特点、历史文化意义和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总结古代塔楼的知识点,以期增加对古代建筑文化的了解。

一、古代塔楼的类型根据建筑功能和特点,古代塔楼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佛塔、亭子塔、民居塔、关隘塔等。

每种类型的塔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建筑技术。

下面将对几种典型的古代塔楼类型进行介绍。

1. 佛塔:佛塔是古代中国佛教寺院中常见的建筑形式,它是佛教徒进行礼佛、诵经、禅修等活动的场所。

佛塔的建筑风格以简洁、庄重、厚重为主,通常有多层,塔顶呈尖角形状,整体构造稳固。

佛塔的外部常常装饰有浮雕、壁画等,艺术价值极高。

代表作品有雁塔、大雄宝殿塔等。

2. 亭子塔:亭子塔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常常被用于园林内作为观赏建筑,兼具观赏和实用功能。

亭子塔的特点是外形优美、造型别致、功能多样,常常与园林景观相呼应,为园林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韵味。

代表作品有虎丘塔、牛首山塔等。

3. 民居塔:民居塔是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建筑形式,它是用于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结构,主要用于防火、防盗、居高望远等功能。

民居塔的特点是结构巧妙、功能多样、造型别致,为当地的民居建筑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

代表作品有西蜀古镇的民居塔等。

4. 关隘塔:关隘塔是古代中国边疆地区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它常常被用于边境关隘上,作为军事观测、边境防御的设施。

关隘塔的特点是雄伟壮观、建设严谨、筑法巧妙,为边疆地区增添了一种独特的城市风貌。

代表作品有嘉峪关的关隘塔等。

以上是几种典型的古代塔楼类型,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点,对于更深入了解古代建筑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古代塔楼的建筑特点古代塔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有着独特的建筑特点。

唐朝宗教建筑佛塔寺庙等的宏伟结构

唐朝宗教建筑佛塔寺庙等的宏伟结构

唐朝宗教建筑佛塔寺庙等的宏伟结构唐朝宗教建筑的宏伟结构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宗教建筑也以其宏伟的结构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佛塔、寺庙等建筑在唐朝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和推广,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唐朝宗教建筑的特点和其宏伟结构。

一、佛塔——唐朝宗教建筑的代表佛塔是唐朝宗教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唐朝以后,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佛塔成为了佛教信仰和文化的象征。

较为著名的佛塔有小雁塔、大雁塔等。

这些佛塔都采用了层次分明、高耸入云的结构,给人一种壮丽和庄重的感觉。

以大雁塔为例,它是建于唐太宗时期的一座佛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南广场。

该塔呈方形,共有七层,高达64.5米。

每层都有雕刻精美的砖雕和浑厚的佛教题材壁画,展示了唐代艺术的高度成就。

其庄严肃穆的外观以及精细繁复的工艺,正是唐朝宗教建筑宏伟结构的代表之一。

二、寺庙——唐朝宗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作为唐朝宗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示了唐朝建筑艺术的精湛水平。

寺庙一般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组成,构成了整个寺庙的格局。

例如,法门寺是唐代寺庙的代表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部。

它是当时最大规模的佛教寺庙之一,建筑规模宏大。

寺内有多座殿宇,其中最著名的是法门寺大雄宝殿,这是唐代最高规格的建筑之一。

大雄宝殿的主体建筑为木质结构,宏伟壮观,古朴典雅,展现了唐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貌。

三、宏伟结构的特点和意义唐朝宗教建筑的宏伟结构具有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唐朝宗教建筑注重层次分明、高耸入云的外观设计,凸显了庄重和威严。

无论是佛塔还是寺庙,都以高大挺拔的形象展示给人们,给人以无限崇高感。

其次,唐朝宗教建筑注重建筑细节的精湛和工艺的精良。

佛教雕塑以及建筑中的壁画、砖雕等装饰,表现出唐代艺术的高超水平。

这些精细的细节和装饰增加了建筑的美感,也展示了当时建筑工匠的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唐朝宗教建筑的宏伟结构具有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佛塔的分析

佛塔的分析

历史价值

屹立于寺院的这座宝塔是金代一个名叫玄真的僧人主持筹建的。 但塔的第一层南面有比金正隆三年早33年的题刻,据此看来,此 塔实际寿龄比县志所载要早。明代成化五年(1469),浑源知州关 宗修葺了一次砖塔,并在塔身上嵌了一处当事人员的石刻。明万 历四年(1576)、清咸丰九年(1859)对小寺塔都进行过修葺。由于用 料考究建筑合理,虽经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历史上的几 次大地震,塔体仍完好无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直奉战 争,寺内为奉军所占领,僧被扫地出门,官兵肆意破坏,圆觉寺 狼狈不堪。日军侵占浑源后,除掠夺大批文物外,将正殿、配殿 全部拆毁,只剩下残墙断壁内的一座宝塔。解放初期在塔西南的 土丘上立着一通头臂皆断的石佛,此佛质地白细,衣纹流畅和谐, 在辽金塑像中当为上乘。所存木雕天王像刀工娴熟,雕刻优美, 是明代佳品。
龙华塔
地理位置

龙华塔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被誉为沪城“宝塔 之冠”的龙华塔,与龙华寺相对成立。塔身高 40.6米,为七层八角,砖木结构。塔内壁呈方 型,底层高大,逐层收缩成密檐。每层四面皆 有塔门,逐层转换,塔内楼梯旋转而上,供游 人登塔远眺。塔顶饰有七相轮,新铸塔刹重达 3.2吨,由复盆、露盘、相轮、浪风索等18个部 件组成。塔现楼阁式曲柱重金,飞檐面翘,檐 下悬有56个铜铃,风动铃响,姿态雄伟美观。
佛塔
分类

楼阁式塔 密檐塔 单层塔
楼阁式塔

佛宫寺释迦塔
龙华塔 罗汉院双塔


佛宫寺释迦塔
地理位置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 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 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建于辽清 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 (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它是我国现 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 筑的典范。

广济寺塔隋唐时期禅宗建筑的杰出代表

广济寺塔隋唐时期禅宗建筑的杰出代表

广济寺塔隋唐时期禅宗建筑的杰出代表广济寺塔是中国禅宗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广济寺内,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佛塔。

广济寺塔建于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禅宗文化的重要遗产。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来介绍广济寺塔的魅力。

一、历史背景广济寺塔建于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而唐朝则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禅宗也逐渐兴起。

广济寺作为当时佛教的重要寺庙,承载着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广济寺塔的建造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它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也是当时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的集大成者。

二、建筑特点广济寺塔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代佛塔,它采用了八角形的平面布局,高约70米,共有13层。

塔身由青砖砌筑而成,外观简洁而庄重。

塔身上部设有窗洞,使得内部光线充足,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塔顶采用了独特的宝顶形式,宝顶上有宝珠、莲花等装饰,寓意着佛法的升华和智慧的开启。

整座塔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对称美学,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三、文化意义广济寺塔作为禅宗建筑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首先,它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承载着佛教信仰和禅宗思想的传承。

其次,广济寺塔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它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

再次,广济寺塔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智慧的结晶。

最后,广济寺塔也是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总结起来,广济寺塔是中国禅宗建筑的杰出代表,它承载着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广济寺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广济寺塔这样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的建筑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特点
印度 桑奇大塔
建筑特点
覆钵式塔 称喇嘛塔,为藏传佛教所常用。这种塔的塔身是一个半圆形的覆体,这当然是源 于印度佛塔的形式。覆体上是巨大的塔刹,覆体上建一个高大的须弥座。这种塔在元 代开始流行,明清时期继续发展,这是和喇嘛教在当时盛行相联系的。
朝阳西黄寺清净化域之塔
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的八相塔
藏区佛塔
类型
我国的佛塔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塔、砖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两汉南北朝 时以木塔为主,唐宋时砖石塔得到了发展。
按类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
九龙佛塔-铁
多宝琉璃塔
建筑特点
早期佛塔 早期的佛塔是一个半圆形的大土冢,完全是坟墓的形式。现存比较完整的印度桑奇大塔,中央 是复钵形塔体的方形平台和三层伞盖,塔的底部有基台和围栏,前面有阶梯上下。 在中国,一般立在寺院中的塔是由覆体式发展、演变而来的。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原, 佛塔的建造也开始了。早期的佛塔,基本上都是中国建筑形式的楼阁式塔,其次有覆体式、密檐式、 金刚宝座塔等等。
中国古代建筑:佛塔的介绍
课件提纲
一、名称由来 二、类型 三、建筑特点
名称由来
当梵文的stupa与巴利文见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 “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 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 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建筑特点
楼阁式塔 阁式塔的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这种塔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悠久,形体最高大, 保存数量也最多。 早期著名的楼阁式塔如西安大雁塔、山西应县木塔、河南开封祐国寺铁塔、杭州六和塔、银 川海宝塔、四川沪州报恩塔等等。
建Hale Waihona Puke 特点西安大雁塔建筑特点
密檐式塔 密檐式塔的第一层较高,以上各层骤变低矮,高度面阔亦渐缩小,且愈上收缩愈急,各层檐 紧密相接,故名。整体轮廓呈炮弹形。
云南大理千寻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