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的造型分类楼阁式塔
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一楼阁式塔

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一〕楼阁式塔中国古塔的造型其实很难准确分类,目前通用的分类方法都比拟笼统,这主要是现存古塔的时间跨度近1500年,而古建筑都有各自鲜明的时代以及地域特征,要固定一种适合于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分类方法实属不易;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古塔,造型标新立异,却未成体系,相似者寥寥无几,有些甚至是孤例,像这类塔也很难分类。
另一方面,古塔的造型分类不能只从外表来看,还应该同时考虑到部构造和功能,因塔的造型和其功能有密切联系:例如为了观景瞭望而建塔,一般就建成可攀登型的,而僧尼墓塔为了防偷盗破坏那么多为实心构造;因此可攀登型的空心塔和实心塔就算外表相似也不能混为一谈。
比方唐代的密檐塔和辽代的密檐塔,虽外表都符合密檐塔的特点,但部构造完全不同:前者一般还是楼阁式的,部设有楼梯,而后者那么根本上都是实心构造。
首先我觉得所有的古塔都可以划分为建筑型塔和雕塑型塔两大类。
前者是作为一个建筑存在的,具有建筑的某种或多种功用;而后者那么是模仿了前者外形,本身是一件工艺品,或者说是一件缩小了的“模型〞。
具体到实例,建筑型塔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木塔、砖塔、砖身木檐塔和用石块垒砌的大中型塔;而雕塑型塔那么包括绝大多数小型石塔,全部经幢和全部金属塔等。
当然这两种类型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古塔的性质可能介于两者之间。
造型分类简表如下,详述见后。
建筑型塔一、楼阁式〔重楼式〕楼阁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种古建类型,早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的楼阁建筑已经相当普遍。
而所谓楼阁式塔那么模仿楼阁的造型,将塔建成多层楼阁,部设有楼梯和楼层,可以攀登,每一层外部设塔门和塔窗,相邻两层之间外部设腰檐,有的还有平座和栏杆,供人行走。
楼阁式塔时我国最主要的佛塔类型,从外形上可分为两类,即〔标准〕楼阁式和密檐楼阁式。
1. 标准楼阁式每一层的高度较大,多为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腰檐为涩叠出檐或斗拱承托出檐,每一层必有真门可供眺望或出入。
部构造有很多种类,唐代以前多为空筒式,设木制楼层楼梯,宋代开场将砖石制楼层楼梯与塔身融为一体。
亭阁式塔: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之三

亭阁式塔: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之三亭阁式塔: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之三“亭”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观赏性建筑之一,所谓“亭台楼阁”,“亭”居重要地位。
亭阁式塔也是最早出现的佛塔类型之一,可以看作单层的楼阁式塔,又可称为单层塔,外表上模仿亭子的构造,只不过顶部加了个塔刹作为佛教的标志。
由于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作为僧尼墓塔,亭阁式塔在南北朝至唐代非常流行,金代之后逐渐衰落。
一般来说早先的亭阁式墓塔多作空心结构,内设塔室可供奉佛像、舍利等;中唐之后多做实心结构,以便于保护。
塔身平面有方形、六角、八角和圆形四种,其中以唐代塔最为全面,四种平面的实例都有;建筑材料有木、砖、石;由于结构所限,亭阁式塔不会建得很高,最高的实例也不过15米左右。
从外形上来看,可分为单层单檐和单层重檐两种类型:前者只有一层塔檐;后者多为两层塔檐,极少数有三层。
另外还有一些亭阁式塔在第一层塔檐上部加建了一个小阁(如佛光寺祖师塔),可看作一种特例。
还有一些非常小的石雕亭阁式塔,将其归入雕塑型塔的范畴。
虽然亭阁式塔的数量远不及楼阁塔和密檐塔,但其中精品比例却相当高。
现存的亭阁式塔实例有南北朝: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北魏)隋代: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隋代)唐代:少林寺同光塔、萧光塔、法玩塔、法如塔、大周塔;净藏禅师塔;法王寺二、三、四号塔(河南登封),修定寺塔(河南安阳);泛舟禅师塔,招福寺禅和尚塔(山西运城),明惠大师塔(山西平顺);山东长清灵岩寺塔林中的法定塔、慧崇塔山东历城龙虎塔 (唐代)五代:法华均塔(河南登封)宋:老君堂慈氏塔(甘肃敦煌),少林寺普通塔(河南登封);四祖寺众生塔(湖北黄梅)金:西堂老师塔(河南登封)元:四祖寺毗卢塔(湖北黄梅)明:潭柘寺能公塔(北京)清:。
中国建筑史—佛塔分析

密檐塔代表—1、圣容寺塔 A、简介 位于甘肃省永昌县城北10公 里处。寺始建于北周保定元 年(A.D.561),初名瑞像寺。 隋大业五年(A.D.609)改名 感通寺,又名感通道场。唐 贞观十年(A.D.636),三藏 法师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路 经此地,曾小住于寺内,言 僧众逾千,香火鼎盛。安史 之乱,吐蕃占据河西五州时, 改名圣容寺。此后又改名为 后大寺,至今仍沿用。塔建 于唐代。塔因寺名,寺因塔 兴。寺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 代,现唯塔尚存。
二、密檐塔
简介 特征 这类塔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是主流这类 具体表现为第一 塔实质上还是楼阁式塔,但外观上具 层塔身特别高, 有密檐的结构。张驭寰先生认为它是 以上各层高度缩 与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并列的一类塔, 小,檐与檐之间 可以算作楼阁式塔的一个特例 。, 距离很近,呈密 现存的唐代密檐砖塔几乎都是这种结 叠状,多设假门 构的;两宋时仅在四川还有一些密檐 和假窗,仅开少 楼阁塔的遗构,也是仿唐建筑,估计 数真门,无平座 是受到中原的影响比较晚的缘故;辽 栏杆;内部多为 代几乎没有这种塔;金代在中原地区 空筒结构,设有 建有多座仿唐塔,大部分都是这种塔; 木制楼梯,也有 另外在云南也有南诏、大理时代建造 的设砖砌楼层, 的密檐楼阁式塔数座;元代以后渐渐 可以攀登。 绝迹。
佛塔介绍
一、楼阁式塔 二、密阁式塔(重楼式)的建筑形 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 的楼阁。佛教传入中国后, 为了适应中国的传统习惯, 利用人们对多层楼阁通天 的寄托,以楼阁形式作为 礼佛的纪念性建筑物。楼 阁式塔可供奉佛像,并可 供僧人等登临之用。有的 楼阁式塔还兼有军事瞭望 的功用,如北京良乡的昊 天塔。建筑材料有木材或 石砖,有的塔表面装饰有 石刻或琉璃。 特征 具有台基、基座,有木结 构或砖仿木结构的梁、枋、 柱、斗拱等楼阁特点的构 件。塔刹安放在塔顶,形 制多样。有的楼阁式塔在 第一层有外廊(也叫“副 阶”),外廊加强了塔的 稳定性,也使其更为壮观。 外廊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被 雨水冲刷,提高了塔的寿 命。
中国古塔系列

中国古塔类型可分为两大部分
按性质分类有:喇嘛塔(藏传佛塔)、 宝箧印塔、金刚宝座塔、“中国屠婆式”塔 (无缝塔)多宝塔、文峰塔。 按形制分类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 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造像塔、幢式塔、 异形塔。
山西洪洞飞虹塔
飞虹塔在山西洪洞县一座小山顶上 的广胜上寺广胜寺内,重建于明正德十 年至嘉靖六年间(1515~1527),为砖 砌楼阁式塔,八角十三层,通高47米。 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 塔身用砖砌,外镶黄、绿、蓝三色琉璃 烧制的屋宇、神龛、斗拱、莲瓣、角柱、 栏杆、花罩及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 花卉图案,把塔身装饰得绚丽多姿,金 碧辉煌。塔底层设有回廊,回廊南面入 口处突出一间二层屋。底层塔心室内有 非常华丽的琉璃藻井。飞虹塔轮廓线不 是魏晋隋唐以来常见的柔和的抛物线, 而是一条直线,比较僵直,但铺满全塔 的琉璃贴面反映了山西民间高超的琉璃 烧造技艺。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 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 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
青铜峡108塔
青铜峡108塔——中国古塔建筑中仅见的大型塔群,位于宁夏中部黄河上游 段的最后一个峡口,是一组排列有序,极为规则的塔群,共有108座,全部都用 砖砌成,并抹以白灰。塔群坐西朝东,背山面水,随山势起伏而建,从上到下 按奇数排列成一个三角形的塔阵,除最上面的第一座塔较大之外,其余均为小 塔。每当风和日丽,108座塔倒映在金光闪闪的水波中,景色奇特,幽雅明丽。 这座塔群是佛教的纪念塔,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为了去掉人生众多的烦恼, 善男信女要戴108颗贯珠,念108遍经。据说,来这里游览的人们,只要拜了塔, 就可以消除烦恼,获得吉祥和好运。
北京白塔
白塔寺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巨大的藏式白塔, 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乾隆皇帝曾 命人在塔刹内放置一批镇塔之物,均为佛教的 稀世之宝。其刹顶造型亦为中国目前所独有。 白塔高51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为三层方形的须弥座,面积为810平方米, 塔身是覆钵式的,像僧人化缘的碗倒扣过来的 样子,塔身有13个项圈,为佛教的最高级别, 天盘直径近10米,华 高2米,天盘顶上亦为一 个小喇嘛塔,这些都是目前藏式佛塔中所独有 的。大殿中心摆放了白塔模型,并展出了镇塔 宝。 第二座大殿原为乾隆皇帝所赐匾额"意珠 心镜",现在是《藏传万佛造像艺术展》。殿内 展出了藏式佛像近1万尊,其数量之庞大、种类 之繁多、年代之远久、地域之广阔以及艺术风 格之多样,构成了这座举世罕见的藏式佛像艺 术官殿。 第三座大殿是七佛宝殿,这里曾供奉 着释迦牟尼和他以前的六位佛祖。 这座举世闻 名的大白塔直插物保护单 位。白塔座落于辽阳中华大街北侧,塔高七 十一米 ,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结构,是东北地 区最高的砖塔。因塔身、塔檐的砖瓦上涂抹 白灰,俗称白塔。
【解读】塔的种类

【解读】塔的种类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
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
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
中国古塔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大体可以分为木、砖石、金属、琉璃等几种。
木塔主要流行在东汉、魏晋与南北朝时期,是用汉民族传统的木结构方法建造成的。
砖石塔是唐代以后兴起的,是用垒砌、发券、叠涩等方法建造而成的,中国现存的大部分古塔都是属于这种建筑类型。
宋代以后,人们有时候喜欢用雕模制范的方法来铸造金属塔。
而用琉璃砖瓦砌筑的古塔,更为塔身的外表增添了一份璀璨夺目的光彩。
任何形式的文化艺术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中国的古塔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它们的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楼阁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佛塔建筑样式。
这种塔的每层间距比较大,一眼望去就象一座高层的楼阁。
形体比较高大的,在塔内一般都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拾级攀登、眺览远方,而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相一致的。
在有的塔外还有意制作出仿木结构的门窗与柱子等。
2、密檐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形体一般也比较高大,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而演变来的。
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各层之间的距离则特别短,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
塔身的内部一般是空筒式的,不能登临眺览。
有的密檐式塔在制作时就是实心的。
既使在塔内设有楼梯可以攀登,而内部实际的楼层数也要远远少于外表所表现出的塔檐层数。
富丽的仿木构建筑装饰大部分集中在塔身的第一层。
3、亭阁式塔: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
中国著名的楼阁、塔、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楼阁
定义
楼:指两层以上的房屋,出现于战国 晚期。
阁:中国传统楼房的一种,特点是通 常四周设槅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 游憩、藏书或供佛之用。
江南三大名楼
(一)黄鹤楼 位于湖北武汉,其名最早出现
在《南齐书》上。今黄鹤楼,51.4 米,高5层,四景区。
(二)岳阳楼
位于岳阳古城上。岳阳楼之名 起源于唐肃宗。四绝:滕(滕子 京)修楼、范(范仲淹)作记、 苏(苏舜钦)手书、邵(邵竦) 篆刻
(三)滕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西侧,建于唐 朝。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 建滕王阁。三王文词。
二、古塔
佛塔起源于印度,称窣堵坡或浮图, 用以藏佛舍利,其形状为一个半圆形 坟冢。
中国佛塔分为:楼阁式、密檐式、 覆缽式和金刚宝塔式。
(一)楼阁式
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形式, 早期为木结构、隋唐后多为砖石仿木 结构。
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上 建于隋开皇至大业年间(590~608) 李春设计建造 首创敞肩桥,现存最大敞肩桥 优点:
1. 减轻桥身重量,省工省料; 2. 有利于洪水渲泄,减少洪水对石桥的冲
击
(二)苏州宝带桥
位于苏州吴县境内 建于唐代(816~819) 座孔数最多的联拱石桥 纤道桥,桥栏不设栏板
陕西西安大雁塔
山西应县木塔
(二)密檐式 外檐层数多且间隔小。第一层高,
以上各层则塔檐层层重叠,距离很 近。实心,不能登临。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西安小雁塔 云南大理千寻塔 北京天宁塔
(三)覆缽式 又称喇嘛塔,为藏传佛教所常用。
流行于元代,明清继续发展。 北京妙应寺塔 北京北海公园白塔
(四)金刚宝座塔 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释迦得道处伽耶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阁楼、古塔和古石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阁楼、古塔和古石桥学习资料单古阁楼、古塔和古石桥一、古楼阁中国古代楼阁系多层木构建筑。
西汉以后逐渐发展并取代了春秋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
1.古楼阁的类型(1)宗教楼阁。
楼阁内常供奉高大佛像,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如天津市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承德普宁寺大乘之阁等。
某些大组群的配殿也常是楼阁,以其高直的体形与大殿的横平体形取得对比。
(2)文化楼阁。
以楼阁作为储藏图书、经卷之用。
如明代浙江宁波天一阁,储存四库全书的清代皇家藏书楼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文溯阁、文汇阁等。
(3)军事性楼阁。
如城楼、箭楼、敌楼等。
(4)游赏性楼阁。
取其高耸,可登临远眺,观赏风景,同时也可成景。
(5)居住建筑中的楼阁。
作为居住建筑的一部分,其用途多种多样。
大部分楼阁并不是只具有一种功能。
2、我国现存著名楼阁黄鹤楼。
位于湖北武汉。
相传创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1700多年来屡毁屡建。
历代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诗、作赋。
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公里的蛇山峰岭上。
楼共5层高51.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新楼屋面全部采用黄瓦,是为了附会“黄鹤之意”。
岳阳楼。
位于湖南岳阳、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现在的岳阳楼是清光绪年间的建筑,坐东向西,面临洞庭湖,遥见君山。
屋顶为四坡盔顶,屋面上凸下凹,为中国现存最大盔顶建筑。
滕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
建于唐朝,因膝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
膝王阁载誉古今,是与王勃《膝王阁序》分不开的,其经典语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广为流传。
膝王阁历代屡毁屡建,现在的建筑为1989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膝王阁计划草图》重建的,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共九层,濒临赣江,面对西山,视野开阔,突出背城临江、瑰玮奇特的气势。
二、古塔塔源于古印度,中国的古塔是随着佛教从古代印度传人的。
1.古塔的主要类型在我国,塔的种类很多,从塔的造型看,主要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塔等。
石雕佛塔的五种类型

石雕佛塔的五种类型石雕佛塔作为我国宗教建筑中重要的一种,而它的造型却也有多种样式。
我们都知道任何形式的文化艺术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那么我们来看看石塔主要的几种类型的特点。
1.据了解,楼阁式石塔是中国古塔中历史最久的,而且也是保存数量最多的一种,它的体型是比较高大,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寺庙,就有见过这种石塔,而且也相对比较多。
它的特征就是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是一致的。
2.密檐式塔,这种石塔它的整体刑天也是比较高大,它的主要结构特点是第一层是比较大,再接下来的每一层的距离很短,紧密重叠着,有的还一层层慢慢缩小,塔身的内部也是空筒式,且是无法攀岩的。
3、亭阁式塔: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
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
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经被许多高僧们所采用作为墓塔。
4、花塔:花塔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
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塔身的上半部装饰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就好像一个巨大的花束,可能是从装饰亭阁式塔的顶部和楼阁式、密檐式塔的塔身发展而来的,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
它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造型却独具一格。
5、覆钵式塔:是印度古老的传统佛塔形制,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建造了。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塔身部分是一个平面圆形的覆钵体,上面安置着高大的塔刹,下面有须弥座承托着。
这种塔由于被西藏的藏传佛教使用较多,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喇嘛塔”。
又因为它的形状很像一个瓶子,还被人们俗称为“宝瓶式塔”。
6、金刚宝座式塔:金刚宝座式塔是佛教密宗用来供奉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的塔,它的主要结构特点就是塔的下部为一个方形的高大台基,这个就是所谓的金刚宝座,其上面就是代表五方佛的五座塔。
这种金刚宝座塔还会在须弥座上分别雕刻各种不同动物图案的造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塔的造型分类楼阁式
塔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古塔的造型分类(一)楼阁式塔中国古塔的造型其实很难精确分类,目前通用的分类方法都比较笼统,这主要是现存古塔的时间跨度近1500年,而古建筑都有各自鲜明的时代以及地域特征,要固定一种适合于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分类方法实属不易;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古塔,造型标新立异,却未成体系,相似者寥寥无几,有些甚至是孤例,像这类塔也很难分类。
另一方面,古塔的造型分类不能只从外表来看,还应该同时考虑到内部结构和功能,因塔的造型和其功能有密切联系:例如为了观景了望而建塔,一般就建成可攀登型的,而僧尼墓塔为了防偷盗破坏则多为实心结构;因此可攀登型的空心塔和实心塔就算外表相似也不能混为一谈。
比如唐代的密檐塔和辽代的密檐塔,虽外表都符合密檐塔的特点,但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前者一般还是楼阁式的,内部设有楼梯,而后者则基本上都是实心结构。
首先我觉得所有的古塔都可以划分为建筑型塔和雕塑型塔两大类。
前者是作为一个建筑存在的,具有建筑的某种或多种功用;而后者则是模仿了前者外形,本身是一件工艺品,或者说是一件缩小了的“模型”。
具体到实例,建筑型塔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木塔、砖塔、砖身木檐塔和用石块垒砌的大中型塔;而雕塑型塔则包括绝大多数小型石塔,全部经幢和全部金属塔等。
当然这两种类型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古塔的性质可能介于两者之间。
造型分类简表如下,详述见后。
建筑型塔
一、楼阁式(重楼式)楼阁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种古建类型,早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的楼阁建筑已经相当普遍。
而所谓楼阁式塔则模仿楼阁的造型,将塔建成多层楼阁,内部设有楼梯和楼层,可以攀登,每一层外部设塔门和塔窗,相邻两层之间外部设腰檐,有的还有平座和栏杆,供人行走。
楼阁式塔时我国最主要的佛塔类型,从外形上可分为两类,即(标准)楼阁式和密檐楼阁式。
1. 标准楼阁式
每一层的高度较大,多为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腰檐为涩叠出檐或斗拱承托出檐,每一层必有真门可供眺望或出入。
内部结构有很多种类,唐代以前多为空筒式,设木制楼层楼梯,宋代开始将砖石制楼层楼梯与塔身融为一体。
我国现存的楼阁式塔主要有两种风格:江南地区的楼阁式塔多为砖身木檐,斗拱承托出檐深远,多作飞檐挑角,每一层都设平座,大部分还有栏杆,还有很多在底层设有附阶(回廊),江南地区的佛塔和文峰塔几乎都属这种类型,其中有多座砖身木檐的宋代佛塔,造型秀丽挺拔,结构匀称和谐,均堪称国之瑰宝;北方和中原地区的楼阁式塔多用砖砌涩叠出檐,出檐较短,很少有平座和栏杆,人不能走到塔身以外去。
塔身平面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圆形四种:唐代楼阁式塔均为方形(除少数年代有争议的塔外);五代之后多为六角和八角形,江淮、四川等地还有相当数量的宋代方形楼阁式塔;明清之际,楼阁式佛塔数量减少,而南方地区的楼阁式文峰塔则大大增加;圆形楼阁式塔非常罕见。
现存的楼阁式塔的代表作有:
唐代:
大雁塔(陕西西安),香积寺导善塔(陕西长安),精进寺塔(陕西澄城),圣寿寺塔(陕西长安),慧砌寺舍利塔(陕西蒲城),寿圣寺塔、罗山寺塔(陕西合阳),仙游寺法王塔(陕西周至),开元寺塔(陕西富县),静光寺塔(陕西眉县)。
五代:
妙乐寺塔(河南武陟),云岩寺塔(江苏苏州),功臣山塔(浙江临安),凝寿寺塔(甘肃政平)
北宋:
开元寺塔(河北定州),辟支塔(山东长清),圣兴教寺塔(上海),罗汉院双塔(江苏苏州),佑国寺塔(河南开封),慈云塔(江西赣州),三影塔(广东南雄),万佛塔(安徽蒙城)
南宋:
六合塔(浙江杭州),开元寺双塔(福建泉州),小方塔(安徽泾县)辽:
应县木塔(山西应县),万部华严经塔,庆州白塔(内蒙古巴林右旗),涿州双塔(河北涿州),昊天塔(北京房山)
金:
百家岩寺塔(河南焦作),慈相寺塔(山西平遥)
元:
洪山宝塔(湖北武汉),阿育王塔(浙江宁波)
明:
飞虹塔(山西洪洞),崇文塔(陕西泾阳),振风塔(安徽安庆)清:
玉峰塔(北京),永佑寺塔(河北承德),大云寺塔(山西临汾),海宝塔(宁夏银川)
2. 密檐楼阁式
顾名思义,这类塔实质上还是楼阁式塔,但外观上具有密檐的结构。
具体表现为第一层塔身特别高,以上各层高度缩小,檐与檐之间距离很近,呈密叠状,多设假门和假窗,仅开少数真门,无平座栏杆;内部多为空筒结构,设有木制楼梯,也有的设砖砌楼层,可以攀登。
这种塔多原来归类到密檐式,张驭寰先生认为它是与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并列的一类塔,我认为这可以算作楼阁式塔的一个特例。
这类塔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是主流,现存的唐代密檐砖塔几乎都是这种结构的;两宋时仅在四川还有一些密檐楼阁塔的遗构,也是仿唐建筑,估计是受到中原的影响比较晚的缘故;辽代几乎没有这种塔;金代在中原地区建有多座仿唐塔,大部分都是这种塔;另外在云南也有南诏、大理时代建造的密檐楼阁式塔数座;元代以后渐渐绝迹。
由于密檐楼阁式塔都是唐塔或仿唐塔,因此又可称为唐式密檐塔或汉式密檐塔,在唐代以后发展不大,因此塔身平面大部分都是正方形的;而辽代的建筑师则在唐式密檐塔的基础上发展了另一种融合契丹风格的密檐式塔(辽式密檐塔),自成一派,并成为北方佛塔的主流,将在以后介绍。
现存的密檐楼阁式塔的代表作有:
南北朝: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
唐代:
小雁塔(陕西西安),法王寺塔、永泰寺塔(河南登封),灵光塔(吉林长白),圣容寺塔(甘肃永昌),东、西寺塔(云南昆明),崇圣寺塔(云南大理),
宋代:
宝光寺塔(四川成都),无量宝塔(四川南充),旧州塔(四川宜宾),长庆寺塔(安徽歙县),湘乐塔(甘肃宁县)
辽代:
金代:
白马寺齐云塔(河南洛阳),天宁寺三圣塔(河南沁阳),宝轮寺塔(河南陕州),三圣瑞现塔(山西陵川)
元代:
明代:
清代:
3. 仿楼阁式(实心)
还有一类实心的楼阁式塔,虽名为楼阁却不能登临,只是象征性的;内部为实心结构,但外表忠实的模仿重楼(或密檐楼阁)的结构,很多都在各层设门窗、斗拱,甚至有些还有平座、栏杆,完全就是一座缩小的楼阁式塔模型。
另外,有相当数量采用石材、金属制作的中小型仿楼阁
式塔,使用原材料堆砌或拼接而成,不属于建筑,将其归类于雕塑型塔,详见后文介绍。
在中原一带的僧尼墓塔中,有大量的仿楼阁式塔的实例,塔身平面多为方形,层数多为三层和五层,如少林寺塔林(河南登封),风穴寺塔林(河南汝州)等。
现存的仿楼阁式塔代表作有:
唐代:
兴教寺玄奘墓塔(陕西西安),天宁寺塔(浙江宁波),云龙寺塔(广东仁化)
五代:
北宋:
下塔(广东龙川)
辽代:
南宋:
兴福寺塔(湖北武昌)
金代:
少林寺海公塔(河南登封)
元代:
少林寺福裕塔(河南登封)
明代:
清代:
香山昭庙琉璃塔(北京),红山宝塔(新疆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