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朗读兴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正能量
听,说,读,写为语文素养的是四个主要方面,从信息处理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听和说归为信息输入,读和写归为信息输出。

读是小学阶段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学生披文入情的有效方式。

据《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的问卷调查,学生的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引领、激发,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读的训练,切实落实“多读”原则,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激发兴趣,落实多种形式的朗读
古人读书富有音乐性,朗读过程中有起有伏有高有低,有时甚至伴有肢体语言,达到手舞足蹈,捶胸顿足,满脸泪花,富有人情味,读得入情,读得入境,现在的学生读书往往正襟危坐,毫无激情,学生兴趣全无,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为此多种形式的激发朗读,让学生想读,愿读,慢慢地想像、品味,真正读进文章的情境中,这样才能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达到了朗读的效果,常用的朗读形式有以下几种:
(—)教师范读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学生“跟读”
朗读不等于识字,在读准字音的前提下,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悟出情感,所以朗读必须掌握一定的句法,一定的技巧,对文本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在节奏断句,重读、轻读、拖音等。

例如《推敲》一文的“长安城”三个字在读的时候,读成了“长—安城”是不是还有短—安城啊,要对比的时候,才能突出“长”其实断句应为长安—城。

“十—分好笑”还有“九分好笑”?除了朗读技巧外,教师还要读出文章的情感,通过情绪的渲染,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成功的范读,不仅让学生感受文本之美,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二)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配之音乐,让学生“配读”
相对于古诗音乐更原始,更感性,即使没有音乐常识的人,也会领悟喜、怒、哀、乐,与文本相映衬,往往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朗读效果,如教学《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要让学生读出“倍思亲人少一人”的
情感,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先展示当时登高的图片,由感性到理性,再配以陈少华《九月九的酒》音乐,哀怨低沉,学生听了体验到在外的漂泊感、孤独感,就极有可能读出王维登高时的心情,联系语言环境,生活经验体会到情感,做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三)角色扮演,发挥团队的作用,学生“共读”
教师支离破碎的讲解,不宜于学生感悟,学生做到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自然朗读,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兴趣,课堂就是展示的舞台,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分角色读,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表演,与同伴朗读,激发朗读兴趣和参与的能力,学生“共读”时,具有一个行动性,心里面有一个想法,就是说“我朗读给你听”,如果没有行动性,你的语言就自娱自乐。

达到共读的目的。

二、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提高朗读实效,释放朗读的正能量。

针对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字句的训练,把字音读正确,读准声母、韵母、音调、鼻音、舌音、发音准确,清楚响亮、范读、齐读、对比读等形式,咬句嚼字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发音、方言等教师针对性进行训练。

第二层次小学中年级应读出节奏(1)重点抓好划分标点符号的停顿长短、语气轻重(2)分析句子的结构,引导学生句子的组成部分,如读“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很远的南方飞回来”则可分为“小燕子妈妈”“从很远很远的南方”“飞回来”三个部分再读(3)找准句子的关键,读出逻辑重音,一般情况下句中的关键词应重音。

第三层次读出情感,读准是基础,读顺是保证,读出情感才是最终的目的,《课文课程标准》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要读出语言的节奏美,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文本的意境,读出作者的爱恨痴嗔狂,这样学生的体验才贴近文本,接近作者,引起共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读这个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合理的重点地加强朗读教学,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才能使语文教学在朗读中释放正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