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分类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农产品范围说明

农产品范围说明
炒熟的腰果,胡椒粉不是。
辨别标准主要是:是否是生的;是否是炒过的、碾磨过的。
一、植物类(二)
分类
解释
易混淆的项目
备注




<包括> :
用于中药原药的各种植物的根、茎、皮、叶、花、果实;
中药饮根;
各种药用植物组成的汤料。
例如:
淮山、霸王花、枸杞、党参等
<包括> :
实际是药材但名称是茶的商品。
< 不包括> :



<包括> :
生的、干制的、冷藏的、冷冻的、盐渍的鱼、虾、蟹、贝类、棘皮类、软体类、腔肠类、海兽类动物;
未加工成工艺品的贝壳、珍珠。
例如:
鱼、鱼干、鱼苗、三文鱼;尤鱼;花蟹;九节 虾;速冻水产品等
< 不包括> :
熟制的及罐头类水产品
例如:
虾丸、蟹丸、鱼饼、鱼罐头等
新鲜或速冻的带鱼是,带鱼饼或经红烧的带鱼不是。
< 不包括> :
各种罐头、真空包装、经排气密封的各种蔬菜。
例如:
罐装咸菜、袋装密封咸菜、特乳瓜等
榨菜、咸菜:散装的是,真空包装的不是
保鲜蕨菜、保鲜贡 菜、紫大头(散装)是
袋装咸菜较难区分,辨别标准应是:是否真空、排气密封。
供应商提供有税局证明文件的,按文件上确认的税率执行,如爽哥牌泡菜,其公司韩荣实业有税局文件说明爽哥牌泡菜税率为13%
例如:
猪肉丸、牛肉丸、牛筋丸;酸牛 奶、甜牛奶;茶叶蛋等
腊肉、腊肠、金华火腿是;
火腿肠;红肠、高钙牛奶;狮子头不是。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起草过程1、任务来源连城地瓜干是福建省的地方特色产品,位居著名的“闽西八大干”之首,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影响力,“连城红心地瓜干”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在2009年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连城红心地瓜干”以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百强”第22位,是全国薯类唯一品牌。

连城地瓜干产量占国内地瓜干市场的83% ,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连城及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目前尚无针对连城地瓜干的国标、行标和能适应连城地瓜干产业发展需要以及涵盖现有连城地瓜干全部产品的地方标准,为了规范连城地瓜干的生产加工,弘扬地方产品特色,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制定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的制定项目于2012年3月提出申请,2014年3月经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立项(项目编号:2014—2),项目完成单位为连城县红心地瓜干协会和龙岩学院闽西食品研究所,主要完成人为石小琼、杨永林、吴振城、林云功、李坚、李崇武。

2、简要起草过程2014年3月12 -14日,福建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龙岩市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的专家与项目组一起调研地瓜干加工情况、产品企业标准执行情况,并召开座谈会指导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2014年5月14—15日,项目组与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福建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的食品安全专家进行座谈,向专家提出相关的技术咨询。

2015年9月30日,完成资料检索、收集和整理工作。

调查和收集国内外关于地瓜干的加工情况和相关标准,调研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的品种情况,并广泛征求了生产加工企业的意见,形成了标准讨论稿。

2015年11月28日,项目组邀请省卫计委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省疾控中心、省卫生监督所的专家对标准讨论稿进行充分探讨,提出了修改意见。

江西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广丰马家柚》编制说明

江西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广丰马家柚》编制说明

江西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广丰马家柚》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上饶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经上饶市农业局、上饶市广丰区果业管理办公室、华中农业大学/共同起草完成。

该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广丰马家柚的术语与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标志、运输与贮藏等内容。

1.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马家柚是上饶市特有的地方优势农产品,该产品具有水分足(果肉出汁率达到50%以上)、口感好(果肉细嫩爽口,单糖多、双糖少)、保健功能强(富含番茄红素和维生素)等特点,受广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马家柚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转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

通过积极培育壮大产业规模、不断健全产业体系,努力把马家柚打造成农业转型升级的“强引擎”、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盘”。

规划通过几年的时间全市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

目前,全市马家柚面积38万亩,预计2018年产量约5万吨左右。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规范马家柚产业发展,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五大连池矿泉水、赣榆梭子蟹、马家柚、漳港海蚌、万州红桔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0年第155号公告)文件精神,特申请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广丰马家柚》省地方标准。

1.3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由上饶市农业局、上饶市广丰区果业管理办公室、华中农业大学、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及行业专家进行通力合作,主要采取对我省广丰县马家柚产业进行实地调研、依次提取、研讨交流及标准落地实施与改进的方法,建立合理可行的《地理标志产品广丰马家柚》地方标准。

2.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2.1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编制在遵循“适用性、充分的可预见性、高效的协调和兼容性、灵活的开放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力求各项要求科学合理,符合行业工作实际需要,并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

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大米编制说明

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大米编制说明

陕西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大米》编制说明(汉中市大米产业协会)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及内容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陕质监标发[2016] 7号文件《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批准汉中市大米协会制定《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大米》(以下称《地标汉中大米》)陕西省地方标准,项目编号SDBXM12-2016。

(二)起草单位、协作单位:起草单位:汉中市大米产业协会协作单位: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汉中市农产品质检中心(三)主要起草人《地标汉中大米》编制由汉中市大米产业协会研究员罗纪石总负责。

《地标汉中大米》主要起草人:罗纪石、党俊华、葛红心、李厚华、张文明、李文生、周凯、张万春、张春辉、熊茂林、王宝军、莫丹、蒙天竣等。

二、编制《地标汉中大米》的必要性和意义汉中水稻种植历史长达7000年之久,有灿烂的古代种稻文明史。

西汉箫何筑堰,三国孔明屯垦,皆以种稻储谷武备。

汉中是我国籼型水稻种植的北缘地带,是全国品质最优的籼稻产区之一,是陕西省水稻最集中产区。

汉中大米作为地方优势产业,在保障当地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中大米”米粒细长均匀、色泽清白、晶莹剔透、光滑油润、气味香纯。

汉中大米品质优良,久负盛名,极具地方特色,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畅销川、渝、鄂等地。

2015年11月汉中大米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农业部2314号公告),证书编号AGI01779。

制定《地标汉中大米》陕西省地方标准可进一步规范汉中大米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对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引领产业发展,提高服务效能将有重要作用。

编制《地标汉中大米》地方标准对整合汉中大米品牌,集中力量打造汉中大米知名品牌,争做中国最优籼米品牌,提高汉中大米产品的信誉度和竞争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汉中大米标准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主要起草过程汉中市大米产业协会高度重视《地标产品汉中大米》的编制工作,省计划下达后及时会同汉中市农科所等协作单位就标准的编制事宜进行了协商,组建了《地标汉中大米》起草编写组,制定了工作计划。

(鲜食甘薯)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鲜食甘薯)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鲜食甘薯)地方标准编制说明(鲜食甘薯)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由来及说明甘薯是重要的薯类作物,作为鲜食之用,甘薯味道甜美,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铜、硒、钙等10余种元素。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发明,甘薯具有多种特别的“药用价值”。

首先,甘薯有抗癌作用。

其次,甘薯块根中含有大量粘液蛋白、粘液多糖等,它们能保持人体心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能保持呼吸道、消化道、关节腔的润滑。

另外,甘薯富含钾、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6,这5种成分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在世界甘薯产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作鲜食。

在欠发达国家甘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发达国家甘薯是重要的营养保健食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2018年生产甘薯7314万吨〔FAO,2018〕,占全世界甘薯总产量70%以上。

在全部产出当中,有一半以上是用作鲜食甘薯。

陕西是西北五省当中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年总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总产量约17万吨,总产能的90%用作鲜食。

但长期以来,陕西省的鲜食用甘薯生产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标准。

基于此,编制陕西省适合甘薯产业进展的地方标准,能够规范行业关于产品的技术要求以及试验方法等,促进产业的进步和进展,更好的使陕西的鲜食甘薯产品与全国甚至国际接轨,为鲜食甘薯产业与全国甚至国际接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产品的合同订立和产品交易提供技术支持。

编制此标准,关于规范鲜食甘薯市场,促进鲜食甘薯标准化及产业进展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目前国内还没有鲜食甘薯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DB51/T1055—2017也仅对鲜食甘薯中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作了标准化规定,而对决定商品性的形态特征和品质特性没有涉及。

其他与甘薯相关的标准DB22/T2143-2018无公害农产品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DB13/T1316-2017甘薯储藏技术规范等那么与鲜食甘薯的相关性较小。

猪肉质量分级-编制说明

猪肉质量分级-编制说明

《猪肉质量分级》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制定标准任务来源《猪肉质量分级》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项项目“重要农林产品现代加工质量提升共性技术标准”课题五“重要畜禽、水产品和动物皮毛加工技术标准研究”(2016YFF0201905)任务内容,于 2019 年 10 月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计划号为:20193373-T-328。

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简称“质标所”)和全国畜牧总站共同承担研究制定工作。

二、制定标准的背景和意义1.我国是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猪肉在国民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世界第一猪肉生产大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的一半。

以2014 年为例,全球猪肉产量 11047.6 万吨,我国猪肉产量为 5671 万吨,占全球产量的 51.33%。

猪历来是我国肉食品的主要来源,全球猪肉消费量 10995.4 万吨,我国猪肉国内消费量为 5716.9万吨,占全球的 52%。

2017 年全国肉类总产量 8546.8 万吨,其中猪肉产量 5340 万吨,超过了牛羊肉产量的总和(分别为 726 万吨和 468 万吨),占比超过 60%。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以食用猪肉为主。

本世纪 70 年代,猪肉占到我国肉类消费总量的 95%,现在比例有所下降,但仍为我国消费的最主要肉类。

猪肉在我国消费结构乃至世界消费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猪肉贸易是世界肉类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2.猪肉质量分级是规范我国猪肉市场贸易的迫切需要。

国外肉类行业发达的国家都拥有一套成熟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猪肉等级标准体系,发达国家的猪肉质量分级经验证明,统一的质量分级制度和以质论价的收购政策会激励瘦肉型猪的生产,有效地调控了养猪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人们对猪肉品质消费也有自身的需求。

我国目前在猪肉质量分级方面有两个行业标准( NY/T1759-2009 猪肉等级规格、 NY/T 3380-2018 猪肉分级(原SB/T10656-2012)),但这些规定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已经过时或者不适用。

农产品归类申请书范文模板

农产品归类申请书范文模板

农产品归类申请书尊敬的农产品归类部门:您好!我是XXX公司的代表,我代表我们的公司向您提交一份农产品归类申请书,请求您对我们的产品进行归类。

首先,我想向您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

XXX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company,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给消费者。

我们的产品包括各种水果、蔬菜、肉类等。

我们一直以来都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健康、美味的农产品。

我们特此向贵局申请将我们的产品进行归类,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市场定位和销售。

通过归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从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

我们的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 优质品质:我们精选优质的农产品,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确保产品的品质达到最高标准。

2. 安全可靠:我们注重产品的安全,采用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确保产品无污染、无害。

3. 新鲜美味:我们注重产品的保鲜,采用先进的物流和储存设施,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口感。

4. 环保绿色:我们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

通过归类,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相信,通过归类,我们的产品将能够更好地进入市场,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我们承诺,我们的产品将始终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

我们将积极配合贵局的审查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文件。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我们愿意随时与贵局联系。

感谢您对我们公司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期待着您的批准和指导。

如果您需要任何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主要柑橘果实商品等级规格编制说明

主要柑橘果实商品等级规格编制说明

《主要柑橘果实商品等级规格》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23年11月19日,由江西农业大学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3年第五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批准《主要柑橘果实商品等级规格》地方标准的制定。

(二)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三)主要起草人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一)制定标准的必要性果实分级是包装贮运或销售前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级,不仅可将腐烂果、伤残果、畸形果、病虫危害严重的不合格果剔除,保证果品的商品质量,而且使同一级别果实大小整齐,外形美观,便于包装、贮运、称重和销售。

江西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属于我国柑橘“四带”加“特色基地”中的“赣南-湘南-桂北脐橙带”及“南丰蜜橘特色基地”,主要包括赣南脐橙、南丰蜜橘、新余蜜橘、三湖红橘、靖安检柑、遂川金柑、井冈蜜柚、广丰马家柚等。

DB36/T389赣南脐橙,规定了赣南脐橙的定义、要求、分级依据(依外观指标、理化指标及果实横径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DB36/T584地理标志产品靖安植柑,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靖安检柑的术语和定义、果品分级与品质要求(依外观指标、理化指标及横径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DB36/T810井冈蜜柚商品果,规定了井冈蜜柚的品种(金沙柚、桃溪蜜柚、安福金兰柚)与分级(依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DB36/T1057地理标志产品广丰马家柚(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广丰马家柚的术语与定义、要求(果品质量等级按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果重分为特级、一级、二级)。

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其他兄弟省份的柑橘等级标准比,我省的标准(1)果实大小分级标准不统一,井冈蜜柚和马家柚按果实重量分级,而赣南脐橙按果实横径分级;(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其他兄弟省份的柑橘等级标准是在将质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基础上,再以果实横径划分规格,保证了同一级别果实中内质的基本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行业标准《农产品分类》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 目的意义农产品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建立农产品标准体系、实施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的基础,是国家经济统计、国际贸易的重要前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种类繁多、用途多样。

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涉及农业、粮食、林业、供销、轻工、商业、质检、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分段管理现状使之很难形成一个具有共识的产品分类标准。

尽管涵盖国家主要产品的标准GB/T 7635.1-2002《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一部分:可运输产品》中涉及到了农产品的类别,但只涵盖了部分农产品,且分散在不同的产品类别中。

其产品的分类、名称亦不完全符合农业生产、贸易的实际习惯,一些分类不便于实际使用,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需求。

就国家层面的农业管理而言,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经过八十年代的起步,九十年代的平稳推进,尤其是1999年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启动实施“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财政专项计划”以来,我国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

截止到2013年底,农业部已组织制定发布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000多项,指导地方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万余项。

面对如此庞大和种类复杂的农业行业标准体系,我国尚未形成权威的分类系统,各标委会、制标单位和使用单位之间对标准体系划分和范围界定缺乏共识。

农产品分类方法众多,分类形式各异,分类原则、编码方法政出多门,产品名称混乱无章,产品标准交叉重复等问题突出。

由此,时常引发贸易统计中的诸多问题,甚至造成不合理的税务负担,影响农民和国家的利益。

此外,多种农产品分类并存的现状还影响了农产品贸易统计及相关经济研究工作的效率和结果。

鉴于此,制定适用于农业行业标准管理的农产品分类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此外,农产品作为农业标准化过程的最终产物,是综合农业标准化各项环节的载体,农产品自身的品质、安全性状况体现了农产品生产过程各环节中标准的适用性和标准化实施力度,农产品也是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的最重要对象。

因此,建立一个符合国情、涵盖国内绝大多数农产品的分类体系,制定相应的农产品分类标准,对于梳理农产品、摸清农产品的家底、规范农产品名称和类别,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科学管控,对稳步推进农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任务来源《农产品分类》标准是根据农业部“2014年制(修)定农业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要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质标所”)负责制定。

为使该标准工作顺利进行并按时完成任务,项目负责单位专门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

1.3 主要工作过程1.3.1标准编制工作组及分工项目负责单位(中国农科院质标所)组织了全国18个院所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

按照农产品产业属性,编制工作组进一步分为: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水产品三个标准起草小组。

种植业产品起草小组包括: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热带作物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部食用菌质检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畜产品产品起草小组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水产品起草小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员黄海水产研究所。

任务分工:中国农科院质标所负责项目任务的组织、协调,国内外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标准整体框架构建,实施项目研讨,汇总形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汇总完成标准报批稿等;标准起草小组,根据编制工作组的统一部署分别负责完成种植、畜牧、水产相关产品的市场调研、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及分类编码工作。

1.3.2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整理及调研:围绕标准分类编码的内容和标准适用范围,重点收集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国际分类标准体系,包括:参考分类标准、派生分类标准、相关分类标准等。

(2)农产品主要国际分类体系,包括:产品总分类、商品统一分类及编码系统、食品与饲料分类法典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农产品分类体系,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

(3)国内农产品分类体系及相关标准的实施情况,包括综合性产品分类体系、专门性农产品分类标准,产品标准和其他标准中包含的分类要素等100余项。

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市场农产品流通状况的调研,走访了部分相关检测机构、生产、管理和科研单位,多次与专家座谈研讨目前我国农产品分类编码相关标准的使用情况,调研当前农产品分类编码的市场需求等。

国内外农产品分类标准体系概况见附件1。

1.3.3标准起草1.3.3.1编制《农产品分类框架指南》为有效推进起草工作进展,在对收集资料、市场调研信息进行充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分类编码的现状,项目负责单位起草了《农产品分类框架指南》,确定了分类的原则与方法、分类代码和编码方法、分类的产品用途类型及对应代码、产品命名等初步框架。

为使编制的产品分类标准与现行的GB/T 7635.1《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无缝衔接,《农产品分类框架指南》中还明确规定了本标准分类与GB/T 7635.1的对应关系。

《农产品分类框架指南》的编制对标准起草小组的分类工作起到了有效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同时,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委托,2014年3月初,项目负责单位组织包括农业标准管理部门、各专业科研单位等共20余位专家,召开了“农产品分类”标准方案研讨会,对“农产品分类”标准方案(草案)进行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农产品分类的主要原则及工作思路。

1.3.3.2 标准编制草案按照“统一→分工→统一”的标准编制工作程序,根据起草小组成员单位的专业领域分头进行相应产品分类起草工作。

按照标准的核心内容(农产品分类与代码表)规定的要求,分别编写完成不同农产品的产品代码、用途代码、名称、其他名称(别名)、英文名、对应GB/T 7635.1代码、说明等标准内容草稿及相关农产品分类研究报告。

即:“种植业产品分类标准(草案)和种植业产品分类研究报告”、“畜牧业产品分类标准(草案)和畜牧业产品分类研究报告”、“水产品分类标准(草案)和水产品分类研究报告”。

在此基础上,项目负责单位整理汇总了各起草小组的产品分类标准草稿和相关研究报告,编制形成了《农产品分类标准》(草案)。

随后(5月、6月)召开了“种植业产品分类标准草案研讨会”和“养殖业产品(畜牧业和水产品)分类标准草案研讨会”,会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各产品分类的主要框架。

起草小组根据会议专家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了新的调整、修改和完善。

1.3.3.3 标准初稿农产品分类编码标准涉及领域广、影响面大,为使其更具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项目负责单位多次组织起草小组进行内部讨论交流,多次召开不同规模、不同作物(或不同领域)、不同方式的专家研讨、协商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分类标准。

在对《农产品分类标准》(草案)进行了数次大幅度调整、修改和完善后,逐步对标准总体框架达成共识,明晰了不同产品分类编码层次。

项目负责单位根据起草小组参加单位的产品分类汇总形成了“种植业产品分类标准”(初稿)、“畜牧业产品分类标准(初稿)”和“水产品分类标准(初稿)”,并分别(10月、11月)召开了“种植业产品分类标准初稿研讨会”和“养殖业产品分类标准初稿研讨会”。

对各类产品分类进行了逐一交流、讨论,专家对标准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项目负责单位组织起草小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初稿再次分头进行修改。

1.3.3.4 标准第1次征求意见稿《农产品分类标准》(初稿)几经修改完善后,项目负责单位组织起草小组召开标准统稿会,将起草小组成员单位各自完成的种植业产品分类、畜牧业产品分类和水产品分类内容进行再汇总、统合。

于2015年3月形成第1次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第1次标准征求意见稿取得的主要进展:(1)对标准统稿的形式、格式和方式达成了统一认识;(2)形成了标准第1次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1.3.3.5 标准第2次征求意见稿2015年3月,项目负责单位召开“《农产品分类》标准(初稿)征求意见会”,以会议形式征求行业专家意见,参加征求意见会的专家包括:种植业专家30位、畜产业专家10位、水产业专家5位。

整理汇总专家意见和建议共168条,包括:种植业132条、畜产品27条、水产品9条。

起草小组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处理结果,对于未采纳的意见给予了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在此基础上,起草小组完成了标准修改稿、编制说明以及专家意见汇总表,项目负责单位对《农产品分类》标准再次进行汇总整理形成标准第2次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2015年4月下旬,项目负责单位重点针对标准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和行业专家召开了《农产品分类》标准(初稿)意见建议的会议,有20位专家参加会议,提出意见和建议100余条。

至此,在项目负责单位组织下,标准起草小组、行业专家等几经讨论协商,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多次修改标准征求意见稿文本,才形成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农产品分类》标准第2次征求意见稿。

由于本项工作涵盖的农业领域面广,涉及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尽管项目主持单位和参加单位对该《农产品分类》标准竭尽智慧之力,反复修改完善,但仍难免存在失当不妥之处,敬请各方专家、领导继续支持农业标准工作,给予拨冗斧正。

2 编写原则及主要技术内容依据2.1 标准编写原则2.1.1总体原则满足国家农产品发展与经济研究的需求;满足国家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发展需求;满足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溯源、认证等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2.1.2 协调一致性原则遵循与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文件、强制性标准一致性的原则;遵循与国际、国内现行农产品分类标准协调一致性的原则;遵循制定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一致性的原则。

2.1.3 编写原则遵循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1011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及GB/T 20001.3《标准化工作规则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所规定的要求;遵循内容编排完整、层次划分严谨、文字准确简明;遵循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框架。

2.2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依据2.2.1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标准结构包括: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原则与方法、代码结构与编码方法、产品命名原则、与GB/T 7635.1的对应关系及农产品分类代码表等7个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