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奥赛有机第四讲烷烃 .

高中化学奥赛有机第四讲烷烃 .
高中化学奥赛有机第四讲烷烃 .

一、烷烃

(一)烷烃的组成和结构

烷烃的通式为C n H 2n +2,其分子中各元素原子间均以单键即σ – 键相结合,其中的碳原子均为sp 3杂化形式。由于单键可以旋转,所以烷烃的异构有碳架异构和构象异构。

烷烃从结构上看,没有官能团存在,因而在一般条件下它是很稳定的。只有在特殊条件下,例如光照和强热情况下,烷烃才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碳链上的氢原子被取代,碳 – 碳键断裂,氧化或燃烧。

(二)烷烃的化学反应:

1、取代反应 卤素反应的活性次序为:F 2 >Cl 2 > Br 2 > I 2

对于同一烷烃,不同级别的氢原子被取代的难易程度也不是相同的。大量的实验证明叔氢原子最容易被取代,伯氢原子最难被取代。

卤代反应机理:实验证明,甲烷的卤代反应机理为游离基链反应,这种反应的特点是反应过程中形成一个活泼的原子或游离基。其反应过程如下:

(3)链终止:随着反应的进行,甲烷迅速消耗,游离基的浓度不断增加,游离基与游离基之间发生碰撞结合生成分子的机会就会增加。

Cl ? + Cl ?

Cl 2 CH 3? + CH 3? CH 3CH 3 CH 3? + Cl ? CH 3Cl

2、热裂反应

4 + CH 2=CHCH 3 CH 3CH 2CH 2CH 3 CH 3CH 3 + CH 2=CH 2

CH 2=CHCH 2CH 3 + H 2

3、异构化反应

CH 3CH 2CH 2CH 3 4、氧化反应:烷烃很容易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CO 2和 H 2O 。

CH 4 + 2O 2 CO 2 + 2H 2O + 热量

烷烃的制取

点燃 AlCl 3

加热、加压 CH 3CHCH 3 3

一.偶联反应

1.Wurtz(武慈)合成法:只能制备对称的烷烃R—R,即R相同。

2.卤代烷与二烷基铜锂的偶联[科瑞(E.J.Corey)- 郝思(H.House)反应

3.格式(V.Grignard)试剂法

4.柯尔伯法(Kolbe)H.Kolbe(1818-1884)于1849年将高浓度的羧酸钠盐或钾盐溶液进行电解,在阴极产生烷烃。

R CO2Na 2

(K)+ 2H2O电解R R + 2CO2 + 2NaOH + H2

阳极阴极

六个碳以上的脂肪酸用Kolbe法合成,烷烃产率较好。

二.还原反应

1.烯烃的氢化

2.卤代烷的还原

(1).格氏(Grignard)试剂的水解

(2)用金属和酸还原

复习题:

6.按系统命名法(IUPAC命名法)为下面的化合物选出正确名称:(CH3)2CHCH(CH2CH3)(CH2CH2CH3)

A 3-异丙基己烷

B 2-甲基-3-丙基戊烷

C 乙基异丙基丙基甲烷

C 3-乙基丙烷 E 2-甲基-3-乙基己烷

11.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烷烃构造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

(1)只含有伯氢原子的最简单烷烃。(3)含有一个季碳原子的已烷。

(4)只含有伯氢和仲氢原子的己烷。

12.某脂肪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6,在CCl4溶液中与Br2不起反应。但在光照条件下Br2可以跟A起取代反应。取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5的只有两种:产量较多的一种是B,产量较少的一种是C。另外,还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是314的产物多种。

(1)写出A、B、C的结构式。

(2)相对分子质量是314的有多少种?试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13.某烃能与Br2反应生成3种一溴代物。8.6g烃进行溴代反应完全转化成一溴代物时,将放出的气体通入500mL 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该烃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请写出该烃可能的结构简式和名称。

14.一个碳原子上如果连有3个氢原子,则这样的氢原子称为伯氢,如果只连有2个氢原子,则这样的氢称为仲氢,例如:-CH3中的氢原子为伯氢,-CH2-中的氢原子为仲氢。已知在烷烃中伯氢和仲氢被取代的活性因反应的条件不同而不同。在高温下伯氢与仲氢被取代的活性相等,则可以称之活性比为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丙烷在高温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式如下:

则在一氯代丙烷中1-氯丙烷在产物中的占有率为;

(2)常温下丙烷也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式如下:

则在常温下伯氢和仲氢的相对活性比为。

15.烃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的难易程度与烃分子中氢的类型有关。伯(CH3—),仲(-CH2-),叔(>CH—)三种氢原子的活性比为1︰3.8︰5,如果控制条件使丙烷发生一氯代反应,则所得产物中CH3CH2CH2Cl占全部一氯代物分子总量的百分含量是多少?

16.将2-甲基丁烷进行一氯化反应,已知其四种一氯化产物和相应的百分含量如下:

(CH3)2CHCH2CH3+Cl2?→

?光

)2CHCH2CH2Cl

+++(CH

27.1% 23.1% 36.2% 13.6%

试推算伯、仲、叔氢原子被氯取代的活性比。

17.正丁烷分别进行氯化和溴化,其产物的组成很不一样,试解释之。

?2Cl CH3CH2CH2CH2Cl(28%)+CH3CHClCH2CH3(72%)CH3CH2CH2CH3?→

?2Br CH3CH2CH2CH2Br(2%)+CH3CHBrCH2CH3(98%)CH3CH2CH2CH3?→

19.1994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有机化学家乔治·安德鲁·欧拉(George·Andrew·Olah)教授199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在碳正离子化学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

(1)1962年,欧拉和他的同事们把(CH3)3CF溶于过量的SbF5介质中,获得理想的结果,它们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bF5属于类化合物,其理由是。

(2)欧拉对碳正离子的贡献不仅在于实验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在1972年提出系统的碳正离子新概念。CH3+、CH5+两类碳正离子的结构中,中心碳原子分别采取、_____杂化方式。试分别画出它们的结构式。

(3)在(C6H5)3C+碳正离子中,除了σ键外,还存在键,它可表示为,形成此种键型的条件是。

20.碳正离子例如,CH3+,CH5+,(CH3)3C+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欧拉因在此领域中的卓越研究成就而荣获1994年诺贝尔化学奖。碳正离子CH5+可以通过CH3+在“超强酸”中再获得一个H+而得到,CH5+失去H2可得到CH3+。

(1)CH3+是反应性很强的正离子,是缺电子的,其电子式是

(2)CH 3+中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其中三个键角相等,则此键角是

(3)(CH 3)3C +在NaOH 的水溶液中反应将得到电中性的有机分子,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

(4)(CH 3)3C +去掉H +后将生成电中性的有机物,其结构简式是

21.自由基又称游离基,是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分子或基团。大多数自由基很不稳定,只能作为活性中间体瞬间存在,寿命很短,如丁烷受热分解产生三种活性很高的自由基:

活泼自由基可诱发自由基起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在有

机工业、石油化工和高分子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写出自由基CH 3CH 2·的电子式 ;若CH 3CH 2·失去一个电子,则称为碳正离子,该碳正离子的电子式为 。

(2)自由基反应一般是在光和热条件下进行,如烷烃与氯气的取代为自由基取代。已知烷烃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越少,所形成的自由基越稳定,试完成下列方程式:

CH 3-CH 3+Cl 2??→

?光照

(主要产物)+HCl (3)不对称烯烃在过氧化物存在下,与HBr 发生游离基加成反应,其反应历程是:

R -CH =CH 2+Br ·→R -C .H -CH 2Br R -C .

H -CH 2Br +HBr →R -CH 2-CH 2Br +Br · 试分两步将(CH 3)2CHCH =CH 2转变为(CH 3)2CH 2CH 2CH 2OH 的反应方程式。

(4)有机物中共价键断裂时,若成键的一对电子平均分给两个原子或原子团,则形成自由基;若成键电子全分给某原子或原子团,则形成碳正离子。

①已知CH 3+四个原子共平面,键角相等,键角应是 。

②(CH 3)3C +和NaOH 水溶液反应生成电中性有机分子,该分子结构简式 ,此物质

能否发生消去反应 。

CC(AD)DD\E(CD)CB

11(1) 2,2-二甲基丙烷; 2-甲基丁烷; 2,2-二甲基丁烷;(4)CH 3CH 2CH 2CH 2CH 2CH 3 己烷

12.(1)A :

B :

C :

(2)6

(3)

13.CH3CH2CH2CH2CH2CH3 正己烷

2,2-二甲基丁烷

14(1)Na 2CO 3 0.105mol ;NaHCO 3 0.094mol

(2)C 3H 8 0.44;C 4H 10 0.56

(3)20.06%

(4)此液化灶燃料的利用率较低,能量损失较大。

建议:在农村要改革低效炉灶,推广使用节能炉灶,将散发的热量用于加热水等;在城市要实行热电并供(如火力发电站)等;在生产中要利用科学技术改良热机性能,充分利用气体带走的内能(如热电并供、高温气体的循环使用——热交换等),合理开发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大力开发新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15. (1)75% (2)1︰4 16.44.1% 17. 1︰4︰5.1

19.(1)(CH3)3CF+SbF5=(CH3)3C+SbF6-最强的路易斯酸SbF5中的中心原子有4d空轨道,能

接受其它物质的孤电子对。

(2)sp2sp3

(3)大π键(离域π键)π18

①参与成键的原子必须处于同一平面,即中心原子只能采取

19

sp或sp2杂化类型;②每个参与成键的原子提供一个p轨道,若中心原子采取sp杂化时,有时也可以提供两个p轨道,各产轨道间必须互相平行,以保证这些p轨道最大程度的重叠;③参与成键的p轨道所提供的p电子数目必须小于两倍的p轨道数目。

20.(1)[]+(2)120°(3)(CH3)3COH (4)(CH3)2C=CH2

21.(1)[]+

(2)(CH3)3Cl

(3)(CH3)2CHCHCH2+HBr?

?适当溶剂(CH3)2CHCH2CH2Br

?→

?

稀(CH3)2CHCH2CH2OH+HBr

(CH3)2CHCH2CH2Br+H2O?

?NaOH

?→

?

(4)①120°②(CH3)3COH 不能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有机化学的几个基本反应

重排 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重排生成烃基酰胺的反应。1886年由德国化学家.贝克曼首先发现。常用的贝克曼重排试剂有硫酸、五氯化磷、贝克曼试剂(氯化氢在乙酸-乙酐中的溶液)、多聚磷酸和某些酰卤等。反应时酮肟受酸性试剂作用,形成一个缺电子氮原子,同时促使其邻位碳原子上的一个烃基向它作分子内 1,2-迁移,其反应过程如下: 贝克曼重排是立体专一性反应。在酮肟分子中发生迁移的烃基与离去基团(羟基)互为反位。在迁移过程中迁移碳原子的构型保持不变,例如: 贝克曼重排反应可用于确定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工业上利用环己酮肟发生贝克曼重排,大量生-己内酰胺,它是合成耐纶6(见聚己内酰胺)的单体。 亲电取代反应

亲电取代反应一种亲电试剂取代其它官能团的化学反应,这种被取代的基团通常是氢,但其他基团被取代的情形也是存在的。亲电取代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之一.芳香烃的亲电取代是一种向芳香环系,如苯环上引入官能团的重要方法。其它另一种主要的亲电取代反应是脂肪族的亲电取代。 亲电加成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是烯烃的加成反应,是派电子与实际作用的结果。派键较弱,派电子受核的束缚较小,结合较松散,因此的作为电子的来源,给别的反应物提供电子。反应时,把它作为反应底物,与它反应的试剂应是缺电子的化合物,俗称亲电试剂。这些物质又酸中的质子,极化的带正电的卤素。又叫马氏加成,由马可尼科夫规则而得名:“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氢加在氢多的碳上”。广义的亲电加成亲反应是由任何亲电试剂与底物发生的加成反应。 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过程中,氢正离子首先进攻双键(这一步是定速步骤),生成一个碳正离子,然后卤素负离子再进攻碳正

2019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

2019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共有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考后只交答题卷。必须在答题卷上写明县(市)、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字迹清楚。 3.只能用黑色水笔成签字笔答卷,铅笔圆珠笔等答卷无效;答卷上用胶带纸,修正液为无效卷;答卷上有与答题无关的图案,文字为无效卷; 4.可以使用非编程计算器。 第1题(10分)根据所给条件按照要求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系数为最简整数比) 1-1 铜在潮湿空气中慢慢生成一层绿色铜绣23[Cu(OH)CuCO ] 。 1-2 乙硼烷与一氧化碳在NaBH 4、THF 条件下1:2化合,生成物有一个六元环。 1-3 古代艺术家的油画都是以铅白为底色,这些油画易受H 2S 气体的侵蚀而变黑(PbS ),可以用H 2O 2对这些古油画进行修复,写出H 2O 2修复油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4 光气(COCl 2)和NH 3反应制备常见的氮肥。 1-5 银镜实验时需要用的银氨溶液,必须现配现用:因为久置的银氨溶液常析出黑色的氮化银沉淀。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2题(30分) 2-1 画出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PH 3、P 2H 4、H 3PO 2。

2-2 甲基异氰酸酯(MIC)是制造某些杀虫剂的中间体,是一种剧毒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2H3NO,MIC原子连接顺序为H3CNCO,除氢外的四个原子不都在一条直线上。指出N的杂化类型、写出最稳定路易斯结构式。 2-3 在水溶液中,水以多种微粒的形式与其它物种成水合物,画出微粒H5O2+和H9O4+的结构图示。 2-4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下列物种的结构。 2-4-1 As3S4+中每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有一个S-S键,如果将其中一个S换成As,则变成一个有三重轴的中性分子。 2-4-2 As4蒸气分子具有白磷一样的正四面体结构:As4S4分子可以看做4个硫原子分别插入As4的四条边,As的化学环境相同。画出As4S4的结构。 2-4-3 S4O62-中含有3个S-S键。 2-5 A、B、C、D、E五种元素分居四个不同的周期和四个不同的族,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常压下,A、B、D的单质为气态,而C、E的单质为固态。五种元素中,只有C、D、E的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的剧毒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有一种剧毒气体生成;D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两种盐;E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A单质。E的基态原子不含单电子,其L能层和M能层的电子数不相等,N能层只有2个电子。 2-5-1 写出A、B、C、D、E的元素符号。 2-5-2 写出D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的方程式。 2-5-3 写出E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2-6 用次氯酸钠氧化过量的氨可以制备化合物A,A可以用作火箭燃料。最新制备A的工艺是用氨和醛(酮)的混合气体和氯气反应,然后水解。A的水溶液呈碱性,用硫酸酸化一定浓度A溶液,冷却可得到白色沉淀物B。在浓NaOH介质中A溶液可作氧化剂放出气体C。气体C的水溶液可以使Cu2+溶液变成深蓝色溶液D。C的水溶液不能溶解纯净的Zn(OH)2,但若加入适量的NH4Cl固体后,Zn(OH)2溶解变成含E的溶液。A的水溶液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它能还原Ag+,本身被氧化成气体单质G。将气体C通过红热CuO粉末,可得到固体单质F和G。给出A~G的化学式。 第3题(15分) 3-1 有一含Co的单核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其含Co 21.4%,H 5.4%,N 25.4%,C l 13.0%(质

高中化学-点击烷烃知识点

点击烷烃知识点 河南尉氏三中北校区陈松彦 一、有机物结构和组成的几种表示方法 二、烷烃的熔沸点比较 (1)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在烷烃的同系物中,随着C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2)分子式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例如:沸点:

CH3(CH2)3CH3>(CH3)2CHCH2CH3>C(CH3)4 三、烷烃的化学性质 1、具有相对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在通常情况下,不能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 2、在空气或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3、在光照条件下,跟卤素单质的气体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分步进行,产生成份复杂。 四、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 I 同系物:定义: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 两同:同通式,同结构 一差: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三注意:同系物必须为同一类物质,同系物结构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同系物之间物理性质递变,但化学性质相似。 Ⅱ同分异构体 定义: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之间互称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碳链异构:由碳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引起的异构,如CH3CH2CH2CH3和(CH3)3CH。 位置异构:由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如CH3CH=CHCH3和CH3CH2CH=CH2 官能团异构:由官能团不同引起的异构,如烯烃和环烷烃、二烯烃和炔烃。 书写规律: ①碳链异构的书写规律: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连接不能到端。 ②官能团异构的书写规律:先写出其可能的碳链异构,然后再移动官能团的位置,注意不违背碳四价的原则。 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常见方法 (1)基团连接法:将有机物看作由基团连接而成,由基团的异构数目可推断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如丁基有四种结构,则丁醇(看作丁基与羟基连接而成)也有四种。 (2)换元法:将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团进行换位思考。如:二氯乙烷有二种结构,四氯乙烷也有二种结构(这里就是把氢换成了氯,把氯换成了氢) (3)等效氢法:有机物中位置等同的氢原子叫等效氢原子,烃的一元取代产物分子中等效氢种类有多少,则其一元取代物种类就有多少。判断等效氢的三个原则:同一碳原子上的氢是等效的;同一碳原子所连的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五、典例剖析 例1、进行一氯取代后,只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解析:同分异构体因彼此的结构不同,化学性质有所区别,物理性质也有所区别,所以有几种同分异构

化学奥赛2

2002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选拔赛试题 (2002年8月5日8:30-11:30 共计3小时) 姓名 1.(12分)(1) 如果已经发现167号元素A,若已知的原子结构规律不变,167号元素应是第周期、第族元素;可能的最高氧化态为;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2) 某一放射性物质衰变20%需15天,该物质的半衰期是。 分子中有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如果用氯 (3) 化合物CH3CH CH2 O 取代分子中的氢原子,生成的一氯代物可能有种。 (4) 硅与碳为同族元素,呈四价。然而,与碳化合物相比,硅化合物的数量要少得多。碳易于形成双键,硅则不易形成双键。但据美国《科学》杂志2000年报道,已合成了分子中既有Si-Si单键,又有Si=Si双键的化合物X。X的分子式为Si5H6,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明X分子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有2种,则X的结构式是:。 2.(13分)(1) 磷和氢能组成一系列的氢化物,如PH3,P2H4,P12H16等。其中最重要的是PH3。PH3称为膦,它是一种无色剧毒的有类似大蒜臭味的气体。它可由NaOH和白磷反应来制备,其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2H4的沸点比PH3(填“高”或“低”),原因是。AsH3又称胂,试写出由As2O3制备胂的反应方程式,胂的汽化热比膦(填“大”或“小”)。 (2) ①根据VSEPR理论,SCl3+和ICl4-的空间构型分别是和,S 和I分别以和杂化轨道同Cl形成共价键。 ② SCl3+和PCl3是等电子体,其S-Cl键键长(填>、=或<)P-Cl键键长,原因是。 3.(5分)石墨晶体由如图(1)所示的C原子平面层堆叠形成。有一种常见的2H型石墨以二层重复的堆叠方式构成,即若以A、B分别表示沿垂直于平面层方向(C方向)堆叠的两个不同层次,它的堆叠方式为ABAB……。图(2)为AB两层的堆叠方式,O和●分别表示A层和B层的C原子。 (1) 在图(2)中标明两个晶胞参数a和b。 (2) 画出2H型石墨晶胞的立体示意图,并指出晶胞类型。

历年高中化学竞赛有机题

历年有机试题 一. 有机结构 (1999)第六题(10分)曾有人用金属钠处理化合物A (分子式C 5H 6Br 2,含五元环),欲得产物B ,而事实上却得到芳香化合物C (分子式C 15H 18)。 6-1请画出A 、B 、C 的结构简式。 6-2为什么该反应得不到B 却得到C ? 6-3预期用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C ,得到的产物是D ,写出D 的结构式。 [解题思路] 1.对比产物C 的分子式(C 15H 18)和起始物A 的分子式(C 5H 6Br 2)可见一个C 分子是3个A 分子脱去溴原子连接而成的,而且A 转化为C 的反应是用金属钠消除A 分子中的溴。可见此题并没有要求应试者必须学过武兹反应,此思路的知识基础没有超过中学化学。 2.试题用A 是溴代环戊烯和C 是芳香化合物2个信息同时限定了A 和C 的结构。溴代环戊烯因溴原子连在不同碳原子上而有多种位置异构体,它们与金属钠反应失去溴连接的方式更多,但是,为满足C 是分子式为C 15H 18的芳香化合物(至少要有一个含共轭双键的苯环)的条件,A 必须是1,2-二溴环戊烯,C 必定有答案给出的结构式。应试者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和花费的时间自然很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在草稿纸画满各种各样的二溴环戊烯,并令其脱溴相连,甚至得出很大的环状化合物,有的学生则只需在脑子里想清楚,其差别不是知识水平高低而是智力水平高低。在思考过程中,下述联想是有助于应试者得出结论: 3.为什么A 与金属钠反应会得到C 呢?如果应试者联想起中学化学里学过乙炔合成苯的反应,就会想到,A 脱去溴首先得到的应是含C C 键的环戊炔(B ),既然乙炔经催化可三聚成苯,对比乙炔和环戊炔的结构,理应联想到中学化学学到:乙炔的碳氢处在一条直线上(《化学读本》的sp 杂化当然有帮助,属竞赛大纲要求,但并非必需),环戊炔的炔碳在五元环上,其不稳定性就不至犹豫,不需催化剂也会聚合就在意料之中。 4.命题人考虑到环戊烯不稳定,有的学生可能将B 写成它的双聚物,以求得到较稳定的化合物,因而答双聚体也算对,而且对两种B 的不稳定给了注释性说明(注:不要求学生达到这种注释水平)。 5.C 的氧化可看成是苯环的侧链碳原子的氧化。中学化学里讲过甲苯氧化得苯(甲)酸,去年初赛题分析里讨论过芳香烃侧链氧化的规律,应试者一般研究过去年初赛题,所以由C 得出D 应不是困难的事。但是,这里仍有很强的智力因素,应试者若被C 的复杂结构迷惑住,不注意分子的核心部位是一个苯环,对题目给出的C 是芳香化合物的信息视而不见,D 是什么就很难答上来,到事后才恍然大悟。 [答案] 6-1 各2分 若答B 的结构式为: 亦给2分 6-2 要点:B 不稳定 (2分) 注:前者的炔碳原子通常为sp 杂化轨道,线性,环炔的张力太大;后者为反芳香性。 6-3 A B C

全国高中化学奥赛初赛试题与答案

第1题(4分) 2004年2月2日,俄国杜布纳实验室宣布用核反应得到了两种新元素X 和Y 。X 是用高能48Ca 撞击Am 24395靶得到的。经过100微秒,X 发生α-衰变,得到Y 。然后Y 连续发生4 次α-衰变,转变为质量数为268的第105号元素Db 的同位素。以X 和Y 的原子序数为新元素的代号(左上角标注该核素的质量数),写出上述合成新元素X 和Y 的核反应方程式。 答案: Am 24395+ 4820Ca = 288115+3n (2分)不写3n 不得分。答291115不得分。 288115 = 284113 + 4He (2分) 质量数错误不得分。 4He 也可用符号α。 (答下式不计分:284113-44He = 268105或268105Db )(蓝色为答案,红色为注释,注释语不计分,下同) 第2题(4分)2004年7月德俄两国化学家共同宣布,在高压下氮气会发生聚合得到高聚氮, 这种高聚氮的N-N 键的键能为160 kJ/mol (N 2的键能为942 kJ/mol),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在这种晶体中,每个氮原子的配位数为 ;按键型分类时,属于 晶体。这种固体的可能潜在应用是 ,这是因为: 。 答案: 3 原子晶体 炸药(或高能材料) 高聚氮分解成N 2释放大量能量。(各1分) 第3题(6分)某实验测出人类呼吸中各种气体的分压/Pa 如下表所示: 3-1 请将各种气体的分子式填入上表。 3-2 指出表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呼出气体的分压小于吸入气体分压的主要原因。 答案: 姓名学校赛场报名号赛区省市自治区

(每空1分,共4分) 呼出气中的N2的分压小于吸入气中的分压的主要原因是呼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有较大分压,总压不变,因而N2的摩尔分数下降(1分);呼出气中的O2的分压小于吸入气中的分压的主要原因是吸入的O2被人体消耗了。(1分)(共2分) 第4题(15分)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和氟反应得到一种铵盐和一种三角锥体分子A(键角102o,偶极矩0.78x10-30 C·m;对比:氨的键角107.3o,偶极矩4.74x10-30 C·m); 4-1 写出A的分子式和它的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NF3(1分)4NH3 + 3F2 = NF3 + 3NH4F(1分)(共2分) 4-2 A分子质子化放出的热明显小于氨分子质子化放出的热。为什么? 答案:N-F 键的偶极方向与氮原子孤对电子的偶极方向相反,导致分子偶极矩很小,因此质子化能力远比氨质子化能力小。画图说明也可,如: (1分) 4-3 A与汞共热,得到一种汞盐和一对互为异构体的B和C(相对分子质量66)。写出化学方程式及B和C的立体结构。 答案: 2NF3 +2Hg = N2F2 + 2HgF2(1分) (14+19)X2=66(每式1分)(共3分) 4-4 B与四氟化锡反应首先得到平面构型的D和负二价单中心阴离子E构成的离子化合物;这种离子化合物受热放出C,同时得到D和负一价单中心阴离子F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画出D、E、F 的立体结构;写出得到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D E F (每式1分) 2 N2F2 + SnF4 = [N2F+]2[SnF6]2-(1分) [N2F+]2[SnF6]2- = [N2F] +[SnF5]- + N2F2 (1分)(共5分) 4-5 A与F2、BF3反应得到一种四氟硼酸盐,它的阳离子水解能定量地生成A和HF,而同时得到的O2和H2O2的量却因反应条件不同而不同。写出这个阳离子的化学式和它的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推断对它的水解反应产物作出解释。 答案: 阳离子的化学式为NF4+。(1分) NF3 + F2 + BF3 = NF4+BF4-(1分) NF4+水解反应首先得到HOF (否则写不出配平的NF4+水解反应):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有机化学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知识点 1.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正确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错误,应该是10^(-4)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 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 正确 9.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正确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 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有机化学专项练习答案

有机化学阶梯练习有机化学阶梯练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刘浩源 葛洪鑫 屈沛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于涵 第一题 1-1-1 (3分) 1-1-2 (3分) 1-1-3 (共5分,计算过程2分,结果1分,结构式2分)其钠盐的分子量为190.13,其中钠的质量百分数为22.99/190.13×100%=12.09%,比题中所给数据大,钠的个数必为整数个,所以该钠盐中必含有结晶水。设含n 个结晶水,22.99/(190.13+18.02n)×100%=11.05%,解得n=1,化学式为C 8H 7O 4Na ·H 2O 阴离子结构式如下: 1-2-1 (2分) 1-2-2 (4分,用结构式写出答案) 用ZE 简单表示可写为2Z4Z ,2Z4E ,2E4Z ,2E4E 。 1-2-3 (2分) 因为山梨酸的溶解度比其钾盐的溶解度小,用钾盐可达所需量且不影响食品的口味。 1-3-1 (1分) 3个。 1-3-2 (2分) 1-3-3 (2分) 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 1-4-1 (2分) 3-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H H 3C C H CH CH CH COOH H 3N CH C CH 2O C OH O H N CH C CH 2O O

1-4-2 (6分,其它合理路线亦可) 1-4-3 (2分)络合可以催化氧化反应的金属离子,使之催化性能失效,减缓氧化。 第二题 2-1 (10分 ) 2-2 (6分 ) 茉莉酮: ONa OH 2 2 OCH 33 OCH 3 NHCOCH 3C(CH 3)3 OCH 32C(CH 3)3OCH 3C(CH 3)3 NaOH ,熔融稀3(CH 3CO )2O HCl ,水解22

历年高中化学奥赛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

中国化学会第21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题号1 2 3 4 5 6 7 8 910 11 总分 满分12 6 1 29 100 得分 评卷人 ●竞赛时间3小时。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时间到,把试卷 (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草稿纸在最后一页。 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第1题(12分) 通常,硅不与水反应,然而,弱碱性水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硅溶解,生成Si(OH)4。1-1已知反应分两步进行,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溶解过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现了CH5+的存在,人们曾提出该离子结构的多种假设,然而,直至1999年,才在低温下获得该离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并由此提出该离子的如下结构模型:氢原子围绕着碳原子快速转动;所有C-H键的键长相等。 1-2该离子的结构能否用经典的共价键理论说明?简述理由。 1-3该离子是( )。 A.质子酸 B.路易斯酸 C.自由基 D.亲核试剂 2003年5月报道,在石油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烷烃分子,因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被称为“分子钻石”,若能合成,有可能用做合成纳米材料的理想模板。该分子的结构简图如下:

1-4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1-5该分子有无对称中心? 1-6该分子有几种不同级的碳原子? 1-7该分子有无手性碳原子? 1-8该分子有无手性? 第2题(5分) 羟胺和用同位素标记氮原子(N﹡)的亚硝酸在不同介质中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NH2OH+HN﹡O2→A+H2O NH2OH+HN﹡O2→B+H2O A、B脱水都能形成N2O,由A得到N﹡NO和NN﹡O,而由B只得到NN﹡O。 请分别写出A和B的路易斯结构式。 第3题(8分) 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某无水MgCl2晶体属三方晶系,呈层形结构,氯离子采取立方最密堆积(ccp),镁离子填满同层的八面体空隙;晶体沿垂直于氯离子密置层的投影图如下。该晶体的六方晶胞的参数:a=363.63pm,c=1766.63pm;p=2.53g·cm-3。 3-1以“”表示空层,A、B、C表示Cl-离子层,a、b、c表示Mg2+离子层,给出 三方层型结构的堆积方式。 2计算一个六方晶胞中“MgCl2”的单元数。 3假定将该晶体中所有八面体空隙皆填满Mg2+离子,将是哪种晶体结构类型? 第4题(7分) 化合物A是一种热稳定性较差的无水的弱酸钠盐。用如下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将A与惰性填料混合均匀制成样品,加热至400℃,记录含A量不同的样品的质量损失(%),结果列于下表: 样品中A的质量分数/% 20 50 70 90 33.3 样品的质量损失/%7.4 18.5 2 5.8 利用上述信息,通过作图,推断化合物A的化学式,并给出计算过程。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18 烷烃(教师版)

专题18 烷烃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1.烷烃的结构特点 (1)单键:碳原子之间以碳碳单键相结合。 (2)饱和: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烷烃是饱和烃,相同碳原子数的有机物分子里,烷烃的含 氢量最大。 (3)链状:碳原子结合成的链是“直链”,也可以含有支链。 2.烷烃的性质 (1)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 n H 2n +2+Cl 2――→光C n H 2n +1Cl +HCl(n ≥1)。 (2)燃烧反应 C n H 2n +2+3n +12O 2――→点燃n CO 2+(n +1)H 2O 。 (3)随着碳原子个数的增多,烷烃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分子中大于4个碳原子的烷烃为非气态烷烃。同分 异构体的烷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典例1】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 ②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O 4溶液的紫色褪 去 ③分子通式为C n H 2n +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④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⑤光照条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可使溴水褪色 A .①③⑤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烷烃分子中无论是碳碳键还是碳氢键,都是单键,①说法正确;烷烃属饱和链烃,其化学性质一般 比较稳定,通常烷烃不与酸、碱、氧化剂(如酸性KMnO 4溶液)反应,也不能使溴水褪色,②⑤说法不正确;因分子通式C n H 2n +2中的氢原子已达完全饱和,因此符合通式C n H 2n +2的有机物一定是烷烃,③说法不正确;烷烃在光照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这是烷烃的主要特性之一,④说法正确。 同系物与同分异构概念 1.同系物 (1)同系物的判断标准

历年高中化学奥赛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国化学会第21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 (2007年9月16日9:00 - 12:00共3小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总分 满分12 6 10 7 10 12 8 4 10 12 9 100 得分 评卷人 ●竞赛时间3小时。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时间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 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草稿纸在最后一页。不得持有任何其 他纸张。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第1题(12分) 通常,硅不与水反应,然而,弱碱性水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硅溶解,生成Si(OH)4。 1-1已知反应分两步进行,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溶解过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现了CH5+的存在,人们曾提出该离子结构的多种假设,然而,直至1999年,才在低温下获得该离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并由此提出该离子的如下结构模型:氢原子围绕着碳原子快速转动;所有C-H键的键长相等。 1-2该离子的结构能否用经典的共价键理论说明?简述理由。 1-3该离子是()。 A.质子酸 B.路易斯酸 C.自由基 D.亲核试剂 2003年5月报道,在石油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烷烃分子,因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被称为“分子钻石”,若能合成,有可能用做合成纳米材料的理想模板。该分子的结构简图如下: 1-4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1-5该分子有无对称中心? 1-6该分子有几种不同级的碳原子? 1-7该分子有无手性碳原子? 1-8该分子有无手性? 第2题(5分)

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

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 常规/高考类: 化学岛 用户名: 密码:woaihuaxuedao 以下是另一个公邮 icholand. 密码:huaxuedaogongyou 提供公共邮箱的目的还是方便大家交流,如果遇到超出流量限制的问题,可以直接把邮件转发出去。 尽管以前有XX的Gbaopan。。但是貌似很多人并不清楚密码。。 附上: 部分优秀资料帖索引 《高中化学重难点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后雄老师主编);历年高考试题汇编(任何一种,最好有详细解析的,比如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中化学读本》(很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甲种本化学教材,最近有更新版本);《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龙门书局,施华、盛焕华主编)南师大化科院创办的《化学教与学》每年的十套高考模拟题题型新颖质量比较高,可作为江苏预赛的模拟卷,不少5月份预赛原题就出自本套模拟题。 初赛类: 比较经典的有《化学高考到竞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比较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初级本》(江苏教育出版社,段康宁主编);《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辅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苏建祥主编);《高中化学竞赛热点专题》(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肖鹏飞、苏建祥、周泽宇主编,版本比较老,但编排体系不错);最新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评析·高中化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宏佳主编,以历年真题详细解析为主,可作为课外指导);《最新竞赛试题选编及解析高中化学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化学竞赛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三本,王祖浩、邓立新、施华等人编写,适合同步复习),还有一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奥林匹克竞赛同步教材·高中化学》(分高一、高二和综合卷,综合卷由严先生、吴先生、曹先生等参加编写,绝对经典),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培优教程》AB教程、《金牌教程·高一/二化学》(邓立新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江苏省化学夏令营使用的讲义是马宏佳主编的《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标准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简明扼要,但由于不同教授编写不同章节,参差不齐;春雨出版的《冲刺金牌·高中化学奥赛辅导》(任学宝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冲刺金牌·高中化学奥赛解题指导》(孙夕礼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赛前集训·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施华编著,体现他的竞赛培训思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较新颖的包括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林肃浩主编的竞赛系列《高中化学竞赛实战演练》(高一、高二)、《高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冲刺高中化学竞赛(省级预赛)》、《冲刺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高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决战四月: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教程(通向金牌之路)》《金版奥赛化学教程》(高一、高二、·综合)都是近年来体系、选题新颖的竞赛资料,足见浙江省对化学竞赛的重视,端木非常推荐。南京教研室刘江田老师2010年5月份主编的《高中化学竞赛全解题库》(南京大学出版社)选择了近年来省级赛区真题和各地新颖的预赛题,解析详细,适合缺少老师指导的同学参考。 决赛类: 比较经典的有《高中化学奥林匹克高级本》(江苏教育出版社,段康宁主编,完全按照大学的思路);《金牌之路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以及配套解题指导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高中化学竞赛决赛辅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苏建祥主编);《历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分析》(学苑出版社);《最新国际国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化解题题典》(吉林教育出版社),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培优教程》“专题讲座”,《高中化学奥赛一

高中化学 第17讲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奥赛辅导讲义

的合成奥赛辅导讲义 【竞赛要求】 有机合成的一般原则。引进各种官能团(包括复合官能团)的方法。有机合成中的基团保护。导向基。碳链增长与缩短的基本反应。有机合成中的选择性。 【知识梳理】 一、有机合成的一般原则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有机化学工业的基础,有机合成一般都应遵循下列原则: 1、反应步骤较少,总产率高。一个每步产率为80%的十步合成的全过程产率仅为10.7%,而每步产率为40%的二步合成的全过程产率可达16%。因此要尽可能压缩反应步骤,以免合成周期过长和产率过低。 2、每步的主要产物易于分离提纯。要力求采用只生成一种或主要生成一种的可靠反应,避免生成各种产物的混合物。 3、原料易得价格便宜。通常选择含四个或少于四个碳原子的单官能团化合物以及单取代苯等作为原料。 在实际合成中,若欲合成芳香族化合物时,一般不需要合成芳香环,尽量采用芳香族化合物作为起始物,再引入官能团;若欲合成脂肪族化合物时,关键的步骤是合成碳骨架并同时考虑官能团的引入,引入的官能团可能并非为所需产物中的官能团,但可以通过官能团的转变,形成所需产物中的官能团。 二、有机物的合成方法(包括碳架的建立、各种官能团引进等) (一)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 1、合成苯环上仅连有一个基团的化合物 一般以苯为原料,通过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引入基团,如表17-1;通过芳香重氮盐的亲核取代反应引入基团,如表17-2;也可以通过活化的芳香卤烃的亲核取代引入基团,如表17-3。 2、合成苯环上仅连有两个基团的化合物 如果所需合成的化合物两个基团相互处于邻位或对位,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基团属于邻、对位定位基;如果所需合成的化合物两个基团相互处于间位,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基团属于间位定位基。例如: (1)对于亲电取代反应,在合成顺序中,若会形成邻、对位定位基中间体,则进行亲电取代反应,例如由苯合成对硝基苯甲酮。

高中化学烷烃.doc

第1课时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一、甲烷 1.组成与结构(1)表示方法 化学式电子式 结构式 分子结构示意图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2)结构特点 甲烷分子是以______为中心,________为顶点的__________结构,其中C—H键的键长和键能相同。 3.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与空气相比) 水溶性 4.化学性质 通常状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

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在特定的条件下,甲烷也能发生某些反应。 (1)氧化反应 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呈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注意:点燃甲烷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甲烷之前必须验纯。 操作:把收集满气体的试管用拇指堵住,靠近点燃的酒精灯,再把拇指移开,听是“pupu”声还是尖锐爆鸣声,若是“pupu”声,则纯度足够;若是尖锐爆鸣声,则纯度不够,需重新收集。 (2)取代反应 ①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②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气体黄绿色变浅 b.试管内壁有油滴出现 c.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 d.试管中有少量白雾光 CH4+Cl2――→CH3Cl+HCl;(一氯甲烷,气体) 光CH3Cl+Cl2――→CH2Cl2+HCl;(二氯甲烷,液体)

光CH2Cl2+Cl2――→CHCl3+HCl;(三氯甲烷,液体) 光CHCl3+Cl2――→CCl4+HCl(四氯甲烷(四氯化碳),液体,有机溶剂) 有关化学方程式 ④取代反应(受温度,光照,催化剂影响大)和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1.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 A.沼气B.煤气C.天然气D.坑道气 2.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烷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3.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充分反应后,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CH3Cl B.CHCl3 C.CCl4 D.HCl 4.CH4和H2混合气体10 mL,完全燃烧后生成6 mL CO2气体(气体的体积在相同状况下测定),则混合气体中CH4和H2的体积之比为( ) A.2∶3 B.3∶2 C.2∶1 D.1∶2 5.关于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中一定都有单质生成B.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实验试题集锦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实验试题集锦(浙江省) 1.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和解释都合理的是 ( ) 2. 如右图所示装置,a 、c 为弹簧夹,b 为分液漏斗旋塞,欲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下列操作属必需的是 ( ) A .关闭a ,打开 b 、 c ,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B .关闭a 、c ,打开b ,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C .关闭c ,打开a 、b ,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D .关闭a 、c ,拔掉分液漏斗上口的橡胶塞,打开b ,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3.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如图装置进行蒸馏实验 B .用如图装置分离氯化钠、碘固体混合物 C .用裂化汽油提取溴水中溴 D .用如图装置灼烧碳酸钙制取少量氧化钙 4. 下列选择或操作均正确的是 ( )

A..装置Ⅰ适合用于吸收氨气。 B..装置Ⅱ适合用于分离乙酸乙酯和碳酸钠饱和溶液。 C..装置Ⅲ适合用于高温煅烧石灰石。 D..装置Ⅳ适合用于分馏乙醇和乙酸。 5.(10分)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1-溴丁烷。已知有关物质的性质如下表: 实验操作流程如下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⑴回流装置C中漏斗一半扣在水面下、一半露在水面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回流过程中生成1-溴丁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中往烧瓶中加1∶1的硫酸溶液,目的是________;

A.加水作反应的催化剂 B.降低硫酸浓度,以减少溴元素被氧化为Br2 C.降低硫酸浓度,以防止较多正丁醇转化成烯烃、醚等副反应发生 ⑷制得的1-溴丁烷粗产物经常显红色,上述操作流程中为了除去红色杂质要加入试剂X溶液再洗涤,下列试剂中最合适作为试剂X的是; A.水B.饱和NaHCO3C.KI溶液D.饱和NaHSO3E.NaOH溶液 ⑸下图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的装置图,减压蒸馏中毛细管的作用是。蒸馏操作时,蒸馏的速率不宜过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分)乙酰苯胺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的主要成分。已知:纯乙酰苯胺是无色片状晶体,熔点114℃,不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乙酸酐遇水反应生成乙酸。 实验室可用苯胺跟乙酸酐反应、或苯胺跟冰醋酸加热来制取乙酰苯胺,且苯胺与乙酸酐的反应速率远大于与冰醋酸反应的速率。反应式为: 用苯胺与乙酸酐为原料制取和提纯乙酰苯胺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装有磁力搅拌子的10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5.0 mL苯胺(密度1.04 g/mL)、 20 mL水,在搅拌下分批次加入6.0 mL乙酸酐(密度1.08 g/mL),搅拌2小时至反应完全。 ②反应完全后,及时把反应混合物转移到烧杯中,冷却、抽滤、洗涤,得粗产品; ③将粗产品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水配制成80℃的饱和溶液,再加入过量20%的水。稍冷后,加半匙活性炭,搅拌下将溶液煮沸3~5 min,过滤I,用少量沸水淋洗烧杯和漏斗中的固体,合并滤液,冷却结晶,过滤Ⅱ、洗涤、晾干得乙酰苯胺纯品。 (1)若不搅拌会有结块现象,结块将导致的后果是;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有机化学)高二检测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有机化学)检测(高二) (考试时间2019年1月2日,时间120分钟,题目编写 ddsh ,满分100分) 姓名 分数 1.(5分)下列反应在100o C 时能顺利进行 I II (1)给出两种产物的系统命名。(4分) (2)这两种产物互为下列哪一种异构体?(1分) A 旋光异构体 B 立体异构体 C 非对映异构体 D 几何异构体 2.(6分)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名称(每个1分,共4分)。常用这些溶剂将芳香烃和丁二烯等化工原料从石油馏分中抽提出来,请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原理。(2分) A. B. C. D. 3.画出下列化合物的优势构象(每个2分,共8分) + H C O N(CH 3)2 CH 3 OCH 2CH 2OCH 3 N O H H 3C S O CH 3

4.判断下列分子是否具有光学活性(共10分) 5.下列各组化合物都能够发生分子内的SN2反应。对各组反应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序(6分)

6.(每式1分,每个命名1分,共9分)2004年是俄国化学家马科尼可夫(V . V . Markovnikov ,1838-1904)逝世100周年。马科尼可夫因提出C =C 双键的加成规则(Markovnikov Rule )而著称于世。本题就涉及该规则。给出下列有机反应序列中的A 、B 、C 、D 、E 、F 和G 的结构式,并给出D 和G 的系统命名。 7.(13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每步反应的主产物(A 、B 、C )的结构式;若涉及立体化学,请用Z 、E 、R 、S 等符号具体标明。 (B 是两种几何异构体的混合物) 8.(13分)以氯苯为起始原料,用最佳方法合成1-溴-3-氯苯(限用具有高产率的各反应,标明合成的各个步骤)。 CH 2COOH CH 2COOH A CH CHO (等摩尔)B HBr C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化学竞赛大纲 初赛基本要求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 有机是大头,命名结构性质都可以出题,还可以和配合物晶体结合,《有机化学》(北大出的)要求的都要掌握,再做做关于合成、性质的题,推荐丁漪出的《化学竞赛教程》(最好用解答的那本),好好研究一下。 结构式重点和难点。有多做一些分子结构配合物结构的题,基本的知识掌握了,这两块应该没太大问题。晶体很难,即使做很多题也不一定可以掌握,但基本的份不可以丢。原子结构已经很多年没有考了,如果再考肯定考分析信息的能力,应该不会很难。滴定每年会有一道大题。而且越来越重视,如果运气好只是一道高中就会的计算,但运气不好的化就会遇到《分析化学》里的内容。化学平衡考的比较简单,但要有备无患。电化学可能会出难题,多看一下《无机化学》,会有启发。有效数字不可以不注意,大学和高中的要求不同,改卷老师都遵循大学的标准,只有规范才能不丢无谓的分。物理化学和溶液已经多年未考,但热力学的内容是决赛里的难点,看自己有没有必要学这个了。作为一个过来人,还有几个建议:如果你是分析型的。就多做一些题,做题可以让水平提高很多,如果是记忆型的,就多看看书,尤其是有机无机,虽然每年都出一些新信息,但它的模型在书上都能找到。最后祝你取得好成绩。 附化学竞赛大纲(一般不会改动) 说明: 1. 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本基本要求不包括国家代表队选手选拔赛的要求。 2. 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本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 决赛基本要求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 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针对竞赛的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 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所涉及的符合本基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 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4个月发出通知。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基本要求 1. 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 2. 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常量R。体系标准压力。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重结晶和洗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