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一、国内机器人发展的现状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20%。
国内机器人企业也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1. 产业应用领域广泛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创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发展。
在创造业方面,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创造、电子创造、物流等行业。
在服务业方面,机器人被应用于医疗护理、餐饮服务、物流配送等领域。
在农业方面,机器人被用于农田作业、果园采摘等农业生产环节。
2. 技术创新成果丰富中国机器人企业在人工智能、感知技术、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例如,某国内机器人企业研发出了能够通过语音交互与人类进行沟通的机器人;某企业推出了具备自主导航、智能识别等功能的无人配送机器人。
这些技术创新为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022年,中国发布了《中国创造2025》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研发经费支持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二、国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国外机器人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以下是几个主要国家的机器人发展现状:1. 日本:作为机器人技术的先驱,日本在机器人领域向来处于率先地位。
日本机器人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
2. 美国:美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特别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美国的机器人企业在军事、医疗、航天等领域的研发应用方面具有优势。
3. 德国:德国的机器人产业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导,德国机器人企业在汽车创造、机械加工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
4. 韩国:韩国的机器人产业在服务机器人、军事机器人等领域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一、引言机器人作为一种自动化设备,具有代替人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优势,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动向。
二、国内机器人发展的现状1. 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
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元。
2. 应用领域目前,国内机器人在制造业、医疗、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制造业中,机器人用于生产线上的装配、焊接、搬运等工作;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用于手术、康复辅助等;在农业领域,机器人用于农作物的种植、采摘等;在服务业中,机器人用于酒店、餐厅等场所的服务。
3. 技术水平国内机器人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例如,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自主导航等技术在机器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国内机器人企业也在机器人关节、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4. 发展挑战国内机器人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机器人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中小企业中的普及。
其次,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强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此外,机器人安全性、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三、国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1. 市场规模国外机器人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以美国为例,2019年,美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同比增长XX%。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2. 应用领域国外机器人在制造业、军事、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制造业中,机器人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生产等;在军事领域,机器人用于侦察、救援等任务;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用于手术、病房服务等;在航空航天领域,机器人用于航天器的组装、维护等。
3. 技术水平国外机器人技术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标题: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引言概述:机器人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 国内机器人发展现状:1.1 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中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制造业的升级和自动化需求的增加。
1.2 国内机器人技术进步国内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例如,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服务机器人在医疗、金融等领域中逐渐发展壮大。
1.3 国内机器人制造业竞争激烈国内机器人制造业竞争激烈,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例如,中国的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与国际领先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2. 国外机器人发展现状:2.1 国外机器人技术领先国外机器人技术相对领先,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
例如,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德国的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也非常先进。
2.2 国外机器人应用广泛国外机器人应用广泛,不仅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还在医疗、军事、航天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美国的机器人在医疗领域中用于手术、康复等,日本的机器人在护理领域中用于照料老人等。
2.3 国外机器人研发投入大国外机器人研发投入巨大,各国政府和企业都非常重视机器人技术的研发。
例如,日本政府提出了“机器人革命”计划,鼓励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总结:综上所述,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扩大,技术不断进步,制造业竞争激烈;国外机器人技术领先,应用广泛,研发投入大。
其次,国内机器人发展主要集中在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领域,国外机器人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包括医疗、军事等。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一、引言机器人作为一种自动化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其发展动向。
二、国内机器人发展的现状1. 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XX%。
预计到202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XX亿元。
2. 主要应用领域国内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其中,工业机器人是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机器人类型,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物流仓储等领域。
此外,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教育、餐饮等行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3. 技术水平国内机器人技术水平逐渐提升。
在感知、控制、决策等关键技术方面,国内企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例如,某公司研发出具备自主导航和智能识别功能的物流机器人,大幅提高了物流效率。
4.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以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国内机器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国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1. 市场规模国外机器人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以美国为例,2019年,美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同比增长XX%。
预计到2025年,美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XX亿美元。
2. 主要应用领域国外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与国内类似,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服务领域。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服务领域,机器人在医疗、农业、娱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技术水平国外机器人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许多国外企业在机器人感知、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某公司研发出具备自主学习和交互能力的人形机器人,能够与人类进行自然对话。
4. 国际竞争态势国外机器人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例如,日本的机器人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德国的机器人企业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具备较高的技术实力。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一、国内机器人发展的现状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亿元,同比增长%。
以下是国内机器人发展的几个方面的现状:1.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力军。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台,同比增长%。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创造业的升级换代和自动化需求的增加。
2. 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教育、餐饮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医疗领域,机器人可以辅助手术、提供护理服务等。
在教育领域,机器人可以作为教学助手,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销量达到台,同比增长%。
3. 家用机器人:家用机器人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之一。
例如,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产品在中国家庭中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2022年中国家用机器人销量达到台,同比增长%。
二、国内机器人发展的动向1.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人工智能是机器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未来,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具备更强的学习和决策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和任务需求。
2. 机器人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机器人的智能化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机器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实现更高效的学习和交流。
3. 机器人在智能创造中的应用:智能创造是中国创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机器人在智能创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未来,机器人将在智能创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三、国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除了中国,国外也有许多国家在机器人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以下是几个国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1. 日本:日本向来是机器人领域的率先者之一。
日本的机器人产业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广泛应用于汽车创造、电子创造等领域。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标题: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应用工具。
本文将从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动向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国内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1.1 产业规模扩大: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机器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1.2 技术水平提升:中国机器人技术水平逐渐提升,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1.3 创新能力增强:中国机器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二、国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2.1 领先技术优势:发达国家在机器人领域拥有领先技术和研发实力,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
2.2 应用领域广泛:外国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保健、军事安全等多个领域。
2.3 人工智能融合:外国机器人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到机器人系统中,实现更智能化的应用。
三、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挑战与机遇3.1 技术壁垒:机器人领域技术更新换代快,中国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能力,突破技术壁垒。
3.2 市场竞争:国内外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市场份额。
3.3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四、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未来趋势4.1 智能化发展:未来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实现更多人机协作场景。
4.2 人机交互:机器人将更加人性化,与人类之间的交互更加自然,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4.3 产业升级:机器人产业将不断升级,向高端技术和服务领域拓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五、结论综上所述,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呈现出多样化和快速发展的趋势。
中国机器人产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市场竞争力;全球机器人产业应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相信在全球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机器人将在未来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引言概述:机器人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国内外对机器人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本文将从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动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机器人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内机器人发展现状1.1 产业规模扩大:近年来,国内机器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
机器人应用领域涵盖了创造业、服务业、医疗等多个领域,推动了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
1.2 技术创新突破:国内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突破,如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自主导航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创新为机器人的智能化、自主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包括资金支持、减税优惠等,为机器人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国内机器人发展动向2.1 人机协作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将更多地与人类进行协作,实现共同工作和生活。
人机协作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智能和感知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人类的需求,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匡助。
2.2 服务机器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服务机器人将在医疗、养老、家庭助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2.3 智能创造机器人:智能创造是未来创造业的趋势,机器人在智能创造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的智能创造机器人将具备更高的自主性和灵便性,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国外机器人发展现状3.1 技术率先: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处于率先地位,拥有先进的机器人研发技术和创造能力。
他们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3.2 应用广泛:国外机器人在创造业、农业、医疗、航天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特殊是在创造业领域,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国内外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国内外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概述
机器人行业是指将机械、电气、控制、计算机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开发、制造、营销机器人的完整产业链条。
机器人行业涉及的技术和领域非
常广泛,包括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机器人系统软件技术、机器人系统设计原理等。
近年来,全球机器人行业发展迅猛,机器人
应用广泛,受到国家重视,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领域。
二、国内外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
1、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
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总产值为477亿元,同比增长29.2%,机器
人行业发展迅猛。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工业机器人总量达到45.6万台,
比2024年增长53.9%。
2024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仍在快速发展。
根据企业组织机构的
报告,2024年全国新增工业机器人约为9.1万台,机器人市场总体规模
将达到54.7万台,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18.7%。
此外,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部分企业也开始走向海外,截至2024年底,国内机器人企业共有170家在海外建立了子公司或办事处。
2、国际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总体规模为226.5万台,同比增长17%,增速比2024年大幅放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一、世界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1、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过去十多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景气度较高,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量达到248000台,同比增长15%,2002-200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8.6%,2009-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3.5%,是过去6年的2.7倍,近几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速明显加快。
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的总销量占全球销量的3/4。
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是近年工业机器人技术、标准及市场发展较活跃的地区。
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工业机器人发展高度集中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产销国集中在日本、韩国和德国,这三国的机器人保有量和年度新增量位居全球前列。
日本、韩国和德国的机器人密度和保有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据IFR统计,2014年日本每万名工人拥有323台工业机器人,韩国为437台,德国为282台;2013年日本的机器人保有量为30.4万台,韩国为15.6万台,德国为16.8万台。
2014年,日本、韩国、德国三国的机器人市场新增量占全球的30.9%,市场规模分别为2.9万台、2.1万台、2万台。
受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2014年三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总额的30.9%,同比减少6.6%。
日本机器人市场成熟,其制造商国际竞争力强,发那科、那智不二越、川崎等品牌在微电子技术、功率电子技术领域持续领先。
韩国的半导体、传感器、自动化生产等高端技术为机器人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德国工业机器人在人机交互、机器视觉、机器互联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德国本土的库卡公司是世界工业机器人四大制造商之一,年产量超过1.8万台。
3、服务机器人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机器人主要包括专业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
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化程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受到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刚性需求的驱动,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和物联网、大数据、计算机、人机交互等先进技术快速迭代的影响,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2017年服务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4%,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17年达到461.8亿美元。
二、主要国家机器人发展情况1、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发展主要经历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为摇篮期(1967-1970年),川崎重工业公司从美国Unimation公司引进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建立生产车间,并且于1968年制造出第一台川崎机器人。
第二阶段为实用期(1970-1980年),日本工业机器人经历短暂的摇篮期后迅速进入发展时期,工业机器人十年间的增长率达到30.8%。
第三阶段为普及提高期(1980-1990年),日本政府开始在各个领域广泛推广使用机器人,1982年日本的机器人产量约2.5万台,高级机器人数量占全球总量的56%,到1986年其机器人保有量已经达到10万台,机器人产业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日元,到了1990年其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日元。
第四阶段为平稳成长期(1990-2013),受到金融危机和日元贬值的影响,日本机器人产业在90年代中后期进入低迷期,2005-2009年,日本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呈下降态势,2009年生产总值不到3000亿日元,但是2011年生产总值开始回升。
截至2014年,日本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全球机器人保有量的30%。
日本机器人产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2014年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工业机器人生产和安装总量为12.7万台,销售量约2.8万台,销售额超过500亿日元。
2014年,日本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按应用领域划分为四类,分别是喷涂机器人、原材料运输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清洁机器人。
按照工业分支应用的比例为:自动化零部件工业占35.1%;电机械制造工业占27.3%;塑料制品工业占9.7%。
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和电子领域的应用比例高达62.4%,这两类产业是推动日本国内机器人产业增速的引擎。
在出口方面,2005-2014年十年间,日本工业机器人出口量显著高于内销。
2014年出口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数量超过9.8万台,出口的工业机器人占总销量的77.2%,出口额约3100亿日元,比2013年的3013.4亿日元增长了2.8%。
日本工业机器人出口国多集中在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韩国和菲律宾。
目前日本机器人产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拓展应用领域。
一方面,日本近年工业机器人在食品、药品、化妆品“三品产业”领域有较快发展,与汽车和电子产业不同,“三品产业”的卫生标准更高,解决卫生标准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日本服务型机器人开发领域虽然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产品量产的服务型机器人还很少。
例如,医疗介护和灾害救援的机器人已经研发出来,但是推广普及仍然缺乏技术和制度的支持。
2、美国美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主要经历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其工业机器人产业处于研究阶段,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但由于当时本土的失业率高达6.65%,政府担心机器人导致就业情况恶化,并未把工业机器人列入重点发展项目,美国市场的少量企业仅与大学合作进行初步的研发工作。
第二阶段是20世界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美国政府与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认识有了改变,制定机器人重点技术路线,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集中于航空、核工程、海洋等特殊领域的高级机器人的开发,机器人的主要用户是政府和军方,机器人产业的市场化在此阶段远不及日本。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真正开始重视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推广,美国标准局和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开始商讨并且建立美国机器人国家标准。
随着机器人制造商的生产技术日臻成熟,功能简单的一代机器人逐渐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美国开始重视开发具备视觉、触觉、力感等功能的二代机器人。
第四阶段是90年代后期,美国在机器人软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语音识别技术上,美国科技公司苹果、谷歌和微软都在加紧布局;在图像识别领域,Facebook等公司的人像识别、图像分析技术初露端倪。
美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三大市场。
受到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美国重振制造业的战略影响,2014年美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6万台,较2013年增长了11%。
但是机器人本体利润少、技术含量低,美国制造机器人本体的制造商较少,更多的企业注重于技术方面的研发。
截至2015年,美国共申请1.6万余件相关专利。
在机器人技术分类方面,除了机械手、控制单元、焊接、机床零件等基础技术除外,美国的高智能、高难度的国防机器人、太空机器人已经开始投入实际应用。
为满足美国制造厂商的现代化生产线需求,美国本土加速机器人的安装工作,2010-2013年,美国机器人销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
2014年1月,美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22万台,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2台/万人,部分自动化工业领域工业机器人密度甚至达到1111台/万人。
3、韩国韩国机器人产业起步晚、发展速度快。
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立了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政府的推动作用对于韩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4年韩国政府启动“无所不在的机器人伙伴”项目后机器人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2008年,《智能机器人促进法》将机器人列为国家级战略性产业,对于人才培育、质量把控和平台搭建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
2012年,韩国知识经济部发布了十年为期的《机器人未来战略2022》,计划投资3500韩元使机器人产业规模拓展10倍。
2013年,韩国知识经济部基于该战略制定了《第二次智能机器人行动计划(2014-2018年)》,提出2018年韩国机器人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0万亿韩元,出口达到70亿美元,占据全球20%市场份额的目标。
目前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第四大市场。
2014年,韩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历史第二高的2.47万台,较2013年增长16%,仅低于2011年的2.55万台。
韩国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占全球5%的市场份额,机器人产品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特别是电子零部件领域。
4、德国德国工业机器人发展极为迅速。
德国政府在工业机器人发展初期起到重要引领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德国政府强制规定“改善劳动条件计划”,在某些有毒、有害的岗位施行机器换人的计划。
近几年,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能源部联手推行“工业4.0”战略,将物联网和信息技术引入制造业,打造智能化生产模式。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也是世界第五大机器人市场。
2014年其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2万台,较2013年增加10%。
2010-2014年,德国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长率约为9%,主要推动力是汽车产业。
2014年德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282台,是法国的两倍、英国的四倍。
三、亚洲是全球工业机器人未来的主要市场亚洲是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量最大的地区,占世界范围内机器人使用的50%,其次是美洲(包括北美、南美)和欧洲。
2012-2015年亚洲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长15%,远高于美洲和非洲6%的增长速度。
2015年,亚太地区工业机器人销售超过14万台。
2014年中国、日本、韩国和泰国的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占亚洲地区总量的75%,分别在全球排名第一、第二、第四和第八位,四个国家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52.4%。
2015年工业机器人各国年供货量比重数据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从市场结构来看,亚洲地区的销售规模占据主导地区,2015年销售量为15.6万台,是欧洲、美洲和非洲销售量之和的1.8倍,预计到2018年,此比例将达到2.4倍。
2013-2018年主要地区销售规模(台)数据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四、我国机器人行业区域分布情况根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最新公布的分省机器人企业数据情况,整体来看,截至2016年6月,在企业总量上,与4月份的榜单中3400家企业相比,6月份3800多家,增幅为12.68%。
两个月有如此增幅,可以说机器人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十分迅猛。
纵览排名,各省在排名上的变化基本不大,但增速各有不同。
从优势区域来看,我国机器人产业依然呈现长三角雄霸天下,珠三角和环渤海势均力敌的态势。
长三角板块江浙沪与安徽共计1393家;环渤海板块京津冀+山东+辽宁共计784家;珠三角板块广东省共计747家。
就参考性来说,总数在20家以上的省份比较具有参考性,也就是排名靠前的24个省份。
前24名中,从增速上看,陕西24.14%,辽宁19.42%处于领先地位,其他省份大都在10—18%区间。
增速较低(低于10%)的有: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西4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