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记录T12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病椎切除术
手术记录模板

手术记录模板1。
腰4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椎板减压术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术野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自L3至S1取一长约15cm得纵行正中切口。
切开皮肤,用电刀切开皮下组织及筋膜,沿棘突两侧紧贴骨膜切开骶棘肌,直至横突外缘。
用自动拉钩牵开两侧椎旁肌,显露棘突、椎板及小关节突,见L4/5棘间韧带断裂,L4椎弓两侧峡部崩裂,断端大量瘢痕组织生长,椎弓浮动感明显,予切除瘢痕组织,取出L4全椎板,切除黄韧带,扩大L5两侧神经根管。
探查见L4/5椎间盘轻度突出,神经根受压已不明显,未行椎间盘切除。
然后予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椎弓根钉进针点选择L4、5两侧横突中轴水平线与上关节突外缘垂直延长线得交点为准,钻孔方向与脊柱纵轴成10°,矢状位L4向头侧倾斜约5°,L5向头侧倾斜约20°,C臂X光机透视下证实进针位置正确,一一攻丝,L4拧入两枚(规格45*6mm)万向提拉椎弓根钉,L5拧入两枚(规格45*6mm)单向椎弓根钉,套上撑开棒,拧紧螺帽,提拉L4复位。
C臂X光机透视下证实椎弓根钉位置好,L4提拉复位,固定牢靠。
冲洗创口,清点器械纱布对数后,放置一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外贴敷料,术毕。
术程顺利,术中出血约800ml,麻醉满意,术后清醒安返病房。
2、髌骨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术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左、右大腿根部扎电自动止血带,术野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抬高左、右下肢驱血后,止血带充气至60kPa。
于左、右膝关节取一横弧形切口,长约10c 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显露左、右髌骨,见其呈“入”型骨折,三骨折块分离,关节面不平,吸净关节腔积血,清除血肿,探查关节内无骨折碎片后,冲洗关节腔、使骨折块复位,用巾钳暂时固定之,自髌下缘向髌上缘平行钻入两枚AO克氏针(直径为1.4mm),露出髌上缘约5mm,用双股小钢丝“8”字环绕克氏针,拉紧后拧紧钢丝,剪除尾部多余部分,向后折弯贴于髌骨上,把露出髌上缘得克氏针头向后折弯,保留髌下缘得针尾约5mm剪断之。
手术记录模板

手术记录模板1.腰4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椎板减压术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术野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
自L3至S1取一长约15cm的纵行正中切口。
切开皮肤,用电刀切开皮下组织及筋膜,沿棘突两侧紧贴骨膜切开骶棘肌,直至横突外缘。
用自动拉钩牵开两侧椎旁肌,显露棘突、椎板及小关节突,见L4/5棘间韧带断裂,L4椎弓两侧峡部崩裂,断端大量瘢痕组织生长,椎弓浮动感明显,予切除瘢痕组织,取出L4全椎板,切除黄韧带,扩大L5两侧神经根管。
探查见L4/5椎间盘轻度突出,神经根受压已不明显,未行椎间盘切除。
然后予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椎弓根钉进针点选择L4、5两侧横突中轴水平线与上关节突外缘垂直延长线的交点为准,钻孔方向与脊柱纵轴成10°,矢状位L4向头侧倾斜约5°,L5向头侧倾斜约20°,C臂X光机透视下证实进针位置正确,一一攻丝,L4拧入两枚(规格45*6mm)万向提拉椎弓根钉,L5拧入两枚(规格45*6mm)单向椎弓根钉,套上撑开棒,拧紧螺帽,提拉L4复位。
C臂X光机透视下证实椎弓根钉位置好,L4提拉复位,固定牢靠。
冲洗创口,清点器械纱布对数后,放置一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外贴敷料,术毕。
术程顺利,术中出血约800ml,麻醉满意,术后清醒安返病房。
2.髌骨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术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左、右大腿根部扎电自动止血带,术野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抬高左、右下肢驱血后,止血带充气至60kPa。
于左、右膝关节取一横弧形切口,长约10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显露左、右髌骨,见其呈“入”型骨折,三骨折块分离,关节面不平,吸净关节腔积血,清除血肿,探查关节内无骨折碎片后,冲洗关节腔。
使骨折块复位,用巾钳暂时固定之,自髌下缘向髌上缘平行钻入两枚AO克氏针(直径为1.4mm),露出髌上缘约5mm,用双股小钢丝“8”字环绕克氏针,拉紧后拧紧钢丝,剪除尾部多余部分,向后折弯贴于髌骨上,把露出髌上缘的克氏针头向后折弯,保留髌下缘的针尾约5mm 剪断之。
6.骨科各种手术记录

骨科的各种手术记录。
(一)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麻醉平稳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取右膝前正中长约8厘米纵行切口,切开皮肤浅深筋膜,分离显露骨折处。
2.术中可见髌骨骨折,呈粉碎性,关节腔可见有大量凝血块,髌腱膜于骨折处横断。
3.手术清除骨折端处凝血块,将骨折复位后,暂用巾钳固定。
于髌骨旁纵行切开关节囊,手指探查髌骨关节面复位良好,以髌骨记忆合金张力钩固定,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关节腔及切口,用粗丝线缝合修补髌腱膜及关节囊。
4.清点器械无误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二)肱骨骨折1. 臂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绑止血带,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2. 驱血至300mmHg,上止血带,自尺骨鹰嘴至肱骨下段后方切开约长10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肱三头肌及腱膜,显露出尺神经,牵开尺神经以免损伤,自肱三头肌中线切开直至肱骨骨膜,将肱三头肌向两侧拉开,显露肱骨骨折端,见远端向前成角移位,将骨折端血肿清除,牵引复位骨折并维持,取5孔肱骨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肱骨后侧,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检查骨折固定稳定,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3. 冲洗伤口,彻底止血,留置胶管引流1条,逐层缝合。
4. 麻醉满意,术程顺利,术后予左上肢石膏托外固定。
(三)左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次骨折1.麻醉平稳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2.沿原手术切口切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显露桡神经,游离桡神经并牵开保护,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可见左肱骨骨折,内固定物松脱,骨折断端处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有碎骨块,骨折断端错位成角,骨折端骨质硬化,髓腔封闭。
3.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清理骨折断端处肉芽组织,咬除骨折断端硬化骨质,打通髓腔,于右髂骨处凿除部分髂骨,于肱骨大结节上方开口并以髓腔锉依次扩髓,打入8×220毫米带锁髓内针主针,针尾穿至平肱骨结节水平。
手术记录 脊柱 T12骨折

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用碘伏消毒术野后铺无菌巾、单。
取T11~L1棘突直切口,长约10CM,暴露T11~L1棘突及两侧椎板,见T12棘突及椎板已部分断裂,棘间韧带断裂;部分软组织呈青紫色。
于T11和L1两侧椎弓根部(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处)用开口器开口后置入定位导针,C臂透视确认在位后分别于T11和L1两侧椎弓根拧入康辉公司钛质脊柱内固定装置(RF-S-01型)Φ6×50MM椎弓根钉二枚和(RF-S-01型)Φ6.5×55MM椎弓根钉二枚;切除胸12左侧椎板,探查脊髓,见该处脊髓充血,无搏动,张力较高,其前方有骨块突起;安装脊柱内固定装置连接杆后撑开复位T12椎体,C臂透视确认内固定在位、复位满意后安装横连接杆;此时见脊髓明显松弛,搏动出现。
取异体骨二包植入T11~L1右侧椎板及左侧横突部。
用稀碘伏及外用盐水反复冲洗切口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并于左腰外侧置皮管引流一根。
手术完毕。
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

SHENGLI OILFIELD CENTRAL HOSPITAL
科室 骨关节科
手术记录
门诊号 ____________ 住院号 _ 325284 __
姓名 张志芳
性别 女
年龄 58 岁
病室 7
床号 20
手术日期 2008 年 6 月 17 日 9 时 0 分至 10 时 45 分 手术时间: 105 分钟
术前诊断
腰椎管狭窄症(L3、4,L4、5)
术中诊断
腰椎管狭窄症(L3、4,L4、5)
手术名称
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
手术指导者 崔正礼
手术者
李胜
助手
崔正礼
麻醉方式
硬膜外麻醉
麻醉者 郭敏
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
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俯卧位,垫空腹部,常规消毒、铺巾。以 L 3 至 S1 棘 突连线作背正中切口约 1 0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腰背筋膜,剥离显露 椎板至关节突关节水平。证实 L3 至 S1 节段。作 L 4 全椎板减压。用椎板咬骨钳 去除 L3 下半部分椎板、L 4 全椎板和 L 5 上半部分椎板,两侧保留关节突。见黄 韧带明显增厚、变性;关节突关节增生,以上这些病变共同导致椎管狭窄和对相应 神经根的压迫。L4-5 椎间盘突出不明显,不予椎间盘髓核摘除。作双侧神经根管 松解和减压。用生理盐水冲洗,严密止血后,局部注入几丁糖,覆以明胶海绵。清 点器械、纱巾无误,放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予以包敷。经麻醉医师观察,患者无 不适,推车安返病房。
手术者签名: 2008 年 6 月 17 日 10 时 45 分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记录模版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记录模版术前诊断:腰椎滑脱术前准备:1.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麻醉师完成全身麻醉诱导。
2.患者腹部、背部彻底清洁消毒,铺垫手术无菌巾。
手术步骤:1.定位:使用C型臂X线机在患者的腰椎部位进行定位,确定准确的手术入路。
2. 切口:在手术入路处进行局麻,并在腰椎部位建立5cm左右的皮肤切口。
3.轨道建立:通过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找到椎弓根,并用高速电钻在椎弓根上建立合适的导向孔。
4.栓钉植入:将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导向孔中,通过专用螺钉器将螺钉逐渐旋入椎弓根内。
注意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结构,同时检查螺钉的位置和角度。
5.内固定杆固定:选择合适长度的内固定杆,将其插入已植入的螺钉中,并通过扣紧螺丝将杆固定在螺钉上。
6.松动测试:确保内固定松动无异常,并通过X线检查确认固定效果。
7.切口清洁:仔细清洁手术切口,用无菌纱布进行止血,并覆盖敷料。
术中出血量:30ml手术耗时:90分钟术后处理:1.患者转入恢复室,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手术切口是否有出血或感染。
2.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并控制患者活动,减少切口的压力。
3.第二天进行X线检查,确认植入物的位置和固定效果。
4.术后3天拆除引流管,术后5天拆除切口敷料。
术后随访:1.术后1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活动指导和肌肉锻炼。
2.术后3个月,进行定期复查,检查疗效和植入物的固定情况。
3.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并进行随访。
术后并发症:1.植入物松动或脱位。
2.伤及神经结构或血管。
术后疗效评估:1.通过X线检查,确认腰椎滑脱得到有效固定,观察椎间隙的稳定性。
2.观察患者术后腰痛症状的减轻情况,判断手术的疗效。
结论:本次手术顺利完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植入物固定良好。
预计术后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骨科手术分级

三、骨科序号手术名称备注四级-1 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C1_C2除外)四级-2 胸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四级-3 臂丛神经吻合术四级-4 上肢血管损害切除伴血管置换四级-5 下肢血管损伤切除伴人造血管移植四级-6 髂动脉损害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四级-7 下肢血管病损切除伴血管移植术四级-8 股-股动脉吻合术,四级-9 椎骨楔形切骨术四级-10 脊柱后路楔形截骨矫形术四级-11 半骨盆切除术四级-12 骶骨肿瘤切除术四级-13 骨肿瘤切除+骨重建四级-14 半椎切除术四级-15 后路半椎切除术四级-16 前路椎骨病损切除术四级-17 前路椎骨肿瘤切除术四级-18 后路椎骨肿瘤切除术四级-19 后路椎骨病损切除术四级-20 前路椎骨部分切除+重建术四级-21 颈肋切除术四级-22 经皮椎体成形术四级-23 椎体切开成形术四级-24 移位或损坏的固定装置的修正术四级-25 脊柱矫形+植骨术四级-26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无骨折复位四级-27 颈椎前路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四级-28 胸椎前路内固定术.无骨折复位四级-29 腰椎前路内固定术.无骨折复位四级-30 腰椎后路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四级-31 颈椎后路内固定术.无骨折复位(C1_C2除外)四级-32 胸椎后路内固定术.无骨折复位四级-33 颈椎前后路联合融合内固定术四级-34 经关节后路C1-2螺钉内固定术四级-35 前路颈椎C1_2螺钉内固定四级-36 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四级-37 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四级-38 肩胛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四级-39 颈椎间盘切除术四级-40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四级-41 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四级-42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术四级-43 椎间盘切除+人工髓核置换术四级-44 前路人工髓核切除术四级-45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四级-46 肩胛部肿瘤切除+肩胛带切除四级-47 环---枢椎融合术四级-48 颈椎融合术四级-49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四级-50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四级-51 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四级-52 后路枕颈融合术四级-53 腰椎前路融合术四级-54 颈椎假关节融合术四级-55 脊柱假关节矫形术四级-56 椎体球襄扩张脊柱后凸成形术四级-57 全膝关节置换术四级-58 副韧带人造韧带置换术四级-59 踝关节置换术四级-60 全髋关节置换术四级-61 全髋关节置换的修正术四级-62 球囊扩张股骨头成形术四级-63 肩关节成形术用合成假体四级-64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四级-65 肩关节成形术的修正术四级-66 肘关节切除成形术四级-67 拇指再建术四级-68 脚趾代拇指术四级-69 半骨盆离断术三级-1 椎管探查术三级-2 椎管减压术三级-3 脊髓探查术三级-4 椎管扩大成形术三级-5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三级-6 后路椎管减压术三级-7 腰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三级-8 周围神经切断术三级-9 肌皮神经探查术三级-10臂丛神经探查术三级-11 桡神经探查术三级-12 坐骨神经探查术三级-13 尺神经缝合术三级-14 神经缝合术,周围神经三级-15 正中神经缝合术三级-16 腕管内神经松解术三级-17 正中神经松解术三级-18 尺神经松解术三级-19 神经松解术,周围神经三级-20 神经移植术、周围神经三级-21 尺神经移位术三级-22 指神经移位术三级-23 尺神经吻合术三级-24 桡神经吻合术三级-25 闭孔神经吻合术三级-26 周围神经吻合术三级-27 指神经吻合术三级-28 腓神经吻合术三级-29 脊神经吻合术三级-30 椎动脉结扎术三级-31 骨髓移植术三级-32 骨盆楔形切骨术三级-33 胸骨切骨术三级-34 骨盆切骨术三级-35 骨盆内移截骨术三级-36 骨肿瘤切除术三级-37 手指骨肿瘤切除术三级-38 肋骨切除为骨移植三级-39 股骨颈切除术三级-40 股骨头切除术三级-41 部份肋骨切除术三级-42 耻骨部分切除术三级-43 肋骨切除术三级-44 骨延长术三级-45 骨缩短术三级-46 骨的其它修补或整形术三级-47 脊柱哈林顿氏棍植入术三级-48 脊柱卢奎内固定三级-49 脊柱钩螺钉内固定LSRF三级-50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无骨折复位三级-51 闭合复位内固定三级-52 掌骨闭合复位内固定三级-53 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三级-54 关节镜下胫骨复位内固定术三级-55 胫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三级-56 膑骨闭合复位内固定三级-57 跟骨闭合复位内固定三级-58 切开复位,外固定三级-59 桡骨切开复位外固定三级-60 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61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外固定三级-62 肱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63 尺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64 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65 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66 肘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67 腕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68 腕舟状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69 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70 指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71 骨折切开复位伴内固定三级-72 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73 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74 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75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76 膑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77 跖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78 趾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79 足舟状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80 开放性骨折的清创术三级-81 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82 胸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83 关节内部假体装置取出术三级-84 椎间盘探查术三级-85 关节镜检查三级-86 膝关节镜检查三级-87 椎板切除伴椎间盘疝切除术三级-88 椎间盘切除术三级-89 后路髓核切除伴有脊神经根减压术三级-90 椎板切除伴有脊神经根减压术三级-91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三级-92 后路椎间盘切除术三级-93 椎间盘疝切除术三级-94 膝半月板切除术三级-95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三级-96 膝关节镜下病损清除术三级-97 滑膜病损切除术三级-98 滑膜肿瘤切除术三级-99 关节镜下滑膜肿瘤切除三级-10 关节病损切除术三级-101韧带病损切除术三级-102关节肿瘤切除术三级-103韧带切除术三级-104脊柱融合术三级-105胸椎融合术三级-106胸腰椎融合术三级-107腰椎融合术三级-108腰椎后路融合术三级-109腰骶部脊柱融合术三级-110 腰椎假关节融合术三级-111 交叉存韧带的其它修补术三级-112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修补术三级-113 副韧带修补术三级-114 膝关节的其它修补术三级-115 膝关节的其他置换术三级-116 踝关节韧带修补术三级-117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它髋关节成形术) 三级-118 髋臼加盖术三级-119 肩袖修补术三级-120 肘关节韧带修补术三级-121 肘关节韧带重建术三级-122 腕关节韧带修补术三级-123 肩关节成形术,不用合成物假体三级-124手部肌腱成形术,用其他部位移植的肌腱三级-125 指转移,不包括拇指三级-126 肌肉良性肿瘤切除术三级-127 肌肉恶性肿瘤切除三级-128 肌肉肿瘤切除术三级-129 肘窝囊肿切除术三级-130 肩关节离断术三级-131 髋关节离断术三级-132 拇指再植术三级-133 手指再植术(断指再植)三级-134 前臂再植术三级-135 足拇趾再植术三级-136 小腿或踝关节再接术三级-137 臂假肢安装三级-138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39 距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二级-1 椎板切除术(减压)二级-2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二级-3 硬脊膜外血肿清除二级-4 硬脊膜下血肿清除术二级-5 胫前动脉结扎术二级-6 下肢血管吻合术二级-7 下肢动脉栓塞术二级-8 骨切开引流术二级-9 股骨头切开术二级-10 锁骨楔形切骨术二级-11 肩四级骨楔形切骨术二级-12 肱骨楔形切骨术二级-13 肱骨楔形截骨术二级-14 尺骨楔形切骨术二级-15 桡骨楔形切骨术二级-16 腕骨楔形切骨术二级-17 股骨楔形切骨术二级-18 膑骨楔形切骨术二级-19 胫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0 腓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1 跗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2 跖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3 指(趾)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4 肩四级骨切骨术二级-25 锁骨切骨术二级-26 肱骨切骨术二级-27 桡骨切骨术二级-28 尺骨切骨术二级-29 腕骨切骨术二级-30 股骨切骨术二级-31 膑骨切骨术二级-32 腓骨切骨术二级-33 胫骨切骨术二级-34 趾骨切骨术二级-35 跗骨切骨术二级-36 指(跖)骨切骨术二级-37 骨活检二级-38 跖骨楔形切骨拇外翻矫正术二级-39 拇囊肿切除伴关节固定术二级-40 拇囊肿切除伴软组织修整术二级-41 凯勒乐Keller手术拇囊肿切除术二级-42 骨病损切除术二级-43 骨囊肿切除术二级-44 骨髓炎刮除术二级-45 骨刺切除术二级-46 髂骨部分切除,用于移植术二级-47 桡骨小头切除术二级-48 尺骨小头切除术二级-49 掌骨部分切除术二级-50 腓骨小头切除术二级-51 籽骨切除术二级-52 骨移植术二级-53 人工骨植入术二级-54 肱骨植骨术二级-55 桡或尺骨植骨术二级-56 指骨植骨术二级-57 指骨植骨支撑融合术二级-58 股骨植骨术二级-59 膑骨植骨术二级-60 胫或腓骨植骨术二级-61 跖骨植骨术二级-62 同种异体骨置骨二级-63 骨融合术二级-64 肱骨内固定术二级-65 骨的内固定术不伴有骨折复位术二级-66 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二级-67 钢板内固定取出术二级-68 脊柱哈林顿氏棍取出术二级-69 脊柱卢奎Kegue's棍取出术二级-70 肱骨闭合复位内固定二级-71 肩关节脱位的开放性复位术二级-72 腕关节脱位的开放性复位术二级-73 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二级-74 膝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二级-75 足和趾关节脱位的开放性复位术二级-76 关节活检二级-77 肩关节活检二级-78 肘关节活检二级-79 髋关节活检二级-80 膝关节活检二级-81 踝关节活检二级-82 关节松解术二级-83 腕韧带松解术二级-84 腕横韧带松解术二级-85 足韧带松解术二级-86 滑膜切除术二级-87 踝关节融合术二级-88 三关节融合术二级-89 距下关节融合术(距跟关节)二级-90 四关节融合术二级-91 趾关节融合术二级-92 髋关节融合术二级-93 膝关节融合术二级-94 肩关节融合术二级-95 肘关节融合术二级-96 腕桡融合术二级-97 腕关节融合术二级-98 指间融合术二级-99 足和趾的关节成形术二级-100 手和指关节的修补术二级-101 关节穿刺术二级-102 膝关节灌洗术二级-103 上肢关节囊或韧带的逢合术二级-104 下肢关节韧带的缝合二级-105 手部腱鞘松解术二级-106 手部腱鞘切开术二级-107 手部肌肉异物切除术二级-108 手部粘液囊切开术二级-109 手部肌腱切断术二级-110 手部筋膜切断术二级-111 手部肌肉松解术二级-112 手部腱鞘囊肿切除术二级-113 手部腱鞘病损切除术二级-114 手粘液囊切除术二级-115 手腱鞘切除术二级-116 手部筋膜切除术二级-117 手腱鞘缝合术二级-118 桡侧屈腕肌腱缝合术二级-119 手部肌腱缝合术二级-120 手筋膜缝合术二级-121 手部肌腱延长术二级-122 手部肌腱移植术二级-123 手部肌肉移植术二级-124 拇指整复术二级-125 手指肌腱成形术二级-126 手部肌腱松解术二级-127 肌切开术二级-128 肌肉内异物取除术二级-129 前臂肌腱松解术二级-130 腱膜切断术二级-131 跖筋膜松解术二级-132 骼胫束松解术二级-133 肌肉松解术二级-134 前斜角肌松解术二级-135 胸锁乳突肌切断术二级-136 臀部肌肉松解术二级-137 肌肉切断术二级-138 肌肉活检二级-139 腱鞘病损切除术二级-140 腱鞘囊肿切除术二级-141 肌腱囊肿切除术二级-142 腱鞘肿瘤切除二级-143 肌肉血管瘤切除术二级-144 肌肉病损切除术二级-145 肌肉骨化性损害切除术二级-146 国窝Bakers囊肿切除术二级-147 滑膜囊肿切除术二级-148 筋膜囊肿切除二级-149 国窝肿瘤切除术二级-150 肌腱切除为移植二级-151 筋膜切除为移植二级-152 粘液囊切除术二级-153 腱鞘缝合术二级-154 趾肌腱缝合术二级-155 前臂肌腱缝合术二级-156 伸拇长肌缝合术二级-157 肱二头肌缝合术二级-158 肱二头肌腱徒前术二级-159 肌腱移位术二级-160 肌肉移位术二级-161 肌肉移植术二级-162 跟腱缩短术二级-163 跟腱延长术二级-164 肌腱延长术二级-165 肌肉修补术二级-166 胫后肌腱吻合术二级-167 跟腱修补术二级-168 肌腱成形术二级-169 肌腱修补术二级-170 足拇伸肌腱固定术二级-171 肌腱固定术二级-172 滑囊突刺术二级-173 手指截指术,拇指除外二级-174 拇指截指术二级-175 腕关节离断术二级-176 前臂截肢术二级-177 肘部关节离断术二级-178 上臂切断术二级-179 趾离断术二级-180 踝关节离断术二级-181 足切断术(赛姆氏切断术)二级-182 小腿截肢术二级-183 膝关节离断术二级-184 大腿截肢术二级-185 截肢残端修整术二级-186 假肢安装二级-187 前臂假肢安装二级-188 手及前臂清创缝合术一级-1 不用内固定的骨折闭合性复位术一级-2 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一级-3 肱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术一级-4 桡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一级-5 桡骨闭合复位外固定一级-6 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一级-7 小腿骨折闭合复位术一级-8 踝关节闭合复位外固定一级-9 胫骨闭合复位外固定一级-10 膑骨骨折抓膑器外固定术一级-11 骨盆闭合复位外固定一级-12 肩关节脱位复位术(闭合术)一级-13 肘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术一级-14 髋关节脱位的闭合性复位术一级-15 膝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术一级-16 关节切开术一级-17 关节脓肿切开引流一级-18 肌肉筋膜减压术一级-19 筋膜室切开减压术一级-20 腿膝上假肢安装一级-21 腿膝下假肢安装一级-22 腿假肢安装一级-23 关节粘连的手法撕开一级-24 头颅环--骨盆牵引术一级-25 颈椎牵引术一级-26 间歇性骨胳牵引一级-27 其它骨胳牵引术一级-28 皮肤牵引术一级-29 骨折石膏夹克外固定,无骨折复位一级-30 骨折石膏夹板外固定,无骨折复位一级-31 骨病手法治疗一级-32 外固定装置去除一级-33 外伤清创缝合术(四肢)。
手术讲解模板:椎板切除病灶清除减压术

手术资料:椎板切除病灶清除减压术
手术步骤:
拉开硬膜及脊髓,通过上、下两根神经根 之间,用小刮匙清除侧面及前侧病灶,清 除一侧后再清除对侧[图1 ⑹];如在胸椎, 可结扎、切断1~2根神经根(以免病灶播 散进入蛛网膜下腔),结扎线暂不剪断, 用以牵开脊髓,以便显露及清除前侧病灶 [图1 ⑺]。
手术资料:椎板切除病灶清除减压术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手术资料:椎板切除病灶清除减压术
注意事项:
2.避免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一种罕见而 严重的事故,多因操作粗暴所致。咬骨钳 插入椎板下时应完全松开,另一手应控制 钳端,分小块咬除,咬骨时要稳妥,避免 失手突然弹开钳端而挫伤脊髓。牵拉脊髓 要轻,忌用暴力。
手术资料:椎板切除病灶清除减压术
注意事项:
3.显露椎板时,须用多块纱布堵塞止血, 当纱布为血液浸透粘在肌肉上时,容易被 误认为肌肉而遗漏在伤口内,应特别注意 预防。每块纱布必须在切口外露出纱布头, 并须计数。
手术步骤:
病灶清除后,检查硬脊膜搏动是否完全恢 复。如搏动不恢复,用导尿管探查上、下 椎管又未见梗阻,而硬脊膜肥厚,或硬脊 膜内有病理改变;或椎板切除后,硬脊膜 外未见病灶,但硬脊膜搏动受阻不能下传, 此时应考虑脊髓肿瘤或硬脊膜内结核的可 能性;如该段脊髓膨大,手指轻轻触到硬 结,则上述可能性更大,应切
手术资料:椎板切除病灶清除减压术
并发症: 细菌感染
手术资料:椎板切除病灶清除减压术
并发症: 手术不当引发的其他并发症等。
手术资料:椎板切除病灶清除减压术
术后护理: 1身心进行调节恢复。
手术资料:椎板切除病灶清除减压术
术后护理: 2采取宽慰患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改 变体位,如疼痛剧烈者,术后1-2天可适 量使用镇静镇痛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rative Report
Operation date: 2003/4/18
Pre-op diagnosis:T12病理性骨折(T12转移性肿瘤)
Post-op diagnosis: 同前。
Operation done: T12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病椎切除术
Surgeons: 施培华A、赵凤东R、蒋大权R .
Anesthesia done: 全麻。
Anesthesiologists:
Procedure:
1.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俯卧位,垫空腹部,常规消毒、铺巾。
2.以T12棘突为中心作背正中切口约18-20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
腰背筋膜,经棘突左、右侧入路剥离显露椎板至关节突关节和横突。
见T12右侧椎板破坏骨折,硬脊膜完好。
切除整个T12椎板减压。
确定椎弓根螺钉入点,用开口器经左侧椎弓根向T11、L1椎体各攻入;再用开口器经右侧椎弓根向T11和L1椎体各攻入,然后分别插入克氏针。
经C形臂影像增强器透视证实各针位置理想,评估其深度。
拔除克氏针,用丝锥攻丝后将椎弓根螺钉攻入。
充分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并将其牵向左侧显露病椎椎体后方,将该破坏的椎体予以摘除标本送快速病检,示为恶性肿瘤为透明细胞癌,予以进一步的清理。
然后配置内固定装置,进行复位、内固定。
复位固定经C形臂影像增强器透视证实位置理想。
进一步加固内固定。
3.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严密止血后,清点器械、纱巾无误,放置引流管后
逐层关闭。
予以包敷。
4.经PACU复苏,平稳后安返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