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偏头痛实验研究动物模型的选择思路
归辛胶囊对小鼠镇痛作用及大鼠偏头痛模型的研究

归辛胶囊对小鼠镇痛作用及大鼠偏头痛模型的研究目的研究复方制剂归辛胶囊的镇痛、缓解头痛作用。
方法小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去痛片组、正天丸组、归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采用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以痛阈值和扭体次数为观测指标,研究归辛胶囊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正天丸组、归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以挠头次数为指标,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模型进行行为学观察。
结果归辛胶囊中剂量组连续给药12 d痛阈提高百分率最大,为59.7%;与模型组相比,归辛胶囊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P < 0.01);且归辛胶囊中剂量组较模型组相比能明显减少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模型的挠头次数(P < 0.01)。
结论归辛胶囊具有明显的镇痛、缓解头痛作用,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实验数据。
标签:归辛胶囊;小鼠;大鼠;镇痛;偏头痛;硝酸甘油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又称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属于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发病时多为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剧烈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其他症状,病情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其发作往往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单一药物治疗难以获得满意疗效。
归辛胶囊是根据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经验方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在我院临床应用近30年,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行气止痛的功效,是防治偏头痛的有效制剂[1-3]。
本研究针对归辛胶囊的功能主治,对其镇痛作用、缓解偏头痛作用进行实验观察。
1 材料1.1 藥品归辛胶囊药粉(每克相当于原生药材3.417 g,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药剂科提供,批号20110912);正天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11014H,生产日期2011年11月14日);去痛片(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20120);硝酸甘油注射液(1 mL∶5 mg,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20818)。
中药防治偏头痛的药效研究思路探讨

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对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出全面的、客观的结论。
引入循证药学的观点,加强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与西药不同的是,中药从来就不是从实验室里生产出来的,而是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验证,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不能也不应忽视中药的临床研究。
相当多中药的临床研究对方法学不够重视,大大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在加强解决基础理论问题的同时,引入循证药学的观点,加强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
循证药学作为循证医学在药学领域延伸,对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证据有一套严格的分级和评价体系[6]。
在全面收集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质量评价基础上,应用特定的统计方法定量地进行系统分析,实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体系,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1 王普霞,周春祥.基于"证-药效-药性"观念及"药性本质多元"假说探讨中药药性本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6) 345~3472 张德芹,高学敏,钟赣生,等.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中国中药杂志,2009;(18) 2400~24043 吴同玉,高碧珍,林山,等.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探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2) 6~74 段金廒,陆茵,陈建伟,等.方剂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 1~45 屈会起,林珊,邱明才.浅谈系统评价的文献偏倚问题.循证医学, 2001;(1) 55~576 邢小燕,马永刚,孙玉琦,等.循证药学在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中草药,2006;(8) 1269~1271中药防治偏头痛的药效研究思路探讨*李佳川,孟宪丽**,张 艺(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1137)摘 要 结合偏头痛的病因病机,首次系统提出中药防治偏头痛的药效研究思路。
认为在进行偏头痛的相关药效学设计时,应根据药物的组方特点,从现代医学对疾病病因病机的研究,结合中医药理论、方剂的传统功效和主治研究来确定偏头痛的药效研究思路,从"神经 血管 血液"多方面探讨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很有必要、更为全面的。
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川菊止痛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常用于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疼痛症状。
本研究旨
在探讨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我们建立了偏头痛模型大鼠。
选择雄性SD大鼠,通过丝氨酸诱导脑血管扩张,同时给予组胺加重扩血管作用。
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的偏头痛症状,表现为局部头痛、颜面潮红、眼睛充血等症状。
随后,我们将偏头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川菊止痛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大鼠口
服给予川菊止痛胶囊,对照组大鼠口服给予生理盐水。
治疗持续7天。
结果显示,与对照
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头痛症状明显减轻,颜面潮红和眼睛充血情况得到改善。
进一步,我们检测了川菊止痛胶囊对大鼠血管收缩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治疗组大
鼠颈总动脉和脑中动脉的收缩反应明显增强,说明川菊止痛胶囊具有抑制血管扩张的作
用。
我们还检测了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的NO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增加。
这表明川菊止痛胶囊可能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成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来改善偏头痛症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川菊止痛胶囊可以显著改善偏头痛模型大鼠的症状,并且可能通过抑
制血管扩张和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来实现其治疗作用。
这为进一步研究川菊止痛胶囊的临床
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偏头痛造模

在前人的研究中,发现偏头痛的发生与疼痛中枢,特别是硬脑膜的痛觉过敏,导致痛阈降低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设计小鼠热板法、小鼠扭体法、大/小鼠甩尾法及小鼠福尔马林法等镇痛实验,为药物提高疼痛痛阈值,缓解疼痛症状提供实验依据。
同时,还可以设计镇静及抗惊厥实验等。
SD 大鼠,sc 或iv 硝酸甘油( NTG) 注射剂10mg/kg,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
造模30min 左右,大鼠出现双耳发红、挠头、爬笼次数增多等现象。
持续3h后,活动逐渐减少[3](偏头痛实验模型建立与指标评价的探讨余芳)实验分组及造模: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偏头痛大鼠模型共4组:1h组、4h组、8h组、12h 组,每组8只。
正常组大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mg/kg;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剂10mg/kg,建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以出现双耳发红、前肢频繁挠头、爬笼次数增多等提示模型大鼠头部不适的症状为造模成功的指标)。
造模后,按各时间点用3.5%水合氯醛麻醉动物,将上面各组大鼠再分为两组;一组将大鼠断头,快速取下三叉神经节,将组织放入EP管中在液氮中保存,待下步处理;另一组将实验大鼠麻醉仰卧固定、开胸,左心室插管入主动脉,首先迅速灌注无菌PBS液200ml,然后灌注4%多聚甲醛250ml,取大鼠脑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24h后移人70%的乙醇中保存。
常规脱水、石蜡包埋。
石蜡切片机切片(4Lm/张,每组6张,共36张)。
实验分组及造模: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偏头痛大鼠模型共4组:1h组、4h组、8h组、12h 组,每组8只。
正常组大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mg/kg;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剂10mg/kg,建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以出现双耳发红、前肢频繁挠头、爬笼次数增多等提示模型大鼠头部不适的症状为造模成功的指标)。
(R2B在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中的表达变化所起作用的研究申崇标,曾照芳*)(1)空白对照组:wistar大鼠10只,不予任何处理。
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
通过建立偏头痛模型大鼠,设计川菊止痛胶囊治疗方案并进行实验。
结果显示,川菊止痛胶囊能显著改善偏头痛大鼠的症状,同时相关生物学指标也得到了良好的调节。
进一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川菊止痛胶囊可能通过调节某些生物信号途径来发挥其止痛作用。
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探讨川菊止痛胶囊的具体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前景,为偏头痛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川菊止痛胶囊、偏头痛、大鼠模型、改善作用、机制研究、生物学指标、治疗实验、作用机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搏动性头痛、恶心、呕吐以及对光线和声音敏感等。
偏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仅能通过缓解症状来减轻疼痛感。
目前对川菊止痛胶囊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疗效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结果。
有必要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探究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偏头痛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生活质量下降。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痛药物虽然能够缓解疼痛,但往往会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势在必行。
川菊止痛胶囊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据说具有镇痛和舒筋活血的作用。
其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及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偏头痛模型大鼠,应用川菊止痛胶囊进行治疗,分析各组实验结果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偏头痛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揭示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川菊止痛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偏头痛。
为了探究其对偏头痛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选取偏头痛模型大鼠进行实验研究。
我们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
选取干净健康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偏头痛模型组和川菊止痛胶囊治疗组,每组30只。
对模型组的大鼠进行电刺激加三硝基苯胺注射以诱导头痛模型的建立,注射剂量为10mg/kg,每45分钟一次,连续注射3次;对治疗组的大鼠进行川菊止痛胶囊治疗,给予剂量为1g/kg,每天一次,连续治疗2周。
然后,我们观察大鼠的临床表现。
记录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的头痛持续时间、频率和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明显减少,频率和强度也显著降低。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的炎症因子和神经元激活标志物的表达。
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显著增加,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这些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与此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元激活标志物c-Fos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
进一步,我们研究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的机制。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显示,治疗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的PI3K 和Akt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而mTOR和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本研究结果表明,川菊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激活、调节PI3K/Akt/mTOR和NF-κB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这些发现有助于揭示川菊止痛胶囊在偏头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试述中药药理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的四大设计原则及存在问题

试述中药药理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的四大设计原则及存在问题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中药药理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的四大设计原则及存在的那些事儿。
首先呢,这四大设计原则,就像是四把金钥匙,能打开理解中药药理在动物身上作用的大门。
第一个原则是相似性原则。
啥叫相似性呢?简单来说,就是动物模型得和人类的疾病状态或者生理机能有相似之处。
就好比我们要研究治疗感冒的中药,那选的动物模型得能模拟人类感冒的症状,像流鼻涕、打喷嚏、发热啥的。
这就像是找替身演员,要找那种和主角长得像、演得像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一个研究治疗关节炎中药的实验,他们选的小鼠模型,那关节的病变就得和人类关节炎有相似的地方,这样得出的结果才有可能应用到人类身上。
不过这里面也有问题动物和人类毕竟不是完全一样的,就像小鼠的生理周期和人类差得老远了,也许这就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呢。
第二个原则是重复性原则。
这个原则就像是复印机一样,要求在相同条件下,多次实验得到的结果得差不多。
比如说,你今天做这个中药对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实验,过几天按照同样的方法再做一次,结果得一样或者至少是相近的。
这可不容易啊。
我听说有些实验室,设备可能不太稳定,今天温度合适,明天温度忽高忽低的,就像个调皮的孩子,这就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变来变去的,很难做到真正的重复性。
第三个原则是可靠性原则。
这就要求动物模型得可靠,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
就像建房子得打牢地基一样。
我们得确保选的动物模型能准确反映中药的药理作用。
我曾经看到一个研究糖尿病中药的实验,他们选的动物模型有时候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数据波动,就像一辆车在路上突然抛锚了一样,这时候你就很难确定到底是中药的作用还是动物模型本身不可靠。
最后一个原则是适用性原则。
这个原则是说动物模型得适合我们要研究的中药药理问题。
就好比穿衣服得合身一样。
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种安神的中药,选的动物模型要是那种整天活蹦乱跳、精力旺盛得不得了的动物,可能就不合适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个适用性有时候很难把握。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偏头痛动物模型分析

• 1892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1年4月第36卷第4期CJTCMP,April2021,Vol.36, No.4•论著.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偏头痛动物模型分析雷会霞,白明,苗明三(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46)摘要:通过梳理分析中西医对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总结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及特点,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及症状特点,对现有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的吻合程度进行关联度研究,明确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
偏头痛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较多,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偏头痛临床病症特点,但无法充分体现偏头痛中西医病因。
偏头疼动物模型后续研究可探索既能反应偏头痛临床病症特点并可体现偏头痛中西医病因的造模方式,以期复制出更加吻合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偏头痛;临床特点;病证结合模型;模型分析;动物模型基金资助:河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No.182107000029 ),国家国际合作基地(N〇.2016-6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项(No.2017-149-11 )Analysis of migraine animal model based on clinical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of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LEI Hui-xia, BAI Ming, M I A O Ming-san(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450046, China)A b s t r a c t:By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migra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and Western medicine,the replication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ine animal models were summarized.According to the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symptom characteristics,th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existing animal models and clinicalsymptoms was studied,and its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were clarified.There are many modelingmethods of migraine animal model,which reflect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migraine to a certain extent,but can not fully reflect theetiology of migra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Follow-up studies on animal models of migraines can explorethe modeling methods that can reflect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migraine and reflect the etiology of migraine in Chinese and Westernmedicine,in order to replicate animal models that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symptoms.K e y W〇r d S!Migrain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Disease-syndrome combination model;Model analysis;Animal modelFunding:Henan Provincial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Project (No.182107000029), National Base Project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No.2016-65), TCM Standard Program of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No.2017-149-11)偏头痛是由颅内血管收缩引起的一种慢性神经 血管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偏头痛实验研究动物模型的选
择思路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偏头痛;动物模型;中医药疗法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全世界约有2.4亿偏头痛患者[1]。
我国偏头痛年发病率20210万,患病率523.9/10万[2]。
偏头痛属于中医“头风”、“脑风”、“偏头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实践经验,实验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然而,由于中药研究的特殊性,要求实验动物模型不但在发病机制方面与疾病本身有相似性,而且要有证候相似性。
对于中药治疗偏头痛的实验研究来说,模型选择较为困难。
笔者发现,某些偏头痛动物模型的体征及行为表现与有些中医证候有类似之处,提示这些动物模型对特定功效药物的研究有特殊适用性。
在此,对治疗偏头痛中药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思路发表几点意见,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偏头痛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
继血管源学说后,又有神经源学说、三叉神经-血管源学说。
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P物质(SP)、一氧化氮
(NO)、
内皮素(ET)等血管活性物质与偏头痛发作有关。
目前,偏头痛动物模型主要是基于各种发病假说进行模拟的,国内外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不外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局部组织、器官或全身性损害,出现某些与人类偏头痛发作时类似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
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基于血管源学说的偏头痛模型主要是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所致的血管性偏头痛模型。
②基于神经源学说的偏头痛模型包括KCI诱导的大鼠皮层扩散型抑制模型和机械针刺诱导的大鼠模型两种。
③基于三叉神
经-血管源学说的动物模型有电刺激诱发法和物质诱导法两种,前者包括电刺激大鼠三叉神经节或硬脑膜模型和电刺激猫上矢状窦区所致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偏头痛模型,后者为P物质诱导的偏头痛模型。
④利血平化低5-HT小鼠偏头痛模型。
⑤其他模型:自体耳动脉血缓慢枕大池注入所致的中国白兔脑血管痉挛模型;电刺激离体猪基
底动脉标本引起对河豚毒素敏感的神经介导的血管舒张模型;用放射
活性微球测量动脉或静脉吻合支血流的脑膜动-静脉分流模型;离体人脑膜动脉模型;脑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模型;基因表达模型等。
目前国内常用的偏头痛模型为前四种。
这几种模型从不同角度模拟了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改变,模型动物的体征及行为表现各有特点,其中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所致的大鼠偏头痛模型和利血平化低5-HT伴局部脑
血管痉挛小鼠偏头痛模型的体征和行为表现与某些中医证候相似。
1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所致的大鼠偏头痛模型
1.1模型原理
临床上发现,心绞痛患者应用0.3〜0.4 mg硝酸甘油后,50% 以上患者可出现偏头痛样头痛[3]。
持续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可引起健康人剂量依赖性的反复发作性头痛,而机体其它任何部位无疼痛。
硝酸甘油在体内生成N0, —方面大量N0可使脑血管过度扩张,并造成无菌性炎症;另一方面,N0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可激发三叉神经-血管反射,诱发实验性偏头痛。
疼痛刺激激活了谷氨酸-NMDA受体或其他受体,进一步激活神经元第二信使,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内c-fos、c-jun 基因表达异常增强。
c-fos、c-jun作为即早基因,已被广泛用作神经元激活标记物。
1.2造模方法[4-5]
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300 士30)g。
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kg。
1.3模型特点及应用
注射硝酸甘油后3〜30 min左右,动物出现双耳发红、前肢频繁搔头、爬笼次数增多、烦躁不安现象,此现象持续约3 h,继而出现蜷卧,活动减少状态。
该模型以血管学说为基础,模型症状表现及病理变化与人类偏头痛发作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具有动物易于获得、经济、简便、相似性好、适用性强等特点。
模型大鼠出现耳红、前肢频繁搔头、爬笼次数增多、烦躁不安现象,与偏头痛肝阳上亢证、风火上扰证类似。
研究以平肝、清热、熄风、潜阳立法的中药,选用这种模型较为合适。
任氏等[6]研究了头风饮(川芎、天麻)对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的作用,结果表明,头风饮能显著抑制偏头痛大鼠脑干、下丘脑增强的c-fos、c-jun基因表达。
头风胶囊(川芎、天麻)[7]能明显降低硝酸甘油所致的大鼠偏头痛模型血中CGR繭组织
胺(His)的含量,并能明显升高大鼠血中ET的含量。
2利血平化低5-HT伴局部脑血管痉挛的小鼠偏头痛模型
2.1造模机制
临床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发病先兆期外周血5-HT升高,引起血管收缩;发病高峰时5-HT降低,并伴有血管过度扩张。
这种5-HT 含量的变化是偏头痛发作的直接原因。
单胺类递质耗竭剂利血平能够耗竭体内5-HT,从而诱发偏头痛。
已知偏头痛发作期因局部小血管收缩而造成脑内代谢产物堆积,炎性物质(如前列腺素、组织胺等)增多,从而加重头痛,颅内局部注射血凝块可以诱发脑血管痉挛。
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利血平化低5-HT伴局部脑血管痉挛的偏头痛模型。
2.2造模方法[8]
KM小鼠非近交系封闭群,雌雄各半,体重(19.57 士0.88)g。
皮下注射利血平注射液10 mg/kg,共14 d。
于第14天将小鼠乙醚麻醉,大脑皮层注射鼠血凝块2卩L/只,同时根据药物特点选用不同给药途径给
药。
2.3造模特点及应用
此模型支持血管学说。
该模型造模周期较长,操作较繁琐,动物死亡率高,但造模后小鼠凝血时间明显缩短,痛阈降低,全血及脑内5-HT含量明显下降,基本反映了偏头痛的特点。
模型动物精神不振眼睛眯成线状,体温明显下降,倦缩少动,四肢震颤,类似寒战,前肢紧贴口鼻,前肢腕关节弯曲,贴近躯干,头缩向躯干,肛门口有粪便堆积,部分小鼠腹下部湿漉,体重逐日下降,毛发无光[9]。
上述表现与偏头痛寒证、血瘀证、阳虚证类似,若研究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益气温阳功效的中药可选用这种模型。
杜氏等[8]观察了精制吴茱萸胶囊对利血平化低5-HT伴局部脑血管痉挛的实验性偏头痛小鼠的作用结果显示,精制吴茱萸胶囊能延长模型小鼠的凝血时间,调节5-HT的过度降低,提高痛阈并抑制脑内炎性刺激物的升高。
对中药研究来说,动物模型的证候属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理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偏头痛症状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常见中医证型有多种,因此,上述模型远不能满足中药研究的需求,积极研究与中医证候相结合的偏头痛动物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伦道夫W.埃文斯.头痛诊疗手册[M].于元生,蒲传强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
[2]郭述苏.中国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神经病学杂
志,1991,4(2) : 65.
[3] 阎海.偏头痛诊治大成[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122 - 123.
[4] 彭成,任永欣,姚干,等.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c-fos、c-jun基因表达[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0,8(2) :12- 119.
[5] 付先军,宋旭霞,周永红,等.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行为症状学评价[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5) : 449451.
[6] 任永欣,彭成,姚干.头风饮对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
c-fos、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3)
34 - 36.
[7] 姚干,陈明岭,任永欣.头风胶囊对偏头痛大鼠血中CGR P ET和His含量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4):
38 - 41.
[8] 杜力军,孙虹,李敏,等.精制吴茱萸胶囊对偏头痛小
鼠的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3) : 3-5.
[9] 邓凤君,陈锡林.实验性偏头痛小鼠造模方法探讨
[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8) : 70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