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种十元钱治愈偏头痛的中药配方
治疗偏头痛的民间小秘方

治疗偏头痛的民间小秘方
*导读: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亦称偏头风。
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发作性头痛,痛势甚剧,或左或右,多为剧烈跳痛、胀痛、钝痛或钻痛,持续数小时至数日,痛止……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亦称偏头风。
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发作性头痛,痛势甚剧,或左或右,多为剧烈跳痛、胀痛、钝痛或钻痛,持续数小时至数日,痛止则如常人,多迁延难愈。
以下秘方供参考。
1、叶本10克,白芍10克,菊花12克,川芎10克,荆芥10克,蔓荆子6克,生地2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地龙15克,全蝎9克,甘草3克。
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
3、中药塞鼻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装瓶备用。
在治疗偏头痛时,可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鼻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肿痛安胶囊
4、白芷10克,川芎10克,酸枣仁12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偏头痛是让人很痛苦的疾病,它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只有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痛。
以上小秘方缓解头痛效果显著,材料易得,有这种疾病的朋友不防试试。
发现一种十元钱治愈偏头痛的中药配方

发现一种十元钱治愈偏头痛的中药配方祖国医学对偏头痛之症早有认识,认为其机制多为三阳经病变。
《冷庐医话》云:“头痛属太阳病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侧。
”偏头痛在中医理论上认为其属于“头痛”、“头风”、“厥头痛”等范畴,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首先提出“头风”的病证,宋代杨士瀛《仁斎直指方》对头风痛的临床症状作了更详细的描述。
李东垣《东垣十书•内外伤辨》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并明确地指出偏头痛的病名:“如头半边痛者……此偏头痛也。
”从古至今,各个医家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皆认为主要在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致瘀的基础上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所引起。
在经络辨证上,张氏等认为主要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而其中又以少阳经,太阳经为多见;陈氏等则认为内伤是由于肝郁肝火伤及阴络,肾阴肾精亏虚导致脑海失养,脾失健运致气血亏虚或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致病。
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方药众多,依据传统中医辨证理论,“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巅”,凡外感六淫之邪,上扰巅顶,邪气稽留阻碍清阳,经络被遏而气血逆乱,痰瘀阻络,脑失所养而导致偏头痛,故风、寒、痰、瘀为本病的主因,辨证审因后,故以祛风散寒、通络祛瘀、蠲痰利窍为要。
偏头痛病程缠绵日久,遇劳则发,有医家认为当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若肝久病则肝血不足,血虚生热,火动生风上扰清窍致经脉阻滞而发为头痛,治疗当与肝脾同治,以治肝为主,亦为气血同治,但以活血为主,对于脾虚肝旺及久病入络的血瘀头痛效果较为显著。
另有研究者认为,无论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偏头痛,均为气血运行失调,气机阻滞,脉络不通引起,而痛处多在头之两侧,为少阳经脉所过之处,是故方中用川芎柴胡之属,以柴胡引诸药入少阳,以使病症缓解。
偏头痛的中药方

偏头痛的中药方偏头痛,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并且多见于中青年期的女性。
那偏头痛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神经性头痛多由情绪、压力引起的,治疗上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同时食疗也有一些的治疗效果,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偏头痛的中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偏头痛的中药方偏方一处方:川芎6克,白芷6克,细辛3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苍术10克,黄芩10克,菊花10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蜈蚣2条。
水煎服,一日一剂。
7剂1疗程,服用2~3个疗程即可治愈。
功效:散风清热,通络止痛,平肝熄风,用于风热上扰清窍,清阳被遏之各种头痛,不论头痛新旧部位均可用此方加减治疗可获良效。
偏方二、芹菜根汤组成:芹菜根60g用法:芹菜根加水煎煮,早晚各一次。
主治:适用与高血压头痛,高血脂。
偏方三、白菊花汤组成:取白菊花200g用法:加水2000ml,煎沸后,倒入脸盆内,趁热熏蒸头部。
将头部置于离水面适宜的高度,蒙盖毛巾(以防盆内热气外泄),至药汁温度降至体温以下为宜。
薰蒸后防止受凉,一般1次就可见效。
主治:此方可治神经性头痛。
偏方四、远志大枣汤组成:远志15g用法:每天煎1次,每次需加大枣7个,像煎中药一样早晚煎服,晚上服药时把7个大枣吃掉。
主治:此方可治神经性头痛。
偏方五、枣仁煎百合组成:鲜百合500克酸枣仁 15克用法:将百合用清水浸泡24小时,取出洗干净,枣仁炒后水煎去渣再加入百合煮熟,随意饮服。
主治:对失眠头痛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偏头痛的中药方二:1、头痛时,把双手浸在一盆热水中(保持水温在60℃左右),一般约30分钟,头痛会减轻或至消失。
这是因为偏头痛是由脑血管充血,压迫脑神经产生。
当手部血管膨胀,血液流聚于手部,脑血管充血量就相对减少,血管膨胀也减少,压迫减轻,痛感便逐渐消失。
2、将生白萝卜汁,滴两滴鼻孔,每天两次,连续四到五天,则是可以根除头痛的。
不过要忌花椒和胡椒。
根治偏头痛中药偏方

根治偏头痛中药偏方请点击上面免费关注精彩内容即将呈现精彩内容即将呈现当归川芎柴胡方【组成】当归、柴胡各12克,川芎、白芷、僵蚕各610克,整蝎、白附子各6克,蜈蚣1条。
【做法】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用法】每日1剂。
【功效】祛风、通络、止痛,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
马前子蝉衣方【组成】蝉衣9克,生马前子0.9克,黄酒120毫升。
【做法】将生马前子放在香油灯下烘透至炭黑色,立即捏成灰,注意不能存放;将蝉衣研成细末,与马前子灰混合均匀。
【用法】每日1剂,用黄酒冲服。
【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神经性偏头痛。
川芎白芷汤【组成】川芎15克,白芷、僵蚕各10克,整蝎6克。
【做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用法】每日1剂。
【功效】活血、通络、止痛,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
蓖麻麝香方【组成】蓖麻、乳香各2克,麝香0.2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共捣烂,调和均匀,制成饼状,备用。
【用法】将制成的“药饼”贴在头部两侧的太阳穴。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主要用于治疗内伤病久之偏头痛。
川芎炙远志方【组成】炙远志、川芎、白芷各50克,冰片7克。
【做法】将上述四味药材共研成细末,混合均匀,装入瓶中,密封保存。
【用法】用消毒过的纱布包住少许药末,塞入鼻孔中。
右侧头痛塞入左侧鼻孔,左侧头痛塞入右侧鼻孔。
【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可立即见效。
苍耳防风汤【组成】苍耳草、贯众各15克,白芷、白菊花各9克,防风6克。
【做法】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主要用于风热引起的偏头痛。
白附子川芎方【组成】川芎7克,白附子4克,葱白0.5克。
【做法】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捣烂成泥状,备用。
【用法】将捣烂的药泥敷在两侧的太阳穴部位,用纱布包住。
隔日1次。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
感恩你,点个在看。
治疗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剂

治疗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剂文章目录*一、治疗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剂*二、导致偏头痛的常见原因*三、偏头痛的症状治疗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剂1、治疗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剂:白龙茶原料:藁本5g、川芎3g、细辛0.2g、白芷3g、薄荷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表散寒,通窍止痛。
用途:风邪所致偏正头痛、鼻塞脑闷,或遍身疮疥、手足顽麻。
来源:《普济方》2、治疗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剂:风芷茶原料:防风5g、白芷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止痛。
用途:偏正头痛、痛不可忍者。
来源:《普济方》。
3、治疗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剂:樟冰散组成:樟脑3克,冰片0.6克。
用法:将药放碗底上,用火点着,鼻嗅其烟,左侧痛嗅左鼻孔,右侧痛嗅右鼻孔。
上药为一次量,一天嗅三次,一次闻嗅三回,嗅后觉有凉气直冲入脑中,疼痛即减轻而愈。
备注:此方善治多年不愈,时好时犯的偏头痛。
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4、治疗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剂:“散偏汤”“散偏汤”是古代用于治疗偏头痛的名方。
它是由川穹、白芷、白芍、甘草、柴胡、香附、白芥子、郁李仁组成,将这几味药材煎熬之后,滤去渣滓并服用,能够有效起到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效果,对于偏头痛患者心烦意乱、头部胀痛等症状有良效。
5、治疗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剂:清上蠲痛汤清上蠲痛汤在明代的《寿世元宝》中有详细记载,由当归、白芷、细莘、防风、菊花、蔓荆子、麦冬等草药组成,将药材煎熬滤去渣滓并服用,对人体起活血去风、清热燥湿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患有顽固性头痛的病患者有非常大的作用。
6、治疗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剂:羌活止痛汤羌活止痛汤是由羌活、葛根、龟板、鹿角霜、川穹、天门冬六位药物组成,服用后,对人体能够有效起到祛风通络、活血柔筋之效,对于伴有眩晕颈源性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导致偏头痛的常见原因精神因素比如说一些学生考试的时候休息不好会诱发偏头痛的发生精神因素是一个诱因。
偏头痛真要命,三味中药来搞定

偏头痛真要命,三味中药来搞定
方一:防风,麻黄,透骨草各等份加一捏麦宇头(农村打麦子后剩下带皮的那种麦子,和中药浮小麦差不多),水煎服一日一剂,三到五天就好,无论是神经还是血管性的都管用”我又打电话给这位于先生,他说此方是本村的一位老中医提供的,自己的姐夫、本家兄弟等三人都用此方治好了。
自己母亲也是行医的,说此方确实管用,希望推荐给患者使用!(供方人:于先生)
转者注:头痛在伤寒论里属于太阳病。
此方麻黄的作用不小。
不过,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人,应慎用!该药方偏寒凉,寒凉体质的人都要慎用。
偏头痛一般都是胆经或三焦经堵塞造成的,还要看是不是血液粘稠造成的脑血管阻塞,疏通胆经和三焦经应该是最好最安全的办法。
方二:去籽大葵花饼子1个用法:加水煮开熬七滚,取一杯温服,再加水到半洗脸盆煮开,用水洗头30分钟。
葵花饼子不能离锅,洗完头,再把葵花饼子趁热(不烫为度)戴在头上30分钟,每日一次,三日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重者两疗程治愈。
方三:我用蜜蜂窝煮水喝,到现在也没有再偏头痛),因为我有那个经历,这是我们家里老人传下来的,我奶奶用过,我父亲也用过,我父亲偏头痛的时候,三天三夜不能睡,我母亲说这是一个道人传给我们家的,我的朋友里也有一个用过,现在也没有听她说过再有头痛了,对世人有用就好。
具体用法是:每次半个蜜蜂窝,可以去养蜂场找,加适量水熬15分钟后喝,每天熬一次喝两次,坚持要喝一阵子就不疼了。
”(献方人:李先生)。
偏头痛单味药1剂止痛

偏头痛单味药1剂止痛偏头痛单味药1剂止痛偏头痛治疗方:土茯苓120克,水煎服,偏头痛每次发作临床均1剂止痛。
土茯苓介绍:性味:甘淡,平。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
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
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疗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研末调敷。
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一:身柱穴的妙用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二:大接经的针刺方法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三:腰痛针术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四:截根疗法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五:针刺后遗痛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六:痛点止痛法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七:快速降压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八:失眠特效穴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九:治脑三穴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十:翳风治牙疼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十一:首尾循经治疔毒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十二:四缝穴的效验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十三:皮内针十法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十四:甩针挂钩疗法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十五:肝肾四穴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十六:腹结通便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十七:局部多刺治腱鞘囊肿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十八:慢性喉炎刺血疗法病症对应取穴表+程凯博士手把手教你刺血疗法(视频)不一法师---相互敲打法排病法 2个(视频)武当健身气功:明目功慢性结肠炎灸疗配穴图教你的孩子在家看图学拼音13个视频(全)情侣flash音画:《红颜为谁红》你烦恼忧郁心情不好吗?不妨浏览山水中倾听这首令人心情舒畅的曲子吧。
100首粤语传世经典一人一首,太好听了。
收藏不后悔!。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经验方“头风灵”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经验方“头风灵”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经验方“头风灵”。
希望可以有此疾病困扰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组方:金银花20克、酒川芎12克、辽细辛3克、辛夷花10克、党参15克、白芍20克、白芷12克、陈皮10克、当归12克、生石膏15克。
⏩用法:凉水泡药材半小时,然后小火煎煮10分钟。
血管神经性头痛,亦称偏头痛;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
女性多见,气血不足,血脉空虚,精血不能上荣,颞部血管搏动厉害,肝阳上亢体质可选用本方治疗。
★★★★★请咨询中医医生,正确诊断后合理使用。
★★★★★请点击我的'V'头像右上角,关注“李医生讲中医调理”,有更多内科调理知识。
感谢@男科中医王元帅的无私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一种十元钱治愈偏头痛的中药配方发现一种十元钱治愈偏头痛的中药配方祖国医学对偏头痛之症早有认识,认为其机制多为三阳经病变。
《冷庐医话》云:“头痛属太阳病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侧。
”偏头痛在中医理论上认为其属于“头痛”、“头风”、“厥头痛”等范畴,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首先提出“头风”的病证,宋代杨士瀛《仁斎直指方》对头风痛的临床症状作了更详细的描述。
李东垣《东垣十书•内外伤辨》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并明确地指出偏头痛的病名:“如头半边痛者……此偏头痛也。
”从古至今,各个医家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皆认为主要在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致瘀的基础上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所引起。
在经络辨证上,张氏等认为主要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而其中又以少阳经,太阳经为多见;陈氏等则认为内伤是由于肝郁肝火伤及阴络,肾阴肾精亏虚导致脑海失养,脾失健运致气血亏虚或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致病。
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方药众多,依据传统中医辨证理论,“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巅”,凡外感六淫之邪,上扰巅顶,邪气稽留阻碍清作,其疼痛可能延续整晚,以致患者难以入眠。
头痛发作时,一般都局限于头的一侧,有的病人每次发作时头痛的部位可有变化,有时可见枕部和头顶疼痛,也有的病人表现为面部和颈部疼痛。
但不能只从头痛部位作出是否偏头痛的诊断。
病人头痛发作时,疼痛逐渐加重,几分钟到1~2小时头痛达到高峰,可持续几个小时乃至几天,随后头痛逐渐减弱或消失。
也有少数病人,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在几秒钟内即达到高峰,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
疼痛时常有搏动感,有些病人表现为非搏动性钝痛,少数病人表现为头部刺痛,或有打击感。
压迫头痛部位的动脉或病侧颈动脉或眼球可使头痛减轻,不压迫后疼痛恢复原状。
活动可使头痛加剧,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短期的深眠可使疼痛缓解或完全消失。
另外,恶心是偏头痛病人最常见的胃肠道伴随症状。
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伴有呕吐,少数病人可出现腹泻,多数病人恶心、呕吐、腹泻同时发生。
另外有少数病人在偏头痛发作时主要出现胃肠道症状,而反伴有轻度头痛,也属于偏头痛的一种,称为偏头痛的等值症。
病人头痛发作时轻者可出现单眼或双眼畏光,眼前出现暗点及闪光幻觉;重者可出现眼前发黑、视野缺损、单眼盲、一过性视力丧失,甚至出现视觉感知障碍、视物变形、复视或多视、视物颜色改变等多种症状。
(一)偏头痛发作时伴有的神经系统障碍有:(1) 嗅觉障碍:如幻嗅症状,病人自诉闻到一种特殊气味。
(2) 眼肌麻痹:多出现于头痛侧,有时也可见于双侧。
(3) 躯体感觉障碍:可在面部或四肢末端出现麻木或麻刺感、感觉减退或消失等。
(4) 运动及反射障碍:少数病人偏头痛发作时可伴有偏瘫或面瘫、腱反射亢进或减弱,甚至意识障碍、失语等,瘫痪在数天至数周内消失。
多次发作可产生永久性瘫痪。
(5) 脑干及小脑症状: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耳鸣等症状。
(二)偏头痛发作时伴有以下植物神经症状:(1)晕厥、心动过速;(2)少数病人可伴有高烧,个别体温可高达41℃。
(三)偏头痛发作时常伴有以下高级神经功能障碍:(1) 意识障碍:出现逻辑不清,注意分散,严重时甚至意识模糊甚至丧失。
(2) 情绪改变:出现激动、烦躁、恐惧及发怒、失望和注意力不能集中等。
(3) 言语障碍:出现失语、失谈和失写的症状。
(4) 记忆障碍:发作时出现短暂性全面遗忘症,发作过后记忆恢复。
偏头痛发病的诱因偏头痛发作的诱因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一)常见诱因:1.精神因素:如着急、生气、紧张、焦虑、压力或过度悲伤。
2.外界物理性刺激:如强光、噪音、异味、花纹图案等。
3.饮食因素:饥饿或进食较晚,食物种类(如含有亚硝酸盐、谷氨酸盐、天门冬酸酪胺等食物),还有巧克力、酒精、冷饮等,因偏食导致微量元素镁摄入减少也可诱发。
4.气候变化:如暴晒、吹风、寒冷刺激等。
5.休息与外伤:睡眠剥夺、头外伤、过度疲劳。
6.孕激素水平:女性月经周期及服用避孕药也是常见原因。
(二)疾病或相关诱因:高热;过多睡眠;高原地区;过量维生素A;药物:硝酸甘油、组织胺、利血平、肼苯达嗪、雌激素;停用考的松;冷食;阅读和届光异常;刺激气味、香料、有机溶媒;荧光;变态反应。
(三)遗传因素:偏头痛一般说来与遗传有关。
近百年来,神经病学家认为遗传因素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上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Gawers认为“偏头痛有明显的遗传,超过半数的病例可查到遗传的影响,常常是患者家族中其他成员(最多是父母)有偏头痛患者。
”从家庭成员的分布上来看,偏头痛与隐性遗传不同,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不完全性外显率,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属于隐性遗传伴不完全性的外显率,但其遗传方式尚无定论。
偏头痛的西医诊断说明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的反复发作的临床常见症状,主要由神经元,特别是下丘脑神经元功能失调导致血管舒缩素紊乱引起。
是一种慢性阵发性头痛。
典型表现是疼痛持续4-72小时,程度较重。
头疼经常为单侧、搏动性疼痛,劳累后症状加重,并伴随自主神经症状。
在罹患此症的部分个体中,发作之前可能会有闪光或其他一过性局灶神经症状,可依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
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发作性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是中枢神经活动的改变和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受累引起的神经血管性头痛,前者为脑干核团被激活,皮层活动性增强以及皮层抑制的扩展,后者为神经肽激活而释放,导致颅内血管和硬脑膜的炎性疼痛。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颅血管收缩功能变化而引起的头痛,分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又称偏头痛(Migraine),继发性多为两侧头痛。
也有研究者认为,偏头痛是血液流经心脏瓣膜时产生血小板聚集并释放过量5-HT(血清张力素)所致。
另外,过多的内外刺激可引起血管扩张,当血管扩张时,伤害性刺激促使三叉神经末梢释出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如P物质、钙基因相关肽及神经激肽,引起神经性炎症。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有反复循环性发作性头痛、恶心、呕吐、怕光、头昏等症状。
偏头痛发病常有季节性,并有遗传倾向,以女性患者较多见,首次发病多在青春期。
历时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顽固难愈。
在美国,女性的患病比例是18%,男性则在6%左右。
随着年龄的增长,疼痛程度和发病频率逐渐增加,50岁以后或可能逐渐减轻。
研究显示,偏头痛有家族遗传倾向。
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的关系偏头痛诱发缺血性卒中很久以前就引起人们的注意。
有报告显示偏头痛可诱发卒中,但就其偏头痛总人数来看,偏头痛病人出现卒中的发病率还是很低的,据报道青壮年脑梗塞中有7%为偏头痛所致。
偏头痛诱发卒中的病例既可累及颈内动脉系统,又可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但以大脑后动脉闭塞为多见。
偏头痛性卒中可分三种类型:(1) 偏头痛与卒中共存:同一病人患有偏头痛与卒中两种疾病,但卒中发病与偏头痛相隔一段时间。
(2) 具有偏头痛临床特征的卒中:此类病人脑部病变同偏头痛的发生机理毫无关系,但其临床表现却具有偏头痛典型的临床特征。
(3) 偏头痛诱发卒中:诊断偏头痛诱发卒中必须具备以下标准:①病人的神经科体征必须与以前偏头痛发作的症状相似;②卒中发作必须在偏头痛典型发作的过程中;③必须除外引起卒中的其他可能因素。
偏头痛诱发出血性卒中临床较少见,但临床早有报道,近来有人报告三例因长期偏头痛发作而致脑叶出血,经CT和MRI证实。
血管造影未见动-静脉畸形及血管瘤,只有相应的颈内和颈外动脉有广泛性痉挛,其中两例手术后的病理证明,血管壁坏死伴有亚急性炎症变化。
脑出血的发生估计为,偏头痛发作时较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引起颅内血管壁缺血导致坏死,当灌注压恢复时出现继发性血管破裂而致出血。
我先发几家配方给诸位参校1、喻氏用偏正汤,药有:川芎、白芷、白芥子、白芍、郁李仁、柴胡、细辛、香附、全蝎、蜈蚣、炙甘草,全方起到祛风散寒、通络祛瘀、蠲痰利窍作用。
2、冯氏当归芍药散,药有:当归、白术、川芎、白芍、泽泻、茯苓、葛根、全蝎,有热者加黄芩;此方肝脾同治,以治肝为主,亦为气血同治,但以活血为主,对于脾虚肝旺及久病入络的血瘀头痛效果显著。
3、陈氏芎柴丹胡汤:川芎、柴胡、丹参、延胡索、白芷,运用柴胡引诸药入少阳,5日为1个疗程,临床治疗238例,一般5~7日可痊愈,或10日明显减轻好转。
4、谢氏亦认为偏头痛属“久痛入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组方中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的现代药理作用,也符合了中医理论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5、邓氏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研究者结合中医“久病多痰”,“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的观点,藉此方补养气血,化痰降浊,化瘀通络,标本兼顾治疗偏头痛,临床有效率为93.8% 。
6、张氏在辨证立法用药上多从肝入手,若肝久病则肝血不足,血虚生热,火动生风上扰清窍致经脉阻滞而发为头痛,取辛芷四物汤治疗偏头痛56例,疗效显著,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细辛、白芷、丹参、延胡索、夏枯草、钩藤、草决明,取四物汤滋肝阳血,钩藤、夏枯草等平肝风,延胡索、丹参活血通络,细辛芳香通窍止痛,诸药合用使得阴血足,肝木升,头痛可自消除。
偏头痛的非药疗方法:当偏头痛发生时,用一盆热水(水温以不致烫伤皮肤为宜),把双手浸入热水中。
水以没过手腕为宜。
每次浸半小时。
在浸泡过程中,要不断对热水,以保持水温。
坚持浸泡数次,症状可渐渐消失。
养生指南:一.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度紧张或疲劳,否则会引起偏头痛的发作。
应适当开展体育活动,如慢跑、散步、游泳、太极拳、气功等。
运动能增强血管的韧性和弹性,改善血管舒缩功能。
二.应保持遇事豁达、宽松的良好精神状态,避免发生精神刺激或紧张、抑郁等。
培养养花、养金鱼的兴趣,情绪不佳时可观望金鱼、花草来分散注意力。
要制怒。
三.慎防风寒侵袭,天气寒冷或气候骤变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时戴好帽子或头巾。
平时不可睡卧当风或冲风冒雨。
妇女月经期尤应注意防范。
四.偏头痛发生可能与食用含酪氨酸的食物有关,如乳酪、巧克力、啤酒及高脂类食物,应尽量少食或不食上述食物。
忌食辛辣发物及烟酒。
宜食清淡可口、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应保持大便通畅。
二尖瓣脱垂与偏头痛的形成关系二尖瓣脱垂(MVP)与偏头痛的关系极为密切,并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许多学者报导的MVP 的病人中,偏头痛的发生率约占28%左右。
伴有MVP的偏头痛病人与单纯偏头痛者,在头痛频度、时间、触发因素、伴随症状、头痛部位及发作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