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油脂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油脂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阻断油脂自动氧化的链式反应

油脂抗氧化剂分2种:

(1)酚型抗氧化剂:BHA、BHT、PG、TBHQ、TP、维生素E

此类氧化剂又称自由基终止剂或自由基吸收剂

(2)含硫抗氧化剂:DLTP、TDPA

此类抗氧化剂又叫氢过氧化物分解剂或过氧化物阻断剂

上述抗氧化剂用于油脂制品或含油食品中用以防止油脂的氧化变质

抗氧化剂思考题

食品添加剂思考题食科2班张巧兰080941064 1、试述抗氧化剂“自身氧化”的作用机理 答: 通过抗氧化剂的还原反应,降低或消耗品内部及其周围的氧含量,使食品中的氧首先与其反应(即自身氧化),从而避免了(或阻止了)食品(或油脂)的氧化。2、什么叫抗氧化效果的“携带进入”性能? 答: PG“携带进入”性能:指添加了油溶性抗氧化剂的油脂制作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乃至到制成品的货架期,这些抗氧化剂可以一直存留下来并发挥作用。 3、茶多酚有几类化合物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什么?其含量为多少?答:茶多酚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花青素、酚酸4类化合物,其中以儿茶素的数量最多,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因此,在茶多酚中常以儿茶素作为代表。 4、植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植酸除了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外,还可用作稳定剂、保鲜剂、护色剂、水的软化剂、防锈剂、发酵促进剂、调节pH值及缓冲作用,另外,植酸还可防止罐头特别是水产罐头产生变黑现象,是食品中抑制铁催化的类脂化合物氧化的最有效试剂。对于肉类制品,它可以从带负电荷的磷脂中清除肌红蛋白衍生的铁,防止自动氧化和异味的生成。 5、试述TBHQ的主要抗氧化性能? 答:(1)、对动植物油抗氧化能力TBHQ>PG>BHA ; (2)抑制大肠杆菌,黄曲霉等25种细菌和霉菌的产生; (3)、对其它抗氧化剂和(金属)螯合剂有增效作用(或可作为其它抗氧化剂和螯合剂的增效剂); (4)、在其它酚类抗氧化剂都不起作用的油脂中,它还是有效的(或仍有作用)。 6、试述异抗氧化血酸钠的抗氧化机理? 答:异Vc钠与Vc钠的抗氧化机理相同,在无脂食品中,其抗氧化机理是消耗氧,还原高价金属离子,把氧化还原电势转移到还原的范围,并且减少产生不良的氧化产物

抗氧剂协同作用机理

抗氧剂的协同作用 聚合物稳定化助剂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甚至同一类型、不同品种的抗氧剂之间都有可能存在协同或对抗作用。汽巴精化(Ciba—Geigy)公司开发的Irganox B系列复合型抗氧剂的研究表明,抗氧剂之间复配得当,不仅可以提高产品性能,增强抗氧效果,还可降低成本;但如果搭配不当,不但起不到抗氧作用,可能还会加速聚合物的老化。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其抗氧效果好、热稳定性高、低毒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但抗氧剂复配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抗氧效果的好坏。因此,研究抗氧剂复配时的作用机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世界各大抗氧剂的生产厂商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发复合型抗氧剂,而熟知各种抗氧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对抗氧剂新品种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1 受阻酚类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聚合物材料在高温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氧原子的袭击会使其发生氧化降解。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聚合物的A动氧化过程是一系列A由基反应过程。反应初期的主要产物是由氢过氧化物在适当条件下分解成活性自由基,该自由基又与大分子烃或氧反应生成新的自由基,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使氧化反应按自由基链式历程进行。 在聚合物中添加抗氧剂,就是为了捕捉链反应阶段形成的自由基R.和R00 .,使它们不致引起有破坏作用的链式反应;抗氧剂还能够分解氢过氧化物RO0H,使其生成稳定的非活性产物。按作用机理,抗氧剂可分为主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主抗氧剂能够与自由基R.,ROO .反应,中断活性链的增长。辅助抗氧剂能够抑制、延缓引发过程中自由基的生成,分解氢过氧化物,钝化残存于聚合物中的金属离子[1]。 作为主抗氧剂的受阻酚类抗氧剂是一类在苯环上羟基(~OH)的一侧或两侧有取代基的化合物。由于一OH受到空间障碍,H原子容易从分子上脱落下来,与过氧化自由基(ROO .)、烷氧自由基(RO.)、羟自由基(.OH)等结合使之失去活性,从而使热氧老化的链反应终止,这种机理即为链终止供体机理[2]。 在聚合物老化过程中,如果可以有效地捕获过氧化自由基,就可以终止该氧化过程。但生成过氧化自由基的反应速率极快,所以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自由基捕获剂便会失效。在受阻酚类抗氧剂存在的情况下,1个过氧化自由基(R00 7)将从聚合物(RH)上夺取1个质子,打断这一系列自由基反应,这是自动氧化的控制步骤。当加入受阻酚抗氧剂时,它比那些聚合物更易提供质子,即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反应形成酚氧自由基,这使聚合物相对稳定,不会进一步发生氧化。 除此之外,受阻酚还可以进行一些捕捉碳自由基的反应。如上式的2,4,6一自由基可以生成二聚物,而这种二聚物又可与过氧化自由基反应使其失去活性,自身则变成稳定的醌分子[2]。由于每个受阻酚可以捕捉至少2个自由基,故其抗老化的效果较好。

食品添加剂习题第三章抗氧化剂复习题

第三章抗氧化剂测试题 一、单选题 I. BHA的化学名称为() A. 特丁基对苯二酚 B.二丁基羟基对甲苯 C.丁基羟基茴香醚 D.没食子酸丙酯 2?根据溶解性判断,属于水溶性的抗氧化剂是() A. BHA B. TBHQ C. V E D. V C 3. 下列抗氧化剂,其中抗菌作用比较强的是() A. BHT B. BHA C. TBHQ D. PG 4. 下列抗氧化剂中,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铜铁离子的是() A.没食子酸丙酯 B. 丁基羟基茴香醚 C.异抗坏血酸 D.特丁基对苯二酚 5. 用于植物油抗氧化效果较好的是() A. AP B. TBHQ C. BHA D. BHT 6. TBHQ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其抗菌有增效作用 A.柠檬酸 B.磷酸 C. NaCI D. EDTA 7. 被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委员会认可的营养型抗氧化剂是() A. L-抗坏血酸 B.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C.异抗坏血酸 D.异抗坏血酸钠 8. 天然的生育酚最主要的有a伙Y 3 4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是( ) A. S B. Y C. 3 D. a 9. 柠檬酸的抗氧化机理是() A、抑制自动氧化的链式反应 B、金属离子螯 C、氧清除剂 D、单重态氧猝灭剂 10. 下列有关BHA,不正确的是() A、丁基羟基茴香醚的缩写 B、有2种异构体,其中3-位比2-位抗氧能力强 C、水溶性抗氧剂 D、脂溶性抗氧剂 II. 下列为水溶性抗氧化剂的是() A、BHT B、TBHQ C、PG D、抗坏血酸 12. 有关茶多酚不正确的是() A、天然提取物类抗氧化剂,几十种酚类化合物的总称,主体为儿茶素 B、白色粉末,溶于热水、醇酯类 C、属于氧清除剂 D、用于脂类、富脂类食品 13. 下列()是属于天然抗氧化剂。 A、BHA B、PG C、抗坏血酸 D、TBHQ 14. 下面不属于水溶性抗氧剂的是()。

油脂抗氧化剂使用方法

油脂抗氧化剂使用方法 油脂抗氧化剂是什么呢?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实我们吃的锅巴、薯条、一些油炸的东西都会有添加油脂抗氧化剂,那么油脂抗氧化剂的分类有哪些呢?油脂抗氧化剂使用方法是?油脂抗氧化剂的分类油脂抗氧化剂分为酚型抗氧化剂和含硫抗氧化剂,其作用机理为阻断 油脂自动氧化的链式反应。(1)酚型抗氧化剂:BHA、BHT、PG、TBHQ、TP、维生素

E此类氧化剂又称自由基终止剂或自由基吸收剂(2)含硫抗氧化剂:DLTP、TDPA油脂抗氧化剂使用方法 1.要完全混合均匀:因抗氧化剂在食品中用量很少,为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将其十分均匀地分散在食品中。可以先将抗氧化剂与少量的物料先调拌均匀,再在不断搅拌下,分多次添加物料,直至完全混合均匀为止。 2.与增效剂复配使用:为防止油脂食品发生油脂氧化酸败,在使用酚类抗氧化剂的同时,可同时并用某酸性物质,如柠檬酸、磷酸、抗坏血酸等,能显著提高抗氧化剂的作用效果。这是因为这些酸性物质对金属离子有螯合作用,使能促进氧化的微量金属离子钝化,从而降低了氧化作用。有人认为,增效剂能与抗氧化剂的基团发生作用,使抗氧化剂再生。 3.应掌握使用时机:抗氧化剂只能阻碍或延缓食品的氧化,所以一般应当在食品保持新鲜状态和未发生氧化变质之前使用;在食品已经发生氧化变质后再使用,则不能改变已经变坏的后果。因此,必须注意掌握在食品发生氧化前使用。这一点对油脂产品尤其重要。因为油脂的氧化酸败是自发的链式反应。在链式反应的诱发期之前加入抗氧化剂才能阻断过氧化物产生,切断反应链,从而达到防氧化的目的。如果抗氧化剂加入过迟,即使加入较多量的抗氧化剂,已不但无法阻断氧化链式反应,往往还会发生相反的作用。这是因为抗氧化剂本身是易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

常用抗氧化剂性能

常用抗氧剂的性能与用途 最近看资料学习中看到了不少的好东西跟大家一起分享下,希望以后有资料大家相互交流交流 1、抗氧剂1010。白色流动性粉末,熔点120~125℃,毒性较低,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剂。他在聚丙烯树脂中应用较多,是一种热稳定性高、非常适合于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助剂,能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另外,也可以用于其它大多数树脂。一般加入量不大于0.5% 2、抗氧剂1076。白色或微黄结晶粉末,熔点为50~55℃,无毒,不溶于水,可溶于苯、丙酮、乙烷和酯类等溶剂。可作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ABS和丙烯酸等树脂的抗氧剂。具有抗氧性好、挥发性小、耐洗涤等特性。一般用量不大于0.5%;可用作食品包装材料成型用助剂。 3、抗氧剂CA。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80~188℃,毒性低,溶于丙酮、乙醇、甲苯和醋酸乙酯。适合于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和聚酰胺树脂中的抗氧助剂,并可用于与同接触的电线、电缆。一般用量不超过0.5% 4、抗氧剂164。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粉末或片状物。熔点在70℃,沸点在260℃左右、无毒。用于多种树脂中,用途广泛。更适合用于食品包装成型用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聚酯和聚苯乙烯)树脂中,一般用量为0.01%~0.5% 5、抗氧剂DNP。浅灰色粉末,熔点230℃左右,易溶于苯胺和硝基苯中,不溶于水。适合于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树脂,除具有抗氧效能外,还有较好的热稳定作用和抑制铜、檬金属的影响。一般用量应不超过2% 6、抗氧剂DLTP。白色结晶粉末,熔点在40℃左右,毒性低,不溶于水,能溶于苯、四氯化碳、丙酮。用于聚乙烯、聚丙烯、ABS和聚氯乙烯树脂的辅助抗氧剂,可改变制品的耐热性和抗氧性。一般用量为0.05%~1.5% 7、抗氧剂TNP。浅黄色粘稠液体,凝固点低于-5℃沸点大于105℃,无味,无毒,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醇,。苯和四氯化碳。适合于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聚酯等树脂,高温中抗氧化性能高,使用量不超过1.5%。 8、抗氧剂TPP。浅黄色透明液体,凝固点19~24℃,沸点220℃,溶于醇、苯、丙酮。适合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和ABS树脂的辅助抗氧剂,使用量应不超过3%。 9、抗氧剂MB。淡黄色粉末,熔点大于285℃,溶于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不溶于水和苯,适合于聚乙烯、聚酰胺和聚丙烯树脂的抗氧剂;本品不污染,不着色,可用于白色或艳色制品。用量不超过0.5%。

中国抗氧化剂的发展历程及使用技术问答

中国抗氧化剂的发展历程及使用技术问答 全球聚烯烃行业的突飞猛进,是与添加剂尤其是抗氧化剂的跟进发展分不开的。1958年瑞士的汽巴公司申请了全世界第一份抗氧剂1010发明专利。六十年代初,在瑞士巴塞尔建立了全球第一套抗氧剂1010生产装置,为全球聚烯烃,尤其是聚丙烯的快速发展和性能提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曾与英国合作,在兰化公司建立了全国第一套年3000吨裂解沙子炉聚丙烯生产装置。抗氧剂1010是必备的添加剂。化学工业部把1010的研制任务下达到当时的北京市化工研究所。 1966年文革动乱爆发,1967年北京的科研院所解散,研究人员被下放到各地的厂矿企业。化工研究所参与抗氧剂研制的技术人员也下放到北京化工三厂。当时北京化工三厂抗氧剂1010研制小组的技术负责人是徐瑞林和化研所的张民生(他们后来成为北京市化工研究院的院长和总工程师)。郭永武任化工三厂抗氧剂小组试验员,后任车间工段长,责任工程师,车间主任等。 中国抗氧化剂发展的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6-1978年 主要是解决抗氧剂的有无问题。 首先要在实验室研制出抗氧剂1010的小试样品。最初确定的工艺路线分为五大步骤,当时的实验室条件简陋,技术资料缺乏,加之文革动乱的干扰,技术人员白天做实验搞研究,下班以后要参加

批判刘少奇邓小平及厂里的走资派,平时还要深挖批判自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所谓名利思想,出身不好的人要宣布与自己的反动家庭划清界限,其艰难的研究条件和巨大心理压力,是今天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因此研究工作进展的十分缓慢。差不多用了二年多时间,直到1969年春才拿出几百克的抗氧剂1010小试样品。当时的工厂军管会领导以此作为文革的巨大成果,向中共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礼。 1969年北京各大专院校师生全部下放到工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其中,北京大学化学系邢其毅教授和他的学生金声讲师被分配到化工三厂科研车间抗氧剂1010研制小组。他们的到来给抗氧剂的研发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合成步骤从原来的五步精减为三步。同时采用了苯酚烷基化技术,启动了国内生产26酚,24酚的新开端,同时又改进了剧毒的丙烯腈老工艺,釆用先进的26酚与丙烯酸甲酯加成路线。使国内抗氧剂1010的合成工艺路线与汽巴公司同步。 1970年在技术组长徐瑞林,张民生的带领下,北京化工三厂建成了一套年产十吨抗氧剂1010的中试装置,拿出了数吨的1010产品。1971年,通过了北京市化工局科技处组织的中试成果鉴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北京化工三厂科研车间研制开发的1010生产工艺路线成熟可靠,产品质量合格稳定,建议投入工业化大生产。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比较复杂。BHA和BHT等酚型抗氧化剂可能与油脂氧化所产生的过氧化物结合,中断自动氧化反应链,阻止氧化。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因其本身易被氧化,因而可保护食品免受氧化。另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抑制或破坏氧化酶的活性,借以防止氧化反应进行。研究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并合理使用抗氧化剂不仅可延长食品的贮存期,给生产者、经销者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给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商品。 关键词:抗氧化剂作用机理自由基现状前景展望 食品的变质,除了受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腐败变质外,还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食品氧化不仅会使油脂或含油脂食品氧化酸败(哈败),还会引起食品发生退色、褐变、维生素破坏,从而使食品腐败变质,降低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氧化酸败严重时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危及人体健康。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在食品的加工和储运环节中,除采取低温、避光、隔绝氧气以及充氮密封包装等物理的方法还可以配合使用一些安全性高、效果大的食品抗氧化剂以防止食品发生氧化变质。 1 食品抗氧化剂的定义 食品抗氧化剂是指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食品储藏期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有很多,但可用于食品的抗氧化剂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效果; ②本身及分解产物都无毒无害;③稳定性好,与食品可以共存,对食品的感官性质(包括色、香、味等)没有影响;④使用方便,价格便宜。[1] 2 食品抗氧化剂的分类 目前,对食品抗氧化剂的分类,按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和天然抗氧化剂(如茶多酚、植酸等)。按溶解性可分为油溶性、水活性和兼溶性三类。油溶性抗氧化剂有BHA、BHT等;水溶性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茶多酚等;兼溶性抗氧化剂有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按作用方式可分为自由基吸收剂、金属离子螯合剂、氧清除剂、过氧化物分解剂、酶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或单线态氧淬灭剂等。[2] 3 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由于抗氧化剂种类较多,抗氧化的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抗氧化剂可以提供氢原子来阻断食品油脂自动氧化的连锁反应,从而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二是抗氧化剂自身被氧化,消耗食品内部和环境中的氧气从而使食品不被氧化; 三是抗氧化剂通过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四是将能催化及引起氧化反应的物质封闭,如络合能催化氧化反应的金属离子等。[3]

油脂的氧化机理及天然抗氧化物的简介_穆同娜

油脂的氧化机理及天然 抗氧化物的简介 穆同娜1,张 惠1,景全荣2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油脂主要的三种抗氧化方式自动氧化,光氧化和酶氧化的氧化机理,以及影响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并对高效无毒的天然抗氧化剂进行简要的分类介绍。 关键词:油脂; 氧化机理; 天然抗氧化剂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ree main oxidant ways of foil: auto-oxidation, light-oxidation and enzyme-oxidation, discusses theirs oxidation mechanism and main factors affecting on oxidation of oil. Based upon assortmrnt of Antioxidant mechanism, this paper introduces briefly several kinds of natural antioxidant. Key words: oil; oxidation mechanism; natural antioxidant 油脂是人类三大营养素之一,是很好的热能营养素,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油脂氧化是影响油脂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油脂氧化所产生的产物会对食用油脂的风味、色泽以及组织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以至于缩短货架期降低油脂的营养品质。同时,油脂的脂质过氧化还会对膜、酶、蛋白质造成破坏,甚至可以导致老年化的很多疾病还可以致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油脂的氧化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油脂的自动氧化,光氧化和酶氧化。通过这主要的三种氧化方式先将油脂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可以继续氧化(其他双键)生成二级氧化产物,可能聚合形成多聚物,可以脱水形成酮基酸酯,二级氧化产物也可分解生成一系列小分子化合物。油脂空气氧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氢过氧化物的产生、分解、聚合存在着一个动态平衡。 而在油脂中添加抗氧化剂是延缓油脂氧化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近些年来,合成抗氧化剂应用广泛,但是其毒性与致癌作用的问题已引起了各国的严重关注。不少国家明文规定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而高效无毒的天然抗氧化剂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以油脂的氧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天然抗氧化剂的情况做一下简要介绍。 1 油脂的氧化机理 1.1油脂的自动氧化 油脂的自动氧化是活化的含烯底物(如不饱和油脂)和空气中的氧在室温下,未经任何直接光照,未加任何催化剂等条件下的完全自发的氧化反应,。电子旋转共振光谱仪(ESR)可以直接地测出自动氧化过程中自由基的存在。验证了自动氧化是一个自由基连锁反应,它一般是按游离基反应的机理进行的。油脂的变质,绝大部分是由于脂类的自动氧化造成的。由此在油脂工业中,如何减缓油脂的自动氧化即有效地增加油脂的稳定性成为一大难题。 1.2 自动氧化的氧化过程[4,7,10]: 1.2.1 诱导期:在这个阶段,通过金属催化剂和脂类化合物直接反应与氢过氧化物的分解两种方式,开始形成自由基,所产生的自由基会被抗氧化剂有效地清除掉。然而,在一段时间以后,由于抗氧化剂被耗掉,自由基的传播进行逐渐加快。当油脂开始有酸败味时,就标志着诱导期的结束,或传播期的开始。这以后氧化速度猛增。我们将氧化速度非常缓慢的这段时间即定义为诱导期。 实际工作中,最有意义的是油脂氧化过程中诱导期的确定。油脂的诱导期是油脂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诱导期可由油脂吸收氧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或通过测定过氧化值或由Rancimat 仪来确定。 简单反应式如下:(ROO·,H·,R·,RO·代表自由基,ROOH为氢过氧化物。) ROOH ROO·+H·

油脂自动氧化的机制及其控制

油脂自动氧化的机制及其控制

第三节油脂自动氧化的机制及其控制油脂氧化是油脂及油基食品败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油脂在食品加工和贮藏期间,因空气中的氧气、光照、微生物、酶等的作用,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苦涩味和一些有毒性的化合物,这些统称为酸败。但有时油脂的适度氧化,对于油炸食品香气的形成是必需的。 油脂氧化的初级产物是氢过氧化物,其形成途径有自动氧化、光敏氧化和酶促氧化三种。氢过氧化物不稳定,易进一步发生分解和聚合。 一、油脂氧化的类型 1、自动氧化 不饱和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可被空气中的氧氧化,这种氧化称为自动氧化。氧化产物进一步分解成低级脂肪酸、醛酮等恶臭物质,使油脂发生酸败。

其大致过程是不饱和油脂和脂肪酸先形成游离基,再经过氧化作用生产过氧化物游离基,后者与另外的油脂或脂肪酸作用生成氢过氧化物和新的脂质游离基,新的脂质游离基又可参与上述过程,如此循环形成连锁反应。示意如下: 油脂的自动氧化是油脂酸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它对于油脂和含油食品质量的控制极为重要。 2、油脂的光敏氧化 不饱和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可因光而发生光敏氧化。其速度比自动氧化的速度快得多(约高103倍)。油脂的光敏氧化中 RH R . ROO . ROOH O RH 天然油过氧氢过R . + 新生

不形成初始游离基(R.),而是通过直接加成,形成氢过氧化物。一个双键可产生两种氢过氧化物,生成的氢过氧化物继续分解产生醛、酮及低级脂肪酸等。有些次级过氧化物如C5--C9的氢过氧化烯醛有强毒性,可破坏一些酶的催化能力,危害性极大。 3、酶促氧化 脂肪在酶参与下发生的氧化反应,称为酶促氧化。油脂在酶的作用下氧化产生的中间产物也是一些氢过氧化物。 以上各种途径生成的氢过氧化物均不稳定,当体系中的浓度增至一定程度时,就开始分解。可能发生的反应之一是氢过氧化物单分子分解为一个烷氧基和一个羟基游离基,烷氧基游离基的进一步反应生成醛、醇或酮等。醛、醇或酮等这些小分子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即哈喇味,导致

食品抗氧化剂

食品抗氧化剂 一.概述 食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除受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腐败变质外,还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作用,引起食品特别是油脂或含油脂的食品变质。这不仅降低食品营养,使风味和颜色劣变,而且产生有害物质,危及人体健康。现在防止食品氧化变质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是指对食品原料、加工和贮运环节采取低温、避光、隔氧或充氮密封包装等方法;化学法则是在食品中添加抗氧化剂,这是一种简单、经济而又理想的方法。抗氧化剂是防止或延缓食品被氧化,能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物质。 食品的氧化及其危害 食品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将会发生一系列化学、生物变化,其中氧化反应尤为突出,它将造成油脂及富脂食品色、香、味与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劣化。因此,防止油脂及富脂食品的氧化一直是食品工业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1)食品的氧化过程食品的氧化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食品中所含的油脂的主要成分都是各种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脂肪酸分饱和与不饱和两类。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油脂,由于其结构上不饱和键的存在,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发生自动氧化反应,生成过氧化物,进而又不断裂解,产生具有臭味的醛或碳链较短的羧酸。 (2)食品氧化的危害氧化反应不仅将造成油脂及富脂食品品质的劣化,氧化反应的某些生成物还会有碍人体的健康。食用含有过氧化物脂肪的食品,会进一步促使人体的脂肪氧化。过氧化的脂肪可破坏生物膜,引起细胞功能衰退乃至组织死亡,诱发各种生理异常而引起疾病。最近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或人体的老化也与过氧化脂肪有关。所以油脂及食品中油脂过氧化是关系到人体健康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但从自由基链式反应机理可知,油脂的结构特征使得氧化反应无法通过外界条件的改变来避免,但可以通过外部条件的控制来延缓或抑制这一过程。避光、低温、真空保存等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此目的。但在油脂的制造和富脂食品的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却无法完全避免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化学抗氧化剂就成为行之有效、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的方法。 二.食品抗氧化剂 1、食品抗氧化剂(food antioxidants)是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食品储藏期的食品添加剂。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有很多,但可用于食品的抗氧化剂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效果; ②本身及分解产物都无毒无害; ③稳定性好,与食品可以共存,对食品的感官性质(包括色、香、味等)没有影响; ④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2、食品抗氧化剂的分类: 目前,对食品抗氧化剂的分类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分类依据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抗氧化剂按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如BHA、BHT、PG等)和天然抗氧化剂(如茶多酚、植酸等)。 抗氧化剂按溶解性大致可分为两类:油溶性抗氧化剂有BHA、BHT等;水溶性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茶多酚等;(部分书籍将其分为三类,即多一类兼溶性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按照作用方式可分为自由基吸收剂、金属离子螯合剂、氧清除剂、过氧化物分解剂、酶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或单线态氧淬灭剂等。

抗氧化剂

抗氧剂是一类能够有效阻止或延缓自动氧化的物质,是药物辅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防止药物及其制剂的氧化变质,以及由氧化所导致的变色、产生沉淀及其他方面的不稳定性。药物的氧化反应是引起药物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多数药物的氧化降解是含有自由基的自氧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仅有很少的氧就能引起反应。而空气中的氧气占21%(v/v),在如此多氧的存在下,药物不需要其他氧化剂的参与,室温就能自发引起“自氧化反应”。这种反应的过程很复杂,属于游离基诱发的“链反应”,光和热能加速这种反应的进行,微量的金属离子或过氧化物也会催化这种反应。分子结构中具有酚羟基或潜在酚羟基等有效成分的制剂中,只要有少量的氧存在,就可能引起药物自氧化反应。药物氧化的结果,不仅使有效物含量降低,而且有可能改变药物的颜色或出现沉淀,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影响制剂的质量。 因此,为了抑制O2对氧化反应的作用,就有必要加入抗氧剂。抗氧剂本身是一种还原剂,与药物同时存在时,抗氧剂遇氧后首先被氧化,对易氧化的药物成分起到保护作用,从而保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在自氧化过程中,抗氧剂的作用是提供电子或有效氢离子,供给自由基接受,使自氧化链反应中断。 目前,抗氧剂在医药方面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发展迅速,本文就抗氧剂的种类及其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1、抗氧剂的分类 1.1 根据溶解性分类 根据抗氧剂的溶解性,将抗氧剂分为水溶性抗氧剂和油溶性抗氧剂。 1.1.1 水溶性抗氧剂:主要用于水溶性药物的抗氧化。 常用的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抗坏血酸等。 1.1.1.1 亚硫酸钠 为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亚硫酸气味,具有强烈的还原性。水溶液呈碱性,主要用于偏碱性药物的抗氧剂。与酸性药物、盐酸硫胺等有配伍禁忌;不宜与氧化剂、强酸接触。 1.1.1.2 亚硫酸氢钠 为白色单斜型结晶粉末,具有为二氧化硫臭味,具有还原性。水溶液呈酸性,主要用于酸性药物的抗氧剂。与碱性药物、钙盐、对羟基衍生物如肾上腺素等有配伍禁忌;不宜与氧化剂、强酸类药物接触。 1.1.1.3焦亚硫酸钠 为无色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二氧化硫臭,味酸咸,具有强的还原性,水溶液呈酸性,主要用于酸性药物的抗氧剂。与氧化物有配伍禁忌。 1.1.1.4 硫代硫酸钠 为无色透明结晶或结晶性细粉,无臭,味咸。具有强烈的还原性。水溶液呈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易分解,主要用于偏碱性药物的抗氧剂。与强酸、重金属盐类有配伍禁忌。 1.1.2 油溶性抗氧剂:主要用于油溶性药物的抗氧化。 常用的有: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化羟基甲苯(BHT)、维生素 E、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 1.1. 2.1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 为白色或淡黄色腊状固体,具有微弱的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丙二醇、氯仿、乙醚和许多植物油。光和微量金属会引起本品变色和失活。主要用于脂溶性药物的抗氧剂。与氧化铁、铁盐有配伍禁忌。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与抗氧化剂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与抗氧化剂 王宪青余善鸣(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76) 刘妍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密山158308) 摘要论述了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与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即油脂的氧化稳定度与脂肪酸组成以及生育酚浓度之间的量化关系。并对几种天然抗氧化剂作了介绍。 关键词油脂氧化稳定性抗氧化剂 前言 油脂作为人们的必须食品和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氧化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油脂品质的好坏,而油脂的品质是与人们的健康和食品的质量息息相关的。近年来,人们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这包括在油脂本身的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和抗氧化剂的研究。不同的油脂具有不同的脂肪酸组成和不同的抗氧化成分,成为影响油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如二丁基羟基甲苯(B H 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没食子酸丙酯(PG)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 Q)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并且在油脂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然而对于这些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却引起了人们严重的关注,不少国家已明文规定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所以对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当今关注的对象,一些天然抗氧化剂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国内外一些新的研究作一综述。 1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及测定 油脂氧化稳定度(Oil Stability Index,OSI)是表征油脂自动氧化变质的灵敏度,即油脂抵御自动氧化的能力,反映了油脂的耐贮性。OSI可以通过测量油脂的诱导期(Induction Period)来获得。油脂的氧化初期是缓慢的,在这一过程中,从不饱和脂肪酸的自由基反应开始,生成油脂氧化的第一级产物-氢过氧化物。诱导期后为氧化期,在这一阶段,生成第二级氧化产物-醇类和羧基化合物,并进一步分解为羧酸,此时的过氧化值、氧吸收和挥发性反应物显著增加,表明油脂开始劣变。此时为测定诱导期的终点。 据T. A.Isbell等人报道,OSI测定时,将一定温度的热空气通入油样中,加速甘油脂肪酸酯的氧化,产生挥发性有机酸。空气将挥发性有机酸带入一个导电室,室内的水将挥发性有机酸溶解,电离出离子,从而改变水的导电性,计算机连续测量导电室的电导率,当电导率急剧上升时,表示诱导期的终点的到来,在此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OSI 时间[1]。应用此原理,瑞士Metrchm公司研制出了Rancimat仪,用来测量油脂的诱导期,还用来测量不同抗氧化剂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省时省力,准确方便。 除此之外,测定诱导期的方法还有: AOM法:AOM法是活性氧法(Active Oxy-gen M athod)的英文简称,是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的官方检验方法(AOM;AOCS Cd12-57)。测定原理是:将油脂样品不间断地通入100~150e的空气流,然后定时测定油脂样品的过氧化值(POV)。诱导时间t i是油脂样品POV小于100L eq P kg(例如75L eq P kg)和大于100L eq P kg(例如150L eq P kg)两个实验点之间用插值法计算出来的。AOM法是测定油脂氧化稳定度的经典方法,但该法耗时较长,且费用昂贵。 挥发物研究法:即Volatiles M athod。测定原理是用加速氧化的方法使油脂样品氧化,然后用气液色谱(GLC)测定其挥发物含量的变化,来评价油脂的氧化稳定度。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

食用油脂抗氧化剂添加综述

食用油脂抗氧化剂添加综述 摘要:通过对油脂易氧化机理的事实,对食用油的天然和合成抗氧化添加剂以及复合抗氧化添加剂的抗氧化效果进行了综述,对食用油中抗氧化剂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预测。 关键词:食用油;抗氧化剂;氧化机理 Edible oils antioxidant adding and reviewed SU Chao1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Province, 416000, China)Abstract: Through to the fact that oil is easy oxidation mechanism, natural and synthetic antioxidant and composite antioxidant additives effects were reviewed supplements on the oil's natural anti-oxidant additives and synthetic antioxidant and composite antioxidant, anti-oxidants for edible oils in a simple trend forecast in the development. Keywords: edible oils; antioxidants;oxidation mechanism 油脂是人类三大营养素之一,是很好的热能营养素,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油脂氧化是影响油脂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油脂的自动氧化是活化的含烯底物(如不饱和油脂)和空气中的氧在室温下,未经任何直接光照,未加任何催化剂等条件下的完全自发的氧化反应。油脂氧化所产生的产物对食用油脂的风味、色泽以及组织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以至于缩短货架期降低油脂的营养品质。油脂氧化除使食品中的油哈败外,还会使食品发生褪色、褐变、维生素破坏,降低食品品质和营养价值,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引起食物中毒。油脂的氧化还会对膜、酶、蛋白质造成破坏,甚至可以导致老年化的很多疾病还可以致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防止油脂及食品中油脂的氧化就成为关系到人体健康的大事,而防止油脂氧化最常见的方法是加入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是指延滞因氧化而引起的劣变、酸败或变色物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防止油脂及富脂食品的氧化酸败, 以及由氧化所导致的褪色、褐变、维生素破坏等。[]抗氧化剂可分为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和天然抗氧化剂两大类。常用的化学合成抗氧化剂主要有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 BHA) 、二叔丁基羟基甲苯( BHT) 、没食子酸丙酯( PG) 、特丁基对苯二酚( TBHQ) 等酚类抗氧化剂。天然抗氧化剂主要有: 维生素E( 生育酚) 、茶多酚、维生素C、去甲二轻愈创木酸、迷迭香精油等。而近几年,油脂抗氧化方面主要研究新型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及氧化效果试验以及研究抗氧化剂的复配使用效果,如复配天然抗氧化剂( 迷迭香提取物、甘草提取物、茶多酚及维生素E)。[13]本文对食用油抗氧化剂添加进行了综述,对食用油抗氧化剂的添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抗氧化剂对几种植物油的影响

抗氧化剂对几种植物油的影响的研究 魏立帆 摘要:通过添加抗氧化剂BHA、BHT、PG、TBHQ等,来探讨这些抗氧化性的添加量以及添加比例的不同与其抗氧化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植物油,不同的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并不一样,添加量对其抗氧化性也有影响。 关键词:抗氧化剂;抗氧化性能;杜仲籽油;山杏仁油;瓜蒌籽油 引言:本次研究希望探索一下不同抗氧化剂对几种植物油的影响。由于植物油很容易被氧化,所以常常在我们日常所食用的植物油中添加一定量的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一种能延长油品氧化反应的诱导期,减缓油品氧化速度,延长油品使用寿命的抑制剂。而工业上常用的添加剂有BHA、BHT、PG、TBHQ等。根据最近几年国内对抗氧化剂的研究,不同抗氧化性能抗氧化剂有着不同的抗氧化性能,这特性也与被添加的食品物质特性有关。 (1)抗氧化剂对杜仲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杜仲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主要分布在湖南、陕西、四川等地区,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本实验选择BHT、PG和TBHQ 三种抗氧化剂,研究其对杜仲籽油的抗氧化效果。 采用Schaal耐热实验法,分别考察BHT、PG和TBHQ对杜仲籽油的抗氧化效果。首先,三种抗氧化剂分别以0.01%、0.015%、0.02%和0.025%添加量进行抗化效果实验,选择抗氧化剂的适宜添加量。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量超过0.02%以上,抗氧化效果的增加并不显著,故选择三种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为0.02%。然后以未添加抗氧化剂的杜仲籽油为对照组,进行三种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的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BHT对杜仲籽油的抗氧化效果不理想,PG和TBHQ对杜仲籽油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抗氧化作用的大小顺序为TBHQ>PG>BHT。因此,TBHQ是杜仲籽油比较理想的抗氧化剂。 结论:杜仲籽油中α-亚麻酸和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极易氧化酸败,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对该油脂自氧化具有显著的影响,且温度的影响趋势大于时间的影响,因此,杜仲籽油应在较低温度下贮藏。 (2)抗氧化剂对山杏仁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杏仁为蔷薇科山杏的种子,主产于东北、华北各省,是我同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山杏仁含油量较高,一般6-50%左右,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主要由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组成,油酸和、I旷油酸的总量达90%以上,其中油酸含量达68%,仪次千橄榄油(80%~82%)和茶油(79%~80%)。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不仅有益于脑血管和智力发育,而且可预防高血脂症和高血瓜。 本实验采用Schaal烘箱法。将添加好抗氧化剂的杏仁油和对照品置于65℃恒温条件下,每隔10 d取样测定其过氧化值,以过氧化值达到10.0 meq/kg所需的时间为诱导时间,计算诱导期和过氧化值的抗氧化因子PF。 实验结果与分析:几种抗氧化剂对山杏仁油抗氧化作用的比较按200 ms/kg的添加量在山杏仁油中分别添加TBnQ、PG、V。和茶多酚,并设置对照。在65℃恒温条件下加速氧化40 d,取样分析测定其过氧化值。未添加任何抗氧化剂的山杏仁油在65℃的高温条件下氧化得非常快,40 d后过氧化值已经达到22.1 meq/kg,而添加抗氧化剂的山杏仁油相对氧化速度慢些,抗氧化性能由强到弱的顺序为TBHQ>茶多酚>PG>VE。因此,TBHQ 和茶多酚是山杏f-油良好的抗氧化剂。 (3) 抗氧化剂对瓜蒌子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瓜蒌子油,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脂类、黄酮类、酚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硒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瓜蒌子油具有多种显著的

油脂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油脂抗氧化剂-TBHQ ■概述 英文名称: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 英文简称:TBHQ分子式:C10H14O2 分子量:166.22CAS:1948-33-0 油脂抗氧化剂TBHQ为白色或微红褐色结晶粉末,有一种极淡的特殊香味,几乎不溶于水(约为5‰),溶于乙醇、乙酸、乙酯、乙醚及植物油、猪油等。油脂抗氧化剂TBHQ沸点295℃,熔点126.5~128.5℃。油脂抗氧化剂TBHQ对大多数油脂均有防腐止败作用,尤其是植物油。遇铁、铜不变色,但如有碱存在可转为粉红色。 油脂抗氧化剂TBHQ抗氧化性能优越,比BHT、BHA、PG(没食子酸丙脂)和VE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可有效抑制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短杆菌等细菌以及黑曲菌、杂色曲霉、黄曲霉等微生物生长。 ■技术指标:符合FAO/WHO,1995标准,行业标准:QB2395-98 项目指标 型号CC-TBHQ01 TBHQ含量(以C 10H 14 O 2 计)%,≥99.0 特丁基对苯醌%,≤0.2 氢醌%,≤0.1 2,5-二特丁基氢醌%,≤0.2 甲苯%,≤0.0025 熔点℃126.5-128.5 砷mg/kg,≤3 重金属mg/kg,≤10 紫外线吸收合格 本质量标准与美国FCC(Ⅳ)标准要求相等。 ■使用范围: 按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04.007)规定,油脂抗氧化剂TBHQ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速煮米、干果罐头、腌制肉制品中作油脂抗氧化剂TBHQ,最大使用量0.2g/kg。可用于化妆品中。 ■使用方法: 1.加于油脂中将脂肪或油脂加热50℃以上,待油脂完全成为液状,充分搅动油脂抗氧化剂TBHQ直至完全溶解,继续搅拌二十分钟以确保TBHQ在油脂中均匀分布(搅拌时注意避免渗入过多空气)。2.相对于大批量产品可以把油脂抗氧化剂TBHQ溶解在少量(温度在93℃-121℃)脂肪或油脂中,可制成浓缩的TBHQ油脂抗氧化剂TBHQ溶液,把这种TBHQ浓缩液直接加入油脂或以计量器加入液状油脂中搅拌至均匀分布。 3.对于果仁类食品,按所需比例稀释的油脂抗氧化剂TBHQ直接喷射食品表面,溶液浓度应按所需剂量调整并确保均匀喷射于产品表面。 4.对于油炸食品、饼干、方便面、方便米、干果罐头等,在所用油脂中添加0.15-0.20g/kg的TBHQ。■注意事项: 1.TBHQ可以与BHA/BHT,柠檬酸或维生素C合用; 2.TBHQ不得与没食子酸丙酯(PG)混合使用;

2016届高中生物选修3模块易误解的知识点

选修3模块易误解的知识点 整理:从化市第六中学詹金镇1.基因工程中工具与工具酶 基因工程中的工具包括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而工具酶不包括载体,只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限制酶(摘自:《生物学通报》2013年3期作者:陈卫东) 关于限制酶的特异性,常会有以下几个疑问: (1)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碱基序列吗? 一种限制酶通常只识别一种特定的碱基序列,但是有少数限制酶却可以识别不止一种碱基序列。如:AccⅠ识别的序列是—GT↓MKAC—(其中M代表A或C,K代表G或T),也就是说可识别4种序列(即—GTATAC—、—GTAGAC—、—GTCTAC—、—GTCGAC—)。HindⅡ能够识别的序列是—GTY↓RAC—(其中Y代表C或T,R代表A或G),也可以识别多种碱基序列。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碱基序列。 (2)不同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都不同吗?(或一种特定的碱基序列只能被一种限制酶识别吗?) 已知发现的限制酶种类要远超过能够识别的碱基序列,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不同限制酶可以识别同一碱基序列,即存在“同裂酶”(或“同切点酶”、“异源同工酶”)。 虽然不同酶识别的碱基序列相同,但它们的切割位点可能不同。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同序同切酶: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和切割位置都相同,如Hin dⅡ与Hin c Ⅱ均识别切割位点—GTY↓RAC—,HpaⅡ与HapⅡ均识别切割位点—C↓CGG—,MobⅠ与Sau3AⅠ均识别切割位点—↓GATC—,AhaⅢ与DraⅠ均识别切割位点—TTT↓AAA—。 ②同序异切酶:这些酶识别序列虽然相同,但切割位置不同,如KpnⅠ和Asp718Ⅰ识别的序列是相同的,均为—GGTACC—,但它们的切割位点不同,KpnⅠ切割的位点为—GGTAC↓C—,Asp718Ⅰ切割的位点则为—G↓GTACC—。 (3)不同限制酶切出的末端都不能相互连接吗? 因不同限制酶切出的末端往往不同,所以会有此疑问。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进行讨论分析: ①如切出的末端是黏性末端: 同序同切酶:虽然限制酶不同,但识别的碱基序列相同,且切点也相同,它们切出的末端是可以相互连接的。 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的碱基序列也不相同,但能切割产生相同末端的限制酶叫同尾酶。所有平末端酶产生的末端均是相同的,但一般不把它作为同尾酶来研究。因此同尾酶一般是指能产生相同粘性末端的限制酶。 同尾酶中,识别序列不同的限制酶,虽然识别的碱基序列不同,但是切开的黏性末端的碱基却能够正好相互配对,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能形成重组DNA分子,如:限制酶Bam HⅠ识别的碱基序列为—G↓GATCC—,限制酶BglⅡ识别的碱基序列为—A ↓GATCT—,限制酶MboⅠ识别的碱基序列为—↓GATC—,限制酶BamHⅠ切开的DNA两条链的黏性末端中没有被配对的碱基是GATC—,限制酶BglⅡ和限制酶MboⅠ切开的黏性末端未配对的碱基也都是GATC—。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这三种限制酶切得的黏性末端是可以相互配对连接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如限制酶SalⅠ与XhoⅠ,HpaⅡ与Taq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