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沉积特征
潮控三角洲形态特征

潮控三角洲形态特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潮控三角洲形态特征是指由潮流对三角洲地貌产生的影响而展现出的特殊形态特征。
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处由于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地貌,潮控三角洲则是在潮汐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地貌。
潮控三角洲形态特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受潮流影响的特殊地质过程和沉积特征。
一、受潮流影响的地质过程潮控三角洲地质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潮流携带泥沙在潮汐作用下的沉积。
由于潮汐的周期性波动,河口水域的潮流有着明显的变化,潮流的方向和速度也会相应改变。
这种不断变化的潮流对河口水域的泥沙运移具有重要的影响,泥沙在潮流的作用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运动方式和沉积模式。
潮控三角洲的泥沙沉积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特征,不同潮汐周期内沉积的泥沙颗粒大小和排列方式有所差异。
在潮大的日子里,泥沙会随着潮流的冲刷和携带而向外侧移动,形成大面积的泥沙沉积岸;而在潮小的日子里,泥沙则会逐渐沿海岸线向内侧移动,形成一些沙洲和沙坝。
这种周期性的沉积现象使得潮控三角洲地貌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特征。
二、沉积特征的展现潮控三角洲地貌的沉积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地貌形态和地下构造。
潮控三角洲地貌形态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包括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的河口湾、多条分支的河道和错综复杂的河口沙洲等。
这些地貌特征是由潮流在不同潮汐周期内泥沙的沉积和侵蚀过程形成的,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和景观。
潮控三角洲地貌的地下构造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由于泥沙在潮流作用下的转移和沉积,三角洲地下的泥沙层次分布比较复杂,且呈现出明显的层状结构。
这种地下构造特点对潮控三角洲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影响,也为地震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三、生态环境的影响潮控三角洲地貌形态的特征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潮控三角洲地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潮控三角洲地貌的河口湾和河口沙洲是许多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为当地水生植物和水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条件。
三角洲相介绍

第二节 三角洲沉积特征
一、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1.河控三角洲形态
河控三角洲是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 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按照三角洲的形态, 可进一步可分为鸟足状三角洲和朵状三角洲两种类型。
(1)鸟足状三角洲 建设性三角洲。
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类型,是最典型的高
二、浪控和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浪控三角洲平原的沉积特征类似于河控三角洲波浪作用能使大多数供给 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物发生再分配。河口砂坝的形成受到阻碍,三角洲前 缘斜坡较陡,进积作用沿整个三角洲前缘发生,而不是集中在一个点上 进行。它的进积作用比河控三角洲前缘进积要慢,但对这类三角洲的沉 积亚、微相沉积特征还缺乏深入研究。一般来说,浪控三角洲的垂向层 序通常仍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但以具有浪蚀海滩脊序列为特征, 而且层序顶部一般都出现三角洲平原的沼泽和分支河道沉积,以此区别 于海岸沉积的海滩脊层序。浪控三角洲层序底部是含生物扰动的前三角 洲。向上过渡为互层的泥、粉砂和砂的沉积,具有波浪引起的冲刷构造、 递变纹理和交错纹理,最后演变成具平行低角度纹理的、分选好的高能 海滩砂以及沼泽沉积。
第二节 三角洲沉积特征
二、浪控和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1.浪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浪控三角洲的平面形态呈鸟嘴状,故又称为鸟
嘴状三角洲。其形成特点是海洋的波浪作用大 于河流的作用,只有一条或两条主河道人海, 分支河道少而小。河流输入泥砂量不多,而且 被波浪作用改造、再分配,在河口两侧形成一 系列平行于海岸的海滩、砂嘴、砂坝,并在它 们的向陆一侧形成半封闭的泻湖和沼泽,仅只 在主河口区才有较多的砂质堆积,形成突出于 河口的鸟嘴状形态。法国的罗纳河、埃及的尼 罗河、意大利的波河形成的三角洲以及巴西圣 弗兰西斯科河三角洲都属于此类型。
7.三角洲、水下扇及浊积扇沉积环境

成因:高能,三角洲构
特征:A、S型与斜交型交替出现 B、反射波振幅中—高,连续性较好。 成因:顶积和过路冲刷作用交替进行。 能量交替:S型--能量,线型--高能; 这种交替进行的模式反映了朵叶的迁移,陆架的下 沉,沉积作用能量的变化。
(5) 叠瓦状前积反射结构
决于湖、海盆的底形坡度。
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之间应以正常浪基面 ( 即正常天气的浪基 面,或称浪基面)为界。浪基面之上为波浪带,这里波浪和沿岸流 活跃,能量较高,沉积物以滚动和跳跃搬运砂甚至砾石为主,其沉 积物主要是砂岩甚至砾岩;浪基面之下为水体安静的低能环境,以 悬浮搬运的粉砂和泥沉积为主。
平 面 相 组 合 及 垂 向 层 序
(2) 斜交型反射结构
特征:倾斜反射层互相平行,只有前积层,无顶积层和前
积层倾角较大,可达10度; 斜交层的同相轴连续性差,振
幅弱,
成因:沉积物供应速度快,水流能量大,改造作用强的沉 积作用条件。
(3)切线斜交型前积反射结构 特征:有前积层,底积层, 无顶积层。在前积层下部向 下逐渐呈切线状下超与底面相交。顶面为顶超.
三、水下扇
1950年Ph.H.Kuenen等发
表具划时代意义的《浊
流为形成递变层理的成
因》,掀开了浊流研究
新篇章。 •深水环境 •沉积物重力流
三、水下扇
Offshore Los Angeles
三、水下扇 Walker 海底扇经典模式
深 水 环 境 沉 积 过 程 示 意 图
三、水下扇
三、水下扇
三角洲沉积相
三角洲的分类
三角洲的流动体制 三角洲沉积相及相模式 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三角洲的分类
河控三角洲-鸟足状三角洲
第九章三角洲解读

决口扇与三角洲复合体
分支河道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
缓,河床淤高。坡度减小至一定程度泄流不畅, 洪水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呈散流倾泻于滨海平 原或叉道间海湾,流速骤减,沉积物逐渐淤积而 成决口扇滩,从而使三角洲在横向上逐渐扩大。 河水冲决天然堤后,取道于较大坡度的新河床入 海。旧河道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加之海浪的改 造和侵蚀,使原来的三角洲废弃,而在其旁侧新 河道入海处,新的三角洲开始发育成长。随着时 间的推移,三角洲的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 出现,结果各三角洲彼此连接和部分叠合,形成 三角洲复合体。
近年来,与海面变化密切相关的全新世三角洲发育演变问 题一直是一个国际研究热点,在国际上,俄罗斯、北欧、 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大洋州的澳大利亚,在亚洲还 有中国,印度、泰国、越南、日本等国,以及北美洲的美 国和加拿大都在河口三角洲发育演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尤其是从沉积学和地层学的角度,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精 度和深度都己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科学水平,取得了一系列 有意义的认识 。
研究意义
资源(土地、油气等)
交通(港口码头)
长江三角洲地位
长江三角洲地
处我国海岸带中 枢,内含15个城 市、13个地区, 组成特大中心城 市6个:上海、 南京、苏州、无 锡、杭州与宁波。
长江三角洲地位
丰富的水土资源和温润的气候为“黄金水道”提供了优越的自 然条件,水源、能源、交通、人口、城市、产业、财富富集, 成为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率先进入现代化最有希望的地区之 一,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亚相(Delta Plain Facies)
分支河道微相
Distributary-channel subfacies
分支河道又称为分流河床,其沉积特征与河流体系的河床沉积基本相
英台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构型要素

[ 键 词 ] 英 台油 田; 辫 状 河 三 角 洲 ;接 触 关 系 ;构 型 要 素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TE 2 . 1 13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1 0 文 0 0—95 (0 8 6 0 8 一 4 7 2 2 0 )O — 1 6 O
单个远砂坝测井曲线呈低一中幅漏斗型具有相对较高的自然伽马值和低电阻率值显示其砂质姚二三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总体上处于湖平面上升阶段湖盆面积不断扩大沉积基准面上升盆地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供给速率使该地区处于欠补偿状态从而发育了比较完整的退积型辫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12?om?相相组段砂小fmv削面o4o化石及组屡?204o0moorlo含有物iilq河口坝分直河道0天然堤洲匮l瓮奎水下分支i英102井
垩 世 晚期 泉头 组一 嫩江组 沉 积时 期发 育 大 型坳 陷盆 地 ,并 分别 在青 I 口组 和嫩江 组发 生 了两 次 大规模 的湖 侵[ 1 引,在姚 家组沉 积早期 ,
渤盆退缩 ,而在 晚 期 ,湖 平 面再 次 扩 张 ,姚 二 、三 段 沉 积 时期 处
于 第二 次湖侵 的初 期 ;英 台油 田位 于 中 央坳 陷 区西 缘 ,位 于松 辽
英 台油 田辫 状 河 三 角洲 前缘 沉 积 特征 及 构 型 要 素
刘桂珍, 鲍志东 油 资 与 测 家 点 验 中 石 大 北 ) 北 。 ] f气 源 探 国 重 实 室(国 油 学(京) 京’ , 。 7砸垡 十 【 天 气 藏 理 育 重 实 室(国 油 学(京) 京 ’2 l油 然 成 机 教 部 点 验 中 石 大 北 ) 北 ,04{ 石 , 29
现代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砂体形态特征——以洞庭湖和鄱阳湖为例

[ 键 词 ] 浅 水 三 角 洲 ; 现 代 沉 积 ;砂 体 形 态 ; 洞庭 湖 ; 鄱 阳 湖 关
[ 图 分 类 号 ] T l 13 中 E 2 . [ 献标 志 码 ] A 文 [ 章编号]10 文 0 0—95 (0 2 1 一00 O 7 2 2 1 ) o 0 1一 7
13典型三角洲沉积特征1草尾蒿竹河三角洲伸长状河道型三角洲草尾蒿竹河三角洲及其他入东洞庭湖的三角洲特征与其他部位三角洲明显不同三角洲沿单河道发育在平原部位很少分叉而在前缘部位则有多个水下砂坝分隔形成了以分支河道为主的三角洲形态图1b
石 油 天然 气 学 报
21 年 1 月 02 o
第3卷 4
第1期 0
现 代沉 积调 查是 认识 沉 积特 征 、建立 沉 积模 式 的最基 本 、最 有效 的方 法 ,长期 以来 一直 受 到沉积 学 家 的重 视 ,在沉 积学 发展 中起 到 了至 关重 要 的作用 。对密 西西 比等三角 洲 的观察 ,奠定 了三 角洲 沉积 的 基 础_ ] 1 。Gi et 过湖 盆沉 积调 查 提 出了 三角洲 三 层 结 构 ;而 Mil4 过对 现 代河 流沉 积 的调 查 , l rl 通 b _ 3 al 通 l 形成 了建模 结构 分析 法 ,成 为沉 积学 研究 中的一个 里 程碑 。随着技 术 的发 育和研 究 的需要 ,现代 沉积 调 查 又显 示 了新 的特点 。一 是 调查 的精 度不 断增 大 ,以期为 建立 储层 地质 知识 库 提供 有效 的参 考 ,如张 昌 民l 在长 江荆 江段 ,于兴 河等 在岱 海 ,吴 胜 和等 在松 花江 的调 查 ;二是 新技 术 ,包括 计 算 机处 理 技 _ 5
海外河油田26块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构型要素

[ 1 4 】 赵翰 卿. 储层 非均质体 系、 砂 体 内部 建筑结构和 流动单
元研 究 思路 探 讨 . 大 庆 石 油地 质 与 开发 , 2 0 0 2 , 2 1 ( 6 ) : 1 6 — 1 9 .
[ 1 5 ] 张 昌民. 储层研 究 中的层 次分析法 [ J ] . 石 油与天 然气地
( 6 ) : 4 9 - 5 2 .
I J 1 . 西北地质, 2 0 0 4 , 3 7 ( 4 ) : 1 — 7 .
[ 3 ] Mi a l l A D .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 e l e m e n t s a n a l y s i s : A n e w me t h o d o f f a c i e s a n a l y s i s a p p l i e d t o l f u v i a l d e p o s i t s I J 】 . E a t r h S c i e n c e
பைடு நூலகம்
f a c i e s , b a s i n a n a l y s i s a n d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M] . B e r l i n , H e i d e l b e r g ,
【 9 】 国景星. 三 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精 细描述一 以 东营 凹陷梁
1 1断块 沙 2段 7 — 8砂 层 组 为例 油 气地 质 与 采 收 率, 2 0 1 2 , 1 9 ( 1 ) :
7 —1 0 .
[ 1 0 1 楼章 华, 袁 笛, 金 爱民. 松辽 盆地北部浅水三 角洲前缘砂
海外河油 田海 2 6块储 层主要 为三角洲前缘沉 积体 , 主要发 育沉积微相 为水下分流河道 、 水下分 流河道 间湾 、 席 状砂 、 河口
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灾害类型特征与成因[权威资料]
![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灾害类型特征与成因[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1af2fa5cf84b9d529ea7aa3.png)
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灾害类型特征与成因[权威资料] 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灾害类型特征与成因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地面沉降调查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會,概括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主要特征,对其诱发因素及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主要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软土地下水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灾害防治1 引言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我国区域城市群建设与经济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该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迅猛增加、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人类经济与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社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作为地质环境问题之一的地面沉降灾害问题已直接给地区经济社會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阻碍。
现结合本人在地面沉降调查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會,谈谈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灾害的主要类型特征及探讨其形成原因。
2 地面沉降灾害的主要表现类型及分布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灾害主要包括岩溶地区的地面塌陷灾害及软土分布地区的地面沉降灾害两大类。
珠江三角洲岩溶地区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北部,即广州北部的白云区、花都区(称为广花盆地),该地区为大面积岩溶隐伏区,其上覆盖着厚度薄且均匀性差的第四系松散砂土、黏土层等,容易受自然因素及外力作用影响诱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珠江三角洲软土地层分布极为广泛,遍及整个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其分布厚度具有由三角洲顶端往前缘由薄增厚的特点。
珠江三角洲中部及南部沿海地区软土地层分布厚度大、埋藏浅、沉积形成地质年代新,是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灾害发育最为严重的地区。
3 地面沉降灾害类型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探析3.1岩溶地区地面塌陷沉降灾害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地面塌陷是珠江三角洲北部广花盆地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三角洲的作用及控制因素
章节过度
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辫状河三角洲的分布较扇三角洲更为普遍,但其形成 仍然象扇三惫洲一样,需要在特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并 与源区保持一定的距离的条件下才能发育。 扇三角洲往往形成在盆地断陷边界地带,辫状河三角 洲往往发育在坳陷盆地徒坡边界地带,而曲流河三角洲往 往形成在坳陷盆地缓坡边界地带。 只有盆地坳陷较陡边界最有利于辫状河三角洲发育。 这是因为较陡的盆地坳陷边界地带地形坡降大,易于辫状 河人湖后形成独具特色的沉积体;随着进入盆地的沉积物 数量的增加,辫状河三角洲的向前推进,冲积平原必然向 盆地方向扩展,冲积平原沿陡倾的盆地边缘向盆地内进积, 盆地的依次被充填表明沉积速率大于盆地沉降速率。
我国湖泊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由于离物源区很近,是一个相带发育不完整 的沉积体系 沉积物粒度较粗,结构及矿物成熟度均很低, 矿物成分与物源成分密切相关 发育各种沉积构造,包括板状交错层理、平 行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及冲刷面构造,含植 物化石 平原面积一般较小 剖面上片状颗粒流砂、片状牵引流砂、碎屑 流砂及河道砂频繁交替 形态受沉积物的来源和水体搬运能力的大小 控制,在沿流动方向的剖面上砂体呈楔形, 在垂直流动方向的剖面上呈透镜状
(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③河口砂坝---岩性为分选、磨圆较好的细砂 岩、中砂岩,偶含泥砾。具板状、楔状及槽 状交错层理。与下伏席状砂沉积过渡,并一 起构成明显的反韵律,电测曲线形态呈漏斗 型。 ④席状砂---岩性一般为分选相对较好的细砂 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波状层理、小型交 错层理及水平层理发育。一般与前辫状河三 角洲沉积物呈薄互层。
1.三角洲的控制因素
(1)河流的作用 (2)蓄水体(海、湖水体)的密度与河水密度差异 (3)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 (4)河口区海底地形 (5)蓄水盆地的构造特征
(1)河流的作用:河流的流量和输砂量是形成三角洲 的物质基础 (2)蓄水体(海、湖水体)的密度与河水密度差异:
①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底部流动
(1)单个的扇三角洲的陆上部分一般比较小,通常在几十平方 千米左右,平面形态多为扇形。 (2)扇三角洲沉积体向陆方向通常都以断层为界,其近源沉积物 (扇根)常以角度不整合超覆在古老的基岩地层上, (3)扇三角洲的组成均为砾石、含砾砂和砂等粗碎屑沉积物,成 分和结构成熟度均比较低,反映其距物源区比较近,搬运距 离短,沉积迅速的特点。 (4)扇三角洲沉积体几何形态和粒度变化一般为楔形,从山前向 盆地(海或湖)方向变薄变细,逐渐过渡为盆地相而消失; (5)单个扇三角洲的垂直层序一般呈向上变粗的特点; (6)扇三角洲层序的厚度和延展范围受边缘断裂差异升降幅度 控制。单个扇三角洲沉积层序厚可达几十米,而发育在板块 边缘经历很长时期的扇三角洲层序可厚达几千米,延长几十 千米。
(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①水下分流河道 ②水下河道间 ③河口砂坝 ④席状砂
(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①水下分流河道---系平原辫状河道入湖后在水下的 延续部分,它在辫状河三角洲中所占的厚度是最大 的。岩性一般较粗,以砂岩和砂砾岩为主。从剖面 上看,水下分流河道大都从冲刷面开始。向上依次 为具层理构造的砂、砾岩,顶部为薄层状泥质粉砂 岩。河道砂频繁交互,形成多层楼式的正韵律的砂、 砾岩组成的叠合砂岩。 ②水下河道间---主要为灰、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 质粉砂岩夹薄层状砂岩。块状层理、小型交错层理 及波状层理发育。由于水下分流河道冲刷力强,改 道频繁,一旦发生改道,这些沉积物就被冲刷减薄, 甚至全被冲刷掉,因此常以碎屑岩夹层的形式出现。
(3)
前扇三角洲--前扇三角洲是指扇三 角洲的浪基面以下部分,向下与陆架泥 或深水盆地沉积过渡 发育在宽阔陆棚上的扇三角洲的 前三角洲沉积主要为临滨-远滨的粉砂 和泥质沉积,与陆棚泥呈互层产出。
前 扇 三 角 洲
退积型扇三角洲
扇 三 角 洲 前 缘 扇 三 角 洲 平 原
进积型
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第三章 三角洲沉积体系
第一节
概述
当河水携带着大量沉积物流入一个相对静止 和稳定的蓄水盆地时,在二者的汇合处将沉 积物堆积下来,这个沉积体----即三角洲。 如果蓄水盆地是大陆内部的湖泊,这个三角 洲被称为湖泊三角洲,如果是海洋则称为海 相三角洲。
三角洲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现代三角洲的 陆上部分是人口稠密的经济发达区,古代的 三角洲沉积则因赋存有丰富的煤、石油和天 然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Galloway W E提出的三角洲分类,可以说是最早的较为 系统的三角洲分类。他收集了近30个近代和古代海相三角洲 资料,并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提出了以河控的、浪控的、 潮控的为三个端元类型的三角图解的分类体系。
在三角洲分类图中,还给出了伸长状、朵叶状、弓形(尖头 状)、河口湾(港湾状)三角洲的位置。
(3)前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物粒度较细,多为灰、灰绿、深灰色泥岩、 粉砂质泥岩夹粉-细砂岩组成,在剖面上为砂 泥岩薄互层。水平层理、块状层理及沙纹交错 层理发育。
(4)我国中生界辫状河三角洲的主要沉积特征:
①辫状河三角洲大多发育在距物源区相对较近的地方,其 间缺失曲流河等陆上瓦1环境,是一个相带发育不完整的沉 积体系; ②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粗,结构及矿物成熟度较低,矿物成 分与物源成分一致; ③发育各种沉积构造,包括板状及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 理、小型交错层理及冲刷面构造,含动、植物化石及生物 遗迹构造,在平原部分可见到一些水上暴露沉积构造标志; ④辫状河三角洲平原部分可发育成非常宽广的席状形体; ⑤由于水下分流河道不固定,常常侵蚀下伏沉积物,所以 很少发育河口砂坝,剖面上河道砂频繁交替; ⑥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形成在距高地不远的湖盆边缘,砂体 呈席状,范围可达数十至几百平方千米。
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需要对 三角洲从不同侧面加以概括。对三角洲的命名 亦各种各样,如建设性和破坏性三角洲、河控 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等,有人用 鸟足状三角洲、朵状三角洲和尖头状三角洲来 对三角洲命名。也有人根据注人蓄水盆地冲积 体的不同类型来对三角洲加以概括,如将冲积 扇直接注入蓄水盆地形成的沉积体称为扇角洲, 将辫状河注入蓄水盆地形成的沉积体称为辫状 河三角洲。还有人根据蓄水盆地水体深浅,将 三角洲区分为深水三角洲和浅水三角洲。
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主要包括辫状河道、泛滥平 原及沼泽微相,并以辫状河道最具代表性。辫 状河道由颗粒支撑的砂、砾岩组成,碎屑颗粒 一般为次棱角-次圆状,分选中等,填隙物以泥 质为主。测井曲线表现为较高的视电阻率,呈 齿状或尖峰状起伏,自然电位曲线一般呈箱形 或波状起伏。泛滥平原主要为泥岩夹粉-细砂岩, 而沼泽微相主要由煤层、碳质泥岩夹粉砂岩组 成。主要以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为特征。古植 物化石丰富。
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
3.扇三角洲环境的划分及沉积相特点
(1) 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平原是扇三角洲 的陆上部分,包括从扇端至岸线之间的近海平 原地带。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扇三角洲平原具有旱 地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在潮湿区的扇三角洲平 原则以发育砾质辫状水系沉积为特征
(2) 扇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亦称过渡带,位于岸 线至正常天气浪基面之间的浅水区 河控型扇三角洲前缘是湖泊扇三角洲的特点,以各 种粒级的砂和粉砂为主,也常有砾石沉积。粒度变化向 盆地方向变细,砂层中交错层理发育,底部具大型冲刷 面。
(2)蓄水体(海、湖水体)的密度与河水密度差异:
②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
(2)蓄水体(海、湖水体)的密度与河水密度差异:
③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动,属严格的平 面喷流类型。通常水动力作用:波浪、潮汐、海流可对 河流输入的泥砂进行改造和再分配,改变着三角洲 发育的形状 (4)河口区海底地形:河口区海底坡度小,水体浅, 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5)蓄水盆地的构造特征:水盆地相对稳定,或沉 降缓慢,沉降速度小于或略等于沉积速度,对三角 洲的形成和保存有利
一
扇三角洲沉积 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三、曲流河三角洲体系
一、扇三角洲沉积
1.扇三角洲的概念 2.扇三角洲的发育的条件 3.扇三角洲环境的划分及沉积相特点 4.扇三角洲的沉积特点
1.扇三角洲的概念
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包括旱地扇和 湿地扇)提供物源,在活动的扇体与稳定 水体交界地带沉积的沿岸沉积体系。它 代表含有大量沉积载荷的冲积扇与海或 湖相互作用的产物。
2.扇三角洲的发育的条件
①地形条件---临近山区的盆地边缘,高差变化大,坡度陡是扇三 角洲发育的最有利和最基本的条件。一般距山区越近,坡度越陡, 越易发育扇三角洲 ②地质构造条件----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常与同沉 积期大型断裂带相伴。从大地构造背景来看,沿大陆碰撞海岸、 岛弧碰撞海岸、拖曳-边缘海岸以及克拉通内部的裂谷盆地或其它 断陷盆地的岸边对扇三角洲发育最为有利。如我国中新生代许多 断陷盆地中发育的扇三角洲。 ③气候条件----在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类型的扇三角洲形成。 (a)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发育旱地扇三角洲(如死海西岸扇三角洲); (b)潮湿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易形成湿地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 (如牙买加的耶拉斯三角洲); (c)在寒冷潮湿的冰水冲积平原有利于辫状河平原三角洲或辫 状河三角洲的发育(如阿拉斯加科珀河扇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