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业务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LTE无线网络优化要点及方法ppt课件

主要差异
• LTE与UMTS网络结构不同、采用的技术不同,导致系统优化过程中接
入、切换等各种流程涉及的参数不同;同时,LTE系统的干扰和UMTS 系统的干扰来源也有较大不同,需要通过不同手段规避;
后续探索
• 目前LTE的网络优化方法和参数主要来自前期的研究成果和试验网的一
些经验总结,后续还需继续加强对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和新工具、新
S1
S1
E-UTRAN eNB
S1
RNC Iub Iub
RNC
eNB
X2
S1
X2
S1接口类似于WCDMA系统中 的Iu接口
X2
eNB
NodeB
NodeB
NodeB
NodeB
X2接口类似于WCDMA系统中 的Iur接口
LTE 功能扁平化,去掉RNC的物理实体,把部分功能下移到 eNodeB,以减少时延,增强调度能力。 采用全IP技术,继续实行用户面和控制面分离,部分功能上移到核心网,以加强移动交换管理。
• 以控制干扰为导向
• 重叠覆盖能确保强的RSRP,但导致吞 吐率明显下降
• 对于LTE, 峰值速率要求SINR 达到25dB
以上,12dB时的速率不及峰值的一半
12
LTE与UMTS优化手段对比
• DT与CQT • 覆盖评估 • 性能评估:接入、切换、掉话、平均吞吐 量 • SON
• PCI自配置 • 自动邻区关系(ANR) • 移动负载均衡优化(MLB) • 移动鲁棒性优化(MRO) • 覆盖与容量优化(CCO)
• 不同点:指标名称、取值有差异
• 参数规划与优化 • 覆盖 • 接入、切换、系统算法 • 不同点:参数的规划、优化原则有所不同, LTE涉及的参数更多
LTE网络优化常见问题和优化方法

• 与TD-S类似需要考虑覆盖、干扰、小区用户数的影响 • 需要考虑带宽配置对速率的影响 • 需要考虑天线模式对速率的影响 • 需要考虑时隙比例配置、特殊时隙配置对速率的影响 • 需要考虑功率配置对速率的影响 • 需要考虑下行控制信道占用符号数对速率的影响
干扰问题分析的重点和难点不同
© ZT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覆盖问题分类(RSRP占主导)
弱覆盖(覆盖空洞)
越区覆盖
保证网络的连续 覆盖;
使实际覆盖与规划 一致,解决孤岛效 应导致的切换掉话 问题;
上下行不平衡
从上行和下行链 路损耗是否平衡 角度出发,解决 因为上下行覆盖 不一致的问题;
解决越区覆盖问题
Ø避免扇区天线的主瓣方 向正对道路传播;对于此 种情况应当适当调整扇区 天线的方位角,使天线主 瓣方向与街道方向稍微形 成斜交,利用周边建筑物 的遮挡效应减少电波因街 道两边的建筑反射而覆盖 过远的情况
Ø在天线方位角基本合理 的情况下,调整扇区天线 下倾角,或更换电子下倾 更大的天线。调整下倾角 是最为有效的控制覆盖区 域的手段。下倾角的调整… 包括电子下倾和机械下倾 两种,如果条件允许优先 考虑调整电子下倾角,其 次调整机械下倾角
解决无主导小区问题
Ø针对无主导小区的区域,确 定网络规划时用来覆盖该区域 的小区,应当通过调整天线下 倾角和方向角等方法,增强某 一强信号小区(或近距离小区) 的覆盖,削弱其他弱信号小区 (或远距离小区)的覆盖。
Ø如果实际情况与网络规划有 出入,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能够对该区域覆盖最好的小 区进行工程参数的调整。
RF优化的基本流程图
RF优化开始
4G中国移动TD-LTE分析报告

• 8月9日,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称,全球已有沙特Mobily、
TDD (时分双工)
沙特STC、巴西Sky、日本软银、澳大利亚NBN、波兰Aero2、瑞 典3、印度Bharti,以及英国UK Broadband一共9张TD-LTE商用 网络。确定投资和正在测试TD-LTE网络的运营商已有38家
TD-LTE发展趋势 中国移动为何选择TDD?
技术方面:FDD和TDD作为两种不同的双工方式,分别
可以采用对称和非对称的频谱,具有不相上下的性能。在 4G时代,下行流占据绝对优势,TDD高容量、非对称的优 势显现。
芯片提供商方面:华为、中兴、大唐、爱立信等全球主
要系统供应商都推出了TDD/FDD的共平台产品TDD/FDD 共芯片的产品也成为国内外芯片厂家的共同研发方向。为 后期中国移动终端提供保障。
LTE背景介绍 MIMO技术
所谓的MIMO,就字面上看到的意思,是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入多出) 的缩写,是指无线网络讯号通过多重天线进行同 步收发,所以可以增加资料传输率。 MIMO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既有无线网络频谱 的资料传输速度,而且又不用额外占用频谱范围, 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加讯号接收距离。
通信标准
AMPS、TACS等
GSM和CDMA
TD-LTE、FDD-LTE
宽带信息服务
移动语音服务
较高的通话服务和数据 高速数据、视频通 定位定时、数据采集 传输(移动上网) 话等 、远程控制等
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四代,其中第一代为模拟技术,主要提供移动语 音服务;第二代开始提供移动数据服务,第三代和第四代则提供了更高速 的数据传输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TD-LTE网络CSFB时延迟优化方向研究

TD-LTE网络CSFB时延迟优化方向研究摘要:针对LTE 网络CSFB 语音回落时延长的问题,采用诸多创新性的优化手段,从信令流程分析、网络功能特性、网络参数配置、邻区关系等角度进行优化,最终成功大幅降低 CSFB 时延,提升了用户感知。
关键词:CSFB;LTE;接入时延;网络优化引言在 TD-LTE 网络建设初期,出于对 CS 投资的保护,结合 TD-LTE 网络的部署策略,话音业务利用成熟的 2G/3G 网络,而 TD-LTE 网络仅处理数据业务(包括 IMS 数据业务)。
这种情况下,采用 CSFB(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电路域回落(话音回落))技术,即 TD-LTE 覆盖下的 UE 在处理话音业务时,终端先回退到 CS(电路域)网络,在 CS 网络处理话音业务;这样就实现了使用现有的 CS 域设备来为 TD-LTE 网络中的用户提供传统的话音业务的目的。
同时 CSFB的使用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只有在 TD-LTE 与2G/3G 的重叠覆盖区域,并且用户具有 CSFB功能的时候,才能使用电路域回落。
鉴于现网 2G 网络覆盖率较 3G 网络更为成熟,重叠覆盖区域更广泛,同时为降低方案实施代价,避免现网改造,因此现网 CSFB 策略采用回落到 2G 小区。
因为TD-LTE终端使用CSFB方式进行话音业务时需从 TD-LTE 回落到 2G,涉及大量的信令交互与判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时延较长,优化前东莞TD-LTE 网络 CSFB 时延为 11.08 s,时延较长,影响客户感知,因此需要进行流程研究与参数优化以缩短时延,提升感知。
一、CSFB 方案及流程介绍CSFB 是指 TD-LTE 多模单待终端的话音业务通过 2G/3G 提供,TD-LTE 只负责数据业务;CSFB 终端只能工作在一个网络下,优选 TD-LTE驻留,在有话音业务需求时,网络辅助其回落 2G/3G建立通话,通话结束后再重选返回 TD-LTE 驻留。
4G优化案例LTE数据业务感知时延异常根因分析案例

4G优化案例LTE数据业务感知时延异常根因分析案例在现代通信领域,4G网络已经成为主流的移动网络技术,大大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和用户体验。
然而,时常会出现网络感知时延异常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网络性能和用户满意度。
本文将针对一种典型的LTE数据业务感知时延异常进行根因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
1.异常现象描述:地区的LTE网络运行正常,但用户反馈在高峰时段(如晚上8点到9点)使用社交媒体应用时,感知时延明显增加。
用户发帖、评论、图片上传的速度明显变慢,时延高达几十秒。
而在其他时间段,用户使用流畅、时延正常。
2.根因分析:经过对现场网络情况的排查和测试,技术团队发现了以下可能导致异常的根因:2.1网络拥塞:高峰时段下用户数量增加,网络负载较大,容易发生网络拥塞。
网络设备无法及时处理用户请求,导致时延增加。
2.2小区资源不足:由于该地区用户密度较高,LTE小区可能过于拥挤,资源(如载波、干扰等)分配不均,造成部分小区资源不足,影响了用户的数据传输。
2.3后台应用负载过大:社交媒体应用由于大量用户同时访问,需要在后台支撑复杂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库查询。
如果后台应用负载过大,服务器的响应时间会显著增加,进而导致数据传输时延增加。
3.优化方案:综合以上根因分析结果,针对LTE数据业务感知时延异常,我们提出以下优化方案:3.1网络拥塞优化:增加网络带宽:临时增加网络带宽,在高峰时段提供更多的数据传输能力,缓解网络拥塞问题。
调整资源分配策略:根据不同小区的用户数量和需求,灵活调整小区的资源分配比例,避免资源不均衡现象。
3.2小区资源优化:优化载波配置:根据用户数据需求,调整LTE小区的载波配置参数,避免资源浪费和不足的情况。
减少干扰源:部署合适的干扰抑制策略,降低干扰源的干扰程度,提升小区的传输能力。
3.3后台应用优化:并行处理:后台应用采用并行处理方式,将多个请求同时处理,提高服务器的响应效率。
缓存机制:针对重复查询的数据,使用缓存存储技术,减少数据库查询压力,提高响应速度。
TD—LTE网络优化经验总结

TD—LTE网络优化经验总结【摘要】在现代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而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还有无线网络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使人们的工作更加便捷、快速、高效,进而加快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然而传统的无线网络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工作高效、高安全的保障需求,因此对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变革是必然的事情,目前社会科学领域中也对TD-LTE网络进行了优化,并在实际生活工作当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本文将对TD-LTE网络的优化进行进行阐述。
【关键词】TD-LTE网络;优化;方法在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网络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而TD-LTE技术由于具有较强的频谱利用效率、网络结构简洁开放、宽带传输灵活以及承载能力强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是无线网络的发展中各种各样的网络被应用,这些网络在应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同时也对无线网络的承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对TD-LTE网络进行优化方能满足现代网络的使用要求。
本文具体阐述了TD-LTE的基本原理,并对目前TD-LTE网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优化方案。
一、TD-LTE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TD-SCDMA系统经过长期的改进便产生了TD-LTE(Time Division-Long Term Evolution)网络系统,TD-LTE网络中运用的技术是OFDMA空中接口技术,在TD-LTE网络中通过此技术的运用使无线通信系统的上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还降低了系统的传输时延。
另外运用了OFDMA空中接口技术的TD-LTE网络系统还具有语音、视频点播以等多项功能。
目前,TD-LTE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在设备制造和电信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1 TD-LTE网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图TD-LTE网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在TD-LTE网络系统中采用的结构是较完全的基站e-Node B结构,此结构具有全新的功能,并且在TD-LTE 网络系统中是连接各节点之间传输的媒介,各节点在系统逻辑层面上的连接接口是X2接口,在系统中通过这样的连接方式使系统内部形成Mesh型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在系统中的功能是支持UE在整个系统中移动性,通过这样的传输方式和结构类型才保证了用户们在使用移动网络时进行平滑无缝的网络切换。
5G 网络在toB 场景下的端到端时延分析

42Internet 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一、研究背景现如今,网络的速度越来越快,许多人对于5G 网络的认知就是5G 比4G 更快而已。
然而,并非仅仅如此。
现如今的4G 网络在网络速度的传输速率上,已经满足绝大部分人的生活,而5G 网络对于人类的生活的改变,绝非仅仅是网络传输速率上的提升。
5G 网络存在着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二是大规模物联网(mMTC),三则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
本文要讲的,则是其中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等新兴实时技术最为重要的部分,高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
而这一项5G 网络特征中的关键字,正是时延。
举个例子,1ms,这是未来对于5G 网络的端对端时延要求,而让绝大部分人难以相信与理解的是,这1ms 对于人类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将有多大。
或者说,这将是对人类的未来生活的一种颠覆。
人类的反应速度有多快呢。
据研究,当一个人的指尖产生痛觉,从它产生到传导至脑干,所用的时间为29ms 到200ms。
并且,我们要知道的是,这只是传导时间,而非人类的反应时间,哪怕是人类最为迅速的身体反射,也存在着几十ms 的时延。
所以说,当人类面对一个只有1ms 时延的网络时,宏观上来说,这将是一个超越人类本身反应速度的网络。
但是仅仅从这个方面来说,似乎不能阐述时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因为据研究表明,时延低于50ms 的网络游戏已经不会影响到玩家的体验感。
时延更为重要的应用,还是在那些需要比人的反应速度更快的场景当中,也就是ToB 场景。
最为显著的例子,有大众皆知的无人驾驶汽车和VR,也有一直被寄予厚望的远程医疗,还有涉及高端自动化的工业物联网。
5G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必将并且已经率先渗透入toC 端,但是当toC 端市场趋于饱和后,5G 最终的归宿,还是作为其价值承载的toB 端。
以上并不是说如今的5G 网络时延已经到达了1ms 之下,但是我们不得不认同时延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巨5G 网络在toB 场景下的端到端时延分析文|覃锦玲【摘要】 5G 网络需要同时满足eMBB(超大带宽),uRLLC(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和mMTC(超大连接)业务的需求。
TD-LTE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方法

2017年第4期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网络与通信技术TD-LTE 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方法张力唯(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6)摘 要: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移动通信带宽的需求不断增加,移动通信资源逐渐减少。
TD-LTE 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频率资源短缺的问题,该技术具有极高的频谱利用率,相当于HSPA 等3G 技术的2~4倍。
TD-LTE 技术凭借频谱利用率、时延、速率等方面的优点得到运营商的青睐,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服务,推动移动通信产业发展与壮大。
作为一项新技术,TD-LTE 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进行融合,这也是当前通信行业中比较前沿的一种技术。
笔者应用该项技术,进行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
关键词:TD-LTE;网络规划;网络优化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7)04-164-03Research on TD-LTE Wireless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Zhang Liwei(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Development Group Co. Limited, Xi'an Branch, Xi'an Shaanxi 710016, China)Abstract: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deman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bandwidth is increasing. TD-LTE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shortage of frequency resources, the technology has a very high spectral efficiency, equivalent to HSPA and other 3G technology 2 ~ 4 times. TD-LTE technology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pectrum utilization, delay, speed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operator's favor, providing a richer and more diverse services, and promote the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 a new technology, TD-LTE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can integrate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which is also a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n the current communications industry.The author uses this technology to design and optimize the wireless network.Key words: TD-LTE; network planning; network optimization伴随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RC重配建立E-RAB的过程。 完整的接入时延=RRC重配完成RRC连接请求,可以由CNA统计 得出结果
注释:与核心网交互时间420ms,来自日本外场,各地 数据可能不同。
接入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第一个阶段(T1)—RRC建 立过程时延统计 从RrcConnectionRequest 到 RrcConnectionSetupCom plete 在T1阶段需要注意MSG1 是否有重发,每次重发的间 隔情况。
T2_S1 From S1AP_InitialUeMessageMsg ( ENodeB Sending) Until SecurityModeComplete (ENodeB Receiving)
T2_UU UlInformationTransfer UeCapabilityInformation SecurityModeComplete
RRC建立过程时延
前导格式0~ 4的随机接入配置(TDD)
RRC建立过程时延
1. MSG1->RAR阶段,考虑到 Msg1重发概率为25%,重发间隔是 15ms,该阶段的时延预留 15*0.25=3.75,由于UE时延精度是 1ms,向上取整得到4ms.该阶段期望 值14ms. 2. 其它阶段每段预留10%的信令 重传概率,每段裕量向上取整可得到 各阶段时延裕量。MSG2~MSG3
过程。
消息13~14安全模式控制过程。
接入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接入的信令流程
消息15~17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ation ,E-RAB建立过程。
接入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接入时延的分析思路
根据初始接入的信令流程, 分解UE接入过程为三个阶段:
RRC建立过程, 与核心网相关的初始直传和安全 模式控制过程,
1.测量控制,一般在初始接入或上 一次切换命令中的重配消息里 携带 2.测量报告,终端根据当前小区的 测量控制信息,上报符合切换 门限的小区 3. HO Request,源小区在收到测 量报告后向目标小区申请资源 及配置信息 4.HO Request Ack目标小区将终 端的接纳信息以及其它配置信 息反馈给源小区 5.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将目标小区的接纳信息及配置信息发 给终端,告知终端目标小区已准备好终端接入 6.SN Status Transfer 源小区将终端业务的缓存数据移至目标小区
切换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CNA中统计的切换时延是控制面的切换时延,始于收到RRC 重配消息, 止于收到RAR消息。 CNA时延统计方法
CNA新建工程,导入待分析 LOG. 2. MS1 [Qualcomm]--> Delay--> 右键添加-->选择 Control HO Delay--> Apply 3. MS1 [Qualcomm]->Presentation-->Signaling--> 双击Delay可看到统计结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接入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第三阶段(T3)—RRC连接重配阶 段时延统计 从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到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 omplete
目 录
接入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切换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切换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切换流程
切换时延分析
切换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切换流程
7. Random Access Preamble 终端使用第5步重配消息里的 接入信息进行接入 8. Random Access Response UE收到此命令后可认为接入完 成,之后发起重配完成 9. RRC Connect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UE上报重配完成消息,表示切 换完成。 10. Release Resource 当终端成 功接入后,目标小区通知源小 区删除终端的上下文信息
2ms;MSG3~MSG4 22ms
RRC建立过程时延
RRC建立过程时延
收到MSG2到发送MSG3时延;建议最大值 2ms,因为这段时间只是UE 内部处理时间,如果时延超过2ms,需要进行MSG3问题分析。
RRC建立过程时延
发送MSG3到收到MSG4的时延,建议最大值22ms.如果该阶段时 延超过22ms,需要考虑MSG4的问题, 确认收到的PDCCH是否重传消息,检查重传消息的DCI格式填 写是否正确; PDSCH收不到,检查PDSCH采用的MCS,检查PA参数配置, 适当增大PDSCH的RB分配数。
TD-LTE业务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目 录
接入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切换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接入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接入的信令流程
消息1~5随机接入过程,建立 RRC连接。
消息6~9 初始直传建立S1连接,
完成这些过程标志着NAS signalling connection建立完成。
消息10~12 UECapabilityEnquiry
1.
切换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切换时延分析思路
根据终端侧的信令,将切换分解 为三个阶段:
RRC重配到RRC重配完成 RRC重配完成到MSG1 MSG1到MSG2
切换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终端测信令:RRC重配到RRC重配完成 这段时延主要发生在UE内部,通常情况下不大于25ms.如果时延过长需要
反馈给终端厂商来定位.
切换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终端测信令:RRC重配完成到MSG1 该阶段是终端内部完成建立无线连接的资源准备,触发随机接入的过程。 一般时间较短,由终端决定。
切换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终端侧信令:MSG1到MSG2阶段 该阶段需要注意MSG1是否有重发,每次重发的间隔情况,MSG1消息的内 容是否正确,终端发射功率是否正常等。
接入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若BBU和核心网之间经历了复杂的传输系统,信令在传输系统上 的时延也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分段分析T2_S1,若时延较长的部分在S1口, 需要从基站测 ping测试核心网MME,确定中间的传输时延情况。 传输时延测试方法如下 1.输入” telnet ENodeB IP”,使用该命令登录到CC板 2.输入 /ushell 命令 3.输入用户名: zte 4.输入密码: zte 5.用命令 brsping "MME IP",10(次数),200(长度)"EnodeB IP"
接入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第二阶段(T2)—与核心网交互阶 段时延统计 从 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 到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之间 结合基站侧信令分析,将T2阶 段分为T2_S1和T2_UU分别统计。
接入时延的分析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