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境在语用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对语言的运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同时也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所谓语言环境,简而言之,就是语境。

语言的内部环境和语言的外部环境共同构成了语境,其中,语言的内部环境即上下文,指的是交际中为了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所使用的话语结构、表现方式及构成因素,如口语中的前言后语、内部衔接等;语言的外部环境即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情景语境等,它包括诸多因素,如社会政治背景、社会文化背景、交际双方的社会心理因素、社会角色、交际双方的百科知识等。

由于所包含内容的宽泛性,目前在学术界仍没有对语境分类的统一标准和广泛共识,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来看,我们比较赞成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即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因为这种分类方式在将语境进行了二分这样的传统观念上又加入了"文化语境"这一类别,充分体现出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特点。

随着近些年语用学理论研究的扩展和深入,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将语用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其中,强化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同时更好地解决了以往对外汉语教学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借助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巧妙的语言环境,以利于留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一些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起到增强留学生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

利用上下文语境找出话语所表达的真实含义,使学习者能够准确地掌握词汇意义或整个会话的正确意图。

例如"由于今天刮大风,我不会骑自行车,我要步行去学校",在这个句子中"我不会骑自行车"常被理解为"我没有骑自行车这个能力",这也是一种正确的、通常意义上的理解。

但是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这个意义与"今天刮大风"和"我要步行去学校"不构成语义上的因果关系。

浅析关联理论框架内的语篇语境效果

浅析关联理论框架内的语篇语境效果

浅析关联理论框架内的语篇语境效果1、引言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用学的基础理论, 主要探讨言语交际中的话语生成、理解和认知的问题。

该理论认为言语交际不是纯粹的编码-解码过程,而是有目的和意图的交际活动。

阅读理解是作者与读者之间通过书面语言进行的一种言语交际,是明示—推理交际的一种类型,因此,用于诠释交际的关联理论也可以运用于阅读理解。

对读者来说,语篇的解读是利用自己的语用知识对语篇的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假定,以获得作者通过语篇的提供的交际意图的过程。

本文旨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通过分析具体语篇,探讨语篇的语境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把握语篇主题大意。

2、关联理论的语境观Sperber 和Wilson(1986)的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看作是一个示意推理过程。

从说话人的立场来说,交际是一个示意过程,说话人总是尽可能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从听话人的立场来说,交际是一个推理过程,听话人总是通过话语所拥有的语境推导出说话人的意图。

[1] 在Sperber 和Wilson认为,读者用语境假设来处理作者所提供的新信息,并从新信息与现时语境假设的关系中得出语境效果,从而推倒出语篇的含意。

新信息与已经存在的语境假设之间存在下列三种情况:新信息加强了现时的语境假设;新信息与现时的语境假设相矛盾而排除了现时的语境假设;新信息与现时的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了语境隐含。

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会产生语境效果。

[2] 从旧假设到新假设的推理要依靠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读者可以在现时的语境假设中加入所需的百科知识来扩展自己对语境的认知。

[1]因此,语篇的解读是一个动态的推理过程,认知主体总是结合语境假设,寻求话语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最佳关联性解释。

下列可说明读者如何利用语境假设来取得语境效果。

例:下周工作组来检查工作,明天周末可能不休息。

第一种情况,因为最近单位布置的一些工作任务还没有完成, 所以你认为, 明天周末可能不休息。

5.3语境与语用

5.3语境与语用
2013-7-30 22
• (20)Is the window open? • 对于这句话,听话人必须依靠当时的情 境先判断它是询问,还是请求。如果是 请求,还要靠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说话人 的实际用意。在冬天,此话的含义是要 求把窗户关上;在夏天,它的含义是要 打开窗户。如果交谈是在装有空调设备 的房子里,那么即使是夏天,他还是要 求关窗。可见,话语的含义的产生离不 开语境。
2013-7-30 6
6、简述语义、言语意义和语境的关系? 就语义、言语意义而言,它们是不断变化的, 还体现着时间意义和空间意义,尤其是言语意义的 时空特点更为明显,而语境在迎合了时空方面的意 义之外,不但体现着时间与空间涵盖下的政治、文 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意义,而且也体现着上下文 的意义。正是语境的这些特点与功能,才使得语言 和言语产生了意义。同样,也正是有了语义和言语 意义才反映着一定的语境。所以,语境是言语表达 和理解的必要条件。语言材料在表达一定意义时, 必需要有语境条件才能保证听话者理解说话人的言 语意义。所以,语义、言语意义和语境具有互相依 赖、不可缺一的关系。
2013-7-30 7
5.3语境与语用
5.3.1 语境与语用的关系 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习者 的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特别是社 交语用能力。如果学习英语只求增加英语词汇 量,只求造出合乎英语语法的语句,是远远不 够的,也不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另外,许 多研究和学习语言的实践证明,获取语言知识 也不能过分依赖书本而脱离语言运用的环境。 只有在恰当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使用语言,才 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013-7-30 8
1、语用能力的概念: 语用能力也可以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 交语用能力(或称社会语用能力)。语用语 言能力以语音、词汇、语法能力为基础, 涉及语言知识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正 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 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 式以实现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交语 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 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说话、 何时说和为什么说这些话。

浅谈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同名17648)

浅谈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同名17648)

浅谈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同名17648)浅谈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语境在这一交际工具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语境使日常交际更加顺畅。

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在三个平面上都有体现,本文从语义平面,即从制约与暗示语义,化解歧义,理解句义三个方面理解分析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境;交际;语义平面语言是组织在声音物质中的思想,句子是语言中实际运用的单位,它是人们交际时说的一句一句的话,每一句话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交际是双方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一方选择合适的句子来表达,交际另一方在认知过程中正确地理解说者表达的含义,这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在这一交际过程中,语境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语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际的障碍,使交际更加顺畅,使交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语境“语境”英文写作“context”,“context”原意是指文章或言谈中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

对这个概念不同的学派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在国外最早提出语境概念的是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他认为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语境,语言是“行为的方式”,不是“思想信号”,“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纠结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英国语言学家弗斯(Firth)继承和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他认为不仅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是“context”,而且语言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叫“context”。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1964年提出了“语域”这一术语,“语域”所反映的就是语境。

韩礼德把语域分为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和话语的风格。

随着语法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日趋成熟,语境问题已成为语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许多语法现象的描写和解释也要依赖语境。

一般认为语境是指言语环境,即语言的使用环境,具体地说,是言语篇章得时间放松一下,星期天到了,孩子实在忍受不了,便对父亲说:“爸,今天是星期天。

浅谈语境对话语的作用

浅谈语境对话语的作用

浅谈语境对话语的作用0830******* 毛靖雯广告系【摘要】语境与话语是相互联系的,两者互不可分割。

语境对话语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最主要的体现在语境对话语的制约及释义作用上。

语境对话语的制约作用主要的体现在发话人方面,而对话语的释义则在听话人方面。

语境得以起到对话语的制约及释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语境拥有联系话语与特定时空背景、主客观世界的能力。

语境对话语的作用理论将对如何进行有效语言传播起到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语境话语作用一.引言冯·戴伊克言:“要全面括写话语,就不能把它理解成独立的、抽象的言语实体,而应该将话语和语境联系起来分析。

”西槙光正言:“任何语言活动都是从一定的语境为其条件的,绝无例外。

”可见,语境与话语之间存在着深深地羁绊。

那么,这会是种怎样的羁绊?语境对于话语来说是种怎样的存在?在诡丽庞杂的语言世界的发展历程中,话语与语境之国同时惊现于世,在漫漫的语言史长河中,语境就如话语的连接器、指示器、填充板一般,对话语产生了难以忽略的作用。

这作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语境可以掌有如此神力?下面让我们扒开语境与话语国上空弥漫的谜之乌云,一窥真相……二.话语浅释如果不对“话语”有所了解,就无法很好的理解语境在话语中的作用。

在此笔者将对“话语”做一些解释。

话语指的是交际话语,即语言的实际使用形式;是符号运作和服理机制协同作用的交际过程;是一系列语言外因素与语言内特征的综合产物。

“话语是一种社会交往形式,话语是社会情景(situation)中完整的交际事件。

”(冯·戴伊克,1993:3) 话语可作如下理解:性质上,话语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单位;形式上,话语是相互衔接的连贯语句;交际功能上,话语能够传递特定的信息。

要理解话语,必须将话语与语句区分——话语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它与一定的时空紧密相关,即话语与语境密不可分,其意义是语句意义与语境相结合的产物;而语句则属于语法范畴,是抽象的、游离于语境之外的概念。

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意义与语境

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意义与语境
称。
义是迥然 不同 的, T h o ma s 认为 , 它包 括非语境意义 、 词汇 意义 、 语义意义或语言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 , 抽象意义 与语境意义是一组相对意义 。然而 , 也有学者 表示 , 语义 学研究抽象意义而语 用学研 究语境 意义 , 但两者 并非完 全独立于所属 学科——在言 语交 际中 , 听话 人能 否从抽 象意义 的层 面过渡到语境意义的层面 , 取决 于词 义 、 指称 意 义 和结 构 意 义 是 否 明 晰 。 也 就 是 说 , 听 话 人 要 推 导 出 说话 人意欲表 达的含意 ( 语境 意义之一 ) , 必 须先琢磨清 楚其 话语 语言形式表达 的抽 象意义 。因此 , 抽 象意义 和 语境 意义是语用推理过程 中两个层面的意义 。倘若语用 意义包含语境 中使用语言所传达 的全部内容 , 则“ 语境 意 义” 似乎可 以理解 为语用 意义 , 而“ 抽 象意义 ” 并 不是语
本研究认为语用意义并不是一种具体意义语境意义非自然意义施为用意和特殊含意实指语用意义语境研究包括研究其生成条件或构成要素两条路径而动态的认知语境观利用关联这个常量来分析语境因此能够恰当地代表语用学学科的语境
第l 3卷 第 4期 2 0 1 3年 4月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J I XI U NI VE RS I T Y
关键词 : 语用学 ; 语用意义 ; 语 境 中 图分 类 号 : H 0 3 文献标识码 : A
回顾语用学这一 学科 的发展历 程 , 可 以看 出它具 有 先慢后快 的趋势 和明显 的阶段性 。1 9世纪 3 0年代末期 , P i e r c e 、 M o r r i s 及 C a r n a p等将语用学并入符号学 的哲 学研 究领 域。 _ 】 2 0世 纪 5 0年代 到 6 0年代末 , A u s t i n 、 S e a r l e及 G i f c e等语言哲学家对 言语行 为和会 话含 意理论 的研 究 尽管造诣颇深 , 但仍停 留于哲学研究领域 。2 0世纪 7 0年 代, 《 语用学杂志》 (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g ma t i c s ) 的 出版发 行 , 意味着语 用学 已成为一 门新 兴学科 。2 O世 纪 8 0年代 以 来, 语用学更是 快速 发展 , 1 9 8 6年 成 立 的 国 际 语 用 学 会 ( I P r A) , 使得语用学 的研究迈上 了新台阶 。如今 , 语 用学 的学科独立性 和 良好发展 前景 日益显现 , 再 也没人 怀疑 它的学科地位 。 研究语用 学 , 很难绕开语用意义和语境 。《 新 编语用 学概要》 把语用意义 和语 境定 为语 用学研究 的两个 基本 概念 , 但不可否认 的是 , 语 用学研 究 的意义很 宽泛 , 包括 语用学的意义 、 语用意义和其它意义等 ; 对语境 的研究也 在语 用学 、 语 言学 和社会 学等 不 同学科视 角下 进行 着。 国内语用学对语用意义与语境 的研究 , 可谓众说纷 纭 , 却 又语焉不详 。有人认为 , 语境是一个矛盾 的结合 体 , 既 明 确又模糊 。语用意义亦 是如此 。 1 9 2 3年 , Ma l i n o w s k i 提出了“ 语 境” 的概念 。1 9 8 3年 , L e e c h 将“ 语 用 意义 ” 和“ 语境” 列 为 语 用 学 研 究 的两 个 核 心概念 。 如 果 说 语 用 学 是 一 门研 究 在 特 定 语 境 下 言 语 ( 说话人 意义 ) 如何 生成 和理解 的学 科 , 那么 , 语用 意义 和语境作 为语 用学 的 核心 概念便 迎 刃而 解。但遗 憾 的 是, 当前虽然许多语 用学 著作字 里行 间提及 了语 用意 义 或语境 , 但是并未独辟章节来专 门讨论语用意 义或语境 。 笔者认为 , 这显然与语用 意义 和语 境 的核心地位 极不相

语境——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个重要标准

语境——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个重要标准

语境——理麓和运用语言{『g 一个重要标准 

画杨小波 语境是运用语言的具体环境。最早提出语境这一 概念的足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他认为: “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 言来说必不可少 ”后来英国语言学家弗斯继承和发展 了这一观点.指出语言除了指“语言环境”.即上下文的 关系外.还包括“情景语境”.即语言和社会环境之间的 关系。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先生把语境分为三类:语言 语境,即上下文.指语篇内部环境:情景语境.指语篇产 生时的环境,事件的特征、性质和谈话的主题、时间、地 点、方式等;文化语境,指作者所在的浯言社会团体的 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随着专家学者对语境研究的深 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境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个 重要凭借和标准.言语表达只有与语境相适应.才能达 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一、语境对词语的选择 语言里的每一个词语.都有其含义 准确运用词 语.除了按词语的含义使用外,还要使所用的词语和语 境相适应 唐代诗人高适有一天赴外地视察。路经杭州 清风岭.观月赏景.诗兴大发.就在僧房里写了一首诗: “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 僧在翠微角竹房 ”写完后继续赶路.途经钱塘江时正 值月落,他细看江潮,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只有 半汀之水。便在视察归来时,专门去僧房改诗。哪知这 句诗早已被路过的大文学家骆宾王改过来了。时间不 同、场合不同,景物会有所变化。高适用“一江”之水来 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与自然语 境不符,当然需要修改了。 《宋.陈辅之.诗画》记载:萧楚才为溧阳县令时,张 乖崖为太守 一日召萧共食。萧见案上有一绝云:“独恨 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张 限”为“幸”.张 出视稿而问日:“谁改吾诗?”左右据实以对。萧日:“保 公全身.今位高权重,奸人监察之际;且天下统一,公独 恨太平,何也?”张答日:“萧弟真‘一字师’也。”“恨太 平”就是对天下太平不满.“幸太平”即因天下太平而感 庆幸.一字之差而诗意迥异。在封建统治者屡兴文字 狱.臣民缺少言论自由的语境下.萧楚才之改.不仅点 教学大参考・语言万象 ,l l誊 铁成金,也可以说起死回生。以一字救了张乖崖一命! 看来.用词如不考虑社会语境.有时难免招来麻烦.甚 至是杀身之祸 贾岛有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大文学 家韩愈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上的姻缘 历来被传为美谈.且公认韩愈改得好。朱光潜先生却认 为很难说这两个字哪一个比较恰当.关键是看哪一种 境界是贾岛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如果寺 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寺里寺外都显得很冷寂。 那么用“推”字更好一些 因为僧人虚掩寺门,独自踏 月,兴尽而返,自掩自推.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 得拘礼些.似乎寺里将有人应门.他似乎是不甘寂寞才 乘月夜访友的.那寺里即使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 些温暖的人情.“敲”的空气远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可 见“推”与“敲”的选择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 语境上的分别.选用不同的词语.也就等于创造了不同 的语境。 《荷塘月色》有这样一段话:“沿着荷塘,是一条曲 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 晚更加寂寞 ‘寂寞”一般是形容人的心情的,这里用 来形容“路”,没有用“安静、寂静”等词。夏夜的荷塘不 大可能“寂静”无声 “寂寞”切合语境,更主要的是反映 了作者幻想超脱现实的“寂寞,,J 情。《日出》中顾八奶 奶曾这样称赞陈白露:“白露.我真佩服你!我真不知道 怎么夸你好。你真是个杰作,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 又肉感 一个人在这么个地方.到处都是朋友……”顾 八奶奶是真心赞美白露.可她选用的词语和当时的语 境不适应.因为“香艳”、“肉感”是不宜随便用于面誉 的 作者故意错用这些词来揭示这个老女人的无知、粗 俗与做作 二、语境对旬式的选择 句式的选择.在较多的情况下就是同义句式的选 择。一般说来.同义句式掌握得越多,选择的余地也就 越大 而恰当选择句式,又必须考虑到句式所在的语 境.句式的选用是被语境制约着的。 郭沫若先生的历史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郭先生嫌这话不够味, 于是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还是 觉得没有完全表达出婵娟的愤怒。后来一位演员提醒 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效 果就好多了 “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 的意义.而“你这什么”是坚决的判断.能表达强烈的愤 怒 表面上看,这是句式选择的问题,实际上和语境有 II 教学大参考・语言万象 关。在剧中,屈原因得罪楚王和南后,被押到东皇太一 庙里,将要问斩,婵娟也被囚在槛里.生命垂危 这时同 为屈原学生的宋玉不但不想方设法去救先生.而是陪 着子兰来劝说婵娟屈从子兰.于是婵娟当面责骂宋玉 没有骨气,趋炎附势,背叛先生 在这面对面责骂的语 境中选用“你这什么”句式.要比表判断的“你是什么” 句式更能表现婵娟对宋玉的极端憎恶.听众听起来也 更有味道。 语境要求特定的语句,特定的语句又要紧紧适应 语境的需要。“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 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7”这是 《最后一次演讲》里的一段话。1946年7月l】日,著名 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 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 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 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 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 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 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演讲 在当 时特务捣乱的语境下,他恰当地运用了散句.简洁、明 快、灵活、有力,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三 语境对修辞格的选择 修辞格的运用也有一个适应语境的问题。老舍认 为作家选用语言时应特别注意“如此人物.如此情节. 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 这表 明语境是修辞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地说,人们悲愤万分或者高兴极了的时候.喜 欢用反语,所以常常把“残忍”反称为“慈祥”.把“喜欢” 反称为“讨厌”:人们在不便直言而又非说不可的场合. 喜欢用双关,因而表达爱情的民歌.双关运用得较多 人们在恐怕对方听不明白的时候,喜欢用比喻.使深奥 变浅显,使抽象变具体。可见,修辞格的运用直接受到 人物的心境、说话的场合、听话的对象等等语境因素的 制约。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棵是枣 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鲁迅《秋夜》的开头用了不到 30个字,描写了作者住所客观景物的无变化.反复手 法中透露出作者当时无聊、单调、仿徨、苦闷的心情 换 言之,作者当时百无聊赖的苦闷心境只有运用这样的 反复手法才得以更好地抒发 孔庆茂在《钱钟书传》说:“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把 凡与钱先生有关的文章、书籍都找来阅读.越来越发现 钱先生的魅力和伟大.自己的学习、生活似乎也t一切 向钱看’了。渐渐地,我便萌发了写《钱钟书传》的念头 

大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语境论的应用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语境论的应用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语境论的应用分析二语习得是指学习第二种语言时获得新的语言系统和语言知识的过程,是在学习中获得语言和知识的一个递进和积累的过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境论可以被应用来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

一、语境对于语言习得的作用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时序性,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语境可以提供语言输入和语言产出的范围和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英语语言系统,形成语言知识和规则,并能通过积极的语言输出达到掌握的目的。

二、从语境角度分析英语教学1.听力和口语在听力和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不同的语境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语言。

比如,通过听英语广播、歌曲、电视剧等语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类口语表达;在口语表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创造各种语言环境,体验和习得英语。

2.阅读和写作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真实性和情境化,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全面了解英语的语言规则和语境,帮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情境,进行文体和语言形式的转换,提高写作质量。

三、语境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将语言与学习实际相结合的策略。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将英语语境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练习和应用语言知识,从而达到更加高效的语言习得效果。

2.语境示范语境示范是指对学生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英语会话或写作等活动,加强语境的引导和模仿。

通过语境示范,学生将会理解和领会词汇语法、语音特征和表达手段等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

3.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针对不同的语言环境,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去理解与应用语言。

四、结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境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英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学习目标,选用合适的语境促进学生的英语习得,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总第87期)浅谈语境在语用

学研究中的作用

刘国祥一语境与语用学本世纪30年代末美国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Morrisc)在《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首先使用语用学这一术语他指出符号学包括三个部分即符号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其中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人怎样运用某种语言符号去进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句法学以语义学为前提而语义学则是从语用学抽象出来的所以语用学是符号学的基础语言学家蒙塔古(MontagueR)指出语用学不同于语义学之处在于它不仅着眼于语义解释而且考虑到使用语境1977年荷兰《语用学杂志》主编泼浪德和麦埃在副题为《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社论中认为语用学是语言使用的科学它的内部是指制约语言使用的具体条件它的外部是指语言的具体使用及使用者因而语用学的定义是决定语言实践(使用和使用者)的条件的科学他们所提到的语言实践的条件实质上都是语境王建平在《语言交际中的艺术一语境的逻辑功能》一书中指出语用学的实质问题就是语境问题它实际上是一门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过程中作用的新学科何自然先生在《语用学概论》一书中指出语用学即语言实用学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言语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由此可见语境在语用学的研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粗略探讨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二语境的定义及分类从语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各个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分类并不完全相同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语境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它可分为语言性语境(,3oKoa,e。:ya。:。)和非语言性语境(BH“““,;ooa月e。一、a,、。)语言性语境通常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

语中

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

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

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

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词符号(如姿势表情)

语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话语所陈述的内容是以

哪种言外之力来表达的根据相应的语境因素选

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达到交际目的否则就

可能会犯语用错误使交际发生

障碍

三语境与语用学的研究对象目前语用学研究主要有以下五方面指示语会话含意前提言语行为以及话语结构分析下面

我们就具体分析语境在这五个方面研究中的作

1语境与指示语

指示语是指那些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的意义只有结合语境才可能得到正确的解释我们知道话语的指示信息是理解和表达意思的关键指示信息不清楚的话语往往

很难理解甚至会误解而指示信息的清楚与

关键在语境请看F面的例子¹O。‘二e,、幼。。a二pao代词。。。是指人还是

指事物只有在具体上下文中才能确定º只印poyc卜Llepe3”ac这句话如果听话人在场就会确切知道从说话时刻起一个小时后说话

将回来不难理解而如果是留言条上的一句话见

到留言条的人则无法准确知道留言人到底什么时候

回来因为留言条上没有指明具体的语

境因素即留

言的具体时间也就是说时间指称信息不清楚»9:。,叨y.a自加,。幼。‘,‘

。。。。,。、,二。。

ce

T‘痴BH,升‘,pa日“月6‘flacHocTM这里的。二可能

指代

前面的复杂而详尽的叙述但由于缺少前面的一段描写(语言性语境)因此不仅使得具体事件无从知道就是这一情况的最一般性质也不清楚比如这里所谈的是指由于完全遵守了安全规章而避免了

危险的发生呢还是相反由于破坏安全规章而发生

了不幸事件

¼n‘a、。二:o,二帅。:…a。o二、,这是

地点

指示语的手势用法只有说话人在说话的同时配

非语言性语境因素手势才能使听话人确切知道。:。coM到底指的是哪一件½Bc。.aL*o。。cop。二ecMa,叩、。。ep双。二印旧。p“冲。八日“—,功”曰““劫。下亡a习H印”(劝M手吐.刁。*H,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社交语境发生了变化因此社交指示语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我们发现无论是语言性语境因素还是非语言性语境因素在言语交际中都起着确切指示语指称信息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2语境与会话含意会话含意即语用含义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给语言事实提供一些重要的功能方面的解释它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试看语境在研究话语语用含义方面的作用l)语境有助人们推导并确切话语的语用含义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不仅要正确理解话语字面意义而且更要理解语用含义由于交际过程中的言语都是特定语境中的言语因此在语境帮助下人们可以透过字面意义正确推导话语的语用含义例如在印度故事片《流浪者》中有以下一段情节小拉兹的母亲病重他为母亲偷来了一块面包母亲知道面包是儿子偷来的以后气愤地打了他一耳光随即又痛心地抱着儿子的头痛楚地说好孩子听妈妈的话好好念书长大要当律师……拉兹转身跑了母亲踉跄几步倚着门框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说出了下半句话象你父亲那样拉兹母亲的下半句话在影片《流浪者》的前后故事情节这一特定的语境下它不仅表达你应该象你父亲那样它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语用含义拉兹母亲对儿子一片深切的母爱和殷切的希望;对儿子会成为一个盗贼的担心等如果脱离了语境将无法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又如某领导写信推荐他的一位下属到某学校去担任打字员的工作他只是简短地写道y服月、acM曰几Ma翎八M”xa自加”,.!水3HaBlroRa一}一a一l‘(月a、1一几。一x叩。一一yl(MaJ川H”c?‘yp。,‘o”。川y“BaMr,a月‘八aHKynO‘oBy心Bnp卜一H幼anI0eey眨”‘却tt工只nE恤eH及M“,P一loB任用人一旦接到这封特短的推荐信他自然会推导出这样的含义来10Bnon。,不适合从事打字工作因为作为领导对自己下属的情况是比较熟

悉的然而推荐人却没有把被推荐人的所有情况提

供给任用人可见推荐人或者是碍于情面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采取了例行公事的做法如果推荐信

中再加上以下信息那情况就会完全不同OHaxo加川03Hae,aHm“neK“J,l”3uK““M倪r

压切6川onor旧了”P

a6O佣“aMa吐一“H助咒K“K

阳目一r一eT一们r“

刀r口y月屯助aMatu”H“即阳nq钧“翻洛e犯”ecl让幻M日卿“一,a万‘Ky件下HOCr”m湘H《e佗HaHeno刃0袱”,卜。凡n

P

”Ha日

“aPa乐押yB“一IP讨。6Pe沈T℃orr目THo印邓y八O月幻6”日。阳”

nPe朋日Horu压MPa6arH““

增加了这些语境信息之后任用人自然会推导

出n()lloBa

是一位难得的打字员这种语用含义

再如分yhay邢rt。、。伪M“,。。可以表达许诺替告威胁预言等多种语用含义也只有结合具体语境才能确切理解它所表达的真正含义2)话语的字面意义不变而语

用含义却随着

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助二、ot.州‘x二朋。这句话如果是在室内说的就可能产生.关窗开暖气等含义,但如

果在野外说这句话就不可能有关窗开暖气等

含义很可能是回家的含义由此可见某一话语

在不同语境下表达不同的语用含义这些含义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3)在特定的语境下话语的同一结构表达相同

的语用含义例如在班里同学们都知道沃洛佳是学习最差的一名学生却嘲笑地称他为0,OTR四洲“这当然是一句反语含义为他是个劣等生

但假如

不说o。。,二。,。。、而改用其他的同义结构如o。o,:。川(y.。二e,或O。二y,:。。n03oa。。n,pyr:。曰

无论是哪一种结构在这种特定的语境

下原

来的含

义他是个劣等生却始终存在于每个同义结构所表

达的句义中3语境与前提关系

语用前提是指交际双方根据由一系列同言语交际密切相关的主客观因素构成的交际环境即语境

正确推导出话语语用含义的先决条件它具有合

性和共知性两个特征合适性是指前提要与语境紧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