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上册粤曲——《荔枝颂》3

合集下载

客家之歌教案

客家之歌教案

客家之歌教案【篇一:花城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音乐教案】第二单元珠江两岸的歌1、云南歌曲《小河淌水》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发音发声技巧,运用正确的发声位臵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2.掌握该曲的重点部分,投入情感去演唱。

3.要求:气息通畅,声音松弛,明亮。

教学内容:一、发声练习1、 1 = d — g 4/45 3 4 2 3 1 2 7 │ 1 - - - ‖ma me mi mo mu.要求:用缓吸缓呼的方法,是气息自然,平缓,一口气唱完全曲。

用软起声,连音练唱,声音匀称,连贯,统一,有渐强到渐弱的力度变化。

字头m用双唇音,字腹韵母a,e,o用合口呼,i用齐齿呼,要强调保持好口型。

先用慢板练唱,要用行板、中板的速度。

2、1 = c — g 4/413 56 56 53 │ 13 56 56 53│ 1 - - - ‖mi yama mo要求:用缓吸缓呼的方法,气息输送均匀,出声自然,声音要唱得连贯,圆润。

字头声母发音快而短,m音用双唇,i用齐齿,韵母则要保持足够的时间,须认真注意保持正确的口型。

二、歌曲教唱: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属于南方音乐。

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

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演唱提示:歌曲歌词很富有口语化,非常具有云南地区的民歌特点,演唱时感情要真挚、内在,歌声要向小河流水那样流畅,音色圆润甜美。

全曲的音量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创造一种歌声由远及近,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

“哎”一声遥远的呼唤般的声音,仿佛从天边飘来,把人带到了美妙的意境中去。

咏物诗鉴赏方法在戏曲唱词赏析中的应用——以粤剧《荔枝颂》为例

咏物诗鉴赏方法在戏曲唱词赏析中的应用——以粤剧《荔枝颂》为例

【摘 要】本文以粤剧《荔枝颂》为例,论述咏物诗鉴赏方式在戏曲唱词赏析中应用,提出把握咏物诗特点、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等措施,对粤剧《荔枝颂》的唱词进行鉴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唱词。

【关键词】咏物诗 戏曲唱词 鉴赏 粤剧《荔枝颂》【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121-02戏曲是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艺术,“唱”指唱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卓越的戏曲演员大都把传声与传情结合起来,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剧中人的情绪。

因此,一个戏曲演员不仅要注意音色和唱腔旋律的美,讲究唱出韵味,还要注重情感的渲染,唱出内心的情感,而能否准确地理解唱词,是能不能唱出感情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唱词都是诗词体,文学性较强,要想正确地理解唱词,从文学角度对唱词进行鉴赏非常重要。

类似《红豆小曲》《荔枝颂》等戏曲小曲的唱词属于咏物诗一类,可以借鉴咏物诗的鉴赏方法对此类的唱词进行赏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唱词,在演唱时抒发情感。

一、咏物诗鉴赏方法(一)把握咏物诗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紧扣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等具体特点,追求贴切逼真,但又在其中有所寄寓,势必注意由“形”似体现“神”似。

形似主要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神似”主要指思想情感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咏物抒怀,写出所寄托的情感,追求“神似”。

一首咏物诗,既要有形,又要有神,也就是说创作咏物类诗歌,既要注意描其形,求形似,又要融入情,求神似。

在鉴赏时也是一样,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二)体悟作者所寄托的情感一些咏物诗,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不明显,讲究含蓄美,在抒情言志往往含而不露,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我们在解读时细加领悟。

结合作者的生平、处境、遭遇、写作背景、创作动机甚至作品的社会影响等,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花城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广东民歌24张

花城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广东民歌24张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 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 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山歌是中 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流传于高 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 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 为了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 悠长”的民歌。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广东民歌(共24张PPT)(获奖课件推 荐下载)

广版音乐八年级教案

广版音乐八年级教案

八年级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之二)》教学设计教材: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八年级下册年级:初二年级课时:5课时一、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岭南音乐文化尤其是民歌的特点,并对广东优秀的民歌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部分广东民歌的演唱学习,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准确的音调并富有表情地进行相关歌曲的演唱,了解广东地区语言与不同类型的广东民歌的联系。

3、通过演唱、欣赏,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相同题材的民歌和相关创作作品进行对比,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二、教学对象分析:做为90后的新新人类,学生们都比较热衷流行音乐。

对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知之甚少,而且比较难以体会民歌的意境。

尽管我区处于比较偏远地段,但通过小学及初中的努力,初二年级的学生,在音乐素养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歌曲视唱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长。

本单元内容广东民歌地域风格明显,学生们从小耳濡目染有一定的欣赏基础。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设计上,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结合视、听、唱、作等多种体验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广东民歌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做为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内容安排以广东传统民歌为主,延续了七年级上册的特色。

为学生们接触了解进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尤其是广东音乐这一广东学生的音乐“母语”提供了承载的平台。

同时在内容的选取上不仅包罗了山歌、渔歌、小调等不同类别独具特色的广东民歌在内,而且也兼顾着选取了不少作曲家根据广东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

两相对比欣赏、学唱,也有利于学生理解体会“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这句话的内涵。

广东民歌多为口头传唱流传下来的民间歌曲或民谣,曲式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大多数为上、下乐句或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式结构,便于群众口头传唱。

旋律由多种不同调是音阶组成,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特色。

课时课题曲目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儿歌牧歌《月光光》《牧童谣》《唱春牛》东山少爷版本《月光光》做为导入;学唱歌曲《牧童谣》《唱春牛》;了解童谣、舞歌、牧歌。

中学粤曲演唱教学

中学粤曲演唱教学

中学粤曲演唱教学作者:黄卫红来源:《师道·教研》2011年第04期一、中学课堂粤曲演唱教学的依据广东花城版《初中音乐》教材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之二)中的粤曲《荔枝颂》一文根据教学参考书的建议,此课为欣赏课,但考虑在广州市荔湾区正开展系列岭南文化特色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荔湾文化特色,我们将它定为以歌唱教学为重点的唱歌课。

《荔枝颂》是最知名的红腔粤曲之一。

由著名粤剧编剧家、作曲家陈冠卿创作,经久传唱的粤曲《荔枝颂》荣获1957年莫斯科第6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作品奖,作品表现了新生的新中国一派生机勃勃和表达了与世界人民发展友谊的美好愿望。

始唱者粤剧艺术家红线女在联欢节的“东方古典歌曲比赛”中,凭借这首作品为广东粤剧界捧回第一枚金质奖章。

她的音色丰富、清脆,徐疾有致,科学地借鉴多种歌唱艺术的演唱方法表现粤曲作品,凸显了粤曲艺术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善于吸纳的特点。

根据《荔枝颂》的特点,对照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我们制定了针对初中生演唱教学要求:能主动参与演唱活动,学习演唱方法;能够比较有表情地演唱作品;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逐步学习表现音乐情绪和意境等,将主要目标确定为初步学习粤曲演唱作品,主要通过唱诵理解歌词、歌唱体验、感梧风格等方式来学习演唱作品,始终围绕演唱方法(韵味)、唱词、音色、旋律、重点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演唱实践活动。

二、教学过程与研究1. 课题的切入传统的、市井的生活风俗在广州荔湾区是比较突出的,教师以充斥着大街小巷的各种各样的叫卖声作为课程切入口,学生学习用粤语唱诵“王老吉,王老吉,四时感冒最使得”(卖凉茶)、“飞机榄,飞上你天棚”(卖青榄)、“卖荔枝”,初步体会岭南生活习俗;接下来由学生扮演小商贩,唱诵“卖荔枝”,体会小贩面对面向顾客介绍、推销货品和高声叫卖货品时因距离的不同而引起的不同发声方式,思考小贩在向远处高声叫卖时应该如何安排呼吸、口腔发声的状态、面部表情以及声音释放的要求。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全【1-4单元】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简要的⾃我分析。

⽆忧考⼩编整理了花城版⼋年级上册⾳乐教案⼤全【1-4单元】,希望对你有帮助!第⼀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东民歌⼀、教学⽬标 (⼀)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初步感知⼴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热爱地⽅⽂化的情感。

(⼆)引导学⽣亲⾝感受和体验⼴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尝试⽤客家⽅⾔演唱客家⼭歌。

⼆、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歌、渔歌、咸⽔歌、⼩调、舞歌、牧歌、⼉歌。

3、欣赏交响诗篇《⼟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乐的是⼈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乐中吸取素养进⾏创作的,从⽽达到启迪学⽣创造性思维的⽬的。

2、难点:激发学⽣学习民歌的兴趣,⿎励学⽣⽤⽅⾔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东、港澳、珠江三⾓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带⼈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义上粤曲是指⼴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鱼、龙⾈、南⾳、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东曲艺。

粤曲是⼴州⽅⾔区流⾏最⼴的⼀⼤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地区扩及两⼴。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唱腔属于⽪黄系统的板腔体,梆⼦、⼆黄、牌⼦曲、⼩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喉、⼤喉三种喉腔。

红线⼥,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东开平⼈。

红线⼥在艺术上勇于⾰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帜的“⼥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的唱腔流派。

粤曲——精选推荐

1、八星贺喜
2、荔枝颂(红线女)
3、新帝女花(词)
4、百花公主
5、禅院钟声
6、凤阁恩仇未了情(词)
7、万恶淫为首(音乐)8、粤曲小调9、王宝钏
10、游园惊梦、文千岁、李宝莹11、昭君出塞(红线女)12、粤曲比赛(佛山)
13、柳毅传书14、琵琶壮烈歌15、榕树情、梁玉嵘
16、唐伯虎点秋香(词17、紫钗记之剑合钗园18、粤曲琵琶弹唱1小时
19、碧海狂僧20、彩云追月21、胡不归之慰妻
22、化蝶23、孔雀东南飞之惜别24、李后主私会
25、楼台会26、牡丹亭27、凌波仙子
28、沙煲曲29、赛龙夺锦30、抡伞
31、风流天子32、董小宛33、分飞燕(2)
34、分飞燕35、卖菜歌36、芙奴传
37、帝女花雪中燕38、帝女花之庵遇39、帝女花之香夭40、草亭结拜(梁祝)41、沉醉东风42、帝女花之相认43、红烛泪(词)44、百花亭之恋45、火网梵宫46、马司曾之关汉卿47、风雪山神庙(一)48、风雪山神庙(二)
49、招魂50、花木兰51、沙家浜智斗(词)52、山伯临终(词53、十二栏杆十二钗54、双仙拜月亭55、搜书院之初遇诉情56、唐伯虎赌秋香57、啼笑姻缘
58、铁嘴鸡乔装59、喜结良缘60、万恶淫为首之乞食
61、投荔曲62、新禅院钟声(词)63、游园惊梦(词)
64、游龙戏凤65、玉钏进羹66、玉女香车67、愿为蝴蝶绕孤(词)68、朱弃回朝招魂(词69、再折长亭柳(词)
70、紫钗记之拾钗71、祭王河(词)72、赌仔自叹
73、平湖秋月74、祭玉河[罗家宝] (词)75、碧血写春秋之惊变。

高中音乐荔枝颂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荔枝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高中音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荔枝颂是一首广西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地方音乐风格而闻名。

通过学习和演唱荔枝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地方音乐的魅力以及多声部合唱的基本技巧。

本文将为教师提供一份高中音乐荔枝颂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荔枝颂的起源和特点,掌握荔枝颂的歌词、旋律和基本演唱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听觉辨别和音乐感知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教学内容(1)了解荔枝颂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其起源和代表性特点。

(2)学习荔枝颂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3)学习荔枝颂的旋律,通过演唱和跟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4)学习荔枝颂的合唱编排和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唱表演能力。

2.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荔枝颂的音频和视频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讲解荔枝颂的背景知识和代表性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

(3)歌词学习:分发歌词给学生,逐句解读歌词的意义,并与学生共同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4)旋律学习:先带领学生跟着音频进行反复听辨,然后逐句教学歌曲的旋律,进行跟唱练习。

(5)合唱编排: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声部进行编排,教师给予合唱技巧指导。

(6)合唱练习:进行合唱练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合唱效果。

(7)评价总结: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总结合唱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导入法、讲授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评价法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歌曲欣赏、歌词解读、分组合唱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音乐初二上花城版第一单元岭南春早教案

音乐初二上花城版第一单元岭南春早教案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观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观赏粤曲《荔枝颂》2、观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观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观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舞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要紧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能够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音乐的特点
• 一、要从广东音乐的特点来看广东民歌的。广 东音乐是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乐种 之一,于清末民初产生和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 洲一带,内容很广,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 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现在则专指丝竹音 乐。 广东音乐: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 格的乐种,产生和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 内容很广,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曲及地方 性民歌曲艺等等。而我们现在所讲的广东音乐 则专指丝竹音乐(小曲)。
荔枝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 品”。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 木,高约10米。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 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 • 杨贵妃因喜食荔枝而闻名,使得杜牧写下“一骑 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此外, 各代文人墨客也写下了大量关于荔枝的诗词。荔枝性 热,多食易上火,并可引起“荔枝病”。 • 荔枝果实除食用外,核入药为收敛止痛剂,治 心气痛和小肠气痛。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 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花多,富含蜜腺,是重要的 蜜源植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粤曲出现了 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 • 1958年,集中优秀演员和乐师,成立了广东音乐 曲艺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改革创新,使 粤曲从基本单一的站唱,发展为有弹唱、说唱、 表演唱、小组唱等多种形式,培养出大批新生力 量,在创作出大量新曲目的同时,还整理了不少 传统曲目。
听赏粤曲《荔枝颂》
• 典故: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故来由
• 杨贵妃与荔枝的典故见于《新唐书· 玄宗 贵妃杨氏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 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 至京师。”
• 此外,苏轼也甚爱荔枝,曾在《惠州 一绝》中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 长作岭南人。”

• 红线女
红线女
•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 创始人,广东开平人,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 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 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 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 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 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开创了独树一 帜的红腔。 • 代表作:《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 出塞》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曾被周恩来 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10月11日荣 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岭南春早(二)
粤曲—《荔枝颂》
粤曲简介
粤曲渊源
• 粤曲源自粤剧清唱。约于清道光年间,有以清 唱粤剧为业的八音班, • 1 .穿街过巷卖唱的女盲艺人,被人们称作“瞽 姬”、“师娘”。这种演唱盛行了60多年, 在粤曲史上称为“师娘时期”。 • 2辛亥革命后又出现明眼女艺人(亦称“女伶”) 演唱粤曲。1918~1938年,是女伶演唱的全 盛时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