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网梁索支护煤巷冒顶事故分析与预防

合集下载

煤巷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

煤巷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

煤巷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摘要:煤巷掘进冒顶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掘进工作面、有后路,掘进工作面又分为架棚和锚网或者联合支护,具体情况还分为过构造带、石门揭煤、过立交等。

而目前的预防和处理冒顶的材料、工艺、方法也比较多。

本文以实例分析了煤巷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内容。

关键词:煤巷;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前言:在掘进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断层和构造破碎区,冒顶事故时常发生,严重威胁安全生产。

为此,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煤巷掘进预防冒顶事故的方法及处理冒高措施。

1 特点1.1 掘进工作面冒顶特点1.1.1 架棚巷道一是冒顶主要表现为掘进工作面或上帮煤壁片帮进而出现的煤或矸石冒落,淤积槽口,一般片帮深度1~3m,冒落高度2~5m,最高可达9 m左右。

二是上山坡度较大时往斜上方抽冒的距离最远而后路棚顶冒落的较少;下山掘进坡度较大时表现为掘进工作面后棚顶往下冒落而往掘进工作面方向片冒的较少。

三是冒落往往造成掘进工作面局部棚子顶、帮空。

四是如果掘进工作面部分支护空顶、高度较大、支护整体性较差时可能把掘进工作面棚子砸倒或砸歪。

1.1.2 锚网巷道一是如果支护不及时,先从顶板的弱面离层,离层以后出现沿掘进工作面煤壁切顶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二是如果煤壁松软片帮,造成悬顶过大,容易造成局部冒顶事故。

三是巷道支护强度不够,跨度大,采取措施不得力,往往会中部先下沉,然后断裂发生冒顶。

四是使用不合格的支护材料,或者施工质量低劣,造成局部冒顶。

1.2 过地质构造带冒顶特点一是构造带为顶板断开或破碎,其完整性遭到破坏若施工中空顶距过大或不注意临时支护、前探支护时极易造成冒顶。

冒顶往往沿断层面、节理裂隙面往前片帮、向上抽冒,高度可达2~5 m,断层、裂隙带过去后即可缓解。

二是断层造成顶板抬高尤其是托煤顶的断层冒顶发生几率及影响程度较大。

断层牵引较大、断层带较宽、岩石较破碎时断层带冒顶较严重。

裂隙带冒顶程度较低。

三是从断层性质来说,遇逆断层较正断层冒顶严重。

巷道顶板事故及预防措施(3)

巷道顶板事故及预防措施(3)

巷道顶板事故及预防措施(3)巷道顶板事故及预防措施2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2.1 合理布置巷道。

在围岩强度高的煤层或底板岩层中,因为巷道的服务时间较长,断面较大需要对巷道进行布置。

2.2 对巷道断面尺寸和形状进行合理选择。

对于巷道的断面尺寸和形状,需要结合巷道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地选择。

2.3 对掘进工作面进行及时的临时性支护。

在工作面10m范围内,对巷道进行相应的支护,同时,在爆破前需要加固处理。

2.4巷道掘进时,棚子或锚杆间距禁止任意加大。

对于煤、岩层来说,如果其比较坚硬且稳定,在加大棚距,或者不设支护时,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5 对锚杆锚索巷道的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对于失效的锚固剂和不合格的锚杆、锚索等在施工过程中严禁使用。

2.6 对锚杆锚索巷道的顶板岩性进行探测。

为了保证锚索的锚固端伸入稳定的岩层内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支护参数。

2.7通过老巷、地质破碎带及淋水地带时,巷道掘进需要加强支护。

结合实际情况借助前探支架、连锁棚子等措施进行支护,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高支架的支撑力。

2.8 确保巷道支护的质量。

对巷道参照《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查和修理。

2.9全面推行中深孔全断面一次爆破技术,改进传统岩巷掘进工艺。

对不同岩性中深孔爆破技术的炮眼布置、深度、装药量等,通过试验,进行不断的摸索和创新。

2.10 施工作业方式。

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地安排水平作业,对传统的作业方式进行改进。

2.11 敲帮问顶。

在打眼放炮前后,进入掘进工作面后需要进行敲帮问顶。

2.12提高巷道支架的稳定性。

通过采用拉撑件进行连接固定的方式对易发生推垮型冒顶的巷道进行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升架棚的稳定性。

3 掘进巷道过断层等构造变化带时的安全措施3.1 对于掘进地段,在巷道掘进时需要加大地质调查的力度,通过采用针对性措施对特殊地段进行处理。

3.2 巷道在破碎带中进行掘进时,需要一次成巷。

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

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

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巷道顶板事故多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及巷道交岔口,巷道顶板死亡事故80%以上是发生在这些地点。

(一)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缘由及预防措施1.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缘由1)掘进破岩后,顶部存在将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假如支护不准时,该岩块可能与岩体失去联系而冒落;2)掘进工作面四周已支护部分的顶部存在与岩体完全失去联系的岩块,一旦支护失效,就会冒落造成事故。

2.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1)依据掘进工作面岩石性质,严格掌握空顶距。

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破带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时,棚子支护时应紧靠掘进工作面,并缩小棚距,在掘进工作面四周应采纳拉条等把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必要时还要打中柱;锚杆支护时应有特别措施。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需挑下,无法挑下时应实行临时支撑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3)掘进工作面冒顶区及破裂带必需背严接实,必要时要挂金属网防止漏空。

4)掘进工作面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必需与岩石性质、支架、掘进工作面距离相适应,以防止因放炮而崩倒棚子。

5)采纳“前探掩护式支架”,使工人在顶板有防护的条件下出渣、支棚腿,以防止冒顶伤人。

(二)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缘由及预防措施1.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缘由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往往发生在巷道开岔的时候,由于开岔口需要架设抬棚替换原巷道的棚子的棚腿,假如开岔处巷道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并且围岩正向巷道挤压,而新支设抬棚的强度不足,或稳定性不够,就可能造成冒顶事故。

当巷道围岩强度不是很大时,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以及围岩向巷道挤压在所难免,假如开岔处正好是掘进巷道的冒顶处,则状况更为严峻。

新支设抬棚的稳定性与两方面因素有关:1)抬棚架设一段时间后才能稳定,过早拆除原巷道棚腿简单造成抬棚不稳;2)开口处围岩尖角假如被压碎,抬棚腿失去依靠也会失稳。

至于抬棚的强度,那是与的支护材料及其强度有关。

2.预防巷道开岔处冒顶事故的措施1)开岔口应避开原来巷道冒顶的范围;2)必需在开口抬棚支设稳定后再拆除原巷道棚腿,不得过早拆除,切忌先拆棚腿后支护抬棚;3)留意抬棚材料的质量与规格,保证抬棚有足够的强度;4)当开口处围岩尖角被挤压坏时,应准时实行加强抬棚稳定性的措施。

防止冒顶和处理冒顶的安全措施

防止冒顶和处理冒顶的安全措施
02
临时支护可以采用木板、木杆、竹竿等材料,对顶 板进行支撑和固定。
03
临时支护应设置专人监护,随时观察顶板变化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及时进行永久支护
01
在确保危险区域人员安全撤离后,应及时进行永久支护,对冒 顶区域进行加固处理。
02
永久支护可以采用锚杆、钢梁、混凝土等材料,根据实际情况
强化支护措施
根据采场围岩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木支护、 钢筋混凝土支护等。
加强支护质量监测,定期检查支护结构是否有损坏、变形, 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
及时处理采空区
采空区应及时进行处理,可以采用充填、崩落等方法,降低采空区顶板岩石的悬 空高度。
采空区处理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 安全。
加强地质勘察工作
详细了解矿区地质构造、岩性、岩层 厚度及分布、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 为采场布置和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定期进行地质勘察,及时发现并处理 潜在的地质灾害,预防因地质条件变 化引起的冒顶事故。
合理布置采场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合理规划采场布 局,避免在不稳定区域进行开采。
采场布置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 ,避免上下层矿体同时开采,以降低 地压活动强度。
地质条件变化
岩层结构变化
在采矿过程中,岩层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顶板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
地下水活动
地下水对岩层的作用可能导致顶板软化、松动,增加冒顶的风险。
采场管理不当
采场布置不合理
采场布置不当可能导致顶板暴露面积过大,增加冒顶的风险。
采场作业不规范
采场作业不规范可能导致顶板破坏、松动,引发冒顶事故。
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18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8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第四节 巷道冒顶的预防与处理
随着掘进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顶板暴露面积也随着加大,致使 顶板经常出现弯曲、下沉、裂隙、掉碴、冒落等,甚至造成生产停顿及 人身伤亡的严重事故。
• 在地下采掘过程中,因为顶板意外冒落造成人员 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事故称为顶板灾害。 • 在没有综采前,顶板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用很大 的比例,高达75%。随着液压支柱的使用、对顶 板事故的深入研究和预防技术的逐步完善,顶板 事故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是煤矿生产的 主要灾害之一。 • 所以为了保证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必须预防 巷道顶板事故的发生。
三、巷道掘进和支护的基本安全注意事项
巷道冒顶主要发生在掘进工作面迎头处、巷道维修更换支架处及巷道交叉处。可 从以下方面着手。


(1)从总的方面看,要防治巷道顶板事故,在开掘巷道时就应该避免把巷道布 置在由采动引起的高应力区内,或布置在很软弱破碎的岩层里。
(2)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3)在松软的煤、岩层或流砂性地层中及地质破碎带掘进巷道时,必须采取前 探支护或其它措施。 (4)支架间应设牢固的撑木或拉杆。 (5)更换巷道支护时,在拆除原有支护前,应先加固临近支护,拆除原有支护 后,必须及时除掉顶帮活矸架设永久支护,必要时还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 二、巷道变形与破坏形式
• 冒落、下沉、鼓帮、片帮、底臌、开裂
支架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类型 压垮型冒顶是因巷道顶板或围岩施加给支架的压力过大, 损坏了支架,从而导致巷道顶部已破碎的岩块冒落; 漏垮型冒顶是因无支护巷道或支护失效(非压坏)巷道顶部存 在游离岩块,这些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冒落,造成事故的发 生; 推垮型冒顶是因巷道顶帮破碎岩石,在其运动过程中存在 平行巷道轴线的分力,如果这部分巷道支架的稳定性不够, 可能被推倒而发生冒顶。

锚杆支护巷道顶板事故控制措施

锚杆支护巷道顶板事故控制措施

锚杆支护巷道顶板事故控制措施一、锚杆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锚杆支护巷道的冒顶事故的发生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是锚杆支护系统的锚固力不足引起的。

巷道成巷后,在原岩应力和次生应力的作用下,巷道围岩产生变形,如果岩石不能自稳,且锚杆支护系统的锚固力不足,这种变形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围岩冒落和冒顶。

锚杆间排距过大、锚杆支护材料选择不当、锚杆支护系统的匹配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等都会产生这一恶果。

二、巷道交叉处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巷道交叉处冒顶事故往往发生在巷道开岔的时候。

因为开岔口需要架设抬棚替换原巷道棚子的棚腿,如果开岔处巷道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并且围岩正向巷道挤压,而新支设抬棚或强度不够,或稳定性不够,就可能造成冒顶事故。

当巷道围岩强度不是很大时,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以及围岩向巷道挤压就在所难免,如果开岔处正好是掘巷时的冒顶处,则情况更为严重。

三、冒顶发生前的预兆: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冒顶之前,由于压力增大,顶板岩石开始下沉,使支架开始发出断裂声,而后逐渐折断。

与此同时,还能听到顶板岩石发出啪、啪的破裂声。

随着顶板岩石进一步破碎,在冒落前几秒钟就会发现顶板掉落小碎石块,涌水量也逐渐增大,而后便开始冒落。

顶板冒落之前,岩石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开始破坏的初期,其破碎的响声和频率都很低,常常在井下工作人员还没有听到之前,老鼠已有感应。

所以在井下岩层大破坏或大冒落之前,有时会看到老鼠搬家。

在井下工作的人员,当听到或者看到上述冒落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马上从危险区撤到安全地点。

必须注意的是,有些顶板本来节理发育裂隙就较多,有可能发生突然冒落,而且在冒落前没有任何预兆。

顶板冒落的观测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信号柱法等。

木楔法就是在顶板裂隙中钉入一块小木楔(或小金属楔),如果顶板变形、裂隙增大,小木楔会自动落下或松动,说明顶板有冒落危险。

标记法是将黄泥、油漆、水泥砂浆抹在顶板裂隙上,观察其变化,也能反映出顶板变形情况。

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

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

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巷道顶板事故多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及巷道交岔口,巷道顶板死亡事故80%以上是发生在这些地点。

(一)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1)掘进破岩后,顶部存在将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如果支护不及时,该岩块可能与岩体失去联系而冒落;2)掘进工作面附近已支护部分的顶部存在与岩体完全失去联系的岩块,一旦支护失效,就会冒落造成事故。

2.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1)根据掘进工作面岩石性质,严格控制空顶距。

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破坏带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时,棚子支护时应紧靠掘进工作面,并缩小棚距,在掘进工作面附近应采用拉条等把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必要时还要打中柱;锚杆支护时应有特殊措施。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撑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3)掘进工作面冒顶区及破碎带必须背严接实,必要时要挂金属网防止漏空。

4)掘进工作面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必须与岩石性质、支架、掘进工作面距离相适应,以防止因放炮而崩倒棚子。

5)采用“前探掩护式支架”,使工人在顶板有防护的条件下出渣、支棚腿,以防止冒顶伤人。

(二)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原因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往往发生在巷道开岔的时候,因为开岔口需要架设抬棚替换原巷道的棚子的棚腿,如果开岔处巷道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并且围岩正向巷道挤压,而新支设抬棚的强度不足,或稳定性不够,就可能造成冒顶事故。

当巷道围岩强度不是很大时,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以及围岩向巷道挤压在所难免,如果开岔处正好是掘进巷道的冒顶处,则情况更为严重。

新支设抬棚的稳定性与两方面因素有关:1)抬棚架设一段时间后才能稳定,过早拆除原巷道棚腿容易造成抬棚不稳;2)开口处围岩尖角如果被压碎,抬棚腿失去依靠也会失稳。

至于抬棚的强度,那是与选用的支护材料及其强度有关。

2.预防巷道开岔处冒顶事故的措施1)开岔口应避开原来巷道冒顶的范围;2)必须在开口抬棚支设稳定后再拆除原巷道棚腿,不得过早拆除,切忌先拆棚腿后支护抬棚;3)注意选用抬棚材料的质量与规格,保证抬棚有足够的强度;4)当开口处围岩尖角被挤压坏时,应及时采取加强抬棚稳定性的措施。

锚网支护巷道锚杆、锚索断裂原因及预防措施

锚网支护巷道锚杆、锚索断裂原因及预防措施

锚网支护巷道锚杆、锚索断裂原因及预防措施锚网支护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巷道支护方式,在煤矿巷道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煤矿井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断锚、断索现象时有发生,对安全生产及人员生命构成威胁。

通过分析施工巷道断锚、断索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标签:锚网支护;锚杆(索);断裂原因;防范措施1 概述崔庄煤矿23下06工作面是二采区(3下)采区东翼开采的第五个工作面,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采放顶煤工艺开采,机采高度 2.4m,放顶煤高度1.72m,煤层倾角平均13°,结构简单,煤层普氏硬度系数f=2.0-2.5,且不同部位质量差异比较小。

就勘测数据来看,工作面部位煤层均在4.12m左右,走向共724m,且倾斜长139m。

其中,顶板厚泥岩共2.91m,中砂层厚8.75m。

2 巷道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23下06工作面运输设计成沿着煤层底板逐步掘进,断面为矩形形状,宽度为3.6m、高度为2.5m,净断面积为9㎡。

为提高煤层顶板稳固性,作业时选择用锚索、W钢带、锚杆以及金属网进行联合支护。

要求每排至少设置5根顶锚杆,间距控制在750mm左右,排距则可以控制在900mm左右。

其中,锚杆选择用φ20×2000mm左旋螺纹钢锚杆,搭配使用MSK23-50树脂锚固剂进行锚固作业。

另外,对于与巷道的部分,需要将顶锚杆设置成15°角,并至少与巷帮间距在300mm以上,其余部分则可以垂直布置于顶板。

基于地质环境要求,本项目选择应用长3300㎜的W钢带压网设置与顶部,并利用10#镀锌铁丝来制作规格为4000mm×1000mm的菱形网,而网格规格为40mm×40mm。

补强锚索每隔1.8m布置2根,配215×215×12mm托盘,沿巷道呈矩形布置,间排距1500×1800mm,锚索长度以锚入顶板稳定岩层中不少于1m 为原则,锚索外露长度(锁具外)为150~25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改措施不能及时得到落实; 职能  ̄ 米,第三次冒顶 35 问题后.  ̄ 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护阻力观测,支护阻力 米,第二次冒顶 56 冒顶总长度约 1 米 , 5 冒高约 3 , 部门在监督过程中,缺少现场工程质量控 米 冒 包括初撑力 P 、 0最大阻力 P 时间加权阻 米 . m、
间接原因:遇构造带期间未及时采取 西走向, 倾向北, 倾角 1~ 4左右的单斜 长度根据顶板实际岩性进行选择, 2 l。 要求生 打挑棚进行加强支护; 锚索密度未及时更
构造。 经钻探及二维地震勘探探明, 井田内 根于硬岩中不少于 1 m 锚索长度最短不 改,未能把握现场施工的情况及时改变支 ., 0
共发育褶曲 2 断层 2 条, 个, 2 其中正断层 低于 5 m 6 煤为黑色, . 。1 5 块状为主, 少量粉 护参数; 顶板淋水段, 安装锚索时致使锚固 1 条, 4 逆断层 8 条。落差小于 3m的断层 末状 , 0 ~.米, 0 煤厚 . 2 7 2 平均 1 m . 。顶板为 力下降; 6 断层带未加密安装顶板离层仪, 不
Ⅱ3煤体发生膨胀变形 , 煤层 理的另外一种新方法 ,为相同地质条件 五、七采 区下部 ,上限煤层底板标高一 透气性大幅度增加 ,透气系数增大引起 下的保护层开采提供新的思路。 40 下限煤层底板标高一8m。 中Ⅱ 1m, 60 其 瓦斯流量增大 , 发生卸压增流效应。 这样 有利于瓦斯的抽采 ,通过高效的瓦斯抽
层的连续性受到破坏, 采掘空间矿山压力 显现严重, 给煤巷掘进施工带来支护困难,

深层次原因: 现场施工人员对锚网梁 索支护相关技术参数掌握不熟练, 施工过
20 年,正在掘进的63 机巷发生 程中控制不够;当施工现场地质勘查遇变 08 10 起冒顶事故。 冒顶处为断层带。 冒顶区域 化时。生产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与本单位管 自J3 1 点前 2 米开始,第一次冒顶 3 4 理人员缺少互相联系, 8  ̄ 导致信息脱节, 发现
故酚析 原
破 喜 : 碎 霉
通过各项施工记录和现场观测, 综合 四又门等) 条件下的支护形式、 支护参数和
煤科l 炭 技
保护层开采穿层拦截钻孔替代底板

抽 采巷 瓦斯治理技术
袁 胜 i f , 4
( 北矿 业集 团公 司安全 生 产监控 中心 ) 淮
保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煤岩体收 抽采效果进行 了统计分析 ,探讨瓦斯治
采方法 .可以达到消除被保护层煤与瓦

有 1 条, 2 落差小于 5 米大于等于 3 米的 灰色一 0 0 深灰色泥岩互层,局部为砂泥岩互 能有效的监测顶板离层变化情况。
断层有 3 大于等于 5m的 7 条, 0 条。由于 层。6 煤上距 6 煤法距 4 —0 6 煤 l 0 . 1 米,0 4 大断层的影响, 小断层比较发育。 断层使煤 煤厚约0 1 米。  ̄. 1

A H …IN. T C N L G N S E C… H O O Y U C… E E

& 璺 4 堕E l 煤炭科技 ’ 0
锚 网梁索支护煤巷 冒顶事故分析与预防
李 云友
( 皖北煤 电集 团祁 东煤矿 )
摘 要: 本文通过 冒顶事故 实例 对锚 网梁索支护煤巷 冒顶事故的发 生原 因进行分析 , 出了预 防类似 冒顶事故的措施 , 提

皖北煤电集团祁东煤矿座落在安徽省 宿州市境内, 位于宿州市祁县东 6 公里 . 5
63 机巷设计长度 14 米 。 10 70 矩形断 变化引起的诸多原因
处。 矿井煤炭储量丰富, 可采煤层 1 层 . 面, 0 主 巷道净宽 4 米, . 巷中净高 2 米, 2 . 采用 6 主观原因: 巷道冒顶区段施工的锚索 采煤层 4 地质储量 3 亿吨, 层, . 3 可采储量 锚网粱( 支护 , 索) 帮顶均采用 q 0 m L 长度不够,  ̄ m ,: 2 锚索打在煤层内, 生根位置不正 19 . 亿吨, 8 设计井型 10 5 万吨. 主副井筒深 20m 00 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杆间 确, 造成锚索锚固强度不够, 未能起到一定 度 63 2 米。祁东煤矿井田位于宿南向斜的 排距 70 m TO m, 0m xOr 并采用锚索加固, 的支护效果 n 间 东南端, 属宿南向斜的南翼, 基本上为近东 排距 23 锚索长度设计为 9 m, xm, . 但具体 5
这 对 同类 顶板 支护 务件 下 的 煤巷 施 工具 有 一 定 的借 鉴 作 用。
关键 词 : 煤巷
锚 网梁索支护 冒顶事故
矿 井概述

影响施工进度及安全。 二、 冒顶巷道 概 况
分析事故原因如下: 客观原因: 巷道冒顶区段顶板淋水 、 过 断层期间顶板较为破碎且变形 , 造成地质
O 根据 20 年 3 l 制环节。生产单位与职能部门信息不能形 08 月 3 力 P. 1 确定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 老顶的 顶处距迎头约 8 米。 造成信息传递脱节; 忽视掘进工作 J 点前 成闭合, 1 初次垮落和周期垮落步距。 统计观测, 统计 日顶板探查孔及迎头素描显示, 3 安全意识不强, 安全隐患 8 冒顶处中心 ) 岩性为: 顶板为泥 面后路维护工作, 综采工作面围岩变形分布、支架受载损坏 3 米处(
O . 6 6 0 . 7 情况、 采空区上覆岩层垮落、 移动和悬顶程 岩.上距 6 煤法距 4 米, 煤煤厚 O 排查不到位。 1 .0 1 2 度, 架前冒顶情况、 煤壁片帮、 安全阀开启 米。6 煤厚 O ~.米。冒顶处锚索长度 四 、 防措施 预
率等。 工作面液压支架活柱下缩量测试。 55 采 .米 动对工作面前方、 支承压力集中区的范围。 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情况统计。 责任编辑 : 潘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