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室内设计角度浅谈卢浮宫博物馆

合集下载

迷恋西方艺术法国卢浮宫

迷恋西方艺术法国卢浮宫

迷恋西方艺术法国卢浮宫法国卢浮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它位于巴黎市中心,是法国的象征之一。

卢浮宫不仅保留了大量珍贵的艺术作品,还展示了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古典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还是印象派的代表作品,卢浮宫都无一不展现出西方艺术的卓越之处。

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迷恋西方艺术法国卢浮宫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卢浮宫内部宏伟而壮观,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作为一座宫殿,它充满着豪华与庄严,让人感受到法国历史和文化的瑰宝。

卢浮宫最初建于12世纪,经过几百年的扩建和改建,成为如今的规模辽阔的艺术殿堂。

漫步在卢浮宫的大厅和走廊间,仿佛穿越时空,与历代艺术家的杰作来了一次亲密的对话。

卢浮宫收藏了来自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

其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最为珍贵的。

无论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还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这些作品都代表了人类艺术史上重要的篇章。

它们的身世、创作背后的故事,都使人们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渴望。

卢浮宫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印象派收藏品。

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艺术的重要流派,其中包括莫奈、梵高、塞尚等众多杰出艺术家的作品。

卢浮宫的印象派展览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站在这些杰作面前,我仿佛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在画布上流淌。

除了著名的艺术作品,卢浮宫还举办了许多临时展览和活动。

这些展览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博物馆的内涵,使之更加多样化。

参观者不仅能够欣赏到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作品,还能够了解到一些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中,感受到无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迷恋西方艺术法国卢浮宫的原因之一是其与西方艺术历史的深刻联系。

从古典艺术到印象派,每一个时期的作品都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对于研究艺术史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卢浮宫几乎是一个必访之地。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

贝聿铭——建筑界中的“钻石”中文名贝聿铭外文名Ieoh Ming Pei国籍美国出生地中国广州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职业建筑师艺术家毕业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主要成就获普利兹克奖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配偶卢爱玲祖籍苏州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

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

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下面我主要介绍卢浮宫的金字塔的设计理念以及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钻石般的材质——玻璃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论法国卢浮宫建筑风格

论法国卢浮宫建筑风格

论法国卢浮宫建筑风格摘要本文用简单明了的方法,阐述了19世纪法国的建筑卢浮宫的背景及风格,论证了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19世纪的盛行,得出了法国卢浮宫,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的光荣历史。

关键词卢浮宫,最古老,最著名,博物馆,王宫,石雕,艺术品,大画廊,六大展馆,《蒙娜丽莎》引言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了建筑学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他们瞧不起工匠和工匠的技术,形成了崇尚古典形式的学院派。

学院派建筑和教育体系一直延续到19世纪。

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观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

法国卢浮宫就是其中之一。

1.法国卢浮宫建造背景1.1卢浮宫始建于1190年,当时只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

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菲利普二世于1200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就称为卢浮宫。

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被作为皇宫,因而使它成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

在以后的350年中,随着王室贵族们越来越高的寻欢作乐的要求,他们不断增建了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

然而在其后的整整1 50年间,卢浮宫却并无国王居住。

16世纪中叶,弗朗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后,便把这座宫殿拆毁了。

他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

弗朗西斯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为他画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画家,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法埃洛的绘画。

包括《蒙娜丽莎》等珍品。

弗兰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亲毁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来。

亨利喜爱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装饰,对意大利式的建筑并不感兴趣。

他沿袭了父亲的嗜好,但却没有他父亲一样的审美观。

1.2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

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走廊非常长,亨利在这里栽满了树木,还养了鸟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骑着马追捕狐狸。

两个设计师的欧洲之旅---世界三大博物馆之卢浮宫

两个设计师的欧洲之旅---世界三大博物馆之卢浮宫

两个设计师的欧洲之旅---世界三⼤博物馆之卢浮宫
卢浮宫前⾦字塔是1988年贝⾀铭64岁时设计建造的。

密特朗总统邀请贝⾀铭到法国巴黎参加卢浮宫改建计划。

贝⾀铭设计了卢浮宫前的玻璃⾦字塔,此外,他还负责卢浮宫内苏利殿翼厅的整建⼯程。

1983年7⽉27⽇,贝⾀铭被法国政府任命为“⼤罗浮宫计划”的设计师。

这个结果⼤⼤出乎法国⼈的意料,⽽更让法国⼈瞠⽬结⾆的是,贝⾀铭把罗浮宫拿破仑⼴场上的主⼊⼝设计成⼀座透明的玻璃⾦字塔。

⼀时间,抗议风潮如⽕如荼,席卷巴黎。

法国民众⾼呼“巴黎不要⾦字塔”、“还我罗浮宫”;法国媒体讥讽贝⾀铭为“贝法⽼”;法国⽂化部部长形容玻璃⾦字塔是劣质的钻⽯;法国建筑界认为贝⾀铭的设计风格与法国⽂化格格不⼊;罗浮宫博物馆的馆长甚⾄愤⽽辞职了。

⽤贝⾀铭⾃⼰的话来说:“这简直就像⼀场战争。


为了说服⾼傲的法国⼈,贝⾀铭在拿破仑⼴场上建造了⼀座⼀⽐⼀的实体模型,供法国民众评鉴。

随着民众对玻璃⾦字塔的信⼼⽇增,反对声浪渐渐退去。

作为建筑专业出⽣的我对于这段典故⽿熟能详,所以,特别希望有⼀天看看这个充满争议的建筑,事实上,她的功能合理,造型很美丽!。

罗浮宫法国宫廷建筑的典范

罗浮宫法国宫廷建筑的典范

罗浮宫法国宫廷建筑的典范罗浮宫,这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宏伟宫殿,不仅是法国宫廷建筑的杰出代表,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

它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沉淀,见证了法国王朝的兴衰与变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瞻仰。

罗浮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多种元素,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建筑技巧。

从外观上看,其庄重而典雅的造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巨大的石质建筑主体,线条流畅而有力,展现出了古典主义建筑的对称美和稳定感。

建筑的外立面装饰着精美的雕塑和浮雕,这些艺术品不仅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氛围,更成为了法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走进罗浮宫,内部的装饰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宽敞而华丽的大厅,高耸的穹顶,精美的壁画和镶嵌工艺,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当年法国宫廷的奢华与尊贵。

尤其是那些金碧辉煌的装饰细节,如金色的雕花、璀璨的水晶吊灯,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岁月。

罗浮宫的建筑布局也十分精巧。

宫殿内部的房间和走廊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空间结构。

这种布局既考虑了功能性,又注重了美学效果。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用途和装饰风格,有的是用于举办盛大的宴会,有的是作为王室成员的居住空间,还有的则是用于展示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罗浮宫充分体现了当时法国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

优质的石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主体结构,不仅坚固耐用,而且赋予了建筑庄重的质感。

木材则用于内部的装饰和家具制作,经过精细的加工和雕刻,展现出了精湛的工艺。

罗浮宫的建筑成就离不开当时众多杰出建筑师和工匠的智慧与努力。

他们凭借着对艺术和建筑的热爱,以及卓越的技艺,共同打造了这座不朽的建筑杰作。

在建造过程中,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得罗浮宫成为了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罗浮宫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殿堂,更是法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见证了法国从封建王朝到现代国家的演变历程,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罗浮宫曾被改作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其中的艺术珍品和感受其建筑魅力。

卢浮宫建筑方法

卢浮宫建筑方法

卢浮宫建筑方法卢浮宫啊,那可是艺术殿堂中的璀璨明珠!那宏伟的建筑,精美的设计,让人惊叹不已。

要说起卢浮宫的建筑方法,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

你想想看,它能屹立在那里数百年,经历风雨却依然光彩照人,这得有多么高超的技艺和智慧呀!首先,卢浮宫的地基那可是打得极为牢固。

就好像盖房子得先有坚实的基础一样,卢浮宫的地基就像是大地的怀抱,稳稳地托住了这座伟大的建筑。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得经过精心的测量和计算,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承受住建筑的重量。

然后呢,它的建筑结构也是巧夺天工。

那些石柱、拱门、穹顶,相互支撑,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个美妙绝伦的空间。

这就好比是一场华丽的舞蹈,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每一个线条都流畅自然。

走在卢浮宫里,你会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被那些精美的建筑所环绕。

卢浮宫的石材选用也是极为讲究的呀!那可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上等材料,坚硬而美观。

这些石材就像是建筑的肌肤,赋予了卢浮宫独特的质感和魅力。

你说,要是随便找些破石头来盖,能有这样的效果吗?肯定不能啊!还有啊,那些工匠们的手艺,那真是没得说。

他们就像是一群神奇的魔法师,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如此令人震撼的杰作。

他们的一砖一瓦,一雕一刻,都饱含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想想看,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哪来我们今天看到的卢浮宫呢?卢浮宫的建筑风格也是融合了多种元素呢。

它既有古典的优雅,又有现代的创新,这是多么难得的融合啊!这就好像是一道美味的菜肴,各种食材搭配得恰到好处,才能让人回味无穷。

你看,卢浮宫的建筑方法是不是很神奇?它不仅仅是一堆石头和木材的堆砌,更是人类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人类对美的追求。

我们真应该好好感谢那些创造了卢浮宫的人们,是他们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如此伟大的建筑。

要是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该会少了多少精彩啊!所以啊,下次你有机会去卢浮宫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它的建筑魅力,用心去体会那些隐藏在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柱子背后的故事。

古典与现代的碰撞--卢浮宫改造设计解读

古典与现代的碰撞--卢浮宫改造设计解读

412018.03 |大的使用空间,这与古埃及金字塔内部很少的墓穴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这个轻盈的金字塔形屋顶坐落在位于地面以下的4个柱子之上,这与古埃金字塔在小跨度上大量使用重型柱子的情况有着巨大差别。

因此玻璃金字塔的建造体现着现代人类高水平的工艺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进步,是与卢浮宫最协调最少矛盾的方案。

贝聿铭先生曾坦言:“卢浮宫的金字塔绝不是受埃及吉萨金字塔的启发”。

尽管如此,玻璃金字塔的体量与建筑结构造型与埃及金字塔如此相似,以致于有的评论家称玻璃金字塔在形态与开销上都有“法老的风格”。

玻璃金字塔与吉萨金字塔相似可以说是一个巧合,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角形作为最经典也是最纯粹的几何形态之一,出现在如此重要的改造项目中也是合情合理。

2.2玻璃金字塔与勒·诺特尔的园林空间的关系勒•诺特尔的园林风格主要追求各元素比例协调,关系明晰,追求几何关系与秩序。

其主要空间特征是整体的结构非常有序,具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以中轴是布局为特色,整个空间层次沿着主轴线依次展开,变化多端,条理清晰、秩序严谨、同时整体上又能做到统一和谐。

卢浮宫位于巴黎中轴线上,前方正对着巴黎城市最重要的东西城市轴线,轴线始于卢浮宫上的玻璃金字塔,前方正对着勒·诺特尔设计的杜乐丽花园贝先生自己也曾提及,玻璃金字塔的灵感来源于勒·诺特尔的法国古典园林。

金字塔的设计符合勒•诺特尔的园林空间中三角元素的构图形式,与杜乐丽花园相照应,同时也照应了法国最为经典的古典主义文化。

3玻璃金字塔的功能分析3.1玻璃金字塔对卢浮宫功能结构梳理玻璃金字塔是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其设计暨管理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独立营运的空间,地下部分不仅南北贯通,东西方向也被打通,成为卢浮宫这座复杂建筑群具有意义的中心入口。

3.1.1新的入口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新主入口,在改造后改变了咨询台的形状与位置,将原本的圆形咨询台改建为了嵌入支撑柱的形式,使得大厅空间更为宽敞。

卢浮宫的壮丽初见卢浮宫带我领略艺术之美

卢浮宫的壮丽初见卢浮宫带我领略艺术之美

卢浮宫的壮丽初见卢浮宫带我领略艺术之美壮丽初见卢浮宫带我领略艺术之美卢浮宫,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心脏地带,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无数珍贵的艺术品。

当我第一次踏入卢浮宫的大门时,我被它的壮丽气势所征服,此刻我能感觉到艺术的力量就在这座宫殿的每一个角落里流动。

卢浮宫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法国古典主义的庄重和优雅。

庭院中的圣母广场上矗立着那盛大而庄严的卢浮宫,巍峨的建筑身姿中透露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漫步在宫廷内,我仿佛穿越时光,穿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建筑风格的展览厅,让我既能感受到古老而庄重的古典艺术,又能欣赏到现代艺术的创新与个性。

进入卢浮宫,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宫廷内部的壁画和雕塑。

卢浮宫以其收藏了大量世界一流的艺术品而闻名于世。

在大理石大厅中,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胜利女神》高悬在空中,给人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感觉。

巴洛克画家卡拉瓦乔的神秘画作《煮豆照》在卢浮宫内镇宅示众。

我沉浸在这些艺术作品的氛围中,他们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示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沿着卢浮宫的展览厅,我陷入了对名画的欣赏之中。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它们无论在书本上还是在卢浮宫内的展览中,都是世人熟知的艺术瑰宝。

这些伟大的作品在每个细节中都展示出了艺术家的天才和对美的追求。

卢浮宫所收藏的名画,让我深刻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它们讲述着历史,诉说着人类的命运。

除了欣赏艺术品,我还参观了卢浮宫的临时展览。

每年,博物馆会举办多个精彩的艺术展览,让观众们能够一睹不同主题和风格的作品。

在临时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的创新和想象力引发了我对艺术的反思。

卢浮宫的临时展览无疑是一个窗口,让艺术与时代对话,为观众们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

卢浮宫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文化的象征。

它举办的各种艺术活动和教育项目,吸引着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观众。

博物馆的讲解员以及多语种的导览设施,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艺术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浮宫案例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一班 林景杰 1407010127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
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
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
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
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
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卢浮宫共分为六个馆:古希腊和古罗马馆,古埃
及馆,古代东方馆,油画素描馆,雕塑馆,工艺美术馆。

卢浮宫金字塔
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建造师贝聿铭为博物馆设计的入口处。贝聿铭先生经过深思
熟虑,这座“金字塔”为卢浮宫博物馆,也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了
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
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
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
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
包括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更衣室、休息室等,
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齐全。
玻璃金字塔,高21.6米,底宽35.4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
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
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
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
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
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金字塔的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
与埃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
璃的墙体 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
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形被取消, 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
筑物,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 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
在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与环境相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另一向度
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
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
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
成为一体。

建筑风格
卢浮宫博物馆属于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式风格。卢浮宫造型严谨,普遍
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外形自由,追求动态,追求富丽的装饰和雕刻、
强烈的色彩。多数展馆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
展馆的四周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结构突破了古典法式。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
间结合富丽堂皇的内部,符合了炫耀财富、使用贵重材料、追求新颖、标新立异的
巴洛克式要求。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
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建筑结构
卢浮宫博物馆闻名天下,不仅仅在于她的展品之丰富、之珍贵,更在于博物馆
本身便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地上三层全部为艺术品展厅,地下三层为商业区和
停车场。据统计,卢浮宫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占地19公顷,自东向西横卧在塞纳河
的右岸,两侧的长度均为690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壮丽雄伟。用
来展示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及精
细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参观这座艺术殿堂也够
得上一次难以忘怀的美好享受。 在卢浮宫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初一直是比
较分散的建筑群,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一个整体。

建筑材料及防火性能
卢浮宫主要以砖石为建筑材料。
卢浮宫的消防灭火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卢浮宫内部设置2个消防监控室,
由巴黎消防总队派员,进行24小时监控。另外,在设计修建时严格按照建筑防火规
范要求,安装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在水枪射水难于达到的高处或因梁架重叠
射水难于直击火点的部位,且注意在文物不怕水淋的情况下,安装固定水喷淋灭火
装置。卢浮宫内共安装了3500个烟感探测器,3500个水喷淋探头、105个消防水喉
和一定量的移动式灭火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固定放在人员便于取
用的明显位置。)地下层设有水泵房和一个蓄水240吨的水池。发生火灾时,消防
设施能迅速启动,确保火灾迅速扑灭和人员的迅速疏散。建筑物内壁尽量涂抹防火
涂料,提高局部的耐火性能。设置15个防火分区,安装防火门、防烟垂壁。建筑物
上安装防雷保护装置,以防雷击。卢浮宫除了按要求配备报警和灭火设施外,还制
定了严格的防火制度,严格控制明火,定期进行防火检查,详细记录和向上级报告
火险情况。消防队还针对其建筑特点开展训练和演练,做好充分的灭火准备。但卢
浮宫还是有一定的缺点:它防火性能虽好,但建筑空间高大,门窗通风较好,木装
修及家具较多,一旦起火,火势蔓延较快。为了照明、防盗、防火在屋顶安装各种
线路,久而久之,会因安装使用不当或绝缘老化、破损,线路设备发热迸出火花、
电弧,都有引起火灾的可能。
以上利用室内设计角度,从卢浮宫金字塔、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及
防火性能这些方面对卢浮宫博物馆做了大致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