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甘肃地理常识分析
甘肃省 PPT课件

河西走廊自然特征:
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只有150毫米左右, 地表一半荒漠和荒漠为主;
农业:由于地势较高,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的 灌溉,农业发达,绿洲处处,以小麦、玉米、 马铃薯、谷子、胡麻等的生产为主;
交通:由于走廊内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绿 洲处处,农业发达,所以经过这里的公路和铁 路都较多,因此是沟通中原地区与中亚地区的 重要、我国的一座崭新的石油城是委员甘肃省( )
A.兰州 B.玉门 C.敦煌 D.酒泉
联系历史知识,
思考“丝绸之路” 的开辟有什么重要 意义?
3、河西走廊
(1)地理位置:深居内陆
(2)自然特征:以干旱为主
4、省会——兰州
D 1、著名旅游胜地莫高窟位于我国的( )
A.新疆 B.青海 C.陕西 D.甘肃
C 2、河西走廊地处( )
A.塔里木河以西
B.阴山以西
C.黄河以西
D.昆仑山以西
D 3、下列铁路线不经过兰州市的有( )
A.陇海线 B.兰青线 C.兰新线 D.京包线
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它 是甘肃经济发展的象征,但随 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又出现了 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减轻兰州 的环境污染问题,请大家出谋 献策,认真思考、讨论,看哪 一小组的同学答得最好。
1、地理位置:沿着黄河出了青 海省就是甘肃省。
2、地形:南倚青藏高原,北连 内蒙古高原,东部是黄土高原, 西部是河西走廊。
挥 手 嘉 峪 关嘉外峪去关,
萧 萧 野 驴 哀 哀 鸣。
甘肃省省会:兰州
甘肃在中国的位置
zx```xk
主图地 要,形 阅 地说图 读 形出和 右 分甘中 面 布肃国 的
省地甘 的形肃
加一副中国地形图
甘肃省南倚青藏高原,北连内蒙古 高原,东部是起伏较大的黄土高原, 西部是河西走廊。
美丽甘肃

大家游玩了这么多地儿了, 看好了,玩乐了吧, 该想想吃的问题了。 那就让我们走进甘肃美食吧!! 美食可多着哩。。。。
中华第一面——兰州拉面
兰州牛肉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 面,是兰州著名风味小吃。传说起 源于唐代,它以“汤镜者清,肉烂 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 (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 (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 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 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并被 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 一,得到美誉“中华第一面”。
兰州——五泉山
兰州——白塔山
自古与黄河一道构成天然屏障,为军事战略要地。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 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54年(1715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 扩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园基,上着绿顶,各 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山高1,700米, 占地300多万平方米,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台 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 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白塔山经过多年绿化, 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公园内独特的“黄河奇石馆”和裕固族接待帐房为别处少 见,独具风格。山下为中山桥,使二者已连为一体,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
一说正宗的兰州牛肉面起源,是回 族人马保子于1915年所始创的,其 制作的五大步奏无论从选料、和面、 醒面,还是溜条和拉面,都巧妙地 运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 筋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
定西——拔丝洋芋
这是甘肃的一道地方菜, 用甘肃特产洋芋作原料, 夏天也有用白兰瓜作原 料,制成拔丝白兰瓜。 洋芋洗净削皮,切成滚 刀块或菱形块,分两次 放入油锅中炸熟呈金黄 色。炒勺内留少许油, 将白糖放人不停地搅动, 使糖受热均匀溶化,等 糖液起小针尖大小的泡 时,迅速将炸好的洋芋 块倒入,撒上芝麻颠翻 均匀后盛盘上桌。这时 只见洋芋色泽明亮,用 筷子夹时,银丝飞舞, 香甜可口。
甘肃面试综合基础知识

甘肃面试综合基础知识一、甘肃概况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省会为兰州市。
甘肃地处黄河中游和西北干旱区之间,是连接西北与内地的枢纽。
甘肃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之一。
二、甘肃历史甘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甘肃地区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甘肃境内曾是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三、甘肃地理甘肃地理位置独特,东临内蒙古自治区,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西与青海省相连,北界陕西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包括河谷、高原、山地等多种地貌。
甘肃的地理特点是高原与山地占主导,地势西高东低。
四、甘肃经济甘肃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煤炭、电力、有色金属等重要产业。
甘肃拥有丰富的资源,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等化石能源资源,以及稀土、锂、铜、锌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此外,甘肃还有着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具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潜力。
五、甘肃文化甘肃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甘肃的文化遗产众多,包括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还有敦煌壁画、酒泉汉墓等重要文物。
甘肃的传统艺术形式也非常丰富多样,有陕北秧歌、甘肃古乐等。
六、甘肃旅游甘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甘肃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祁连山、青海湖、张掖丹霞地貌等;还有历史文化名胜,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兰州白塔等。
此外,甘肃还有特色的民族风情,如回族的甘南葫芦笙舞、藏族的甘南藏戏等。
七、甘肃教育甘肃是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
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学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此外,甘肃也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质量。
八、甘肃的美食甘肃的美食独具特色,口味独特。
甘肃有着丰富的羊肉菜肴,如羊肉泡馍、羊肉串等。
兰州生物地理辅导

兰州生物地理辅导
兰州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黄河中游,是甘肃省的省会。
兰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兰州的生物地理区域种类较为丰富,其中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多个类型生物地理区域。
首先,兰州的西部地区为祁连山脉腹地,是青藏高原向东过渡的带状区域。
因此,该区域属于寒温带高山峡谷生物地理区域。
该区域主要由高山植被和高山草甸组成。
高山植被包括山岳密林、针叶树林和灌丛等,其中山岳密林种类最多。
高山草甸主要是由萝草属、鞭果马先蒿、短穗酸模等组成。
在这些植被中,传统的草原牧业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
其次,兰州的东部地区属于黄土高原生物地理区域,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因此,该区域适合种植大面积的农作物和水果。
该区域的植被主要由草原、灌丛和林带等组成。
其中草原是该区域最为典型的植被类型,常见的草种有羊草、芒草、黑麦草等。
此外,兰州的西南地区属于内陆干旱地区,主要是沙漠和荒漠植被类型。
沙漠产生的原因是在西部高山峡谷较多,地形和气候因素导致该区域缺乏降雨,制约了其植被的发展。
该区域的植被主要是由沙漠灌木、荒漠草原以及沙丘植被等组成。
总的来说,兰州生物地理区域种类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该地区气候、地貌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综合考虑经济、文化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不断维护生态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甘肃高考文综知识点

甘肃高考文综知识点在甘肃高考文综科目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深入理解社会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甘肃高考文综知识点的介绍。
1. 甘肃的地理特点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甘肃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高原、河谷等。
甘肃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贵金属等。
此外,甘肃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莫高窟、嘉峪关等。
2. 甘肃的历史文化甘肃是丝绸之路的要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甘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甘肃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回族、藏族、土族等均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此外,甘肃还是佛教的重要发源地,莫高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
3. 甘肃的经济发展甘肃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农业、林业、畜牧业是甘肃的重要产业。
甘肃有着丰富的粮食、水果、蔬菜、牲畜和水产品资源。
此外,甘肃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铝、铁、锌等。
甘肃还发展了旅游业,以莫高窟、嘉峪关等著名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
4. 甘肃的社会发展甘肃的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甘肃是贫困地区之一,农村贫困人口较多。
因此,甘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贫政策,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此外,教育也是甘肃发展的重点,甘肃政府投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
5. 甘肃的文化传统甘肃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如汉族的唢呐音乐、藏族的舞蹈、回族的马头琴等。
这些文化传统代表了甘肃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甘肃的文化传统对于保持地方特色和促进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甘肃高考文综科目是考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一次测试。
通过掌握以上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甘肃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调研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甘肃的学生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点,为自己的高考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丝绸咽喉”——甘肃省

• 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7
位,甘肃省深居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气
候干燥,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界线不
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 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4—14℃,甘肃 省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市。
• “挥手嘉峪关外出,萧萧野驴哀哀鸣”,嘉 峪关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是长城防线上 重要的军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也是古 代“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素有“天 下第一雄关”之称。今天我们就走进“雄 关”,走进甘肃省,去领略大西北骠悍、 威武雄壮的神韵。
问答
❖ ①甘肃省位于我国的什么部位?(西北部) ❖ ②它与我国哪几个省相邻?(陕西、宁夏、
第二节 “丝绸咽喉”—— 甘肃省
教学目标
1、了解甘肃省的地形概况 2、了解河西走廊对甘肃省“古”和“今”的贡献 3、了解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5、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在文化艺术、对外交流方面所作出的 巨大贡献,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古代:①“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文化经 济;②创造了敦煌莫高窟灿烂文化。
• 今天:①仍是重要的通道,兰新铁路横贯 走廊;②绿洲农业发达,成为西北著名粮 仓;③铁路沿线人口、城市集中;④旅游 业发达,旅游城市有敦煌市、嘉峪关市等。
省会:兰州
• 甘肃省省会,位于省境东部的黄河岸边, 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古代“丝绸 之路”上的重镇,现有陇海、兰新、包兰、 兰青铁路干线在兰州交汇,兰州是西北地 区最大的重工业城市,石油化工、冶金等 工业发达,也是我国科学文化中心之一。
高考地理总复习每日一题中国分省之甘肃21地理

【中国分省】之---甘肃(2)
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材料一: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其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
右图为民勤县周边景观图。
材料二:民勤县2016年1月2日日出日落时间表。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
民勤的气候特征为▲ ;植被特征为▲ ;河流特征为▲ 。
(2)该地春季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 。
(3)民勤2016年1月2日的昼长为▲ ,此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于▲ (南半球或北半球),未来六个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 。
(4)夏至日民勤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参考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为旱生植物为主;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水源短缺。
(3分)
(2)沙尘暴、寒潮、干旱等(2分)
(3)9小时31分;南半球;先向北移,后向南移(4分)
(4)75.5º(1分)
N
102ºE
民勤
甘
肃
民勤2016年1月2日
昼夜长短情况:
日出:08:26
日落:17:57。
第四章第二节“丝路咽喉”——甘肃省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文化艺术、对外交流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河西走廊教学 Nhomakorabea点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地图,了解河西走廊的自然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具准备
地图册
(五)训练检测,目标探究(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学生抢答)
三、教师小结
四、课后作业:完成优化设计65页第二题、66页第10题
五、课后探究
1、作为一名甘肃的中学生,你认为家乡——甘肃有哪些值得你骄傲的?又有哪些感到烦恼的?
2、说说我们能为保护母亲河——黄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丝绸咽喉”——甘肃省
一、位置、地形
考考你:说说家乡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
过渡:大家对家乡——甘肃的确了解不少,那么,甘肃在中国的什么部位?自然环境如何?对甘肃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甘肃。
二、探究新知
板书:位置、地形
(一)展示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本节内容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自学教材内容,勾画重点,提出疑难问题)
二、河西走廊
三、省会——兰州市
教学反思
教师归纳总结河西走廊的古、今对比
古代:①“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文化经济;②创造了敦煌莫高窟灿烂文化。
今天:①仍是重要的通道,兰新铁路横贯走廊;②绿洲农业发达,成为西北著名粮仓;③铁路沿线人口、城市集中;④旅游业发达,旅游城市有敦煌市、嘉峪关市等。
(四)拓展探究
讨论:近年来,兰州城市经济发展很快,但空气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自然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人为因素,为了治理兰州的空气污染,你有什么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地理基础知识1.甘肃地理概况:甘肃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
境内地形复杂。
甘肃地形和地势特点,从西向东,全省大致可分为:河西山地、高原、走廊;陇东和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等四类地形区。
河西走廊一带地势坦荡,绿洲与沙漠、戈壁断续分布,西南部横亘着高大的祁连山系,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势高耸,气候寒冷,从山顶到山脚依次分布着现代冰川、多年积雪、森林、草原,为走廊和北部沙漠戈壁水资源形成区。
北部地面起伏不大,气候干燥,风力剥蚀作用显著,戈壁广布,为内蒙高原的西端。
除陇南部分谷地、疏勒河下游谷地较低外,大部海拔都在1000m以上。
总观全貌,本省地形实为一个山地型的高原。
“甘肃”的名称取自古代的“甘州”(张掖)和“肃州”(酒泉)两地首字,因甘肃大部分地区分布在陇山(六盘山)以西,所以也把甘肃简称为“陇”,如陇原大地就是指甘肃。
2.河西走廊: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古“丝绸之路”和“第二欧亚大陆桥”都从这里通过。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
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
3.酒泉行政区划分为七个县、市、区:包括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4.酒泉玉门市:是通往中亚、欧洲的咽喉要地,还是全国第一个石油基地。
5.张掖肃南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下,祁连山北麓,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6.甘南州玛曲县:这里居住的大多数是藏族,大草原;黄河第一弯;海拔高。
7.陇南文县:位于甘肃省最南端,被称为“陇上江南”,盛产小麦、水稻、茶叶等。
8.白银市会宁县:沟壑纵横,严重缺水。
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地(会师楼),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9.庆阳环县:生产的小米、荞麦、燕麦、红小豆、绿豆、豌豆等杂粮质量好,是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
10.甘肃省有可能称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地方是民勤县,它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武威市。
11.甘肃省著名的梯田大县是庄浪县,属农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典范。
12.黄河大桥多了,但交通拥堵却非常严重,指的是甘肃省的兰州市。
13.陇南有丰富的铅、锌、锑、金等矿产资源。
14.甘肃省共设14个市、州,黄河以西地区简称河西地区,河西地区包括了“河西五地市”。
14个地州市中,面积最大的是酒泉市,面积最小的是嘉峪关市;人口最多的是天水,人口最少的是嘉峪关市;人口密度最大的是临夏州,人口密度最小的是酒泉市。
15.车牌编码:兰州:甘A;嘉峪关市:甘B;酒泉市:甘F;金昌市:甘C;白银市:甘D;天水市:甘E。
16.甘肃省最北端在肃北(县),与蒙古(国家)交界,最南端在文(县),与四川(省)相接,最西端在阿克塞(县),与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最东端在正宁(县),与陕西(省)相邻。
17.;两河相会(打甘肃一县名)合水)18.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有: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
19.甘肃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名族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哈拉族、哈萨克族。
20.甘肃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
21.裕固族主要分布在肃南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肃州区黄泥堡乡(黄泥堡裕固族乡)。
22.回族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保安族传统手工艺品——保安腰刀;甘肃省藏族主要分布在甘南州和天祝县。
23.庆阳市的董志塬是目前黄土高原保存最为完整、面积最大和最著名的黄土塬。
24.六盘山又称“陇山”,南北走向,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地带,是渭河和泾河的分水岭。
25.;陇南山地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6.甘肃省两大地震带:武都—天水地震带;天水—兰州—河西走廊地震带。
27.甘肃从北向南有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在高海拔地带形成高寒区。
按水分条件从西北向东南分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四个干湿地区。
28.全省大部分地区光照资源丰富(除陇南外),光照强度仅次于西藏和青海柴达木盆地。
29.甘肃气温差异的总体特征是:南热北凉,盆地河谷暖,山地高原冷。
30.酒泉1月平均气温-10℃,7月平均气温20-22℃。
“早穿皮袄午披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对河西地区气温日变化的形象写照。
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生长期糖分的积累,所以河西地区的瓜果格外香甜。
31.甘肃省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不足全国的一半。
全省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兼有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省份。
32.甘肃主要气象灾害:旱灾、冰雹、沙尘暴。
旱灾的重灾区在定西市;冰雹主要在祁连山东段和甘南高原;沙尘暴主要在河西地区。
33.甘肃省的内流区域主要包括河西广大地区,河流主要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
外流区域主要包括黄河流域(主要支流洮河、渭河、大夏河)和长江流域(省内支流白龙江、西汉水、嘉陵江)。
34.酒泉位于北大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流入金塔附近的沙漠而消失。
35.河西地区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产区(酒泉、张掖、武威地区);甘南是我省畜牧业基地;陇南市我省亚热带作物主产区;庆阳市董志塬是著名的粮仓。
36.甘肃的土地资源以牧草地为主;酒泉的土地资源以耕地为主。
37.甘肃省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夏秋两季较多,冬春两季较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南有余,西北不足。
38.甘肃虽然水资源缺乏,但水能资源却较丰富,黄河上已建成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水电站。
39.“引大入秦工程”是将大通河水从天祝县引入永登县秦王川盆地。
40.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实施了“121雨水集流”工程(100平方米硬化地面,2口水窖,1亩庭院经济)。
41.甘肃省已发现的各种高等植物有4500多种,连香树、水青树、杜仲是我省特有的古老科属植物。
甘肃省现有药材品种居全国第二位。
42.白水江、兴隆山、祁连山是甘肃省3个知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4.金昌的镍铜矿居全国首位;镜铁山的重晶石铁矿;龙首山的锰铅锌铁矿;陇南铅锌矿;玉门和长庆的石油;华亭、靖远、兰州窑街的煤矿;白银的铜矿。
白银被称为“铜城”。
45.金昌、白银已成为全国瞩目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46.定西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马铃薯种植、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是全国马铃薯产业收入最多的县(区)之一。
47.甘肃省棉花主要分布在敦煌、瓜州、金塔;油菜和甜菜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胡麻主要分布在定西、会宁等地;玉米主要分布在天水、陇南、平凉、庆阳等地;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静宁——通渭——漳县——舟曲一线东部,而春小麦主要分布在此线以西。
48.被称为“全国梯田化第一县”的是甘肃省的庄浪县。
49.甘肃省农业地域类型分为:陇东黄土高原农林牧区、陇南山地农林区、甘南高原木林区、陇中黄土高原农林牧区、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和祁连山山地畜牧水源林区等。
50.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糜子、谷子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瓜果、甜菜、百合、药材等。
51.实行“工业强省”战略,是振兴甘肃经济的基石。
甘肃主要工业部门有:冶金、石油化工、电力、机械、建材和纺织为主。
52.甘肃工业的特点:(1)在支柱性行业中,重工业占有绝对优势,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强;(2)工业企业大部分为国有大中型企业;(3)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发展水平偏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小;(4)原材料、粗加工产品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和最终产品比重小;(5)工业布局分散,但有相对集中在兰州、白银、天水、金昌、嘉峪关等中心城市和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宝中等铁路沿线。
53.甘肃工业基地:金昌市全国最大的镍生产基地,另外还生产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的铂族贵金属。
白银市我国最大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之一。
嘉峪关市是西北重要的钢铁基地,形成了以冶金、化工、店里、建材、铸造、服装等工业。
兰州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能源、机械、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还有高分子合成、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产业。
天水已形成以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特别是机械、电器、电子等工业。
54.甘肃铁路网以陇海、兰新线为横轴,包兰、兰青线为纵轴,形成十字网骨架。
55.甘肃公路网以兰州为中心,以京藏高速、青兰高速、连霍高速为国道主干线,以西兰、兰新、包兰、甘兰等国道、省道组成的公路网。
已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达2000公里以上。
56.甘肃航空运输业主要有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庆阳机场、天水机场。
57.坚持“科教兴省”是甘肃经济发展的基础。
58.甘肃的科学技术在近代物理、高原大气物理、石油化学、生物制药、冰川冻土、沙漠治理、航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神舟”系列飞船在酒泉航天城发射成功,称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
59.甘肃旅游资源: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分布于鸣沙山的峭壁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文化和佛教艺术宝库。
60.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
61.七一冰川祁连山中部,为大陆趁机冰川,平均厚度70米。
62.兴隆山位于榆中县,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
63.崆峒山位于平凉市西郊,被称为“全国道教第一山”。
64.红色旅游景点:高台烈士陵园;会宁红军会师遗址。
65.兰州市甘肃省唯一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
兰州古称“金城”。
66.敦煌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是“丝绸之路”旅游线上的热点城市,景点有: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阳关、汉长城、雅丹地貌、渥洼池等。
57.天水市主要景点:伏羲庙、卦台山,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朝宗拜祖的场所。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伏羲诞辰日和农历五月十三(传说中龙的生日),天水都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
1995年开始举办天水伏羲文化节。
58.甘肃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1)水土流失;(2)土地沙漠化。
59.甘肃形成了“两高一资”工业经济结构,指的是:高耗能、高排放、资源依靠性。
61.泾川县是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省退耕还林示范县”。
62.甘肃治理水土流失和内流区域荒漠化的方针是“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63.酒泉市是全国大型风电基地,对优化我省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将起到极大作用。
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市被称为“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