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发展方案(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的前身为山东铝业公司职工大学,始建立于1958年,并开设有色金属冶金专业。200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正式挂牌。1986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有色金属冶金专业成人业余大专班。1988年,该专业招收成人大专脱产学生。1990年,有色金属冶金专业被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确定为重点专业,全国有色系统内招生。2004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开始招收首届高职学生,并将专业名称规范为冶金技术。

冶金技术专业是我校办学以来开设最早的重点专业之一,是全国有色系统重点专业,也是我校的特色专业,是背靠国有大企业办学的典范。目前,在山东省范围内,我校是开设冶金技术专业(有色金属冶金方向)最早的学校,也是全省唯一开设此专业的学校。

1958年至今,我校先后为山东、新疆、内蒙、甘肃、广西、河北、山西、河南、宁夏、青海等地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有色冶金专门人才,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走上了企业的领导岗位。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整体评价是: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发展空间大;具有山东铝业几十年积淀的老兵工精神,意志坚定,纪律严明,吃苦耐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2004年以来,学校不断加大投入,使冶金技术专业的办学实力有了更大的提升,为培养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自2007年有首届高职毕业生以来,已有部分毕业生成长为企业的生产骨干、技术骨干、班组长和车间主管。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冶金技术专业培养拥护党的领导,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掌握冶金技术专业必备知识,具备冶金技术专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事氧化铝、铝电解及其他有色金属冶金生产操作、设备管理及维护、产品质量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冶金技术专业职业面向有色冶金行业的氧化铝制取、铝电解、铜冶金、锌冶金、铅冶金、金银冶金等冶金生产企业;就业面向氧化铝制取、铝电解、铜冶金、锌冶金、铅冶金、金银冶金等冶金生产企业的工艺操作与控制岗位、设备岗位、分析检验岗位、生产管理岗位等。

三、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在冶金技术专业现有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资源充裕、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重点突出专业特色,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有色冶金生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善“双师”结构,提高“双师”素质,提高校内实训水平,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共建,使冶金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师资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研发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用三年的时间把冶金技术专业建成国内一流的有色金属冶金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二)具体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

1、充分市场调研,引入职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现状调研,分析一线工作人员的从业基本情况、职业岗位、未来人才需求和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2、构建有色冶金生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制订保证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通过对冶金行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利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方法,解构原课程,重构冶金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3、参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要求,改善“双师”结构,提高“双师”素质。

聘请和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引进1~2名在冶金生产方面教学和实践经验

丰富的教师;每年选派1~2名教师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锻炼;聘请3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指导专业建设;増聘企业、生产一线兼职教师5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具有“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师队伍。

4、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校企合作,开展教学实训开发课题的研究。

新建以自主研发冶金生产仿真教学系统装备的冶金仿真实训中心1个。

进一步升级完善氧化铝生产仿真教学系统。

与企业合作开发铝电解生产仿真教学系统。

5、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氧化铝制取工、铝电解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6、加强相关专业群建设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习领域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带动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测2个专业共同发展。

7、坚持德育为先原则

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要贯穿于专业建设的整个过程。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紧跟行业技术进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素质需求变化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持续市场调查,不间断开展有色金属冶金行业从业人员情况现状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生产一线生产操作人员的需求情况,预测未来几年内专业人才的供需情况,为专业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市场调研,从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相关职业或岗位入手,列出这些职业或岗位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职业资格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再根据职业情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对其共同点进行归纳,确定专业定位、专业服务面向的岗位群、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的思路,构建人才能力培养体系,并持续跟踪,不断改进。

2、校企深度合作,不断完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以“氧化铝制取工”、“铝电解工”国家职业标准和典型企业的岗位操作手册为主要依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以工学结合为重要主线,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人员、场地、信息、标准等各种资源,重点进行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管理等,不断完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改革后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在两年半的校内学习生涯中,主要通过一系列学习领域的训练,基本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然后,在企业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完成从初学者到职业人的转变。

(二)引入行业先进技术资源,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重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企业的参与,包括企业人员的介入、企业标准的引进、职业证书的融合等。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

在建设期内,构建以冶金生产工艺操作与控制、设备使用与维护、产品分析与检验及生产管理为核心岗位能力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加强精品课程和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编写适应新课程体系的特色教材。全面推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岗位调研,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构建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并开发出适用学习资源。

2、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利用虚拟工厂和虚拟车间,创建虚拟项目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完成省级精品课程《氧化铝生产技术》的建设。

3、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重点完成2~3门冶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改造传统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发仿真教学系统,与企业共享教学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