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鸡肉品质的因素
浅议鸡肉品质调控的影响因素

料 在 鸡 饲 料 中 占有 的 比 例 是 很 大 的 ,以 谷 实 类 最 为
差距 。 20 年 6月 , 国就是 以“ 如 01 韩 中国产鸭 肉检 出
禽 流 感 病 毒 ” 由 , 面 禁 止 进 口我 国禽 肉 产 品 。 接 为 全 着, 日本 也 以 韩 国 的 宣 布 为 由 , 止 了从 我 国进 口禽 停
越 多 , 分解 及 重 组 蛋 白质 所 消耗 的 能 量就 越 多 , 需 而 以 脂 肪 的 形 式 沉 积 下 来 的 能 量 相 应 就 减 少 。P s et i
22 . 铜 和 铁 ..4 2
铜 和 铁 是 机 体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O )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饲料 中铜和铁 的添加 SD
品种 对 鸡 肉 品质 的 影 响 主 要 包 括 对 肉色 、 度 、 嫩 p 值 、 分 特性 、 同 醇和 肌 苷 酸 的含 量 等 因 素 f H 水 胆 】 j 。
的发展 , 检验检疫技术水平 的提高 , 人们对 鸡 肉卫生 质量的要求 日益严格 。现在 已经不仅仅是要求鸡 肉
产 品 必 须来 自非 疫 区 , 有 规 定 的动 物 疫 病 , 没 而且 已
经发 展到对某 些规定 的细菌或病 毒 的硬性要求 , 如 在鸡 肉产 品中不能检测出新城疫病毒 、禽流感病毒
等 病 原 体 。我 国 目前 鸡 肉 品质 与 国 际 标 准 还 有 一 定
22 营养 因素 . 2 . 能 量 和蛋 白质 饲 料 .1 2 碳水 化合物 类能量 饲
鸡肉风味物质的影响因素及其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收 稿 日 期 :2020 - 11 - 2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2018YFD0500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2072780) ;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JATS [ 2020] 407) 作者简介:邢 通( 1990—) ,男,江苏徐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畜产品品质研究。 E⁃mail: xingtong@ njau.edu.cn ∗通信作者:高 峰,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gaofeng0629@ sina.com
进一步生成醛类或缩合形成吡嗪类;中间阶段产 物与氨基化合物经过进一步反应,最终形成类黑 精[11] 。 美拉德反应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可以分为 含氮杂环化合物( 如吡咯和吡嗪类)、含氧杂环化 合物( 呋喃类) 、羰基化合 物、Strecker 醛 和 含 硫 杂 环化合物等。 鸡肉在烹饪加工过程中,添加少量 核糖能显著增加 2-呋喃甲硫醇、2-甲基-3-巯基 呋喃和 3-甲硫基丙醛的生成量,增强“ 烤鸡味” 香 气[12] 。 甲硫基丙醛和 2,3 -甲基丁醛 分 别 来 源 于 甲硫氨酸和亮氨酸参与的 Strecker 降解,是水煮鸡 中重要的风味物质。 此外,半胱氨酸发生 Strecker 降解形成的硫化氢,是烤肉中重要芳香物质 2-糠 基硫醇的前体物;同时,它也参与形成水煮肉中最 重要的芳香物质成分 2-甲基-3-呋喃硫醇[13] 。 2.1.3 硫胺素降解 硫胺素即维生素 B1,是维持机体葡萄糖代谢 的重要物质。 同时,它也是肉中重要的风味前体 物质,热 降 解 后 主 要 形 成 硫 化 氢、 硫 醇、 噻 吩、 呋 喃、双环和脂环等多种具有香气的含硫化合物,对 肉的风味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 。 硫胺素热 降解的初级产物 4-甲基-5-(2-羟基乙基)噻唑和 中间产物 5-羟基-3-巯基-2-戊酮可反应生成噻 唑、呋喃、噻 吩 和 许 多 其 他 的 含 硫 化 合 物, 并 进 一 步与呋喃酮等杂环化合物反应生成含硫杂环化合 物[14] ,赋予肉更加浓厚的香味。 2.1.4 氨基酸热降解 作为肉中重要的水溶性前体物质,氨基酸受 热时会脱氨基或者脱酰胺基,形成高活性氨,进一 步与羰基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噻唑、噻吩及含硫 化合物,对风味化合物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15] 。 例如,半胱 氨 酸、 胱 氨 酸 加 热 会 形 成 噻 唑、 噻 吩 及 其衍生物,丝氨酸和苏氨酸则是形成吡嗪的特征 性氨基酸。 2.2 滋味物质的产生途径 畜禽肉中游离氨基酸大部分具有呈味作用, 而这些游离氨基酸主要来源于饲料摄入和蛋白质 降解。 蛋白质可在组织蛋白酶和钙蛋白酶作用下 水解形成多聚肽,进一步在肽酶和氨基肽酶作用 下经由小肽最终形成游离氨基酸[16] 。 游离氨基酸 及其盐类主要呈现苦、甜和鲜味。 核苷酸由嘌呤或嘧啶碱基、核糖或脱氧核糖 以及磷酸组成,是肉中重要的滋味物质。 畜禽体 内核 苷 酸 主 要 由 核 糖 磷 酸、 氨 基 酸、 二 氧 化 碳
影响肉品质量的三个因素

动物生长期较短, 呈味物必然沉积量少, 尤其 快速出栏的动物。国外注重成分含量, 而我国则注 重其气味与滋味, 如慢速鸡的呈味物— ——肌甘酸是 快 速 鸡 的 1.5 倍 , 以 地 方 鸡 论 , 乌 骨 鸡 含 量 最 高 , 其次为白耳鸡、狼山鸡等; 母鸡高于公鸡, 人们之 所以喜欢食用母鸡, 可能就是这种原因。而北京黑 猪在肌甘酸方面则大于外来猪种。又有试验证实, 饲料选择有助于核甘酸的积累, 并可使背长肌中的 肌 甘 酸 明 显 提 高 达 21.79% , 并 能 改 善 肉 的 品 质 。 据报道, 国外已有培育“大理石”样肉品新品种的 研究。
农产品加工 31 2007·2
安全与检测
An q u an Yu J ian ce 说, 肉鸡脂肪含量高于蛋白质, 影响了肉品品质的 提高。猪肉也发生同 样 的 变 化 , 猪 肉 蛋 白 1952 年 为 16.7 g, 1991 年则为 13.2 g, 仍呈下降趋势。
当前, 许多业主为了追求利润, 除滥用添加剂 外, 往往在动物出栏前加大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及高 热能饲料, 甚至饲喂酸败油脂, 有的还饲喂化肥 等, 使肉食出现高脂和异味, 除动物引发生理障碍 外, 肝脏往往肿大, 甚至有癌变发展的倾向, 对食 用者造成潜在危害。
Tel: 0311- 87699772 E- mail:xuchanpin2006@163.com
鸡肉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q a iy.Th y c n an d v re y,a e,s x,f e u lt e o t ie a it g e e d,b e d a n io me ta l a b t g r e nd e v r n n swel sa a a e.W h ly o l t e e a e t itnc e r e e fc so h hike uaiy a d t si e s.I d tt e me s e f h r r hed s i td g e fe t n t e c c n q lt n a tn s fwea op h a ur so t e r a i g a mi ita in wih s intfckn wld ,dr w p rg f a i a ur sa an td s a e h e rn d n s r to t ce ii o e ge a u i htulv l me s e g is ie s d b f r ha e o e nd,a d f e e urt o d rt hebr i r,t hike o uc u lt o d b n urd. n e d s c iy f d e o t o l e he c c n pr d e q aiy c ul e e s e Ke r s:c ike y wo d h c n;q lt uaiy;f cG u c e g M n ha。 Xi h n 。
( .il gIs tt o ehooy N Nig2 0 3 ,C ia 1J i nt ue f cn l , a n 1 08 hn ; nn i T g 2D v ino i oi l h r aet a fr n l Pa t L P J i 7 0 0 C ia . iio f o g a P am cui lo i s& l s K C, i n 2 20 , hn ) s B l c c A ma n ng
益生菌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益生菌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作者:何道华卢桂强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下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益生菌是一类活的微生物混合物,被认为是抗生素的一种理想替代品,将益生菌用作日粮添加剂可以展现其作为一种可以改善禽肉质量的天然方式的潜力。
本文将从益生菌对鸡肉理化特性和类脂组成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为后期益生菌制剂在肉鸡养殖方面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益生菌;添加剂;鸡肉众所周知,全球家禽生产量高达200多亿吨/年,这主要由于供求关系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即人均GDP的上涨,导致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肉的品质,肉质和风味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张惠[1]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品种、营养、饲养等因素对鸡肉品质的影响,同时根据检验结果讨论了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和贮藏过程对鸡肉品质变化的影响。
益生菌,作为一种新的益生元产品,通过自身代谢作用生成的抗菌物质,可通过调节肉鸡的免疫反应和肠道代谢达到改善鸡肉品质的目的[2]。
1 益生菌对鸡肉理化特性的影响pH值是衡量肉类质量的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将益生菌制剂与饲料共同喂养肉鸡时,可影响其肉质中的pH值,且益生菌种类和实验设计过程中环境对结果也有影响。
茶多酚乳酸菌复合物可使鸡肉中pH值缓慢地酸变,而乳酸菌复合物浓度与鸡肉中挥发性碱性氮含量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
将2%和3%复合益生菌添加到肉鸡的日粮中,可以达到显著提高肉鸡品质的目的。
另外,益生菌制剂可显著提高鸡肉纤维的保水能力,改善烹饪的口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鸡肉新鲜度和质量的感官判断取决于肉类的颜色。
通常肉的颜色需要通过仪器测定亮度(L)、红色(A)和黄色(B)来确定,但是实际购买过程中很难做到,因而更需要食品企业生产高品质鸡肉。
添加约25%的益生菌饲料,明显改善了雪峰五谷鸡粗蛋白和粗脂的消化能力。
乳酸菌日粮能显著降低雪峰乌骨鸡胸肌的pH值、剪切力和蒸煮损失,均能显著提高乳酸菌肉色的红度。
饲喂短乳杆菌M8可显著提高鸡肉的色泽和嫩度,尤其是饲喂量为0.09 g/kg。
日粮各种添加成分对鸡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本 文 对 口粮 水平 改 善鸡 肉品质 的 研究进 行综述 ,为 从 口 粮 角 度 调控 肉质 提 供 参 考 。 1 日粮 中添 加 VE 对 鸡 肉品质 的 影 响 日粮 中添 加 VE可提 高 畜禽 肉在 加 工过 程 中的氧 化 稳 定性 ,延 长 商 品货 架期 。VE可 对磷 脂 酶 A 产生 抑 制 作用 ,减 少异 味 产 生 ,改 善 肌 肉风 味 和鲜 度 。 由于 vE
(. 肃 畜 牧 丁程 职 业 技 术学 院 食 品科 学 系 ,甘 肃 武 威 1甘 7 3 0 ;2宁 夏 食 品检 测 中 心 , 宁 夏 银 川 30 6 . 702 ) 50 1
摘 要 :饲 料 是 影 响 鸡 肉 品 质 的 最 直 接 因 素 , F粮 营 养 成 分 不 仪 影 响 鸡 的生 长 ,而 且 关 系 到 删 体 肉 品 质 的高 低 。 j 因此 , 多年 以米 ,很 多 学 者 在 这 办 面 进 行 了大 量 的研 究 。本 文 就 日粮 各 种 添 加成 分对 鸡 肉品 质 影 响 的研 究 进 展 情
5 2 1 ,V 12 , . 4 0 0 1 o . 5 No 0
肉类研究
M EAT R ES EARCH 中 国肉类食 品综 合研究 中心
CH A E RES ARCH E I M E C N ER
专题论述
日粮各种添加成分对鸡 肉品质影响 的研 究进展
张海 峰 1 白 杰 z ,
中 图分类 号 :T 2 11 S5.
义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132 1)40 5 —4 0 182 (0 1 —0 00 0
近 年 来 ,畜 禽 肉品质 的 问题 日益 引起 人 们 的 关注 。 随着 社 会 经济 的 发展 和人 民生活 水平 的提高 , 人们 对鸡 肉品 质 的要 求 越 来 越 高 , 小 仪 要 求 肉 品营 养 丰 富 , 而
禽肉品品质检验要求

禽肉品品质检验要求咱来说说禽肉品的品质检验要求哈。
一、外观方面。
1. 色泽。
正常的禽肉呢,颜色得对头。
鸡肉要是白色或者微微带点淡黄,那是健康的表现。
要是鸡肉红得像火鸡(这里说的不是真的火鸡那种红哈),或者颜色特别暗沉,那可就有点可疑了。
鸭肉呢,一般也是白里透着点浅粉或者淡黄,要是发灰或者黑,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就像人脸色不对肯定身体有毛病一样,禽肉颜色不对,那品质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2. 表皮完整性。
禽肉的表皮得完整光滑,没有破损或者裂口。
你想啊,要是一只鸡身上到处是破洞,就像一件破衣服似的,那里面的肉很可能就被污染了。
比如说,要是有伤口,细菌啊、脏东西啊就容易钻进去,就像小偷看到房子有破洞就想进去偷东西一样。
二、气味方面。
1. 正常气味。
新鲜的禽肉闻起来有那种淡淡的肉香,就像你走进一家好的肉店,能闻到的那种清新的肉味。
鸡肉有鸡肉的香,鸭肉有鸭肉的独特味道。
如果闻起来有股刺鼻的氨味,或者是那种腐臭味,就像臭鸡蛋的味道一样,那就像是在告诉你“我已经坏掉啦,别吃我”。
这就好比一个人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肯定是身体哪里不对劲了。
2. 无异味混合。
禽肉不能有什么奇怪的混合气味,比如不应该有化学药品的味道。
要是闻到有消毒水味或者其他怪味,那这肉可能被不恰当处理过,或者是在不好的环境里存放过,就像在一个堆满垃圾的房间里放了块肉,能没怪味吗?三、触感方面。
1. 弹性。
用手按一按禽肉,好的禽肉是有弹性的。
就像按一个充满气但又不是很鼓的气球一样,按下去它会弹回来。
要是按下去一个坑,半天弹不起来,就像按在一块泥巴上,那这肉要么不新鲜,要么就是注水肉。
注水肉就像一个本来健康的人被强行灌了很多水,变得臃肿又没活力。
2. 干爽或适度湿润。
禽肉表面应该是干爽的,或者是有一点适度的湿润。
要是摸起来黏糊糊的,就像手上沾了胶水一样,那这肉可能已经开始变质了,细菌在上面繁殖,就像一群小虫子在肉上爬来爬去,分泌出那些黏黏的东西。
四、内部检查(如果需要切开看的话)1. 脂肪分布。
不同鸡种肌肉品质分析

2 结 果与分析
分别测定了广丰 白耳 鸡、 白羽鸡、 隐性 景德黄鸡的 肉色 、 系 水力 、 失水率 、H值 、 p 嫩度 、 熟肉率与贮 藏损 失 等肉质指标 , 结
果见表 1 。
从各品种中随机抽取 5 羽初生雏 , 同的 饲养管理 条 0 在相 件下进行 饲养 , 饲养前期为厚垫料地面平养 , 电热保温 , 饲养后 期为离地 网上饲养 , 常规方法进 行免疫接 种 , 按 自由采食和 饮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人们对鸡肉品质的要求越来 越
肉嫩度仪测定剪切力值, 每个样本剪切 3 计算平均值。 次,
125 熟肉率 .. 取胸肌称重( ) 放置 于煮沸 了的铝锅 内隔 ,
高。影响鸡肉品质的因素有很多, 诸如遗传、 年龄、 性别、 环境、
饲料营养 、 等等。现将以广丰 白 鸡、 药物 耳 隐性 白羽鸡 、 黄 景德 鸡为研究对象 , 分析其在 肉 色、 肌肉 系水 力、 肉失水率 、 肉 肌 肌 p 、 H值 肌肉嫩度、 熟肉率与贮 藏损失等 几个 方面 的表现 , 作 并 出比较 , 为鸡的肉质评定提供参考。
山三县和浙江省江山县 , 我国特有的 白耳 黄鸡 品种 , 是 是农业 部首批确认 (0 2 的 l 个 地方 品种鸡 国家级 资源 保护 品 种 20 ) 1
126 贮藏损失 ..
宰 杀 后 2h将 修整 成 长 5e 、 3e 、 , m 宽 m
厚 2c m的肉样 称重 , 然后用 铁丝钩住 肉样一端 并套入塑料 食 品袋 内, 4℃冰箱中分别吊挂 4 、 , 在 8 9 h分别称重 , h 6 计算 , 取
《 黑龙江畜牧兽医》05年第 l 期 20 2
畜产品加工
8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研究FEED RESEARCH NO .12,201125科技动态全世界每年畜禽产品生产量达到200亿t,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是中国和意大利。
畜产品快速增长开始于50年前的现代家禽养殖业的开始(Mead,2004)。
在过去的20年中,品种的选育及规模化养殖使得畜禽产品市场迅速扩张。
而规模化养殖和日粮的不断优化使得饲养周期缩短到38~40 d。
近几年,随着家禽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鸡肉安全卫生,营养价值高,还要求肉质和风味好。
因此,不断提高鸡肉品质和风味是当前关注的重点。
1 品种目前,市场上鸡的品种比较多,从用途方面则可以分为蛋用型、肉用型和兼用型品种,从生长速度方面可分为优质型和快速型2大类,我国现有鸡种超过70 %属于优质型,如:雪山草鸡、固始鸡、华清麻鸡和三黄鸡等。
这类型的鸡具有觅食能力强、抗逆性强、味道鲜美和安全健康等特点,深受大众消费者喜爱。
肉品的风味随风味形成物质含量的不同而不同,如:蛋白、水分、脂肪酸和肌苷酸等。
不同基因型鸡品种的选取不仅对屠宰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还对肉质组成及风味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F Sirri 等研究表明:优质型鸡与快速型鸡相比,有着较低的脂肪含量,胸肌中n-3不饱和脂肪酸是快速型鸡的2倍,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优质型鸡比快速型鸡更受消费者青睐。
李建军等比较了石歧黄鸡和AA 肉鸡2种鸡肉质及风味差别,结果表明:品种对鸡肉干物质、粗脂肪、脂肪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肌苷酸等物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高素敏的研究显示:品种对放养鸡营养成分有影响,表现为罗曼蛋公鸡的水分和肌内脂肪与艾维茵鸡含量都高于固始鸡,粗蛋白含量固始鸡高于艾维茵鸡。
品种对笼养鸡营养成分有影响,但不规律。
通常情况下,地方鸡种的肉质要好于快速型鸡种。
沈晓辉等通过选取5个肉鸡品种,对其肉质物理及化学性状进行比较得出,浦东鸡的肉色、系水力、pH、肌内脂肪和蛋白含量等较红宝、石岐杂、麻花和AA 鸡要好,而且总体来看,地方鸡肉质要优于快速型鸡。
2 日龄日龄对鸡肉风味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变体内与风味物质合成,特别是氨基酸、蛋白质和核苷酸等物质有关的代谢来实现的。
随着日龄的增加,鸡体内的化学变化使得呈味物质也随着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鸡肉品质发生改变。
李建军等比较不同日龄石岐黄鸡和AA 肉鸡滋味及香味呈味物质前体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日龄对鸡肉风味相关物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日龄的增加,鸡肉游离氨基酸和硫胺素等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而干物质、粗蛋白、肌苷酸及其相关物质含量显著增加。
吴科榜等报道,通过比较不同日龄的文昌鸡肉质性状,日龄不同,肌肉pH、滴水损失、水分含量和肌间脂肪含量等指标差异显著,说明日龄是影响鸡肉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
唐辉等研究表明:随着上市日龄的增加,肌内脂肪有所增加,有利于改善肉的口感和风味,但肉的嫩度降低,保水性下降。
Sung 等通过研究,比较不同日龄韩国土鸡肉的质量特征的影响得出,随着日龄的增长,胸肌和腿肌的粗脂肪呈显著增长趋势。
3 性别性别对品质的影响与性激素产生和代谢的遗传控制及其对脂类组成和代谢的影响有关。
性别差异的表达依赖于性成熟,因此,性别对风味影响程度的大小与日龄有关,公鸡在达到性成熟时有较强的风味(Sink 等,1979)。
陈继兰等研究结果表明:90日龄北京油鸡母鸡肌苷酸含量有大于公鸡的趋势。
肖小珺等研究表明:公鸡活质量、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高于母鸡,且差异显著,而母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高于公鸡,差异也显著。
影响鸡肉品质的因素分析张 惠 周维仁 闫俊书 宦海林 徐小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收稿日期:2011 - 08 - 3026科技动态4 饲养模式鸡的饲养方式可分为笼养、平养和放养。
笼养鸡供给饲料营养全面且合理,运动量较小,从而生长迅速,数量上满足了不断增加的消费需要,但是笼养使得鸡肉中沉积过多脂肪,不利于肉品质的提高;放牧不仅可以保证鸡群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运动量,还能减少体内脂肪沉积,提高肌肉韧性,同时在放牧时鸡群采食大量的牧草及昆虫作为饲料,极大提高了肉质风味。
近几年,随着家禽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有机肉品质很受消费者的喜爱。
张惠等报道,采用放牧饲养可以降低雪山草鸡的腹脂率,提高屠宰性能,同时还可以提高肌肉的亮度及红度,有利于改善肉色及肉品质。
Permin等研究指出,家禽的放牧饲养方式可以改善土壤微生态。
目前,生态田园放养鸡已经引起一些国家的重视,加拿大采用可移动式鸡舍在草场轮牧养鸡。
还有一些国家,市场销售的鸡蛋要标示是笼养还是放养,放养的鸡蛋价格要贵很多。
Fanatico 等报道,在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消费者对于畜禽产品的选择越来越偏向于自由放牧或是有机产品。
陆俊贤等研究不同放养方式对青脚麻鸡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鸡的腹脂率比笼养的低,并且随着放养时间的延长,腹脂率有降低的趋势。
Ponte 等(2004)研究表明:鸡在自由放牧时采食户外的牧草,牧草可以为其提供能量及蛋白,有利于鸡的生长。
韩剑众等(2003)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广西黄羽肉鸡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肉鸡肌肉中的肌苷酸和硫胺素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
但完全的放养方式,在早期雏鸡的病死率较高,对于养殖户利益损失较大。
所以采用阶段性饲养模式,早期集约化饲养,后期采用放牧饲养的模式,既可以降低早期病死率,又可以保证放牧方式下的优质风味。
5 饲料营养5.1 能量和蛋白饲料能量饲料通常主要包括,糖类能量饲料和油脂类能量饲料,是对饲料中三大主要有机营养物质水平高低的综合评价,能量水平高低关系到畜禽生长性能的好坏。
前者以谷实类最为常用,谷实类玉米中含能值较高,含有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等,有利于生长、产蛋、加深肤色和蛋黄颜色,且用玉米饲喂肉鸡比小麦饲喂可以沉积更多的脂肪。
而油脂类能量饲料通常作为能量补充饲料,不仅给鸡提供能量,还提供鸡必需的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蛋白质饲料主要有植物性蛋白饲料和动物性蛋白饲料2大类,不同蛋白质饲料对鸡肉品质及风味影响不同。
王彦文等试验表明:中、低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显著或极显著地降低了腹脂率,从而显著改善胴体品质。
5.2 矿物元素及维生素硒是家禽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化合物可以清除细胞内形成的过氧化物,防止细胞和亚细胞受到过氧化物的破坏,保持细胞的完整性,硒与过氧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协同作用,从而提高畜禽肉品质量。
邹晓庭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蛋氨酸硒和酵母硒,均可以显著加深鸡肉色素沉积,减少肉的损失。
黄素珍等试验结果表明:在肉鸡饲料中添加100 mg/kg维生素E或0.5 mg/kg硒,或二者合用,可以提高鸡胴体在冷藏期间抵抗自由基进攻的能力,延缓肉质氧化和脂肪酸败,有效延长肉质的保质期。
李业国等研究表明:硒能降低鸡肉的滴水损失,改善肉的嫩度。
也有研究者报道,硒可以显著提高羽毛评分,改善肉品质量。
铬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葡萄糖耐受因子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和增强胰岛素功能的作用,进而影响动物体内各营养物质的代谢。
Amoikon等研究表明:铬可以促进胰岛素由血液向组织转移,尤其可以使肌肉细胞对胰岛素的内化作用加强。
同时增强肌肉细胞对葡萄糖及亮氨酸等氨基酸的摄取,进而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代谢。
王丹莉等报道,在AA肉仔鸡日粮中添加400 mg/kg酵母铬,显著降低了肉仔鸡的腹脂率。
镁可提高肌肉的初始pH,降低糖酵解速度,从而延缓应激,改善肉质。
因此,补镁可以提高肉鸡的抗氧化能量,可以用来改善鸡肉的氧化稳定性,提高鸡肉的耐储存性。
铜和铁是机体SOD的重要组成成分,提高饲料中铜和铁的添加剂量,可增强肌肉中SOD的活性,减少自由基对肉品的损害。
另一方面,铜和铁也可以加速肌肉中脂质氧化,减少脂肪的沉积,提高肉品质。
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不仅可以增强家禽对外界疾病的防御能力,还可以提高肉品质。
维生素E存在于细胞膜上,可以有效的阻止脂质氧化的发生,饲料研究FEED RESEARCH NO.12,2011饲料研究FEED RESEARCH NO .12,201127科技动态有利于维持储存期间鸡肉稳定,并可以抑制日粮不饱和脂肪造成的肉品氧化,从而起到保护肉质的作用。
维生素C 可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和脂质过氧化物自由基等,从而保护生物膜免受过氧化物的损伤,防止氧化,提高肉品质。
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生物素可以提高肉仔鸡的生产性能,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升高。
6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主要包括,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密度及管理方法等条件。
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畜禽的成活率,同时还可以提供优质和安全的肉质。
环境因素对维持需要影响最大,研究最多的是环境温度。
动物体温和体产热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体内营养物质代谢强度与环境温度直接相关,环境温度每变化10 ℃,营养物质代谢强度将增加2倍,所以,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增加维持需要。
通常情况下,育雏期第1周舍内温度在32~35 ℃,以后每周下降3 ℃,4周以后开始脱温,此后舍内温度以保持在约25 ℃最好。
而具体保温操作还需根据鸡苗的具体行为来判断。
雏鸡适宜的湿度为10日龄前60 %~70 %,10日龄后50 %~60 %。
家禽对湿度的要求与季节也有很大的关系,夏季湿度过大会使室内温度上升,不利于生长,而冬季湿度过大则会降低室内温度,用于维持体温的营养需要量增加,同样也不利于家禽生长。
同时湿度过大有利于环境中微生物繁殖和寄生虫等疾病的传播,降低了家禽的成活率。
光照主要促进维生素D 的合成,促进骨骼代谢,提高家禽成活率。
同时还可以促进性早熟,有助于胴体品质的改善。
王林枫等研究表明:光照主要是通过影响动物体内褪黑激素来调节营养分配的。
褪黑激素一方面可以促进绒毛生长。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沉积,改变动物的体成分组成。
光照可以调控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改善动物的品质。
除此之外,对家禽的饲养管理,还需要对舍内密度、通风、垫料消毒卫生和饮水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控。
7 屠宰工艺屠宰工艺过程是生产中获得畜禽肉的一种加工和处理方法,不仅包括对动物的击晕、放血和烫毛等处理方法,而且还包括屠宰中降低胴体微生物污染的措施,生产中对这几个环节的控制是屠宰环节提高肉类质量的重要方法。
屠宰方式主要是影响肌肉中物质合成来影响肌肉品质的。
有研究指出,痛苦挣扎死亡鸡肌肉肌苷酸在死后3 h 达最高,而无痛死亡鸡宰后需10 h 才能达到顶峰。
其原因可能是:挣扎死亡鸡乳酸含量及pH 变化更快,从而影响磷酸肌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等酶的活性。
电击晕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击晕方法。
传统电击主要是采用低电压,畜禽击晕所需要的时间长,而且电击的部位需要准确把握才能致晕,这对动物的应激较强,近年来不少国家开始使用高电压将畜禽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