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地理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地理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地理试题及答案

红安思源实验学校2014年秋九年级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满分:35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对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所描述的省级行政区是()

2.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下列山脉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山脉两侧有我国最大的高原和最大的平原

B.②山脉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C.③山脉是四川省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D.④山脉南侧为半干旱区,北侧为半湿润区

读右图,完成3题:

3.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4.我国古籍中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这种状况出现在黄河的什么河段()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5.“中考”后武汉地区酷热难当,如果家长要带你外出旅游避暑,最理想的避暑地点是下图中的()

6.下列民居在湿热气候中形成的是()

A B C D

7.近日《铁血红安》在央视热播,掀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下列红色旅游区位于湖南省的是()

A.韶山B.延安C.井冈山D.遵义

8.图中我国四大地理区对应正确的是()

A.甲是北方地区B.乙是黄土高原地区C.丙是西北地区D.丁是青藏地区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9分)

1.读台湾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城市;

B 海峡;

C 港口。

(2)台湾省的地形东部为,西部沿海为。

(3)台湾省因盛产被誉为“东方甜岛”。该省最多的少数民族是。(4)台湾的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

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共10分)

(1)将下列甲乙丙丁四幅景观图和上图中的四大区域分布图对号入座。

甲乙丙丁甲位于,乙位于,丙位于,丁位于(填字母)(2)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山指的是。

(3)A所在地区的主要耕地类型是其与B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共同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4)图中C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该区域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其代表性的畜种有“高原之舟”之称的是

(5)受降水的影响,图中D地区的自然景观由东向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A

2、D

3、B

4、C

5、B

6、C

7、A

8、D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9分)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

(1)维吾尔

(2)西气东输管道

(3)畜牧业成都平原主导煤炭沪宁杭

(4)A

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A C B D

(2)秦岭

(3)水田雨热同期

(4)高寒牦牛

(5)荒漠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自然地理(Synthesize 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编码: 12014006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范围:04地理科学 学时数: 54 其中实践学时 学分数: 3 先修课:气象气候学、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 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动物地理学、 地球概论等 考核方式:考查制定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制定日期:2010年执笔人:陈永金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高校地理系的专业选修课, 旨在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地球表层的性质、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表环境的形成、发育、演化过程等.同时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为建立科学的自然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人地关系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结合较大量的实例,锻炼综合技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后续课程主要有:区域自然地理学等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者:伍光和等高教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 教学参考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者:刘南威等科学出版社 《综合自然地理》作者:景贵和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绪论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从系统理论看地理学分科 三、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四、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五、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六、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点、难点)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六年级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3----2014年第二学期东片期中联考 六年级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 2、全卷共二道大题,总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 )1、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A 、南极洲 B 、大洋洲 C 、欧洲 D 、亚洲 ( )2、中国位于以下哪个地区 A 、东亚 B 、南亚 C 、东南亚 D 、北亚 ( )3、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亚洲的是 A 、印度 B 、越南 C 、菲律宾 D 、俄罗斯 ( )4、从所在半球来看,亚洲主要位于 A 、西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南半球 C 、东半球、北半球 D 、东半球、南半球 ( )5、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B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C 、亚洲面积广大,是世界第一大洲以高原山地为主 D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 )6、四大洋中,亚洲没有濒临的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 )7、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 A 、黑海 B 、死海 C 、贝加尔湖 D 、休伦湖 ( )8、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的原因是 A 、亚洲降水多 B 、亚洲面积大 C 、亚洲河流多 D 、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 )9、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 、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 )10、下列河流最终流入印度洋的是 A 、湄公河 B 、叶尼塞河 C 、长江 D 、恒河 ( )1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 、非洲 B 、亚洲 C 、欧洲 D 、北美洲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 试卷类型:A 卷 题号 一(20分) 二(20分) 三(10分) 四(15分) 五(20分) 六(15分) 总分 得分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1.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得分 评分人 得分 评分人

初中地理新课标考试试卷

初中地理新课标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与仍是时代的主题。 2、和,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3、地理学是研究以及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第二,。 4、地理学是一门兼有性质与性质的综合性科学。 5、七、八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 分:、、、。 6、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和,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和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总体特征的认识。 7、本课标所讲的地理要素采用和结合两种方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新课标提倡把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A地球与地图 B世界地理 C中国地理 D乡土地理 2、七、八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7~9年级地理课程 以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A区域地理 B世界地理 C中国地理 D自然地理 3、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学习顺序。 A作了严格的规定 B不作规定 C 没有任何说明 D专家指导下开展课程。 4、"乡土"范围指一级行政区 A省 B市 C 县 D乡或镇

5、地理教材的呈现方式要适合学生学习。应做到课文系统、和作业系统的有机统一。 A多媒体系统 B图像系统 C音频系统 D综合系统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新课标指导下的地理课课程开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如何理解乡土地理开展必要? 4、以实例说明怎样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 四、论述题:(本题30分) 以一课为例,展示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课堂教学? 案例以“日本”为例学习区域地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和平发展 2、关注全球性问题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 3、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地域性 4、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5、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6、空间差异空间联系自然因素人文因素 7、单独列出地理区域 二、选择题: 1、D 2、A 3、B 4、C 5、B 三、简答题: 1、(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2、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 3、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4、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四、论述题: 展示世界地图和日本地图,让学生观察、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一张纸上。

2019年六年级地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9年六年级地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答题 栏内每小题2分, 共30分)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事件是: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2、本初子午线是 A、0°经线 B、180°经线 C、东经90°D、西经90°() 3、XX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了,小明想知道伊拉克在哪里, 他应该查找() A.世界政区图 B.世界地形图 C.世界气候图 D.世界人口图 4、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 一天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5、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0°纬线上B.0°经线上 C.北纬80° D.南极点 6、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黑龙江省地图 D.哈尔滨市地图 8.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9、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E、160°W B.20°W、160°E C.0°、180°W D.90°E、90°W 10.在经纬网中有两条经线和一条纬线是不用标注东西经或者南北纬它们是( ) ①0°经线②0°纬线③180°经线④20°经线 A.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②③④ 11、在标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一般指向() A、正北 B、正东 C、正西 D、正南 12、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昼夜 13、在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5000 B、1/50000 C、1/5000000 D、1/500000 14、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 赤道上 B. 北极点上 C. 南极点上 D. 本初子午线上 1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二、填空题(24分,每空2分) 1、若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的规则判定方向。

六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复习过程

六年级地理练习题 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哪种天气适合篮球比赛 ABCD 2.我国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明天北方会有一股冷空气南下,与暖空气交汇,在江淮流域形成降雨”,请你分析该天气预报所描绘的降雨类型是 A.对流雨B.地形雨C.锋面雨D.暴雨 4.娜娜去热带沙漠旅行,你认为下列哪个景观图,是娜娜可能拍到的照片? A B C D 5.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正确的地理现象是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已是冬季B.我国的河流已结冰 C.南极有极昼现象D.哈尔滨的白昼比广州短 6.“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A.日常生活B.交通出行C.农业生产D.工业生产 7.小明业余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国际竞争激烈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C.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D.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8.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较弱B.海拔较高C.离海较远D.受冬季风影响 读右图,回答9~10题。 9.甲点海拔为 A.1500 米B.1000 米C.500 米D.0 米 10.如果乙点的气温为15℃,那么甲点的气温应该是 A.15℃B.0℃C.18℃D.9℃ 11.有关气温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洲大陆最炎热B.一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方突出 C.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气温高D.沿海湿润地区温差大 12.地理老师要求画一幅学校平面图,比较合适的比例尺是 A.1:100 B.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C.1/1000000 D.1:5 13.图例“”表示的是 A.铁路B.公路C.洲界D.国界 14.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A.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B.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C.从亚洲中部向两极降低D.从海洋向陆地降低15.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是指气流从市区流向郊区 B.B是指市区气温较高,上升气流显著 C.这种现象被称为孤岛效应 D.这种现象的产生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16.在地中海气候区,许多树木的叶子比较小, 表面多为“蜡质层”,以减少水份的蒸发。这种树林被称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 17.下列四幅图是我市一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一天),你认为我们期末考试期间的正午日照最可能接近哪一幅 ABCD 18.青岛市白昼最长时 A.北极圈内出现极夜B.北半球昼短夜长C.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D.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19.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人口多少B.经济发展水平C.开发历史早晚D.军事力量强弱 2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政治、经济等方面问题的商谈是 A.南北差距B.南南合作C.南北对话D.和平与发展 2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A.绕转中心B.方向C.周期D.产生的地理现象 22.下列是四位同学对一日天气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四季如春B.长冬无夏C.终年炎热D.电闪雷鸣 23.下列哪种活动不利于大气环境的保护 A.大量燃烧煤B.植树造林C.修建水库D.开发太阳能资源

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2011版(1)

. . 地理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和性质的基础课程。 2、教学过程是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归纳为三点: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 4、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评价手段,实现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6、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7、地理教材包括地理图册等。 8、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创新特色体现出五个“新”:。 9、“”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10、课程目标是指学科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 11、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掌握、增强爱国情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12、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陈述方式,主要采用目标和目标两类。 13、地理科学是研究以及人类活动与相互关系的科学。 14、地理课程的特征有 15、区域地理通常从区域地理总论和区域分区地理两个方面学习。区域地理总论又分为、和两大部分。 16、地理位置一般分为位置和位置。 17、纸笔测验可分为课堂测试、测试、测试、测试等。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功能属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功能的是()。 A、导向功能 B、反馈功能 C、启发功能 D、激励功能 2、()是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基础。 A、资料 B、教师教学用书 C、教科书 D、地图 3、下列不属于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的是()。 A、学生表现法 B、纸笔测验法 C、档案袋法 D、观察法等。 4、在课程总目标和三项分目标中对知识方面须达到的目标可分为知道、()、掌握等层次。A、了解B、理解C、灵活运用D、巩固 5、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出之点是()。 A、求同 B、求异 C、创新 D、创造 6、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 A、教学 B、教法 C、观念 D、态度 7、地图一直被看做是地理学习的()。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第三语言 D、第四语言 8、下面不是乡土地理教学的特点的是()。 A、实践性 B、开放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 9、对于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众传媒 B、青少年活动场所 C、学校周围的社区机构 D、学校附近的各种环境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是()。 A、题库类 B、课件类 C、自制学具类 D、资料类 三、简答题(19分) 1、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3分) 2、地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4分) 3、命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注意哪几点?(3分)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B) A. 整体性 B. 综合性 C. 相关性 D. 区域性 2、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发生统一性原则的是:(A )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主导标志法 D. 合并法 3、贯彻区域共轭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B )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4、下面四种动物:①兔子;②鱼;③恐龙;④章鱼。按照动物进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B)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5、原始大气中没有:(D) A. H2O B. CO2 C. N2 D. O3 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梦溪笔谈》 D. 《禹贡》 二、多项选择题 7、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8、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ABCD)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9、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BCD) A. 景观圈 B. 自然综合体 C. 自然地理环境 D. 地球表层 10、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相对一致性的是:(BD)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合并法 11、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12、下列分异规律属区域规模尺度的分异是:(AB) A. 带段性 B. 省性 C. 干湿度地带性 D. 热力分带性 13、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14、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物理风化阶段;②富钙阶段;③富硅铝阶段;④富铝阶段。下列顺序正确的是:(A)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③② 15、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ABCD) A. 综合性 B. 整体性 C. 地域性 D. 相关性 1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C)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禹贡》 D. 《梦溪笔谈》 17、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18、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哪几种形式:(BC) A. 采集渔猎、农业社会 B. 依附自然、顺应自然 C. 征服自然、与自然共生 D. 工业化、人地协调

六年级期中地理试题及答案

2009——2010下地理期中考试题(六年级下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亚洲是世界上() A、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C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D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洲 2、亚洲地区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是() A长江B印度河C湄公河D叶尼塞河 3、亚洲是世界上() A人口最多的大洲B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C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D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4、亚洲地形() A、以平原为主B、以高原山地为主C、中间低,四周高D、以山地为主 5、亚洲河流呈放射状的原因是() A降水丰富B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河流长 D四面临海 6、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德干高原 C阿拉伯高原 D 西伯利亚高原 7、亚洲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8、通常作为日本象征的“圣山”和国花分别是() A富士山、樱花 B金刚山、荷花 C 白头山、牡丹 D太白山、荷花 9、日本是东亚的一个() A岛国 B半岛国 C海陆兼备的国家 D内陆国 10、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位于大洋的边缘地区 C境内山岭众多,平原面积狭小 D过度修建地下设施 11、日本的传统服装是() A旗袍 B中山装 C 和服 D牛仔服 12、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 A日本 B印度尼西亚 C菲律宾 D马来西亚 13、被称为“海上生命线”的海峡是() A霍尔木兹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台湾海峡 D朝鲜海峡 14、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A缅甸 B老挝 C柬埔寨 D泰国 15、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自然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40 1.土壤肥力: 2.生物多样性: 3.流域:

4.气候变化: 5.垂直地带性: 6.地质循环: 7.净辐射:

8.地转流: 1.解释一般水量平衡方程I-O=±△S的含义,写出全球、全球陆地 和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2.为什么说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充分开放和物质微弱开放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11 一.名词解释40 1.土壤肥力:土壤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协调植物生理生态要求的能力。衡量的标准是土壤中水、热、气、肥周期性动态达到稳、均、足、适地满足植物需求的程度。 2.生物多样性:生物界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物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主要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流域:每条河流和水系从一定的陆地范围内获得水量补给的集水区。 4.气候变化:指气候相对于平均状态的偏离,它具有一个非常宽的时间谱。 5.垂直地带性: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低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垂直分化。 6.地质循环: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之间建造与破坏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循环模式,包括水循环、岩石循环和构造循环三个次级循环。 7.净辐射:在某段时间内,物体单位面积上能量收支的差值。地面净辐射指地面收入的总辐射能量和支出的总辐射能量的差额。 8.地转流:当海水沿着压力梯度力方向流动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当两种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大致垂直于洋面坡度绕涡旋流动的海流。 二.简答题60 1.解释一般水量平衡方程I-O=±△S的含义,写出全球、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水量平衡方程的含义:输入系统的水量I减去输出系统的水量O等于系统中的蓄水变化量△S。 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P陆+P洋=E陆+ E洋。其含义是:由于就多年平均来说,△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1、简述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系统及其要素 2、简述地理学的科学体系 答:三分法(地理学分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三层次(综合层次):部门地理学、综合地理学、统一地理学 三重性(研究性质):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三时段(时间性质):过去地理学、现代地理学、未来地理学 横断面(横断科学):地理哲学、方法论等横断科学(地图学、3R 、测量学等) 3、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2)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属于自然地理学 (2)位于第二层次综合层次(第一综合层次) (3)包含理论、应用和区域三重属性 4、地球表层是指那个范围?有何特征? 答: 1)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底部到大气圈对流层顶的空间范围 2)特征:(1)内外能的叠加区 (2)三相物质共存并相互转换 (3)有表层体(新生体)的生产 (4)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 (5)人类生产与发展的场所 5、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理论 4)土地科学 5)人类活动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6、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7、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形成 答: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 1)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性质。 2)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为:自然综合体学说、地理系统学说、耗散结构理论 9、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 答:地质基础是构造岩石,其次是地貌、生物、土壤、大气和水 10、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来源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流通过程 答: 1)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占%,地球内能占%,引力能占% 2) 应用层次研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综 合 自 然 区 划 景 观 类 型 研 究

六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初一年级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1.下列日常活动中,哪项与地理有关() A.看杂志 B.收看收听天气预报 C.骑自行车上学 D.早睡早起 2.下列各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1:15000 B.1:3000000 C.1:15000000 D.1:30000000 3.野外旅行是学习地理的好方法。下列物品中,夏季去新疆旅游时不需要带的是( ) A.地图 B.雨衣 C.指南针 D.照相机 4.某班学生准备从学校出发,去植物公园参加春游活动。出发前,他们在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上量出两地距离是4厘米,那么他们的实际路程应该是( ) A.0.4千米 B.4千米 C.40千米 D.400千米 5.下列学习地理的方法中,不科学的是() A.作好地理听课笔记 B.多看地图,善于总结 C.只要背记地理知识点就可以了 D.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6.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力充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B.多子多福,生活幸福美满 C.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D.给环境与资源造成巨大压力 7.某地区2005年初总人口为1000万,该地区人口出生率为4.5%,死亡率为3.9%,2005年该地区自然增长的人口为() A.60人 B.600人 C.6000人 D.60000人 8.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是() A.眼色 B.肤色 C.脸型 D.毛发 9.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英语 B.德语 C.阿拉伯语 D.汉语 10.下列论述属于白种人的是() A.鼻梁高,嘴唇厚 B.肤色眼色发色都较浅

C.嘴唇较厚,体毛较少 D.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11.下列宗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的是() A.伊斯兰教 B.喇嘛教 C.基督教 D.佛教 12.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是() A.高山地区 B.平原地区 C.高原地区 D.荒漠地区 13.“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A.日常生活 B.交通出行 C.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 14.下列说法中表示天气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 B.赤道终年炎热 C.明天小雨夹雪 D.冬季寒冷干燥 15.“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哪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类活动 D.地形因素 16.世界上领土居前三位的国家由大到小依次是() A.加拿大俄罗斯中国 B.俄罗斯中国美国 C.俄罗斯加拿大中国 D.中国美国巴西 17.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A.和平与发展 B.和平与稳定 C.环境与发展 D.环境与安全 18.选择和决定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是() A.联合国安理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奥委会 D.各申办国家 19.当代世界矛盾和冲突的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介入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争端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C.发达国家长期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武装挑衅 D.石油输出国和石油输入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20.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其差异主要在于() A.国土面积是否很大 B.人口是否很多 C.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很高 D.历史是否很悠久

自然地理学试卷——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卷 1.填空题15 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2)宇宙中的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3)太阳系的共有8大行星和一个矮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矮行星冥王星。 4)南北纬23度27分称为南北回归线;太阳的视运动路线叫做黄道。 5)地球固体地表以内的构造可以分为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 6)沉积岩的三种接触关系分别为整合、假整合、不整合。 7)气象学把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 8)大气中的水汽产生凝结需要一定的条件,既要使水汽压达到饱和或过饱和,还必须有凝结核。 9)水循环的三个重要环节分别是蒸发、降水、径流。 10)地表岩石或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化成分改变,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11)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由四类成分构成,即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类群。 12)生物之间关系的基本类型为竞争、捕食、寄生和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 13)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4)土壤水分主要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类型。 15) 大陆边缘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地貌类型。 2.选择题15 1)一个天文单位是(B) A 1.496?104km B 1.496?108 km C 1.496?106 km D 94 605?108 km 2)下列哪种岩石不属于岩浆岩(D)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橄榄岩 D 石灰岩 3)下列哪项不是沉积岩的特征(D) A 层理 B 磨圆 C 流纹 D 化石 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 氮约占大气的78% B 氧约占大气的21% C 臭氧约占大气的0.01% D 二氧化碳约占大气的0.03% 5) 一个标准大气压是(C) A 1013.25 Pa B 1013.25 kPa C 1013.25 hPa D 1013.25 N 6) 下列哪项不属于湖泊(C) A 里海 B 洱海 C 地中海 D 死海 7)一条河流根据地理-地质特征可分为(D) A 上游、下游; B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 C 上游、中游、下游; D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8)河流的水位是指(A) A 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 B 河流水面相对河底的高度; C 河流断面的平均水深; D 河堤的海拔高度。 9)下列哪项不属于描述径流的计量单位(B)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理论考试题(8套)

敦煌市第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 2、教学过程是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归纳为三点: 科学性、艺术性、人本性。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4、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6、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7、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等。 8、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创新特色体现出五个“新”:新理念、新标准、新教材、新教法、新评价. 9、“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10、课程目标是指学科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 11、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增强爱国情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12、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陈述方式,主要采用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

13、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4、地理课程的特征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 15、区域地理通常从区域地理总论和区域分区地理两个方面学习。区域地理总论又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16、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17、纸笔测验可分为课堂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功能属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功能的是( D )。 A、导向功能 B、反馈功能 C、启发功能 D、激励功能 2、( D )是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基础。 A、资料 B、教师教学用书 C、教科书 D、地图 3、下列不属于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的是( A )。 A、学生表现法 B、纸笔测验法 C、档案袋法 D、观察法等。 4、在课程总目标和三项分目标中对知识方面须达到的目标可分为知道、( B )、掌握等层次。 A、了解 B、理解 C、灵活运用 D、巩固 5、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出之点是( C )。 A、求同 B、求异 C、创新 D、创造 6、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 A )。 A、教学 B、教法 C、观念 D、态度 7、地图一直被看做是地理学习的( B )。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第三语言 D、第四语言

综合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最新综合自然地理学 1、环境:那些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地理环境部分。 3、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自然地理系统中的化学元素,由一种存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存在形式,并伴随一定的空间位移的运动过程。 5、内在联系的整体性:指自然地理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整体的特性。其中任一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余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相邻部分发生相应的变化。 6、系统的结构:就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特殊网络关系。即是系统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流通渠道。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骨架。 7、系统的功能:是指物质、能量、信息在系统内传递转化的外部表现。 8、熵:一个描述系统无序性(即混乱度)的物理量。 9、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只有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就可以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故称为耗散结构。 10、平衡态:系统内部到处均匀一致、长时间不发生任何宏观过程的系统状态。 11、非平衡态:系统内部不是均匀一致,有宏观过程发生的系统状态叫非平衡态。 12、系统的状态:某一时刻系统内部各种性质的综合表现。 13、状态函数:当系统由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是,系统的性质也要相应地发生改变。有些系统性质仅与系统的初始状态(简称始态或初态)和终了状态(简称终态)有关,而与系统具有的变化过程或路径无关。在热力学中,把具有这种特性的系统性质叫做状态函数。 14、可逆过程:当系统发生某个过程后,系统按照原来的路径恢复到原有系统所处的状态,而不在环境中留下任何永久性变化的过程。 15、不可逆过程:当系统发生某个过程后,系统不能按照原来的路径恢复到原有系统所处的状态,而在环境中留下永久性变化的过程。 16、反馈:是指信息反馈,就是将输出又回输到原系统中去。 17、辐射干燥指数:是一地的年辐射平衡(热量收入)与用热量单位表示的年降水量(即蒸发该地年降水量所需的热量)之比,可视为蒸发力与降水量之比。 18、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 19、地域分异规律:支配地域分异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20、纬度地带性规律:指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大致沿纬线方向(东西方向)延伸而按纬度方向(南北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 21、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省性规律):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大致沿着南北方向延伸,按沿海到内陆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2、垂直地带性:指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而随山势高度(海拔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23、地带段性:在一定的非地带性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24、垂直地带谱:基带以上各垂直带的更替顺序及其组合型式称为垂直带谱,或垂直结构。 25、基带:在高大的山地地区,自山麓到山顶,可分出一系列垂直自然带,最下面的一个叫基带,即山地地形中山麓(就是山脚)所在地方的最下面的自然带类型 26、雪线:永久冰雪带的下界。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亦称元素丰度。 2、岩浆岩:又可以被认为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人地壳、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3、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 动,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对于古今自然地理及其环境变化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4、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和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的矿物的过程。 5、变质作用——岩浆岩、沉积岩或者先成变质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 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并使之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这种变化和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8、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指岩石整体发生破裂,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化学性质不 变的过程。 7、地质大循环: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的物质,被 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诲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这是一个范围极广、时间很长的过程。 8、生物小循环: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出的可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 植物的活有机体,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之下,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矿质养料。 9、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 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兴作用而形成岩石。 10、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沿纬线方向分布,从而导致许多自然现象(气候、植被、 土壤、动植物等)沿纬线方向有规律的分布。 1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言 之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12、生物放大作用: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产生逐级富集的现象,即生物放大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岩石循环及过程。 答: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叫做岩石的循环或地质循环。 沉积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熔融再凝固就会变为火成岩;火成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 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就会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熔融再凝结也会变为火成岩,变质岩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也会转化为沉积岩。 2、简述河流的补给形式和特点。 答:(1)降水补给:全球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来源。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河流,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我国河流年径流补给约占70%。河流多在夏秋两季发洪水。 (2)融水补给:在我国东北和西北次类河流较多。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极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次类河流常因积雪融化而形成春汛。我国东北地区有的河流融水补给占全年水量的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