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炭疽病

合集下载

苹果炭疽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分离

苹果炭疽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分离

1 原茵致 病 力测定 。 病 果 实发 病初期 ,果 面 出现 针 头大 小 的淡 褐 色小
刺 。间隔 l 2小 时 、4小 时和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小 时 向个孑 再接 致病 L
菌悬 浮液 , 置于2 q下培 养 , 5C 5天 、 l 0天后 观察记 载相
关性 状 。
4桔 抗 菌 的 分 离 .
斑点 , 圆形 边缘 清 晰。 随后病 斑逐 渐 扩大 , 色 变为 颜 褐 色 , 面略 凹陷 , 肉变褐 腐烂 , 烂 至果 心 , 表 果 可 当病 斑直 径 达 1 2厘 米时 ,病 斑 中心 开 始 出现微 隆 起 的
小粒 点 . 同心 轮 纹状 排 列 , 呈 粒点 初 为淡 褐色 , 变 后 黑色 . 突出表 皮 。 并 2拮抗 菌分 离和 筛选 .
采 后腐 烂 已是 生产 中的突 出问题 。 据统计 , 国 我
每年 果 品采后 损失 约 为2 %一 0 , 0 3 % 严重 的达 N5 %一 0
菌. 中间放 苹果 炭 疽病 病原 菌 , 于2 %培 养箱 中培 置 5 养. 连续 观 察菌 落生 长情况 及 其 菌落 间 的相互 影 响 , 供 试 菌 株 为苹 果 炭 疽病 病 原 菌 。每个 拮 抗 菌 重 复3 皿。 以不 接拮抗 菌 的皿作 为对 照 。当病 原菌 与拮 抗菌 接 触 后 , 察记 录拮 抗 菌病原 菌 间 的菌落 反 应 。7 观 天 后 观 察结 果 , 记载 抑菌 圈 的有无 及大 小 , 测量 抑菌 并
圈直径 ( 米 ) 毫 。
6 %。本 文做 了苹果 炭疽 病 病原 菌 拮抗 菌 初 步分 离 0 ’ 和筛 选工 作 . 为有效 防治 炭疽病 提供 有益 的探讨 。

40%咪鲜胺水乳剂防治苹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

40%咪鲜胺水乳剂防治苹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
1 . 5 . 3 药 效 计 算 方 法
察, 未 发现 试验 药 剂 和对 照 药 剂对 作 物 生 长产 生
异常 现象 。 2 . 1 . 2 对 其 他 病 虫 害 的 影 响 通 过 对 空 白 区 和
病果率 ( %) 一
防治 效果 ( ) 一
 ̄1 0 0
药剂 处理 区 的观察 , 试 验药 剂对苹 果褐 斑病 、 轮纹
率, 产量 未测 。 2 . 2 防治效 果 ( 见表 2 )
2 试 验 结果 与分 析
2 . 1 观 察 效 果
2 . 1 . 1 对 作物 的 直接 影 响 试验 期 间 不 定期 观
表 2 4 O %咪 鲜 胺 水 乳 剂 防 治 苹 果 炭 疽 病 田间 药 效试 验 结 果
1 . 3 试 验 材 料
( 1 ) 试 验药 剂 : 4 0 9 / 6 咪 鲜胺 水乳 剂 ( 厂 家 提
供)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验 对 象 、 作 物 和 品 种 的 选 择
( 2 ) 对照药剂 : 4 5 咪鲜 胺水 乳剂 ( 陕西 美 邦 农药有限公司, 市购) , 8 0 代森 锰 锌 可 湿性 粉 剂 ( 西 安近 代农 药科 技股 份有 限公 司 , 市购 ) 。
病 有 一 定 的 防治 效 果 。

空 白对 照 区病果 率

… ~
2 . 1 . 3 对 其 他 非 靶 标 生 物 的 影 响 试 验 期 间 不
定期 观 察 , 未发 现对 其他 非靶标 生物 有影 响 。 2 . 1 . 4 产 品的产 量 和 质量 可 提 高果 品 的商 品
( 3 ) 试 验 设计 : 药 剂用 量与 处理 编号 ( 见 表 1 ) , 共 6个 处 理 , 4次 重 复 , 区组 随 机 排 列 , 每 小 区

6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6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级:每 5~6个病疤;7 级:每7~10个病疤;9级:每果
10 个 以 上 病 疤 .
病情



������(各
级病果数×相对级 调 查 总 果 数 ×9

值) ×100




(%)

对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 对照病情指数
×100.
3 结 果 与 分 析
试验过程中和果实成熟期观察,未发现供试药剂 在
中6种杀菌剂均具有一定的防效,在处理剂量范围 内 对 果 树 安 全.第 5 次 药 后 第 2 次 调 查:40% 福 ������ 福 锌
可湿性粉剂1333、1600(mg/kg)效果最好,防效分 别 为 90.32% 和 92.51%,其 次 为 40% 苯 醚 ������ 甲 硫 可 湿 性
中 图 分 类 号 :S51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4G9944(2018)13G0085G02
1 引 言
苹果炭疽 病 又 名 苦 腐 病,果 实 在 幼 果 期 就 可 被 感 染,但在近成熟时才 开 始 发 病,采 收 后 在 贮 藏 期 继 续 发 生,致使采前大量落果和贮藏期 中 的 果 实 腐 烂,目 前 已 成为影响世界苹果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苹果炭疽病 主要危害果实,也能危害果枝和果台等.施用化学药 剂 是当前防治苹果炭疽病最主要的 措 施.为 筛 选 高 效、经 济、安全的杀菌剂,以 期 筛 选 出 防 治 苹 果 炭 疽 病 的 理 想 药剂.
粉剂444、667(mg/kg);30%戊唑������咪鲜胺可湿性 粉 剂 200、300(mg/kg);;60% 唑 醚 ������ 代 森 联 水 分 散 粒 剂

几种苹果常见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几种苹果常见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大量越冬病芽 的 , 发 病重。
各种嫁接方法传染 , 也可通过病树上用过的刀、 剪、 锯等工具 传染。梨树是此病的带毒寄主。 梨树普遍潜带病毒但不表现 症状。5 ~ 7 月份是锈果病增殖为害的高峰期 , 与梨树混栽的 苹果 园内或靠近梨园的苹果树发病较多。苹果树一旦染病 ,
病情 逐年 加重 , 成 为 全株 永久 性病 害 。 防治 措施 : 最根 本 的办 法 是栽 培无 毒苹 果 苗 。严禁 在 疫 区 内繁殖 苗木 或外 调繁 殖材 料 。砍伐 淘汰 病树 。果 区发现 病
2 0 1 3 年第 2 期
现代 园艺
几种苹果常见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刘平 秀 潘艳青 李晓建 苏秀娟 ・ 康俊楠 王海燕
( 蓟县 国营苗 圃, 天津 蓟县 3 0 1 9 0 0 )

要: 苹果是我 国重要 的优势农产品之一, 而病害是威胁苹果生产的主要 障碍之一 , 经常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
期。 春季发病前期嫩叶尚未展开, 喷施下列药剂保护: 7 0 %丙 森锌 可湿性 粉剂 6 0 0—7 0 0 倍液 ; 8 0 %代 森锌 可 湿性粉 剂 5 0 0 ~ 7 0 0 倍液; 7 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 0 0 ~ 8 0 0 倍液 ; 5 0 % 克菌丹 可湿性粉剂 4 0 0 5 0 0 倍液; 5 0 %灭菌丹可湿性粉剂 2 0 0 ~ 4 0 0 倍液。在苹果谢花后 7 1 0 天, 白粉病发病初期 , 可用
防 治措 施 : 结 合冬 季 修剪 , 剔 除病 梢和 病 芽 , 苹 果 展 叶至 开花 期 , 剪 除新 病 梢和 病 叶丛 、 病 花 丛烧 毁或 深埋 。 加 强栽 培 管理 , 避 免偏 施 氮肥 , 使 果 树生 长健 壮 , 控制 灌水 。冬季 结 合 防治 其 它越 冬 病虫 ,喷 B e 3 ~ 5 。 石硫 合 剂 或 7 0 %硫磺 可 湿

苹果常见病害及防治

苹果常见病害及防治

苹果常见病害及防治苹果常见病害及防治1.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腐烂病又名烂皮病、臭皮病,,分布河北涿鹿,各苹果栽培区;日本、朝鲜等。

症状该病危害苹果等苹果属以及梨、桃、樱桃、梅等。

要浸染结果树的枝干,幼树、苗木和果实亦可受害。

枝干受害皮层腐烂坏死,症状表现有两种;一为溃疡型:发病初期,病部红褐色,稍隆起,水渍状,组织松软,内部组织暗红褐色,用手指按压即下陷。

病部常流出黄褐色液体,病皮易剥离,具酒糟味。

病部后期失水干缩,变褐下陷,其上产生小黑点,即病原的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器吸水后涌出橘黄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

病斑扩大绕干1周,上部即估死。

二为枝枯型:多发生在弱树的小校条、果台、干桩等部位;病部迅速扩展,形状不规则,不呈水渍状。

病斑绕干―周、枝条即枯死。

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点。

果实受害病斑呈红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付轮纹,边缘清晰,组织腐烂,略带酒糟昧,常于中部形成小黑点,皮层易剥离。

病原真菌,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苹果黑腐皮壳菌,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壳囊孢菌.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角及子囊壳在病树皮内越冬。

分生孢子角在每年3一l0月均有出现,以5―7月每次降雨后最多。

泡于主要靠雨水传播,从伤口侵入树体。

病菌是弱寄生菌,侵入后,如树体生长旺盛,抗病力强,可长期潜伏,如树势弱,即迅速蔓延,引起腐烂。

该病从2月中下旬开始发生,4―5月病斑扩展最快,成为第一次发病高峰;5月份以后,树体进入生长期,发病减少;晚秋9―1月,树体渐入休眠期,再度发病而出现第二次小高峰。

该病的流行主要取决于树势强弱,凡引起树势衰弱的因素均可导致该病发生。

负载量过大,冻害,日灼,雹伤,机械损伤,其他病虫危害,以及施肥不足,修剪不合理,氮、磷、钾肥比例不当,干旱等,均会引起该病大发生。

防治办法:加强果树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目前,我国大部分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低,应加大有机肥料施用量,合理追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果树抗病力,这是预防腐烂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红富士苹果生长环境及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红富士苹果生长环境及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红富士苹果生长环境及主要病害防治措施红富士苹果作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其口感甜美、营养丰富。

要想收获优质的红富士苹果,了解其生长环境以及掌握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一、红富士苹果的生长环境1、气候条件红富士苹果适宜在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生长。

年平均气温一般在 8至 14 摄氏度之间,冬季不太严寒,夏季不太炎热。

充足的光照是其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年日照时数最好能达到 2000 小时以上,以保证果实的良好发育和色泽的形成。

同时,苹果树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这样有助于糖分的积累,提高果实的品质。

2、土壤要求红富士苹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中生长最佳。

土壤的酸碱度以微酸性到中性为宜(pH值在 55 至 70 之间)。

良好的土壤通气性能够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3、水分条件苹果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

在生长初期和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而在花芽分化期和果实成熟期,则需要适当控制水分,以防止枝条旺长和果实裂果。

年降水量在 500 至 800 毫米之间较为适宜,如果自然降水不足,需要通过灌溉来补充。

二、红富士苹果的主要病害1、苹果炭疽病这是红富士苹果常见的病害之一。

主要危害果实,也能侵害枝条和叶片。

果实染病后,初期会出现淡褐色的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病斑上产生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

湿度大时,病斑上会溢出粉红色的黏液。

枝条染病后,会出现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导致枝条干枯。

2、苹果轮纹病主要危害枝干和果实。

枝干受害后,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褐色突起的病斑,质地坚硬,边缘开裂。

果实染病后,初期产生褐色圆形小点,逐渐扩大成轮纹状病斑,导致果实腐烂。

3、苹果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害果实。

叶片发病初期,出现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中央为褐色,边缘为绿色。

严重时,叶片会大量脱落。

三、红富士苹果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合理修剪:冬季修剪时,去除病枝、病叶和病果,减少病害的越冬基数。

苹果病害

苹果病害
7/20/2016 3:33 PM
苹腐烂病电镜下的分生孢子梗
7/20/2016 3:33 PM
电镜下的分生孢子器切面
7/20/2016 3:33 PM
病原菌:日本1903年首次发现该病时,并且命名为苹果腐烂 病。直到1909年,宫部、山田证明是真菌病害,将病原菌定 名为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o,其无性型产生壳囊孢 属(Qtospora)的分生孢子器。 有性阶段: 无性阶段:
返回主页
7/20/2016 3:33 PM
三、病原特征
1、无性阶段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Penz. et Sacc.),属半知菌; 2、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 Schr. et Spauld.),属子囊菌亚门,自然情况下少见
7/20/2016 3:33 PM
(二)传播方式:
雨水
灌溉水冲
昆虫
7/20/2016 3:33 PM
(三)侵入途径:
1
2
3
flash
各种伤口: 1、冻伤、机械伤口、环剥伤口、虫伤 2、自然伤口:叶痕、果病痕、果台、皮孔
7/20/2016 3:33 PM
4
思考?伤口组织健康时,处于什么状态? 衰弱时,。。。。。。?
苹果炭疽病果纵切面
1、苹果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果台和枝干等部位。 2、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圆形、淡褐色病斑,后迅速扩大, 变褐色至深褐色,边缘清晰,果肉软腐下陷,向果心深入呈圆 锥状腐烂。
7/20/2016 3:33 PM
当病斑扩大到2cm左右时,斑面中部生出突起的小粒点。小粒 点初期褐色,很快变为黑色,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不久突破表 皮,空气潮湿时,溢出粉红色粘质物(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 孢子)。病果上病斑数目不等,往往具有很多小病斑,数个病斑 相互连接后可致全果腐烂;但单个病斑扩大后也会使全果的 1/3~1/2腐烂

苹果病虫害

苹果病虫害

苹果病虫害苹果病虫害引言苹果(学名:Malus domestic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果树种植之一。

然而,由于气候、土壤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苹果树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苹果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苹果病害灰霉病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是苹果栽培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在潮湿和高湿度的环境下,灰霉病会导致苹果各个部位(如苹果叶片、果实和花朵)的腐烂。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的疏果、清除病残体、及时修剪枝条和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炭疽病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苹果病害。

它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很常见,主要感染果实。

炭疽病会导致苹果表皮出现黑褐色斑点,严重时可引起果实腐烂。

预防炭疽病的方法包括清除果园中的杂草,及时修剪枝条,保持果园通风透光,并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果蝇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苹果树害虫中的一种。

它以苹果为食,常在果实受损或过熟时产卵并孳生。

果蝇的幼虫会导致苹果变软,产生腐烂。

预防果蝇的方法包括果园卫生的管理,及时采摘过熟果实,使用黄板等工具进行监测和诱捕。

苹果虫害苹果蚜虫苹果蚜虫(Aphis pomi)是苹果树上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主要寄生在苹果树的嫩叶和嫩枝上,吸食植物汁液,导致苹果树生长受阻,叶片变黄、卷曲,甚至导致果实畸形。

防治苹果蚜虫的方法包括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喷洒杀螨剂或昆虫生长调节剂。

苹果蛀果蛾苹果蛀果蛾(Cydia pomonella)是苹果果园中的一种重要害虫。

它的幼虫会在苹果果实内蛀食,导致果实出现蛀洞和降低果实品质。

防治苹果蛀果蛾的方法包括陆地喷雾、飞手喷雾和使用性信息素进行引诱。

结论苹果病虫害是苹果栽培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苹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果农需要加强果园管理,保持果园的清洁卫生,及时修剪和疏果,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并进行及时的喷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炭疽病
Apple Anthracnose
苹果炭疽病又称苦腐病、晚腐病,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尤为严重,是苹果上重要的果实病害之一。

1988年山东省发病面积约为3万hm2,病果率一般为10%左右,严重的可达70%。

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枝条和果台等。

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圆形,边缘清晰。

以后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变成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略凹陷。

由病部纵向剖开,病果肉变褐腐烂,具苦味。

病果肉剖面呈圆锥状(或漏斗状),可烂至果心,与好果肉界限明显。

当病斑直径达到1~2cm时,病斑中心开始出现稍隆起的小粒点(分生孢子盘),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

粒点初为浅褐色,后变黑色,并且很快突破表皮。

如遇降雨或天气潮湿则溢出绯红色黏液(分生孢子团)。

病果上病斑数目不等,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甚至有上百个,但多数不扩展而成为小干斑,直径为1~2mm,稍凹陷,呈褐色或暗褐色;少数病斑能够扩大,有的可扩大到整个果面的1/3~1/2,几个病斑可相互融合而导致全果腐烂。

烂果失水后干缩成僵果,脱落或挂在树上。

果实近成熟或室温贮藏过程中病斑扩展迅速,往往经7~8d果面即烂一半,造成大量烂果。

枝条发病,多发生在老弱枝、病虫枝和枯死枝上。

初期枝条表皮形成褐色溃疡斑,多为不规则形,逐渐扩大,到后期病表皮龟裂,致使木质部外露,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小粒点。

病部以上枝条干枯。

果台受害,出现褐色病斑,病斑自顶部向下蔓延,严重时副梢不能抽出。

国外报道病菌的有性态可危害叶片,造成叶斑,但在我国尚未发现。

图8-4 苹果炭疽病菌 1.子囊壳内含子囊及子囊孢子 2. 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病原
有性态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chrenk et
Spauld ,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


性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Penz.et Sacc.,
异名为:果生盘长孢Gloeosporium
fructigenum Berk.。

分生孢子盘埋生
于寄主表皮下,枕状,无刚毛,成熟
后突破表皮。

分生孢子梗平行排列成
一层,圆柱形或倒钻形,单胞无色,
大小为15~20μm ×1.5~2.0μm 。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圆柱形或长卵圆形,两端各含1个油球或中间含1
个油球,大小为10~35μm ×3.7~7.0μm ,平均12~16μm ×4~6μm 。

分生孢子可陆续大量产生并混有胶质,集结成团时呈绯红色,遇水时胶质溶解,致使分生孢子分散传播。

在自然条件下,该菌的有性态很少发生。

子囊壳着生于黑色的瘤状子座内,每个子座含1至数个子囊壳。

子囊壳暗褐色,烧瓶状,外部附有毛状菌丝,子囊壳的直径为85~300μm 。

子囊长棍棒形,平行排列于子囊壳内,大小为55~70μm ×9μm ,内含8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稍弯曲,12~22μm ×3.5~5.0μm 。

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2~40℃,最适温度为28~32℃;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5%以上。

分生孢子在20%苹果浸汁中萌发最好,在蒸馏水中则不能萌发。

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以上。

炭疽病菌除危害苹果外,还可侵染海棠、梨、葡萄、桃、核桃、山楂、柿、枣、栗、柑橘、荔枝、芒果等多种果树以及刺槐等树木。

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苹果树上的病果、僵果、果台、干枯的枝条、病虫危害的破伤枝条等处越冬,也能够在梨、葡萄、枣、核桃、刺槐等寄主上越冬。

次年春天越冬病菌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昆虫传播,进行初次侵染。

果实发病以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生长季节不断出现的新病果是病菌反复再次侵染和病害蔓延的重要来源。

分生孢子落到果面上萌发产生芽管、附着胞和侵入丝,经伤口、皮孔或直接穿过表皮侵入果实。

苹果炭疽病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即果园内有中心病株,树上有中心病果。

果园内的中心病株先发病,发病重,并由此向周围树上蔓延;由中心病果向下呈伞状扩展,树冠内膛较外部病果多,中部较上部多,而且多数发生在果实的肩部。

病菌自幼果期到成熟期均可侵染果实。

在北方地区,侵染盛期一般从5月底到6月初开始,8月中下旬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皮孔木栓化程度提高,侵染减少。

炭疽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

潜育期一般为3~13d ,最短1.5d ,最长可达114d 。

幼果感染的潜育期长,果实成熟后感染的潜育期短。

一般7月份开始发病,8月中下旬之后开始进入发病盛期,采收前约15~20d 达发病高峰。

南方苹果产区基本规律相同,但发病较早,进入发病盛期快。

贮藏期如果条件适宜,受侵染的果实仍可发病。

贮藏期炭疽病的发病高峰期出现在苹果采后35d 以内。

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高温高湿多雨是炭疽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条件。

炭疽病菌在26℃时,5h即
可完成侵染过程。

在30℃时病斑扩展最快,3~4d即可产生分生孢子;在15~20℃时,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的时间延迟;在10℃时,病斑停止扩展。

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外围有水溶性的胶质,干燥时黏集成团,需经雨水冲散才能传播。

分生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95%以上。

例如在山东胶东地区,1997年春夏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天气,整个生长季节全期暴露的果实发病率仅为1.65%;而1998年春夏多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即开始进入侵染盛期,5月25日至6月9日暴露感染的果实发病率高达14.29%。

不同地区的发病始期可能有差别,主要与进入高温多雨季节的早晚有关。

如黄河故道及山东、河北、北京、辽宁进入高温多雨季节的时间一般依次延迟,发病始期亦依次延迟,黄河故道及山东为6月初、北京为6月中下旬、河北昌黎为6月下旬、辽宁为7月底或8月初。

在发病期每次降雨后2~3d即出现1批新病果,持续阴雨往往引起炭疽病的流行。

贮藏期间如果温度高、湿度大,已染病的果实继续扩展,可造成贮藏期果实大量腐烂。

栽培条件: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园,果树种植过密、树冠郁闭、通风不良的果园以及树势弱的果园,炭疽病发生均重。

品种抗病性:苹果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般是果皮松、果点大而深、果实
迅速膨大期正遇高温多雨的中晚熟品种发病较重,早熟品种发病较轻。

据国外研究,未成熟的果实中存在一种胶质-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复合物,是抗病的基础。

红姣、红玉、祥玉、国光、大国光、倭锦、印度、旭、鸡冠、甘露、秦冠、早生旭等易感病,金冠、元帅、红星、白龙、富士、红魁、生娘、黄魁等发病较轻,祝光、柳玉、伏花皮等很少发病。

发病轻的品种一般表现为避病,生产上目前没有高抗品种。

另外,不同地区品种的抗性表现不完全一致,金冠、元帅等在北京等地较抗病,但在河南等地则表现为感病。

刺槐等其他寄主植物:据日本报道,炭疽病菌可侵染刺槐。

据江苏报道,离果园50m
内的刺槐、核桃对发病均有影响,离得越近,影响越明显。

1990年在山东省招远市的某一果园,靠近多年生老刺槐树10m左右的苹果树炭疽病病果率为60%~100%,树冠外围果实的发病率均达100%,单个病果上最少有14个病斑,最多达64个病斑。

病菌主要在刺槐的种荚上存活,刺槐的种荚很少脱落,因而适宜病菌存活。

病害控制
结合苹果轮纹病防治,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药剂防治和套袋保护。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和整枝修剪,及时中耕锄草,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
果园湿度。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

合理灌溉,注意排水,避免雨季积水。

正确选用防护林树种,平原果园可选用白榆、水杉、枫杨、楸树、乔木桑、枸橘、白蜡条、紫穗槐、杞柳等,丘陵地区果园可选用麻栗、枫杨、榉树、马尾松、樟树、紫穗槐等。

新建果园应远离刺槐林,果园内也不亦混栽病菌的其他寄主植物。

2.清除侵染来源以中心病株为重点,冬季结合修剪清除僵果、病果和病果台,剪除干
枯枝和病虫枝,集中深埋或烧毁。

苹果发芽前喷一次石硫合剂或40%福美胂。

生长季节发现病果及时摘除并深埋。

3.喷药保护由于苹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基本上与果实轮纹病一致,且对两种病害有效
的药剂种类也基本相同。

因此,炭疽病的防治可参见果实轮纹病。

除了在苹果轮纹病防治中提到的药剂外,防治炭疽病还可选用30%炭疽福美、64%杀毒矾、70%霉奇洁、80%普诺等。

中国农业大学在果实生长初期喷布无毒高脂膜,15d左右喷一次,连续喷5~6次,保护果实免受炭疽病菌侵染,效果很好。

需要注意的是,对发病历史长并且主栽品种感病的果园应加强喷药保护措施,对中心病株要优先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