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最早出现在我国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当时只有几个专利技术,尚不成熟,后来瀚德技术公开,国内有少数几个厂家研制,但应用效果均不理想,从此,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对自动调整臂的研究,直到近期已有几十项专利,研究人员也由过去的廖廖数人发展到几十人。代表的臂型共有以下几种:

(1)以瀚德一代为基础的瀚德臂型。

(2)以瀚德二代为基础的瀚德臂型。

(3)以美国臂型为基础的具有调整拐的臂型。

(4)以45°斜齿轮传动为特点的臂型。

以上各种臂型的产品均已投放市场,但投放量远远低于主机厂需求,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尚不成熟,可靠性差故障率高;

(2)结构复杂,使用者不易掌握,体积大,安装不便适应性差;

(3)出厂成本高,导致售价高,无法普及。

由于以上原因阻碍了自动调整臂的普及推广,早在两年前,国家建设部就颁文要求强制采用自动调整臂,但由于存在上述原因未得实施,去年国家再次颁文强制执行,情况仍未好转。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作者及相关人等开发研制了外联直传型自动调整臂,本着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维护少;制造容易造价低,适应广泛易普及;低故障率,高可靠性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按国家建设部

新颁布的标准进行实验室试验结果理想。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1)调整负载为40Nm时,稳定运行达5000次以上。(2)正常调整负载时有效运行10万次以上。(3)粉尘试验,盐浴试验均完成标准要求。除此之外,一个普通装配工人,用一支螺丝刀,一把手锤,一把搬手,在两分钟内便可完成一只臂的装配,车辆每更换一次刹车衬片时,对调整臂进行一次拆洗和注润滑脂便是其维护的全部内容,与此前所有臂型相比,此调整臂的安装空间最小,安装时最方便,没有任何特殊要求。现以图示为例,说明各型调整臂结构特点,并做对比。

1、瀚德一代臂型

主要有1小压簧、2中压簧、3外部连接件、4控制板、5联结套、6齿条、7盖板、8主动盘、9轴承套、10壳体、11前堵盖、12止推轴承、13从动套、14扭簧、15齿轮、16整体蜗杆、17蜗轮、18挡片、19大压簧、20后堵盖等件,共由二十个主要件构成。其结构特征为:控制板与主动盘通过联结套铆合固联,主动盘上豁口与齿条凸台啮合,齿条与齿轮啮合,齿轮、从动套、扭簧均套在

整体蜗杆的轴上,且扭簧外涨在齿轮、从动套的内孔上,从动套上有锥型细牙与蜗杆上锥型牙啮合,从动套前端有止推轴承,止推轴承前为前堵盖,前堵盖与壳体以螺纹连接,挡片与蜗杆后端以高副型式接触,大压簧压在挡片上,后堵盖压在大压簧上,后堵盖与壳体以螺纹连接。传动过程为:控制板联动主动盘,主动盘带动齿条,齿条带动齿轮,齿轮通过扭簧单向带动从动套,从动套带动蜗杆,蜗杆带动蜗轮。优点:制造精度高、密封性好。不足之处:齿条传动有极限位置要求,故对臂的安装有位置要求,且甚为严格。另外断面为方形的扭簧易损坏,整臂故障率较高。

2、瀚德二代臂型

主要有1Ⅰ级蜗轮、2止推轴承、3前堵盖、4轴承套、5Ⅰ级蜗杆、6端面牙半离合器、7小压簧、8小轴、9从动齿轮、10壳体、11Ⅱ级蜗轮、12后堵盖、

13挡片、14大压簧、15Ⅱ级蜗杆、16主动齿轮、17联结套、18盖板、19控制板、20外部连接件等件,共由二十个主要件构成。其结构特征为:主动齿轮与控制板通过联结套铆合固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端面牙半离合器与主动齿轮以凸台与凹槽相联,中间设有小压簧,端面齿半离合器与Ⅰ级蜗杆以端面牙啮合,用小轴将从动齿轮、端面牙半离合器、Ⅰ级蜗杆穿成一串,Ⅰ级蜗杆与Ⅰ级蜗轮啮合,Ⅰ级蜗轮套在Ⅱ级蜗杆轴上,并以锥齿啮合,止推轴承装在Ⅰ级蜗轮前端,其前部为前堵盖,前堵盖与壳体以螺纹连接,挡片与蜗杆后端以高副型式接触,大压簧压在挡片上,后堵盖压在大压簧上,后堵盖与壳体以螺纹连接。传动过程为:控制板联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从动齿轮联动端面牙半离合器,半离合器与Ⅰ级蜗杆以端面牙啮合,端面牙为锯齿齿形,可以使端面牙半离合器的双向转动变成Ⅰ级蜗杆的单向转动,Ⅰ级蜗杆带动Ⅰ级蜗轮,Ⅰ级蜗轮通过锥齿带动Ⅱ级蜗杆,Ⅱ级蜗杆带动Ⅱ级蜗轮。优点:除了保留瀚德一代臂型的制造精度高,密封性好之外,还克服了瀚德一代臂型安装位置要求苛刻,扭簧易损的不足。不足之处:零件制造复杂,成本高,采用端面牙离合器变扭簧式离合器的无级调整为有级调整,若制动器技术状况不佳易过调。

3、美国臂型

主要有1叉架、2壳体、3蜗杆、4蜗轮、5盖板、6扭簧、7前堵盖、8变形齿轮、9胶套、10调整拐、11销轴等件,共由十一个主要件构成。其结构特征为:叉架与壳体、调整拐均为铰接,调整拐另一端有齿槽,与变形齿轮啮合,变形齿轮套在蜗杆轴上,并用扭簧将二者紧箍联结,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过程为:叉架带动调整拐,调整拐带动变形齿轮,变形齿轮通过扭簧带动蜗杆,蜗杆带动蜗轮。优点:零件较少,结构简单、传动性好。不足之处:叉架、壳体体积过大,适应桥型受到限制,手动调整时需拆解零件,不可取!

4、以45°斜齿轮传动的臂型

主要有1壳体、2蜗杆、3蜗杆轴、4被动斜齿轮、5压簧、6六方套、7传动套、8从动齿轮、9主动齿轮、10控制板、11外部连接件、12蜗轮、13盖板、

14主动斜齿轮、15有尾扭簧等件,共由十五个主要件构成。其结构特征为:主动齿轮与控制板铆合固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扭簧外涨在从动齿轮内孔,扭簧的另一端置于主动斜齿轮的槽口内,主动斜齿轮与被动斜齿轮啮合,被动斜齿轮套在蜗杆轴上,其上的凸台置于传动套的豁口内,二者中间设置压簧,传动套套在六方套上,六方套与蜗杆轴铆合,蜗杆轴与蜗杆过盈连接,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过程为:控制板联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从动齿轮通过有尾扭簧单向带动主动斜齿轮,主动斜齿轮带动被动斜齿轮,被动斜齿轮联动传动套、六方套、蜗杆,蜗杆带动蜗轮。优点: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不足之处:(1)采用45°斜齿轮传动效率低,传动阻力加大;(2)有尾扭簧易断尾;(3)密封性差。

5、外联直传型调整臂

主要有1叉架、2壳体、3外连杆、4摆臂、5主动锥齿轮、6蜗轮、7主动套、8扭簧、9盖板、10蜗杆、11锥齿轮轴等件,共由十一个主要件构成。其结构特征为:外连杆铰接于叉架及摆臂上且置于壳体外部,摆臂与主动套以六方柱面装配,主动套套在主动锥齿轮上,扭簧紧箍在主动套及主动锥齿轮的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