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专题复习四: 透镜及其应用

物理专题复习四:   透镜及其应用
物理专题复习四:   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四

透镜及其应用

1.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后视镜中的像。其中()

A.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答案:D

2.凸透镜在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要增大放大的效果,应减小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

C.用照相机给人拍照,要使像更大一些,应减小被拍照者到镜头的距离,并将镜头往前伸

D.显微镜的物镜可以将微小的生物放大,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原理

答案:C

3.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像,现将该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cm处时,移动光屏能找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B

4.小梦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梦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摸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D.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反射矫正视力的

答案:A

5.下列光路图以及对光路图的解释均正确的是()

答案:A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 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

B.7cm

C.10cm

D.16cm

答案:C

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5cm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增加物距到7cm,像变小了

C.当u=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显微镜的物镜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答案:C

8.小方同学按照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的操作要求,验证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会看到什么现象?小方记录了这个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其中有错误地是()

A.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到某一位置时,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D.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答案:B

9.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眼镜镜片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答案:C

10.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老劫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

答案:C

11.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答案:D

12.如图,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固定凸透镜位置,调节蜡烛、光屏在图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要使光屏上恰好再次成清晰的像,不正确的操作是()

A.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B.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把透镜移到30cm刻度线处

C.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20cm

D.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将老花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

答案:D

13.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答案:C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答案:B

1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物距u,测量对应的像距v,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如果u=27cm,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选填“幻灯机”或“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

答案:10 放大幻灯机

16.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交管部门在很多十字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车辆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凸大于2倍焦距缩小变小

17.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选填“注水”或“抽水”)。

答案:缩小抽水

18.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答案:缩小减小

19.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选填“反”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选填“实”或“虚”)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选填“物距”或“像距”)。

答案:凸透实物距

20.按要求作图(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1)如图1所示是烛焰上S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其中SA经过左侧焦点,SB经过光心。SC平行于主光轴,请画出这三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图2中分别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光路。

答案: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只能出现,而人眼在图中A处向(选填“左”或“右”)看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3)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

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答案:(1)放大投影仪40(2)光斑左(3)凸透镜远视眼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自制光具座上,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的位置,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正确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甲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小明发现光屏上看不到烛焰完整的像了。为了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他可以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节。

(3)将蜡烛逐渐向透镜移动,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内时,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看到了烛焰正立的像(A'为A点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乙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小明利用该凸透镜自制了一个模型照相机,如图丙所示。在纸筒M的一端嵌上这个凸透镜,纸筒N 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把纸筒N套入M中,并能前后滑动。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在薄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再把凸透镜正对着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为了使薄膜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填“拉长”或“缩短”)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

答案:(1)放大(2)上(3)(4)拉长

23.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线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___(用f表示).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A′B′/AB=v/u,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___.

u

c

v

L

B A′

B′

A

1.5f

4

4.5

L(u+v)

u

(1.5f,4.5f)

8

4

t/min

s/cm

甲乙丙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