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课件ppt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马嵬》(36张)-完整版PPT课件

人教版《马嵬》(36张)-完整版PPT课件

长恨歌
白居易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弦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长恨歌
白居易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 长安回望绣成堆 • 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
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 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 《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 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 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 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 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 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马嵬事变
天宝十五年 (756)六月, 安史乱军攻陷潼 关,长安危急, 玄宗仓皇逃蜀, 道经马嵬坡,六 军驻马哗变。杀 奸相杨国忠,逼 玄宗赐死贵妃。 即为马嵬事变。
一读诗歌,解文意。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诗家的观点
二读诗歌,体会叙事的委婉,初步理 解内容。
1.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每联所叙述的事件。
贵妃缢死、玄宗逃难、 军队哗变、帝妃永离。
2.请给每个四字短语补充三个字,创 作一首绝句,概括原诗的内容。
贵妃缢死君王怅,玄宗逃难奔蜀忙。 军队哗变马嵬殇,帝妃永离空断肠。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马嵬(其二)》课件 (24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马嵬(其二)》课件 (24张PPT)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A.这是诗人想象的情景:汉文帝求贤,召见被流放的贾谊。 贾谊非常兴奋,大谈安邦治国之道,言谈高雅,无人可比。
B.这是诗人向往的情景:汉文帝求贤若渴,贾谊连夜献策。 鬼神也被当作贤臣询问。
C.第三句继续蓄势,为最后一句揭开谜底再铺垫,写汉文 帝挪动坐处,靠近贾谊,竭力刻画君主虚心纳下的姿态。
D.第四句揭开谜底:原来汉文帝并不关心百姓,而是向贾 谊询问关于鬼神的事。强烈地讽刺了汉文帝求贤不用贤, 崇佛媚道的本来面目。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考点对接
语言风格鉴赏即评析诗词的语言风格或艺术风格。它在题 型设计上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 诗(或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或语言特色。
背景简介
李商隐恩师令狐楚仙逝,他送灵回京至马嵬,远 望杂乱的长着灌木丛和荒草,有的地方露出黄土,给 人一种枯败苍凉之感的马嵬坡,有感而吟《长恨歌》。 一边的七师哥于是激义山道:“驴背上吟诗,颇有情 味,何不以《马嵬》为题,吟咏一首呢?”李商隐于 是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 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甘露之变 的宦官专权。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想象,思而得之。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
清新明丽 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
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二)名人名家的语言风格
陶渊明 李白 杜甫 王维
李商隐 杜牧 苏轼
李清照
平淡自然 飘逸奔放 沉郁顿挫 冲淡清幽 典丽精工 俊爽洒脱 豪放旷达 婉约细腻
(三)诗歌题材与语言风格 山水诗:清新幽美 田园诗:恬淡质朴 边塞诗:悲凉慷慨 咏史诗:雄浑壮阔 讽喻诗:沉郁激愤 宫廷诗:缠绵宛转 特别提醒:以上术语不可生搬硬套,答题时 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李商隐诗两首 马嵬 (公开课)(共51张PPT)

李商隐诗两首 马嵬 (公开课)(共51张PPT)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
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
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
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
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
题:“高难 饱”,鸣“徒劳”,声“欲断”,树
“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
“咏物”佳绝。
神话传说中的 海上仙山。
词语解释 5
青鸟:
传说是西王母的 使者,能传递消息。
词语解释 6
看(kān): 尝试。
首联
我们相见可 不容易呀,见了面又难 舍难分,此刻,东风渐 渐小了,百花俱已凋零。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句诗的本意是强调 离别的难看,双方难舍难 分,诗人却从“相见时难” 着笔,这就延伸、扩展了 诗情的时间和空间,暗示 了眼前离别之外的的种种, 丰富了诗的意蕴。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 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 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 及卢家有莫愁。
知人论诗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 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 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 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 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 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①, 长河②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③夜夜心④。
【注释】
①深:暗。 ②长河:银河。 ③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
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④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 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 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 托,有人以 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 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 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 感伤。

马嵬(其二)公开课PPT课件

马嵬(其二)公开课PPT课件
历史人物: 唐玄宗 杨贵妃
历史事件:
①唐玄宗的召魂之举 ②马嵬兵变
③唐杨的七夕盟誓
.
7
.
8
马嵬驿
杨 贵 妃 之 墓
.
9
马嵬之变
• 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长安 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 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 国戚、心腹宦官,离开长安,逃往四川。次日 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 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 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 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 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 一生,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
18
寻仙为妄
(此日)
军中逃难
死别是实
(当时)
宫里安乐
马嵬驿赐死 天子不保
长生殿盟誓 百姓可全
讽:荒淫误国
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告
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
19

主旨思想
• 本诗通过记叙马嵬之变,讲叙了 唐玄宗被逼处死杨贵妃之事,讽刺 了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 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唐 玄宗,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要以史为 鉴,不要重蹈覆辙。
揭示了唐玄宗自私虚伪的精神面貌。 艺术性:
1.倒叙: 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2.对比(衬托):暗含讽刺 • 3. 用典:含蓄委婉
.
23

李 商 隐
嵬 ( 其 二

1
一、诵读感知
马 •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嵬 •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二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课件_人教版语文必修《马嵬》[其二]ppt

课件_人教版语文必修《马嵬》[其二]ppt

公元835(大和九年)11月21日,27岁的唐文宗在大明官紫宸殿和李训等人,试图诛灭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这一天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当时在七夕之夜还曾嘲笑牛郎织女。

二 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 ,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 找她的魂魄(即招魂)。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 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 ,说 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问: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 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 是事实。
根源,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如何四纪为天子,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
不及卢家有莫愁。
疏通文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卜:预料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这“虎一旅天传军宵队柝发”的生逃哗难变生,活停很留不就不安前适适,,当这时得是在一七其层夕意之反思夜。还。曾嘲从笑牛章郎织法女。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

《马嵬》PPT【优秀课件】

《马嵬》PPT【优秀课件】

结构分析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 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 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巧对鉴赏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 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 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 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 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颔联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马嵬兵变 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 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 的服务了。 “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 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 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颈联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天宝十年七月七日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订立盟 誓,愿“世世为夫妇”。他们认为天上的牛郎和织 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自己则可永世相守,因此 “笑牵牛”。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 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 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此句依 然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的爱情悲剧。
用笔至细 倒叙的方法、措辞的委婉、立意的含蓄。
结构分析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 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 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 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 “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 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问题探究
这首诗就是作者途经马嵬驿,咏马嵬之变这 一历史事件而作,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 事件?

《马嵬》优秀课件.ppt

《马嵬》优秀课件.ppt

天子不保
百姓可全
讽:荒淫误国
倒叙的手法使诗歌在尺幅之间,一波三 折,曲折幽深。
对比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一种手法,作 者常常借它来抒发盛衰之情、兴亡之感。
内容:咏怀古迹、品评古事、缅怀古人 目的:怀古伤今、借古讽今、以古抒怀

思想情感:1、感叹昔盛今衰 2、评价历 史是非 3、抒发个人抱负 4、感慨壮志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具体研读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前者为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 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空闻”有苦今之意,“不复”有乐昔之情,只是 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 晓”声了。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逃 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然而希 望已经破灭。 “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 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虎旅”虽“传 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 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牛郎织 女。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其二)ppt课件(19页)

《马嵬》(其二)ppt课件(19页)

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 情悲剧: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 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 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 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
人 传空 唱听 报军 晓队 。中 传 来 巡 夜 的 梆 子 声 , 不 再 有
“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 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 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 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 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 层意思。
马 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卜:预料
海外空闻还有一个九州,来生为夫妇的盟誓 能否实现,亦渺茫难期,今生的夫妇缘分已 经断绝了。
这一天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当时在七夕之 夜还曾嘲笑牛郎织女。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此联点明题旨:如何贵 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 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 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 这一反问是全诗的“诗眼”, 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引导读 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 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 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的历史悲剧。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 “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 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空闻海外还有一个九州,来 生为夫妻的盟誓能否实现,还渺 茫难期,此生夫妻的缘分已经断 绝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夜间巡逻时 用的梆子 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 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 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 这里代指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