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五:2015年版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情况

合集下载

浅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重点变更-PDF (简)

浅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重点变更-PDF (简)

2015 年版药典收载品种总数约为 5515 个,増幅达到 26.2%。
2010 版药
2015 年版药典
类别
典收载 总收载品种 新增品种 修订品种
中药
2165
化药
2139
药用辅料
132
生物制品
品种 通则、总论
131 10
小计
4567
通则(附录)
---
指导原则
---
2627 2617 约 271 145 14 约 5515 321 31
约 462 约 500
139 14 4 约 1201 29 15
约 400 149 132 62 8
约 751 145 8
不收载 品种
2 5 --6 --13 -----
4. 2015 年版药典的部份增加及修订的项目: 附录是药典的重要部份,药典的灵魂和水平均集中反映在附录中。本版是将三部 药典的附录合一,加强共性的系统化、完善化及规范化,新版 <中国药典> 的附 录调整为凡例、通则与方法、指导原则、药用辅料等单独成卷,为第四部。把以 往各部药典附录里相同的方法之间的归纳统一作为本版药典的工作重点,同时, 亦解决长期以来各部药典之间相同方法/通则要求不统一的问题。再且,附录对 药典以外的其他国家标准具同等法律效力。
4.6 二氧化硫残留的限制 通则里说明,除另有规定外,中药材及饮片(矿物类除外)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 超过 150mg/kg (ppm)。
正文品种说明山药、牛膝、粉葛、天冬、天麻、天花粉、白及、白芍、白朮、党 参 10 味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 400mg/kg(ppm)。
新版药典锐意加强科学监管,防止中药材加工过程中滥用或过度使用硫磺熏蒸,

2015年版《中国药典》

2015年版《中国药典》

- 强化检测手段
•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评价的应用扩大先进的、成熟的现代
分析技术的应用
•核酸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二氧化硫测定(GC法)
•农药残留测定(GC-MS法)
•制定相关指导原则(药品晶型研究和晶型质量控制、中药
有害残留物限量)
2021/2/4
15
15
2021/2/4
3
3
常用的国外药典 分类:
《美国药典》 (USP)
—— 2015版药典解析
《英国药典》 (BP) 《日本药局方》 (JP) 《欧洲药典》 (Ph.Eur.)
我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Ch.P.)
《国际药典》 (Ph.Int)
《北欧药典》
《亚洲药典》等
2021/2/4
4
4
—— 2015版药典解析
2021/2/4
-新药典变化最多的一部
11
11
2015版药典 特点五:
—— 2015版药典解析 -药用辅料标准水平明显提高
2010版药典收载辅料 132种
占常用辅料比例 24%
2015版药典收载辅料 137种
占常用辅料比例49%
辅料增加率 —— 105%
注射剂使用辅料:
2010版
2015版
2
23
2021/2/4
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颁布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和 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 标准” 《中华人民 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明确规定,“药品必 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中微生物检验相关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中微生物检验相关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中微生物检验相关通则的增、修订情况介绍作者:冯震范一灵杨美成来源:《上海医药》2016年第07期摘要目的: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中微生物检验相关通则的主要增、修订情况。

方法:比较本版和前版药典相关内容的主要差异。

结果:本版药典中微生物检验相关通则体现了新的检验理念,在检验技术、检验方法、环境设施、培养体系和质量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了增、修订。

结论:本版药典中微生物检验相关通则更趋完善,已与国际全面接轨。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检验通则增、修订中图分类号:R92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07-0011-05An introduction to the revision of microbiological test in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version) volume IVFENG Zhen*, FAN Yiling, YANG Meicheng**(Division of Antibiotics, Shanghai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Shanghai 20120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 major supplement and revision in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ese Pharmacopoeia)(2015 version) volume IV. Methods: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0 version) and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vers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New ideas in microbiological test were establish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version), and supplement and updating amendment were carried out in testing technology and methods,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culture media and quality management. Conclusion: The general principle related to microbiological test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version) is tending to be perfect and has achieved the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standard.KEY WORDS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 ina (2015 version);microbiological testing; general principle; revision微生物污染是影响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5年版_中国药典_编制概况_张伟

2015年版_中国药典_编制概况_张伟
[专栏策划编辑 田菁]
2典委员会,北京 100061)
摘要: 2015 年版《中国药典》是建国以来第十版药典。笔者就 2015 年版《中国药典》的整体情况进行概要介绍。本版药典完善 了药典标准体系、整体提升药品质量控制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药品收载品种大幅增加、质量要求和安 全性控制更加严格,《中国药典》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中国药典; 药品标准 doi: 10. 11669 / cpj. 2015. 20. 001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2494( 2015) 20 - 1743 - 04
作者简介: 张伟,男,主任药师 研究方向: 药学、药事管理 中国药学杂志 2015 年 10 月第 50 卷第 20 期
Tel: ( 010) 67079500
E-mail: zhangwei@ chp. org. cn Chin Pharm J,2015 October,Vol. 50 No. 20 ·1743·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专栏·
编者按 201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以下简称 2015 年版《中国药典》) ,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 10 版药典, 历时近 5 年的编制,将于 2015 年 12 月 1 日正式实施。2015 年版《中国药典》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水平 和药品监督管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需求,积极探索和改革药品标准形成和淘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在 药典标准中的应用,支持并保护先进生产工艺,促进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不断优化、完善和提高国家药品标准,建立健全严格的、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大 幅提升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水平和《中国药典》的国际地位,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支撑药品科学监管、满足临床用药 需求、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15 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完善收载品种的遴选原则和机 制以满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用药的需要。同时,中药标准主导国际发展,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

2015版中国药典变化内容

2015版中国药典变化内容

2015药典七大变化一是收载品种增幅达到27.4%。

2015版药典拟收载5800个品种,比2010版药典增加1200多个,修订品种751个。

二是通过药典凡例、通则、总论的全面增修订,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了对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完善了药典标准的技术规定,使药典标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三是健全了药品标准体系。

特别是药用辅料品种增加至260个,新增相关指导原则;在归纳、验证和规范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国药典》各部共性检测方法的协调统一。

四是2015版药典附录(通则)、辅料独立成卷,构成《中国药典》四部的主要内容。

五是药用辅料品种收载数量显著增加。

拟新增128个,共计260个,增长率高达97%。

六是安全性控制项目大幅提升。

中药:制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标准,推进建立和完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等物质的检测限度标准;加强对重金属以及中药材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等。

化学药:有关物质加强了杂质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实现对已知杂质和未知杂质的区别控制,优化抗生素聚合物测定方法,设定合理的控制限度,整体上进一步提高有关物质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

生物制品:增加相关总论的要求,严格生物制品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有效性,同时增订“生物制品生产用原辅材料质量控制通用性技术要求”,加强源头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安全性风险等。

七是进一步加强有效性控制。

中药材加强了专属性鉴别和含量测定项设定。

化学药适当增加了控制制剂有效性的指标,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法。

生物制品进一步提高效力测定检测方法的规范性,加强体外法替代体内法效力测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保证效力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色谱法概况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色谱法概况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2015)

临界点色谱法(2015)
第七页,共140页。
0501纸色谱法
系以纸为载体,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他物质为固定相,用展开剂进行展开
的分配色谱

鉴别

纯度检查

含量测定
第八页,共140页。
0501纸色谱法
二部P1000页
第九页,共140页。
0502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
氧化铝薄层板等;按固定相粒 径大小分为普通薄层板(10~
40um)和高效薄层板 (5~10um);按硅胶板是否含有荧
光剂分为硅胶G 板和硅胶GF254板。
操作方法:点样点直径限值由3mm修改为4mm。
其他变化:基本整合旧版药典一部和二部。
第十一页,共140页。
0502薄层色谱法
仪器与材料

薄层板

检测器
检测器是液相色谱仪的“眼睛”
其作用是把色谱柱连续流出的样品组分转变成易于测量的电
信号,被数据系统接收,得到样品分离的色谱图
检测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根据对各类物质响应的差别,检测器可分为三大类:
—通用型检测器(例如:示差折光检测器)
—专用型(选择性)检测器(例如: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
0502薄层色谱法
(2)检出限
指限量检査或杂质检査时,供试品溶液中被 测
物质能被检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一般采用已知浓度的供试品溶液或对照标准溶液
,与稀释若干倍的自身对照标准溶液在规定 的色谱
条件下,在同一薄层板上点样、展开、 检视 ,后者
显清晰可辨斑点的浓度或量作为检出限 。

2015版药典

2015版药典
26
三、《中国药典》2015年版制剂通则检查方法增修订概况
v 单剂量包装 系指按规定一次服用的包装剂量。凡例中还规定:“各品种[用法与用量] 项下规定服用范围者,不超过一次服用量最高剂量包装者也按单剂量包装 检查”
例如:一次服用量为:6-9g 规格1:每袋装9g——为单剂量包装,检查装量差异 规格2:每袋装12g——为多剂量包装,检查装量 v 重量差异检查边缘数据判断:遇有超出允许粒重范围并处于边缘者,应现
4
一、《中国药典》2015年版附录(总论)制修订概况
有关附录的规划指标
v 调整为风凡例、通则与方法、指导原则、药用辅料等单独成卷 v 开展附录整合工作
附录部分立足规范统、着重完善提高 重点:将原各部附录相同方法之间的规范统一,以解决长期以来各部之间相同方 法要求不统一的问题 v 重点抓好药典附录科研起草工作 扩大收载与修订完善制剂通则及与质量相关的检测项目 加强对药品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环境和检测条件的研究 增加新的成熟可靠的方法和修订落后的通用检测方法 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主要检测方法应指导原则 增订药品生产、流通、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原则,全面控制药品质量 重视引导、推广国产检验仪器的发展和应5 用
与平均粒重相比较,计算出该粒得差异的百分率,再根据差异限度作为判 定。
31
1
17
二部药典
149条
2 三部药典
149条
8
一、《中国药典》2015年版附录(总论)制修订概况
序号 类别
0100 制剂通则 0200 药材及饮片相关通则 0300 药用辅料相关通则 0400 一般鉴别试验 0500 光谱法与波谱法 0600 色谱法 0700 理化性质 0800 含量测定
0900 限量检查

2015版药典变化

2015版药典变化

2015版药典主要的七个方面变化七大变化提升总体水平张伟表示,2015版药典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收载品种增幅达到27.4%。

2015版药典拟收载5800个品种,比2010版药典增加1200多个,修订品种751个。

二是通过药典凡例、通则、总论的全面增修订,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了对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完善了药典标准的技术规定,使药典标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三是健全了药品标准体系。

特别是药用辅料品种增加至260个,新增相关指导原则;在归纳、验证和规范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国药典》各部共性检测方法的协调统一。

四是2015版药典附录(通则)、辅料独立成卷,构成《中国药典》四部的主要内容。

五是药用辅料品种收载数量显著增加。

拟新增128个,共计260个,增长率高达97%。

六是安全性控制项目大幅提升。

中药:制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标准,推进建立和完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等物质的检测限度标准;加强对重金属以及中药材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等。

化学药:有关物质加强了杂质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实现对已知杂质和未知杂质的区别控制,优化抗生素聚合物测定方法,设定合理的控制限度,整体上进一步提高有关物质项目的科生物制品:增加相关总论的要求,严格生物制品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有效性,同时增订“生物制品生产用原辅材料质量控制通用性技术要求”,加强源头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安全性风险等。

七是进一步加强有效性控制。

中药材加强了专属性鉴别和含量测定项设定。

化学药适当增加了控制制剂有效性的指标,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法。

生物制品进一步提高效力测定检测方法的规范性,加强体外法替代体内法效力测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保证效力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2015版<药典>中药材标准的变化新药典变化概述:1.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品种共计2598种,其中新增440种,修订517种,不收载7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概况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于2015年6月5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颁布。

2015年版《中国药典》最大的变动之一是将原药典各部附录整合,并与药用辅料标准单立成卷,首次作为《中国药典》第四部,解决了长期以来药典各部共性检测方法重复收录、彼此之间方法不协调、不统一、不规范,给药品检验实际操作带来不便的问题。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内容包括凡例、通则和药用辅料,药典通则涵盖了通用性要求、检验方法、指导原则以及试剂和标准物质等药品标准的共性要求,是药典标准的基础,不但反映了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整体状况和药品检验技术水平; 同时也对规范药品研究、生产、检验、加强药品监管发挥重要作用。

现就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整体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整体情况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 将药典一部、二部、三部制剂整合后共计38个; 检测方法附录287个,其中新增通则28个(检定方法通则27个、制剂通则1个) ,整合通则63个,修订通则67 个; 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 指导原则共计30个,其中新增15个,修订10个。

辅料收载总数约270个品种,其中新增137 个,修订97个,不收载2个。

2.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主要特点2. 1 整体提升质控水平《中国药典》凡例、通则、总论是药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品标准的检测方法和限度进行总体规定,对药典以外的其他药品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通过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内容的全面增修订,全面完善了药典标准基本共性规定(表2),从整体上提升对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形成了以凡例为统领,通则为同类药品基本准则、各论作为基本要求的药典标准体例。

药品标准控制更加全面化、系统化、规范化。

2. 2 药典标准体系更加完善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首次纳入“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以及“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制备指导原则”、“药包材通用要求”和“药用玻璃材料和容器”等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药用辅料和药包材通用性要求,从影响药品质量的等各方面,包括原料药及其制剂、药品标准物质、药用辅料和药包材的制定控制要求,形成了全面、完善的药典标准体系。

2. 3 药典附录整合和编号制定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本着求同存异、统一规范的原则,将各部药典附录统一整合。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用性附录整合后,除生物制品收载个性通则外,一部、二部不再单独收载通则,对中药和生物制品的特殊性检定方法通则予以单列。

鉴于生物制品特性检定通则较多,为方便使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将同步收载生物制品个性检测方法。

整合后的药典附录统一更名为通则。

按照原理、目的、属性、作用、方法、特性等将药典通则分为十五大类,实现了通则编码的唯一性、科学性、扩展性和稳定性。

新编后的编码更加规范、合理、扩展性更强,更加适应药典在检测技术发展的需要。

2. 4 检测方法进一步完善在参考美国、欧洲、英国药典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2015年版《中国药典》不断借鉴和采用国际先进检测技术,完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和稳定性。

通过检测方法的完善,为进一步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提高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奠定基础。

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保留常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专属性和稳定性。

采用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

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临界点色谱法、粉末X射线衍射法等用于蒙脱石的结构分析以及滑石粉中石棉的检测。

采用毛细管电泳分析用于重组单克隆抗体产品分子大小异构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抗毒素抗血清制品分子大小分布等; 建立了中药材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等指导方,为加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技术储备。

2. 5 药品质控进一步加强检验方法的完善是实现提高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2015 年版《中国药典》在完善检验方法的同时,重点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加强检验方法的建立和质控要求的制定。

通过完善和优化检测方法、扩大成熟、先进的检测技术的应用,对药品检验的能力大幅提升。

2. 6 加强药品全过程控制2015 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强化药品质量全过程控制理念,加强对药品生产源头和工艺过程控制,通过完善相关技术指南,加强对药品的研发、生产、质控环境、药用辅材和药用包材等涉及药品质量的各环节的全过程控制要求,加强产品批间一致性和稳定性控制,丰富了药品标准的内涵,对全面提升药品质量意义重大。

2. 7 中药安全性控制进一步加强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基础上,既突出了中药整体质量控制的特点,又增加和完善了安全性控制方面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对中药材及其饮片在种植、流通、储藏等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如二氧化硫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真菌毒素、色素、内源性有害物质、微生物以及相关致病菌等进行控制,在相关控制方法方面,2015 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专属性优、灵敏度高、检测效率好的检测技术。

如二氧化硫检测增加了离子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农药残留量测定建立了气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真菌毒素检查建立了高相液相- 质谱联用方法等。

2. 8 制剂通则相关要求更加完善2015 年版《中国药典》实现了药典一部、二部和三部制剂通则的全部统一。

在整合的基础上,完善了制剂要求以及新型制剂的收载。

2. 8. 1 制剂要求更加规范制剂整合在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同一剂型下的检查项应尽量统一,尤其是涉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例如: 眼用制剂和注射剂下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无菌、细菌内毒素等检测项目;对于难以统一者,在相应项下分别作出规定。

如胶囊剂的重量差异、中药硬胶囊剂要求水分检查、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等。

通过完善制剂要求,进一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以动物、植物、矿物质来源的非单体成分制成的,生物制品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黏膜或皮肤炎症或腔道等局部用片剂(如口腔贴片、外用可溶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等)检查项下应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并应符合规定。

生物制品进行杂菌检查的可不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眼用制剂,如加入抑菌剂的,应要求标示所使用抑菌剂的种类和标示量; 供雾化用吸入溶液制剂由微生物限度要求为无菌制剂;对于烧伤用软膏剂、乳膏剂、气雾剂、喷雾剂、凝胶剂、散剂、涂膜剂等,除用于轻度烧伤I或浅II外,应为无菌制剂。

为保证制剂的有效性,对于来源于动、植物多组分且难以建立测定方法的以外,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均应合要求。

2. 8. 2 完善制剂通则共性要求制剂通则规定适用于中药、化学药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不适用于预防类制品;各剂型、亚剂型并不适用于所有原料药物,而应取决于原料药物特性、临床给药需求以及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在确定制剂处方时,应根据抑菌效力检查法确定抑菌剂的添加剂量等。

2.8.3 增加新剂型的收载2015 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吸入制剂和口崩片亚剂型的收载。

吸入制剂是对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液体或固体制剂做出统一要求,包括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鼻用制剂、供雾化用吸入溶液和可转化为蒸汽的制剂,在符合原相应剂型的基础上,还应符合吸入制剂的相关要求;取消外用制剂,原按照外用溶液剂命名的制剂名称可不变,检查项下应按其使用适应证和用途归属相应的制型,并应符合相关制剂的要求。

制剂或可转化为蒸汽的制剂。

2.9 微生物检定要求与国际接轨2015 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完善了微生物检验标准体系,将药品微生物控制从简单的终产品控制向药品生产和检定全过程的微生物风险调查和控制方向发展。

为提高药品微生物控制,2015年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和微生物限度法参照ICH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与国际要求相统一,即无菌检查法修订了培养基种类。

修订后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提高了灵敏度、检查项目分类更加合理2.10 药品标准物质进一步规范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作为实物标准,是国家药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对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制备做出规范和指导,是为保证国家药品标准的执行、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同时,对树立《中国药典》作为国家药品标准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504个,标准品32个; 化学药对照品832个,生物制品标准品62个。

2. 11 药用辅料标准水平显著提高2.11.1 药用辅料标准体得到完善2015年版《中国药典》完善了药用辅料标准体系,加强了凡例中有关药用辅料通用性要求和药用辅料通则的增修订,强化药用辅料源头和过程控制的要求,特别是对可供注射用辅料,过程控制尤为重要。

同时,鉴于制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药用辅料用途的广泛性,强化了药用辅料标准的适用性验证要求。

2.11.2 品种收载大幅增加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新增药用辅料品种139 个,修订95个,收载总数达270个,收载品种增长105% 。

可供注射用辅料品种由2010 年版得2个增加至23个,增加了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山梨酯80、活性炭等常用的可供注射用辅料标准的制定,对提升药用辅料质量,特别是高风险药品的安全性、弥补我国药用辅料标准短缺、提高药用辅料监管能力、推进药用辅料的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11.3 辅料质量控制更加严格2015年版《中国药典》加强对药用辅料鉴别、有关物质、杂质、残留溶剂等全兴控制要求。

同时增订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研究指导原则,更加注重对辅料功能性控制;如增订多孔性、粉末细度、粉末流动、比表面积、黏度等检查项等; 并根据辅料的功能性指标的不同,形成系列化,规格化,以满足制剂生产的需求。

3 结语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是保证《中国药典》执行的重要基础,是2015 年版《中国药典》水平和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系统阐述药品检测技术、传播药典知识的良好教科书,对于强化药品监管手段,保障药品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先进检测技术应用和行业健康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