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书法字典大全(汉字对照表)

甲骨文书法字典大全(汉字对照表)
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商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
不过具体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详略的差异,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同时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时期。
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
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大量的甲骨文及铭文既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气象、占卜方面的情况,又标志着文字接近成熟
国展投稿创作竹浆宣纸特惠季!作品级专用八尺整张、六尺整张白宣、仿古宣纯生、半生熟,纸厚入墨,纸性温润。
六尺整仿古色或者白色(11公斤)原价480元一刀(100张)。
现体验价300元一刀;八尺整仿古色或者白色(18公斤)原价680元一刀(100张)。
现特惠价500元一刀,半刀(50张)360元;
四尺整张仿古或者白色一刀160元。
微店+ ,交易担保,放心买,国展投稿创作竹浆宣纸特惠季!作品级专用八尺六尺整张纯生、半生熟纸厚入墨小程序。
甲骨文字典.doc

甲骨文字典1、人,甲骨文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
造字本义: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
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
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
“私”即“厶”* ,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 * 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 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2、女,甲骨文像一个屈膝跪坐的人娴静地交叠着双手。
有的甲骨文头部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
造字本义:两胸饱满的妇人,能生育、哺乳的人类中雌性。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严重变形,以致“人”形消失,“手”形消失。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女,婦人也。
象形。
王育說。
凡女之屬皆从女。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女,妇人。
像妇人之形。
这是王育的说法。
所有与女相关的字,都采用“女”作边旁。
3、母,甲骨文在“女”的胸部位置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妇女因生育而发达的两乳。
造字本义:婴儿的生育、哺乳者。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隶书有所变形。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母,牧也。
从女,象褱子形。
一曰象乳子也。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母,像养牛一样哺育子女。
字形采用“女”作边旁,像怀抱孩子的样子。
另一种说法认为,“母”的字形像给孩子喂奶的样子。
4、婦,甲骨文(帚,扫箒,家庭洁具)(女),表示女子在家做扫地等家务。
造字本义:在家扫地做家务的女主人。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金文将“帚”改成,表示手持扫帚。
有的金文调整左右顺序。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将篆文的“女”写成。
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的“帚”简化成“彐”。
“妇”是主内、做家务的女人;“男”* 是主外、开荒耕种的劳动主力。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婦,服也。
从女持帚灑掃也。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妇,服侍男人的女人。
象形字典狐的象形字狐的甲骨文狐的字形演变

象形字典狐的象形字狐的甲骨文狐的字形演变狐的说文解字狐的词组狐的解释狐的含义狐的引申狐的书法狐的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在线汉语字典
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丢失。
狐甲骨文(犬代表狩猎)(亡丢失)表示善于躲藏、容易跟丢的猎物。
造字本义:名词猎人难以捕捉的狡猾野兽。
有的甲骨文将“犬”写成。
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亡”写成形象不明的。
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亡”写成“瓜”(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孤”的省略)表示“狐”是“独来独往”动物。
----------------------------------------------------------------------------------------------------------------------------------------------------------------------------------------------------------------------------------------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狐獸也。
鬼所乘之。
有三徳:其色中和小前大後死則丘首。
从犬瓜聲。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狐妖兽。
是鬼骑的怪兽。
狐有三徳:毛色中和体形小前大后死则头朝出生时的山丘。
字形采用“犬”作边旁“瓜”是声旁。
象形字典豹的象形字豹的甲骨文豹的字形演变

象形字典豹的象形字豹的甲骨文豹的字形演变
象形字典豹的象形字豹的甲骨文豹的字形演变豹的说文解字豹的词组豹的解释豹的含义豹的引申豹的书法豹的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在线汉语字典
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利爪“匕”的误写。
豹甲骨文像一只张着血盆大口、身上布满斑点的猛兽。
造字本义:大型猫科动物四爪锐利善于捕食小动物习惯于上树藏匿猎物。
古鈢字形写成会义结构(豸张着大口的猛兽)(勺疑是利爪“匕”)强调“豹”的大口和利爪。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豹似虎圜文。
从豸勺聲。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豹体形似虎身上有环状斑文。
字形采用“豸”作边旁“勺”作声旁。
读“徐中枢《甲骨文字典》笔记——甲骨文字猜想”序

“读徐中枢《甲骨文字典》笔记——甲骨文字猜想”序退休以后终于有时间可以比较专门的喜欢一下历史了,于是在观看《百家讲坛》的引导下读《史记》,和研读一些与史有关的书籍。
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在网上看到了徐中枢的《甲骨文字典》,而且还有了一些感觉。
开始有意识的把读徐中枢《甲骨文字典》的感受记录下来,大约是2011年的下半年。
后来这些感受越来越浓郁,互相之间还有了许多说不清的关联。
大约在2013年的时候,陆陆续续就有关甲骨文的笔记写了几百篇、近百万字。
这个时候新的感受不断出现,又时不时的翻阅旧的笔记,与新心得感受互相印证,逐渐就有了把这些笔记整理出来个头绪的想法。
大约是从2014年开始,对为几年以来有关甲骨文的感想笔记进行整理,并且逐渐酝酿出了“读徐中枢《甲骨文字典》笔记——关于甲骨文字猜想”的篇名。
于是有了后来在“百度文库”、“豆丁”上传的,“读徐中枢《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字猜想”诸多文章。
对甲骨文文字的辨析,从王懿荣开始到郭沫若、董作宾、王国维、罗振玉,再到现代的诸多国内外大家、学者,作了非常了不起的研究。
我对甲骨文的兴趣、心得体会,可能与大家、学者多多少少有些偏差。
即更感兴趣的不是某个象形图形表述什么,即不是对甲骨文字形意义的辨识,以及通过对甲骨文字形意义的辨识,理解某一个、某一组甲骨文字表述的内容,从而对历史进行研判。
我对甲骨文字形的感受共鸣,不是“这样的象形描绘应当是什么表述”,而是“这样的象形描绘,为什么是这样的表述?源于什么?”。
我不想承认自己的感受是有意义的,然而不幸的是,当我这些感受互相联系起来的时候,发现他们之间确实有关联,而且逻辑上成立,非常有序。
所以我坚持把这些心得体会写下来,并且整理出来。
我的思路是想通过对甲骨文象形图案的研究,追寻这些象形图案形成的背景,从而进一步研判这些背景造就的概念意识和语音背景。
也就是说“读徐中枢《甲骨文字典》笔记——甲骨文字猜想”中的文章,是把“象形的甲骨文字形”当做文物、出土的文物一样,进行全面认真的考察。
甲骨文通假字字例——焰

甲骨文通假字字例——焰
咏梅书斋
甲骨文無焰字,以炎或焱通焰。
甲骨文炎、焱字的字形:
馬如森《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炎,從二火,字象火焰燒形,火上有火,本義是火焰。
陳年福《實用甲骨文字典》:焱,yan。
從三火會意。
同焰,指火花,火焰。
《古漢語常用通假字字典》:炎,yan,火光上升。
通焰,火焰。
引申為氣勢,光焰。
《常用通假字匯》:炎通焰。
火光,引申為氣焰。
徐灝認為,炎、焰古今字。
《通假字小字典》:炎,yan,火光上升。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炎,火光上也,從重火會意。
通焰,火苗,焰火。
《漢書.藝文
志》:人之所忌,其氣炎以取之。
顏師古注:炎,讀與焰同。
《古字通假會典》:炎通焰。
《左傳.莊公十四年》:其氣燄以取之。
《潛夫論.正刑》引焰作炎。
《漢書.五行志》:及濫炎妄起。
顏注:炎讀曰燄。
李德龙,男,1949年出生于南京市。
现为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会员。
自幼热爱书法、篆刻,师从沙曼翁、谢亦鸣、杨延复先生,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字功底。
四十余年来,利用工作之余,沉潜研究古文字,是众多书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咏梅书斋。
甲骨文字典戊部

宫门,重要流域,各种理论,公认道路”,整个文句的意思“辛未宫内由各种重要流域的公认道路理论”。
关键人,由(岔口)和(人)组成,其意为关键的人。
邺3423各单字的意思“辛,亥,去,关键人,细化守护,赐,人民,培养”,整个文句的意思“辛亥去关键人处画守护,让培养人民”。
顶级智者的关键道路。
由(岔口)、(顶级智者)和(道路)组成,其意为成为顶级智者的关键道路。
甲1827各单字的意思“重要广场,顶级智者的关键道路――直接,地方地表”,整个文句的意思“重要广场有顶级智者的关键道路-直接地方代表”。
粹1013各单字的意思“重要广场,全国各地,田,建功,群山,由(山脉)构成,其意为层峦叠嶂的山脉。
酒宴,关键话事人,说话,拜见,群山”,整个文句的意思“――传授――区隔酒宴,关键话事人说拜祭群山”。
续4203各单字的意思“宫门,关键话事人,多,雨,反复视察,迁入者”,整个文句的意思“宫内关键有话说人,多雨,反复视察迁入者”。
后下712各单字的意思“甲,辰,去,正式讲话,宫门,大王,组织地方,城市,拜见,关键话事人”,整个文句的意思“甲辰去宫外正式讲话,大王组织地方和城市,拜见关键话事人”。
关外中心,由(关卡)、(道路)和(中心)组成,其意为关卡外的中心。
公认幼苗,由(人民认可)和(幼苗)组成,其意为人民认可的幼苗。
主要同宗,由(悬抬)、(主要)和(同源的道路)组成,其意为可被抬举的主要同宗。
甲2772各单字的意思“戊,辰,去,主要同宗,宫门,人民,栋梁,关外中心,保护,公认幼苗,山脚,要点,酒宴,关键话事人,赐,同宗们”,整个文句的意思“戊认幼苗,山脚要点酒祭,关键话事人赏赐同宗”。
希望,由(归于一处)和(希望)组成,其意为属于希望的范畴。
增加高处突破关隘,由(关隘)、(道路)、(增加)和(高处)组成,其意为增加人的高度以便突破关隘。
人281各单字的意思“戊,子,到,祠堂,宫门,远方,领头者,关键话事人,庇护在学者,希望,田,赐,增加高处突破关隘”,整个文句的意思“戊子到宫外祠堂,远方领头者和关键话事人庇护在学者,希望之田被赏赐,以增加高处来突破关隘”。
《甲骨文字典》释义补正五则

《甲骨文字典》释义补正五则(首发)郭丽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1,作为甲骨文方面的权威辞书,是迄今为止最广博、最详实的甲骨文工具书,它为甲骨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本着希望辞书不断完善的心愿,笔者把使用过程所中发现的释义疏误之处,辑录如下,求教于方家。
【隹】《甲骨文字典》390页:用为语词之唯,典籍作惟、维。
按:“隹”字本义为鸟,“语词之唯”是其假借用法。
甲骨文中“隹”的本义用例很多。
如:(1)丁亥卜,贞,王田,往来无灾,擒隹百三十八,象二,雉五。
(合集 37367)(2)壬午卜,贞,王田,往来无灾,擒隹百四十八,象二。
(合集 37513)(3)王卜,贞,田梌,往……灾,王曰吉,兹御……获隹二百五十,象一,雉二。
(英藏2542)以上例句中,或言“擒隹”,或言“获隹”,其后均跟数词,表示擒获的具体数量,且隹与象、雉并列,表明其均为打猎所获之物。
《甲骨文字典》在“解字”时谓“甲骨文象鸟形,隹鸟本为一字,古文字从隹与从鸟实同。
”其说甚是。
但在“释义”时,却把“隹”仅释为“语词之唯”,不妥,当列出其本义“鸟”。
陈炜湛先生曾撰文指出《甲骨文字典》的这一疏漏,可作参考2。
另外,《甲骨文字典》426页对“鸟”的释义为:“一、星名。
二、地名。
三、人名。
”也属于缺释本义。
“鸟”在甲骨文中有如下用例:(4)获鸟二百十二,兔一。
(合集41802)(5)获鸟一百四十八,兔一。
(合集37513)(6)丁巳[卜],贞鸟鸣□。
(合集17367)例(4)、(5)中的“鸟”用为本义当无疑问。
例(6)从句子结构来看,“鸟”很可能也是本义用法,鸟鸣意为鸟叫,主谓短语,但因卜辞不全,尚不能定论。
【玉】《甲骨文字典》34页:计玉之量词。
按:《甲骨文字典》“解字”时引《说文》:“玉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
”并解释说“、,正象以丨贯玉使之相系形,王国维释玉是也。
”其说甚是。
但释义却为“计玉之量词”,不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
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
制曰:可。
甲骨文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