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说课稿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说课稿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说课稿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的说课稿《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根据新课标理念,对应本节,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第26章二次函数的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作函数y=ax2的图象,通过图象研究y=ax2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其他性质。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二次函数的概念下对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进一步的研究,通过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来研究它的性质。通过这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是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初中阶段所学的有关函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能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y=ax2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有关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函数图象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知识,并且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对比、发现、概括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作函数图象,认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中的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勇于探索创新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目标,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画出二次函数y=ax2 的图象;2、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的应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

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老师主要通过演示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图象,讨论研究出函数的性质,以提问的形式与学生互动,通过图表类比出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方法及: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对比归纳

二次函数的图象大部分学生完成是没有问题。可以先回顾描点法,在教师的提示下去列表,完成函数的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根据作函数的图象的过程学生可以容易的找出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性质,在通过作出其他几个函数的图象并加以对比,归纳得出函数y=ax2的性质,体验从特殊的一般的数学探索规律。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学生已掌握了二次函数的概念,以及初二年所学的函数图象的作法:描点法。对于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难度不会很大,但我校学生的水平不是很好,在由特殊的函数到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探索过程会有较大的难度,本课通过几何画板课件,利用动态的演示使学生直观的发现函数的性质,大大的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的形式完成)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一条直线

(2)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列表——描点——连线

(3)研究函数时,主要用什么来了解函数的性质呢?

主要工具是函数的图象

2、实践、观察、对比、归纳

(1)实践

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解:列表

x …-3 -2 -1 0 1 2 3 …

y …9 4 1 0 1 4 9 …

(2)观察

观察这个图象,讨论一下所画的图有何特点?

我们把这样的曲线叫做抛物线。这条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y轴就是它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

开口向上,对称轴:y轴(直线x=0)顶点坐标:(0,0)(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作出函数图象,了解抛物线,直观的认识抛物线的开口,对称轴,顶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3)对比

1、在同一坐标系画出函数y=x2与y=-x2的图象。

2、在同一坐标系画出函数y=2x2与y=-2x2的图象

3、将所画的四个函数的图象做比较,你能发现什么呢?

根据函数的图象通过表格对比以上四个函数特点:

抛物线y=x2y=-x2y=2x2y=-2x2开口方向向上向下向上向下

对称轴y轴y轴y轴y轴

顶点坐标(0,0)(0,0)(0,0)(0,0)(通过列表的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接的找出四个函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比较容易的归纳和理解函数y=ax2的性质,降低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理解难度)

(4)归纳

二次函数y=ax 2的性质

1)抛物线y=ax 2的顶点是原点(0,0),对称轴是y 轴。 2)当a>0时,抛物线y=ax 2开口向上 当a<0时,抛物线y=ax 2的开口向下

3)当a>0时,当x<0(在对称轴的左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0时(在

对称轴右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y 的值最小,最小值y=0

当a<0时,当x<0(在对称轴的左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0时(在

对称轴的右侧),y 随着x 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y 的值最大。最小值y=0。

4)y=ax 2与y=-ax 2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5)|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3.课堂练习

根据上边已画好的函数图象填空:

(1)抛物线y=2x 2的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 ,在

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在 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函数y 的值最小,最小值是 ,抛物线y=2x 2在x 轴的 方(除顶点外)。

-10

-8-6-4-20

246810-10

-8

-6

-4

-2

2

4

6

8

10

2

2x y =2

3

2x y -

=

(2)抛物线2

3

2

―﹦x y 在x 轴的 方(除顶点外),在对称轴的y 轴左

侧,y 随着x 的 ;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着x 的 ,当x=0时,函数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 ,当x 0时,y<0.

思考题:1、如图能否预测y=3x 2的大致位置?

y=x y=2x -4

1

6111621

-8

-6

-4

-2

2

4

6

8

2

2

(通过提问完成课堂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函数y=ax 2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对以后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打好基础。) 4.小结

(1).二次函数y=ax 2的图象 (2)二次函数y=ax 2的性质 5.练习:

五、作业布置: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说课稿)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课题:22.1二次函数(第一节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下《二次函数图像》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二次函数图像说课稿(市级一等奖)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次函数的图像》,这是北师大版必修1第二章的第四节课。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逐一分析说明。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括地讲,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地位体现在它的思想的基础性。一方面,本节课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系数由常数转变为参数,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新课程标准精神和高一学生心理认知特征,我确定了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第一个层面是基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中a、b、c、k、h的

作用,能熟练地对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进行配方,会对图像进行平移变换,领会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和作图能力;第二个层面是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作图、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养成即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个层面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二次函数各系数对图像和形状的影响,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平移的特例分析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划归思想。难点是图像的平移变换,关键是二次函数顶点式中h、k的正负取值对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感受数学学科的人文思想,感受数学的自然美。为了更好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师组织——启发引导,学生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1 二次函数》优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2)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二次函数是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的一个很有效的模板,因而对二次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定要从理论上和实际中加以综合讨论和认定。 (3)可以多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有二次函数关系的实例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这一关系模型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 为:温故知新—揭示课题自我尝试—探求新知合作探究—内容深化小试身手—循序渐进课堂回眸—归纳提高课堂检测—测评反馈

【北师大版】初三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精编说课稿

二次函数 一、说课内容: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2)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次函数 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冀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0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2)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例2、用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y(m2)与矩形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例3、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 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到这里和大家一块儿交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二次函数》,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二次函数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函数的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已学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复习,又是对二次函数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为将来二次函数一般情形的教学乃至高中阶段函数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 掌握二此函数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与技能目标] (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 (3)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4、学情分析 ①学生已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的画法,以及它们图象的性质。②学生个性活泼,积极性高,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③初三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已形成。 二、教法学法分析 1` 教法(关键词:情境、探究、分层)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以“探究式”体验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同学的合作帮助下,通过探究发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 2、学法(关键词:类比、自主、合作)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水平,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构建。在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类比迁移,对照学习。以自主探索为主,学会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和“乐学”。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呈现抛物线和谐、对称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 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验证的过程,根据新课标要求,根据“以人为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新人教版)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新人教版) 一、说课内容: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名师说课-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孙庆括 邮箱:sunqingkuo126@https://www.360docs.net/doc/a618080843.html, QQ:441435300 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汇报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5分钟)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设计和教法与学法选择。 1、教材的编写意图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函数的思想方法贯通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它不仅对所学过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也是学好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以及数列等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下面从纵横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横向分析:旧教材在导入新课时基本上采用复习回顾初中函数知识导入新课或直接单刀直入给出新知识点,强调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续性,而幼师学生往往初中数学基础薄弱,齐加尼克现象突出,面对枯燥乏味理论的数学知识早已失去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这种导入将是无效的。新教材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选取了丰富的背景实例和应用实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趣味问题导入,最能激发人们的思维活动,唤起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参与意识。 纵向分析:初中时学生都接触了函数,比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只强调函数是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不涉及抽象符号f(x),不强调定义域和值域,采用的定义是“变量说”,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而对“变量”,“变化”,“对应关系”等涉及函数本质的内容,要求是初步的。高中阶段要建立函数的“对应说”,突出函数概念的核心与本质是“对应关系”,虽然它比“变量说”更具一般性,但两者的本质一致。不同的是:①表达方式不同,高中用集合与对应语言表达;②明确了定义域和值域;③引入了抽象符号f(x)。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上述分析,教学重点为通过丰富实例,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在两个集合之间所存在的 对应关系f ,进而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刻画这一关系,获得函数概念。 自然地,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抽象符号) (x f y 的理解,尤其对f 的意义的理解。 3、教学目标设计 布鲁姆认为,科学的确立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根据以上分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二次函数的说课稿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是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一节,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学生进入九年级之后,平时上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者利用本节课比较简单、基础的特点,一方面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二次函数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的理解。 5、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初中数学说课稿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初中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高元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已有的知识经验,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建模的分析、思考过程,

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要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概念的教学又要从大量的实例出发。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鉴于学生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较弱,因此把由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方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法教学。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数学模型-----概念归纳”的模式。但是由于学生将实践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方程,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学建模,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因为数学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二次函数

2020-2021学年 二次函数 一、说课内容: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说课教师:实验中学张娟 教材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会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和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拓展,是对前面所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一次升华,又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的预备知识,又是学生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它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最大特点,是结合图形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因此,这一节课,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材背景分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ax2+c(a≠0)的图像,并能说出二次函数y=ax2+c(a≠0)的图像的性质。在作二次函数y=ax2+c(a≠0)的图像时,要注意,选取适当的点,选适当数目的点;在动手作图的时候,要根据少量的点连出光滑的抛物线,作图不容易很理想,这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掌握二次函数y=ax2+c(a≠0)的图像的作法及其性质,会根据图像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像的性质。特别是能分清,当a>0,a<0时,图像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能力目标 本节课,过程是由抽象到直观,再由直观到抽象(既二次函数y=ax2+k(a ≠0)的关系式——作出图像——说出二次函数y=ax2+k(a≠0)的图像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探讨、分析、分类讨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分类讨论的学习习惯,通过直观多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作图、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结构设计 建立以“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学教结合式 让学生先自学,然后由老师来教,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教结合”为模式的课堂结构设计为“五个阶段”: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4课时),我将从说教材、说模式、说设计、说反思四个方面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地位与作用 二次函数是初中函数的主体部分,也是初中函数的难点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建立起二次函数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二次函数的认知结构。二次函数既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延续和提高,也是研究高中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而且在现实生活、物理学和其他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特殊的二次函数y=ax2和y=ax2+k的图象的画法、性质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二次函数特殊式y=ax2(a=0,c=0)和y=ax2+k(b=0)的延续,又是研究顶点式y=a(x-h)2+k和一般式y=ax2+bx+c的关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九年级学生因为在七八年级学习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不同,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两级分化已经形成,但普遍储备了一定感性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在一次函数的知识积累基础上,绝大部分具备了一定的模仿借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了一些观察图象的方法,借助图象分析归纳、抽象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猜想和验证有较大的兴趣。相当部分学生因为面临升学考试的紧迫任务,比较关注:为什么学?怎样学?有探究的欲望。乐于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我设计了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画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并能说出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2、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y=a(x-h)2的性质 3、理解抛物线y=a(x-h)2与y=ax2之间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1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自用)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今天早上我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的概念”。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课后反思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章在八年级下册已经介绍函数的有关概念与一次函数的基础上,介绍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讨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学生进入九年级之后,平时上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下,特制

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由于二次函数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以后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在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中,理解、分析实际问题并将其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模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将在思维上产生一定的困惑。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 教学难点: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模型. 四、教法及学法分析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节课我采用启发、讨论以及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通过基础的练习题目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 程说课稿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付家堰中小学刘家付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二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就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用函数的观念看一元二次方程,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材从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入手,通过类比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讨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都有所了解,特别的,八年级时学生已经了解到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因而,对于本节所要学习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应该不是难题。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就是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心理上,老师应抓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很多,在学习了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解法的探求兴趣,进而由一次函

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类比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上来,顺着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导加以激发。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在探索过程中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 采用类比的方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交流,分组合作,同时老师设定一定的问题环境来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最后在老师的释疑、归纳、拓展、总结的过程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二次函数 图象和性质》说课稿

《二次函数)0(2≠=a ax y 图象和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会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和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拓展,是对前面所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一次升华,又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的预备知识,它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最大特点,是结合图形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这充分的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这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因此,这一节课,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函数图象探究函数的性质 难点:利用函数图象探究函数性质中的单调性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目标: 会根据图像用数学语言表达出二次函数)0(2≠=a ax y 图像的性质。特别是能分清,当00<>a a 、时,图像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能力目标: 本节课,过程是由直观到抽象(即二次函数)0(2≠=a ax y 的图像——说出 )0(2≠=a ax y 的图像的性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探讨、分析、分类讨论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分类讨论的学习习惯,通过直观多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画图、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结构设计 建立以“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六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学,然后由老师来教,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教结合”为模式的课堂结构设

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

《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说课教案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看,有关函数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讨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时越来越多地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函数的内容在其中有相当的地位,二次函数更是重中之重。而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 y=ax2、y=ax2+h、y=a(x-h) 2(a≠0)的图象和性质。因此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二次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图象变换的观点把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经过一定的平移变换,而得到二次函数y=a(x-h) 2+k (h≠0,k≠0)的图象。从特殊到一般,最终得到二次函数 y=ax 2+bx+c的图象。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数形结合 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突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设计时体现“问题情境创设—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回顾、延伸”的教学理念。特别在探究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感悟,在问题中创造,在讨论中生成、发展。努力呈现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教师应向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y=a(x-h) 2+k的图象的作法及性质,进一步了解二次函数y=a(x-h) 2+k (h≠0,k≠0)与二次函数y=ax2(a≠0)图象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作图、观察、分析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事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策略:应用“指导--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二次函数y=a(x-h) 2+k(h≠0,k≠0)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难点: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向二次函数y=a(x-h) 2+k(h≠0,k≠0)的图象的转化过程。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说课稿人教版

二次函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 学模型,应用非常广泛,许多实际问题往往可以归结为二次函数加以研究. 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二次函数也占有较大比例。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了反比例函数和一次 函数。学生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已经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本章内容,既是对之前所学 函数知识的一个补充,又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 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 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 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 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 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数学思考:通过用二次函数表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模型思想,建立符号意识。 问题解决: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及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 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初 步学会用函数描述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教学难点确定为由实际问题确定函 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采用自学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自学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终身学习。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 为前提、给他们一个平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展示交流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学法分析: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导学中有目标、有计划地独立学习,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合作探究,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讨论、 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我设计了“情境导学—自学梳理—合作解疑—点拨校正—巩固应用—归纳小结—达标检测” 七环节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根据学习内容的安排和需要,本节课我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y=kx+b ,k ≠0; y=x k , k ≠0) (板书)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 义的理解.以备与二次函数进行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