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棉虫转基因流程图

转基因抗虫棉流程图

平时观察发现某些植物有抗虫的属性,研究这种植物,筛选出控制这个属性的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基因。

①:提取.获取目的基因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一步,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取Bt基因。

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来源的DNA重新组合的过程。把Bt蛋白基因组合到四环素抗性基因中。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三步。目的基因的片段与运载体在生物体外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后,下一步是将重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中进行扩增,用人工方法使体外重组的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主要

是借鉴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的途径。

④: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在全部的受体细胞中,真正能够摄入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是很少的。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进行检测。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大肠杆菌的某种质粒具有青霉素抗性基因,当这种质粒与外源DNA组合在一起形成重组质粒,并被转入受体细胞后,就可以根据受体细胞是否具有青霉素抗性来判断受体细胞是否获得了目的基因。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转基因抗虫棉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包括抗虫基因的研究、载体构建技术的研究、转化技术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等,并展望了转基因抗虫棉未来发展前景。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花研究进展 引言 棉花生长周期长、虫害多,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据统计,在转基因抗虫棉商品化之前,全球每年用于防治棉花虫害的费用高达20亿美元,约占所有农作物防虫费用的四分之一。[1]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不仅费用高,且已引发了棉虫的抗药性,同时化学杀虫剂的过量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转基因植物所产生的杀虫蛋白主要是通过抑制害虫消化等生理功能而达到抗虫的目的。与施药防治棉田害虫相比,转基因技术具有较多优势:不会在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残留;不会被雨水冲刷流失;对非靶标生物无毒性;保护作用无盲区;减少农药及用工投入[2]等。雪花凝集素(Gu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 gene,GNA)是第一个转入重要作物、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抗性的基因,转GNA的水稻可降低害虫的存活率,阻止害虫的发育[3]。另外烟草阴离子过氧化物酶[4]、昆虫几丁质酶基因[5]也被用于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迄今为止在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领域,最成功的例子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基因的应用,其次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另外,凝集素、α-淀粉酶抑制剂、胆固醇氧化酶等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所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自1996年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开始,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已由1996年的170万hm2猛增到2008年的1.25亿hm2,增长了73倍,2008年全球市场价值已达75亿美元,约占全球商业种子市场的22%,其市场价值优势明显,转基因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印度Bt棉2002年引入,连年种植面积快速增加,至2008年达760万hm2,产量翻番,曾经是全球棉花产量很低的国家,现已成为棉花出口国。转基因棉回报率高,生产成本低,市场需求大,到2005年我国通过国家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已增至26个[6],到2007年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已达380万hm2,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69%。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12%,达到了1.143亿hm2,成为过去五年来种植面积增加第二快的一年。[7] 2008年至2010年,我国新型转基因抗虫棉培育和产业化全面推进,新培育36个抗虫棉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效益160亿元,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彻底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的垄断地位。这是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取得的成就之一。我国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然而,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也不断涌现出一些问题,如棉花质量问题,抗虫性持久问题,对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等,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包括抗虫基因的研究、载体构建技术的研究、转化技术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等,并展望了转基因抗虫棉未来发展前景。 1.几种抗虫基因的介绍 1.1 Bt基因 Bt基因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简称,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在地球上分布十分广泛。Bt基因是抗虫棉中研究最多、进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基因,它对鳞翅目昆虫有专一杀伤作用。大部分Bt杀虫蛋白具有杀虫专

染色体工程笔记(校对版)

绪论 1染色体工程技术是以现代生物学为基础,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和龙头学科。 2生物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染色体组工程基因工程细胞质工程体细胞杂交) 3染色体工程技术的主要任务:研究现有chr组的增加和削减,以及新chr的合成,研究chr 的数目行为结构的变异探索生命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进而达到人工控制和改造生命遗传变异的目的,涉及学科较多,如细胞遗传学细胞分类学细胞地理学物种生物学 遗传学包括经典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人类遗传学行为遗传学时控遗传学量子遗传学毒理遗传学植物/动物/微生物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光生物学 涉及的基础学科:植物学遗传学动植物生理学 4染色体工程技术这一术语是由理查德1966年提出来的,目前仍在个体水平上进行,广义的染色体工程包括应用细胞遗传学技术通过有性杂交和回交体细胞杂交的方法,有计划的转移染色体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将亲缘关系较近的染色体进行杂交时会产生杂交的不可交配性,通过用外源的生长物质桥梁来预先改变染色体的倍数,用混入失活的亲本花粉促进远缘花粉萌发的措施均能程度不同的提高远缘杂交结实率,对于只能发育原胚阶段的远缘杂种采用活体离体培养的方法或者是先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分化培养法获得远缘杂交的后代称新物种或新种质 chr概念分类chr组 注意区分n x n:配子体所含染色体组。X:系统发育的结果一个chr组中的chr数目 Eg:普通小麦(6倍体)2n=6x=42 5染色体工程对于研究植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农作物农作物的多样性不仅包括任何地区任何时间所栽培的植物中全部的基因遗传(基因库),还包括半驯化半野生的种,采,伐,接摘,放牧过程中人类所利用的多种植物,这种资源越丰富,改良育种多样性越多。 农作物基因库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为:a第一基因库栽培品种资源基因库b野生种质资源基因库c近源属或亚属植物基因库d其他属植物基因库e近缘克植物基因库f其他科植物基因库包括半驯化半野生的种 6中国农用植物多样性的概括(名词概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用植物1万种左右可分为3个大类22个类群 a食用植物:在直接食用的植物当中,包括粮食作物100种,食用油类植物100种糖类植物50余种蔬菜类200余种果树类300余种饮料类50种 间接食用的植物:饲料类500余种牧草类2500余种 b工业植物:木材2000种橡胶类50余种芳香油植物350种工业油类500种柔质类300种色素类60种纺织类150种昆虫胶植物(染色剂)醋酸洋红染色剂来源于胭脂虫雌虫以内c药用植物 5000余种(人用)兽用药用植物500种土农药200种 d环保植物:观赏类500种指示类160种固沙防沙类固N植物 农作物:抗病抗逆丰产优质育种目标:高产(稳产)优质多抗 中国是禾谷类植物籽粒糯性基因的起源中心:稻粟(小米)黍高粱 五谷:稻黍麦稷(高粱)菽(豆类) 7染色体工程与特殊遗传材料方面的研究 特殊遗传材料主要是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人工合成的同源多倍体,非整倍体异源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附加系不孕系核质置换系可以概括为某物种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所包含基因有特殊价值并能够通过繁殖将遗传特性传递给子代的材料 非整倍体:单体(2n-1)蝗虫甲虫缺体(2n-2)三体(2n+1) 四体(2n+2)eg:“中国春”小麦:普通小麦*黑麦鲍文奎: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中国春为背景选育出一只哦那个春小麦(小偃麦小冰麦小簇麦及其附加系代换系易位系不少具抗病抗旱抗逆抗寒耐盐性)转基因植物a大豆:抗除草剂基因 b棉花:抗棉虫基因此外还有火铜草荞麦 8染色体工程应用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4种)

高三 育种与进化专题

高三育种与进化专题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2.对于下图所示育种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④方向所示的途径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⑦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③、⑦过程都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⑤过程一般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才具有遗传性 3.下图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C.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4.以下不能 ..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B.紫色糯性王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5.在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培育无子西瓜和培育无子番茄的原理不同 B.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可以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C.培育青霉菌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D.培育抗虫棉和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都是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 6. 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Array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抗虫棉不抗虫的原因及其对策

抗虫棉不抗虫的原因及其对策 棉铃虫是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防治棉铃虫,近年来,抗虫 棉已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推广抗虫棉能降低棉花生产成本,省工省时,增 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这已成为广大棉农的共识。但有些棉农反映,抗虫 棉整个生长季节生长良好,可在田间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仍有棉铃虫 发生,而且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它害虫还十分严重,不知是什么原因?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抗虫棉的特性进行初步了解。根据棉花抗 虫性来源不同,抗虫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抗虫棉,另一类是转基因抗 虫棉。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这两类抗虫棉,从抗性上讲,常规抗虫棉抗 性不够理想,仅在棉铃虫等棉田害虫轻度发生时才能显示出一定的效果。而 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突出且稳定,即使在棉铃虫等棉田害虫高发年份也表现 出极强的抗性,生产实践证明,在一般年份下,Bt抗虫棉在减

少用药60%— —80%的情况下不影响产量。但是不能认为种了抗虫棉就可以不进行化学防 治,坐等丰收。近年推广的抗虫棉绝大部分是转Bt基因棉,它仅对棉铃虫等 鳞翅目害虫有抗性,而对棉蚜、红蜘蛛等害虫无抗性,因此,当达到防治指 标时,就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若种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田块,田间调查 出现有不抗虫的植株或抗性差的植株,应及时拔除,以提高群体抗虫基因频 率。若抗虫棉周围种了常规种(不是抗虫棉)或间种了大豆、瓜类等感虫作 物,势必造成棉虫的低龄幼虫危害这些感虫作物,其变成大龄幼虫时,转移 到抗虫棉继续危害。这是因为转基因抗虫上含有Bt毒素,对棉铃虫的低龄幼 (1——2龄)有较强的毒杀作用,而对大龄幼虫毒杀能力较差,所以种了抗 虫棉后又套种了感虫作物或因纯度较差混有不抗虫杂株,待这些植株上的棉 铃虫幼虫长大后又会转移到抗虫棉植株上继续危害。为杜绝抗虫

棉铃虫的特性及防治措施

四、棉铃虫的特性及防治措施 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危害最为严重,主要20多科200余种,包括棉花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番茄等主要农作物。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棉铃虫抗药性的上升,棉铃虫在我国连续大爆发,给棉花生产带来毁灭性的灾害。近十几年来,转基因抗虫棉大面积种植,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发生和危害。 (一)危害特点 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一年发生四代,后滞育蛹越冬。第一代幼虫主要危害小麦,第二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危害盛期在6月中旬左右,第三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玉米、豆类花生、番茄等,危害盛期在7月中旬左右,第四代危害盛期在8月中旬左右,没有第三代厉害,后第四代滞育蛹越冬。 棉田现一代正处于现蕾初期,棉虫多将卵产在上部嫩叶正面和顶尖上,棉田二代处于现蕾盛期,果枝数多,群尖多,棉蛾多将卵产在各个果枝的嫩尖和蕾花苞叶上。 卵初产乳白色,产出后一天出现褐色,孵化前变为褐色,幼虫从卵壳爬出后,先取食卵壳,然后危害嫩尖上为展开的小叶及顶尖造成无头棉。经1、2天开始转向危害幼蕾。棉田一代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保顶,重点朝顶尖上喷药,一旦幼虫钻入幼蕾内,很难连药喷到虫子身上就很难防治住了,一定要抓住初孵幼虫期诸葛关键防治时期。整个幼虫期要危害蕾、花、铃10余个,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二)环境条件对棉铃虫发生轻重的影响 棉蛾产卵有一定的选择性,凡生长旺盛现蕾多的棉田落卵量大,长势弱的棉田落卵量少。成虫产卵量高,平均每头雌蛾可产1000多粒,多的高达3000余粒。各地复种增加,棉田以外寄主增多,有利于棉铃虫的发生。小麦与棉花间作,虫口密度显著高于平作棉田,棉田间作玉米,高粱,常可减轻棉花上的落卵量。 棉铃虫耐干旱能力强,在干燥气候条件下,虫蛹羽化率高,存活率和繁殖率高,易爆发成灾,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也不利于抗虫棉青蛋白的合成。大量降雨对卵和低龄幼虫的存活率影响很大,高湿度的土壤中虫蛹大批死亡或不能羽化,使棉铃虫种群数量锐减。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择抗虫性好的棉花品种。在棉田边插花种植春玉米、高粱、胡萝卜等作为诱集代,可诱集棉蛾产卵,再进行集中消灭。 2、生物防治 棉铃虫的天地资源丰富,寄生性天敌主要有姬蜂、茧蜂、蚜茧蜂、赤眼蜂等。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和蜘蛛等,昆虫病原真菌和昆虫病毒等,对棉铃虫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天敌控制不住棉铃虫的爆发危害。 3、物理防治 棉蛾具有棉线的趋光性,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蛾。在黑光灯旁并列一支白光灯,诱蛾效果好。每盏灯可控制60亩地,可明显减轻棉田落卵量。 4、化学防治 黄河流域棉区防治指标为百株二代累计卵量超过150粒或百株低龄幼虫10头,三代百株累计卵量250粒或百株低龄幼虫5-8头,四代低龄幼虫8-10头。 抗虫棉不是无虫棉,现在推广的抗虫棉品种大多数抗虫性不如33B和99B,在关键防治时期还是需要喷药防治的,在孵化高峰期可喷施2.5%氟啶脲、氟虫脲乳油1000倍液,幼虫高峰期可喷施硫双威、丙溴磷、辛硫磷、多杀菌素、甲维盐等1000倍液。 防治棉铃虫的药剂多了,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现在很多地方流行外国进口的康宽,富戈等药剂,效果不错。杜邦康宽有效成分是氯虫苯甲酰胺、胃毒剂,他的杀虫剂原理是阻

农田里的哲学家

农田里的哲学家 (2008-08-16 02:50:40) 核心提示 枣强县青年安金磊,数年前回到家乡承包了40亩贫瘠的土地,开始了他的生态农业实验:不使用化肥农药;不使用转基因种子;不使用深耕机器;每年种大片的谷子,只为了喂鸟;轮流耕作,让疲劳的土地歇息;他的农田里,蚯蚓松土,蝼蛄间苗,鸟儿捉虫,蚂蚁除草,“益虫”和“害虫”相生相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国古老哲学思想在他的农田里被演绎成令人惊奇的现实。 8年前辞职回村种地 安金磊今年36岁,曾是他的家乡枣强县马屯镇东紫龙村不多的几个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年轻人。14年前,他从衡水农校毕业,分配到当地一家国营农场当技术员,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在此之前,他一直上学,父母是小商人,家里只有3亩地,没让他干过农活。第一次下地,是到果园里喷除草剂和农药,拧开农药瓶,一股刺鼻的农药味扑面而来,熏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心想,这么大的农药气味,这得有多大的毒性?果树能受得了?残余在果子上,人吃了会怎样?这时他又听到附近一家农民遭遇不幸的消息,一个孩子中毒,原因是大人给他弄了块西瓜吃,没想到中了毒,最后经化验得知,西瓜地里使用了过量的呋喃丹(一种杀虫农药)…… 安金磊经常爱找农场附近村庄的老人们聊天,而老人们说,几十年前,地里有虫子但很少形成虫害,使用了农药,虫子越来越多,好多虫子都有了抗药性,于是农药越来越毒;使用了化肥和转基因种子,产量是提高了,但粮食和蔬菜越来越没有味道……他们说,现在种地省事,除草剂、农药一喷,化肥一撒,就等着收庄稼,闲着打麻将、玩,世界上哪有全好的事?全好的事就有大问题。 安金磊了解到,农民们使用除草剂和农药、化肥和转基因种子已非常普遍,这些化学产品的确使农产品一时增加了产量。但他注意到滥用化肥农药对土地所造成的伤害———尽管化肥用量在逐年提高,地力却在不断下降。他分析,很大程度上,增产是由于现在有了机井等灌溉设施的结果,是以大量抽取地下水为代价。 从第二年起,安金磊就在自己负责的地块上开始“有机农业”实验,他用鸡粪代替化肥,用翻耕和手拔代替除草剂,当年他的地块上的西瓜的品质明显优于使用化肥农药的地块,而且产量也不低,只是他付出的汗水比别人多些。在农场工作了七八年,他坚持着有机农业的尝试,但总因为农场是国有的放不开手脚。2000年,机会来了,他的家乡东紫龙村有40多亩贫瘠的土地,过去每亩每年只有几元钱还没有人愿意承包,安金磊和妻子张秀双商量好,他们双双辞去了农场的职务,回村包地,他们出的价格是每亩每年50元,这让村人们认为他们犯了傻。 以顺应万物的思想种地

转Bt基因抗虫棉毒蛋白检测方法及其表达规律研究进展

转Bt基因抗虫棉毒蛋白检测方法及其表达规律研究进展贺文;陈金湘 【摘要】It is of great meaning for the breeding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sect - resistant transgenic cotton to study the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the degradation rule of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transgenic cotto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the degradation rule of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transgenic cotton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d the reasons causing the changes of Bt toxin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毒蛋白的表达规律及其对标靶害虫毒杀性,对评价Bt基因成功转化、转Bt基因抗虫棉选育和推广、目标害虫抗性预测以及生物安全评价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国内外转Bt基因棉毒蛋白检测方法及其表达变化规律,并提出引起Bt毒蛋白表达变化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期刊名称】《作物研究》 【年(卷),期】2012(026)004 【总页数】5页(P404-408) 【关键词】抗虫棉;Bt基因;毒蛋白检测;变化规律 【作者】贺文;陈金湘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

转基因大豆油

转基因大豆油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高科技可以帮助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减少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近几年来,转基因大豆油一直是农业领域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 转基因大豆油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大豆植物中的一种抗虫基因插入大豆油植物,以提高它们的抗虫能力。这种抗虫基因可以有效抵抗一种致命的棉虫病,其传播速度十分迅速,可大大提高大豆油的产量和质量。此外,转基因大豆油还可以有效抵抗真菌感染,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农作物的收获。 转基因大豆油的出现为中国农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替代品。过去,农民们主要依靠化学农药来抵御棉虫病。但是,化学农药的残留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而转基因大豆油则完全不同,它能够抵抗棉虫病,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由于转基因大豆油可以有效抵抗真菌感染,农民们也可以减少使用有害农药的次数,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污染。 转基因大豆油的产量也要比传统的大豆油高得多。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有效抵抗棉虫病,大大改善了大豆油的收获量。相比于传统大豆油,转基因大豆油可以提高大豆油产量20-30%左右,大大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 此外,转基因大豆油也有许多健康益处。转基因大豆油比传统大豆油中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以及类黄酮类化合物,而

这些物质对于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转基因大豆油的抗氧化性能比传统大豆油高出很多,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从而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从上述可以看出,转基因大豆油是农业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可以抵抗植物病害、提高产量、保护农业环境和提高收入,也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是一种新型可靠的替代品。

全国版2019年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5讲基因工程限时规范特训

第35讲基因工程 限时规范特训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 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 答案 D 解析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特异性识别4、5、6或8个核苷酸序列,A错误;PCR技术采用不同的温度是为了变性、复性和延伸,B错误;载体质粒通常含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便于筛选重组质粒,C错误;抗虫基因即使成功插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也不一定能表达,需进一步检测鉴定,D正确。 2.基因工程技术也称为DNA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的四个必要条件是( ) A.目的基因限制酶载体受体细胞 B.重组DNA RNA聚合酶限制酶连接酶 C.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受体细胞 D.模板DNA mRNA 质粒受体细胞 答案 C 解析目的基因、限制酶、运载体、受体细胞是基因工程必需具备的条件,此外还需要DNA连接酶,A错误;重组DNA是由目的基因和质粒重组形成的,RNA聚合酶是转录需要的酶,基因工程技术不需要该种酶,B错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属于工具酶,另外运载体、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是基因工程中必需具备的条件,C正确;mRNA是基因转录的产物,基因工程中不需要提供该物质,质粒是运载体中的一种,除了质粒还有动植物病毒和噬菌体衍生物,因此质粒不是基因工程中必需的,D错误。 3.下图表示转基因动、植物的成功培育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A前,受体细胞要用Ca2+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 B.①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包括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 C.过程②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基因工程的应用练习题(超好)

基因工程的应用练习题7-14 点滴积累汇江海厚积薄发 1、下列各项中,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的是 A、棉珠中含有杀虫蛋白基因 B、大肠杆菌中具有胰岛素基因 C、酵母菌中产生了干扰素 D、抗病毒基因导入土豆细胞中 2、转基因动物是指 A、提供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 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 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3、抗病毒转基因植物成功表达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抵抗所有病毒 B.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对病毒的抗性具有局限性或特异性 C.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抗害虫D.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稳定遗传,不会变异4.如果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血友病女性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当她与正常男性结婚,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 C.儿子全部有病,女儿全部正常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有病 5.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能固氮的水稻新品种,其在环保上的重要意义是 A.减少氮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B.减少氮肥的使用量,节约能源 C.避免氮肥过多引起环境污染D.改良土壤结构 6.疗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人类遗传病的根本途径是 A.口服化学药物B.注射化学药物 C.采用基因治疗D.利用辐射或药物诱发致病基因突变 7.在基因诊断技术中,所用的探针DNA分子中必须存在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后者的作用是A.为形成杂交的DNA分子提供能量B.引起探针DNA产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 C. 作为探针DNA的示踪元素D.增加探针DNA的分子量 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B.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C.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D.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9.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棉虫,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10.科学家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特殊的西红柿、香蕉,食用后人体内可产生特定的抗体,这说明这些西红柿、香蕉中的某些物质至少应 A.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B.含有某种抗原特异性物质 C.含有一些生活的病菌D.能刺激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 11、切取某动物合成生长激素的基因,用某种方法将此基因转移到鲇鱼的受精卵中,从而鲇鱼比同类个体大3~4倍,此项研究遵循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B.基因工程,DNA→tRNA→蛋白质 C.细胞工程,DNA→RNA→蛋白质D.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 12.下列各项不属于基因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的是 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成功B.利用DNA探针检测饮用水中有无病毒 C.培育工程菌使之能产生胰岛素D.将C4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移入C3植物细胞内 13.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的抗虫植物也能抗病毒 B.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C.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 D.目前,在发达国家,基因治疗已用于临床实践 14、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对菜青虫有显着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t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Bt基因中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Bt基因 D、转基因抗虫油菜产生的杀虫蛋白是无机物 15.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不包括 A.白细胞介素一2 B.干扰素C.聚乙二醇D.重组乙肝疫苗 16、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绵羊体内,转基因绵羊生长速率比一般的绵羊提高30%,体型大50%,在基因操作过程中生长激素基因的受体细胞最好采用 A.乳腺细胞B.体细胞C.受精卵D.精巢 17、下列不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药物是 A、从大肠杆菌体内制取白细胞介素 B、在酵母菌体内获得的干扰素 C、在青霉菌体内提取青霉素 D、在肠杆菌体内获得胰岛素 18、基因治疗是人类疾病治疗的一种崭新手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可使人类遗传病得到根治 B、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产品治疗人类疾病的方法 C、基因治疗是指将健康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 D、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可以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19.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中,对人类不利的是 A.制造“工程菌”用于药品生产B.创造“超级菌”分解石油、DDT C.重组DNA诱发受体细胞基因突变D.导人外源基因替换缺陷基因 20.“工程菌”是指 A.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发菌类自身某些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B.用遗传工程的方法把相同种类不同株系的菌类通过杂交得到新细胞株系 C.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的细胞株系 D.从自然界中选取的能迅速增殖的菌类 21.生产上培育无子番茄、青霉素高产菌株、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抗虫棉的培育原理依次是 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②染色体变异③基因重组④基因突变⑤基因工程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⑤D.①④③③ 22、下列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新品种的是 A、耐寒的小黑麦B、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C、太空椒D、试管牛 2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连接酶将黏性末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 B.基因探针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 C.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替换 D.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