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实务期末复习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某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统计指标;若该企业作为总体,则

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数量标志。×

2.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3.要想通过非全面调查来取得全面资科,应选用典型调查方法。×

4.使用动态分析法要注意历史数据的可比性,指标的口径可以不要求一致。×

5.对连续变量数列,既可以编制成单项式变量数列,也可以编制成组距式变量数列。×

6.在统计分组中,频数实际上是各组标志值的加权,用以权衡各组作用的大小。√

7.统计报表是按国家有关法规颁布的,是必须履行的义务。故各级领导部门需要统计资料

时,都可以通过颁布统计报表来收集。×

8.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为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常计算年距增长量、年距发展速度和年距

增长速度。×

9.标准差愈大说明标志变动程度愈大,因而平均数代表性愈大。×

1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二是受权数的影

响。√

11.指数一般是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

12.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1。√

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属于静态指数。×

14.有些调查必须也只能使用抽样调查。√

15.比例分析法的优点是简单实用,但在分析比例结构时,不能就数字论数字,要联系多方

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16.重复抽样情况下,总体单位数在每一次抽取时都是相同的。√

17.部门统计调查的范围和内容原则上应与部门职能相一致。×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是由技术监督部门制订的。√

19.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0的年份实施。×

20.工业产品销售率是工业销售产值与工业总产出的比率。√

21.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是产业活动单位的必备条件。×

22.目前能源统计指标以价值量为主。×

23.统计分类标准不适用于重点调查。×

24.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25.中间投入的计算范围可以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不一致。×

26.中间投入的计算范围可以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不一致。×

27.工业产品销售率是工业销售产值与工业总产出的比率。√

28.目前能源统计指标以价值量为主。×

29.单价法和部位进度法是计算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的基本方法。√

30.长期职工是指用工期限在6个月以上的职工。×

31.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先行指标。√

32.资产按其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

资产等。×

33.单价法和部位进度法是计算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的基本方法。√

34.长期职工是指用工期限在6个月以上的职工。×

35.如果工业企业所属的车队是独立核算企业,其消费的成品油应统计为交通运输业企业消

费。√

36.竣工房屋价值不包括跨年施工的房屋在本期以前完成的价值。答案×

二、单项选择

1.商品住宅按照用途可以划分为( )和别墅、高档公寓等。答案(A)

A:经济适用住房 B:单身宿舍

C:简易住宅 D:居民房

2.统计的认识过程是答案(D)

A: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

B: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

C: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再到定量认识

D: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3.在研究某工业企业职工情况时,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答案(D)

A:身高 B:工资 C:年龄 D:民族

4.投资效益指标反映了答案(C)

A:投资活动的规模 B:投资活动的成果

C: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D: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

5.某商业企业共有职工65人,要了解其职工的学历水平,则总体单位是答案(B)

A:该商业企业的全部65名职工 B:该商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商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学历水平 D:该商业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学历水平

6.某市工业企业2008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答案(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7.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所有单位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答案(B) A:就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B: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C:到某棉花生产地了解棉花收购情况 D: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复查8.对北京市的机动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答案(C)

A:北京市每一个拥有机动车的人 B:北京市所有拥有机动车的人

C:北京市所有机动车 D:北京市每一辆机动车

9.某公司职工人均工资最高为1170元,最低为860元,据此分为五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答案(A)

A:62 B:84 C:155 D:310

10.统计整理主要是对( )的整理。答案(C)

A:历史统计资料目 B:统计分析资料

C:原始调查资料 D:综合统计资料

11.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重叠,则答案(B)

A: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 B: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C: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 D: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12.某建设施工队盖一栋大楼,计划280天完成,实际255天就完成了,若求计划完成程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答案(B)

A:计划完成程度为91.07%,没完成计划B:计划完成程度为91.07%,超额8.93%完成了计划C:计划完成程度为109.80%,完成了计划D:计划完成程度为109.80%,超额9.80%完成计划

13.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答案(A)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14.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答案(C)

A: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B: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C: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D: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15.以1980年为基期,2006年为报告期,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应开( )次方。答案(C) A:28 B:27 C:26 D:25

16.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答案(B)

A:7% B:7.1% C:10% D:11%

17.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答案(D)

A: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减1 B: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C: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的平方根 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18.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答案(A)

A:总指数 B:综合指数 C:个体指数 D:平均指数

19.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的目的是测定( )的总变动。答案(B)

A:各种商品销售额 B:各种商品销售量

C:各种商品零售价格 D:居民购买力

20.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答案(B)

A:增长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21.某商品的100件样品中,测得的优质品为98件,则样本优质品成数为答案(B)

A:100% B:98% C:2% D:无法计算

22.下列属于概率抽样的是答案(D)

A:志愿者抽样 B:判断抽样

C:随意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2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误差答案(C)

A:与样本单位数目无关 B:不受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

C:与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成正比 D:不受抽样方法不同的影响

24.年距发展速度是答案(C)

A: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B: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

C:报告期水平与去年同期水平之比 D:报告期水平与去年水平之比

25.一些经常性的说法,如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等,采用的是答案(A)

A:对比分析法 B:比例分析法

C:弹性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26.在分析婴儿出生量与奶粉厂商效益的关系时,常采用答案(D)

A:对比分析法 B:动态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相关分析法

27.负责统一组织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工作的是答案(D)

A:县级以上各级普查机构 B:省级以上普查机构

C:地方各级普查机构 D: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项目的是答案(A)

A:第三产业普查 B:经济普查

C:人口普查 D:农业普查

29.部门统计调查制度由( )负责管理和协调。答案(C)

A:国务院 B:国务院各部门

C:国家统计局 D:各部门统计机构

30.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规定,划分企业规模的对象是答案(A) A:法人企业 B:法人单位 C:企业集团 D:产业活动单位

31.按照《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房地产业属于答案(C)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附加产业

32.单位代码中,无属性的数字位数为8位,校验码位数为答案(D)

A:8位 B:4位 C:2位 D:1位

33.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不同,划分为答案(D)

A:机构单位和活动单位 B:主营单位和附营单位

C: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D: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34.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答案(C)

A:单产业法人单位 B:单产业基本单位

C:多产业法人单位 D:多产业基本单位

35.在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调查方法采用答案(A)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1%抽样调查

36.批发零售业总产出,通常称为答案(D)

A:商品销售总额 B:商品零售总额

C:商品销售利润 D:毛利

37.计算工业总产出一般采用答案(D)

A:成本法 B:产品法 C:要素收入法 D:工厂法

38.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公路货运量按()进行计算。答案(C)

A:货物发送量 B:货物周转量

C:货物到达量 D:货物搬运量

39.目前能源统计指标以( )为主。答案(B)

A:价值量指标 B:实物量指标 C:增长率指标 D:消耗量指标

40.能源购进量的核算原则之一是答案(A)

A:谁购进谁统计 B:谁管理谁统计

C:谁销售谁统计 D:谁加工谁统计

41.某工业企业某月份各种能源消费量(包括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折合标准煤共计40吨,经加工转换产出的二次能源折合标准煤8吨,则该企业该月份综合能源消费量为答案(B) A:320吨 B:32吨 C:5吨 D:48吨

42.既表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又反映企业最终财务成果的是答案(B)

A:营业利润 B:利润总额 C:净利润 D:应付利润

43.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答案(A)

A:现金 B:运输设备 C:专利权 D:土地使用权

44.下列项目中不计入事业单位经营税金及附加的是答案(B)

A:资源税 B:所得税 C:城市维护建设税 D:营业税

45.我国城镇失业人员统计中,列为失业人员的最低年龄限制为答案(B)

A:15岁 B:16岁 C:18岁 D:20岁

46.按照现行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列入奖金统计的是答案(D)

A:自然科学奖 B:创造发明奖

C:技术改进奖 D:劳动竞赛奖

47.为避免从业人员的重复和遗漏,各单位在计算从业人员时,应遵循的统计原则是答案(B) A:谁使用谁统计 B: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

C:谁录用谁统计 D:谁保管档案谁统计

三、多选题

1.当前我国统计的任务是答案(ABCDE)

A: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 B: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C:提供统计资料 D:提供统计咨询意见

E:实行统计监督

2.统计分析的程序包括答案(ABCDE)

A:确定分析课题、拟定分析提纲 B:搜集、整理统计资料

C:编制统计分析表 D:进行系统分析

E: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3.通过调查一汽、二汽、上汽等几个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来了解我国汽车工业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属于答案(BE)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E:非全面调查

4.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答案(ABCD)

A:商品零售额 B:工龄

C:计划完成百分数 D:合同履约率

E:企业经济类型

5.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答案(ADE)

A:组中值=(上限+下限)÷2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组中值=上限÷2+下限 D:组中值=下限+(上限-下限)÷2

E:组中值=上限-(上限-下限)÷2

6.原始记录必须具备的特点是答案(BD)

A:时效性 B:最初性 C:准确性 D:直接性 E:可操作性

7.将某班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为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共5个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BCE)

A:某学生的成绩如果是80分,他应归入70-80分这一组

B:第一组的假定下限是50 C:相邻组组限是重叠的

D:第三组组中值为70 E:它属于等距分组

8.按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来划分,统计指标可分为答案(BDE)

A:数量指标 B:总量指标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E:平均指标

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答案(ACE)

A:我国人口密度132人/平方公里 B:2000年我国GDP89403.6亿元

C:北京地区职工平均工资9464元 D:工资总额10656.2亿元

E:钢材利用率87.5%

10.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就可计算答案(AB)

A:平均发展速度 B:定基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 D:逐期增长量

E:累计增长量

11.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答案(ABCD)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C:抽样组织方式 D:抽样方法

E:投入的经费大小

12.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5.4%,则说明答案(BCD)

A:甲商品零售价格一定上涨了15.4% B: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超过15.4%

C: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低于15.4% D: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5.4%

E: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15.4%

13.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采用的指标有答案(ABD)

A:发展水平 B: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E:平均增长速度

14.下列关于平均指数的描述,正确的有答案(ACDE)

A: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B:是计算总指数的唯一形式

C: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D: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指数形式

E: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

15.统计分析的特点有答案(ACE)

A:数据性 B:完整性 C:目的性 D:精确性 E:时效性

16.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答案(ABCD)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C:抽样组织方式 D:抽样方法

E:投入的经费大小

17.抽样调查具有如下特点:答案(BDE)

A: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机会不等

B:在时间紧的情况下,不可能采用普查方法,抽样调查时效性强

C:抽样调查存在一定抽样误差,误差范围可以计算但难以控制

D:抽样调查的费用与普查费用相比,节省的费用可以通过样本抽取的比例计算

E:对一些产品进行破坏试验以检验总体的性能时,只能采取抽样调查

18.现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分为答案(CDE)

A:循环性普查制度 B:特殊性普查制度

C:周期性普查制度 D:经常性调查制度

E: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19.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答案(ABC)

A: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B: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C: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D:行业统计报表制度

E:产业统计报表制度

20.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包括的行业门类有答案(CDE) A:建筑业 B:房地产业 C:采矿业 D:制造业 E: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1.依照国家统计局制订的《关于统计上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非公有控股经济包括答案(ADE)

A:私人控股 B:国有合资控股 C:集体控股 D:港澳台商控股 E:外商控股

22.在对工业和建筑业企业划分规模时所依据的指标有答案(ACE)

A:从业人员数 B:资金利税率 C:销售额 D:资产负债率 E:资产总额

23.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答案(ACD)

A: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B: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C: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D: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E: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24.总产出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生产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其中包括答案(ABCDE) A: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的价值 B: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全部服务的价值

C:固定资产折旧价值 D: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

E:生产活动的新增价值

25.下列纳入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统计的有答案(ABCE)

A:产品生产用燃料和动力能源 B: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

C:科学试验用能源 D:回收利用的余热、余能

E:用于设备大修理方面的能源

26.下列生产活动属于能源加工、转换的有答案(ABCDE)

A:重质石油裂化成轻质石油 B:煤炭燃烧产生电力

C:原油蒸馏制成汽油 D: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E:以焦化的方式将煤炭高温干馏成焦炭

27.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有答案(ABCE)

A:短期借款 B:应付股利 C:应交税金 D:应付债券 E:应付工资

28.现行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范围包括固定资产的答案(BCDE)

A:大修理 B:全部更新 C:改建 D:扩建 E:新建

29.增值税是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税率分别为答案(ABDE)

A:4% B:6% C:10% D:13% E:17%

30.下列属于工资总额构成的有答案(ABCD)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 D:津贴和补贴 E:出差伙食补助费31.计算新增固定资产的条件包括答案(ABDE)

A:主体工程已经建成 B:辅助工程已经建成

C:已完成工程量30% D:负荷试运转合格

E:配套的环境保护工程已经建成

32.单位从业人员包括答案(ABCD)

A:在岗职工 B:再就业的退休人员

C:民办教师 D:借用的外单位人员

E:在本单位劳动的实习生

四、分析计算题

1.某班56名学生统计学课程考试成绩分布情况如下:

请根据资料回答

(1)上述数列属于

(2)上列数列中的变量是

(3)上述数列中人数是

(4)各组的频率分别为

(5)从表中可看出成绩为80-90分的学生人数为11人,该人数包括

(1)A:单项式数列 B:品质数列 C:不等距数列 D:等距数列

答案(D)

(2)A:成绩 B:学生人数 C:成绩的具体数值 D:学生人数的具体数值

答案(A)

(3)A:变量 B:频数 C:变量值 D:分组标志

答案(B)

(4)A:6 14 22 11 3 B:55 65 75 85 95

C:0.11 0.25 0.39 0.20 0.05 D:6 8 8 11 8

答案(C)

(5)答案(A)

A:成绩为80分的学生人数 B:成绩为90分的学生人数

C:既包括成绩为80分的学生人数也包括成绩为90分的学生人数

D:不包括成绩为80分的学生人数也不包括成绩为90分的学生人数??

2.某商场出售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额资料如下表:

请根据资料回答:

(1)计算三种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是

(2)三种商品的销售量为

(3)三种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为

(1)答案(D)

A:简单算术平均 B:加权算术平均 C:几何平均 D:调和平均

(2)答案(C)

A:甲商品10万公斤,乙商品8万公斤,丙商品6万公斤

B:甲商品10.8公斤,乙商品7.2公斤,丙商品6公斤

C:甲商品10.8万公斤,乙商品7.2万公斤,丙商品6万公斤

D:甲商品10公斤,乙商品8公斤,丙商品6公斤

(3)答案(B)

A:16元/公斤 B:16.8元/公斤 C:15元/公斤 D:18元/公斤

2.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15%。

请回答

(4)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5)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4)答案(D)

A:160%,超额60%完成计划 B:96.84%,没完成计划

C:96.84%,超额2.16%完成计划 D:96.84%,超额3.16%完成计划

(5)答案(A)

A:104.5%,超额4.5%完成计划 B:150%,超额50%完成计划

C:94%,没完成计划 D:94%,超额6%完成计划

3某企业A、B、C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

若根据上表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变动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总成本指数为

(2)产量总指数为

(3)成本总指数为

(4)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5)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1)答案(A)

A:108.62% B:118.04% C:92.05% D:98.45%

(2)答案(B)

A:114.86% B:115.02% C:86.94% D:87.06%

(3)答案(B)

A:96.57% B:94.44% C:105.88% D:106.65%

(4)答案(C)

A: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5.88%,增加2117元

B: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6.65%,增加2400元

C: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5.56%,减少2000元

D: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3.43%,减少1235元

(5)答案(A)

A: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5.02%,增加4700元

B: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4.86%,增加4650元

C: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3.06%,减少4087元

D: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2.94%,减少4050元

4.某集团公司2008年销售额资料如下表:(单位:万元)

请回答:

(1)该集团公司2008年销售额数列属于

(2)2008年该集团公司年平均销售额为()万元。

(3)计算2008年该集团公司年平均销售额的方法称为

(4)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该集团公司销售额的变动情况,应尽可能地收集

(5)已知该集团公司2008年四个季度的实际销售额分别是1.65亿,1.71亿,1.74亿,1.84亿,计划销售额分别是1.5亿,1.65亿,1.70亿,1.75亿,则该集团公司2008年销售额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1)答案(D)

A:未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 B: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

C: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D:间隔不等的间隔时点数列

(2)答案(C)

A:145.02 B:145.07 C:145.12 D:145.15

(3)答案(B)

A:简单序时平均法 B:加权序时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加权算术平均法

(4)答案(A)

A:月度数据 B:季度数据 C:半年度数据 D:年度数据

(5)答案(C)

A:95.10% B:4.90% C:105.15% D:5.15%

5.某公司于2005年初建,注册资本金为50万元,而实际投入资本为30万元。经营一年后,2006年该公司按国家规定从利润中提取资本公积金6万元,并有未分配利润5万元。

请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企业所有者权益等于

(2)企业所有者权益不包括

(3)该公司2006年所有者权益为()万元。

(4)如果该公司为进一步扩大业务,从银行借款20万元,那么该公司所有者权益

(5)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有

(1)答案(A)

A:资产-负债 B:实收资本-负债合计

C: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 D:资产-流动负债

(2)答案(D)

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 C:盈余公积 D:分配利润

(3)答案(C)

A:111 B:81 C:41 D:36

(4)答案(B)

A:增加20万元 B:为21万元 C:不变 D:为16万元

(5)答案(C)

A:折旧 B:专利权 C:商誉 D:土地使用权

6.某工业企业报告期内劳动者报酬为310万元,生产税为120万元,财政补贴为30万元,所得税为2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为45万元,营业盈余为60万元,且已知增加值率为中间投入率的两倍。

请回答:

(1)该企业报告期增加值为()万元。

(2)该企业报告期中间投入为()万元。

(3)该企业报告期总产出为()万元。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该企业增加值率为()

(5)下列关于增加值的表述中,()是错误的。

(1)答案(A)

A:505 B:485 C:525 D:545

(2)答案(B)

A:187.5 B:252.5 C:267.5 D:272.5

(3)答案(D)

A:692.5 B:562.5 C:792.5 D:757.5

(4)答案(A)

A:66.7% B:72.9% C:89.8% D:63.7%

(5)答案(D)

A:增加值是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价值表现 B:增加值可以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

C:生产法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中间投入 D:生产法增加值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

7.已知某地区某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

①农业总产出为125亿元,其中间投入为45亿元;

②工业总产出为40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200亿元;

③建筑业总产出为1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90亿元;

④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11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70亿元;

⑤贸易、餐饮业总产出为10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

⑥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9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30亿元;

⑦非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为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5%计算;

⑧全地区劳动者报酬为420亿元,固定资产消耗为70亿元,生产税收入为150亿元,生产补贴为60亿元,营业盈余为50亿元。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GDP)可采用的方法有

(2)该地区农业增加值为()亿元

(3)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亿元。

(4)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率为

(5)收入法增加值由()组成。

(1)答案(A)

A:生产法、收入法 B:收入法、支出法 C:支出法、产品法 D:产品法、收入法(2)答案(A)

A:45 B:80 C:125 D:170

(3)答案(B)

A:580 B:630 C:690 D:3480

(4)答案(A)

A:50% B:31.8% C:34.5% D:41.7%

(5)答案(D)

A: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

B: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补贴和营业盈余

C: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和营业盈余

D: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11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第一章) 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 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如:工业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2.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 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 3.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如:人的 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变现为20岁、30岁等。 5.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 数值,称为变量值。 7.连续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 (第二章) 8.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9.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 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10.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 11.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 要依据。

12.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13.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可以 避免的,是不可测的;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 14.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 法。 15.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 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 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做不等距数列(或异距数列)。 18.所谓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或频数。 频数越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致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如:完成件数在500-550件之间的人数为42人,即该组的频数(次数)为42. 19.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求得的 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比重或权重。由上述例子,频率为42%。 20.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或100%)。 21.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这一部分习惯上成 为主词,另一部分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这一部分习惯上成为宾词。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统计的涵义 一、统计的涵义 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例如:各级统计部门对其所属地区的工业、农业及贸易业等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的搜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就是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例如:国家统计局每隔一定时期向社会公布的有关我国国内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每年编印的《中国统计年鉴》等,这些公报资料及年鉴就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形式是多样的,具体表现为: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手册及统计分析报告等。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它是人类长期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和原则。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活动的目的是取得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取得必须依靠统计工作来进行。 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一方面,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另一方面,统计学又指导统计工作的实践。 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自从有了国家以来,统计工作就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而统计学的出现只是近代的事情。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中常用到的基本概念有:总体与总体单位;指标与标志;变异与变量。这些概念很重要,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涵义,从而有利于本书以后各章的学习。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总体 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例如:某一地区的所有工业企业是一个总体,它是由各个个别的工业企业组成,每个工业企业的经济职能是相同的(同一性质),即都是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各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共同性(称“同质性”),是形成统计总体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某一项具体统计工作的研究范围,也是统计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总体单位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上例中的各个工业企业都是总体单位。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则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在社会经济现象中,统计总体大多是有限的。在统计调查中,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的一小部分单位,据以推断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只调查其中的一部分单位。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前面所举的工业企业这个统计总体的例子里,每个工业企业都是一个总体单位。但是,当要研究一个典型企业的内部问题,如职工的有关情况时,则该企业的所有职工就成为统计总体,各个职工是总体单位。

金典复习资料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资料) 第一章总论 1、什么是统计?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3、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4、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一个总体中包括的总体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则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5、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 6、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7、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8、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使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数量表值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不同,有的指标可能会变成标志,有的数量标志也可能变成指标。 9、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就成为变异。标志按其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不变标志是指对所有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同的具体表现的标志;变异标志是指在总体单位之间具有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变异标志有品质变异标志与数量变异标志之分。 10、总体的基本特征概括如下:1.同质性。即总体单位都必须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适量标志属性。它是构成总体的条件。2.大量性。即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数目要足够多。3.差异性。即总体单位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品质变异标志或数量变异标志。 11、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12、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连续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的两个值之间可作为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值。离散变量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只能取有限个变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一般将表现为只能取整数的变量称为离散变量。 13、统计的任务:我国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部门已由单纯的统计信息搜集整理机构转变为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的统计信息管理机构。统计的工作过程:可将统计的工作过程一次划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P8~9页) 14、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这种质—量—质的认识过程是统计的完整过程,虽然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独立性,但他们又是相互连接的统一过程,缺少哪个环节都会出现偏差。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总体是指客观存在地,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地许多个别事物地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各个事物在某一方面地共同性(称“同质性”),是形成统计总体地一个必要条件,是某一项具体统计工作地研究范围,也是统计总体地一个重要特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总体、总体单位和标志这三个概念联系起来,可对总体地基本特征概括如下:①同质性;②大量性;③差异性. 、为简便起见,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地表现形式是具体地数值,称为变量值. 、在社会经济统计中,一般将表现为只能取整数地变量称为离散变量. 、统计过程表现为统计工作地过程,其次统计作为认识社会地工作,统计地过程表现为统计地认识过程. 、可将统计地工作过程依次划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地、任务确定地调查地范围,要调查地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地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地现象总体跌个体,即调查对像中地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项目地承担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普查是专门组织地一次性地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地现象地总量. 、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搜集地资料都会更全面、更系统,但普查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所需较多地人力、物力、财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次级资料往往是已经公开出版或发表地资料.对次级资料地搜集一般称作文案调查. 、将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将同一本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地标志分别进行独立地简单分组,就形成平行分组体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平行分组体系地特点是:每一个分组固定一个分组标志地差异,以反映总体内部地分布情况,所有分组都是独立进行地,各分组之间是平等并列地关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按照变量是否离散变量或连续变量,变量数列又可分为离散变量数列和连续变量数列.连续变量数列,一般是组距式地,每个组包含若干变量值;对于离散变量数列,如果变量值数数目不多,可编成单项式,即成一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或每个组只包含一个变量值),如果变量值很多,应编制组距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组距与组数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般把最大值叫该组地上限,最小值叫该级地下限.组距等于上限与下限之差,即:组距上限下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地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地总称. 、这种涵义地统计指标包含三个要素,即: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实际统计工作中,使用地是另一种涵义地统计指标,这种涵义地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地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如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这时统计指标除包含上棕三个要素外,还包含了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指标数值等另外三个要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实物单位是指根据事物地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地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 、自然单位是按照被研究事物地自然状况来度量其数量地计量单位.如人口数以“人”为单位,设备数以“台”为单位,轮船以“艘”为单位等.度量衡单位是按照统一地度量衡制度地规定来度量其数量地计算单位.如煤炭以“吨”为单位,木以“立方米”为单位,布以“米”为单位.复合单位是用两种实物单位结合在一起度量某种事物在特定情况下地数量关系地一种尺度.如以“吨公里”表示货物运输地周转量,以“千瓦时”表示发电量等等.标准实物单位是按照统一折算地标准来度量被研究现象数量地计量单位.如各种不同发热量地能源折合为大卡公斤地标准煤计算,各种不同型号地拖拉机折合为马力台地计算等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地相对指标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种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地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本地一般水平地综合指标. 、标准差愈大说明标志变动程度愈大,因而平均数代表性变愈小;反之标准愈小说明标志变动程度愈小,平均数代表性就愈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标准差:标准差: 、时期数列:当时间数列中所包含地总量指标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地总量时,这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课程 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30道题,共30分) 1.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身高 B.工资 C.年龄 D.文化程度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原始资料是指( )。 A.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 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C.统计年鉴上发布的资料 D.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的预测数据 3.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是( )。 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 4. 对某工厂工人先按工种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数量标志分组 D.以上都不对 5. 划分组限时,如果相邻组的上下限重叠,则()。 A.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B.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 C.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 D.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6. 甲、乙两企业,甲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1800元,乙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2500元,它们的标准差分别为360元和430元,则( )。 A.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

B.乙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 C.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相同 D.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7.2006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洗衣机拥有量为42.98台。这一指标是()。 A.比较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总量指标 8. 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B.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9. 已知最初水平、最末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本文来自欢迎访问嘉华学苑!,原文地址:http://10.66.152.36 A.水平法B.累计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加权算术平均法 10. 某企业2007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A.25% B.2% C.75% D.20% 11.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销售量 B.报告期销售量 C.计划期收购量 D.报告期收购量 1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误差()。 A.与样本单位数目无关 B.不受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 C.与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有关 D.不受抽样方法的影响 13. 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进行调查时,按平原、丘陵、山区分组来抽选样本单位,此种抽样方法是()。 A.整群随机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多阶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 14. 环比发展速度是()。 A.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B.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

统计复习 知识点整理

统计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二、三章 ?1、P3:统计的含义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互相结合、密切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2、P6:统计工作过程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3、P7:总体与总体单位(定义、关系) / 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所形成的集合。 总体单位: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即个别单位。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相互关系:1)总体与总体单位是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同质性) 。 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 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互相转化。 如:研究一个企业的职工情况,则企业是总体,职工是单位,若研究一个城市的企业规模时,则该市所有企业是总体,企业又成为总体单位。 ?4、P8:标志与指标(标志的定义和分类;指标的定义和分类;) 统计标志定义: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如:职工性别、工资水平、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等。 分类: 品质标志(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用文字表示) 数量标志(表示总体单位单位数量的特征,用数值表示。) 统计指标定义: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分类:按说明的总体内容不同: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按对比关系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按时间状况不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按计量单位不同:实物指标、价值指标 ?5、P10:变量(变量与变量值的定义;分类:离散型和连续型) 变异: 反映组成总体的各单位不同的具体表现。变异分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 变量值: 变量的具体取值。 变量定义:一般在数量上的变异。 分类:①连续型变量:在整数间可插入小数的变量。如:工业总产值、身高等。 ②离散型变量:变量值只能表现为整数的变量。如工厂数、工人数等。 ?6、P18: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主体部分包括的六部分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期限等概念的理解) 六部分内容:调查目的和任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调查对象:指总体范围。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所确定的需要进项调查研究的某一社会现象的总体,有性质相同的多个单位组成。(调查中标志的承担者) 调查单位:指总体单位,在某项调查中登记其具体特征的单位,。 填报单位(报告单位):是指负责向上级汇报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 调查主体:负责执行调查的机构或单位。 调查时间:①指调查资料本身所属的时间。②指调查单位的标志进行登记的时间。 调查期限:即整个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为保证实效性,时间不宜过长。 ?7、P28: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基本定义:理解)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组织方法(1)从上至下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和队伍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 (2)颁发调查表,由调查单位填报。 组织原则(1)必须规定标准时点(2)正确选择普查时期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概要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单项选择(20 X 2=40) 单选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用死记概念,要理解其内涵,灵活应用! 第一章.绪论 统计的定义: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研究如何收集(如调查与试验)、分析(回归分析)、表述数据(图与表),并通过数据得出基本结论. 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①数量性.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②总体性.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③变异性.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事先可以预知的。 统计的分类:统计可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核算统计、理论统计、应用统计描述统计:汇总的表、图和数值。包括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 推断统计:用样本数据对总体性质进行估计,检验 核算统计:对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过程及各类总量进行描述和分析 总体: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实物单位,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活动等非实物单位。 样本:由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样本容量:样本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 标志(变量):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标志的分类:①品质标志: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品质标志的表现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②数量标志: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来表现 几种常用的统计软件:SAS SPSS MINITAB STATISTICA Excel 思考题:1、在调查某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总体是(C ) A该校全部学生B该校每个学生 C该校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 D被随机抽取进行数据采集的全部学生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 )。 A.每一个人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D。全国总人口 第二章.数据 数据:所收集、分析、汇总表述和解释的事实及数字,数据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征,是客观事实;不仅仅局限于数字范畴,包括非数字形式的其他信息。 个体-—总体单位:收集数据的实体,也就是数据的承载者 变量(标志):个体的特征或者属性变量值:个体在变量上的具体表现(例如,固定资产是一个变量,各企业固定资产的具体数值是变量值) 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统计总体: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样本:是指在全及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的那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体。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数,它的基本计算形式是用总体的单位总数去除总体的标志总量。 调和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的倒数计算的,是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叫倒数平均数。 简单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复合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多层次分组。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表明总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相对指标,也叫比重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 类型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分层抽样,它是先将总体按某个主要标志进行分组(或分类),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组(类)中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 机械抽样:它是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然后按固定顺序和相等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 综合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为观察某个因素指标的变动情况,将其他因素指标固定下来计算出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平均指数法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来计算总指数,根据选用的权数不同,平均指数法可以进一步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法,加权调和平均法,固定权数加权平均法。 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变化上受随机因素的影响,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虽然不是严格的函数关系,但现象之间的一般关系值,可以通过函数关系的近似表达式来反映,这种表达式根据相关现象的实际对应资料,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建立,这类数学方法称为回归分析。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的活动过程。 统计指数:广义指数泛指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比较指标,及用来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实际与计划对比变动情况的相对数。狭义指数仅指反应不能直接想家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上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它对总体单位不做任何分类排队,而是直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来组成样本的抽样组织方式。 季节分析的含义:是指某些现象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在一年之内比较有规律的变动。 总量指标:是指反映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相对指标:是指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来求得,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故也将相对指标称为相对数。 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数量差异抽象化的代表性水平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 1 计算运用总量指标的原则。 (1)在计算实物指标时,应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2)统计总量指标时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和合理的统计方法 (3)统一计量单位 2计算运用平均指标的原则。 (1) 必须注意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同质性 (2) 必须注意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组平均数 (3) 必须注意应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 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 (考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根据历年考试重点以及老师画的 重点原创整理) 第一章总论 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 ①总体、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 Ⅰ按性质不同 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Ⅱ按变异情况 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 ……都相同……不变标志。 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 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 (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 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联系: ①许多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 ②指标与数量标志可随统计研究目的而改变; 课后习题: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解释的科学方法。它 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经济学、社会学、医学、心理 学等。统计学既包括基础知识,也包括实践应用。在本文中,我将讨 论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实践。 首先,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的 基本技术。在收集数据方面,人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实验、案 例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数据的收集需要考虑样本的大小和代表性, 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数据分析方面,统计学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 数据。这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技术。描述统计用于 总结和描述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如均值、标准差和频率分布等。推断 统计用于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如置信区间和假设检 验等。回归分析用于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如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等。 除了基础知识,统计实务也是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实务 是指将统计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过程。在统计实务中,人们 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统计实务: 1.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人们通常需要对 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这包括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处理、数据转换 和标准化等步骤。 2. 采样与抽样:当总体规模很大时,我们通常无法对整个总体 进行研究,而是通过抽样的方式来研究总体。采样方法的选择要考虑 样本的代表性和抽样误差的控制。 3. 实证研究设计:实证研究是研究某个假设或现象与实际数据 之间的关系。在实证研究中,人们需要确定研究问题、收集数据、分 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4. 数据分析与解释: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人们需要选择合适的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统计的涵义 一、统计的涵义: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3、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 二、指标与标志:1、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三、变异与变量:1、变异:指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标志按其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2、变量:指数量变异标志。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 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一、统计的任务。我国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部门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二、统计的过程。1、统计设计:是在正式进行具体统计工作之前,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统计对象的性质,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2、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统计规定的调查方案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被研究对象的各项数字或文字资料。3、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汇总、列表的加工处理过程。4、统计分析: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统计指标,对加工整理后的资料和具体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对未来进行趋势预测。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包括搜集原始资料和搜集次级资料。主要是原始资料。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一)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二)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连续调查是为了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的数量变化,它要求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连续地进行调查登记。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常是一年以上)所作的调查,一般是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三)按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分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表式要求,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专门调查是为了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某种情况或某项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专门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一、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二、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三、制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四、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五、规定调查地点、时间及组织计划等。 第三节统计调查的方式 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一、定期统计报表。定期统计报表是我国统计调查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是执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按照统一要求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定期统计报表的优点:1、定期报表是依法执行的统计制度。保证了统计口径范围的规范性和资料的连续性。 2、由于调查内容、表式、时间都是统一规定的,这就保证了统计资料的统一性和及时性。 3、由于定期报表制度要求各填报单位必须依据原始记录填报,这就要求基层单位认真建立原始记录制度,这样统计资料的来源和准确性便有了可靠基础。 4、定期统计报表经过汇总整理,可以满足各级领导机关了解这些统计资料的需要。 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三、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 四、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取得的样本资料推算总体参数的调查方式。 五、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六、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 第四节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电话访问法、互联网访问法。 二、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对次级资料的搜集一般称作文案调查。按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研究目的内容判别所需资料的类型。2、寻找资料来源。3、对次级资料的查找。4、对查找的资料进行清理、补充。 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1、原始记录。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所作的最初的、直接的数字或文字记载。2、统计台帐。 3、企业内部报表。 4、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 第五节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分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二、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 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任务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统计整理是我们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的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化,又是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如果发现被调查单位的资料不齐全或有差错,要及时查询订正。2、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并按调查和分析目的的要求进行各种分组,汇总出各组单位数和各项指标的总数。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应用。 4、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 三、统计整理的方法。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是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 第二节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1、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与规律。2、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3、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4、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1、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⑴应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⑵要选用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⑶要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标志。2、分组的方法。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分组;按主要标志与辅助标志分组。 四、统计分组体系。1、简单分组与平分组体系。2、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第三节次数分布 一、次数分布:将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的总体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归并排列,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或变量分布、统计分布。分配数列包含有两个组成要素,即分组和次数。 二、分配数列的种类。根据分组的标志不同,分配数列分为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配数列叫品质数列。按照变量是否离散变量或连续变量,变量数列又可分为离散变量数列和连续变量数列。连续变量数列,一般是组距式的,每个组包含若干变量值;对于离散变量数列,如果变量值数目不多,可编成单项式,即以一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如果变量值很多,应编制成组距式。 三、变量数列的编制。1、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2、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⑴组距与组数。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般把最大值叫做该组的上限,最小值叫该组的下限。组距等于上限与下限之差。在编制组距数列时,确定组数和组距一般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能区分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差别;二是要能准确清晰地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 ⑵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组距不相等垢数列叫异距数列(或不等距数列)。⑶组限与组中值。组限是指每个组的两端标志值,每个组的起点值为下限(最小值),终点值为上限(或最大值)。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叫组中值。⑷频数、频率。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四、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2、图示法: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饼图。 五、正态分布。 第四节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一、计算机汇总的步骤:编制程序、编码、数据录入、数据编辑、计算与制表。 二、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1、做好登记与审查工作。2、控制录入质量。事先作好被调查单位的清查,防止错录、漏录;重复录入法;检验平衡项法;预值控制。3、利用计算机进行审查:逻辑性审查;比较法审查;设置疑问框审查;对成品资料的逻辑审查。 第五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及作用。作用:1、阅读方便,一目了然,比较直观,可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明确的概念;2、通过合理、科学地排列统计资料,便于读者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发现现象之间的规律;3、便于汇总和审查;4、便于计算和分析。 第四章统计指标 第一节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的涵义: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统计指标包含三个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还包含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另外三个要素。统计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基本单元。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与作用。1、特点:同质事物的可量性;量的综合性。 三、统计指标的种类。1、按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外延指标)和质量指标(内涵指标)。2、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四类,分别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集中分散程度等数量特征。第二节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用绝对数表示。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1、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劳动时间。 第三节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就是应用对比的方法,将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加以对比计算的一种比值。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1、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⑴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⑵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⑶结构相对指标;⑷比例相对指标;⑸动态相对指标。2、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⑴比较相对指标;⑵强度相对指标。3、计算相对指标的原则。要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要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统计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分值: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正确答案) 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2.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分值: A.信息职能(正确答案) B.咨询职能 C.反映职能 D.监督职能 3.“统计” 一词的三种涵义是()。(分值: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正确答案)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 4.统计活动过程一般由四个环节构成,即()。(分值: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决策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汁分析和统计预测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和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正确答案) 5.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0 (分值: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正确答案) 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 7.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手工汇总已没有必要使用了。 对 错(正确答案)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 © 对(正确答案) 错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对(正确答案) 错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对(正确答案) 错 11.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对 错(正确答案) 12.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对(正确答案) 错 13.全面调查包拈普查和统计报表。 对 错(正确答案) 14.由《中国统计年鉴》获得的数据属于直接的统计数据。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单项选择题 1. 投资效益指标反映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1. 统计的认识过程是:D 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1. 在研究某工业企业职工情况时,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民族 1. 某商业企业共有职工65人,要了解其职工的学历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B 该商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1. 竣工房屋价值一般按D 结算价格计算 2. 对北京市的机动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北京市所有机动车 2. 某市工业企业2008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一个月 2. 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3. 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 C 原始调查资料 3. 某公司职工人均工资最高为1170元,最低为860元,据此分为五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62 3. 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重叠,则: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4. 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4. 某建设施工队盖一栋大楼,计划280天完成,实际255天就完成了,若求计划完成程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计划完成程度为91.07%,超额8.93%完成了计划 4.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 C 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5. 以1980年为基期,2006年为报告期,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应开: C 26次方 5. 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7.1% 5. 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D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6. 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总指数 6. 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 B 降低 6. 统计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作用是: B 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7. 下列属于概率抽样的是: D 简单随机抽样 7. 某商品的100件样品中,测得的优质品为98件,则样本优质品成数为:98% 7.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误差:与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成正比 8. 一些经常性的说法,如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等,采用的是:对比分析法 8. 年距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去年同期水平之比 8. 在分析婴儿出生率与奶粉厂商效益的关系时,常采用: D 相关分析法 9. 负责统一组织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工作的是 D 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9. 负责管理和协调部门统计调查制度的是:国家统计局 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项目的是:第三产业普查 10. 单位代码中,无属性的数字位数为8位,校验码位数为:1位 10. 单位代码中,无属性的数字位数为8位,校验码位数为:1位 10. 按照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房地产业属于C 第三产业 10. 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规定,划分企业规模的对象是: A 法人企业 11.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C 多产业法人单位11. 在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调查方法采用:全面调查 11. 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不同,划分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12. 运输业统计中的货运量统计不包括:运送货物次数 12.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通常称为: D 毛利 12. 计算工业总产出一般采用: D 工厂法 13. 目前能源统计指标以: B 实物量指标为主 13. 能源购进量的核算原则之一是 A 谁购进谁统计 13. 某工业企业某月份各种能源消费量包括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折合标准煤共计 40吨,经加工转换产出的二次能源折合标准煤8吨,则该企业该月份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2吨 14. 下列项目中不计入事业单位经营税金及附加的是:所得税 14. 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 现金 14. 既表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又反映企业最终财务成果的是: B 利润总额 15. 为避免从业人员的重复和遗漏,各单位在计算从业人员时,应遵循的统计原则是: B 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 15. 按照现行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列入奖金统计的是: D劳动竞赛奖15. 我国城镇失业人员统计中,列为失业人员的最低年龄限制为:16岁 多项选择题 1. 通过调查一汽、二汽、上汽等几个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来了解我国汽车工业的基 本状况,这种调查属于 B 重点调查 E 非全面调查1.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 商品零售额 B工龄 C计划完成百分数 D合同履约率 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我国统计的基本任务是 A 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 B 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C 提供统计资料 D 提供统计咨询意见 E 实行统计监督 1. 统计分析的程序包括 A 确定分析课题、拟定分析提纲 B 搜集、整理统计资料 C 编制统计分析表 D 进行系统分析 E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2. 原始记录必须具备的特点是 B 最初性 D 直接性 2. 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 A 组中值=上限+下限÷2 D 组中值=下限+上限-下限÷2 E 组中值=上限-上限-下限÷2 2. 将某班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为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共5个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第一组的假定下限是50 C 相邻组组限是重叠的 E 第二组和第四组的组距相等 3.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 我国人口密度132人/平方公里 C 北京地区职工平均工资9464元/人 E 钢材利用率87.5% 3. 按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来划分,统计指标可分为: B 总量指标 D 相对指标 E 平均指标 3. 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就可计算: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定基发展速度 4. 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 5.4%,则说明 B 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超过15.4% C 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低于15.4% D 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5.4% 4. 下列关于时间数列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之和 D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之积 E 发展速度减去1就是增长速度 4. 下列关于平均指数的描述,正确的有 A 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C 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D 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指数形式 E 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 5.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 样本单位数 B 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C 抽样组织方式 D 抽样方法 5. 抽样调查的特点是 B 在时间紧的情况下,不可能采用普查方法,抽样调查时效性强 D 抽样调查的费用低于普查费用 E 对一些产品进行破坏试验以检验总体的性能时,只能采取抽样调查 5. 统计分析的特点有 A 数据性C 目的性E 时效性 6. 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 A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B 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C 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6.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包括的行业门类有 C采矿业 D制造业 E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 现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分为 C 周期性普查制度 D 经常性调查制度 E 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7. 在对工业和建筑业企业划分规模时所依据的指标有 A 从业人员数C 销售额E 资产总额 7. 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 A 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C 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D 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7. 依照国家统计局制订的关于统计上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非公有 控股济包括 A 私人控股 D 港澳台商控股 E 外商控股 8. 下列生产活动属于能源加工、转换的有 A 用蒸馏的方式将原油炼制成汽油 B 用筛选、水洗的方式将原煤洗选成洗煤 C 以焦化的方式将煤炭高温干馏成焦炭 D 将煤炭、重油等转换为电力和热力 E 经过裂化,将重质石油转换成轻质石油 8. 下列纳入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统计的有 A 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的能源 B 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的能源 C 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 E 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的能源 8. 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中,总产出包括 A 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的价值 B 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全部服务的价值 C 固定资产折旧价值 D 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 E 生产活动的新增价值 9. 福利统计中,福利费包括 A 离退休金 B 丧葬费 C 抚恤金 D 困难补助 E 医疗卫生费 9. 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有 A 短期借款 B应付股利 C应交税金 E应付工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