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衡阳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
关于湘江水质污染的情况和治理及防治措施

“关于湘江水质污染的情况和治理及防治措施”------研究报告研究小组:湖南省长沙市第八中学 C261邓龙生、黄子豪、张韬指导教师:湖南省长沙市第八中学李珍慧一、主题发现:我校座落于湘江边上,每天,我们来校上学都要经过湘江岸边,当风迎面吹来总会带有丝丝臭味,让人感到十分恶心。
当我们在沿江风光带玩耍时,水里漂浮的垃圾让我们心意全无。
在电视中也常会看到湘江水中的鱼儿大批中毒或死亡。
课间时,大家常常会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这个学期恰好有一个综合实践主题确定,于是,我们马上有了以“湘江水资源污染情况”为主题的想法。
我们想通过这次研究了解湘江及世界目前的水质状况,了解治理及防治水质污染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确定主题:1.确定小组:我和邓龙生素来是好朋友,刚好我们选择的主题又一致,自然成了一组,可又考虑到人手不足,所以又邀张韬到我们这一小组,我们这一小组成立了。
2.确定主题内容:我们小组成员经过一番讨论,决定以“关于湘江水质污染的情况和治理及防治措施”为研究主题。
由于我们研究主题的范围十分广泛,所以我们决定把“湘江水污染情况”的研究范围缩小到“长沙段的湘江水污染情况和原因及政府对策”上。
三、研究目的:1.通过这一次的活动,了解湘江及世界目前的水质状况,知道治理及防治水质污染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为了人们能够更了解湘江水污染的严重性,已预期研究结果了解湘江水污染的情况原因,提高市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及国家及湖南省的环保政策。
3.通过这一次的活动,提高自己的资料收集及运用能力、制作一份较规范的调查问卷、宣传海报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数据统计及分析能力、实际考察能力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等等。
4.通过这一次的活动,学会多样化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别人更好的沟通,从而促进我们的友谊,增强我们的合作能力,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
四、预期研究时间:2005年3月——7月五、预期研究成果:①第一阶段(3月-4月初):收集关于湘江水质污染的情况和治理及防治措施的资料。
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沉积现状分析

66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2008N O.08SCI EN CE &TECHN OLOG Y I NFOR M A TI O N资源与环境表1底泥重金属分析方法T a bl e 1A nal yt i cal m et hod of heavy m et al i n t he sedi ment富含重金属元素的底质,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水体的p H 、E h 等条件变化时,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将会释放出来,对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1]。
目前,我国对长江水系河流底质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多集中于长江干流[2],对长江主要支流之一的湘江底质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研究未见有报道。
本文通过对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了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富集特征并采用瑞典学者Ha ka ns on 提出的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3]评价了该江段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状况。
1研究区段概况湘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全长836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722亿立方米,在长江主要支流中仅次于泯江。
湘江自祁东归阳清水塘流入衡阳境内,从衡东和平村出境入株洲市,是为湘江中游,长度达266公里。
90年代以来,湘江衡阳段多次出现重金属超标。
根据对湘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和全市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湘江衡阳段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衡阳市水口山地区的工业企业排污。
衡阳市境内的水口山地区,开采铅锌矿与发展冶炼业已有110余年历史,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铅、锌、铜采掘、冶炼基地之一。
长期以来,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处于较高水平。
造成湘江衡阳段底泥中沉积了大量的重金属。
2材料与方法2.1研究项目选取本研究选取毒性大、区域排放量大、底质中富集量相对较高的6种重金属Hg 、P b 、Cu 、Cd 、As 、Zn 作为研究对象。
2.2监测断面布设根据湘江衡阳段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及考虑河流水体重金属迁移对下游水体底质的影响,采样点的布设采用对照点和控制点布设,控制点重点选在含重金属废水入河处(松柏)及其下游(新塘埔)、衡阳市饮用水源地(黄茶岭)及下游(枣子坪、站门前)、出境断面(熬洲);对照点选择远离重金属污染源、基本未受到衡阳境内重金属污染的湘江水口山段上游断面——憩山。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湘江水质调查报告1、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湘江水质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湘江水质状况、水质变化趋势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湘江水质的现状和问题,为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质提供技术支撑。
2、调查目的本次湘江水质调查的主要目的包括:- 了解湘江水质的基本情况,包括水质参数、污染物排放情况等;- 分析湘江水质的变化趋势,评估水质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研究湘江水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相关风险和潜在问题;- 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治理建议,促进湘江水质的改善和保护。
3、调查方法3.1 数据收集本次调查利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水质监测站点的实地采样、水质监测数据的获取、回顾性资料的分析等。
通过多种数据来源的综合分析,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水样采集在湘江沿线设置若干水质监测站点,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采样点选择上,考虑途径的主要污染源、地理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水域类型的代表性等因素。
根据相关标准,采集各指标的水样,并记录相关环境参数。
3.3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的水样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包括水质参数的汇总统计、相关性分析、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等。
借助专业的水质分析软件和模型,对湘江水质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4、湘江水质状况4.1 水质参数通过对水样的分析,得出湘江水质的各项参数指标,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
分析结果显示,湘江水质在部分区域存在严重污染现象,特别是工业废水排放较多的下游地区。
4.2 污染物排放调查显示,湘江水质受到排污口的污染较为严重。
其中,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是主要污染源。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对湘江水质造成了显著影响。
5、湘江水质变化趋势5.1 时序分析通过对历史水质数据的研究,揭示了湘江水质的长期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湘江水质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尤其是对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的恶化。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了解湘江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水质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查过程、结果及建议,希望为相关部门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1、目的:通过对湘江的水质进行调查,了解其污染状况,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方法:在湘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设立监测点,定期采集水样,对各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水质指标总体情况:经过对各监测点的水质进行检测,发现湘江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上游水质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
2、污染源分析:湘江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对中游和下游的水质影响较大;农业污水主要是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对上游水质影响较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较大,对中游和下游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3、水质变化趋势: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湘江的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四、结论与建议1、湘江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近年来,水质呈下降趋势,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建议:a)加强废水排放监管,降低工业废水排放量;b)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c)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排放;d)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e)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五、结论湘江作为湖南省的重要水源之一,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次调查发现,虽然湘江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加强监管、推广生态农业、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加强宣传教育和完善水质监测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湘江的水质得到有效保护,为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一、引言湖南省是我国湘江流域的重要区域之一,湘江是湖南省的母亲河,对该省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湘江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当地经济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湘江水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以保护湘江水质,提升当地环境质量。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样品采集、现场测试、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等。
我们选择了湖南省湘潭市作为调查样本点,对该地区的湘江河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
三、水质调查结果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湘江水质污染情况严重:在我们的调查样本点,湘江水质呈现明显的污染状态,主要表现为水体颜色混浊、气味异味、富营养化现象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2.重金属超标:调查样本中发现,湘江水体的部分重金属元素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其中镉、铅等重金属的超标情况较为突出。
3.水生态系统破坏:湘江的水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水中生物种类明显减少,鱼类数量和品种减少,对湘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原因分析湘江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废水排放不达标:湘江流域工业发达,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而一部分工业企业对废水处理不力,排放不达标。
2.农业非点源污染严重:湘江流域农业发展较快,农药、化肥的使用不当导致了大量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使得水体受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和农药残留的污染。
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但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对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五、改善措施为保护湘江水质,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措施:1.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排污检查力度,提高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鼓励企业采取先进的净化技术来减少废水排放和净化处理。
调查报告湘江

调查报告湘江篇一:湘江水质调查报告马克思实验报告——湘江水质调查一·调查背景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马克思早就告诉我们,世界是运动的。
确实,当今的社会变化太快,令人人们不得不心生感叹。
然而,在我们取得巨大成就与进步的同时,社会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事物是矛盾的,马克思又一次说对了。
本小组课题研究的命题是“湘江水质调查”,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前往湘江边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湘江,又称湘水,为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被喻之为湖南的“母亲河”。
湘江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主要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涟水等。
多年平均入湖水量713亿立方米。
在水质污染,工业废物大量排放的今天她也没有幸免,臭气熏天代替了以前的鸥翔鱼游。
时隔至今,若毛主席复生,恐怕也无兴致高歌“湘江北去”,真是令人心痛。
二·调查目的1.收集湘江的相关资料,并且组员实地地考察猴子石大桥到橘子洲大桥的河东段的相关情况。
了解湘江现今的水质情况,尤其是湘江的污染情况,引起人们的重视,知道如何去治理及其防治水污染等方面的知识。
旨在提高我们对于资料的收集能力和组合之间的能力,并且树立了自己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同时明白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此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后,可以提出一些切合实际并且可行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2.3.三·小组成员成员:陈佳伟,杨斌,刘嘉佑,史量,岳玮,李昆。
实地考察:杨斌,刘嘉佑。
报告撰写:陈佳伟,史量。
PPT制作:陈佳伟,岳玮,李昆。
上台演讲:杨斌。
三·调查情况调查时间:20XX年5月12日下午3点到下午6点调查地点:猴子石大桥至橘子洲大桥天气状况:烈日炎炎,气温28度左右调查对象:湘江猴子石大桥至橘子洲大桥段水质状况调查方法:观察、取样研究、质询资深钓鱼人士四·实地调查周日下午,我们组成员前往湘江猴子石大桥与橘子洲大桥之间进行了具体调查。
关于湘江水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湘江水质的调查报告马克思实验报告——湘江水质调查一·调查背景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马克思早就告诉我们,世界是运动的。
确实,当今的社会变化太快,令人人们不得不心生感叹。
然而,在我们取得巨大成就与进步的同时,社会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事物是矛盾的,马克思又一次说对了。
本小组课题研究的命题是“湘江水质调查”,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前往湘江边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湘江,又称湘水,为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被喻之为湖南的“母亲河”。
湘江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主要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涟水等。
多年平均入湖水量713亿立方米。
在水质污染,工业废物大量排放的今天她也没有幸免,臭气熏天代替了以前的鸥翔鱼游。
时隔至今,若毛主席复生,恐怕也无兴致高歌“湘江北去”,真是令人心痛。
二·调查目的1.收集湘江的相关资料,并且组员实地地考察猴子石大桥到橘子洲大桥的河东段的相关情况。
了解湘江现今的水质情况,尤其是湘江的污染情况,引起人们的重视,知道如何去治理及其防治水污染等方面的知识。
旨在提高我们对于资料的收集能力和组合之间的能力,并且树立了自己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同时明白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此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后,可以提出一些切合实际并且可行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2. 3.三·小组成员成员:陈佳伟,杨斌,刘嘉佑,史量,岳玮,李昆。
实地考察:杨斌,刘嘉佑。
报告撰写:陈佳伟,史量。
PPT制作:陈佳伟,岳玮,李昆。
上台演讲:杨斌。
三·调查情况调查时间: XX年5月12日下午3点到下午6点调查地点:猴子石大桥至橘子洲大桥天气状况:烈日炎炎,气温28度左右调查对象:湘江猴子石大桥至橘子洲大桥段水质状况调查方法:观察、取样研究、质询资深钓鱼人士四·实地调查周日下午,我们组成员前往湘江猴子石大桥与橘子洲大桥之间进行了具体调查。
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以湘江衡阳段为例

第29卷第6期2008年12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Jo ur nal of Hengya ng Normal Univer sity No.6Vol.29Dec .2008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以湘江衡阳段为例唐文清1,2,刘 利3,冯泳兰1,曾荣英1,许金生1,张 幸2(11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湖南衡阳 421008;21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衡阳 421008;31衡阳市环境监测站,湖南衡阳 410082)摘 要: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发展影响着河流底泥环境和健康质量。
本文以湘江(衡阳段)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区内18个监测点底泥的7个指标(Cu 、Zn 、As 、Hg 、Cd 、Cr 、Pb )进行监测调查,参照国内有关标准,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底泥污染评价标准,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对检测结果进行污染程度评价。
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281456,达到5级,为重度污染,其中松柏断面的底泥污染最为严重,说明河流底泥重金属含量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湘江中图分类号:X144;X 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8)06—0055—05 随着湘江流域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居民生活垃圾污染和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的施用量都逐渐上升,导致该流域内底泥中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
目前,湘江流域已成为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重金属具有毒性和持久性,为河流底泥中污染最严重的一类。
在自然环境中过度积累,导致河流底泥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甚至空气污染,污染结果不仅造成一些水生生物的灭绝;由于它们不能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在土壤和植物体内不断积累,通过生物链最终人体内积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如人体摄入过量的锌则会出现胃肠炎、贫血、高血压、冠心病,摄入过量铬会导致肝肾受损、鼻穿孔、肺癌等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江衡阳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冯涛,赵忆超,刘迎久(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摘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对湘江衡阳流域3个监测点上覆水水样中的重金属(Pb、Cd、Cu、Zn、Mn)含量进行检测,参照国内相关标准(GB3838—2002),分析得出该段水体为Ⅲ类水质(4月22日),污染较为严重。
文章在对湘江衡阳流域水体污染状况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了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己形成的影响, 对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湘江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湘江,衡阳,重金属,污染,现状湘江是湖南省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
发源于湖南省永州市海拔近2000米的九嶷山脚蓝山县野狗山麓,上游称潇水,零陵以北开始称湘江,向东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入洞庭湖后归长江。
湘江是洞庭湖水系最大的河流, 长江第二大支流, 径流量占长江的7. 5% , 多年平均流量是黄河的1. 51 倍。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建设的重心, 也是连接长江和华南经济圈的通道和纽带。
湘江全长817公里,流域总面积92,300平方公里。
其中湖南省境内占90. 17% 。
湘江流经湖南省的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和岳阳等8 个地、市,人口占全省的59. 5% , 是湖南人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湘江原生水质良好, 水环境容量大, 但近几十年来, 湖南工农业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给湘江水资源及流域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与此同时, 湘江上游径流量逐年下降, 近年来湘江长沙段在秋冬季节多次突破湘江出现历史最低水位, 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断, 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极为紧张, 水源安全问题突出。
衡阳市位于湘江中游,是湘江流域上一座典型的有着多年采选矿业和冶炼业历史的工业城市,湘江呈南北向纵贯市区。
湘江衡阳段分布了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等厂矿28 个,污染源较多。
近年来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更是越发严重。
水质状况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调查研究湘江水体的污染状况,对提高衡阳市居民生活用水质量, 加强工业治污力度, 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 水质调研部分1.1 研究区域概况湘江衡阳流域全长256 公里, 大约占湘江全长的30%, 是全市人民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的主要供应水源, 衡阳的减排治污对湘江水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衡阳是湖南省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也是省内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基地。
近年来, 随着衡阳市经济发展加快, 带动了采矿业和冶炼业的发展, 同时也加剧了湘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目前湘江衡阳段的重金属污染处于污染源多, 污染面广的问题。
本次选区的调研区域为湘江衡阳流域东洲岛至来雁塔一段长约7.7公里的水域,该水域处于衡阳市市区,是负责市区供水的演武坪自来水厂取水口的所在地,也是衡阳市湘江沿江观光带的所在地。
该段水域的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衡阳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2 布点与采样为研究湘江衡阳流域的水质状况,于2013年4月在湘江衡阳流域一段长约7.7公里的水域布设3个点(见图1):A 衡湘公铁大桥(东经112゜36′03″,北纬26゜53′05″)、B演武坪自来水厂取水口(东经112゜36′35″,北纬26゜54′44″)、C 来雁塔(东经112゜38′25″,北纬26゜55′39″)。
使用深水取水器,在距岸边1.5米处取水面以下0.5米处的水样,使用塑料容器保存并贴上标签,带回检测。
图 11.3 水样分析对3个样品都进行Pb、Cd、Cu、Zn、Mn5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
消解方法参照国标四酸(HCl - HNO3- HF - HClO4)消解法(《GB/T 17137~17140- 19976》),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1.4 检测结果分析及结论表1 4月22日水质检测结果表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表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图2 水质检测数据变化趋势图水质检测结果见表1。
根据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分析可知:湘江水体中重金属含量从A点开始,基本呈上升趋势(见图2),C点的含量最高。
在所有的检测项目中,C点的金属镉含量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5.72倍。
3个点Pb、Cd、Cu、Zn、M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129 、0.0104、0.0136、0.3615、0.0660(mg/L),Pb铅超标1.29倍, Cd镉超标2.08倍,说明Cd镉是湘江衡阳段上覆水中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元素。
湘江衡阳流域水质整体达Ⅲ类水质标准(GB3838—2002)。
2 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己形成的影响2.1 重金属污染历史与现状重金属污染是湘江最显著的特征, 其污染由来已久。
1966 年首次检测出Cr、Pb、Mn、Zn、As 元素含量超标; 1971 年部分江段饮用水重金属超标, 同年11 月衡阳发生了中国环境史上第一次因重金属超标而停水数天的事件; 1978 年,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指出, 湘江已成为国内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根据湖南省环保厅历年对湘江水质监测数据, 湘江总体水质在自上世纪90 年代呈恶化趋势, 总体污染特征是以有机污染为主的重金属、微生物复合污染, 其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尤为突出[1]。
以湘江衡阳段为例(见表4),该段4 个监测断面中As、Hg、Pb、Cd 均有超标, 其中松柏断面分别超标13. 58%、8. 94%、2. 32% 和27. 16%。
对历年湘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36 个断面监测资料进行统计(见表5),表5表明, Hg、Cd、Pb 是最主要的污染物,超标断面数分别达到10、8、8 个, 其中Hg、Cd 主要在干流, 尤其Cd 污染涉及衡阳以下各江段,影响面最广泛。
重金属污染已不再是局部污染, 而是一个流域的污染[2]。
表4 湘江衡阳段各污染指标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表5 湘江历年各污染指标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衡阳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湘江呈南北向纵贯市区,径流长61.25 km。
此江段分布了水口山矿务局等厂矿28 个,排入湘江的废水量为 2 752×104 m3· a-1,尤以水口山四厂和铅锌矿所排废水中的重金属超标最为严重。
常宁市水口山铅锌矿,最早开采于宋朝,正式建矿于1896 年,至今已有110 多年的历史,享有“世界铅都”、“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之美誉。
据报道,由于污染问题,每年该公司赔给周围农民经济损失的金额高达125万元以上。
湘江在衡阳段有蒸水和耒水汇入,在蒸水河两岸分布有化工厂、纺织厂、造船厂、酿酒厂、造纸厂等大小工厂近百家,工业废水排放量达 3.526×104 m3· a-1。
此外,部分工厂的废渣及居民生活垃圾的倾倒造成蒸水中含有大量的毒物和病原体。
孙树青等学者曾对湘江干流水环境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湘江干流衡阳以上江段水质良好,衡阳以下江段水质较差[3]。
2.2 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影响湘江重金属污染直接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
目前, 湘江污染已对流域4000 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长沙市为例, 2007 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仅6. 09% , 其上游人口密集区段, 如株洲霞湾江段、湘潭市区江段、松柏和衡阳江段, 饮用水安全也很不乐观[4]。
某些支流经城镇或工矿区的局部河段, 污染十分严重, 形成了长达数公里的岸边污染带。
重金属污染物也是导致水生生态及流域其他环境系统破坏的主要因素[5]。
近年来, 湘江鱼类大幅减少, 每年均有废水毒死鱼类的现象发生, 一些名贵鱼类如鳗、青鱼、铜鱼已不再常见。
此外,湘江重金属污染物也广泛地影响依靠湘江进行灌溉的数以千公倾的农田、土壤及作物, 造成了不可逆转性的污染。
郭朝晖等学者对湘江衡阳、长沙段沿岸采集的219 个土壤样品和48 个蔬菜样品进行分析表明, 土壤中As、Cd、Cu、Ni、Pb 和Zn 含量均大于背景值, 其中Cd 与Pb 分别为7. 97 和3. 69倍。
与GB15618- 1995 中II 级标准( pH 6. 5—7. 5)比较,As、Cd、Cu、Ni、Pb 和Zn 均有超标, 其中Cd 超标率达68. 5% ; 与GB2762- 2005 比较, 蔬菜As、Cd、Ni、Pb 含量超标率分别为95. 8% 、68. 8% 、10. 4%和95. 8%[6]。
水及水生物、土壤与作物等污染最终危及人类健康与安全。
众所周知, 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 但具有生物累积性,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 使它们失去活性, 或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 造成危害。
以金属镉为例,环境中镉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是有色金属矿产开发和冶炼排出废气、废水和废渣。
煤和石油燃烧排出的烟气、含镉肥料的施用也是造成镉污染的原因之一。
此外,镉在电镀、制造合金、焊料、颜料、电池、雷达、电视机荧光屏、半导体元件、照相材料、化肥、杀虫剂、塑料、枪械弹药等生产中可用做原料或催化剂,其在生产过程中亦可向环境排放出含镉废物。
餐饮具和食品包装也存在镉污染。
如在上釉的陶中储存食品,尤其酸性液体食品,可引起明显的镉污染。
在日本神通川流域发生的骨痛病就是由于神通川上游锌矿冶炼排出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河水灌溉使镉进人稻田而被水稻吸收。
镉引起骨痛病的原因可能是由镉对肾功能的损害使肾中维生素D的合成受到抑制,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和成骨作用。
同时,镉使骨胶原链上的羟脯氨酸不能氧化产生醛基,妨碍骨胶原的固化与成熟,从而导致骨骼软化。
镉对胃肠粘膜也具有刺激作用,故口服镉化物可引起呕吐、腹泻、休克和肾功能障碍,人在生产活动中吸人大量的镉烟尘和蒸气也可引起急性中毒[7]。
3 湘江重金属污染来源与原因分析湘江重金属污染与地方产业结构直接相关。
湖南是全球极具盛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湘江流域创造了湖南省75% 的生产总值, 大部分大、中型企业, 尤其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藏的开采、冶炼企业在湘江流域齐聚, 形成了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株洲霞湾港、湘潭竹埠港等四大采选冶污染中心区, 代表性企业有株冶、株化、水口山矿务局、湘钢、311 厂等。
上游的采矿业、中游的采、选、冶行业和下游的冶炼业均较发达,例如,衡阳水口山号称“百年老矿”,有着悠久的采矿历史[8]。
唐文清[9]等人《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以湘江衡阳段为例》研究显示:湘江(衡阳段)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大小顺序为: Pb> Cd> As> Zn> H g> Cu> Cr , 其中Pb的污染最为严重,是重点治理对象, Cd 和As 的污染程度也相对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