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地理粮食生产与粮食问题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粮食生产试题及答案解析

粮食生产试题及答案解析

粮食生产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我国粮食作物的主要类型是:A. 玉米B. 小麦C. 水稻D. 大豆答案:B2. 以下哪个因素对粮食生产影响最大?A. 气候B. 土壤C. 种子D. 灌溉答案:A3. 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是:A. 东北地区B. 西南地区C. 华北地区D. 华南地区答案:A4. 粮食作物的种植季节通常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A5. 粮食作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粮食产量?A. 种植技术B. 气候变化C. 病虫害D. 土壤肥力答案:ABCD2. 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挑战包括:A. 土地资源有限B. 气候变化C. 人口增长D. 农业技术落后答案:ABC3. 粮食作物的种植需要考虑的因素有:A. 土壤条件B. 气候条件C. 种植成本D. 市场需求答案:ABCD4. 粮食作物的收获后处理包括:A. 脱粒B. 干燥C. 储存D. 加工答案:ABCD5. 粮食作物的种植方式有:A. 直播B. 移栽C. 育苗D. 杂交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粮食作物的种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错误)2. 粮食作物的种植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正确)3. 粮食作物的种植不需要考虑土壤的酸碱度。

(错误)4. 粮食作物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正确)5. 粮食作物的种植只依赖于自然条件,不需要人为干预。

(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粮食作物种植的主要步骤。

答案:粮食作物种植的主要步骤包括选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后处理等。

2. 粮食作物种植中,如何提高产量?答案: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的方法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灌溉和收获等。

3. 粮食作物的储存需要注意哪些因素?答案:粮食作物储存时需要注意温度、湿度、通风、防虫和防霉等因素,以保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8 农业(学生版)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8 农业(学生版)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专题8 农业(学生版)(2012全国新课标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2012天津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3题。

2.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3.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2012上海卷)(十)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

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21. “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2. 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A. 游牧畜牧业B. 牧场畜牧业C. 旱作农业D. 水田农业23. 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012江苏卷)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图9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粮食问题地理试题及答案

粮食问题地理试题及答案

粮食问题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粮食问题是指()。

A. 粮食产量不足B. 粮食价格过高C. 粮食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D. 粮食品质问题答案:C2. 世界粮食问题主要表现为()。

A. 粮食产量过剩B. 粮食价格过低C. 粮食供应不足D. 粮食品质下降答案:C3.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粮食出口大国?()A. 中国B. 美国C. 印度D. 巴西答案:B4. 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气候条件B. 土壤质量C. 技术水平D. 人口数量答案:D5.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以下哪个措施是不正确的?()A.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B. 增加化肥使用量C. 改善灌溉系统D. 推广节水农业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包括()。

A. 人口增长B. 气候变化C. 土地资源减少D. 粮食浪费答案:ABCD7.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A. 改良作物品种B. 增加化肥使用C.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 扩大耕地面积答案:ACD8. 粮食价格波动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国际市场供需变化B. 自然灾害C. 政策调整D. 投机行为答案:ABCD9.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粮食供应不足?()A. 战争和冲突B.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C. 经济制裁D. 粮食出口限制答案:ABCD10. 为了减少粮食浪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A. 提高公众意识B. 改进食品储存技术C. 优化供应链管理D. 减少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损耗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粮食问题只与发展中国家有关。

()答案:错误12. 粮食价格的波动对全球经济没有影响。

()答案:错误13. 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矛盾。

()答案:正确14. 粮食援助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唯一途径。

()答案:错误15.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与国际合作无关。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6. 简述粮食安全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粮食安全是指所有个体、家庭和国家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物质、社会和经济手段获得充足、安全和有营养的食物,满足其饮食需求和食物偏好。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8 农业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8 农业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专题8 农业(教师版)【2012年高考题】(2012全国新课标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解析】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3.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2012天津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3题。

2.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3.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答案】2.C 3.A【解析】2.由图中林地分布最广,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林产品加工。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耕地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主要特点是:A. 东部多、西部少B. 南部多、北部少C. 高海拔地区多、低海拔地区少D. 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2、下列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自给自足,无需担忧粮食安全问题B. 我国粮食生产总量逐年上升,但人均占有量下降,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C. 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稳定,但耕地资源减少,粮食安全问题突出D. 我国粮食生产总量下降,但耕地资源增加,粮食安全问题得到缓解3、中国耕地资源的特点是()。

A、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前列B、人均耕地少,且后备资源不足C、耕地总面积世界第一D、全国耕地均分布于东部平原地区4、中国粮食安全的重点在于()。

A、大量进口粮食,减少国内种植面积B、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C、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优化粮食生产结构D、完全依赖科技手段提高粮食产量5、下列关于我国耕地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A、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B、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西部非季风区耕地稀少C、我国耕地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耕地面积较小D、青藏高原是我国耕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6、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A、提高粮食产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B、合理安排粮食生产布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C、发展农业科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D、保障粮食安全就是保障粮食供应,不考虑成本和效益7、【题目】中国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哪一种为主?A. 水田B. 旱地C. 草原D. 林地8、【题目】以下哪项措施不是我国提高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A.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B.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C. 大规模进口粮食D.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9、下列关于中国耕地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B、普遍分布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C、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丘陵地带D、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 10、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扩大稻田面积,增加水稻产量,应尽量扩大中西部地区的稻田面积C、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完善应急保障机制D、积极发展国际合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11、我国耕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是:A. 黑龙江B. 吉林C. 内蒙古D. 新疆12、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 耕地面积B. 水资源C. 粮食产量D. 经济发展水平13、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不包括()A. 人口的不断增长B.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C. 过度抽取地下水D.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14、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①开垦草原②围湖造田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改善耕地质量15、关于中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下列哪一项不是主要因素?A. 城市化建设占用耕地B.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C. 生态退耕政策实施D. 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6、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项不属于这些措施?A.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高产优质品种B. 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C. 扩大粮食进口规模,依赖国际市场D. 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但人均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

2012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解析)

2012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解析)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1.(4分)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考点】98: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解答】解: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即可.2.(4分)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考点】96: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解答】解: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地区,理解即可.3.(4分)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考点】96: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粮食商品率是出售的粮食(商品粮)数量与粮食总产量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粮食商品率是衡量提供商品粮数量的指标,其高低取决于粮食商品量的大小(即一个地区内的人地关系,例如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是因为该地区地广人稀,人少地多),也是反映粮食生产发展水平和商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解答】解: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1.(4分)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4分)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4分)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如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4~5题.4.(4分)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5.(4分)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完成6~7题.6.(4分)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4分)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如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8~9题.8.(4分)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4分)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10.(4分)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11.(4分)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大约为:A. 5%B. 7%C. 9%D. 11%2、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A. 耕地面积减少B. 气候变化C. 农业科技水平提升D. 土壤退化3、题干:下列关于中国耕地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东北平原是我国耕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B. 西南地区耕地面积广,但复种指数较高C.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D.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但粮食产量较低4、题干: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主要挑战不包括()A. 耕地面积减少B. 耕地质量下降C. 水资源短缺D. 粮食生产过剩5、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逐渐凸显,下列哪种因素不是导致粮食安全威胁的主要因素?A、人口增长B、耕地面积减少C、自然灾害频发D、粮食需求量下降6、下列哪种土地类型的占比对我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A、草地B、林地C、耕地D、水体7、在中国北方地区,下列哪种土地类型最适合种植小麦?A. 棕壤B. 黑土C. 黄土D. 碱土8、根据我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下列哪些政策或措施有助于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A. 退耕还林B. 发展转基因技术种植抗病品种C. 扩大耕地面积D. 实施高产创建活动9、下列关于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国家鼓励将所有非农用地转为耕地B. 耕地占用税对所有占用耕地的行为一律免除C.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D. 允许在耕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 10、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以下哪项表述不准确?A. 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B. 农业灌溉水源日益紧张C. 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影响产量D. 气候变化增加了自然灾害的风险11、【题目】下列关于我国耕地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B. 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C. 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D. 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12、【题目】以下关于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描述不正确的是:A. 耕地资源短缺B. 水资源短缺C. 粮食产量波动大D.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13、我国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实施了多项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2012高考二轮复习
粮食生产与粮食问题专题练习
1.商品粮基地发展条件
读下表关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1-2题。

①水热条件组合较差②农业科技水平较低、传统经验丰富③农业投入不足④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粗放经营⑤土壤差异⑥生产习惯差异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④⑤
2.长江三角洲粮食生产商品率较东北地区低是因为( )
①水网稠密,耕地破碎,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②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③农业投入不足④土壤条件较差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变化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区)粮食供养人口与实际人口比较图”,读图完成1-3题
(双选)
1.到2025年,粮食可供养的人口数大于实际(或预测)人口的省级行政区有
A.江西、安徽B.江苏、福建C.湖南、湖北D.山东、河南
2.广东省粮食可供应人口数小于实际(或预测)人口数多年来未有改变,其主要原因有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非农业用地日趋扩大D.农业结构不断调整
3.缺粮省份解决粮食问题应采取的长远对策是
A.鼓励劳务输出,减少粮食消费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C.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单产D.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区域合作
4.读下表回答问题
(2)人均粮食产量较多的是哪两个大洲?
(3)人均粮食产量最少的是哪个洲?
(4)人均粮食产量较少的是哪两个大洲?
答案::(1)各大洲间产量不平衡;
(2)国家间产量不平衡;(3)按人均产量计算地区差异悬殊,粮食出口集中在少数国家;(4)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粮食生产水平的差异悬殊。

世界粮食生产的地区不平衡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下节课再讲。

5.
(1)世界人均粮食产量增长速度比世界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从表中看是因为。

(2)世界人均粮食产量最高的洲世界缺粮最严重的洲是。

(3)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5.(1)慢;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增长数量过大
(2)北美洲;非洲
(3) ①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
②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③为农业生产开拓新路,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大幅度提高农畜产品产量;
④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注意保持生态平衡。

6..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A B两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有和。

(2)C 盆地,主要农作物有: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3)D 平原,主要农作物有。

(4)E地主要农作物有和,E地特色农业是
(5)A、B、C、D、E所在地区畜牧业饲养方式是。

(6)试分析A平原与C盆地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内容较全面,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了气候、地形、水文等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和部分经济作物的分布条件。

参考答案:
6.(1)冬小麦、棉花;
(2)四川;水稻、油菜、甘蔗;
(3)鄱阳湖、水稻
(4)水稻、甘蔗、基塘农业
(5)利用农作物秸杆,加工副产品和部分粮食饲养牲畜和家禽;
(6)A平原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棉花;C盆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甘蔗、油菜。

原因:A平原位于秦岭北
坡,冬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的背风坡,因而降水少,积温低。

C盆
地刚好相反,因而降水多积温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