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展望

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展望
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展望

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展望

中国经济回升没问题,但不确定性问题很多,具体增速意义不大;认为后续“L型”,2 季度反弹比较猛,3-4 季度会有所回落;最重要的是疫情之后经济可否回到之前中枢,疫情后中美经济增速中枢均会再下台阶,原因是疫情前中美杠杆水平已较高,传统危机是利率上升引发收入下降去杠杆,本次换做疫情催化导致收入下降而已。

当前社融起来核心发力是企业端,M2 增速大幅高于M1 增速,如果居民存款不能回流,企业端发力持续性不强,且这种结构的社融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受限;。

债券参考海外经验,如果短端利率持续在2%以下,长端利率上限不会突破3%。国开债现在差不多正好是 3%,但不意味着调整到位,因为市场还没对疫情之后的经济常态达成共识。

美国 M2 增速从之前 5-6%升至 20%,核心仍是联储扩张,而非银行信贷扩张,M2 扩张到通胀上升中间涉及货币流通速度的问题,传导到通胀还需要一个催化,比如收入预期的改变、技术的突破等,催化是什么、什么时候出现还不知道,一旦出现,通胀会快速上升。

股市目前位置上看,后续市场震荡为主,既不会有大的趋势性上涨,也不会跌很多。低利率不意味着估值会持续提升,如日本、香港;M2 增速高于名义GDP 增速是市场上涨的必要条件,但不意味会持续上涨,如 09 年;此外,信贷利差仍在走阔,说明资金相对理性,资金流入股市的速度会相对较慢。

中国经济过去几年的波动,2012 年以后名义 GDP 在 7%-11.5%波动,最低是 15 年,7%,最高时 17 年,11.5%,平均 9%。之后一直下降,去年是 7.8%,这个正好处在区间下沿的水平。年初未有疫情时,市场预期今年经济回升,如果不认为经济中枢下移,去年已经接近下沿,所以今年会回升,这是年初时候的乐观判断。出现疫情后,1 季度名义 GDP-5.3,假设把今年和明年摊成 2 年看,后续两年达到 8.6%以上才能达到 12-19 年增速的下沿。

传统的经济危机,危机前后经济增长中枢一定是下降的。 2000 年的互联网泡沫和 2008 年的金融危机,每次危机后美国金融危机下行 1%。美国 GDP 中占比最大的是消费,每次危机后,消费的增速中枢也是往下走1 个点。危机可能是企业出问题,也可能是居民出问题,谁出问题,谁回到过去就更困难。2000 年前后,企业杠杆率比较高,企业出问题,之后 4 年才修复;2008 年居民出问题,现在用了10 年时间也没回到之前的水平,居民的杠杆周期比企业更长,需要修复的时间也更长。

如果这次还是传统的危机,那不管无论央行和政府出台何种政策,经济长期还是靠私人部门的,回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之前一般是货币紧缩触发危机,某一个部门出问题,引发金融部门债务收缩。资产负债表修复需要很长时间,所以经济增速回不到过去的水平。

现在市场观点认为,疫情不一样,疫情是传统的公共卫生危机,与传统金融危机的诱因是不同的,所以恢复会更快。但这个基于的假设是,当前的影响本身全部是疫情导致的,与杠杆无关。但其实疫情发生之前,美国和中国的杠杆都很高,美国的企业杠杆和居民的杠杆都是处在历史的最高水平,中国居民杠杆一直上升,美国企业杠杆有几轮周期,但现在水平高于2000 年和2008 年。这个两个事一直都在,只是不知道什么时间出问题,但知道会出问题。疫情只是催化器,本来中美就处在去杠杆的拐点上。

疫情导致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出问题,高杠杆本身没问题,是收入跟不上的情况下出问题。传统危机,是利率上升,收入跟不上,这次是疫情导致,收入出现下滑,把过去杠杆的积累,短期激化体现。

杠杆本身来说,很难用绝对水平的高和低判断,但当预期发生改变的时候,就会导致去杠杆。疫情背后还是债务周期的问题,换了一种方式引发收入的收缩。疫情之后,经济能不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我认为跟之前传统的危机是一样的。对中国的居民和对美国的企业杠杆没有永久性损害则可以回到从前,但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过去杠杆问题是中央银行失误导致的,或者因为通胀问题,在该放松的时候没有快速放松,把债务问题搞得更糟糕。现在一方面没有通胀,也没有央行加息的问题,所以现在不存在传统情况下的央行问题。现在海外央行挺谦卑,迅速地放松了货币政策,这导致债务的后遗症不大,也不会使央行的失误导致更大的问题。但这个更多是托底,缓解债务问题,但靠货币宽松是不可能使经济回到之前的中枢水平的。比如日本,危机后一直在0 左右的水平,但也没回到中枢水平。靠低利率无法实现经济增速的均值回复。

中国 03 年的 SARS 和 09 年金融危机后,貌似经济可以回去到过去水平,但当时无论企业还是居民部门的杠杆率都很低。当时经济可以轻松回去,因为当时没有高杠杆的问题,疫情把这些问题的杀伤力放大。

中国经济起来的驱动力现在消费已经是我国经济最大的一部分,居民消费增速和 GDP 增速高度相关,但不能讲中国的 GDP 靠消费,因为消费更多是个结果。经济好的时候消费好,消费不是经济驱动的根本,这是大头,先靠别的带动居民收入预期提升,再来拉动居民消费起来。

中国经济两个抓手:1 个地产,1 个出口。中国的可选消费与地产销售和出口的相关度是最高的,08 年之前与地产的相关度比较高,08 年之后与出口相关度比较高。地产代表了最重要的内需,出口代表外需。

地产,核心是居民是加杠杆还是去杠杆。如果去杠杆,周期肯定往下,贷款增速肯定往下走,贷款量 12 个月滚动看,也是在回落的,回落的速度比较慢。居民能不能加杠杆核心是居民收入,如果居民的收入有问题,则加杠杆有很大阻力。

CPI 中房租过去两个月负增长,房租领先居民收入6 个月左右的时间,房租是对收入最敏感的;租金是最大的支出,对收入敏感度非常高。房租和房价的背离在历史上没出现过,现在的背离意味着收入端出现了比较大问题,可能居民有储蓄、家庭有帮忙,所以购房的韧性比较强,但租房已经出问题了。现在买房还是基于一个信念,每次经济出问题买房肯定是对的,但最近买房已经跑不赢理财了,考虑买房的融资成本等,吸引力已经在下降了。

年初对经济相对乐观,核心是因为出口,因为当时看中美贸易战有阶段性协议,外需在阶段性复苏,中国的制造业也在升级,电子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在提升。疫情把外需复苏的逻辑打断了,疫情结束后外需能不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这个核心要看海外,比如看美国企业会不会进入到一轮去杠杆的周期。美国企业过去几年利润一直在回落(总的,非仅上市公司),但杠杆率一直往上走,杠杆率上升的情况下,利润回落,这基本是危机的前兆。没有疫情的时候企业利润也没有改善,疫情后更没法改善,所以后续企业加杠杆是不可能的,除非收入预期改善。另外一个变量是中国能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

这是在没有疫情的时候签的,有了疫情后会淡化目标,但进口承诺是黑纸白字写下来的,但现在看天量。如石油进口,价格已经暴跌,量上得翻倍才能达到之前协议的数额。按照之前的协议,飞机、大豆、服务、石油和制成品是核心部分,服务不可能实现,其它有形产品,

1 季度实现了 140 亿美元,全年 1400 亿美元,占全年的 10%,按照季节性,1 季度完成美国进口的20%-25%,后面要完成这个量是很困难的。按常态,今年进口是负增长,全年GDP 增速即便能达到 5%的水平也是过去 10 年来最低的,09 年和 15 年最低的时候,中国的进口增速都是-10%。所以要完成对美国的承诺,要大幅减少其他国家进口,比如现在削减澳大利亚的进口,(除铁矿石外都能从其他地方进口),对其它地方,尤其资源品国家的进口下滑一定是双位数的负增长。

这块的风险在于比如到8 月份,如果美国认为中国完不成,则特朗普可能撕掉协议,不谈了;或者实现承诺,但对其它经济体进口大幅缩减。但本次疫情中国最早企稳,这样无法使得其

它国家受益,中国本身是重要的引擎,中国起来外溢到其它国家,这样的话外溢效应出问题,无法让很多人受益。

总体结论,讲中国经济回升没问题,不确定性问题很多,拍路径拍数意义不大,重要的是怎么看疫情之后的状态。我的观点是疫情后经济中枢是回不去的,中枢会再下一个台阶。

社融数据肯定是好的,前 4 个月社融肯定是超预期的。但现在社融特点是,基本靠一条腿,主要靠企业,企业加杠杆的过程。从过去社融周期看,好的社融回升,企业和居民都回升;

16 年是居民加杠杆,企业去杠杆,居民购房帮助企业去杠杆,社融回升力度比较弱,这次是反过来,靠企业救居民,企业加杠杆、居民去杠杆。

历史上,居民贷款如果起不来,企业融资增速是没办法持续的。企业要持续能加杠杆核心还是收入改线,比如现在利率很低,提前借点钱,借新还旧 or 借钱套利 or 纾困不解雇员工,短期是ok 的,但企业持续加杠杆核心还是要能赚钱。企业收入改善靠地产,地产必须要居民加杠杆意愿提升,所以不可持续。

社融对经济能否拉动,有效指标是 M1-M2 的增速差,M1 是企业存款,M2 包括了居民存款。企业加杠杆良性状态必须是 M1 增速可以起来,企业把钱给了老百姓,但老百姓一直不花钱,则导致增速差越为负,且越拉越大。06/09 和 16 年 M1 的增速都是比 M2 高。

我们判断商品价格也是,商品要有大的牛市也需要M1 高于M2,16 年的牛市归功于供给侧改革,但当时 15 年下半年 M1 减 M2 的增速差就转正了。所以后续如果有比较强的复苏,需要M1 增速高于 M2,这次是 M1 增速持续低于 M2,虽然 M1 和 M2 都在往上走。从目前的的结构上看,当前主要还是纾困,不是投资,企业流向了居民,但居民重新留回企业的少。

社融后续走势我不下结论,不能很清晰判断社融拐点,但从目前的货币结构看,不指向社融对经济有很强的带动,因为 M1 增速大幅低于M2。

债券大致的位置判断,首先要搞清楚认不认为回购利率的中枢会下移。参考海外的经验,德国日本等经历过利率和增速中枢不断下降的国家,如果其短端利率持续在2%以下,长端利率上限不会突破 3%。短端一直在 2%以下,长期利率就最高 3%。

中国可比的是国开债,国开债现在差不多正好是3%,我不是说调整到位了,因为市场要对这点达成共识,我觉得现在还没有,还没对经济在疫情之后的常态达成共识。

现在市场会关注到美国的扩表速度史无前例,美国M2 增速大幅上升已经到20%,所以认为后续大宗商品价格会起来。其实现在美国跟中国 09 年四万亿很像,中国当时 M2 是从 15%到了30%,美国是从 5-6 到了现在的 20%。

09 年中国 4 万亿做完后通胀是起来的,但对比而言,美国金融危机后的 QE 没有使 M2 增速回升,为什么这次美国的 QE 能把 M2 增速搞起来?差别是什么现在市场的解释是,因为这次银行系统健康,但 08 年银行脆弱,所以当时美联储注入银行资金后,银行没有信贷投放能力,货币乘数起不来。但这次美国银行没问题,也有信贷扩张的能力。

美国的银行贷款 1 月到现在增加了 8400 亿美元,但 M2 增了 2.3 万亿。现在看到的 8400 亿贷款,绝大多数都是纾困贷款,不反应实体需求很强。单看贷款,既不是融资需求起来,也不是 M2 的核心原因。

M2 增速快主要是联储的扩表速度是史无前例的,买债后财政部拿了前,只要支出出去就变成M2,这次支出的速度或变成存款的速度比之前快,开支票到老百姓手里。

上一轮 QE 的时候联储扩表,增了 1.4 万亿,但 M2 增长的量远小于这个规模,但这次 M2 和联储扩表的量是接近的。M2 的增速大幅上升,目前反应的还不是银行的信贷扩张,而是联储的扩表速度太快。如果银行信贷不收缩,那么 M2 增速还是会往上走,但后续能不能带动信贷和M2 持续回升,核心还是要看居民能不能把这些钱花完或者加杠杆。美国居民部门过去10 年的杠杆是持续下降的,差不多回到2000 的水平。

所以要看居民是否愿意加杠杆。居民愿意花钱或者加杠杆,不是直接印钱就可以的,还是要其感觉收入提升可以持续,过去 10 年居民不愿意加杠杆,根源是老百姓收入改善非常不显著,没有加杠杆的意愿。现在给救济金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能提供就业,持续带动居民的收入预期,能否持续带动居民消费上升或加杠杆,我自己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我认为还是要打一个问号。

原理上,M2 上升会导致通胀。但中间还涉及流通的问题,如果居民拿了钱不花,对通胀的推升就不会很明显。 M2 对 GDP 推动不显著,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这个现象在中国和美国都存在。M2 比 GDP 比值一直在上升。

现在的巨量 M2 像是一个火药桶,但传导到通胀还需要一个催化,比如收入预期的改变、技术的突破,现在这个火药桶的火苗是什么,什么时候出现还不知道,一旦出现,通胀会上的很快,需要推动力。

认为后续股票是相对震荡的走势,既不认为有大的趋势性上涨,也不认为会跌很多。股市讲基本面和估值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涨的好的不是低估值的,也没有和盈利匹配。今年利润不用说肯定不行,大家知道流动性宽松,利率很低能不能成为市场持续上涨的理由。用利率低解释股市持续上涨是不对的,典型就是日本,日本估值也没持续上升,PB 还是很低。港股如果对标美元利率,美元利率也很低,港股估值也是历史最低。所以不是利率月底估值就很低,因为很大的一块是风险溢价。利率不管怎么低,风险溢价高,估值就起不来。

风险溢价是估值倒算的,但之所以风险溢价高是因为风险偏好起不来,大的牛市一般M2-名义 GDP 增速正值,这是必要条件,经济很差,市场也不会太差。现在这个条件是具备的,看到这个指标,至少不会是熊市。如果看 12 年或者 18 年,这个指标是负的,现在是正的,说明估值还是可以的。但是不是一定能大涨?不是说 M2-名义GDP 正的越多涨的就越多。09 年 M2 减名义 GDP 也很高,但只涨了半年就下去了,也没有持续性的涨。

另一个很重要的是信用利差,表征市场风险偏好。信用利差持续下降,叠加M2 高,市场容易涨。信用利差反应了流动性宽裕对风险偏好的提升程度,流动性款送到垃圾债券都可以买,那起码垃圾股票更能买,因为起码没有信用风险,那股票就可以上涨。现在看信用利差不仅没下降,还是在上升的。不是因为信用债利率上升,是无风险利率下来后,利率债收益率没有跟进,说明市场还是很理性的。

信用债利率还没被买下来,理财收益率也很高,这俩相当于股市的机会成本,所以资金往股市流的速度会比较慢。

地产短期有修复。如果今年地产销售下滑 10%,但现在还是-20% 的水平,所以接下来比如 4 月份已经接近 0,所以 5-8 月份同比增速正增长,这样才能让全年的地产销售增速收敛。我认为地产未来几个月同比正增长是合理的,但把这个解释为地产周期起来是有问题的,只是疫情打乱了节奏而已。后面几个月的数据多半是如此,但这个数据对资产价格影响不大,现在市场一般在数据出现拐点时价格已经反应完毕,后面数据影响不大,除非后面数据的好能使得之前的预期发生变化。

2016年10月金融理论与实务(最新自考真题)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金融理论与实务试卷 课程代码:0015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下列属于信用货币的是() A.商品货币 B.实物货币 C.金属货币 D.存款货币 答案:D 2.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是()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答案:C 3.必须经过承兑才能生效的票据是() A.支票 B.商业汇票 C.商业本票 D.银行本票 答案:B 4.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 A.市场利率 B.官定利率 C.行业利率 D.公定利率 答案:B 5.无偿还期限的金融工具是() A.银行无定期存款 B.国库券

C.商业票据 D.股票 答案:D 6.下列不属于金融市场功能的是() A.资金聚集功能 B.资金配置功能 C.风险消除功能 D.对宏观经济的反映与调控功能 答案:C 7.“金边债券”通常是指() A.中央政府债券 B.地方政府债券 C.金融债券 D.公司债券 答案:A 8.下列不属于公募发行特点的是() A.发行费用低 B.资金筹集量大 C.投资者多 D.手续复杂 答案:A 9.若投资者用98元的价格买入面值为100元、还有1年偿还期、年息6元的债券并持有到期,则该投资者的到期收益率为() A.6.00% B.6.12% C.8.16% D.4.08% 答案:C 10.债券投资中通常将标准·普尔公司认定的信用等级在BBB级以下的债券称为() A.无风险债券 B.低风险债券

C.投资级债券 D.投机级债券 答案:D 11.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最早具有的基本功能是() A.价格发现功能 B.套期保值功能 C.投机获利手段 D.宏观调控功能 答案:B 12.期权的持有者只能在期权到期日行权的期权合约是() A.美式期权 B.欧式期权 C.荷式期权 D.港式期权 答案:B 13.体现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的是() A.发行货币 B.制定货币政策 C.代理国库 D.充当最后贷款人 答案:D 14.汇率风险属于商业银行风险种类中的()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合规风险 D.声誉风险 答案:B 15.对于处于创业期和拓展期的新兴公司进行资金融通的业务属于投资银行的() A.证券交易与经纪业务 B.并购业务 C.风险投资业务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 2020年春节期间中国遭遇“新冠疫情”爆发,零售业、旅游业、餐饮业等均受打击,市场蒸发过万亿元。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政经格局造成重大冲击。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分析 内部来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消费、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实现大部分复工复产,消费、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的降幅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但受全球疫情蔓延及世界变局的进一步影响,疫情不仅对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形成拖累,也导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调整及贸易保护主义叠加,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劳动力市场冲击大,就业、收入、劳动力流动影响明显,用人需求与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大,复工复产仍需稳步推进,不同地区、群体和行业的影响差异较大,再加上包括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等自然灾害,稳就业、保民生的压力仍不容忽视。家庭债务持续累积,受疫情冲击影响,不同收入群体间家庭流动性差异加大,低收入家庭流动性面临枯竭风险。劳动力市场的震荡和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消费恢复缓慢。受抗疫所采取的区域隔离和政策调控举措的影响,中小银行区域性经营的局限性进一步凸显,其风险加速积聚。同时,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压力持续增加,极易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交织传染,需警惕财政金融风险反弹回潮。银行风险溢出自2 月以来连续上升,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溢出比例上升速度高于平均水平,银行系统的总体稳定性有恶化的苗头。疫情冲击导致国

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正陷入衰退境地,加上全球性、地域性政经摩擦和冲突导致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更对下半年经济运行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在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应立足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如课题组一直分析强调的,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内部的结构性失调,长期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改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并能够实现内外部相互促进,同时辅以一定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对冲政策,将有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稳定就业保障民生。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经济发展具有韧性和潜力,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左右,全年呈现前低后稳走势。 (一)2020年中国内需企稳 从政策效应看,2019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对2020年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2020年,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减税降费预计可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左右。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2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库存对经济呈现正拉动,内需总体稳定。 (二)中美经贸摩擦效应持续显现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真题考研重点笔记总结课后练习题14

第一部分(共90分) 1.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正式开始建立起来的时间为: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2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2.以下产品进行场内交易是 A。股指期货 B。利率掉期 C。利率远期 D。合成式CDO

3.以下不属于货币市场交易的产品是 A。银行承兑汇票 B。银行中期债券 C。短期政府国债 D。回购协议 4.计算并公布LIBOR利率的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清算银行 C。英国银行家协会 D。世界银行家协会 5.银行承兑汇票的转让一般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

B。背书 C。贴现 D。再贴现 6.下面哪项不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 A。稳定物价 B。稳定联邦基金利率 C。促进就业 D。保持适度水平的长期利率 7.根据中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贷存比高于 A.75%

C.60% D.50% 8.公认的现代银行的萌芽起源于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意大利 9.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提出多种持有货币的动机,但不包括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贮存动机 10.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M2等于M1与准货币之和,其中准货币不包括 A。企业定期存款 B。信托类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活期存款 11.当流动性陷阱发生时,货币需求弹性育明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化不确定 12.“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这一论断由提出。 A。凯恩斯 B。弗里德曼 C。恩格斯 D。亚当.斯密 二、判断题 三、简答题 第二部分(公司财务,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希望对你有帮助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2030 年的中国经济展望

《2030 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 概要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绩效,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都令人印象深刻。GDP 年均增速高达10%,5 亿多人口脱贫。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和制造国,也是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即使经济增速放缓,也将可能在2030 年前跻身高收入行列,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当然,届时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不过,这里涉及两个问题。首先,尽管与目前的水平相比会有所放缓,中国未来能否仍然以从全球角度看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其次,这种增长能否在与国际社会、生态环境和自身社会结构相互适应而非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实现? 本报告对这两个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也充分认识到相关风险。中国有潜力到2030 年成为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但这并不会轻而易举地成为现实。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2030 年的发展愿景,中国需要在下一阶段实施新发展战略。邓小平先生倡导的改革使中国转向高速增长轨道,他在凝聚共识、推动根本性战略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已经到达另一个转折点,需要再一次进行根本性战略转变。“十二五”规划是一个良好开端,在融汇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了直到2030 年的长期战略。重要的是,本报告着重阐述“如何做”而不仅仅是“做什么”。研究引出了如下六条重要结论。 第一,通过下列措施推进结构性改革以强固市场经济的基础,即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改革和重组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发展民营部门,促进竞争,深化土地、劳动力与金融市场改革。随着一个经济体技术接近前沿水平,引进推广国外先进技术的空间缩小,政府职能及政府与市场和民营部门的关系,均需进行深刻调整。政府直接提供的有形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对减少的同时,需要提供更多的诸如制度、规则和政策之类的无形公共产品,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竞争,便利专业化分工,改善资源配置,保护环境,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 在企业部门,应重点关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公共资源的重新定位,引入包含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措施在内的现代公司治理,在必要情况下实施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民营部门,减少进入和退出障碍,加强包括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内的所有部门的竞争。金融部门需要进一步推进银行商业化和利率市场化,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法律和监管体制以确保金融稳定,为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建立可信的基础。在劳动力市场上,中国需要分阶段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确保劳动者今后能在市场信号引导下流动;采取措施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反思并调整企业工资政策;形成可在全国范围内转移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最后,需要完善农村土地市场,以保护农民权益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根本上完善农地征用政策以遏制城区的过度扩展,降低地方政府对与土地相关收入的依赖,疏解农民的不满情绪。 第二,加快创新步伐,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竞争压力激励中国企业通过自身研发和参与全球研发网络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中国已经在建立研发体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走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前列。未来的优先任务是提高研发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为此,决策者需要着力提高大学毕业生技能和认知能力;建设一批与产业紧密联系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促进“创新型城市”发展,集聚高素质人才、知识网络、充满活力的企业和学习型组织,并

中国经济未来走势.

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分析 中国经济面临巨变短期无趋势性机会 花旗在最近报告中表示,中国可能将要经历较长时期的经济减速,但短期内有望避免全面衰退。中国目前只有东北、山西、河北、海南和上海的经济增长放缓。上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与房地产都出现负增长。新经济具有灵活性,基建尤其如此。 摘要: 1)世界经济:三轨运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根本问题是由于复苏进程不同步导致的货币政策节奏不一致,进而引发国际资本流动加大、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经济体脆弱性增加、黑天鹅频出。 2)中国经济:经济L型,结构分化。从增速换挡进程看,已由快速下滑期步入缓慢探底期,未来经济将呈弱平衡的L型,可能还有5-7年的底部调整期,市场对此应有充分估计。预计3季度GDP增速6.7%,微刺激带动4季度回稳;由于金融业高基数和微刺激效应衰减,下调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至6.5%。中国拥有13.7亿人的广阔市场,宏观虽缺增长,但微观不缺生意,也不缺伟大公司的崛起,产业呈结构性衰退与成长,地区呈雁阵式梯次跃迁。 3)物价:4季度CPI涨幅有望放缓,PPI通缩持续。

4)宏观调控:货币松、财政放、汇率稳的新不可能三角。人民币国家化和纳入SDR需要加大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但目前国内经济衰退、物价通缩等要求央行进一步降息降准,这又增加资本流出和人民币贬值压力。预计4季度有1次降息1次降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短期将稳定在6.4附近。 5)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财税始,以国企终,中间夹金融。成功重启改革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政治控盘、形势倒逼达成共识和价值观。 6)大类资产展望。 a)股市:随着去杠杆去泡沫进入尾声,市场正进入安全区间,但估值尚不足以吸引长期投资者进场。未来分子L型,无风险利率下降和资金充沛提供了条件,风险偏好的修复有一个过程。短期没有趋势性机会,但有结构性机会:十三五规划、新一轮微刺激计划、混改试点、军改、新通州新北京新奥运。 b)债市:6月以来债牛主要受股市牛熊切换资金流出和经济基本面预期转差推动。未来债牛的驱动力来自货币宽松、资金成本下降、经济基本面再下台阶等。 c)房地产长周期拐点之后的新趋势是“总量放缓、结构分化”。 d)世界经济三轨运行,美元阶段性见顶但仍在强势周期,大宗商品价格底部盘整。 7)风险提示:12月美联储加息预期;新兴经济体中的资源国;中国经济L型只是弱平衡并容易被打破;三大资金黑洞的无序去杠杆和资金链断裂;在各环节链条绷得较紧情况下,政策的不审慎操作可能被市场误读及放大。 1.世界经济:三轨运行 1.1.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根本问题是由于复苏进程不同步导致的货币政策节奏不一致

2016-2017年国际收支回顾与展望分析报告

2016-2017年国际收支回顾与展望分析报告 2017年6月

目录 一、稳定流入:暂时下降,趋势回升 (5) 1、人民币贬值、大宗价格回暖,经常账户顺差收窄 (6) 2、服务贸易逆差稳步扩大,料将持续 (8) 3、汇率环境趋稳,外国股权直接投资预计回升 (9) 二、非投机性流出:偿还外债逆转,对外投资增加 (10) 1、汇率环境趋稳,存量下降,偿还外债过程结束 (11) 2、股权投资管理力度加大,“走出去”流出冲高回落 (13) 3、债券投资驱动“藏汇于民”流出增加 (15) 三、投机性流出:个人购汇下修,热钱变中有降 (17) 1、个人购回规模下修,16 年流出下降 (18) 2、企业内部跨境流出增加,1季度流出最大 (20) 3、贸易相关热钱形式变化,外汇管理执行力度加强 (21) 四、展望2017:猿声犹在耳畔,轻舟已过重山 (24) 1、2016年国际收支综述 (24) 2、稳定流入 (25) 3、非投机性流出 (25) 4、投机性流出 (26)

16 年国际收支综述:流出总量虽大,结构已有显著改善,为17 年国际收支进一步优化奠定坚实基础。16 年国际收支口径外储资产减少4487 亿美元,较15 年全年(流出3423亿美元)流出规模仍有所增加。但进行结构分析后,我们发现16 年流出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稳定流入:16 年暂时下降,趋势回升。由经常账户顺差(剔除个人购汇)和外国股权直接投资流入构成的稳定流入部分,16 年流入合计4196 亿美元,同比减少29%,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人民币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下半年回升令货物贸易顺差减少14%;2)服务贸易逆差稳步扩大27%;3)人民币持续贬值环境下外国股权直接投资流入减少21%。 展望17 年,尽管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趋势料将持续,但汇率环境趋于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乏力,外部需求改善,货物贸易顺差预计将有所扩大,同时稳中略升的汇率环境也有利于外国股权直接投资的回升。我们预计17 年稳定流入回升至约4500 亿美元。 非投机性流出:16 年偿还外债逆转,对外投资增加。16 年非投机性流出4032 亿美元,较15 年大幅下降达36%,是国际收支结构的一大积极变化。从结构上来看,1)由于外债存量下降、中外货币政策分化减弱,汇市债市经历大幅调整,偿还外债过程趋于结束:15 年该项流出高达3515 亿美元,16 年逆转为净流入68 亿美元。2)由于包含一定的非理性投机因素,16 年企业股权和债权直接投资流出同比扩大74%至2631 亿美元,成为新的最大流出单项,这一现象受到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国际金融自考试题20161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告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金融试卷 (课程代码00076)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自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甩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P70 1.出口商品数量大于进口商品数量称为 A.经常账户顺差B.经常账户逆差 C.贸易收支顺差D.贸易收支逆差 P56 2.国际收支是一个 A.存量概念B.流量概念 C.常量概念D.变量概念 P93 3.国际储备的主体是 A.黄金储备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D.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P117 4.某日中国银行报出:USD100=CNY654.32~654.97,则654.32是 A.买入汇率B.卖出汇率 C.中间汇率D.现钞汇率 P73 5.美国长期存在的国际收支逆差会引起美元 A.升值B.贬值 C.不变D.先升值后贬值 P123 6.一般来说,利率低的货币远期会 A.升水B.贴水 C.不变D.掉期 P129 7.外汇市场的实际调控者是 A.银行客户 B. 外汇银行 C.外汇经纪人 D. 中央银行 P194 8.在外汇投资中因计价货币汇率变化所产生胸风险是 A.外汇买卖风险 B. 交易结算风险 C.外汇借贷风险D.记账转换风险 P218 9.外国居民在日本市场上发行的日元债券,名为 A.扬基债券B.猛犬债券 C.武士债券D.熊猫债券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精)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2010-11-30 04:25:22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 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 ? ?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

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 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 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建国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年平均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八五”期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改善型转变,不仅经济效益改善,而且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改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我们希望经济增长率是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呈减缓趋势,但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与经济稳定的“稳定器”。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与贸易衰退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中国和印度避免了这种情形。 虽然我国在稳步发展中,但是也存在了不少问题。首先,我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面临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这已成为了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安抚好失业人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大规模结构调整和失业,国家大量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结构改革成本,购买社会稳定。其次,“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

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的农业收入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而农民无法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扩大内需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主要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要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则必需提高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有可能富裕农民。 我国有着很强的发展前景,首先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我们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又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要素供给条件。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最终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其次,投资与消费关系应当逐步得到合理调整,人民群众将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影响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的空间。在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合理变动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第三,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目标,也是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鲜明标志。这两个目标一旦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第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应当取得重大进展。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一步转变,有可能具备比过去更为有利的体制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过“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

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大趋势(2019年底)

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大趋势(2019年底) 今天我想谈谈我们通常不谈论的话题。 我们是自下而上的投资者,主要关注公司、估值、生意和行业。但在过去的几年里,特别是2018年,很多人对中国宏观环境忧心忡忡,悲观情绪蔓延。我猜这也是在座有些人千里迢迢来到这儿的原因。所以我们今天就破例谈谈宏观环境。 说到底,当我们投资一个国家的一家企业时,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也是在投资这个国家。我们需要对这个国家有大致的了解。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投资人,我们关注的是对未来大概率正确的预测。我们的分析尽量保持客观理性,摒弃任何意识形态及情感带来的偏见。 我们要描述的是“真实”,而不是“理想”或“希望”。 下面是我今天演讲的提纲,分为五个部分: 1.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 2.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及近四十年的经济奇迹; 3. 当前投资人尤其是海外投资人对中国的悲观情绪; 4. 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今天中国与西方的位置; 5. 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首先我们会讨论中国和西方有何差异,各自有何独特之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差异和独特之处。大多数西方人都是以西方眼光看中国,而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以中国眼光看其他国家。 这种差异性导致了许多迷茫和误解。如果你不了解中西方的历史差异和这些差异性的根源所在,你就无法真正深入理解并对它们的发展进行预测。 第二部分,我们会简述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并解释近四十年中国经历的经济奇迹,即超长期的经济超高速增长。 第三部分,我们会讨论今天投资人普遍关注的中国政治经济环境,当下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特征,意味着什么。 第四部分,我们会讨论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最后,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估测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 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机会,分为三个部分: 中国政府目前手中控制的资源到底有多少; 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潜力;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和领域。 中国政府家底是多少呢?不计其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全国所有的土地、森林、湖泊、矿山等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政府在非常时刻可能会动用一切手段,而出售这些国有资产是最简单、最有成效的办法; 二、政府拥有中央银行,可以在出现还债困难时,直接开动印钞机; 三、政府控制了1XXXX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四、政府拥有大量国有企业的股权、其价值数以万亿计; 五、政府每年可以从老百姓手里收取5万亿左右的税收及其他财政收入,而且只要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这个数字将会以1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增长,政府还拥有加税的权利; 六、政府拥有军队、司法等强制国家机器可以在非常时期采用强制手段。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潜力: 一、中国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无穷,消费者尽管很穷,但是吃穿用住行、生老病死等刚性的消费支出潜在的市场容量相当大; 二、中国已经出现了富裕阶层,奢侈消费潜力巨大,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

三、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潜力较大; 四、国家利用对经济的控制力,引导市场发展的力量不可小视; 五、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 六、城市化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城市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需求等等一系列需求; 七、中国企业慢慢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争夺资源和市场等等。 中国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是什么?我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给大家择业、投资等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指导意见。按照前景的优劣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行业: 1、排在第一位的是水务行业,包括水资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技术等。很多朋友或许会说,为什么会是水呢?因为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的、不可替代的、再生有较大成本的资源;而某种资源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资源的稀缺性。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的需求是刚性上涨的,而且水的需求弹性是很小的,也就是说需求者愿意为了水资源出无穷高的价格;另外13亿多人的中国,水需求无疑是相当巨大的。 来看供给,中国水资源的供给是相当紧缺的,看一些数据。中国水资源总量达到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中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除了自然禀赋方面的原因外,环境污染正严重影响中国的水资源供给;据官方统计,中国半数以上的主要水道都受到污染,水既无法饮用,也无法用于灌溉,现有超过3亿人(接近中国1/4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全国约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水体污染实际上减少了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数量,人为制造了水资源紧缺。其实,缺水是全世界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我猜想未来战争的一个重要起因很可能是大国争夺水资源。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分析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分析 2020 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政经格局造成重大冲击。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消费、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实现大部分复工复产,消费、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的降幅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但受全球疫情蔓延及世界变局的进一步影响,疫情不仅对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形成拖累,也导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调整及贸易保护主义叠加,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劳动力市场冲击大,就业、收入、劳动力流动影响明显,用人需求与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大,复工复产仍需稳步推进,不同地区、群体和行业的影响差异较大,再加上包括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等自然灾害,稳就业、保民生的压力仍不容忽视。家庭债务持续累积,受疫情冲击影响,不同收入群体间家庭流动性差异加大,低收入家庭流动性面临枯竭风险。劳动力市场的震荡和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消费恢复缓慢。受抗疫所采取的区域隔离和政策调控举措的影响,中小银行区域性经营的局限性进一步凸显,其风险加速积聚。同时,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压力持续增加,极易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交织传染,需警惕财政金融风险反弹回潮。银行风险溢出自2 月以来连续上升,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溢出比例上升速度高于平均水平,银行系统的总体稳定性有恶化的苗头。疫情冲击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正陷入衰退境地,加上全球性、地域性政经摩擦和冲突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 以零售业、餐饮业和旅游出行为主的消费行业成为本次疫情的“重灾区”。预计本次疫情对中国消费市场的负面影响将超过2003年的SARS疫情。在SARS 疫情传播的2003年,全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5.4%,而时至2019年底,中国的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已达到57.8%。若参照2003年SARS期间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幅度,保守估计2020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3%。 从行业细分领域来看,受影响最大的是餐饮行业。以餐饮行业巨头西贝莜面村为例,其在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400多家门店,而目前其门店业务已基本暂停。据西贝负责人预计,春节前后的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至8亿元,而公司的现金流也仅能支撑3个月。其次是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旅游出行和酒店业。这些企业同样在租金、人力等运营成本和现金流上承压,甚至面临破产风险。与此同时,百货、购物中心遭受重创。受疫情影响,原本红火的春节购物季客流骤减,多地缩短营业时间或延缓开业。目前,包括宜家、苹果零售店及万达广场等均选择暂停营业。 部分网上消费亦未能幸免。以本地生活类服务平台为例,餐饮和生鲜配送在本次疫情的影响下有所下降。一方面,各地社区和物业对网上配送的范围和时间进行了限制。此外,激增的网上购物和服务需求使线上企业在供应链管控、库存、物流配送方面受到挑战。同时,疫情冲击下,全国快递业在春节期间的运力短缺也对电商平台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重压之下,消费行业供应链的上下游开始自救。百货业方面,万达、华润等商业地产陆续宣布减免商户租金;餐饮行业也试图通过增加线上销售比例的方式挽回本次疫情带来的损失;此外,如美团在内的多家生活服务类平台也通过免除佣金、延长年费、赠送收银系统对餐饮商户提供多种帮扶措施。此外,国家的帮扶政策也将为2020年的消费市场争取更多喘息的机会。目前,全国各地政府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市场运营方对中小微租户适度减免疫情期间的租金,并纷纷出台对采取减免租金措施的租赁企业给予适度财政补贴。 针对本次疫情,我们预计未来中国消费市场将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从短期来看,2020上半年除商超和便利店以外的实体零售收入将大幅减少。但由于上半年的季节性消费的时机已过,加上消费者对于经济前景的担忧,全年消费市场总体难以超过疫前水平,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低于8%。与此同时,各类电商和社区生活服务的价值在本次疫情中得到凸显。虽在供应链、库存、物流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预计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持续提升;同时全年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增速有望突破20%。另外,被零售技术所驱动的无人配送、食品安全等领域也将受到更广泛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