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第2次作业

管理统计学第2次作业
管理统计学第2次作业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

第一章导论

1-6 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单项选择题)

(1)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2)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3)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4)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

1-7 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多项选择题)

(1)信息职能(2)咨询职能(3)决策职能(4)监督职能(5)预测职能

1-8 经济管理统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多项选择题)

(1)实验法(2)大量观察法(3)综合指标法(4)归纳推理法(5)分析估计法

1-9 在全市科技人员调查中(多项选择题)

(1)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2)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3)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4)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

1-10 下列总体中属于有限总体的是(多项选择题)

(1)全国人口总体(2)一杯水构成的总体(3)连续生产的产品总体(4)职工人数总体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2-6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多项选择题)

(1)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2)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的不同

(3)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4)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5)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2-7 指出下列总体中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各有哪些?

(1)大学生(2)工人(3)电视机

2-8 由()计量形成的数据称为定性数据。(多项选择题)

(1)定类尺度(2)定序尺度(3)定距尺度(4)定比尺度

2-9 由()计量形成的数据称为定量数据。(多项选择题)

(1)定类尺度(2)定序尺度(3)定距尺度(4)定比尺度

2-10 定序尺度可以()。(多项选择题)

(1)对事物分类(2)对事物排序(3)计算事物之间差距大小(4)计算事物数值之间的比值

2-11 以下属于连续变量的有()。(多项选择题)

(1)国土面积(2)人口总数(3)年龄(4)总产值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3-5 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多项选择题)

(1)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2)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3)以区分事物的本质(4)反映总体内部的结构(5)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6 按数量标志将总体单位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是(多项选择题)

(1)变量数列(2)品质数列(3)变量分布数列(4)品质分布数列(5)次数分布数列

3-7 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多项选择题)

(1)变量值的大小(2)变量性质不同(3)选择的分组标志(4)组距与组数(5)组限与组中值

3-8 下列分组中哪些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多项选择题)

(1)工人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2)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3)工人按产量分组(4)职工按年龄分组(5)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4-4 某公司男性职员的平均年薪是6万元,女性职员的平均年薪为4.8万元。如果公司员工中80%是男性职员,20%是女性职员,求该公司职员的平均年薪,并计算年薪的方差和标准差。

职工平均年薪=6*0.8+4.8*0.2=5.76;方差=0.2304;标准差=0.48

4-5

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各分厂的单位生产成本;(2)该企业集团的平均单位成本,并对计算方法加以说明

1)甲厂成本:3.2。乙厂成本:3.5。丙厂成本:3。丁厂成本:3.8。

(2)平均单位成本:3.0995=3.10(万元/百辆) 可以用两种计算方法来算。

4-6 某工厂12名工人完成同一工件所需的时间(分钟)为:

31 34 29 32 35 38 34 30 29 32 31 26

试计算这些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无众数,中位数=31.5,平均数=31.75,极差=12,方差=9.354,标准差=3.0585,

4-7

甲企业A

甲企业B产品的产量为150;乙企业B产品的产量为75;

甲企业C产品的产量为50;乙企业C产品的产量为50;

甲企业的平均成本为19.41;乙企业的平均成本为18.29。乙企业的平均成本低于甲企业的原因在于单件成本较低的A产品的产量较甲企业高。

4-8

甲市场A

甲市场B产品的销量为20000公斤;乙市场B产品的销量为7142.9公斤;

甲市场C产品的销量为10000公斤;乙市场C产品的销量为6666.7公斤;

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1.375元/公斤;乙市场的平均价格为1.312元/公斤。乙市场的平均价格低于甲市场的原因在于单价较低的A产品的销量较高,而甲市场则是单价较高的C产品的销量较高。

4-9 判断题: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权数相等时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

4-10 判断题:已知各级别工人的月工资水平和各组工资总额,可以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工资。

4-11 判断题:利用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以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是假定各组数据在组内为均匀分布的。

(√)

4-12 判断题:对于分布不对称的数据,均值比中位数更适合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4-13 当需要对不同总体或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则使用()。(单项选择题)

(1)极差(2)平均差(3)四分位差(4)离散系数

4-14 不同总体之间的标准差不能直接对比是因为()。(多项选择题)

(1)平均数不一致(2)计量单位不一致(3)标准差不一致(4)总体单位数不一致

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

5-5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A )。(单选)A.的连乘积 B. 的连乘积再减去100% C.之和 D. 之和再减去100%

5-6 用于分析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多选题)BCDE

A.发展速度 B. 发展水平C.平均发展水平D. 增减量 E. 平均增减量

5-7 某企业2004年9~

5-8 某机械厂2007

月平均劳动生产率(元/人)=1085.2(注意:不能直接用三个月的平均数再求平均,而是需要从总产值和总的人月数求月平均劳动生产率(元/人))

5-9 判断题:在各种时间序列中,变量值的大小都受到时间长短的影响。()

5-10 判断题: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5-11 判断题:若将2000~2007年各年年末国有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所得到的动态数列就是时点数列。(√)

5-12 判断题: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5-13 判断题: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是年年相等的。()

5-14 判断题:某产品产量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因此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也一定是年年上升的。第六章统计指数

6-5 根据某企业1985-1990年的发展规划,工业产品产量将增加35%,劳动生产率提高30%。试问工人数应增加多少(%)?产品的

增加有多大程度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的?135%=130%╳ΧX=1.038 工人增加3.8%

产量的增加依靠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6-6 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D )。(单选)

A. 10%

B. 90%

C. 110%

D. 111%

6-7 某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同期价格水平提高了3%,则该市工业生产指数为(C )。(单选)A

A. 107%

B. 13%

C. 106.8%

D. 10%

6-8 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产量增加6%,则生产费用(ACD )。(单选)

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D. 很难判断

6-9 三种商品的价格指数为110%,其绝对影响为500元,则结果表明(ADE )。(多选)

A. 三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10%

B. 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0%

C. 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消费支出多了500元

D. 由于价格上涨使商店多了500元销售收入

E. 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绝对相差500元

6-10 平均数指数(ADE )。(多选)

A. 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B. 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C. 就计算方法上是先综合后对比

D. 资料选择时,既可以用全面资料,也可以用非全面资料

E. 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

6-11 某商场2005年的销售额与2004年相比增加了16.48。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

(ABCD )。 (多选)

A. 商品销售量未变,价格上涨了16.48%

B. 价格未变,销售量增长了16.48%

C. 价格上涨了4%,销售量增长了12%

D. 价格下降了4%,销售量增长了21.33%

第七章 抽样与抽样估计

7-10 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D )。(单选题)

A. 实际误差

B. 调查误差

C. 可能误差范围

D. 平均误差程度

7-11 某商店每月销售大米的数量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4500公斤,标准差300公斤。试求

1)当月大米销售量符合下面条件的概率是多少?

(1)超过4800公斤, (2)少于4000公斤, (3)在3800公斤与5000公斤之间。

2)销量最差的5%的月份的最高的销售量是多少?

3)每月销售量有30%的机会超过哪一个销售量?

1)超过4800公斤的概率为15.87%。 少于4000公斤的概率为4.75%。 在3800与5000公斤之间的概率为94.18%。

2)40083)4657.5

7-12 某商店负责供应附近1000户居民冬季的用煤。已知当地每户冬季平均用煤量为1500公斤,标准差是400公斤。该商店计划至少满足95%居民的用煤要求。问该商店在冬季来临前应准备多少煤?

1) 2156吨2)900-820=80

7-13 某地居民月收入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900元,标准差为500元。当地政府计划实行一项社会保障计划,对月收入最低的5%的居民提供补贴。问享受补贴的标准应定为多少?6.24年

7-14 某厂所生产的一种电器产品的寿命服从正态分布,均值是10年,标准差为2年。工厂计划规定在保修期内遇有故障可免费换新。厂方要求免费换新的产品数控制在3%以内,问保修年限应定为多长?

解: 根据n=30时的情形,可计算出σ=50030

/0.675,由此计算出n=60时的Z=0.9545,结论是概率为0.663。

7-15 从某一总体中抽取n=30的随机样本,已知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差在±500以内的概率是0.5036。问当样本大小为60时,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差在±500以内的概率是多少?

根据两样本均值差的抽样分布的结论,两样本的均值差服从均值为零方差为0.5的正态分布。则结论是0.6744.

7-16 求总体N (20,3)的容量分别为10、15的两独立样本均值差的绝对值大于0.3的概率。

可以计算得到Z=0.86,结论是概率为0.61。

7-17 某总体中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体的成数是0.40。如从该总体中抽取n=200的随机样本,并以样本成数来估计总体成数。问样本成数与总体成数之差在±0.03以内的概率是多少?随机变量在[0,2]之间的概率为0.3417。样本均值在[0,2]之间的概率为0.95。

设总体X ~N(1,4),求P(0≤X ≤2)与??

? ??≤≤-20X P ,其中X 为样本容量是16的样本均值。 7-18 在总体()X N ~,80202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问样本平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3的概率是多少?0.1336 7-19 对某机器生产的滚动轴承随机抽取196个样本,测得直径的均值为0.826厘米,样本标准差0.042厘米,求这批轴承均值的95%与99%的置信区间。

当1-α=95%时α=0.05,Z=1.96, 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为[0.820, 0.831]

当1-α=99%时α=0.01,Z=2.33, 置信度为99%的置信区间为[0.818, 0.834]

7-20 设正态总体的方差σ2为已知,问要抽取的样本容量n 应为多大,才能使总体均值μ的置信度为0.95的置信区间的长不大于L 。 根据题意,有

22/L n Z ≤σα,因此2222/4L Z n σα≥=2237.15L σ

7-21 有人在估计总体均值时要求在置信度为99%的条件下保证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均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标准差的25%。问应抽取多少样本?

1062222

/=-≥μσαx Z n

第八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8-7 某灯泡厂生产的灯泡的平均寿命是1120小时,现从一批新生产的灯泡中抽取8个样本,测得其平均寿命为1070小时,样本方差S 2=1092(小时2),试检验灯泡的平均寿命有无变化(设样本所代表总体的均值为μ

形成原假设μ=1120,则备择假设μ≠1120

因n=8<30,计算检验统计量t=(1120-1070)/(109/2.83)=1.30

根据α=0.05,自由度为7,查表得到t’=2.365, 接受原假设,可以认为μ=1120

根据α=0.01,自由度为7,查表得到t’=3.499, 也接受原假设,可以认为μ=1120

=0.05和α=0.01)?

8-8 为降低贷款风险,某银行内部规定要求平均每笔贷款数额不能超过120万元。随着经济发展,贷款规模有增大趋势。现从一个n=144的样本测得平均贷款额为128.1万元,S=45万元,用α=0.01的显著水平检验贷款的平均规模是否明显超过120万元。

形成假设:

原假设0H :μ≤120,则备择假设1H :μ>120

由于n=144,可以认为样本均值服从正态分布,Z=2.33

则原假设的接受区域为:(—∞,128.74],现在样本均值128.1落在接受区内,结论是未超过原规定。

8-9 正常人的脉搏平均为72次/分,今对某种疾病患者10人测得其脉搏为54 63 65 77 70 64 69 72 62 71(次/分)设患者的脉搏次数服从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检验患者与正常人在脉搏上有无显著差异?

形成假设:

原假设0H :μ=72,则备择假设1H :μ≠72

从观察数据得到样本均值66.7,样本标准差为6.46

由于小样本,用t 检验:t=2.262

原假设的接受区为[67.3, 76.7],样本均值落在拒绝区,因此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别。

8-10 从A市的16名学生测得其智商的平均值为107,样本标准差为10,而B 市的16名学生测得智商的平均值为112,标准差为8,问在下这两组学生的智商有无显著差别?

形成原假设0H :21

μμ=,则备择假设1H :21μμ≠ (21μμ-)的均值为零,标准差可用计算2合

S 的公式计算:2合S =82,合S =9.055 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10,则t=1.697,原假设的接受区间为[-5.43, 5.43]

现两样本均值差为5,正好落在接受区内,故认为无差异。

8-11 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选取样本时,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C )。(单选题)

A. 2倍

B.3倍

C.4倍

D.5倍

8-12 某产品规定的标准寿命为1300小时,甲厂称其产品超过此规定。随机选取甲厂100件产品,测得均值为1345小时,已知标准差为300小时,计算得到样本均值大于等于1345的概率是0.067,则在H 0:μ=1300,H 1:μ>1300的情况下,有(A )成立。(单选题)

A. 若α=0.05,则接受H 0

B. 若α=0.05,则接受H 1

C. 若α=0.10,则接受H 0

D. 若α=0.10,则拒绝H 1

8-13 某种新型建材单位面积的平均抗压力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5000公斤,标准差为120公斤。公司每次对50块这种新型建材

的样本进行检验以决定这批建材的平均抗压力是否小于5000公斤。公司规定样本均值如小于4970就算不合格,求这种规定下犯

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根据题意容量为50的样本的标准差为17.14。

Z=(5000-4970)/17.14=1.77,查正态分布表,得到α=3.84%。这就是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8-14 把学生随机地分为三组,一组采用程序化教育,一组采用录音教育,一组采用电视教育。然后测定各组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所得分数如下:

教育方法 学生成绩

程序化 2,3,1,9,3,6,9,1,15

录音 2,9,15,6,9,12,9,13,9

电视 9,12,6,12,15,15,6,9,15

检验各种教育效果是否具有显著的差异(α=0.05)?

用SPSS 作方差分析,得到SSTR=14 .3 SSE=406.2 F=4.322 p=0.025

则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拒绝原假设,即不同教育方法的教学效果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8-15 对于某一种疾病有三种治疗方法。下表是患这种疾病的人在三种不同的治疗条件下康复速度的记录。问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康复速度有无显著影响(α=0.05)?

治疗方法 康复天数

A 3,8,6,9,7,4,9

B 7,6,9,5,5,6,5

C 4,3,5,2,6,3,2

用SPSS 作方差分析,得到SSTR=36 .857 SSE=64.286 F=5.502 p=0.014

则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拒绝原假设,即不同的医疗方法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

8-16 某电视台为了检验广告播放时间对观众收视人数的影响,对本台4个时间的收视人数进行了调查。对所得资料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如下表格。请在α=0.10

根据题目可以得到: MSTR=122.3 MSE=18.375

可以计算得到F=6.66。)16,3(*

10.0F =2.46<6.66=F

因此拒绝原假设,即不同播放时间对观众收视人数的影响差异是显著的。

8-17 为了对五个不同工厂生产的某种型号的电池的寿命进行评价,各抽取5个样品共得到25个样本进行试验。对试验结果做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试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根据题目可以得到:SSTR=259 MSTR=64.75 MSE=7.8 F=8.30

根据显著性水平0.05,查表得到的F 临界值是2.80<8.30, 结论:不同工厂生产某型号电池的寿命有明显差异。

第九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9-7 零售商为了解每周的广告费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记录了如下统计资料:

广告费X (万) 40 20 25 20 30 50 40 20 50 40 25 50

销售额Y (百万) 385 400 395 365 475 440 490 420 560 525 480 510

画出散点图,计算变量Y 对X 的相关系数,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Y 对X 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在α=005.的条件下检验方程的有效性。

解:得到回归方程:y=343.706+3.221*X

R=0.635 作方差分析得到F=6.751 p=0.027

则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方程有效。

9-8 设对某产品的价格P 与供给量S 的一组观察数据如下表,据此确定随机变量S 对价格P 的回归方程,并在α=005.的条件下检验方程的有效性。

价格P (百元) 2 3 4 5 6 8 10 12 14 16

供给量S (吨) 15 20 25 30 35 45 60 80 80 110

解:得到回归方程:y=127.381+13.952*X

R=0.878 作方差分析得到F=26.786 p=0.01

则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方程有效。

9-9 依据下列统计资料,对某一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它的广告费用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进行解释,得出回归方程,并在α=005.的条件下检验方程的有效性。

广告费用(万元) 10 10 8 8 8 12 12 12 11 11

利润(万元) 100 150 200 180 250 300 280 310 320 300

解:得到回归方程:y=-24.766+25.859*X

R=0.568 作方差分析得到F=3.807 p=0.087 则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方程无效。

9-10 随机抽取某城市居民的12个家庭,调查收入与支出的的情况,得到家庭月收入(单位:元)的数据如下表。试判断支出与收入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求支出与收入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在01.0=α的条件下检验方程的有效性。

收入 820,930,1050,1300,1440,1500,1600,1800,2000,2700,3000,4000

支出 750,850,920,1050,1220,1200,1300,1450,1560,2000,2000,2400

设收入为自变量X ,支出为因变量Y ,用SPSS 可得: y=404.979+0.535X R=0.987 方差分析F=364.854 p=000 所以回归方程有效

管理统计学作业在线作业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 1.【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 A 信息职能; B 咨询职能; C 决策职能; D 监督职能; E 预测职能 正确答案:ABD 2.【第01章】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3.【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A 描述统计; B 设计统计; C 推断统计; D 预测统计; E 统计分析 正确答案:ACE 4.【第01章】任何统计数据都可以归结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中的一种。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5.【第01章】国势学派代表人物是阿亨瓦尔,他代表了统计学中的“有实无名”学派。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6.【第01章】西方统计学界常把概率论引入到统计学研究方法的凯特勒称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7.【第01章】一个管理统计总体: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正确答案:D 8.【第01章】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 50名职工;

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 每一名职工; 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正确答案:C 9.【第01章】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B 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 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 正确答案:B 10.【第01章】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 A 指标; B 标志; C 变量; D 标志值 正确答案:D 11.【第01章】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 工人年龄;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1. 解:统计数据的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渠道,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之为原始 数据、第一手数据或直接数据;通过其他人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为第二手数据或间接数据。 2. 解: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有:(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 周期性的;(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4)普查的适用的对象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现象。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抽样调查的特点有:(1)经济性;(2)时效性高;(3)适应面广;(4)准确性高。 3. 解:设计调查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1)调查目的。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它所回答的是“为什么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总体,调查单位就是个体。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解决的是“向谁调查,由谁提供所需数据的问题”。 (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简单来说,调查项目就是变量,所要回答的是“调查什么”的问题。调查表是用于登记调查数据的一种表格。 (4)其他内容。调查方案中还应明确调查所采用方法、调查时间、调查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细则。 4. 解: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个体),它是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或载体,是我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单位。 5. 解:

6. 解:数据汇总对统计分析和经营决策非常重要。原始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数据汇总通过对原始数据 进行分类加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接下来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7. 解:数据汇总可分为五步完成:(1)确定组数;(2)确定组距;(3)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4) 绘制统计图;(5)分析。 8. 解:首先,确定组数。初步分为5组。 其次,确定组距。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56-12)/5=8.8,取10。 第三,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第一组的下限为10,依次分组为10~20,20 ~30,30~40,40~50,50~60,可得到组数为5的频数分布表,如表1所示: 表1 某商品连续20日销量频数分布表 连续20日销售量频数频率 向上累 积频数向上累积频率 10~20(不足) 3 0.1500 3 0.1500 20~30(不足)7 0.3500 10 0.5000 30~40(不足)7 0.3500 17 0.8500 40~50(不足) 2 0.1000 19 0.9500 50~60(不足) 1 0.0500 20 1.0000 合计20 1.0000 ——第四,绘制统计图,如图1所示: 图1 某商品连续20日销量直方图 该产品20日最高销量为60(原始数据最高为56),最低为10(原始数据最低为12),全距为50(原始数据全距为44),其中销量在20~40之间共14日,约占70%;有3日销量不足20,约占15%,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

教育统计学课后作业 一、P118 1 题目:10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6-17.试问: (1)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相关? (2)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比较学生2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表6-17 学习时间与期末考试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40 58 43 73 18 56 10 47 25 58 33 54 27 45 17 32 30 68 47 69 解题步骤: (1)第一步:定义变量:“xuexishijian”、“xuexichengji”后,输入数据.如下图: 1

第二步:单击选择“分析(Analyze)”中的“相关(Correlate)”中的“双变量(Bivariate Correlations)”, 将上图中的“xuexishijian”和“xuexichengji”添加到右边变量框中,如下图: 第三步:点击“确定“后,输出结果如下图: 第四步:分析结果

3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为0.714,p (双侧)为0.20。自由度 df=10-2=8时,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显著临界值表”知:r 0.05= 0.623 ; r 0.01=0.765。 因为0.765 > 0.714 >0.623,所以在0.05水平上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是相关显著的。 (2)SPSS 软件分析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1=12.037 ?X 1= 29.00 ;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2=12.437?X 2=56.00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 学习时间差异系数为:%100?=X S CV S =12.037/29.00×100%=41.51% 学习成绩差异系数为:%100?= X S CV S =12.437/56.00×100%=22.27% 有上述结果可知学习时间差异程度大于学习成绩差异程度。 (4) 把学生2和学生9的期末考试成绩转化成标准分数: Z 2=(X -?X) /S= (73—56)/12.437=1.367 Z 9=(X-?X)/S=(68—56)/12.437=0.965 由上计算可知:学生2期末考试测验成绩优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二、P119 2 题目: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0,标准差10;化学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8;物理的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15.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95,80,80.试问 (1) 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 (2) 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 (3) 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4) 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 解题步骤:

《管理统计学》习题及标准答案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选)( 3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选)( 4 )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选)( 4 )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12 4 )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 (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 *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 12 3 )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 (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 *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2) (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 *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4) (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 *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23 4 )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 (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 2 )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 *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3) (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 *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13 4 ) (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 (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 (1)频数和频率;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 则 (B ) 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个统计总体 (C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 (D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 ( A ) A.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统计预测和统计 D.统计服务和 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 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 式是(B ) A.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 40? 50;第二组为 50?60;第三组为 60?70;第四组 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C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 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 产情况()的企业。 (D )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A.性别 C.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A.小于1 C.大于1 A.较好 B.中等 C.较差 D.好、中、差 9 ?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A )

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答案

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答案 1.【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正确答案:ABD A 信息职能; B 咨询职能; C 决策职能; D 监督职能; E 预测职能 2.【第01章】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正确答案: 错 3.【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正确答案:ACE A 描述统计; B 设计统计; C 推断统计; D 预测统计; E 统计分析 4.【第01章】西方统计学界常把概率论引入到统计学研究方法的凯特勒称为“近代统计学之父”。正确答案: 对 5.【第01章】国势学派代表人物是阿亨瓦尔,他代表了统计学中的“有实无名”学派。正确答案: 错 6.【第01章】任何统计数据都可以归结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中的一种。正确答案: 对 7.【第01章】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正确答案:D A 指标; B 标志; C 变量;D 标志值 8.【第01章】一个管理统计总体:正确答案: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9.【第01章】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正确答案:C A 50名职工; 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 每一名职工; 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10.【第01章】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正确答案:B 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B 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 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 11.【第01章】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正确答案:B A 工人年龄;B 工人性别;C 工人体重;D 工人工资 12.【第01章】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所以:正确答案:AD A 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 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 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D 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13.【第01章】在全市科技人员调查中:正确答案:ABC A.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 B.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 C.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 D.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 14.【第01章】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正确答案:CE A 性别;B 工种;C 工资;D 民族;E 年龄 15.【第01章】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正确答案:ACD A 劳动生产率; B 废品量; C 单位产品成本; D 资金利润率; E 上缴税利额 16.【第01章】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只能用数值来表示。正确答案: 错 17.【第02章】以下属于定比尺度的数据资料是:正确答案:C A 满意度;B 温度;C 工资;D 时间 18.【2】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正确答案:D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重点调查 19.【第02章】按调查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正确答案:B A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D 普查和抽样调查 20.【第02章】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正确答案:B A 调查时间; B 调查期限; C 标准时间; D 登记期限 21.【第02章】以下属于定距尺度的数据资料是:正确答案:A A 温度;B 受教育年限;C 职业技能等级;D ISBN号(书号) 22.【第02章】定序尺度可以:正确答案:AB A 对事物分类; B 对事物排序; C 计算事物之间差距大小; D 计算事物数值之间的比值 23.【第02章】以下属于连续变量的有:正确答案:ACD A 国土面积;B 人口总数;C 年龄;D 总产值

完整版上海交大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1.同时抛两枚不同的硬币,恰有一枚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单选) 选择一项: 炒a. 1 炒b. 1/8 O c. 1/4 同d. 1/2 2.对于连续型数据的分组()选择一项: a.水平法 b.累计法 c.推算法 d.直接法 ) 4.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值和等于(选择一 项: a.最小值 C b.取大值 c.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 d.零 ) 5.下列统计指数,不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选择一 项: a.零售价格指数

b. 产量指数 诃c?收购量指数 因d.工资总额指数 6.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 a.性别 □ b.年龄 "c.职业 d.月收入 门e.职称 7. 我国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9.1%,这个指标是() (单选)选择一项: U a.发展速度 拥b.增长速度 目c.发展水平 d.增长量 8. 统计指数区分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是依据()(单选) 选择一项: 炒a.对比基期的不同 °b.对象范围的大小 ⑥c.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 d.同度量因素的固定与否 9. 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炒a.发展水平 b.增长量

炒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b.平均数的代表性甲数列高于乙数列 同c.平均数的代表性乙数列高于甲数列 口d.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判断 11.全年12个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是()(单选) 选择一项: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系数 ‘ c.全距 * d.平均差

」a.是不同情况下同一指标对比的比率 □ b.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巫c. 一般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之分 門d.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e. 一般是以有名数表示的,但也有采用千分数等形式表示的 15.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单选)选择一项: a. 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 * 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94 口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 口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 16在实验中,两个事件有一个发生时,另一个就不发生,称这两个事件()(单选)选择一项: ⑥a.互斥事件 口b.必然事件 c. 独立事件 d. 不可能事件 17. 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单选) 选择一项:

教育统计学与SPSS名解总结

第一章导论(阅览前必读:书上每个章节后的名解我全都列出来了,黑色字体的都是书上原文,量多,但有些不重要的名解没必要背,你挑着背不要被吓到。绿色是章节题目,红色的就是我的一些说明、补充、吐槽,一个人打字很无聊啊有木有!一直自言自语啊有木有!并非书上的名词解释,看看就好,可删。这段紫色的也删了哈。接下来……正文,走你!) 统计学(statistics):即研究统计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教育统计学(educational statistics):是专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在心理和教育方面有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如何根据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数学推论,找出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简言之,教育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科学领域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 描述统计(descriptiive statistics):是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如制表、绘图),并计算其各种代表量数(如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量数等),其基本思想是平均。 Or:是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的一种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inferencial statistics):又称抽样统计,它是根据对部分个体进行观测所得到的信息,通过概括性的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去推测相应的团体。 Or:是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推论总体或全局情形的统计方法。这是统计学中的主要内容。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statistics):是研究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获得观测资料,如何更正确、更经济、更有效的达到实验目的,以揭示实验中各种变量关系的实验计划。 Or:实验者为了揭示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他是研究如何科学地、经济地以及更有效地进行实验。 统计常态法则: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样本,差不多可以保持总体的特征。 小数永存法则:从总体中抽取的第一个样本中所表现的特性,在其他样本中也会存在。 大量惰性原则:某一事物的某一性质或状态,在反复观察或试验中是保持不变的。 有效数字:是指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数字。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在统计学中把在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到取什么值的量称为变量(随机变量)。 数据(data):如果一旦某个数值被取定了,成这个数值为随机变量的一个观察值,即数据。 总体(population):指客观存在的,并在同一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即具有某一特性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叫母体或全域。 个体(individual): 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或单元,又称元素或个案。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参数(parameter):表示总体特征的量数。 统计量(statistic):是直接从样本计算出的量数,代表样本的特征。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题目 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选择一项: a. 个体指数 b. 平均指数 c. 综合指数 d. 平均指标指数 正确答案是:综合指数 题目 重点调查所选的重点单位,必须是在调查对象中() 选择一项: a. 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b. 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 c. 按随机原则选出的调查单位 d. 填报调查数据的填报单位 正确答案是: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题目 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单选) 选择一项: a. 1025 b. 1050 c. 1100 d. 1150 正确答案是:1050

题目 零售物价指数为103%,商品零售量指数为106%,则商品零售额指数为()(单选)选择一项: a. 109% b. 110% c. 103% d. 109.18% 正确答案是:109.18% 题目 下列不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指标有() 选择一项: a. 平均单位成本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正确答案是:平均单位成本 题目 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b.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c. 指标名称 d. 计量单位 e. 计算公式 正确答案是: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题目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月收入 e. 职称 正确答案是:性别, 职业, 职称 题目 在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相加后无意义的有()(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期数列 b. 时点数列 c. 绝对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时间序列 e. 平均数时间序列 正确答案是:时点数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 题目 我国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a. 发展水平 b. 增长量 c. 发展速度 d. 增长速度

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

. 多选题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9分章】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1.【第01 A 信息职能; B 咨询职能;决策职能;C D 监督职能;预测职能E :ABD 正确答案判断题 01章】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第2. 正确错误错正确答案: 多选题 3.【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描述统计;A B 设计统计; C 推断统计;预测统计;D E 统计分析 正确答案:ACE 判断题 4.【第01章】国势学派代表人物是阿亨瓦尔,他代表了统计学中的“有实无名”学派。 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错 判断题 5.【第01章】西方统计学界常把概率论引入到统计学研究方法的凯特勒称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错误正确正确答案: 对 判断题 6.【第01章】任何统计数据都可以归结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中的一种。 ..... . 错误正确正确答案: 对 单选题 7.【第01章】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

A 指标; B 标志; C 变量; D 标志值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第01章】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 50名职工; 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 每一名职工; 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9.【第01章】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B 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 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10.【第01章】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 C 工人体重; ..... . D 工人工资:B 正确答案单选题章】一个管理统计总体:0111.【第 A 只能有一个标志;只能有一个指标;B C 可以有多个标志;可以有多个指标D :D 正确答案多选题 12.章】在全市科技人员调查中:【第01 A 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 B 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C 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D :ABC 正确答案多选题 01章】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所以:13.【第 A 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 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 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D :AD 正确答案多选题章】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第14.01性别;A B 工种; C 工资; ..... . 民族;D E 年龄:CE 正确答案多选题 15.章】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第01劳动生产率;A B 废品量;单位产品成本;C D 资金利润率; E 上缴税利额 正确答案:ACD 判断题 16.【第01章】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只能用数值来表示。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标准答案(第2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 课后练习答案 第2章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和管理 1、SPSS中有哪两种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是什么? SPSS中两个基本的数据组织方式:原始数据的组织方式和计数数据的组织方式。 ●原始数据的组织方式:待分析的数据是一些原始的调查问卷数据,或是一些基本的 统计指标。 ●计数数据的组织方式:所采集的数据不是原始的调查问卷数据,而是经过分组汇总 后的数据。 2、什么是SPSS的个案?什么SPSS的变量? 个案:在原始数据的组织方式中,数据编辑器窗口中的一行称为一个个案或观测。 变量:数据编辑器窗口中的一列。 3、在定义SPSS数据结构时,默认的变量名和变量类型是什么?如果希望增强SPSS统计分析结果的易读性,还需要对数据结构的哪些方面进行必要说明? 默认的变量名:VAR------;默认的变量类型:数值型。 变量名标签和变量值标签可增强统计分析结果的可读性。 4、收集到以下关于两种减肥产品试用情况的调查数据,请问在SPSS中应如何组织该份资料? 产品类型体重变化情况 明显减轻无明显变化 第一种产品2719 第二种产品20 33 问:在SPSS中应如何组织该数据? 数据文件如图所示: 5、什么是SPSS的用户缺失值?为什么要对用户缺失值进行定义?如何在SPSS中指定用户缺失值? 缺失值分为用户缺失值(User Missing Value)和系统缺失值(System Missing

Value)。用户缺失值指在问卷调查中,将无回答的一些数据以及明显失真的数据当作缺失值来处理。用户缺失值的编码一般用研究者自己能够识别的数字来表示,如“0”、“9”、“99”等。系统缺失值主要指计算机默认的缺失方式,如果在输入数据时空缺了某些数据或输入了非法的字符,计算机就把其界定为缺失值,这时的数据标记为一个圆点“?”。在变量视图中定义。 6、从计量尺度角度看,变量包括哪三种主要类型?请各举出一个相应的实际数据。如何在SPSS中指定变量的计算尺度? 变量类型包括:数值型(身高)、定序型(受教育程度)以及定类型(性别)。在变量视图中定义。 7、有一份关于居民储蓄调查的模拟数据存储在Excel中,文件名为“居民储蓄调查数据.xls”。该数据的第一行是变量名,格式如下图所示。请将该份数据转换成SPSS数据文件,并在SPSS中指定其变量名标签和变量值标签。(该份数据的具体含义见Excel文件的后半部分) 【文件(F)】→【打开(O)】→【数据(A)】→文件类型选“Excel(*.xls,…)”,文件名选“居民储蓄调查数据.xls”→【打开】→选中“从第一行数据读取变量名”,在“范围” 中输入“A1:Q283”→【确定】→在“变量视图”窗口,调整A1变量的宽度,输入变量名标签和变量值标签→在主菜单窗口选定【文件(F)】→【保存】→选择保存路径,保存类型为“sav”,文件名为“居民储蓄调查数据”→【保存】. 8、现有股民投资状况调查的文本数据,文件名为“股民投资数据.txt”。其中各变量的含义和编码见文件“股民投资数据.xls”。请将该文本数据读入SPSS,并定义变量名标签和变量值标签。其中各变量取值为9的均为用户缺失值,请加以定义说明。(注:本调查问卷中涉及多选项问题,以及多选项问题的编码等,可先忽略。) 【文件(F)】→【打开文本数据(D)】→【数据(A)】→文件类型选“Text(*.txt,…)”,文件名选“股民投资数据.txt”,【打开】→在“您的文本文件与预定义的格式匹配吗?”中选“否”,【下一步】→在“变量名称是否包括在文件的顶部”中选“是”,【下一步】→在“第一个数据个案从哪个行号开始”中输入“2”,其他默认,【下一步】→【下一步】→在“数据格式”中输入“字符串”,接着在弹出的窗口输入“4”,【下一步】→默认各选项,【完成】→在主菜单窗口选定【文件(F)】→【保存】→选择保存路径,保存类型为“sav”,文件名为“股民投资数据”→【保存】.

《管理统计学》必做作业(离线)完整答案

《管理统计学》必做作业 1.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 (1)频数和频率; 以绝对数形式表现的次数,亦可称为频数,用fi表示。 以相对数形式表现的次数,即各组次数占全部次数的比重,称为比率、频率或相对次数,用人fi/Σfi人表示。 (2)组距、组中值和全距; 组距,即各组上限与下限之差,通常以i表示。 组中值,即各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 全距是各组组距之和。 (3)以上累计与以下累计; 以上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频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在组距数列中,说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包含的总体单位次数和比率有多少。 以下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频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在组距数列中,说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包含的总体单位次数和比率有多少。 (4)单项式变量数列与组距式变量数列; 单项式分组的变量数列,简称单项数列。它是指数列中每一组的变量值都只有一个,即一个变量值就代表一组。 组距式分组的变量数列,简称组距数列。即数列中每一组的值是由两个变量值所确定的一个数值范围来表示。 (5)以上开口组和以下开口组; 以上开口组是指有上限而缺下限或者有下限而缺上限的组。 以下开口组是指上限和下限都齐全的组。 (6)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各组组距都相等的组距数列,称作等距数列。 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数列,称作异距数列。 2.某地从1995年到2000年各年的7月1日零时统计的人口资料如下表所示。 则该地区 3.已知某商店上半年每月的商品库存额如下表:

如已知上年末的商品库存额24万元,试计算上半年该商品每月平均商品库存额。 答:30.17万元 4.某企业1月1日至1月12日的工人人数为210人,1月13日至1月20日为220人,1月21日至1月31日为230人。计算该企业1月份的平均工人人数。 答:该企业1月份的平均工人人数约220人。 5.已知某企业1992年比1991年职工人数增加了2%,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7.3%,试计算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 答:117.3%=102%*X X=115%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 6.已知某市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8600万元,1991年增加至12890万元,零售价指数上涨了11.5%,试推算该市商品零售总额变动中零售量和零售价格两因素的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 答:12890÷8600=149.9% 149.9=115.5%*X X=134.4% 再设 Y q p =∑0 1 则Y/8600=115% Y=9589 则12890/9589=111.5% 由于价格上涨引起零售额增加9589-8600=989 因12890/9589=134.4% 由于销售量增加引起零售额增加12890-9589=3301 两个因素综合引起销售额增加值为12890-8600=4290 两个因素综合引起销售额增加的程度为134.4%-1=34.4% 7.某产品生产费用1991年为12.9万元,比1990年多9000元,单位产品成本比1990年降低了3%,试确定生产费用总指数,产品物量指数和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绝对额。 答:90年总生产费用为12万元。生产费用总指数:12.9/12=107.5% 总增加0.9万元 总费用指数:12.9/12=107.5% 单位成本指数为97% 产品物量指数为107.5%÷97%=111% 12.9÷X=1.11 X=11.62 12.9÷11.6=111% 11.6÷12=97% 因此,由于单位成本的减低而节省的绝对值为12-11.6=0.4(万元) 8.某县报告期和基期三种农产品收购资料如下,试分析收购价格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答:首先计算出物量指标。

2017年12月份统计学 ( 第2次 )

第2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 1.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 小于100% B. 大于100% C. 等于100% D. 小于或大于100% 2. 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20元,比2000年增长(),年平均增长才能为8%。 A. 32% B. 36.05% C. 4 3.4% D. 52.0% 3. 已知 C=1, P(B)=0 ,则() A. A为必然事件,B 为不可能事件 B. A为必然事件,B 不是不可能事 C. A不是必然事件,B 为不可能事件 D. A不一定是必然事件,B 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 4. ( ) A. A与B 独立 B. A与B 不独立 C. 不一定 D. 只有当A =ф,B =ф时,A ,B 才独立 5.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6. 某商店销售额2000年要比1995年增长50%,则1995-2000平均增长速度为() A. 8.45% B. 10% C. 3.125% D. 8.71% 7. 在使用基期价格作权数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时() A. 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B. 包含了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C. 消除了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D. 包含了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8. 某种产品产量1995年比1994年增长了10%,1996年比1994年增长了15%,1996年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 A. 15%÷10% B. 150%÷110% C. (110%×150%)-1 D. (150%÷110%)-1 9. 在抽样调查中,可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 抽样实际误差 B. 抽样标准误差 C. 非随机误差 D. 系统性误差 10. 在回归直线中,回归系数 b 表示() A. 当 x=0 时y 的期望值 B. x 变动一个单位时 y 的变动总额 C. y 变动一个单位时 x 的平均变动量 D. x 变动一个单位时 y 的平均变动量 11. 某商店1992年与1991年相比,商品销售额上涨了16%,销售量增长了18%,则销售价格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A. 1.7% B. -1.7% C. 3.7% D. -3.7% 12. 下列指标中属于比例相对数的指标是() A. 计划完成程度 B. 劳动生产率 C. 婴儿出生率 D. 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13. 某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产量增长了15%,单位产品成本增长了10%,则总生产费用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A. 4.8% B. 26.5% C. 1.5% D. 4.5% 14. 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A. 上限所在组 B. 下限所在组 C. 任意一组均可 D. 另设新组15. 我国1949年末总人口为54167万人,1994年末总人口为119850万人,1940—1994年人口年平均增长() A. 1.87% B. 1.74% C. 1.82% D. 1.78% 16. 最小二乘法基本要求是() A. 结果标志的估计值同原因标志实际值的离差总和最小 B. 结果标志的估计值同原因标志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C. 结果标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的离差总和最小 D. 结果标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6年秋冬学期-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 多选题 1.【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 ? A 信息职能; ? B 咨询职能; ? C 决策职能; ? D 监督职能; ? E 预测职能 判断题 2.【第01章】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正确错误 多选题 3.【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 A 描述统计; ? B 设计统计; ? C 推断统计; ? D 预测统计; ? E 统计分析

判断题 4.【第01章】任何统计数据都可以归结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中 的一种。 ?正确错误 判断题 5.【第01章】国势学派代表人物是阿亨瓦尔,他代表了统计学中的“有 实无名”学派。 ?正确错误 判断题 6.【第01章】西方统计学界常把概率论引入到统计学研究方法的凯特 勒称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正确错误 单选题 7.【第01章】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 工人年龄; ? B 工人性别;

? C 工人体重; ? D 工人工资 单选题 8.【第01章】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 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 ? A 指标; ? B 标志; ? C 变量; ? D 标志值 单选题 9.【第01章】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 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 B 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 ? 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 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 单选题 10.【第01章】一个管理统计总体: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单选题 11.【第01章】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 A 50名职工; ? 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 C 每一名职工; ? 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多选题 12.【第01章】在全市科技人员调查中: ? A 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 ? B 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 ? C 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 ? D 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 多选题

统计学 SPSS作业

频率 统计量 XB性别MRC月消费金额 N 有效126 126 缺失0 0 频率表 XB性别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 A.男65 51.6 51.6 51.6 A.女61 48.4 48.4 100.0 合计126 100.0 100.0 MRC月消费金额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 A.300元-400元 1 .8 .8 .8 B.401元-600元9 7.1 7.1 7.9 C.601元-1000元77 61.1 61.1 69.0 D.1000元以上39 31.0 31.0 100.0 合计126 100.0 100.0

通过以上交叉表可知,男性日常用品花费在41-60元和61-100元这两个区间所占比 游程检验 2 XB性别NL年龄 检验值a 1.48 19.59 案例 < 检验值65 70 案例 >= 检验值61 56 案例总数126 126 Runs 数8 35 Z -10.017 -5.112 渐近显著性(双侧) .000 .000 a. 均值 从上图中可以知道图中显示性别的分割点分别为1和1.48,,SPSS计算出游程数分别共有1和8,表格中年龄所使用的分割点为均数19和19.59,而不是原先的中位数20,导致游程增加到46和35.

可见在年龄为21时样本的信心指数均值为1.8556,低于基线水平100.样本均数抽样误差为0.13216 由上面的检验结果t=-742.635 p=0 由于p值小于检验水准0.05。因此拒绝H0,所以样本所在的均值与假设的在总体均值相同。

分析结果的第一部分为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用于判别两总体方差是否为齐性方差,这里的检测结果为F=10.975,P=0.006,因此拒绝Ho,认为本例中两个样本所在总体的方差是不齐的。 相关性 控制变量NL年龄YY MRC月消费金额NL年龄相关性 1.000 . 显著性(双侧). . df 0 15 YY 相关性. 1.000 显著性(双侧). . df 15 0 在控制了月消费金额之后计算出的年龄和总指数的偏相关矩阵,可见两者的偏相关系数为1。 G图

统计学习题集答案

统计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特点是(A) A. 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B.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C. 数量性、社会性、工具性 D. 数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2、某学校的所有学生为一总体时,则学生的平均年龄就是(D ) A. 数量标志 B. 质量指标 C. 品质标志 D. 数量指标 3、某商店有职工50人,把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除以50,就是(B) A. 对50个变量求平均数 B. 对5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C. 对50个标志求平均数 D. 对50项指标数值求平均数 4、某学生某门课成绩为75分,则其中的变量为(B ) A. 某学生 B. 某门课成绩 C. 75分 D. 某学生的成绩 5、连续型变量可以(A) A. 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 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 C. 不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 D. 可以一一列举 6、统计指标(A ) A. 都是可量的 B. 不都是可量的 C. 不具有综合特征 D. 具有综合特征,但不可量 7、了解某地区职工情况时,统计指标是(C ) A. 该地区某个企业 B. 该地区每个职工 C. 该地区职工工资总额 D. 某企业人数1000人 8、对统计指标来说,(D) A. 其中的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而成 B. 其中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而成 C. 既有数量标志汇总而成的,也有品质标志汇总而成的 D. 是根据指标汇总而成的 9、某地区全部商品作为总体,每一商店为总体单位,则该地区全部商品零售额是(A ) A. 数量指标 B. 品质标志 C. 质量指标 D. 数量标志 10、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 ) A. 现象的数量方面 B. 统计学的规律和方法 C. 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 D. 现象的规律和方法 12、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性是指(C ) A. 统计指标体系内各具体指标不可分开使用 B. 统计指标体系内各具体指标分开无意义 C. 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要大于其所属各指标的具体功能 D. 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要不小于其所属各指标的简单加总 13、统计指标体系内各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因此(D) A. 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