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策略

数学课堂评价是辅助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发展四基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现状,不少教师评价目的,评价角度,评价方式不明确,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的素养培养。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反思,以落实四基为目标,结合具体课堂教学案例,对课堂评价提出以下两个策略。

一、数学知识结构评价策略

数学知识结构是由数学概念和命题构成的数学知识体系,它以最简约、最概括的方式反映了人类对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成果,是科学真理的客观反映。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避免学生头脑中数学知识脉络及知识点的碎片化,是数学课堂教学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笔者建议可以在课前导入和课堂小结两个环节,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检测与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

案例1:浙教版《一元二次方程》教学

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对构成方程的代数式,以及学习方程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这几节

概念课时,一般顺序是提出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概括出方程的概念以及解的概念,辨析应用联系。因此,教师的教学定位可以从评价学生知识结构出发,使学生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建构新的数学知识。在创设情境形成概念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问题串:创设可抽象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情境。

问题1:这个方程是以前学过的什么方程?

问题2: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哪些相关知识点?

问题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光有一元一次方程这个模型够了吗?

创设可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情境。

问题4:这两种整式方程有什么特点?你能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得出这类方程的概念吗?

问题5:你能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命名给出这类方程的名称吗?

问题6:一元二次方程与以前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何异同?

如果学生对前三个问题能够有条不紊、思路清晰的回答出来,说明对以前学习的方程的知识点和脉络掌握较好。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说明知识结构混乱。因此在评价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针对以上不

同情况,作出了不同处理,帮助学生回忆整理以前学习的知识,唤起学生的记忆,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通过类比,学会知识迁移,建立自己牢固的数学知识结构。

小结环节,教师出示如下三个问题:

问题1:我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问题2: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3: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上述三个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自己对知识的认知过程,可以有效评价学生是否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建构了相应的知识结构。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数学思维评价策略

数学思维是指在数学学习、研究以及生活中,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评价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程度?笔者建议可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策略一:要求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数学化生活化的问题,以此评价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比如现在流行的新定义原创题。当学生面临全新的问题,如何用所学的知识,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例如2013年宁波市和谐四边形这道新定义题清晰地展示了数学学习研究的思维模式,通过自主学习定义,发现问题,用所学的知识推理判断,并操作研究,然后应用。此类题充分评价了学生初中数学思维品质。

策略二: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变式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评价学生是否能灵活应用相应的数学思维。

案例2:初三专题复习课《正方形半角模型》。

如?D1,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若∠EAF=45°,AB=12,BE=6,求EF 的长。

学生可以得出DF+BE=EF这个结论。那么学生是否会灵活运用,改如何评价呢?老师可以设置如下一系列变式:

变式1:(三角形为背景)如图2,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AC=45°,BD=6,CD=4,求AD的长.

变式2:(反比例函数为背景)如图3,已知点A 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一点,将OA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45°,恰好与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B重合,求

点A的横坐标。

教师要求学生总结如何快速识图,如何从这类题目中归纳出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评价方式比较常见,但它本质强调的是渗透在灵活应用过程中的数学思维。如果学生只能就题论题,稍作变化就不知所措,那么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解决这类问题所对应的数学思维,那么老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中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进行反思,并积极改进。

以上结合具体案例,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相应的评价,通过有意识的对数学知识结构、数学思维、数学实践能力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为落实四基提供可操作性。“尺子”不要单一化,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有个性和创新性人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