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第十八周测试卷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第十八周测试卷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第十八周测试卷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第十八周测试卷一、选择题1.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侵略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

下列史实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有()①抗日义勇军的组成②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③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④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建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3. 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通过的侵华方针是()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分裂中国,控制中国东北C.扶植国民政府内部的亲日势力D.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4.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集中说明了()A.蒋介石的妥协政策不得人心B.日本已开始了全面侵华C.抗日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D.要抗日就必须反蒋5. 对于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调查团在报告中提出对东北三省实行“国际共管”,其实质是…()A.承认伪满洲国B.要日本与国联调查团合作C.维护东北亚和平D.把东北变成列强共管的殖民地6. 1927年,中国曾存在的政府不包括()A.南京国民政府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C.武汉国民政府D.北京北洋军阀政府7.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爱国进步人士是()①冯玉祥②吉鸿昌③蔡廷锴④李济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 / 68. 宁汉走上合流的道路,对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蒋介石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B.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C.国民党内部不同派别的争斗得以平息D.国民党完成了对全国的统治9. 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实质上反映了()A.北洋军阀间的矛盾B.国民党新军阀间的矛盾C.英美与日本在中国的争夺D.人民大众与封建军阀的矛盾10. 1928年张学良“易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主要维护了()A.中华民族的利益B.南京政府的利益C.奉系军阀的利益D.日本在华的利益11.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广西灵山县武利中学季学期高一历史第三次周测试卷

广西灵山县武利中学季学期高一历史第三次周测试卷

广西灵山县武利中学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第三次周测试卷一、选择题1.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里也有贵贱之分。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A •西周B •唐朝C •北宋D •明朝2. 唐骆宾王《讨武氏檄》:“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武则天不得人心 B •武则天代唐建周,违背历史潮流C•武则天政敌对她进行人身攻击D •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的斗争3.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

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B •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D •君主专制的加强4.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 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5. 汉武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的共同目的在于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 .剥夺诸侯王国封地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 .避免相权威胁皇权6•阅读中国某时期的一幅历史地图。

与此图所反映的历史现实相符的是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B .汉初采取了郡县制与封国制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D .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7.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 件政务。

“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B .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D .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8.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 件政务。

“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2018-2019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一9月月考高二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

这反映出A. 儒家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B. 孔孟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C. 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正统思想D. 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儒家的“仁”和仁政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孔子和孟子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项正确。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二者之间是统一的,排除A。

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排除C。

春秋战国时期,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正在形成,但与材料强调孔孟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主旨不符,排除D。

2.墨子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2022~2023年高一历史9月份考试考试完整版(广西灵山县第二中学)

2022~2023年高一历史9月份考试考试完整版(广西灵山县第二中学)

选择题根据秦朝的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着,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A. 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B.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 协助丞相管理军事D. 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答案】D【解析】试题A是御史大夫的职权而非实际作用;B是丞相的职权;C不对,丞相不负责管理军事;因此选D。

选择题秦皇汉武,同为一代风流。

历史传奇剧《大汉天子》讲述的是汉武帝年轻时的故事。

关于汉朝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首次将西南地区纳入中央政权的版图B. 开创“朝议”制度C. 开创皇帝制度D. 设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析】首次将西南地区纳入中央政权的版图是秦朝时期,故A项错误。

开创“朝议”制度是秦朝,故B项错误。

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创立,故C项错误。

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监察地方王侯和高官,设立司隶校尉监察地方官员,故D项正确。

选择题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答案】D【解析】“秦封于商”可见商是指封地,所以选D。

选择题鼎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

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A. 贵族生活更加腐化B. 当时人们更迷信C. 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 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答案】C【解析】试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材料中“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说明诸侯与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当时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本题选择C。

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选择题21世纪首届爱知世博会中国馆的一侧外墙上,浮贴着从《百家姓》中摘选出来的130余个中国汉字,显示了“方块字”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文化的独有内涵。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

2018-2019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诗经•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

)材料主要说明西周()A.将血缘关系和部落关系结合强化王权 B.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来维系巩固统治C.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D.建立核心制度以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2.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

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3.唐朝政事堂一般有十几个人参加,类似于今天的内阁或委员会,在玄宗时代,中书、门下两省的长官总有一个职位空缺,同时尚书省出局,这等于出现了实质上的首相。

在张说任首相期间,将政事堂改为了中书门下。

据此可知当时()A.机构调整适应战乱动荡B.相权威胁皇帝独尊地位C.科举选士推动精英政治D.权力制衡机制渐趋削弱4.《清史稿》中说:“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据材料可知,清朝军机处设立后()A.需要秘密行动B.决策军国大计C.成为中枢机构D.内阁随之撤销5. 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诉讼形式,即程式诉讼。

根据程式诉讼原则,行政长官可以拒绝诉讼,也可以使诉讼进行。

诉讼当事人都可以自由地向行政长官陈述各自的要求,不必像法律诉讼那样陈述一定的语言,履行一定的法定动作。

以下对这一新诉讼形式解读最合理的是()A.克服了罗马法形式主义的弊端B.标志着罗马法形成了理论体系C.保护了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D.因过于重视程序导致诉讼低效6.雅典民主制度的发生、发展取决于公民集体的状况:在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公民集体中,与农业有关的公民占有主要地位;工商业者身份的公民则是推动公民取得反对贵族专权的主要力量。

2018-2019学年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2018-2019学年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高二历史开学考试试卷第Ⅰ卷(选择题)1.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天文历法科学严密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2.“(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3.清代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御题棉花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通过16幅图记录棉花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七言绝句。

材料主要反映了()A.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 B.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D.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4.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

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向导如股。

平居不可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其意在告诫统治者要A.消灭传染病源 B.削弱王国势力 C.严惩贪官污吏D。

发展社会经济5.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6.1839年林则徐给当时的英国女王信中写道:“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7年秋季高一年级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7年秋季高一年级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7年秋季高一年级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 周制同姓百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

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A. 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B. 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C. 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D. 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答案】C解析:同姓不婚实际上也就是异姓才婚,这是在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加强控制才是实质,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合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同姓婚才能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长幼有序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 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格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期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掌握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表格可知,1937-1942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较多,说明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战场,相持阶段主战场是中共的敌后战场,故A项错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中共,故C项错误.D项不能从表格中得出,应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中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

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A. 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B. 保障下层平民的权益C. 严厉惩处夜间行窃者D. 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答案】D解析:据材料提到,“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的特点,故D正确。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第16周测试卷解析版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第16周测试卷解析版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第16周测试卷解析版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第16周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 《天朝田亩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B.具有反封建的性质C.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D.提倡绝对平均主义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参考答案: D2.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这句话反映了()A.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D.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能力和分析的能力。

鸦片战争的巨额军费和赔款,全部转嫁到农民身上,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从而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参考答案: D3.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广西等地连年灾荒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仍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参考答案: C4.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析:A、C、D三项都是进步性的表现,题干所要求的绝对平均主义是局限性的表现,故B项符合要求。

1 / 7参考答案: B5. 《资政新篇》主要反映了()A.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B.资产阶级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愿望C.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愿望D.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愿望解析:《资政新篇》是农民阶级提出的,但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当时中国还没产生资产阶级,它代表的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迫切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9月份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

而使其三子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度

B. 宗法制度

C. 郡县制度

D. 监察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周代最重要的两项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度,材料则放映了宗法制度中的政权继承问题,由于季武子嫡子死,所以立季武子其弟为继承人,反映的是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郡县制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王朝全面实行。材料与分封制和监察制度没有关系,所以选B。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新课标增加的内容,在近三年高考中都命制过选择题,如2010年广东卷从“中孝观念源远流长”考查宗法制,2009年山东卷从《红楼梦》中贾母区别对待贾宝玉与林黛玉考查宗法制,天津和宁夏卷直接考查宗法制的内容和影响。在未来高考命题中,可能从宗法制的内容、对后世的影响、与分封制的关系等角度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2.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

“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

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 A. 强调血缘纽带 B. 重视尊卑贵贱 C.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 有利于凝聚宗族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白头哥,坐地叔”不能体现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继承关系,排除C项;A项和D项相比,A项是宗法制的本质特点,且能更好地反映材料内涵。 3.“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该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分封制度 B. 王位继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三公九卿制度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政治制度,题目中的封建指的是分邦建国,是分封制的含义,所以正确的是A项,B指的是王位的世袭制度C是地方上的行政制度D是秦朝的中央机构,均派出,不符合题意。 4.下列有关明朝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内阁制度的确立是在明太祖时期

B. 不能统率六部百司

C.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D. 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成祖设立内阁,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内阁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不能统率六部百司,故排除BCD三项。 5.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

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 唐朝设政事堂 B. 元朝设中书省 C. 明朝废除宰相制 D. 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指皇帝越过宰相直接管理行政事务,由此可知此时丞相制度已被废除,作为皇帝秘书机构的内阁出现,答案选C项,A、B还没真正做到材料所说的程度;D选项时间过晚。 点睛:解答本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一再强调的是内阁的作用,因此本题的选项就基本上锁定在明朝上面,A、B、D选项都不是明朝的内容,故可以排除。 6. 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 A. 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 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 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 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答案】C 【解析】 略 7.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 ②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③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 ④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雍正帝为办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这样,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所以排除③,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的军机处 8.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重务的皇帝谕旨称为“廷寄”。下图是清代“廷寄”

图,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A. 这张廷寄出现于康熙年间

B. 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策的

C. 廷寄的出现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

D. 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满文书写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A项错误,军机处出现于雍正年间;B项错误,军机处没有决策权;D项错误,由图片可知本

张廷寄是用汉字书写的。故选C,廷寄的出现加强了皇权。 9.下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A. 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B. 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

C. 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

D. 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与龙有关的邮票。在中国古代,皇帝被认为是真龙天子,因此龙成为皇帝的代表,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因此,大龙邮票的发行是君主专制的体现,为了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 10.关于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划,行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 ④行省最高长官有权利决定或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行省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划,行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故①符合;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故②符合;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故③符合;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得更改赋税征收制度,排除④。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ABC,选D。 11.明清两朝实施的“改土归流”,其正确含义是。

A. 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B. 对地方官实行的人员流动制度

C. 设立土司等各级政府机关

D. 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 【答案】D 【解析】 D 试题分析: 土司制度是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地方制度,由地方的少数民族世家大族世代管理本民族地区。改土归流政策取消了少数民族世代相袭管理地方的权力,改由中央任命官员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AB错,是对“流”字的字面解析;C错,不是设立土司管理地方,是取消土司制度。 考点:地方管理制度 点评:土就是土管,流就是流官,可以流动的官,解此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改土归流的含义。地方制度还有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等,需要掌握。 12.周公粉碎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再行分封,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的封国以今河南商丘

为中心,包括今徐州和鲁南一带。若以封国之名称谓当时的徐州人应是 A. 鲁人

B. 楚人

C. 齐人

D. 宋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周成王平定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将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 以今河南商丘为中心,包括今徐州和鲁南一带,故徐州人应是宋人,故D正确;鲁、齐在今天山东,楚是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地理位置不符合徐州,排除ABC。 13.“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

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 唐朝 B. 北宋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B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