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课后练习题讲课教案

经济学原理课后练习题讲课教案
经济学原理课后练习题讲课教案

第一章导言

一、名词解释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机会成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

二、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下列哪一项属于规范分析()

A、2000年货币当局连续降息,以拉动经济增长;

B、从去年开始,持续下降的物价开始回升;

C、人所得税征收起点太低,不利于公平原则;

D、在短短的五年内,政府的财政支出扩大了一倍。

8、经济学主要研究

A.如何使私人企业避免利益损失

B.证明资本主义经济比社会主义经济更优越

C.如何有效配置使用稀缺资源

D.决定最公平地分配社会产品。

11、下面哪一个是微观经济描述?

A.去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9%

B.去年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12%

C.去年小麦平均价格上涨了7%

D.去年全国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达5.4%

12、下面哪一项陈述是关于宏观经济学的?

A.由于工资收入增加,张华强决定多存一些钱

B.由于牛肉价格下降,养牛专业户王刚决定改养鸡

C.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2.4%

D.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将对私人住宅进行按揭贷款的利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13、规范性陈述

A.是基于一般规律作出的

B.仅存在于微观经济学中

C.仅存在于宏观经济学中

D.是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作出的

14、下述陈述中哪一个是规范性的?

A.今天气温很高

B.今天湿度较大

C.今天太热不适于打网球

D.傍晚时的天气比较凉爽

15、实证性陈述是

A.通过归纳而得到的

B.通过演绎而得到的

C.主观的,基于某种判断而作出的

D.客观的,基于事实而作出的

16、下述陈述中哪一个是实证性的?

A.今天的空气湿度太高了

B.今天太热不适于做慢步跑运动

C.今天最高气温是35。C

D.我喜欢凉爽的夏日傍晚

三、多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信息的假设

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

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E.市场主体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BCD

A.价格理论

B.单个厂商

C.单个消费者

D.资源配置

E.资源利用

3、经济学中的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

B.生产多少

C.怎样生产

D.何时生产

E.为谁生产

4、下面关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

A.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经济行为;

B.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周期波动等全局性问题;

C.微观经济学进行的是个量分析;

D.宏观经济学进行的是总量分析

5、下列问题中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A.橘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

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

C.政府预算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D.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

三、简答题

1、规范与实证经济学的含义与区别

2、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第二章供求理论

一、名词解释

需求需求法则单个厂商的供给支持价格限制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得出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常数。()

A、个人收入;

B、其他商品的价格;

C、个人偏好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2、需求法则之所以成立是因为()

A、替代效应的作用;

B、收入效应的作用;

C、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

D、以上均不对。

3、玉米欠收导致玉米市场价格上涨,这个过程发生了()

A、玉米供给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的减少;

B、玉米供给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量的减少;

C、玉米供给量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的减少;

D、玉米供给量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量的减少。

4、如果商品A和B是替代的,则A 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6、当汽油价格急剧上涨时,对小汽车的需求将()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D、以上都有可能。

7、当咖啡价格下跌时,对茶叶的需求将()

A、减少;

B、增加;

C、保持不变;

D、不确定。

8、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右移的原因,可能是()

A、该商品价格上涨;

B、该商品价格下跌;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9、在分析农民的粮食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那一个因素不为常数()

A、技术水平;

B、投入成本;

C、自然条件;

D、粮食的价格。

10、一般而言,当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下跌,将导致该商品的()

A、供给减少;

B、供给增加;

C、供给量增加;

D、供给量减少。

11、当建筑工人工资增加,将导致()

A、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且新房子价格下跌;

B、新房子供给曲线右移,且价格下跌;

C、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且价格上涨;

D、新房子供给曲线右移,且价格上涨。

12、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实行农产品的配给制

B、对农民实行补贴

C、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D、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13、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水平之下,将导致()

A、商品大量积压;

B、买者以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C、黑市交易;

D、以上都不对。

16、在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的情况下,有()

A、均衡交易量和均衡价格都增加;

B、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交易量不确定;

C、均衡价格不确定,均衡交易量上升;

D、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交易量下降。

17、需求规律表明:

a、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和需求量是负相关的

b、市场中购买者越多,商品价格会越低

c、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和需求是正相关的

d、消费者在某种商品的价格较高时购买的数量比在较低价格时要多

25、下述商品中哪一种最可能是劣等品?

a、皮毛大衣

b、个人电脑

c、旧衣服

d、牛排

26、如果X是一种正常商品,则货币收入水平提高会

a、使X的供给曲线向左移

b、使X的供给曲线向右移

c、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

d、使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

27、某商品的需求增加的意思是:

a、该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沿着需求曲线向下移向新的一点

b、对应于每一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的需求量都增加了

c、对应于每一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的需求量都减少了

d、不确定

28、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的意思是:

a、供给既定,该商品的价格预计将下降

b、该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因而想购买更多的该商品

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9、供给规律表明:

a、企业在价格高时比在价格低时更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

b、供给曲线具有负斜率

c、消费者在较高价格时将购买更多的商品

d、企业在较低价格时将生产更多的商品

30、某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可能是由哪一项引起的?

a、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了

b、必要的生产要素价格下降了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了

d、一些企业退出了该行业

31、生产技术的改进将:

a、会提高均衡价格

b、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c、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0、在下述哪一种情况下,某商品的均衡价格必然会下降?

a、其供给和需求都减少

b、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

c、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d、其供给和需求都增加

31、贵夫人对一般的美容化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零;

D、以上都有可能。

32、如果某产业许多厂商生产同一种标准化产品,则其中任一厂商的产品的需求()

A、完全无弹性;

B、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

33、假定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产品的()

A、需求曲线左移;

B、需求曲线右移;

C、供给曲线左移;

D、供给曲线右移。

34、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则意味着价格一定程度的下跌将会导致()

A、卖者总收益增加;

B、买者需求量减少;

C、买者总支出减少;

D、买者需求增加。

35、如果价格上升10%能使买者总支出减少1%,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43.假定小麦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在产量等于销量和需求量的情况下,当小麦产量下降10%,则( )。

A 农民收入下降低于1% B农民收入增加低于1%

C 农民收入增加超过1% D农民收入下降超过1%

45.如果某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 )。

A 会使该商品销售收入增加

B 会使该商品销售收入不变

C 会使该商品销售收入下降 D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46.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比重将( )。

A 大大增加

B 稍有增加

C 下降

D 不变

47.对低档品需求的收入弹性(E )是( )。正常品的收入弹性是()

A E <1

B E =0

C E <0

D

E >0

47.需求价格的弹性系数是指( )。

A 需求函数的斜率

B 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C 消费者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D 以上说法均正确

三、多选题

1、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

A.商品本身的价格

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C.相关商品的价格

D.消费者的偏好

E.商品的预期价格

2、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主要有()。

A.商品的可替代性

B.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C.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D.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E.商品的相近程度

3、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除价格外,主要因素还有()。

A.消费者偏好

B.商品的预期成本

C.相关商品价格

D.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E.政府的经济政策

4、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均保持为常数。

A.土地的肥沃程度

B.技术水平

C.棉花的价格

D.棉花的种植面积

E.生产要素成本

6、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除价格外,主要因素还有()。

A.相关商品价格

B.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C.生产的技术水平

D.生产成本

E.经济政策

8、下列选项中影响供给因素有

A.商品价格

B.厂商生产成本

C.厂商技术情况

D.宏观经济政策

E.厂商的预期

9、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有

A.个人的偏好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D.个人的收入

E.宏观经济政策

三、简答题

1、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名词解释

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

二、单项选择题

1、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X的渴求甚于另一种商品Y,原因是()

A、商品X的价格较低;

B、商品X较紧缺;

C、商品X有更大效用;

D、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2、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想要有的数量都已有了,这时(),

A、总效用为零;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最大;

D、边际效用小于零。

3、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

C、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

D、以上都包括。

4、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D、以上都包括。

5、预算线绕着它与横坐标的交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A、商品X的价格下跌了;

B、商品X的价格上涨了;

C、商品Y的价格下跌了;

D、商品Y的价格上涨了。

6、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族包括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的原因是()

A、消费者的收入是连续变化的;

B、消费者的欲望是无限的;

C、消费者的人数是无限的;

D、商品的数量是无限的。

7、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这两种商品是()

A、完全替代;

B、可以替代;

C、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

8、如果无差异曲线是水平的,表明消费者对那种商品的消费已经达到饱和?()

A、X商品;

B、Y商品;

C、X和Y商品;

D、以上都不对。

9、无差异曲线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10、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50元,商品X的价格是5元,商品Y的价格是4元。假定消费者打算购买6单位商品X和5单位商品Y,商品X和商品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60和30。如果要得到效用最大化,他应该()

A、增购X并减少Y;

B、增购Y并减少X;

C、同时增购X和Y;

D、同时减购X和Y。

11、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同一比例增加,则预算线()

A、向左下方平移;

B、向右下方平移;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12、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的均衡也发生变化。假定在新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这意味着()

A、消费者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B、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化;

C、消费者生活状况未变;

D、以上都有可能。

13、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dY/dX=-1/2,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时,他愿意放弃多少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的Y?()

A、2;

B、1.5;

C、1;

D、0.5。

19、消费者需求曲线上的各点()

A、表示该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点;

B、不表示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点;

C、有可能表示该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点;

D、与该消费者效用是否最大化无关。

21、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且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增加;

D、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2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的是:

a、当消费者从所消费的每种商品的每一单位中所获得的效用相等时总效用最大

b、当消费者在同一时间连续消费某种商品超过一定数量时,每多消费的一单位该商品所带来的满足越来越少

c、为了使厂商供给更多的商品必须降低价格

d、在连续生产某种商品超过一定数量时,每生产一单位该商品所耗费的资源越来越多

30、效用是:

a、某商品需求曲线的下降比率

b、某商品的相对稀缺性

c、消费者从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

d、某商品的用途

31、如果总效用增加,则边际效用:

a、是正的

b、必然也增加

c、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

d、以递增的速率增加

32、若消费者只消费一种商品,当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

a、为负数

b、为零

c、为正数但递增

d、为正数但递减

33、通常情况下,在只消费一种商品时,边际效用

a、等于总效用除以消费的单位数量

b、如果需求曲线是直线,则等于总效用

c、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35、假定MUx/Px大于MUy/Py,在全部收入花完的情况下,为了使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

a、只有在X商品涨价时才减少其购买量

b、只有在Y商品涨价时才增加其购买量

c、增加Y商品的购买量,减少X商品的购买量

d、增加X商品的购买量,减少Y商品的购买量

36、在哪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用既定的收入使其效用最大化?

a、从每一种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用相等

b、 MUa/Pa=MUb/Pb=MUc/Pc=...=MUn/Pn

c、 MUa=MUb=MUc=...=MUn

d、Pa=Pb=Pc=...=Pn

40、消费预算线表示:

a、消费者为多获得一单位B商品而愿意放弃的A商品的数量

b、在无差异曲线图上所有的均衡点

c、在既定的价格上,用既定的货币收入可以购买的两类商品所有可能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d、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所有可能的数量组合

41、其他条件不变,提高两种商品的价格会使消费者的

a、消费预算线向右移

b、消费预算线向左移

c、无差异曲线向左移

d、无差异曲线向右移

42、其他条件不变,货币收入增加会使消费者的

a、消费预算线向右移

b、消费预算线向左移

c、无差异曲线向左移

d、无差异曲线向右移

45、在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上的

a、货币收入是相同的

b、两种商品的价格是相同的

c、总效用是相同的

d、以上全都正确

46、无差异曲线:

a、可以有正斜率,也可以有负斜率,取决于两种商品之间是替代商品还是互补商品

b、具有正斜率且斜率固定

c、具有负斜率且斜率固定

d、具有负斜率且凸向原点

48、消费者均衡存在于:

a、预算线内任何一点上

b、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

c、预算线与某一条所能达到的水平最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d、预算线与任意一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

三、多选题

2、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时,总效用的变化可能是()。

A.随物品的边际效用增加而增加

B.随物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增加

C.随物品的边际效用增加而下降

D.随物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下降

E.不断增加

3、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群中的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

A.不相交

B.不接触

C.可相切

D.可接触

E.可相交

三、简答题

1、基数效用理论下的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2、用图形说明序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对需求函数的推导。

使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作图说明消费者均衡条件,

使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作图说明实现效用最大化的产品组合是如何决定的。

第五章厂商理论—生产理论

一、名词解释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的经济区域等成本曲线规模报酬规模报酬不变(常数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递增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减(递减规模报酬)

二、单项选择题

1、生产函数Q=f(L,K0)的AP 为正且递减时,MP 可以()

A、递减且为正;

B、递减且为负;

C、为零;

D、以上都可能。

2、生产函数Q=f(L,K0)反映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

A、开始于APL曲线的最高点,终止于MPL曲线为零处;

B、开始于AP 曲线开始下降处,终止于MP 曲线的斜率为零处;

C、开始于AP 曲线和MP 曲线的相交处,终止于MP 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处。

D、A和C都对

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

A、总产量首先开始下降;

B、平均产量首先开始下降;

C、边际产量首先开始下降;

D、平均产量下降速度最快。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A、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保持其它要素不变;

B、按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不一定按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以上都对。

5、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企业增加2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4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A、MRTSLK=2,且MPL/ MPK=2;

B、MRTSLK=1/2,且MPK/ MPL=2;

C、MRTS =1/2,且MP / MP =1/2;

D、MRTS =2,且MP / MP =2。

6、在以衡轴表示劳动和纵轴表示资本的坐标系下,绘出的等成本曲线的斜率为()

A、w/r;

B、-w/r;

C、r/w;

D、-r/w。

7、等成本曲线向外移动表明()

A、成本增加了;

B、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了;

C、产量提高了;

D、以上都不对。

8、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转动,意味着()

A、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跌了;

B、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跌了;

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涨了;

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涨了。

9、已知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在坐标平面上,既不相交又不相切,如果企业要想达到该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可以()

A、只增加生产要素X的投入;

B、只增加生产要素Y的投入;

C、同时增加X和Y的投入;

D、以上都对。

10、对于生产函数Q=f(L,K)和成本方程C=wL+rK来说,在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点有()

A、MRTS =w/r;

B、MP / r=MP /w;

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D、以上都对。

1.当劳动的总产量下将时,( )。

A APL是递减的

B APL为零

C MPL为零

D MPL为负

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

A 与纵轴相交

B 经过原点

C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 与横轴相交

3.当APL大于零。且递减时,MPL是( )。

A 递减

B 负的

C 零

D 上述任何一种

4.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3

B 4.5

C 3

D 0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小于零

B 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减少

C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边际产量的下降要先于平均产量

D 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处与之相交

6.当MPL小于零时,可以判断生产是处于( )。

A 对L的Ⅰ阶段

B 对K的Ⅲ阶段

C 对L的Ⅲ阶段

D 上述都不是

13.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表示( )。

A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C 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

D 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是相等的

1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照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照不同比例提高了

25.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 )。

A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 连续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 上述都不正确

26.如果劳动是变动的,以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作为划分生产三阶段的标志,则对于生产的第Ⅱ阶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边际产量递减

B 平均产量不断降低

C 要素投入越来越不合理

D 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增

三、多选题

1、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分()

A.规模报酬为零;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递减;

D.规模报酬不变;

E.规模报酬小于0

2、规模报酬所研究的问题是;( )

A.企业两种生产要素中一种不变而另一种增加时对产量的影响;

B.企业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动时对产量的影响;

C.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的比例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D.企业内部两种生产要素按不同的比例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3、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

A.劳动;

B.土地;

C.资本;

D.企业家才能;

E.管理者

4、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A.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B.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C.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D.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E.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5、一个理性的生产者选择最优的要素组合是()

A.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B.或者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C.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边际产量;

D.或者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边际成本;

E.成本最小同时保证利润最大

6、对于生产函数Q=?(K 、L )和成本方程 C= wL + rK 来说,在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

A.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

B.MRTSlk =w/r;

C.w/r =MPl/MPk;

D.MRTSlk =w/r=MPl/MPk;

E.上述说法都对

9、一个理性的生产者选择最优的要素组合是()

A.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B.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C.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边际产量;

D.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边际成本;

E.以上都对

12、当生产函数Q=?(L.)的APL为正且递减时,MPL可以是()。

A.递减且为正;

B.递增且为正;

C.递减且为负;

D.为零;

E.递减的

13、关于生产函数Q=?(L.k )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是()。

A.开始于AP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MPL 为零处;

B.开始于MP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APL 为零处;

C.开始于APL曲线和MPL曲线相交处,终止于MPL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处;

D.开始于APL的最高点,终止于TPL的最高点;

E.开始于MPl最高点,终止于MP为零处

三、简答题

1、运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作图论证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成本最小化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原则。

2、运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分析方法,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产量最大化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原则。

3、运用图形分析厂商在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下,如何实现资本与劳动要素的最佳组合?

4、一种变动要素投入下,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理性生产者将选择哪个生产阶段及其原因。

5、试说明理性的生产者在一种及两种可变要素投入下应如何组织生产。

第六章厂商理论——成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隐成本机会成本短期边际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二、选择题

1、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A、显成本;

B、隐成本;

C、经济利润。

2、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TC曲线()。

A、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B、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C、递减的速率上升;

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3、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A、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B、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C、既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5、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的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A、AC值最小;

B、AC = MC;

C、MC曲线处于上升段;

D、上述各点都对。

6、在任何产量上的LTC决不会大于该产量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决定的STC。这句话

A、总是对的;

B、肯定错了;

C、有可能对;

D、视规模经济的具体情况而定。

7、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A、平均成本;

B、固定成本;

C、长期成本;

D、总成本。

8、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固定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成本。

9、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A、固定成本;

B、隐成本;

C、会计成本;

D、生产成本。

10、由企业购买或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

A、显成本;

B、隐成本;

C、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

11、假定某机器来生产产品A,利润收入为200元,现在改生产产品B,所花的人工、材料费为1000元,则此机器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是()。

A、200元;

B、1200元;

C、1000元;

D、无法确定。

12、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1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A、规模报酬有关;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有关;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占比重有关。

14、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

A、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B、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

C、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

D、平均成本变动的轨迹。

15、当产出增加时LAC曲线下降,这是由于()。

A、规模的不经济性;

B、规模的经济性;

C、收益递减律的作用;

D、上述都正确。

16、当收益递减律发生作用时,TVC曲线()。

A、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B、以一递增的速率下降;

C、以一递减的速率下降;

D、以一递增的速率上升。

17、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射线)与TC曲线的切点上,AC()。

A、是最小;

B、等于MC;

C、等于AVC + AFC;

D、上述都正确。

18、SAC决不会小于LAC()。

A、总是对的;

B、常常对;

C、决不对;

D、有时对。

19、LAC曲线()。

A、当LMC〈 LAC时下降,而当LMC 〉LAC时上升;

B、通过LMC曲线的最低点;

C、随LMC曲线下降而下降;

D、随LMC曲线上升而上升。

20、长期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短期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这句话()。

A、总是对的;

B、有时对;

C、总是错的;

D、无法判断。

21、假如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都有可能。

23、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24、假如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小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成本将()。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都有可能。

2、会计中的利润通常:

a、比经济利润小,因为前者未将隐含成本扣除

b、等于经济利润,因为会计利润包含所有的机会成本

c、比经济利润大,因为前者未将隐含成本扣除

d、比经济利润大,因为前者未将明显成本扣除

4、下述定义哪一个是正确的?

a、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b、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明显成本

c、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含成本

d、经济利润-隐含成本=会计利润

8、“短期”和“长期”的根本区别在于:

a、在短期内至少有一种资源投入是固定的,而在长期内所有的资源投入都是可变的

b、在短期内所有成本都是固定的,而在长其内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

c、收益递减规律在长期内适用,在短期内不适用

d、规模经济在短期内可以出现,在长期内则不会

9、收益递减规律表明:

a、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竞争性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将呈U形

b、当生产超过某一阶段后,将新增的可变资源投入到某种不变要素中所带来的边际产品量是递减的

c、由充分竞争行业生产的商品的需求曲线具有负斜率

d、当连续消费某种商品超过一定数量后,消费者从新增单位商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递减

三、多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B.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D.长期边际成本曲线过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E.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2、在LAC最低点上()。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2314501.html,C与LMC相交;

B.代表相应最优规模的SMC曲线通过代表相应最优规模的SAC曲线的最低点;

C.代表相应最优规模的SMC曲线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

D.代表相应最优规模的SAC曲线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

E.代表相应最优规模的SAC曲线过LMC曲线的最低点

3、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A.AC值最小;

B.AC=MC;

C.MC值最小;

D.MC曲线处于上升段

5、厂商的短期成本中有()。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平均成本;

D.边际成本;

E.平均可变成本

6、在短期内,各种成本的变化规律是()。

A.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保持不变;

B.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C.平均可变成本先于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

D.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E.边际成本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7、在长期中,各种成本的变化规律是()。

A.长期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B.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C.长期边际成本先于长期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

D.在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时,长期平均成本是下降的;

E.长期边际成本呈现下降后上升

8、在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区域,()。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2314501.html,C≤SAC;SAC曲线的最低点在LAC曲线上;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2314501.html,C曲线与各条SAC曲线相切于S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2314501.html,C曲线是SAC曲线最低点的连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2314501.html,C≥SAC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C>AC时,AC下降;

B.MC<AC时,AC下降;

C.MC=AC时,AC下降;

D.MC=AC时,AC达到最低点;

E.MC>AC时,AC上升

10、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A.AC值最小;

B.AC=MC;

C.MC曲线处于下降段

D.MC曲线处于上升段;

E.MC最小

1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呈U形的主要原因是()。

A.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有关;

B.范围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与学习效应有关;

D.与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的比例有关;

E.与企业领导有关

12、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 会越变越小,于是ATC与AVC曲线

A.最终相交;

B.仅可无限接近;

C.永远不会相交;

D.重合;

E.越来越远

三.简答题

1、比较说明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区别。

2、造成规模经济的原因有哪些?

3、简述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并说明原因。

4、简要回答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因素

四.作图说明题

作图说明ATC、AVC、AFC和MC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原理_试题(B)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2010级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B 卷)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任课教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 1、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下不正确的是:( ) A 、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国家利用资源所能生产出的最大商品集合的边界。 B 、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代表了增加某种商品产出的机会成本。 C 、 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 D 、 生产可能性边界随着技术进步而向右移动。 2、对一种奢侈品征税,很可能使税收负担( ) A 、 更多的落在买者身上 B 、 、 C 、 更多的落在卖者身上 D 、 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平等的分摊 E 、 完全落在买者身上 3、假设可以购买三个一样的鼠标。买者1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60元钱,买者2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50元钱,买者3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40元钱。如果鼠标的市场价格是50元钱,将卖出多少鼠标,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值是多少( ) A 、 将卖出一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60元钱 B 、 将卖出三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0元 C 、 将卖出三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10元 D 、 将卖出两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10元 ; 4、如果一个竞争企业的产量翻了一番,它的总收益( ) A 、 翻一番 B 、 翻了一番还多 C 、 翻了不到一番 D 、 不能确定,因为物品价格可能上升或下降。 5、在能供给整个市场的产量时,其平均总成本一直下降到最小的企业称为( ) A 、 完全竞争者 B 、 自然垄断 C 、 政府垄断

E、受管制的垄断 6、垄断竞争企业在长期内经济利润为零,是因为:() A、市场上存在许多卖者。 B、虽然产品有差异,但产品之间的差异不够大。 C、企业可以无成本的自由进入与退出市场。 D、以上都是。 7、在以下商品中,提高价格最有可能使生产者的收入提高的商品是:() A、粮食。 B、》 C、高档服装。 D、汽车。 E、手机。 8、下列哪个事件影响了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A、2010年中国人的家庭劳动 B、2010年中国公司在海外承包的大型建设工程 C、2010年在中国的一家钢铁公司为另一家在中国的造船厂生产的特种钢材。 D、2010年在中国的一家汽车公司把生产出来的汽车封入库存,以便明年旺季销售。 . 9、X与Y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由去年的10元与2元上涨至今年的11元与元,如果一个篮子是由4个X和10个Y组成的,那么以去年为基期,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是() A、10% B、15% C、20% D、25% 10、下列情况中可能会降低社会的失业率的是() A、政府组织公共培训计划 B、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C、工会为其会员争取更高的工资待遇 D、| E、企业实行效率工资 11、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公开市场操作 B、法定准备金 C、贴现率 D、发行或回购国债 12、假定货币供应量是万亿,真实GDP是5万亿,物价水平是2,货币流通速度则是()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第五章

第五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单选 1、下列属于转移支付的例子是() A、工资 B、利润 C、租金 D、政府购买 E、失业津贴 2、在制造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工厂和设备磨损的价值用以下哪一项来衡量() A、消费 B、折旧 C、国民净产值 D、投资 E、中间生产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2011年的GDP() A、2011年在本国生产的本田车。 B、理发 C、零售店的服务 D、在2011年建成而在2012年第一次出售的房子。 E、以上各项都应计算在2011年的GDP中 4、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以下哪一项的总和来衡量?() A、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转移支付、工资和利润 C、投资、工资、利润和中间生产 D、最终物品和劳务、中间物品,转移支付和租金 E、国民净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中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相对)衡量以下哪一项的生产和收入?() A、中国人及其工厂的生产和收入,无论它们在世界上什么地方 B、中国境内的人和工厂的生产及收入 C、只包括国内劳务部门的生产和收入 D、只包括国内制造业部门的生产和收入 6、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下哪一项市场价值之和?() A.中间物品 B.制成品 C.正常物品和劳务 D.抵挡物品和劳务

E.最终物品和劳务 7、如果2011年的名义GDP大于2012年的名义GDP,那么,产量的生产必定() A.增加了 B.减少 C.保持不变 D.上升或者下降,因为没有充分的信息用以确定实际产量发生什么变动。 8、如果一个鞋匠购买100元的皮革和50元的线,并且用它们生产并向消费者出售价值500元的鞋子,对于GDP的贡献是() A、50元 B、100元 C、500元 D、600元 E、650元 9、GDP应该包括以下哪一项?() A、家务劳动 B、非法毒品销售 C、中间物品销售 D、咨询服务 E、一天不工作的价值 10、实际GDP是用--------价格衡量,而名义GDP是用--------价格衡量 A、现期,基年 B、基年,现期 C、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D、国内,国外 E、国外,国内 下表包含了一个只生产笔和书的经济信息,基年是1999年。用这些信息回答11---16题。 A、800元 B、1060元 C、1200元 D、1460元 E、以上各项都不对。 12、2000年的实际GDP的值是多少?() A、800元 B、1060元 C、1200元 D、1460元 E、以上各项都不对 13、2000年的GDP平减指数的值是多少?() A、100 B、113 C、116 D、119 E、138 14、从1999年到2000年,物价上升的百分比是多少?() A、0% B、13% C、16% D、22% E、38% 15、从2000年到2001年,物价上升的百分比接近于多少?() A、0% B、13% C、16% D、22% E、38% 16、从2000年到2001年,实际GDP增加的百分比是多少?() A、0% B、7% C、22% D、27% E、32% 17、如果中国的GDP大于GNP,那么() A、外国人在中国生产的多于中国人在外国生产的 B、中国在外国生产的多于外国人在中国生产的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导论 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 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 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 第三篇宏观经济理论 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 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开放经济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 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部分联系的 2、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A.技术B.信息C.价格D.行政命令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是4、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由于存在资源浪费而产生的稀缺 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市场出清D.完全理性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理论B.通货膨胀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经济增长理论 7、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应当是相互补充的。 B.规范经济学是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是以规范经济学作为指导的。 C.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的、决策性的问题,就越具有规范性。 D.以上说法都对 二、多项选择 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体格决定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D.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 A.宏观经济政策B.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3、下列关于资源稀缺性的正确的说法有() A.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 B.地球上的资源本来就少 C.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 D.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 三、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A卷)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给分)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 A、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B、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C、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D、上层建筑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B、劳动工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C、人的劳动、劳动资料、生产资料 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3、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必要劳动 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 D、剩余劳动 4、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不成比例 5、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 A、贵金属货币 B、足值的货币 C、观念的货币 D、现实的货币 6、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 A、商品的价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效用 D、商品的成本 7、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D、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8、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A、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B、不变资本的比率 C、可变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的比率 9、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A、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的矛盾 B、货币流通和剩余价值的矛盾 C、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 D、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矛盾 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经济学原理作业

1. 小李星期天花一天时间上街买了100 元的衣服,并买了5 元的包子当午餐,请问小李买这件衣服的机会成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 a. 105 元 b. 100 元加一天时间价值 c. 100 元 d. 105 元加一天时间价 2. 一个国家通常会进口哪一种物品? 选择一项: a. 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物品 b. 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 c. 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 d. 该国具有绝对优势的物品 3. 面对外部性,人们_____ 选择一项: a. 无能为力 b. 通过市场机制得以彻底解决 c. 通过政府的干预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 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 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9 和10 个工作日,根据比较优势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 a. 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d. 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_______ 增加将引起沿着既定需求曲线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 ______________ 的变动。 选择一项: a. 供给,需求量 b. 需求,供给量 c. 供给,需求 d. 需求,供给以下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果酱的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选择一项: a. 作为果酱互补品的花生酱的价格上升 b. 作为果酱投入品的葡萄的价格上升 c. 在果酱作为正常商品时,消费者的收入增加 d. 作为果酱替代品的棉花软糖的价格上升以下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虽然能够达到,但没有效率,可能是一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比如出现工人失业、厂房闲置 b.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能够达到并且是有效率的,因为资源都已经充分利用 c. 一旦达到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有效率的各点,那么想得到更多的一种物品的唯一方法是减少另一种物品的生产 d. 生产可能性边界阐释了权衡取舍与机会成本、效率与无效率、失业和经济增长等思想,曲线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意味着递减的机会成本 在需求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供给减少(向左移动)将会引起 __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 a. 均衡价格和数量减少 b. 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数量减少

经济学原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是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答卷纸上。本大题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 B )。 A.成正方向变化 B.成反方向变化 C.不相关 D.完全等价 2、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该商品的(C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3、亨利花了一个小时购物并买了一件价值30美元的衣服,购买该衣服的机会成本是()。 A.一个小时 B.30美元 C.一个小时加30美元 D.一个小时加30美元的次优用途 4、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是()。 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5、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其弹性不能确定 6、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 A.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B.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 C.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 D.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 7、假如某教授的年薪是20万元,若他从事其他的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他所获得的经济租金为()。 A. 20万元 B. 17万元 C. 3万元 D.不确定 8、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9、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10、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1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12、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则该商品属于()。 A.高档品 B.必需品 C.低档物 D.生活用品 13、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是200元,商品X的价格是20元,商品Y的价格是6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取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增购Y,减少X的购买量 D.同时增购X、Y 14、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 A.折旧 B.间接税 C.所得税 D.政府的转移支付 15、一般认为,只有在()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A.寡头垄断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不完全竞争 16、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17、如果其他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18、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是()假设。 A.社会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 大于 1 B. 小于1 C. 等于1 2、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 消费减少 B. 储蓄减少 C. 消费增加 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 A.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B.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 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不变C.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5、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充分就业: 5、通货膨胀: 三、简答题(本题共10分) 1.说明经济增长的含义,指出名义经济增长和实际经济增长含义的不同。(6分)

2.指出可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两种经济因素,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4分) 四、计算题(本题10分) 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4r,名义货币供给M=600,价格水平P=3,消费C=150+0.6YD,税收T=60,投资I=150—5r,政府支出G=80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收入和投资

五、论述题(本题共10分) 试述通货膨胀的起因及应对方法

经济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1. 经济学原理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西方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定:第一,经济人的假定。经济人假定也称为理性人假定。“经济人”被规定为经济生活中的一般的人的抽象,基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 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上述两个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它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 2.假设某学生有10小时的时间用于准备即将到来的经济学与英语的考试。在给定该学生时间资源的条件下,试画出其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该学生没有认真复习,而是去玩电脑游戏了,那么,相对于他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而言,他的分数“产量”在何处?如果该学生将学习时间从10小时增加到15小时,那么,他的分数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何种变化? 给定10小时学习时间的条件下,该学生的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图所示。缺乏效率的学习时间会导致其分数“产量”位于先前勤奋学习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下方。如果学习时间增加,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沿东北方向向外移动。

3.假定下表是供给曲线Qs= -3+2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 =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1)供给价格弧弹性的公式: 2)21(2)21(Q Q P P P Q Q P P Q P P Q Q E ++???=???=??= 6.12)37(2 )35(3537=++?--=E (2)供给价格的点弹性公式 1.6 5 4 2)'23(E 5 423Q 4P P ]P Q )[('=?=?+-==?+-==? =?==Q P P Q P Q Q P dP dQ P dP Q dQ E 时,当求导对表示 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 ;Qs=2+6P 。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Qd s Q 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14-3P=2+6P ,得出 10,34 == Qe Pe 此时需求价格弹性为: 4 .01034 31034 )'314()('=??=?--=?-=?-=P Q P P Qd Q P dP dQ Ed 供给价格弹性为:=?=Q P dP dQ Es 8.010******* )'62()('=?? =?+=?P Q P P Qs 5.运用供求图,说明下列事件对运动衫市场的影响。 (1)皮夹克价格下降。 (2)发明了新织布机。 a.皮夹克价格下降。

社科院经济学原理历年考博试题至2011

1998 一、概念 1、自然失业率 2、挤出效应 3、边际替代率 4、经济租 二、简答 1、用A VC与MC的关系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产量决策。 2、简述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3、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干预方式。 三、论述 论述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特征和产业组织状况的变化。 1999 一、概念 1、萨伊定律 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3、边际消费倾向 4、公开市场业务 二、简答 1、简述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2、试评结构学派与新古典学派关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存在隐蔽性失业的争论。 3、解决外部性的措施有那些? 4、在IS—LM模型中,保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可以自动维持平衡的经济机制是什么? 三、论述 试论述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作用、意义和结果。 2000 一、简答题 1、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4、你如何看待“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 5、简述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6、简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7、简述199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孟德尔(Robert A. Mundell)对经济学的贡献。 二、论述题 1、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2001 简答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 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缺陷及其政府规制。 3、假定投资不受利率影响,利用IS--LM模型和AD--AS模型说明,产出、利率、物价总水平是如何决定的?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4、阐述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理论贡献。 2002年 论述 1、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说明什么情况下产量上升的同时价格下降,什么情况下产量下降的同时价格上升。 2、用图形分析说明企业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关系。 3、论述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理论。 4、2001诺贝尔获奖者的主要理论贡献及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2003年(每题必答1000字以上) 1、评论实验经济学对理性行为假设的挑战(30分) 2、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政策含义及其对中国实践的启示。(35分) 3、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解析中共十六大报告关于“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精神。(35分) 2004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需求弹性 2、基尼系数 3、汇价 4、垄断 二、简要回答(每题10分,共20分) 1、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么? 2、何谓帕累脱效率准则? 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每题答案不少于1000字) 1、简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与商品价值决定的关系。 2、简述宏观调控体系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其作用机理。 2005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答案每题不能少于30字) 1、环比价格指数(chain price index) 2、萨谬尔森均衡(Samuelson Equilibrium) 3、铸币税(Seigniorage) 4、试验经济学(Experimental economics)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答案不少于300字)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 2、简述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要点。 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每题答案不少于1000字)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2、当前我国出现的“民工荒”及其政治经济学涵义。

考博经济学原理

考博经济学原理 1998 一、概念 1、自然失业率 2、挤出效应 3、边际替代率 4、经济租 二、简答 1、用AVC与MC的关系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产量决策。 2、简述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3、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干预方式。 三、论述 论述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特征和产业组织状况的变化。 1999 一、概念 1、萨伊定律 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3、边际消费倾向 4、公开市场业务 二、简答 1、简述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2、试评结构学派与新古典学派关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存在隐蔽性失业的争论。 3、解决外部性的措施有那些? 4、在IS—LM模型中,保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可以自动维持平衡的经济机制是什么? 三、论述 试论述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作用、意义和结果。 2000 一、简答题 1、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4、你如何看待“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 5、简述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6、简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7、简述199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孟德尔(Robert A. Mundell)对经济学的贡献。 二、论述题 1、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2001 简答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

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缺陷及其政府规制。 3、假定投资不受利率影响,利用IS--LM模型和AD--AS模型说明,产出、利率、物价总水平是如何决定的?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4、阐述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理论贡献。 2002年 论述 1、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说明什么情况下产量上升的同时价格下降,什么情况下产量下降的同时价格上升。 2、用图形分析说明企业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关系。 3、论述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理论。 4、2001诺贝尔获奖者的主要理论贡献及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2003年(每题必答1000字以上) 1、评论实验经济学对理性行为假设的挑战(30分) 2、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政策含义及其对中国实践的启示。(35分) 3、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解析中共十六大报告关于“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精神。(35分) 2004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需求弹性 2、基尼系数 3、汇价 4、垄断 二、简要回答(每题10分,共20分) 1、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么? 2、何谓帕累脱效率准则? 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每题答案不少于1000字) 1、简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与商品价值决定的关系。 2、简述宏观调控体系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其作用机理。 2005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答案每题不能少于30字) 1、环比价格指数(chain price index) 2、萨谬尔森均衡(Samuelson Equilibrium) 3、铸币税(Seigniorage) 4、试验经济学(Experimental economics)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答案不少于300字)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

北京工业大学804经济学原理真题

海文专业课
北京工业大学 2010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 【题目】一、 (15 分)
什么是需求曲线的移动和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什么因素影响这些移动? 【解题】 :
影响需求量的变量 价格 收入 相关物品价格 嗜好 预期 买者数量
需求的决定因素 这些变量的变动将: 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分析】该题主要考察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命题人主要想考察同学对需求曲线的移动和沿 着需求曲线的移动的理解。复习时也应该关注供给曲线的移动和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及其移动原因。
【题目】二、 (15 分) 假若某国家通过对销售的每百公斤煤征收 0.5 美元的额外税收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请问: 1、 应该对生产者征税还是应该对消费者征税? 【解题】 :他们对生产者或消费者征税都可以。
(a)对消费者征税 对消费者征税,使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上升,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海文专业课
(b)对生产者征税 图 6—4 对煤征税 对生产者征税,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图 6-4(a)是对消费者征税,图 6-4(b)是对生产者征税,可见无论对谁征税,得到的市场效果都是一 样的。 2、 如果煤的需求较富有弹性,这种税收对减少煤的消费量更为有效还是更为无效? 解析:答:
图 6-5 需求弹性对税收效果的影响 如果煤需求较富有弹性,这种税收对减少煤消费更有效。从图 6-5 中可以看出需求曲线D1比D2更富 有弹性。对煤征税,其价格会上升。如果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会使需求量大幅下降。当需求曲线为D1 时,税收使需求量从Q下降到Q1。如果需求缺乏弹性,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当需求 曲线为D2时,税收使需求量从Q下降到Q2,小于D1的下降幅度。 3、 这种税收使得煤的消费者、煤的生产者受益还是受损? 解析:这种政策使煤消费者受害。因为他们必须支付更高的煤价格。 这种税收使煤行业工人受害。因为煤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下降了,而且,煤销售量下降,煤行业 的总收益下降,使煤工人的收入也下降。
【分析】该题主要考察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命题人主要想考察同学对税收如何影响市场结 果理解。同时还考察了税收归宿的问题。
【题目】三、 (15 分) 若某种香烟的供求如下所述:供给 Q =4P-80 ,需求 Q =100-2P .
S D

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的货币量减少,但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具有粘性仍居 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不足又会引起企业开工不足,导致失业。失业率高,通 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高。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是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关系。 1.描述下列每种情形中当事人面对的权衡: a.某个家庭决定是否购买一辆新车;a tradeoff between the cost of the car and other things they might want to buy. b.国会成员决定对国家公园拨多少款the tradeoff is between parks and other spending items or tax cuts.(不增加拨款可少征税) c.公司总裁决定是否建个新工厂;the decision is based on whether the new factory will increase the firm's profits compared to other alternatives. (upgrade existing equipment or expand existing factories) increase profit the most d.某个教授决定用多少时间备课between the valu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of the lecture compared to other things she could do with her time, such as working on additional research. e.刚毕业的大学生决定是否读研究生 2.你正决定是否去度假。度假的大部分成本(机票、住宿费和放弃的工资)是用货币衡量 的,但度假的收益是心理上的。你如何比较度假的收益和成本? two ways:https://www.360docs.net/doc/a712314501.html,pare the vacation with what you would do in its place。decide if you'd rather have the new clubs or the vacation. 2. think about how much work you had to do to earn the money to pay for the vacation 3.你正打算周六去做兼职,但你朋友让你去滑雪。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 本来打算周六在图书馆学习。在这种情形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请解释。 its monetary and time costs, which include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the wages you are giving up by not working. 4.你在篮球比赛博彩中赢了100 元。对于这笔钱你有两个选择,你可以现在就花掉或者存 入银行,银行利率为5%,你现在就将这笔钱花掉的机会成本是多大? you are giving up the opportunity to spend $105 a year from now. 5.你管理的公司已经投资500 万元开发某个新产品,但研发尚未结束。在最近一次会议上, 销售人员向你报告说由于竞争产品上市,该产品的期望销售额下降为300 万元。如果你还需 要再投入100 万元才能完成该产品的研发,你会继续下去吗?为了完成研发,你最多愿意支 付多杀钱? $5 million is the sunk cost. What matters now is the chance to earn profits at the margin. If you spend another $1 million and can generate sales of $3 million, you'll earn $2 million in marginal profit, so you should do so. In fact, you'd pay up to $3 million;any more than that, and you won't be increasing profit at the margin. 6.社会保障系统为年龄超过65 岁的老人提供收入。如果接受救济的某个老人决定去工作 以争取部分收入,那么他从社会保障得到的钱数通常就会减少。 a.提供社会保障对人们在工作期间(年轻时)的储蓄激励有何影响? lowers an individual’s incentive to save for retirement. The benefits provide some level of income to the individual when he or she retires. individual is not entirely dependent on savings to support consumption through the years in retirement. b.收入较高时保障金会下降,这对65 岁以上老人的工作激励有何影响? an incentive not to work (or not work as much) after age 65. Because the more you work, the lower your after-tax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will be. 7.某法案于1996 年实施,它对美国联邦政府反困项目进行了改革,新法案规定某些被 救助者只能领取两年的救济金。 a.这种改革对穷人的工作激励有何影响? they have greater incentive to find jobs b.这种改革对平等和效率之间的权衡有何影响(更侧重于效率还是平等)? the change in the law is one that increases efficiency but reduces equity. someone who can't find a job will get no income at all, so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will become less equal. But the economy will be more efficient, since welfare recipients have a greater incentive to find jobs. 8.你的室友做得饭菜比你好吃,但你打扫卫生的速度比他快。如果你的室友只做饭而你只打扫卫生,这比你 们各干各的家务花费更多还是更少时间?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说明专业化和贸易如何使两个国家的状况更好。By specializing, you reduce the total time spent on chores.(家庭杂务) countries can specialize and trade, making both better off. EX. make clothes and make wine efficiently s produce all the clothes and French workers produce all the wine, and they exchange some wine for some clothes. 9.解释下列每一项政府行为的出发点是更关注平等还是更关注效率。如果是更关注效率,分析可能涉及的市 场失灵情形。 a.管制有线电视价格; b.为某些穷人提供购买食品时可做钱使用的食品券; c.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为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采取税收、国债水平和政府支出的政策,即政府为实现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其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3、货币政策: 就是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政策。 4、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不存在(或仅存在最少量)非自愿失业。 5、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 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 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数量而引起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的上涨。 页脚内容1

二、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 大于1 B. 小于1 C. 等于1 2、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 消费减少 B. 储蓄减少 C. 消费增加 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 A.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B.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 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A.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不变 C.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5、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三、计算题 页脚内容2

1、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支出为I=60,政府购买G=180,政府转移支付TR=50,税率T=0.3,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 二部门: a是自发总需求 b是边际消费倾向 三部门: 均衡收入公式变为: y = c + i , c = a + by. 联立求解得: y = (a+i) /1-b 页脚内容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