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CPANS

合集下载

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攻击性的关系:沉思和宽恕的中介作用

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攻击性的关系:沉思和宽恕的中介作用

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攻击性的关系:沉思和宽恕的中介作

相青;王苗苗;胡青;刘庆;张涵;宋玉萍
【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年(卷),期】2020(28)11
【摘要】目的:为了测查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的发生率,探讨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忽视、攻击性、沉思、宽恕的关系。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使用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CPANS)、Hearland宽恕量表、Ryan沉思量表、攻击性量表对4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1)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发生率为24.6%,忽视发生率为42.48%;(2)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忽视及其各维度与攻击性、沉思呈正相关,与宽恕他人、自我宽恕呈负相关;(3)沉思和宽恕在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攻击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结论: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忽视通过沉思和宽恕
对攻击性产生间接影响。

【总页数】5页(P1682-1686)
【作者】相青;王苗苗;胡青;刘庆;张涵;宋玉萍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潍坊医学院;菏泽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9
【相关文献】
1.童年期心理虐待忽视与中学生抑郁的关系
2.中职女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3.温州市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忽视与成人依恋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4.大学生童年期情感虐待与抑郁情绪:同伴依恋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5.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行为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期心理虐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强迫症严重程度的关系

儿童期心理虐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强迫症严重程度的关系

儿童期心理虐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强迫症严重程度的关系张俊英;张永珍;舒京平;朱晓丽【期刊名称】《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1)006【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儿童期心理虐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施测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CPMS)、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IUS-12),研究组另施测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结果研究组CPMS恐吓、忽视、贬损、干涉、纵容因子及IUS-12预期性行为、抑制性行为、预期性情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研究组YBOCS强迫性思维与CPMS恐吓、纵容及IUS-12预期性行为、预期性情绪呈正相关(P<0.05);YBOCS强迫性行为与CPMS恐吓、贬损、干涉、纵容及IUS-12预期性行为、预期性情绪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预期性情绪进入强迫性思维的回归方程(P<0.05),对强迫性思维变异的解释率为0.191;恐吓、预期性情绪进入强迫性行为的回归方程(P<0.05),对强迫性行为变异的解释率为0.319.结论强迫症患者存在更多的儿童期虐待,有更高的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其症状严重程度与恐吓、预期性情绪密切关联.【总页数】4页(P419-422)【作者】张俊英;张永珍;舒京平;朱晓丽【作者单位】213000 江苏常州,德安医院;213000 江苏常州,德安医院;213000 江苏常州,德安医院;解放军第904医院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7【相关文献】1.强迫症患者儿童期被忽视及追求完美与强迫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 陈洪岩;樊莺歌;杨世昌2.儿童期心理虐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强迫症严重程度的关系 [J], 张俊英;张永珍;舒京平;朱晓丽3.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心理虐待、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J], 孙仕田4.门诊森田疗法对强迫症患者安全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影响 [J], 刘羽;潘园园;汪卫华5.小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J], 周雪莲;刘明慧;宋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在大学生中的应用常宪鲁;邓云龙;杨帆;向秀英;汤炯;唐秋萍【期刊名称】《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年(卷),期】2007(016)003【摘要】目的探讨初步编制的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457名大学生进行一般资料问卷、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儿童虐待史问卷(CECA.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调查,2周后对53名学生进行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的重测.结果 (1)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58,重测相关为0.769.(2)心理虐待分量表和忽视分量表与总量表相关系数分别为0.793和0.855,分量表之间相关系数为0.439;验证性分析显示二因素二阶模式与理论构想吻合度较好.(3)总量表、心理虐待分量表和忽视分量表与CECA.Q精神虐待部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489,0.359,0.483.(4)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组或忽视组在SCL-90各个因子上得分较高,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好的信效度.【总页数】3页(P273-275)【作者】常宪鲁;邓云龙;杨帆;向秀英;汤炯;唐秋萍【作者单位】410013,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410013,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410013,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410013,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410013,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410013,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的初步编制 [J], 邓云龙;潘辰;唐秋萍;袁秀洪;肖长根2.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及负面身体自我的中介作用研究 [J], 王翠萍3.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比较 [J], 卢永兰; 寇梦帆4.农村留守儿童受心理虐待和忽视现状研究 [J], 崔亚飞;杜艳5.457名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与心理健康 [J], 谢智静;唐秋萍;常宪鲁;邓云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_道德推脱的中介与调节作用_孙丽君

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_道德推脱的中介与调节作用_孙丽君

1 引言
青少年攻击行为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 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张晓燕,高定国,傅华, 2011) 。美国国家青少年健康信息中心 2007 年的调 查显示: 青少年攻击行为已成为 10 ~ 24 岁个体的第 二大死亡因素。攻击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 康、学业进步、人格发展及社会适应( Gini & Pozzoli, 2013; Gini,Pozzoli,Vieno,& Lenzi,2014) ,并会增 加青少 年 犯 罪 的 风 险 ( Kabasakala & Bas,2010 ) 。 因此,探讨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 制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认知成分,道德推脱也会 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对道德推 脱的影响最为研究者所关注( 杨继平,王兴超,高 玲,2010) 。研究发现,父母的虐待会对个体的道德 推脱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Hodgdon,2009) ,受虐个 体会出现道德认知受损的现象( Koenig,Cicchetti, & Rogosch,2004) ,他们与非受虐个体有着相似的 道德成熟水平,但是会把自己的道德越轨行为看作 是可接受的 ( Smetana & Kelly,1989) 。此外,研究 还证实了道德推脱在其他变量( 如交往不良同伴、 反社会意图、人格、生气与敌意) 影响个体攻击行为 中 的 中 介 作 用 ( Garay,Carrasco,& Amor,2016; Kokkinos,Voulgaridou,& Markos,2016; Visconti, Ladd,& Kochenderfer-Ladd,2015; 高玲等,2015) 。 同时,一般攻击模型( The General Aggression Model, GAM) 也认为输入变量( 个人因素与情境因素) 可以 对个体的内部状态( 认知、情感和唤醒) 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个体的判断和决策,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 ( Anderson & Bushman,2002 ) 。在此基础上,研 究 者进一步指出,外部环境会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 用进而影响攻 击 行 为,即“外 部 环 境 → 道 德 推 脱 → 攻击行为”模型( 高玲等,2015 ) 。据此,我们推测 道德推脱可能会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 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66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抑郁症的患者中有NSSI和无NSSI行为两者之间在家庭环境上的差异性,以及两组人群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家庭环境的差异性。

方法将2021.7-2022.9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的10-16岁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当地某小学和初中学生健康的学生作为对照,其中年龄、性别、数量相匹配。

应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家庭环境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等做研究。

结果不同年龄的自伤行为报告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父母的文化水平及养育方式对NSSI发生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关注度、情感支持会对青少年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有影响。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家庭环境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精神健康、精神疾病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目前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其中抑郁症是最重要的类型。

主要以持续存在的心境低落、兴趣及愉悦感缺失、精力减退为临床特征,伴有一系列的睡眠障碍、进食障碍及躯体障碍。

其中青少年抑郁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青少年抑郁症存在着明显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指一个人反复、故意、直接的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伤害,而并没有自杀的意图,这种行为不被社会所允许[1]。

2016年辛秀红等人在全国进行相关的样本调研,中学生的自伤行为发生率已达到了30%[2]。

非自杀性自伤也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各地区进行的样本调研,显示比例也基本一致,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在众多研究中,该行为与青少年的家庭环境方面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指导性。

本文主要从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及心理虐待与忽视方面研究了对青少年抑郁症病人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21.7-2022.9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的10-16岁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当地某小学和初中学生健康的学生作为对照。

conners评定量表

conners评定量表

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Conners' Rating Scales,简称CRS)是一种用于评估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心理测量工具。

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估被试者在社交、学习、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攻击性、抑郁等。

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分为四个部分:父母版、教师版、自评版和同伴版。

其中,父母版和教师版是最常用的两个版本。

每个版本的量表都包含48个项目,涵盖了多个维度的行为问题。

康纳教师评定量表(Conners Racher:Rating Scale,CTRS)是指发展量表的一种,用于筛查儿童的多动症。

美国康纳1969年编制,有繁、简两个版本。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要了解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有关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的权威资料,或咨询心理专家进行解读。

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_忽视与社会_省略_关系及负面身体自我的中介作用研究_王翠萍

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_忽视与社会_省略_关系及负面身体自我的中介作用研究_王翠萍

·社会·行为·心理·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及负面身体自我的中介作用研究王翠萍基金项目:2014年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14KRM110_03)710068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及负面身体自我的中介作用。

方法于2015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抽取3所大学的全日制大学生500例。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CPANS )测量个体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状况;采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 )测量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状况;采用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SPA )测量个体社会性体格焦虑状况。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3份,有效回收率为92.6%。

负面身体自我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性体格焦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分析采用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463例大学生中,227例(49.0%)儿童期存在心理虐待,252例(54.4%)儿童期存在心理忽视。

儿童期是否存在心理虐待的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的胖、矮、相貌、整体得分及总分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社会比较的不安、自我表现的不舒适、他人评价的担忧得分及总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儿童期是否存在心理忽视的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的胖、矮、相貌、整体得分及总分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社会比较的不安、他人评价的担忧得分及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自我表现的不舒适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得分与负面身体自我的胖、矮、相貌得分及总分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社会比较的不安、自我表现的不舒适、他人评价的担忧得分及总分呈直线正相关(P <0.05),而与负面身体自我的整体得分无直线相关关系(P >0.05)。

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与高职新生的心_省略_健康_自尊_情绪稳定性的中介作用_姜红娟

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与高职新生的心_省略_健康_自尊_情绪稳定性的中介作用_姜红娟
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进 行理论假设的 验证分
析 。用两个假设模型 (图 1, 2)验证自尊和情绪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年 第 24卷 第 9 期
Changsha410013, China 2 DepartmentofPsychology, YongzhouVocationalCollege, Yongzhou425006,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 DENGYun-Long, E-mail:deng0087@
自尊是自我概念的评价性成分 , 是个体对自我的 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 , 自尊是心理 健康的核心 , 高自尊与乐观 、 成功应对 、 情绪稳定等 合乎社会要 求的事物 相关 [ 10-11] 。 在国 内 , 关于 自尊 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 如大学 生的自尊与 SCL-90的多数因子得分负相关 , 高自尊 的个体有较高的自我和谐水平 , 自尊与自我接纳密切 相关等 [ 12-14] 。
Childhoodpsychologicalabuseandneglecttovocationalcollege freshmen'mentalhealth:Mediatingrolesofself-esteem andneuroticism
JIANG Hong-Juan1, DENG Yun-Long1, PAN Chen1 , HUANG Li2 1 DepartmentofClinicalPsychology, theThirdXiangyaHospital, CentralSouthUniversity,
【摘 要 】目的 :探 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与情绪稳定 性 、 自尊 、 儿童心理 虐待和 忽视之 间的关系 , 使用 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 。 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 , 选取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 2007级医学 专业新生的 740名 , 用症状自评量表 、 艾森克人格调查问卷 -N维度 、 自尊量表 、 儿童心 理虐待 和忽视 量表进行 测查 。 结 果 :儿 童心理虐待和忽视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 、 情绪 稳定性 、 自尊有 直接 影响 (β =0.18, -0.39, -0.36;均 P <0.001);情绪稳定性 、 自尊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 响 (β = -0.66, -0.18;均 P<0.001);情 绪稳定 性和 自尊在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影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起着 中介作用 (z=25.81, 9.84;均 P<0.01)。 结论 :高职新生的情绪稳定性 、 自尊 、 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式得到了结构方程模型 的支 持 。 情绪稳定性 、 自尊在儿童心理虐待和 忽视影 响高职 新生心理 健康过 程的 中介作 用 , 表明 可以 从自尊 培 养 、 情绪管理方面出发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
Child Psychological Abuse and Neglect Scale,CPANS
由邓云龙、潘辰等2005年编制。

该量表为自我报告问卷,主要调查个体儿童期(小于18岁)在心理上所受到的家庭虐待、忽视及家长对待自己的方式等,可作为回顾性测量工具使用。

共31个条目,包括心理虐待和心理忽视2个分量表,每个条目0~4级评分。

0代表无这种情况;1代表很少;2代表有时;3代表常常;4代表总是。

量表组成:包括心理虐待和心理忽视2个分量表。

心理虐待分量表:具体包括责骂、恐吓、干涉3个维度,共14个条目。

主要反映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的情况,3个维度各个条目之和即为心理虐待总分,总分越高,反映遭受的心理虐待越重。

忽视分量表:具体包括情感忽视、教育忽视、身体忽视3个维度,共17个条目。

主要反映儿童期遭受忽视的情况,3个维度各个条目之和即为忽视虐待总分,总分越高,反映遭受的忽视虐待越重。

该调查表在第一次调查时使用。

有研究[参考]以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回顾性调查成人在18岁前的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结果发现总虐待发生率为47.39%,心理虐待发生率为18.26%,忽视发生率为42.17%。

从中可以看出成人在童年期受到心理虐待和忽视较为严重。

参考:常宪鲁,王华云;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成人心理健康;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第11期。

应用于一些研究的范围:
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
指导语:这里共有31个在18岁以前家长可能对待你的行为,如果在某种行为上家长们不统一,请根据行为程度更为严重的来回答。

回答时请在右侧五个不同的答案中选一个您认为适当的答案,并在答卷上的对应题号上写上所选项目的数字编号。

没有很







1..家长教训我时拿我与别人做比较并将我说得一无是处。

0 1 2 3 4
2.家长不关心我学习成绩的变化。

3.家长对我大声喊叫。

4.家长丢掉或毁掉我喜欢的东西。

5.家长盘问我与朋友交往的细节。

6.家长不带我去能够增长知识的有趣的地方。

7.我出去玩时家长不问我去的地方和玩伴是谁。

8.当我伤心或害怕时家长不安慰我。

9.家长使脸色给我看。

10.我听见或者看见家人在家里吵架或打架。

11.家长在他人面前列举我的种种缺点。

12.家长不会用某种方式表示喜欢我。

13.家长不禁止我喝酒。

14.家长偷看我的日记。

15.家长不和我交流我在学校的情况。

16.家长不高兴我与同学在课后有来往。

17.当我不理解某件事时家长不帮助我。

18.家长不评价我的作业或相关的作品(如画、手工制作品等)。

19.家长不禁止我打牌赌博。

20.家长在我没有料到的情况下辱骂我。

21..当我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家长不耐烦听我诉说或帮我分析原因。

22.家长对我大发雷霆。

23.家长不关心我吃的东西是否有营养。

24..家长用类似下列的话来威胁我如:
把你关起来;把你赶出去;不准你吃饭等等。

25.家长不回答我问的问题。

26.家长不与我开善意的玩笑。

27.家长不了解我的交友情况。

28.家长不关心我是否睡得好。

29.家长不与我的老师交流。

30.家长偷听我的电话。

31.家长只允许我与他们认为有出息的朋友来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