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重要概念总结)

经济学重要概念总结)
经济学重要概念总结)

1.经济学十大原理

。。①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②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③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④原理四: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⑤原理五:贸易能够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⑥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良好途径。⑦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⑧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产品和劳务的能力。⑨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⑩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权衡取舍。

2.需求:

需求——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的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它永远是有限的影响因素包括:1)价格2)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互补品3)偏好4)收入正常品、劣等品5)预期价格6)广告7)时间

3.需求价格(demand price):对于特定数量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4.需求数量(demand quantity):消费者在每一种价格上所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5.需求曲线(demand curve):反映需求价格与需求数量的相互关系

6.需求规律(需求法则)

在影响商品需求的其它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需求的数量与其价格存在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反之则需求量上升

7.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本产品价格变动引起,反映为需求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非本产品价格变动引起,反映为需求曲线的转移。

8.供给(supply) :各种可能价格下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9.供给的影响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2 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3生产要素的价格4对未来的预期5自然状态6相关产品的价格7政府政策8 其他因素

10.供给价格(supply price):对于特定数量商品企业愿意提供的最低价格

11.供给数量(supply quantity):厂商在每一种商品价格上所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其它条件保

持不变

12.供给曲线(supply curve):反映供给价格与供给数量的相互关系

13.基本供给规律

在影响供给的其它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正方向变动的关系

14.均衡变动

1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2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3供求变动与均衡转移

15 供求均衡:供给方与需求方在市场上达成行为的一致

?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数量不存在过多的供给数量不存在双方行为变动的

趋势:均衡价格、均衡数量

16, 市场需求函数:Q d=a0-a1P市场供给函数:Q s=-b0+b1P市场均衡:Q d=Q s

17. 政府干预与市场非均衡

①行政管制:

a.最高限价:政府规定的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形成供不应求解决的办法:发放购物券,实行配给制

b.最低限价: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这个行业产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形成超额供给

解决的办法:政府收购超额供给的商品,用于储备或出口;实行产量限制。

c.双重管制

d.绝对管制

管制价格的影响:::=资源使用不当产品分配不公产品质量变异黑市交易盛行

②税收管制:

税收(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征税)。补贴

18. 最低工资法:

改变劳动的供给量改变劳动的需求量

19. 政府收税的影响:

无论政府对谁征税,对经济活动的结果都是相似的。对厂商征税,使得供给减少,对消费者征税,使得需求减少。但是征税的总量往往是由双方共同承担

20.弹性的一般定义——度量一个变量的变化关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21. 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因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所带来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2. 用其绝对值来衡量

?=0 ?完全无弹性

?<1 ?弹性不足(缺乏弹性)日常用品柴米油缺乏替代品

?=1 ?单位弹性(单一弹性)

?>1?弹性充足(富有弹性)

?=∞?弹性无穷大(完全弹性)

23 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

该商品的必需程度==替代品的可获性==在消费总支出中占有比例的大小= 考察的时间长短==商品定义的宽窄===商品的耐用程度

24. 价格弹性与企业收益

(1)当-1<E p<0,若dP>0,则dR>0 (2)当E p<-1,若dP<0,则dR>0

(2)当E p=-1,价格变动不影响收益

应用::dTR/dP=Q(1-E dp)

E dp>1:dTR/dP<0:企业收入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

E dp<1:dTR/dP>0:企业收入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故: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时,企业的定价策略也不一样

25. 需求价格弹性:;定义:需求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

26. 恩格尔定律:

家庭在食品项目上的开支取决于其收入水平或总的消费水平(比利时家庭调查)

结论: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在其总支出中的比例下降

恩格尔系数(Engel’s c oefficient):食物上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EC = FC /TC

恩格尔法则(Engel’s law):随着消费者收入的不断增加,食物的消费支出占家庭的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就会不断地减少【以恩格尔系数来反映总体生活水平的富裕程度】

27. 需求收入弹性的应用

收入弹性与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和产品组合相关

需求收入弹性大的商品:利润大、风险也大

需求收入弹性小的商品:利润小、风险也小【不同收入弹性的组合(风险与收益的偏好)】

收入弹性是判断市场的成长、饱和与衰退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正常情况下:

?如果某产品的收入弹性大于1,表明该产品市场处于成长状态;

?如果某产品的收入弹性等于零,那么可说该产品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如果某产品的收入弹性小于零,则该产品处于衰退状态。

28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涉及两种产品A和B,反映产品B的价格变动对产品A的需求产生多大影响

29. 替代品和互补品

若A和B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的,则E AB>0 若A和B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的,则E AB<0

若A和B两种商品相互独立,则E AB=0

30. 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基数效用】

边际效用是总效用函数的导数===总效用曲线凹向横轴===边际效用曲线凸向横轴==当TU最大时,MU 等于零31.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戈森第一法则)物以稀为贵——边际效用原理

1.MU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

2.MU的大小于消费的数量反向变动

3.MU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

4.MU实际上永远是正值

5.MU是决定产品价值的主观标准

32.消费者剩余CS=消费者愿付货币-实付货币

33. 目标函数:效用最大化max TU=f(X,Y) 约束条件:货币约束、商品价格约束P X X+P Y Y=I

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条件:MUx/Px=MUy/Py

34. 【序数效用】

边际替代率:同一无异曲线上,增加单位X所能够替代的Y 的数量为X对Y的边际替代率。MRS XY=-dY/dX

MRS XY=MU X/MU Y

边际替代率递减: 随着X的增加,X对Y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35. 消费者选择的原则:①支出一定,满足最大②满足一定,支出最小

最大化条件MRSxy=Px/Py 约束条件M=PxX+PyY

36. 消费者均衡条件:

均衡条件:无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即:MRSxy=Px/Py MUx/Px=MUy/Py

37. 穷人喜欢现金转移支付还是实物转移支付

如果实物转移支付迫使领取者消费的实物大于他自己决定的情况,则喜欢现金转移支付。如果实物转移支付并没有迫使领取者消费的实物大于他自己决定的情况,则现金和实物转移支付对领取者的消费和福利影响相同

38. 生产函数: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时间下,各种生产要投入量的某一组合与其生产的最可能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称生产函数,即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39. 生产要素一般分为四类1.自然资源N(nature resource) 2.资本投资K(capital) 3.劳动L(labor) 4.企业家才能E

40短期生产函数:

对既定产品,技术条件不变化、固定投入(通常是资本)一定、一种可变动投入(通常是劳动) 与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间的关系。通常又称作短期生产函数

41. 总产量(Total Product):可能的最大产量和变动投入之间的关系TP = Q = f(L) 平均产量AP AP L = Q / L

42. 边际产量MP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其它诸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

MP L=ΔTP/ΔL= dTP/ dL

43. 、短期生产的三阶段:

第一生产阶段:dAP/dL > 0 第二生产阶段:dAP/dL<0,MP>0 第三生产阶段:MP<0【经济生产阶段:第二阶段】44. 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

一般说来,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只是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连续增加,而其它诸要素投入量均保持不变,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终究会呈递减趋势。

意义:在既定固定投入下,通过增加可变投入达到产量的增加是有限的。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普遍存在。但在后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中,某些行业和部门已经出现了边际报酬递增现象。

45. 短期生产的最优选择

L的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生产收入)MRP L=P×MP L

最优要素投入数量的确定:MRP L=P L

因此,决策的基本原理是:应当使用追加的可变投入要素,直到最后1个单位的边际产量收入与其成本相等

46. 长期生产函数

在考察的时间足够长时,不只一种投入在变动。可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投入可以变动、甚至所有的投入都可以变动如果分析期内投入的劳动和资本均为可变,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为:Q = f ( L, K)通常又称为长期生产函数

47. 等产量线:能够取得相同产量的投入组合的轨迹。

48. 投入替代:不同投入要素之间有一定的技术替代关系MRTS LK = MP L/MP K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维持同样的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投入可以替代另一种投入的数量,叫作该投入要素对另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相反数】50.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沿着同一条等产量线,以一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可替代的数量是越来越少。这是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在多变量分析中的反映,表现为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51.生产者的优化选择: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投入要素价格下,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包括两种情况:1、成本既定,产量最大2、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52.等成本线:投入成本相等的要素组合,即:C =P K K + P L L

53. 等成本线:反映在一定价格水平与成本状态下企业能够雇佣的要素组合状况:K=C/P K-P L/P K?L

成本或要素价格发生变动时,等成本线转移:企业可能雇佣的要素空间变动

54. MP L/MP K=P L/P K称为生产者最优条件

55. 生产的扩张线:技术水平不变,投入价格不变,生产成本变动下生产者最优投入组合的轨迹

56. 规模报酬

规模的增长率导致的产出增长率规模报酬=μ/r

规模:生产要素在企业的集中程度

规模变动:企业各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变动规模变动率r产出增长率μ

57. 规模报酬递增的来源

①劳动分工(个人熟练程度、工作转化时间、机械简化----18世纪亚当.斯密)②技术装备密集度与利用率

③集中采购与运输④管理协调、财务效应(企业集团的银行)等

规模报酬的一般规律

1、一般说来,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

2、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

3、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58.会计成本:: 目的是财务报告。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一切费用。通常通过财务报表反映。

经济成本= 目的是经济决策,考虑资源用于放弃的其他可能用途的最大潜在收益。

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是企业生产投入的所有经济要素的价值消耗。

59. 经济成本一般考虑企业生产使用经济要素的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资源用于某用途时放弃的其他可能潜在用途的最大收益。实际上是资源替代性用途的选择问题。通常又称为择一成本。

60正常利润是使企业续继经营的最低期望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期望报酬,正常利润进入经济成本总成本=外显成本+内含成本(含正常利润)

61沉没成本:与决策无关从成本—过去已经支出或按合同未来必须支出的成本。

62增量成本:因决策导致的总成本增加量。

63..私人成本(private cost)指个体从事经济活动时,私人发生的成本值。

社会成本(social cost)是指从社会角度考虑的该项活动的成本。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异是由于私人活动的外部性引起的。】

64.。成本函数是一定技术水平下企业成本与产量间的关系,表现为C=f(Q)

成本函数取决于生产函数(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65.。短期成本函数考察短期内成本于产出的关系,由于短期中,实物投入分固定投入与可变投入,相应形成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66.。总变动成本TVC:可变投入的价值消耗。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TVC=f(Q)

可变成本一般由以下构成:原材料、燃料、动力、运输费、包装成本、随生产变动的租税、按使用计提的设备折旧、与产量相关的生产工人工资。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有时难以严格区分,有的成本又称为准固定成本,介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企业停产时不必支付,一旦生产则必须支付,随产量也将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动。如企业的照明用电、公交公司投入的车辆及燃料成本、司售人员工资等。

67.。总成本是总固定成本与既定产量的可变成本之和。TC=TFC+TVC=b+f(Q)

68. ①、平均固定成本AFC AFC=TFC/Q 为双曲线的一只,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② 平均变动成本AVC AVC=TVC/Q 是TVC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③ 、平均成本AC AC=TC/Q=AFC+AVC 是AFC曲线与AVC曲线的叠加

④边际成本MC单位产量的增加导致的成本增加。MC=dTC/dQ =dTVC/dQ

在短期,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产量引起的成本增加实际上是产量变动带来的总可变成本的增加。69. 边际成本的特性决定短期成本变化的特性【不同产业的边际成本具有不同特性】

一般而言,制造业的边际成本较高,且在一定产量水平之后,随着产量增加而递增(如汽车、计算机、家电等)

服务业的边际成本较低或递减,甚至几乎为零(如电信、宾馆、银行等)

70.。边际成本递增意味着边际报酬递减

短期内资本设备给定不变,当劳动投入增加,开始时其边际产量会增加,这时对应的边际成本下降;但随着劳动投入的不断增加,其边际产量会下降,对应的边际成本上升【如果边际成本递减,就意味着边际报酬递增】71.。最优工厂(最优工厂规模):在长期可能的工厂规模中,生产某一产量成本最小的工厂(工厂规模)。

最优产量:对于既定工厂规模,与其他工厂规模相比最具成本优势的产量。

长期假定:企业以最优工厂生产最优产量。即企业生产总是在成本优化点生产。

72. 长期投入均为可变投入,因此,长期不存在固定成本。

长期成本变量包括:长期总成本LTC 长期平均成本LAC=LTC/Q 长期边际成本LMC=?LTC/?Q

【利用已有的生产方法和技术,企业可以选择工厂的规模、设备的种类和规格,劳动技能和原材料,形成生产预期产量的最低成本】

73. 规模经济的定义

产量的相对变动大于成本的相对变动,称为规模经济

成本的相对变动大于产量的相对变动,称为规模不经济

74. 长期平均成本在较低的产量范围内递减称为规模经济,其原因主要在于:

①与产品有关的经济性:包括专业化和学习曲线效应。②与工厂有关的经济性:包括间接费用经济性,必要的储备, 投资, 或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③与企业有关的经济性:一个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厂商在生产, 运输和分销上存在经济性,多产品厂商在营销、促销和R&D方面的经济性,另外在资本资金的筹集中也形成规模经济。

75. 长期成本随规模的扩大而递增称为规模不经济。主要原因:

1、内部的非效率:管理的协调与控制问题等。

2、外部的非效率: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的不完全性与外部竞争的激烈化等

76. 范围经济: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而引起的、比单独生产一种产品的单位成本的降低。

范围经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协同效应,包括:①财务的协同②生产的协同③管理的协同④原材料、投入渠道的协同⑤销售的协同【协同作用使企业生产多种相关产品的平均成本低于单独生产的平均成本】

77. 成本弱增性:企业扩张新的经营种类或提供新的产品或劳务,其增量成本小于初创一新企业的成本。

78.。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联系: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两种主要途径:规模经济是通过同一产品的产量扩张实现生产的经济性;范围经济是通过企业生产的产品领域的扩张实现生产的经济性。

在现实经济中,企业通过扩张取得生产效率的竞争优势,一般既有规模经济的作用,又有范围经济的作用:产品领域的扩张与产量的扩张往往是相伴的。

79. 聚集经济:因生产聚集在一起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商业领域中特别明显

80. 学习曲线:

在反复制造一种产品的过程中,生产单位产量所要求的资源(投入要素)数量是随着累积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投入要素以及相关成本随累积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规律一般称为学习效应,又称为干中学、进步曲线、经验曲线和改进曲线等。

学习曲线的影响因素:

这种学习现象在劳动投入要素和成本中最为常见。

工人和工长对工作任务的熟悉程度提高、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改进、废品和重复工作数量的减少、以及随着工作重复次数的增多对技术工人需要的减少等。如果随着工人对生产过程的越来越熟悉,废品和浪费越来越少,单位原材料成本也会形成学习曲线效应。

81.。学习效应:生产运作经验的积累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学习效应显著的发生在经验积累的初始阶段

82.。影响市场竞争的因素:

①买者与卖者的个数②商品的同质性③市场进入与退出的条件④信息的完全性

83.完全竞争市场特点:

①大量的市场参与者,即买者与卖者很多,单个厂商或消费者无法影响市场②产品完全同质

②要素完全自由流动,进入与退出是自由的④信息完全

【解释】大量的买方和卖方构成市场供求== 市场供求决定产品价格== 单个交易者行为对市场无足轻重,是价格的接受者== 不会以高于市场价格购买,也不会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只有市场总体供求发生变化,市场价格才会变化,并形成新的均衡=== 每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完全弹性的,也就是说,完全竞争使企业成为价格接受者84.企业的收入情况:MR=P

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总收入随产量线性变动;平均收入和边际收入为水平直线,重合于企业需求曲线。

85.。单个企业的价格(需求曲线的高低)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而市场价格是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决定的

86. 企业的短期决策:

由于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无法改变产品价格,所以只能调整自己的产量;在短期内,固定投入要素不变,只能通过调整变动投入要素来改变产量。

企业短期决策的基本问题:1、是否生产2、均衡生产点3、盈亏状况

87.。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均衡的确定

是否生产:P>minAVC,生产,至少可以回收全部可变成本;P

盈亏确定:P>minAC,适当选择产量可以实现超额利润;P=minAC,取得正常利润

均衡生产点选择:P=MR=MC且MC上升

88.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各种可能价格下企业利润最大化产量与价格的对应关系。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点以上那部分边际成本曲线

89、、企业长期调整与短期调整的区别:

(1)不仅可以调整产量,而且可以调整生产能力(短期产量的调整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

(2)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能力,而且可以退出所在的市场或进入一个新的市场

90.。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

如果行业内的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就可能扩大产量并会吸引新的企业进入,导致市场供给增加,价格下降,超额利润被消除如果企业亏损,则会退出所在行业,导致市场供给减少,价格上升整个行业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中91. 完全竞争长期均衡的效率

。。①P=minLAC=LMC=SAC=SMC ②每个企业的规模都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效率最高的

。。③最低成本意味着最低的社会资源的投入和最低的消费者支付④此时所有企业均处于盈亏平衡状态,没有超额利润⑤如果所有行业都实现长期均衡,社会资源配置最优

92.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与实际支付货币之差。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以一定价格向市场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时,愿意接受的货币与实际支的货币数量之差。

93. 垄断市场的特点

。。①唯一生产者,是价格的制定者②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③市场进入被封锁④信息不对称

94.。完全垄断的形成原因:

。。①自然垄断: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比多家企业提供更为经济,通常是规模经济引起

。。②资源控制:一家企业独占生产某产品的全部或关键性资源③专利垄断。④政府特许

95.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即为行业(市场)需求曲线,为负斜率曲线。即要想多销售商品,它就必须降低价格

完全垄断市场上,平均收入曲线与边际收入曲线分离,且边际收入曲线处于平均收入曲线之下MR

96.。当价格(平均收入)随需求量(企业产量)线性下降时,边际收入的下降速度是价格下降速度的2倍

97. 价格歧视: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特征的买主出售由同一企业生产出来的相同产品

实施条件: 1. 完全垄断 2. 分割的市场独立存在,市场间客户与产品均不能相互流动

3. 各市场具有不同的需求曲线或需求弹性

1、成本理由:垄断者向不同市场(消费者)提供相同产品的成本差异。比如,垄断者向大商场和小经销商提供货物的成本差异。成本的差异构成价格歧视的合理基础,此时,对所有用户索取同一价格是无效率的和不公平的。

2、需求理由:价格的差异反映用户群体不同的需求特点。

原因:

在统一定价时,垄断企业以MR=MC确定产量及相应价格

?消费者得到消费者剩余

?通过价格歧视,垄断者可以将全部(或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企业收入

用于价格歧视区分顾客的方式:

。。①性别②年龄③时间④地区⑤收入⑥议价能力⑦种族⑧语言9 流动性

98.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进行比较:

竞争市场:供求定价,供给曲线决定于边际成本垄断市场:企业定价,定价原则:MR=MC

【对比可见:与竞争者相比,垄断中以更高的价格提供更少的数量。】

99.。对垄断的评价:

。。①社会福利从消费者向生产者转移:消费者剩余CS下降,生产者剩余PS上升。②在长期内经济利润为正值。

③P>MC,价格并不等于边际成本,资源没有得到最优配置。④产量少,价格高。⑤存在社会净损失

存在的问题:

。。①技术上的低效率:垄断企业相对缺乏成本控制的动机,也缺乏成本控制的参照

。②寻租行为:垄断企业会花很大费用来维持垄断力量。③价格歧视:的可能性很大④技术进步缓慢

对付垄断的公共政策:

。。①用反垄断法(Antitrust Law)增强竞争

②管制垄断者行为:主要是产量与价格的制定方法。常见:边际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问题:企业有可能夸大成本、逃避监督;不能激励企业降低成本③公有制:政府不是管制私有的自然垄断产业,而是政府拥有并经营自然垄断产业。如供水、电力、电信、邮政等。投票机制不如利润动机④无所作为:政府不必解决垄断的无效率。“市场失灵”的程度远远小于“政治失灵”

100.。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①很多买主和卖主,企业是市场价格的影响者②进出行业较容易③企业生产有差异的替代品。

性质:

。。①社会净损失继续存在②低效率的生产==过剩的生产能力1)短期过剩2)长期过剩③企业只获得正常利润。。④消费者支付了较高的价格,获得较少的产品

101.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①厂商数量少②产品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同质:纯粹寡头,异质:差别寡头③进出市场都有障碍,一般是资本规模及专用性障碍④厂商之间明确的相互依存性,因为任何一个厂商的变动都会引起对手的反应

④信息不完全和厂商行为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竞争状态的不确定性

102. 价格博弈:囚徒困境

博弈(game):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一定的规则进行决策并从中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博弈论(Game Theory):研究博弈参与者在利益冲突条件下进行决策的理论。

103. 囚徒困境

合作博弈中,参与人可以建立联盟,安排补充支付(价格、利润、变动成本)并达成约束行协议。非合作博弈禁止共谋性沟通、补充支付安排和第三方实施的约束协议。

104.非合作博弈强调个人理性和个人最优决策。

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别:是否存在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

支配策略(dominant strategy) :上策,不管对方采取什么行动,能导致最高收益的策略。

被支配策略(dominated strategy):下策,无论对方如何选择,该策略都将导致收益最差。

105 纳什均衡:给定对方的策略,任何一方都不能通过单方改变策略而改进收益的策略组合。

106 支配策略(dominant strategy) :不管对方做什么,对博弈方都是最优策略。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给定竞争对手的策略,博弈方所能采取的最好策略

107 重复博弈——同样的博弈重复进行多次

无限重复博弈:一次一次无止境地行动,参与人从每次行动中得到收益;存在货币的时间价值问题;采用“触发策略”有助于形成共谋。

无限重复博弈:一般地,利率低时,企业会发现共谋索取高价可获最大利润。

108 通常来说,市场进入壁垒越高,在位企业的市场势力就越强

109 市场边界:技术进步与产业融合

潜在竞争:限制定价(垄断的高利润可能诱使潜在的竞争者开发替代品进入行业。为了维持长期利润,垄断者可能放弃一部分短期利益、维护长期利益。即在短期设定低于利润最大化的价格,阻止潜在的竞争者进入) 110 进入遏制:威胁与承诺

承诺——对局者所采取的某种行动,这种行动使其威胁变成一种可信的威胁

11 掠夺性定价(predatory pricing) 指以迫使对手退出为主要目标的定价策略。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损害对手,迫使其退出。

目的除迫使对手退出外,还有:向进入着传递低成本信息;树立企业的“强硬”名声;用于成长市场

掠夺性定价成功的条件:被掠夺者存在财务限制;已经获得长期生存所必需的市场份额。

经济学基础概念总结

经济学基础 概念总结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拥有的稀缺资源中生产出最多的物品和劳务。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动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个小时(或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滚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表述: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未要求) 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绝对优 势。 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机会成本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比较 优势。 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市场: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这个卖者被称为垄断者。 寡头:有几个并不总是主动地进行竞争的卖者,这种市场被称为寡头。 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

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经典概括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 2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 的惩罚。 2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 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3.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丰富和发展真理。 4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I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 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II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1.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途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 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 3.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状态) ①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求我们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山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与核心) 1.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 点看问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同一性是指双方相互 依存、相互贯通,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法解决矛盾。 3.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 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岀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 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 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 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辩证唯 物 论 认 识论 唯物 辩 证 法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 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微观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 "假设和 "完全 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 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 ,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 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 求自 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 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完全信息 "假设指经济 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 实证 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 析 是 描述经济现象 "是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 上是如何解决的。在揭示有关经 济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 济学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 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 陈述经济行为 及其后果,并试图对 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 析是研究经济活动 "应该是 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 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 常要以一定的价 值判断为基础,提出 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 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 范经 济学 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 ,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 行评价,并进 一 步说明一个经济体 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 济政策。 静态 分 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 程的分析。 个人 需 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 某一特定期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 件下 ,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 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 的 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 法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或下降 ),会导致对该商品的 需求 弹性的种类 ①若Ed = o ,为完全无弹性。②若0< Ed <1,为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 ③若Ed = 1,为单位弹性或 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 ⑤若Ed =无穷,为完全弹性。 需求 的 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 某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 M*M/Q 。需求的 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M=dQ/Dm*m/Q ) 商品 分 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需求 的 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 时期 内,需求量变动 计算公式为: 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 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表示在一定 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 弹性,其 Ed=- △Qd/ A 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 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 Ed=- 也就是说,商品或劳 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dQ/dP*P/Q )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 分 析就是分析经济现 衡状态的过程,即完 变化,以及有关经济 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 象的均 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 全不考虑时 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 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动 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静态 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 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 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 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 化所 引起的需求数量 移动。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自身的价格 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 的变化,也就 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 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里 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中的变 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 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 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由所有个 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需求量的减少 (或增加 ); 单一弹性。此时需求 数是奢侈品的需求。 相等。 ④ 若 l< Ed <无穷,为富有弹性。大多 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它表 示商品需求量相对变 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弧弹性的计算公式: EM=- △ △△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2014届《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哲学概论:(一) 【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⑴哲学源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哲学指导生活。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需要进行专门学习才能获得,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 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 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 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 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⑴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⑵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⑴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⑵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三)

经济学基础名字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 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2.的该商品的数量。 3.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5.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7.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8.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9.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10.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1.弹性:一般来说,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12.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化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13.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4.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的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15.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17.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1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19.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20.供给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21.供给的价格点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22.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就是: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3.第三章效用论 24.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5.效用单位: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 26.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总和。 27.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8.边际量: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分配;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由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7)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原因: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且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 ②主要目标: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8)企业的作用、公司类型: (9)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含义: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重要性:企业经济效益是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综合国力 途径:①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②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坚持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五篇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一) 20xx年9月,我进入了梦想中的大学,对商院对无锡,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又喜欢。连锁经营管理,这门专业是我所钟爱的,因为学好它可以对我未来的梦想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大学的课程很轻松,而且基本上都是我所喜欢的。好了,废话不多说,言归正传,下面就说说着我最喜欢的经济学基础课程吧! 经济学是一门很奇妙的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很伟大的学科,他用经济学所独有的理论、方法,阐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无论是战争、爱情,还是天灾、人祸,都能从中找出经济学的影子来,这是多么令人吃惊啊!这充分展现了经济学那无与伦比的魅力! 说起经济学,就不得不提起我们的经济学老师,她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每次上课都要给我们放ppt课件,但是那个投影仪她总是弄不好,所以每次上课前总是手忙脚乱的让我们帮忙弄投影仪就是必经的场景了。经济学老师每上几次课都要给我们弄一个实训课,让我们对那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在我们的印象中比较有趣的是那次拍卖会和辩论赛。还记得拍卖会那次,哟由于当初选择小组家庭条件时,我们是第一组嘛,有先选择权,当然选最好的,小资家庭,经营珠宝首饰,月最低收入50万元,公司名称:大雄珠宝…… 就这样,我们成了全班5个小组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家庭,以至于在拍卖会的时候,所有的拍品都被我们拍得,还爆出了天价n97手机的事,现在回想起来挺高兴,大雄珠宝,够牛x!还有就是那场关于经济学的辩论赛,辩题是:大学生到底应不应该谈恋爱。我方观点是:大学生不应该谈恋爱。实训计划书上要求我们用经济学知识来进行辩论,可是我们没用任何经济学知识,全在那唇枪舌战了,最后不知道谁弱弱的说了个边际成本,下课铃声响,辩论赛宣告结束。 经济学是一名很有意思的学科,现实中所有的事都可以在经济学中找到答案

经济学概念总结

微观经济学关键概念中英文对照CHAPTER 1 scarcity稀缺性 economics经济学 efficiency效率 equity平等 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 rational people理性人 marginal changes边际变动 incentive激励 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 property rights产权 market failure市场失灵 externality外部性 market power市场势力 productivity生产率 inflation通货膨胀 business cycle经济周期 CHAPTER 2 circular-flow diagram循环流向图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生产可能性边界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 positive statements实证表述 normative statements规范表述 CHAPTER 3 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 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 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 imports进口 exports出口 CHAPTER 4 market市场 competitive market竞争市场 quantity demanded需求量 law of demand需求定理 demand schedule需求表 demand curve需求曲线 normal good正常物品 inferior good低档物品 substitutes替代品 complements互补品 quantity supplied供给量 law of supply供给定理 supply schedule供给表 supply curve供给曲线 equilibrium均衡 equilibrium price均衡价格 equilibrium quantity均衡数量surplus过剩 shortage短缺 law of supply and demand供求定理 CHAPTER 5 elasticity弹性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价格弹性 total revenue总收益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收入弹性 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供给价格弹性CHAPTER 6 price ceiling价格上限 price floor价格下限 tax incidence税收归宿 CHAPTER 7 welfare economics福利经济学 willingness to pay支付意愿 consumer surplus消费者剩余 cost成本 producer surplus生产者剩余 efficiency效率 equity平等 CHAPTER 8 deadweight loss无谓损失 CHAPTER 9 world price世界价格 tariff关税 CHAPTER 10 externality外部性 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外部性的内在化Coase theorem科斯定理 transaction costs交易成本 corrective tax矫正税 CHAPTER 11 Excludability排他性 rivalry in consumption消费中的竞争性 private goods私人物品 public goods公有物品 common resources公有资源 free rider搭便车者 cost-benefit analysis成本收益分析 Tragedy of the Commons公有地悲剧CHAPTER 12 CHAPTER 13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1. 资源利用:资源利用:即怎样把各种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资源闲置在宏观经济学中意味着工人失业、机器停产,严重的话会造成经济萧条。因此“资源利用”是宏观经济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2. 两部门经济:是指仅有工商与居民户的经济体系,大体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其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 3. 有效需求:是尅恩斯提出来的一个概系,指与供给相均衡的市场系需求,按凯恩斯观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灵活偏好等三个基本心理定理,市场有效需求会低于潜在的充分就业的总需求,并进而导致非自愿失业,对此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干预来解决。 4. 边际消费倾向:时至最后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这条定理的基本内容就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逐渐递减。 5. 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按凯恩斯定义,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按这一贴现率,资本资方在其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观值等于该资本资方的供给价格,换句话讲资本边际效率就是一定的资本预期在未来寿命期间所产生的边际收益效率。 6. 灵活偏好:是指人们由于偏好货币使用后的灵活性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它包括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它促使人们将货币保持在手中而不用投资和消费,从而导致市场需求减少。 7. 消费函数: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加入消费仅由收入决定,即消费是国民收入的函数:C=f(y),为简化,又进一步假定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即C=f(y)=C0+Cy, 其中,C0 为自发消费,与收入无关,cY 为引致消费,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C为一定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 8. 总需求:指市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以及出口国外需求。 9. 货币幻觉:即只看货币工资的名义价值,而不注意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变动。这时如果物价水平上涨,将导致实际工资下降,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厂商会认为有利可图,趁机扩大生产,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10. 适应性预期:即会根据以往通货膨胀的经验对未来即将发生的通货膨胀做出预期。这时“货币幻觉”消失,工人会以物价上涨为由,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以维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准。 11. 理性预期:认为人都是有理性的,能根据他所掌握的大量信息对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符合实际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2. 价格刚性:总需求与总供给并不总能达到均衡。是因为价格并不总是灵活的,完全伸缩性的,而是存在将价格黏性,即价格水平并不能完全随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13. 需求管理:通过财政政策手段,辅之以货币政策手段,人为地调控总需求,以达到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这也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4. 宏观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和财政支付手段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一定的宏观财政政策目标。一般讲,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支出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15. 赤字财政:为了刺激有效需求,一方面要增加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有不能增加税收,这样就出现了赤字财政。 16. 宏观货币政策:有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般主要是 稳定货币,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17.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资产市场上公开销售或购进政府发行的国债。当中央银行 售出债券时,就会相应的收回货币,使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减少;当中央银行购进债券时,则会相应的发出货币,是市场上的国币供给量增加。 18. 再贴现率:是由中央银行对市场货币量进行调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中央银行 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收取的利息率。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就会减少他们从中央银行借入的贷款,从而使市场货币量减少,反之,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就会增加他们从中央银行借入的贷款,从而使市场货币量增加。

2017届高考哲学知识点总结(吐血推荐)

(标示★的为复习的重要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理解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 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 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 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第四节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经济评价方法 第二节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经济学概念总结

微观经济学关键概念中英文对照CHAPTER 1 scarcity 稀缺性economics 经济学efficiency 效率equity 平等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rational people 理性人marginal cha nges边际变动incentive 激励market economy 市场经济property rights 产权market failure 市场失灵externality 外部性market power 市场势力productivity 生产率inflation 通货膨胀bus in ess cycle经济周期 CHAPTER 2 circular-flow diagram 循环流向图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生产可能性边界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macroec ono mics宏观经济学positive stateme nts 实证表述no rmative stateme nts 规范表述 CHAPTER 3 absolute adva ntage绝对优势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comparative adva ntageb 匕较优势imports 进口 exports 出口 CHAPTER 4 market市场competitive market 竞争市场qua ntity dema nded 需求量law of demand 需求定理dema nd schedule需求表dema nd curve需求曲线normal good 正常物品inferior good 低档物品substitutes 替代品complements 互补品quantity supplied 供给量law of supply 供给定理supply schedule 供给表supply curve 供给曲线equilibrium 均衡equilibrium price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quantity 均衡数量surplus 过剩 shortage 短缺 law of supply and dema nd 供求定理 CHAPTER 5 elasticity 弹性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 nd 需求价格弹性 total revenue 总收益 in come elasticity of dema nd 需求收入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 nd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给价格弹性 CHAPTER 6 price ceiling 价格上限 price floor 价格下限 tax incidence 税收归宿 CHAPTER 7 welfare econo mics 福禾U经济学willi ngn ess to pay 支付意愿con sumer surplus消费者剩余cost 成本producer surplus 生产者剩余efficiency 效率equity 平等 CHAPTER 8 deadweight loss 无谓损失 CHAPTER 9 world price 世界价格tariff 关税 CHAPTER 10 externality 外部性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 外部性的内在化Coase theore m科斯定理transaction costs 交易成本corrective tax 矫正税 CHAPTER 11 Excludability 排他性 rivalry in consumption 消费中的竞争性private goods 私人物品public goods 公有物品com mon resources 公有资源free rider 搭便车者 cost-be nefit an alysis成本收益分析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公有地悲剧 CHAPTER 12 CHAPTER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