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2003至2004年度第二学期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B

华东师范大学2003至2004年度第二学期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 B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B)

2003—2004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化学教学论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二三

总分阅卷人签名

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每题3分,共18分)

1. 化学课程标准采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管理模式。()

2. 化学教学评价加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质性评价,逐渐淡化量化评价。()

3.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进度和方向。()

4. 化学教学中的“教为主导”就是教学中学生要按教师的安排和意图进行学习。()

5.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选修课,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开设。()

6. 化学教学论是随着化学科学的产生而形成、发展的。()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 说说化学教科书编制坚持“三序”结合的意义。

2. “发现学习是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是机械学习”观点辨析。

3. 即将实施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结构及如此设置的意义。

4.简述观察能力的结构特征。

三、设计题:(共50分)

1.探究性实验演示的一般过程是什么?请你根据上述活动程序设计一个“过氧

化钠与水反应”的探究性实验演示教学微型教案(5分钟左右),同时注意体现实验演示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25分)

2.为高中教材“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节内容编写出教学目标,制定本节

课的教学思路。(25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

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判断题(每题3分)

评分:应判断出“正确的”得3分,应判断出“错误的”得2分,修正1分。

1、错误。化学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制定颁布的,是全国各地中

学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错误。化学新课程中提出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学评

价方式。

3、错误。新课程形势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指导者、咨询者。

4、错误。化学教学中倡导教为主导,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

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引导和疏导。

5、错误。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必修课。

6、错误。化学教学论是化学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后与化

学学科与化学教育。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说出教科书编制“三序”结合原则的内涵(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

的认识顺序、学生心理发展顺序在教科书编制时的有机结合)。 3分每个“序”简要做说明解释。5分

2、这一表述是不正确的。2分发现学习不一定就是意义学习,也有可能

是机械,如果是盲目的试误式发现学习,就有可能是机械的;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如果教师教授得法,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3分判断一种学生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学习,关键在于新学知识是否与已有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生表现出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在新学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既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3分

3、答案要点:

(1)高中化学课程结构:模块化设置,分必修、选修两类,必修包括化学

1、化学2两个模块,选修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

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选修模块不能说出具体名称也可)3分(2)意义:从体现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主体性、体验性等几个方面

展开阐述5分。

4、选择力、程序力、敏感力、准确力,每一要素适当加以展开说明。每要

素2分。

三、设计题(每题25分,共50分)

1、(25分)

探究性演示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收集证据——科学抽象——

结论6分。探究教案15分。教学时间、语言组织、书写等因素 4分。

2、(1)教学目标:合理、准确、多样。10分

(2)教学思路:安排合理,充分兼顾教学过程的多个要素,能够运用一些较为

新意的一些思路、方法(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