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2)
研究鲁迅的课题报告

研究鲁迅的课题报告研究鲁迅的课题报告一、引言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鲁迅被广泛认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通过深入研究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二、鲁迅的生平与背景•生平概述:鲁迅的出生、成长环境等基本背景。
•教育经历:鲁迅的教育背景和对其思想的影响。
•知识背景:鲁迅对西方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等的深入研究。
三、鲁迅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反对封建文明–批判旧文化与封建思想–主张现代化与民主思想2.关注社会问题–揭露社会不公与压迫–呼吁社会改革与人道主义3.文学探索与创新–塑造个性化人物形象–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四、鲁迅的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反映社会的疯狂与扭曲–探索个体的心理世界2.《阿Q正传》–塑造阿Q形象,批判民族虚无主义–表达对于弱者的同情与关注3.《呐喊》–揭示晚清社会的苦难与绝望–展现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五、鲁迅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与贡献1.文化启蒙与传统批判–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与反思–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语言革新与文学风格独创–提倡白话文,拓展文学表达范围–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写作3.思想影响与社会转型–鼓舞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展–对后来的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六、结论通过对鲁迅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程,也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思想启示。
鲁迅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思考当代社会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鲁迅的课题报告(续)七、鲁迅的影响与争议1.文学影响力广泛–鲁迅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对许多作家、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胡适、贺敬之等2.引发的思想争议–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引发争议与质疑–有人指责他过于悲观与消极,缺乏对建设的积极思考八、鲁迅的价值与意义1.历史意义–鲁迅代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转型与变革–他的作品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与文化思潮2.价值与启示–鲁迅坚持言论自由、民主与人权的追求,在当代仍具有重要意义–他对于社会责任与人道主义的关注,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反思九、进一步研究的建议1.对鲁迅作品的深入细读–分析其文学技巧、思想意义等方面的具体细节–探讨他作品中的时代背景、社会问题等影响因素2.与其他文化思潮进行对比研究–将鲁迅放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考察与比较–探究他与其他文化思潮的共性与区别3.鲁迅与当代社会问题的联系–探讨鲁迅的思想与当代社会问题的关联与适应性–分析他的思想在解决当代问题中的指导意义十、参考文献•鲁迅《鲁迅全集》•胡适《鲁迅评传》•贺敬之《鲁迅与现代中国》以上为鲁迅课题报告的初步草稿,可作为研究的参考与起点。
209019鲁迅研究作业及答案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升本 (三)

《鲁迅研究》作业 (多选题)1、在《关于知识阶级》一文里,鲁迅指出,知识阶级永远不满足于______,是永远的______。
()A现实 B现状 C现在D批判者E战斗者本课程全部作业及答案:用最流行的聊天软件加:ylitw20082、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多在两个时代中循环,这两个时代便是______、______。
()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B被压迫和被损害的时代C被封建阶级统治的时代D暂时太平和安稳的时代E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3、鲁迅所批判的“国民性”弱点主要有______、______。
()A“瞒”和“骗”B消极,无所作为C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D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E偏激,富于冒险精神4、鲁迅的小说《示众》代表了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艺术的最高水平,其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与丰富,具有极强的______和______的艺术特点。
()A象征性 B具象性 C具体性 D可感性 E可观性5、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提出了______和______的思想主张。
()A立人 B立事C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 D 启蒙 E 立意6、《铸剑》的主人公为______和______。
()A眉间尺B宴之敖者C庄子D后羿E墨子7、鲁迅认为绍兴的两种有特色的鬼是______和______。
()A吸血鬼B女吊C无常D男吊E义勇鬼8、鲁迅小说创作具有哪两个特点?()A“表现的深切” B “思想激进” C 再现性强 D 理想主义E“格式的特别”9、鲁迅在《孤独者》这篇小说里,始终突出的是两个感受。
而且都是趋于极端的,一个是极端的______感,一个是极端的______感。
A 异端B 兴奋C 希望D 绝望E 反抗10、鲁迅的杂文创作坚持开展哪两个原则?()A 文明批评B 常态批评C 社会批评D 常情批评E 文学批评11、以下哪些著作曾对《铸剑》中的故事作过类似的记载?()A 《搜神记》B 《春秋》C 《汉书》D 《列异传》E 《史记》12、下列哪些作品不属于《故事新编》?()A 《补天》B 《采薇》C 《复仇》D 《怀旧》E 《非攻》13、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A 鲁迅对待中外文化关系的正确态度,对当代中国也有借鉴意义;B 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可以说是光彩夺目的一页,他重视主体精神文化建设的做法,对今人也有所启发;C 鲁迅对于整体文化的全局性眼光,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好具体文化领域的价值与整体文化发展的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为今人提供了一种参照。
2018-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优秀word范文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篇一:关于鲁迅的读书报告关于鲁迅的读书报告201X210173 肖婧怡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初识鲁迅可能从我上语文课开始,那个瘦瘦的身体,黄里带白的皮肤,似乎如同大病愈初的病人一样脸色憔悴,但是精神很好,整个人精神焕发,眼神炯炯有神的他就伴随着我们的语文学习,甚至是他开创了中国的现代文学。
他的头发一根根直直地竖着,没一根是耷拉着的,都那么长,头顶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胡须——浓密极了,而且极其像隶书的“一”字。
那个一字眉像极了他的品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他唤醒中国。
总有人说在当今中国不应该再学习鲁迅,而我认为当今中国仍需学习鲁迅。
鲁迅的精神是每一个时代所应该具有的。
第一,他有非常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当他看见民间疾苦,当他选择弃医从文的时候,他便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
当他被日本一个中国人给俄军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正被砍头,一群虽强壮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
日本学生拍手欢呼万岁,声震屋瓦,深深刺痛了他,他于是愤然离开。
当他认识的医学只能医治人的身体不能医治人的心灵。
他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觉醒意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二,他参与了新文化运动,运用白话,完成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小说,追求民主。
这体现了他接受新思想,是一个有前瞻性的人,而且这体现了他的政治追求。
在当今社会,万千世界时刻变化,我们需要接受新知识但是我们同时需要辨别。
同时政治不是离我们很远的事情他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学习他的意识,同时不要将自己束之高阁,应该了解政治动态,了解正能量新思想,同时应该在同学中形成新思潮。
第三,他的视角独特,塑造了多个成功的人物,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在题材的选择上,鲁迅对古典文学中只选取“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鲁迅研究】第二章 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

《长明灯》 1925年的小说 批判封建主义并热情赞 颂反封建民主战士的作品。疯子形象
小说的主人公“疯子”,实际上是又一个被迫害的反 封建民主战士的形象。他却要坚决地“熄掉长明灯”。
他没有丝毫“劝转”吃人者的打算,更不怕封建统治者的 威胁迫害,勇敢地发出了“我放火”的战叫,表现了作者 彻底烧毁万恶的封建社会的坚强意志和不妥协的反封建 的战斗精神。
四、反映被压迫的劳动妇女问题
1.《祝福》祥林嫂这个“回头人”出嫁的悲剧,深刻地反 映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残酷迫害,从而 表明了只有彻底地推翻旧制度和旧礼教的反动政治,才 能使祥林嫂那样的劳动妇女们得到真正的解放。
2.《离婚》爱姑形象的塑造,有力地说明了被压迫人民必 须克服自身的思想弱点,才能进行更坚决、更彻底的反 抗斗争。
反映出鲁迅在苦闷中追求,在探索中前进的思想。正如 他在扉页上引用的《离骚》中的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两者的艺术成就
《呐喊》和《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
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国的文坛,标志着中国文学现 代化时代的到来。
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开拓 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给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提供 了艺术圭臬。
它最早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为中国现代文学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呐喊》《彷徨》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我国辛亥革命前 后、五四时期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的社会现实生 活面貌,揭示了“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 总结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作者所关注 和探索的中国革命的一些其他的重大课题。
写作于1921年的《故乡》反映了旧中国军阀混战下农村 破产、凋敝的真实图景。
2002年1月浙江省自考鲁迅研究真题及答案

2002年1月浙江省自考鲁迅研究真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用文言写作的。
[每空1分]2.伯夷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每空1分]3.鲁迅在《药》的结尾中添上一个,增加了作品的“”。
[每空1分]4.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
[每空1分]5.茅盾先生认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将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
[每空1分]6.鲁迅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而且要”。
[每空1分]7.在鲁迅看来,杂文应该“是匕首,是,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每空1分]8.“革命被头挂退的事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
也就是内里蛀空”。
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
[每空1分]9.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词微而显,”。
他称赞《儒林外史》的“,婉而多讽”。
[每空1分]10.鲁迅一生共创作了杂文集本,其中三本是以为题。
[每空1分]11.在《野草》中的《》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的处世态度。
[每空1分]12.《野草》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寻找感情的,使诗意显得富有和多层次性。
[每空1分] 13.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为“”,以具有物质感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每空1分]14.鲁迅认为《诗经》中,《》诗是“闾巷之情诗”,最有价值。
[每空1分]15.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的不平”。
[每空1分] 16.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每空1分]17.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放了光辉。
[每空1分]18.鲁迅认为唐诗发展的原因,是和唐人重视的观念分不开的。
[每空1分]19.鲁迅在研究古代文学中,写了断代的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
本科.鲁迅研究.资料

高自考《鲁迅研究》【填空题】1. 鲁迅的创作: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
3)鲁迅一生共创作杂文700多篇,结为16集,约135万字,在其170万字的全部著作中,占将近百分之八十。
2.《摩罗诗力说》1.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不朽之作。
2.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写道:“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3.《摩罗诗力说》介绍英国的两位浪漫主义诗人是拜仑(裴伦) 和雪莱(修黎)。
4.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提出:“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5.《摩罗诗力说》介绍英国的两位浪漫主义诗人是__拜仑__和__雪莱__。
6.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提出:“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_爰生自觉_”。
7.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系统评介西方文艺思潮的论著。
8、鲁迅的长篇论文《摩罗诗力说》写于留学日本时期,后收入哪部作品中?(《坟》)9.(《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开创时期的杰出之作。
10.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
11.(《摩罗诗力说》)一文是鲁迅早期美学思想的价值表现。
12.(《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开创时期的杰出之作。
13.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
14.(《摩罗诗力说》)一文是鲁迅早期美学思想的价值表现。
3.《野草》:1.鲁迅曾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
2.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奴才哲学)。
3.鲁迅曾称《野草》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
自考《鲁迅研究》练习题2022年

鲁迅研究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鲁迅式思维”的特点,最主要的体现为思维的()A.开放性B.反叛性C.包容性D.逻辑性答案:B解析:“鲁迅式思维”的特点,最主要的体现为思维的反叛性。
这种思维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怀疑”。
2.鲁迅精神首先体现为()A.韧性的战斗精神B.自我牺牲的精神C.自我批评的精神D.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鲁迅精神首先体现为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他呼吁人们“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
”3.鲁迅去南京求学的时间是()A.1895年B.1896年C.1897年D.1898年答案:D解析:鲁迅,姓周,幼名樟寿,字豫才,于1898年在南京求学时改名树人。
4.提倡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与《语丝》站在一条战线,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的杂志是()A.《新青年》B.《未名月刊》C.《莽原》D.《现代评论》答案:C解析:《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与《语丝》站在一条战线,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势。
5.1935年,瞿秋白英勇就义,为了悼念他,鲁迅全面负责编校装帧他的遗著,并将其定名为()A.《海上述林》B.《赤都心史》C.《鲁迅杂感选集》D.《多余的话》答案:A解析:1935年6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罗汉岭前英勇就义,鲁迅万分悲痛,为了哀悼这位殉难的知己,他全面负责编辑、校对、装帧瞿秋白翻译的遗著,并将这部译稿定名为《海上述林》。
6.在鲁迅著作中最早提到“国民”的是( )A.《文化偏至论》B.《摩罗诗力说》C.《斯巴达之魂》D.《“友邦惊诧”论》答案:C解析:鲁迅最早是在《斯巴达之魂》(1903年)中,提到“国民”。
7.鲁迅通过“老莱子娱亲”、“郭巨埋儿”两件事来抨击中国封建道德的虚伪性的文章是()A.《五猖会》B.《狗·鼠·猫》C.《二十四孝图》D.《琐忆》答案:C解析: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曾举“老莱子娱乐”、“郭巨埋儿”这两件事来抨击中国封建道德的虚伪性。
鲁迅研究

1鲁迅学习到了新鲜的西方文化和自然科学知识,接受了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的最早地域是(B)A 日本B 南京C 北平.D 上海2.1907年发表鲁迅介绍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论文《人之历史》的报刊是(C)A 《新生》B 《新青年》C 《河南》.D 《时务报》1.在左联五烈士被害两周年之际,鲁迅再次赞扬先烈,声讨反动派的文章是(D )A 《惯于长夜过春时》B 《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和前驱者的血》C 《可罪恶》D 《为了忘却的纪念》2.【单选题】《陇海线上》、《黄人之血》的作者是(A )A 黄震遐B 朱应鹏C 潘公展D 王平陵3.【单选题】在1936年的“两个口号’’之争中,鲁迅主张的是(C)A 革命文学B 国防文学C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D 无产阶级大众文学1. 【单选题】鲁迅的《故事新编》中与《非攻》一起称为姐妹篇的歌颂小说是(D ) A 《铸剑》B 《采薇》 C 《起死》 D 《理水》2.【单选题】取材于古代复仇故事、表现顽强复仇意志的鲁迅小说是(D )A 《非攻》B 《复仇》C 《起死》D 《铸剑》1. 【单选题】鲁迅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吃人”本质的作品是(D )A 《狂人日记》B 《高老夫子》C 《端午节》D 《白光》2.【单选题】“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这这句话出自鲁迅小说(C )A 《幸福的家庭》B 《在酒楼上》C 《伤逝》D 《孤独者》3.【单选题】《阿Q正传》的最初发表时间是(A)A 1921年~1922年B 1920年~1922年C 1918年~1919年D 1923年~1924年1. 【单选题】“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筵宴的厨房。
”这句话出自鲁迅杂文(A)A 《灯下漫笔》B 《高老夫子》C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D 《坟》2.【单选题】属于鲁迅前期杂文集的作品是(A )A 《华盖集》B 《而已集》C 《三闲集》D 《二心集》3.鲁迅写的《答KS君》、《十四年的“读经”》针对的文艺派别是(B)A 国粹派B 甲寅派C 现代评论派D 新月派4.【单选题】“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一语,出自鲁迅杂文(B)A 《灯下漫笔》B 《纪念刘和珍君》C 《为了忘却的纪念》D 《无花的蔷薇之二》1. 【单选题】30年代初,鲁迅写了《“论语”一年》、《小品文的危机》等文,针对论争的作家是(B) A 梁实秋 B 林语堂 C 苏波(杜衡) D 胡适1. 【单选题】鲁迅创作的诗歌诗体有三种:旧体诗、新诗和民歌体诗,共作有诗歌(B ) A 60多首 B 70多首 C 80多首D 90多首1. 【单选题】散文诗《野草》中表现鲁迅痛苦地告别、埋葬旧我的心灵历程的作品是(C ) A 《秋夜》 B 《过客》 C 《墓碣文》 D 《这样的战士》2.【单选题】鲁迅称“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而作的作品是(A )A 《希望》B 《一觉》C 《我的失恋》D 《风筝》1. 【单选题】从“五四”前夕至“五四”高潮,鲁迅诗歌的文体多为(B)A 旧体诗B 新诗C 民歌体诗.D 打油诗1.【单选题】鲁迅辑录古籍的特点之一是(A )2.A 考而后信B 信而后考C 不疑处有疑D 考而不信2.【单选题】鲁迅于1903年发表的介绍法国居里夫人发现镭的经过的论文是(B )A 《科学史教篇》B 《说钼》C 《摩罗诗力说》D 《地底旅行》1.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深受影响的《时务报》的主编是( B)A 章太炎B 梁启超C 严复D 孙中山2.1902年鲁迅赴日本留学,最初选择的人生道路是( B)A 学习救国B 医学救国C 文学救国D 革命救国3.在鲁迅身上,超常的“热情和性格”通常凝聚在一起,集中体现为( A)A 韧性的战斗精神和雄伟的人格力量B 多才多艺与学识渊博C 对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发现D 对活着的文化传统中培育出的“阿Q现象”的发现.4.鲁迅姓周,“树人”一名起用的时间是(C )A 出生不久B 进三味书屋C 进江南水师学堂D 进弘文学院5.鲁迅在仙台医专经过“幻灯片”事件后认识到改变国人精神最有效的手段是(C )A 科学B 民主C 文艺D 火与剑6.鲁迅“弃医从文”后,在东京与周作人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集是( A)A 《域外小说集》B 《海上述林》C 《走出象牙之塔》D 《苦闷的象征》.7.鲁迅思考问题时常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对立的方面联系起来分析,使对问题的思考每每能达到惊人的深刻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 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 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 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 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 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 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3.个性主义与怀疑精神:
个体是标准; 精神为本体。
易卜生《人民公敌》
人 民 公 敌
易 卜 生
玩
人
偶
民
之
公
家
敌
一. 精英文化之选择
1. 历史与精英
(1) 中国近代之历史境况
中
国
传
统
与
西
方
现
代
文
明
的
碰
林 则
撞
徐
(2) 中国近代精英分子的出现
曾国藩
张之洞
郑
观
洪
应
仁
玕
冯 桂
李鸿章
芬
梁启超
(3) 审视与实践
三. 造就英哲之士
1. 鲁迅眼中的“精神界战士”
“此所谓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 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 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 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
人国”(《坟·文化偏至论》)。
作于1936年9月19-20日
大概是明末王思任说的罢:“会稽乃报仇 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这对于我 们绍兴人很有光彩,我也很喜欢听到,或 引用这两句话。(鲁迅《女吊》)
进化论与中国知识分子
歌 德
达 尔 文
鲁迅与尼采
鲁迅对尼采哲学的接受:
1. 直面人生。
酒神精神
2.平等与自由:
权利派——法国大革命 力量派——尼采
远去的足音
谭 嗣 同
2. 鲁迅的出现
(1) “关押自己的牢笼”
反物质而重精神
矛盾交织、相互渗透
社会改造、个Leabharlann 存在的形上思考美 · 列 文 森
(2) “精神界之战士”
对启蒙的怀疑 对个体的崇信
《药》
德
·
施
尼采
蒂
纳
胡适
陈独秀
二. “立人”探索
1.早期鲁迅的精神探索
钱玄同
(1) 对尼采的接受
欧洲近代精神的“个人主义” 对精神性“人”的发现
《狂人日记》 意象的现代特质 :
现代社会知识体系
空间: 故乡;某地候补;狼子村
时间: 否定历史-仁义道德的历史。 从来如此;四千年从来如此;
现代知识: 人的进化;救救孩子;
“奴奴本是杨家女, 呵呀,苦呀,天 哪!···”
《女吊》最末 一句:“···我 到今年,也愈 加看透了这些 人面东西的秘 密。”
《狂人日记》内说:“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 都写着两个宇,是‘吃人’。”我觉得他这 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 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 伎俩,都被他把黑幕揭破了。我现在试举几 个例来证明他的说法···
实践作用
2. “个人”与“民众”
(1)启蒙与解放
火
《玩偶之家》 (2)精神界战士与大众
,想看好花,一 土”(《坟·未有天
前》)。
《伤逝》
《药》
3.早期鲁迅文化意识的哲学思想基础 早期鲁迅文化意识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的意志论”。
在一个民众政权的统治下, 受害者将无处伸冤。
《示众》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鲁迅主要取法对象是西方浪漫主义的哲 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社会批评家(尼采、克尔凯 郭尔、易卜生、拜伦、雪莱、密茨凯维支、裴多芬、普希金、 莱蒙托夫等),这一哲学思想体系影响到了鲁迅对社会历史 的看法。
鲁迅在东京
日·伊藤虎丸
(2) 对传统的反叛深度
对一切传统观念和物质基础的反叛
人的解放
现代性的怀 疑
人类的精神个性的进化
普罗米修斯
(3)早期鲁迅的精神探索历程
“船坚炮利”的物质文化
“兴业振兵之说,······按其实则 仅眩于当前之物,而未得其真 谛”(《坟·科学史教篇》)。
西方“议会制度”的制度文化
3.超越的可能
个人主义?抑或自由主义?
胡适
西方文化“根柢”——“人”的精神
“欧美之强,······根柢在人” (《坟·文化偏至论》)。
2. 鲁迅所理解的“科学”(现代)精神
鲁迅并没有把科学作为单纯的实用之学,将科学与
西方文化联系起来看,鲁迅更深刻地觉察到了具有主体 性的“人”这个内在支撑点!
少 年 中 国 说
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当务
之急是“道德之立”,“发 明一种新道德,以求所以固 吾群、善吾群、进吾群之 道”。
到了如今,我们应该觉悟!我们不是为 君主而生的!不是为圣贤而生的!也不是为 纲常礼教而生的!甚么“文节公”呀,“忠 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圈套,来 诳骗我们的!我们如今应该明白了!吃人的 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
——吴虞:《礼教与吃人》1919 年
11月1日《新青年》6卷6号。
吴虞
鲁迅研究(2)
鲁迅思想与精神形象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 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
《秋夜》)
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
我读《新青年》里鲁迅君的“狂人日 记”,不觉得发了许多感想。我们中国人, 最妙是一面会吃人,一面又能够讲礼教。吃 人与礼教,本来是极相矛盾的事,然而他们 在当时历史上,却认为并行不悖的,这真正 是奇怪了!
(1) 复兴民族的希望
诗人·拜伦
(2)对“精神界战士”的历史评价
“由历史所指示,凡有所改 革,最初,总是觉悟的知 识者的任务”(《且介亭杂
文·门外文谈》)。
一方面可以唤起民众、引导 民众,以先觉者的意志、思 想,将广大民族从昏昧麻木 的精神状态中引向一个明晰 的历史方向;另一方面,这 样一些先觉者们确实能够在 个人人格精神上,在更大范 围内施加影响、从而集聚起 来一个愈加完善缜密有效的 思想意识核心,从而在历史 进程中显示出来更为强大的
“故是非不可公于众,公之则果不 诚;政事不可公于众,公之则治不 郅。惟超人出,世乃太平。苟不能 然,则在英哲。”(《坟·文化偏至
论》)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 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 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
不幸的。”
四. 境遇的焦虑
1.在历史中成长 2.内在的矛盾
(1)执着与绝望
(2)笔:孤独的对抗
祥林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