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肠管(置管)

合集下载

鼻肠管的护理知识.ppt

鼻肠管的护理知识.ppt

维护肠屏障功能, 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降低肠源性 感染的发生
利于肠蠕 动功能
利于免疫功 能的调控
符合生理, 易消化吸收
营养全面、 安全、经济
肠内营养的途径
途径
1
口服
2 鼻胃管
3 鼻肠管
4 胃造瘘术
5 空肠造口管
6 肠瘘口置管
鼻肠管的使用
鼻肠管的放置途径
鼻肠管的特点
鼻肠管的使用
1、全长1.4-1.5米,不透X光。 2、尾端螺旋,行幽门后置管, 有效降低反流与误吸。 3、医用级聚氨酯材料,对鼻 黏膜、消化道的刺激、压迫小。 4、管径细,生物相容性和柔 韧度好,使用较舒适,易耐受。 5、独特“小尾巴”设计,方 便医生术中夹取。
盲插法操作步骤
步骤十 鼻部不固定,将管道
悬空约40cm, 固定于近耳 垂部。
鼻肠管的使用
盲插法操作步骤
步骤十一
在胃动力正常情况下
,管道会在24h内通过幽门
,当管道的第三个标记到
达病人鼻部后固定管道。
24
无禁忌者,每2小时注
温水30ml,有助于管道的推
进,胃动力药吗叮啉口服。
鼻肠管的使用
盲插法操作步骤
并发症的护理
腹泻: 1.进行肠内营养时,遵循浓 度由高到低、容量由少到多 、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 2.肠内营养液注意无菌操作 ,现配现用。 3.使用含纤维素的肠内营养 剂以降低腹泻发生;乳糖不 耐受者,给予无乳糖配方。
并发症的护理
腹泻: 5.输注过程中使用持续加温器 保持营养液的恒定温度。 6.采用营养泵持续滴入。 7.避免使用引起腹泻的药物。 8.腹泻发生时,查找原因、及 早治疗,加强皮肤护理。必要 时可对症给予收敛和止泻剂。

鼻肠管的留置及的临床应用

鼻肠管的留置及的临床应用

步骤三:继续推送
通过贲门的第一个刻度45-60cm ,需要再次听诊,在胃窦的地方,确定导管已经接近胃窦。
步骤四: 注 气
注气(原理:容受性舒张、促进胃排空和胃蠕动)
鼻肠管先确定已经在胃内后,注入小于500ML的气体, 一般200-300ML
步骤五:过幽门是关键
当60CM的时候就过了幽门的位置,60-75CM是 幽门到十二指肠的位置,这是置管中最难的地方。
“四点听诊法”
听诊部位 剑突 右肋腹 左肋腹 脐周
导管 尖端 位置
胃(50±cm) 最强音 较弱音 较弱音 无或很弱音
十二指肠
(75±cm)
较弱音 最强音 较弱音 无或很弱音
空肠(95±cm) 较弱音 较弱音 最强音 强音或弱音
“四点听诊法”与X光确认
胃内
十二指肠
空肠上段
空肠
最强音:剑突
最强音:右肋腹
及时更换鼻肠管
记录鼻肠管的置管时间, 并及时更换鼻肠管
堵管原因分析
防止营养液堵塞
营养液使用前应充分摇匀,营养液中不得添加其他药物 充分溶解药物(尽量使用液体状药物,使用固体药物时 要 充分研磨合溶解,注意配伍禁忌,分开注射)
注入药液速度不宜过慢,力量不宜过大,一般10N(即 10Kg)力量。
03 02
误吸可导致不同程度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误吸患者发生肺炎的概率较非误吸患者高7倍 ,病死率高达35% • 严重者可导致肺损伤,并发ARDS ,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
盲插鼻肠管 →我们

02
怎么做?
2021年12月31日,中华护理学会发布文件,公布《成人鼻肠管 的留置与维护》 等3项团体标准已经通过相关审核,上述标准将

鼻肠管置入与护理

鼻肠管置入与护理
4
操作前准备
• • • • 洗手 戴口罩 准备用物 浸泡螺旋鼻肠管
5
操作(第一步:置管至胃)
• 向患者做好解释,禁食6h并吸尽口鼻分泌物 ,床头抬高>30°。 • 引导钢丝插入管道固定,测定前发际到剑 突的距离为第一标记,以此为起点在50cm 处为第二标记。 • 湿润鼻肠管头部,将鼻肠管延鼻腔壁慢慢 插入至第一标记,确定在胃内。
6
操作(第二步:置管自胃到空肠)
• 协助患者右侧卧位。 • 注入10ml/kg的气体(最多不超过500ml) • 继续将鼻肠管缓缓送至第二标记处,快速注入 20ml空气,再听诊,如无气过水声,则鼻肠 管可能已经进入十二指肠。 • 初步确定后向鼻肠管注入20ml生理盐水后抽 出引导丝,再次听诊确定,将鼻肠管固定于鼻 翼部,立即行X线腹平片检查。
管道的头端置入肠道时,通常通过引导 丝的手柄向管道内注入25~50ml生理盐水或 灭菌用水,进而避免鼻肠管阻塞。 冲洗管道后立即抽出引导钢丝,抽出过 程中前端10cm旋转缓慢撤出,最后将引导钢 丝完全取出,结束置管。 稳妥固定,做好标识。
12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密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患 者可能出现恶心甚至呕吐的情况,需防止误 吸。 2.不要再已置入体内的管道中再次插入引导 丝,以免钢丝刺破管道引起营养液泄漏。
7
判断管端的位置
听诊法:最常见的方法 胃上部 胃下部 幽门 水平部 空肠
十二指肠
8
判断管端的位置
回抽法
回抽液测试:pH>7提示为肠液(黄绿色) pH<5提示为胃液
9
判断管端的位置
真空试验法:向鼻肠管内注入约100ML空气 ,回抽小于20ML,可初步判断通过幽门
10
判断管端的位置

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解读

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解读

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中华护理学会团体
标准解读
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旨在维持患者的饮食和营养
需求,确保鼻肠管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提供了相关的指导和规范,下面将对此进行解读。

首先,成人鼻肠管的留置应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他们需要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并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

在留置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并进行适当的止痛措施。

其次,留置后的鼻肠管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护理人员应定时观察鼻肠管的位置、固定情况和皮肤情况,以及排出物的性质和量。

在清洁过程中,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或腐蚀性物质。

每次操作前后,要洗手并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及时处理鼻肠管相关的问题和并发症。

如出现鼻塞、腹胀、腹痛或排出物异常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鼻肠管位置、更换或拔除鼻肠管,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进行成人鼻肠管留置和维护时,需与患者和家属进
行有效沟通,并提供必要的教育与指导。

他们要了解患者的特殊需求和限制,尊重患者的选择和隐私,确保护理过程尽可能无痛苦和尊严。

总的来说,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是一项关键的护理工作。

中华护理学会团
体标准为护理人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其正确遵循和应用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加强团队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指南解读-鼻肠管

指南解读-鼻肠管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使用管饲营养的选择
• 推荐意见6:建议重型颅脑损伤。
THANK YOU.
指南解读-鼻肠管
前言
经鼻肠管(NIT)途径肠内营养是指放置一 条合适的喂养管至患者十二指肠或空肠内施行管 饲营养的方法。其营养治疗通路成本低,比其他 替代方法侵入性更小,经鼻肠管喂养是有胃排空 障碍或不适合胃内喂养者治疗的首选途径。
经鼻肠管肠内营养途径与经鼻胃管肠内营养途 径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① 有助于促进肠道运动,维护肠道完整性,减少菌群 易位,降低能量消耗与高代谢水平,减少胃潴留。
• 对于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临床建议采用肠内营养途 径进行营养治疗。
鼻肠管导管末端位置的确定
• 推荐意见3:建议通过X线摄片检查的方式确定导管 末端的位置,若存在X线摄片禁忌则使用超声进行定 位(证据级别:B,推荐强度:强推荐)。
危重症患者使用管饲营养与吸入性肺炎
• 推荐意见5:建议危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时使用 幽门后管饲途径(证据级别:A,推荐强度:弱推 荐)。
② 可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加速营养目标的 实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误吸风险。
鼻肠管的适应症
• 存在高误吸风险的患者 • 胃肠动力紊乱的患者 • 颅脑损伤患者 • 吞咽困难的患者
鼻肠管的禁忌症
• 上消化道出血 • 幽门水肿 • 麻痹性肠梗阻 • 应激状态 • 休克 • 肠穿孔 • 肠坏死
胃切除患者鼻肠管的选择
• 推荐意见1:鼻空肠管和空肠造口都适用于胃切除患 者,如肠内营养治疗超过4周,空肠造口的耐受性更 好(证据级别:B,推荐强度:弱推荐)。
• 推荐意见2:建议术中放置鼻空肠管或空肠造口(证 据级别:D
• ,推荐强度:弱推荐)。

鼻肠管置管ppt演示课件ppt演示课件

鼻肠管置管ppt演示课件ppt演示课件

无创 易接受
.
11
床旁鼻肠管问题
• 总成功率不高
• 常用的被动等待过幽门所需时间长
• 需反复行X线摄片鉴定
.
12
我们的希望
探讨增加床旁盲插鼻肠管成功率的方法
减少X线摄片的鉴定方法
. 13
主动置管过幽门
.
14
螺旋型鼻肠管
.
15
置管步骤
.
16
置管步骤
.
17
置管步骤
.
18
置管步骤

十二 指肠




输注时应观察病人有无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如病人不能耐受,应及时减慢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 . 40
管饲给药的五个规定
• 给药前停止EN • 冲洗喂养管 • 碾碎 • 可行时首选溶解法且不混和药物
• 每给1种药后都要冲洗
.
41
临床效果
NJT 前 能量供给目标 73% (22/30) NJT 后 6.7% (2/30)
床旁盲插鼻肠管的经验分享
.
1
高压氧舱
.
2
危重症治疗与护理
.
3
疾病分布
.
4
肠内营养的重要性
保护胃黏膜屏障 • 减少危重患者感染发生 • 降低医疗费用 • 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2011版)
. 5
肠内营养途径与方式
• 鼻胃管 (NGT)
• 鼻空肠管 (NJT)
.
36
管路维护
营养泵匀速注入
逐渐增加输注液量
防 堵管
药物性状 脉冲冲管 定期换管
. 37

2021年团体标准详解: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保养

2021年团体标准详解: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保养

2021年团体标准详解: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保养鼻肠管是医疗护理中常用的一种导管,用于肠内营养支持、药物输送、胃肠减压等治疗措施。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护理质量,本文档依据2021年团体标准,对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保养进行详解。

一、成人鼻肠管的留置1.1 准备工作在留置鼻肠管前,确保患者处于舒适、安全的姿势,并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解释和沟通,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1.2 选择合适的鼻肠管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鼻腔大小及预计留置时间选择合适的鼻肠管。

1.3 留置方法1. 清洁患者鼻腔,确保鼻腔通畅。

2. 测量鼻肠管长度,一般为患者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距离。

3. 涂抹润滑剂,轻轻将鼻肠管经鼻腔插入至咽喉部。

4. 利用患者吞咽动作,将鼻肠管送入食管,直至到达预定长度。

5. 固定鼻肠管,并记录留置时间。

二、成人鼻肠管的保养2.1 日常观察1. 观察患者有无鼻塞、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处理。

2. 观察鼻肠管有无脱落、移位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

2.2 清洁与消毒1. 每日清洁鼻腔,避免感染。

2. 定期更换鼻肠管固定胶带,保持清洁。

3. 按照医嘱进行鼻肠管的消毒,一般为每周一次。

2.3 营养与水分补充1. 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根据医嘱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2. 鼓励患者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

2.4 功能锻炼1. 指导患者进行鼻腔、咽喉部的功能锻炼,以降低鼻肠管脱落的风险。

2. 逐步增加患者活动量,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三、异常情况处理1. 若患者出现鼻塞、呼吸困难等症状,首先检查鼻肠管是否插入过深,必要时调整鼻肠管位置。

2. 若鼻肠管脱落或移位,及时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处理。

3. 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首先观察鼻肠管是否通畅,必要时进行鼻肠管冲洗。

本文档根据2021年团体标准对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保养进行了详解,希望能为医疗护理人员提供专业的参考。

鼻肠管

鼻肠管

护理注意事项
1.妥善固定,防止鼻肠管移位或滑脱,每日更换固定 贴,观察周围皮肤。 2.定期更换鼻肠管,最长42天更换一次。更换时从另 一侧鼻孔插入,标注置入时间及下次更换时间。 3.至少每4小时使用25ml温水脉冲式冲管,用纱布块 包裹胃管末端。 4.鼻肠管阻力较大时,可用碳酸氢钠注射液15ml抽吸 推注交替,(但不可浸泡)。 5.注入药物时应碾细,前后冲封管,尽量不注入家属 送的流质。 6.床头抬高30°,观察有无腹泻、腹胀、误吸等并发 症。
二、被动等待法
置管至胃,继续插管25cm,导丝撤出25cm,再完
全撤出导丝。距体外30-40cm处固定于脸颊,将留 在鼻腔外的管道保持松弛状态,胃动力正常者,812小时内自行通过幽门到达空肠,胃肠功能减弱者 可使用多番立酮,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等药物,观察 24小时。
判断方法
判断方法:腹部拍片,金标准 抽取肠液测PH值:回抽液淡黄或深黄色, PH>7 ,提示肠液,管末端过幽门。肠液回抽 困难时,可先注入少量温开水。 听气过水声:当脐周部位的气过水音强于剑 突下时,判定为导管前段通过幽门,管端在 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高调气过水声移至左 胁腹。
置管注意事项
1.插管时如阻力明显增加,不应盲目插管;如阻力
突然消失,提示管腔折返于胃中,以上情况均应退 管至50cm处重新进管,随着病人呼吸运动慢慢送管, 而不是主动用力插管。 2.拔除导丝时应轻柔,可先注入25-50ml盐水或温水 润滑。 3.同时需置入胃管者,应先置入鼻肠管,再置入胃 管。

置入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
3.置管自胃到空肠 患者取右侧半卧位,右手距鼻孔3-5cm处持鼻肠管, 随患者呼吸轻柔进管,推进力以不使着力点至鼻孔一 段管体明显弯曲为度。随着患者每次呼吸,边缓慢旋 转鼻肠管边分次进管(每次进管2-4cm,旋转45°),如 缓慢进管顺利超过75cm,多数管端已通过幽门,有一 种突破感,应继续轻柔进管。置管深度在85-95cm在十 二指肠,继续置管至110-120cm到屈氏韧带。 撤导丝,固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