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利弊

合集下载

【转】大悲寺VS少林寺,鲜明对比天壤之别

【转】大悲寺VS少林寺,鲜明对比天壤之别

【转】大悲寺VS少林寺,鲜明对比天壤之别【转】大悲寺VS少林寺,鲜明对比天壤之别(2011-07-22 09:22:36)纵然世间一比丘,不退初心证菩提。

大悲寺是大乘佛教在中国大陆唯一不设立功德箱的佛寺之一。

由一茅草棚和两位比丘起家,持比丘戒、菩萨戒,全体僧人终身不摸钱,穿百衲衣,日中一食、过午不食、头陀行、托钵乞食。

十年间共剃度比丘数百人,在此皈依三宝者数万。

行脚数十万公里,使得无数人得以亲近三宝,近闻于佛法。

(转贴)" name=image_operate_11061311091047937 alt="大悲寺VS少林寺,鲜明对比天壤之别(转贴)"src="/DownloadImg/2012/02/1216/2 1455114_2" width=480 height=312real_src="/DownloadImg/2012/02/1 216/21455114_2">(1): 少林寺禅宗祖庭终变味,万金虏尽世人心。

纵是荣华富贵僧,还是世俗贫贱心?少林寺建寺有1500余年,由禅宗祖师印度高僧达摩所确立,是大乘佛教禅宗的祖庭。

近20多年来由于电影《少林寺》而兴起,成为河南省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成为登封市的经济支柱。

(转贴)" name=image_operate_68681311091068687 alt="大悲寺VS少林寺,鲜明对比天壤之别(转贴)"src="/DownloadImg/2012/02/1216/2 1455114_3" width=338 height=450real_src="/DownloadImg/2012/02/1 216/21455114_3">(2): 大悲寺住持,妙祥僧团创建者妙祥大师!(转贴)" name=image_operate_24381311091124171 alt="大悲寺VS少林寺,鲜明对比天壤之别(转贴)"src="/DownloadImg/2012/02/1216/2 1455114_4" width=418 height=480real_src="/DownloadImg/2012/02/1 216/21455114_4">(转贴)"name=image_operate_29821311091157968 alt="大悲寺VS少林寺,鲜明对比天壤之别(转贴)"src="/DownloadImg/2012/02/1216/2 1455114_5" width=417 height=420real_src="/DownloadImg/2012/02/1 216/21455114_5">(4): 大悲寺全体僧人以及住寺的护法居士严格遵守佛制戒律,日中一食、过午不食。

一句话介绍自己的句子

一句话介绍自己的句子

一句话介绍自己的句子一句话介绍自己的句子11、我的专业是专业,特色是特色。

2.今天有人说我帅,我站在阳台上想了很久。

谁泄露了消息?3、每天从五万平方米的床上醒来却不知道要干什么。

4、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康师傅开盖再来一瓶荣誉。

5、你有困难我帮忙,我住隔壁我姓王。

6.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拥有的越少,他就越喜欢向别人炫耀。

其实我不信。

我从不承认我的能碰到地面。

7、你好,吃土少女送来问候,再见。

8、你好,叶良辰是我亲爱的。

9、在我的字典里没有“难”这个字!10、凡事多想想再下决定总是没有错的。

11.只有那些机智回应的人才能理解我的幽默。

12、我很怀旧,感情用事是我最大的致命伤。

13、放松一下,有时小缺陷反而是另一种完美。

14、在冷漠的外表下,我有一颗热情的心。

15、我就是创造时代的唯一人选!一句话介绍自己的句子21、白羊座:在我的字典里没有"难"这个字!2、金牛座:凡事想好了再做决定,总是没有错的。

3.双子座:只有那些机智回应的人才能理解我的幽默。

4、巨蟹座:念旧的我,情绪化是我最大的致命伤。

5、狮子座:你在看我吗?其实我也喜欢我自己!6、处女座:放松一下,有时小缺陷反而是另一种完美。

7、天秤座:为什么我有理智的分析能力,却又常常优柔寡断呢?8、天蝎座:在冷漠的外表下,我有一颗热情的心。

9、射手座:浪迹天涯热爱自由的我,甯愿做天空的一片云。

10、摩羯座:我的座右铭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11、水瓶座:我就是创造时代的唯一人选!12、双鱼座:如果现实是残酷的,那我宁愿活在梦里。

一句话介绍自己的句子31.车道前面肯定有路,我也拦不住。

2、女施主,请不要在贫僧面前晃悠,否则佛祖不会放过你的。

3.世界上最长的间隔不是生与死,而是从周一早上到周五下午。

4.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会先舔奥利奥了,因为这样就没人抢你了。

5、幸福其实很简单,在你最冷的时候,有人不顾自己寒冷抱着你,这就是幸福。

6.有时候觉得自己和别人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

兴南山人辟谷记-陈全林

兴南山人辟谷记-陈全林

兴南山人辟谷记-陈全林 - 写写帮文库第一篇:兴南山人辟谷记-陈全林《兴南山人辟谷记》序自 3月31日以来,我一直在辟谷,主要是为清除春节期间体内所积累的肉食浊气和生病期间的病气,打针吃药期间所积累的药气,也为激发体内的元气,增加身心的道气。

身体的确需要净化了。

说“清除打针吃药期间所积累的药气”,可能有些人不理解。

我过去在北京讲《道德经》、《阴符经》、《参同契》、《黄庭经》、《悟真篇》、《青华秘文》时,都在辟谷状态,经常是一讲九天。

可能博友中有人听过我的讲座。

那时,有位女士,经常吃药,跟我辟谷后,手的鱼际出渗出白色的药粉,有药味。

有位福建的女士,从我辟谷,告诉我,身上发出来的气味都是四环素的味道。

那时积累在体内的药物、药气,也会变成药毒。

我上月初,由于春节忙着校稿、写博文,累得上火,犯了牙病,抗菌杀毒的西药没少吃。

还有,要去龙虎上朝山,这是张道陵真人的道场,应该洁净身心而去。

辟谷是净化身心的好方法。

1992年,我的堂兄去武山水帘洞朝山,说要沐浴。

那时他跟我修道,我说:“辟谷是最好的沐浴。

”堂兄怕不能辟谷。

我说,只要下决心,朝圣的前三天,你会辟谷的。

朝圣前三天,堂兄真的辟谷了。

身心清净。

古代的道门前辈在拜山或拜师前,为了表达诚心,也会辟谷,以免身心的浊气有扰神明和师真。

我准备在今天把《辟谷道论》修订成传世著作,要在历史资料、实修境界、具体功法、辟谷利弊、真实实例方面上更进一步。

去年,点校《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的最后阶段,我辟谷20天,每天只饮水,不食用任何东西。

这样纯粹的辟谷境界,到第六天、第七天,我内视到了身体中的网脉,密密麻麻,川流不息。

我从1988年初学辟谷以来,辟谷无数次,从来没有在辟谷中内视到金色的网脉,这次不一样。

我体验了了许多中医之妙。

去年夏天,我访道甘肃,在兰州遇见修道的张士斌先生,他辟谷一百天,竟然自然炼成了抗强力打击的内功。

王安平先生的浑圆功以多年的站桩来达成这种境界,张士斌仅用了一百天达成了。

气场究竟是什么,从物理学,心理学,宗教学解释

气场究竟是什么,从物理学,心理学,宗教学解释

气场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场,能量场也是一种磁场。

而这种能量场是通过一个人的语言、行为、性格、待人接物和品德修养的外在形式来表现的。

为什么有些人让人喜欢很想去亲近?为什么有些人却让人讨厌很想远离他?那都是人的能量场在起作用!能量场高的人一定是圣贤之人,而能量场低的人一定是可怜甚至卑鄙的人!为何呢?品德决定能量,修为决定高低呀!修行真的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正襟危坐的坐禅,也非整日木纳纳的一心念佛,而是首先要活泼泼的做一个大好人,让人喜欢,让人尊敬!这样的大好人一定具有优秀的品德和深厚的学养!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也研究佛学一生,但他并不信佛,却能安然度过一生,其精忠报国,学术精湛,令人钦敬,对国家的贡献青史留名,临终安然仙逝,他老人家的儿子说,其父在最后的日子里早已对个人、国家乃至宇宙的命运和生死都已经看的很透很透了,如此百岁老人之境界,我们后人又安能知晓呢?所以,学佛修行说到底就是学习做人,学习如何与宇宙最高能量-慈悲心沟通,如此行持,无论你平时念咒不念咒,念经不念经,又怎能阻挡得住你好运永伴,霉运远离,临终往生善道呢?!感恩周氏奇门的分享!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人的磁场,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太不可思议了!——好好研究人的磁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力一样,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这种磁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你的人生,这种磁场是怎么形成的?你的观念,你的信仰,你的环境,你的朋友,你的呼吸,你吃的食物,你的欲望,你的静息与睡眠等都会影响你的磁场,这些磁场就形成你的气质,你的运气,你的命运,一个人的气质很好,外表精神,有修养,有道德,这个人的磁场就好,就会吸引好的事,吸引好的运气,相反一个人如果磁场不好,则外表没人精神,委靡不振,做事没效率,如果磁场再坏就会走霉运,不好的事情总是发生在他的身上干什么都不顺,喝口凉水把牙给塞了,放个屁把脚后跟给崩了,总之干啥啥不顺,这些都和人的磁场有关系,好的磁场吸引好的事,带来正能量,不好的磁场会吸引不好的事,会带来负能量,这些磁场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有正磁场也有负磁场,看你怎么选择,看你怎么做,那么什么能影响我们的磁场,结合我的所学,给大家归纳几点:】意念】你想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就有什么样的磁场,这也就是吸引力法则,(我前面有好多文章都在讲吸引力法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相关的文章)你的思想吸引你想要的东西,你是积极向上的思想,你的磁场就是积极向上的,你的思想是消极负面的你的磁场就是消极负面的,同时吸引消极负面的人和事,所以要加深你的正能量场,就要有积极正面的思想。

形容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的句子

形容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的句子

形容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的句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唯美句子、经典句子、励志句子、名人名言、搞笑说说、个性说说、语录大全、祝福短语、生活短句、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data, such as aesthetical sentences, classic sentences, inspirational sentences, celebrity quotes, funny words, personalized words, quotations, blessing phrases, life sentences, other data,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形容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的句子1.能领悟成功者的经验和智慧,就是自己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就是自己人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财富,所谓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你对人生的感悟经历知识技能人际才是你成功的财富。

2023年山东省高密市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山东省高密市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山东省高密市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修葺(qì) 惩罚(chéng)莅临(wèi) 深恶(wù)痛疾B.恐吓(hè) 憎恨(zèng) 狭隘(yì) 面面相觑(qù)C.丁卯(mǎo) 狡黠(xiá) 亵渎(xiè) 哗众取宠(huá)D.分享(xiáng) 诘难(jié) 塑料(suò) 载人飞船(z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斓懵懂甘之如恰墨守成规B.镶嵌脉博披荆斩棘雍容华美C.弓驽钟磬独辟蹊径相辅相成D.磅礴诙谐绿草如茵声情并茂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年味儿永远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味道,传达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B.在市场利益的驱逐下,传统文化读本泛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蒙上了面纱。

C.AR技术引入博物馆,使那些原本固定的雕塑、画作都变得活灵活现。

D.亿往昔,“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给中国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屈辱记忆。

4.下列各项对语法、修辞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粉丝”、“草根”、“纠结”、“动词”都属于名词。

B.短语“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

C.“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D.“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怀疑不仅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而且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023年励志_经典佛学禅语

2023年励志_经典佛学禅语

2023年经典佛学禅语2023年经典佛学禅语1在中国,很多人都信佛,即使不是佛教的教徒,也会耳濡目染,然后潜移默化地接受很多佛学里的人生哲学,我本人也是如此。

以下的10句话,是佛家十大经典禅语:1、一切皆为虚幻。

2、不可说。

(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怎么理解这10句经典禅语呢?以下部分是转载的内容,我觉得理解得还挺深刻的:一、一切皆为虚幻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

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

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二、不可说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

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南怀瑾名言名句南怀瑾名言名句1、这个原义也就是说,不一定这个形式就叫佛教,那个形式也是佛教。

所以你们青年们要弘法,须要一句佛话也不讲,一个佛字也不提,就能将这个道理服侍别人,就是佛法!何必要加一个「佛」字呢?那只是外衣呀!这个外衣是可以脱掉的。

2、家人有几百亿家财,能够帮子女买到个乖巧的头脑吗?做不到的!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辛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3、为什么学佛先要学作人?人道没有修好就想证果是没有可能的。

人道怎么修呢?就是修十善业道,修好了就是绿鳍的成就。

4、学佛的人所犯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表示,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中道法而有差别。

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重新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

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纯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5、永嘉禅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

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结果。

所以心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

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创造性是启发不了的;因为你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得阿耨多罗多拉三藐三菩提,不会大彻大悟。

6、以我个人的经验,执着身相的人非常多;过份着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

不仅是佛教方面这目假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教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

佛法里一句话,就是太着相。

所以藏经翻译成「身具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说是智慧的辉煌成就,不着相,相认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思。

7、在艰苦中会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

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当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

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处
一.佛教的“六和敬”能推进社会和谐
佛教“和”的思想,皆由“因缘和合”而成,认为“和”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用现代人的理解来说,即万事万物相互依存,需要和谐相处。

佛法要长久地传承下去,须依靠广大真实的信仰者,尤其需要清净和乐的僧团。

因而早在佛陀时代,僧团里就形成了“六和敬”的伦理要求。

“六和敬”,又叫“六和合”,即“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行、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其中“见和同解”、“戒和同行”与“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要求,“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外在表现。

“见和同解”指拥有共同认可的律治,“利和同均”要求社会财富公平分配,“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谐与团结。

只有思想的统一、经济待遇的均衡、佛教戒律的共同遵守,才能有和合清净的僧团出现,才会有平等、和谐、民主、自由的团结,才能负担起住持佛法的责任。

“六和敬”精神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完全相通的。

和谐社会一定是民主、法制的社会, 是行为规范的社会。

“戒和同行”体现的就是民主管理僧团的律治精神。

律治意义上的平等,对立法者、执法者、守法者同样具有法律约束意义,否则必影响到大众的团结;和谐社会必定是有着共同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理想目标的社会,“见和同解”正是追求拥有一致的团体精神或公共精神的呼吁。

一个团体或社会,虽然其成员的思想各有差异,从事不同的社会活动,但是必须有基本的伦理价值观和团体精神,才能保证团体的生命力与社会动态的稳定性。

所以,道德、宗教、人文等精神所提供的超越性价值,可以引导人们在物质利益之外寻求生活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超越个人私利的局限,认同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形成最基本的公共精神;和谐社会肯定是利益分配均衡的社会,“利和同均”实现的就是财富的公平处置。

在一个集团或社会中,必须防范人性的堕落与过于自私,必须对利益作出适当的调剂、节制。

不但如此,更要提倡布施,即慈善救济的慈悲精神,扶危济贫、互相救助,使困难、弱势群体得到帮助。

佛教的这些基本伦理道德与和谐社会的热爱集体、遵纪守法、爱心奉献、平等民主、造福人类社会等价值规范不谋而合,具有相当的一致性,有利于建立和谐安详的社会秩序,促进和维护社会安定
二、佛教伦理思想有利于人际道德和谐
(一)佛教的平等观为人际和谐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当今社会,以权凌人,巧取豪夺,贫富悬殊,不公正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而佛教则主张众生平等,因果平等,生佛平等,要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融洽共存,人与人友好相处的关系,为和谐社会中的人际和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佛教所说的“众生”包括人与一切生灵,众生平等指众生的地位是一致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当然,佛教的平等观首先体现在人与人的平等。

若世人只分善恶,不分等级,人人祛恶扬善,平等相待,天下必然太平。

佛教的因果平等,是指各人自造其因,自食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会种因不食果,也不会无因而受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所以佛教以因果平等思想教育人们弃恶从善,多做有益于社会大众的事,不做杀、盗、淫、妄等伤天害理的事,这样社会才会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由此可见,因果平等思想造就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社会中的安定有序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佛平等是指众生与佛本来平等,只要众生精进修持,去妄存真,则终有成佛的一天。

简言之,生佛平等的思想就是要众生明白要成佛先做人的道理。

有了这种佛理指导,众生就不会妄自菲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二)佛教的“报恩心”推进道德和谐
由于因缘说的存在,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无不产生自因与缘的结合,万物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

因此,对于恩的看法,相对于由长及幼的施恩观念,佛教更强调相互间的感恩与报恩。

佛教强调报“四重恩”,即报答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和三宝恩。

一个人来到世间,首先是父母的生养哺育,才能长大成人。

因此,我们要报父母恩。

有了这种观念,就会有和睦的家庭、孝顺的儿女;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来自众生之因,我们每天的工作、劳动,都是对众生的报答。

有了报众生恩的思想,才会有人与人的平等观念,才会互相关爱,共建文明的社会;报国土恩,就是要爱国,报答生养我们的国家。

对佛教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因此,三宝之恩不可不报。

从以上可以不难看出,佛教教导的报四重恩,与建设和谐社会也是一致的。

(三)佛教的善恶观促进人际和谐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善恶。

佛教从法相本性来看待善恶,认为众生都有佛性,都含有善恶因子,今生福寿是众生前世行善的结果,今生修善积德,来生才能成佛。

[⑤]佛教认为众生与佛都有善恶二性,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向善以求和谐,这是人际和谐得以实现的前提。

同时,佛教教义最高境界的核心是善,倡导扶世助化,劝善止恶。

佛教也始终强调要以善的宗教实践和修行来消除无明、摆脱贪、镇、痴等障碍,净化本心,进入至善境界。

它指明善是诸法的根本、佛的本性,将向善定为人际和谐的最高境界和修行标准,认为人际若要和谐,首先要善,即弃恶从善,这就把人们追求解脱的途径落实在
现实的修行实践中。

佛教的修行过程是向善、修善的过程,修善即止恶,强调人心的内省、自律。

人性中有向善的潜能,再利用宗教信仰使人趋善除恶,客观上走向了向善与人际和谐的伦理目标。

(四)佛教的慈悲观念有利于人际和谐
佛教提倡大慈大悲、普度一切众生,其中大慈大悲是大乘佛教最根本的伦理原则。

慈悲是佛教之根本,是佛教的特殊理念,但它与某些流派所提倡的仁爱、博爱相通又不尽相同。

慈悲是不受等级、阶级限制的,也是排除狭隘的偏私性的一种境界。

应当说,虽然孔子也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但佛教的慈悲观念、博爱精神,在思想上更具有感召力,在实践上更具有驱动力。

因为佛教的慈悲富有实践性,重视对人的关怀、对动物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怀,由此而大力从事社会福利、民间公益事业,在历史和现实社会中都发挥了滑润剂的作用,为弱势群体,为下层劳苦大众缓解了困难,减少了痛苦,带来了希望。

这种慈悲观念是偏重于祈求佛佑和请菩萨解决实际困难,提倡大公无私,助人为乐,要为救济一切众生而施善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慈悲观念是以菩萨偶像的人格化身作为载体的,将人际和谐的理念以人格典范的形式展示出来,是社会性的人际和谐的一种体现。

弊端
一、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借佛敛财现象比较严重。

佛教寺院是传承佛祖清净法脉,清净戒脉,以戒定慧三学培育继承法脉僧才的场所,是宏法、修戒、修禅的场所,是远离红尘物欲的人间净土。

体现的是一个离贪离欲的高尚道德原则。

而今,佛教寺庙圣地反成了富人游玩之地,贪僧敛钱之所。

从寺院出售门票延伸到一炷高香要数千元,甚至10万元。

四川宝光寺的头炷香拍卖到99万元。

高额的门票,昂贵的香钱,将贫苦的众生拒之寺门之外了。

俗话说“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难进来”。

过去穷人无钱进衙门讨公道时,还可以进佛寺向佛菩萨诉苦。

现在却变成了“天下寺门朝南开,有信无钱难进来”了,把穷苦人进寺烧香拜佛的这点权利也给剥夺了。

这种做法符合佛教的教义吗?二、经济因素冲击了佛教信仰。

随着佛教世俗化的不断加强,寺院也成为一个经济色彩较浓的场所,经济利益掺杂进佛教生活之中,使佛教信仰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如助长了一部分僧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加重了他们的名利心。

不少中青年出家人更多地注重个人世俗利益,集聚钱财,享受生活,淡化了修持和佛教事业心。

部分信教群众功利心比较强,受社会商品经济意识的影响,其信教倾向只是在保佑发财致富上,有功利色彩,由此也出现了不论神佛上帝,逢庙就叩头,见像就烧香的泛宗教信仰。


教的世俗化,使传统佛教面临着信仰淡化、腐败侵蚀的危机,损害了传统宗教的声誉,不利于佛教事业的发展。

和谐社会,是一切幸福的保证,是全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

但它并不是乌托邦,而是要以自己的道德,人格,并以慈悲,平等的胸怀去做而实现的。

这就为佛教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契机。

佛教的许多思想理念与和谐社会的需要高度契合,非常有利于佛教积极作用的发挥。

因此,对佛教界来说,应充分挖掘佛教中有益的思想资源,并根据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不断发展的需要,及时作出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调整和改革,努力使佛教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对党和政府的宗教工作来说,则要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依法管理,为佛教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实现“双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