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

宏观考试重点

一、名词: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经济休系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说明:GDP测度的是绘终产品的价值;GDP是一个流量概念;GDP是以市场价格来衡量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有些产品和价值无法用市场价格来衡量;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木国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强调国尺原则。

3、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即:失业率二(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X100%

以u代表失业率,则有:w=£xlOO%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可以归于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者三

L

种类型。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冇货币因素干扰的借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鬧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是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口。实际上,由丁?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技能并支付不同的工资,工人可能会离职,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來寻找一份新的更好的工作。这种由于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由于经济是动态变化的, 工作不断地产生和消火,工人也不断地加入和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为了使工人和工作相匹配,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结构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Z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不同的是,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工人试图寻找最适合他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现行工资下,劳动供给人于劳动需求。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间的差别:由丁? 经济是动态变化的,工作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工人也不断地加入和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为了使工人和工作相匹配,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结构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Z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不同的是,工人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试图寻找最适合他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现行工资下,劳动供给人于劳动需求。这些工人只能在等待可以得到的工作。

4、总产出是经济社会的全部可川基木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它衡量在一定时期內的商品与服务的总产量。要索投入总最与总产出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用总生产函数來反映。总生产函数通常用下面的形式來表示:Y=F (N,K)。

5、萨伊定律:18世纪末19 lit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否定存在生产过剩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供给能够创造出自身的需求”的观点,即所谓著名的“萨伊定律”。

6、宏观经济学把这种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正比例关系称为费雪效应。

7、乘数又称倍数,是指自发总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均衡国民收入增加与引起这种増加的自发总支出増加量Z间的比率。

8、流动性陷阱,是指利率极低时,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人,这时増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因无法降低利率而失效。

9、资本边际效率:凯恩斯贴现率或者预期利率称作资木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就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木品在使用预期内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10、准备金一存款比率:为了应付客户随时取款与结算的需要,商业银行要在所吸收的存款中留一定的准备金。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称为准备金一存款比率。

11、黏性工资:指名义工资调整的滞后性。

12、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支出和自发税收增加相同数量时,均衡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或政府税收变动的比率。

13、奥肯定律:失业率与实际产出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失业率每上升1%,实际产出下降2%。

14、庇古效应:由于实际余额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

15、基础货币:是指公众持有的现金CU与商业银行以非现金形式持有的准备金REZ和,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他是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基础。以H代表基础货币,用公式可以表示为H二CU+RE

二、简答:

1、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费雪效应的含义:银行支付给客户的利率称Z为名义利率,增加货币购买力的利率称之为实际利率。如果通货膨胀率为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显然通货

膨胀率是彩响实际利率的因索。我们用2表示名义利率,厂表示实际率,71表示通货膨胀率,三个变

量的关系是:r = l-7T可见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发的差。可以把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

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式变形为卜?示:

' …十兀上面的方程式称为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表明,名义利率是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和。它表明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都会影响名义利率。货币数量论说明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费雪方程式说明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共同决定了名义利率。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増长率提高1%引起通货膨胀率也上升1%。通过费雪方程式,通货膨胀率上升1%,名义利率同样上升1%。

2、费雪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别以及货币数量轮的内容:二十壯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费舌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式中,M为货币数最,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经济学家倾向于用经济中的总产出Y代替交易水平T。这样,交易方程式可以写为:MV=PY人们持冇货币是货币具冇延期使用的功能,出于便利和安全的考虑,人们总是将一定量的现金余额甜在手头。这种留在手头的现金余额就形成货币需求。人们手持货币的多寡取决于实际国民收入、一般价格水平以及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率,即人们为了交易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对名义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数量等于名义国民收入与交易货币需求率之乘积,即:M=kPY这就是剑桥方程式。式中,M表示名义货币需求数量,k表示对于每1元收入人们想持冇多少货币的一个参数,P表示价格水平,Y表示实际国民收入。这两个方程式的显著区别在于:费雪交易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中介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交易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以货币形式持有资产存量的角度来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3、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丄要是需求的拉动和成木的推动。根据导致通货膨胀的氐因不同,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两种类型,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它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普遍上升。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是在失业率很髙并且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上升造成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通常把引起通货膨胀的成本方面的原因归为两类,一是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另一个是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此外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曲于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即出现结构性通货膨胀。

4、古典二分法的内容及经济学意义:经济学把用货币表示的变量称Z为名义变量。经济学把用实物表示的变量称之为实际变量。经济学把经济变量分为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方法称为古典二分法。古典二分法是一种重耍的经济学观点。在货币数量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它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这就使得经济学分析理论变得简单。同时货币对实你变量的无关性称为货币中性。在长期研究中,货币中性的假设基本是正确的,这点我们在分析长期供给问题时反映的更清楚些。但在矩期中,货币中性问题并不完全准确。

5、工资刚性的出现的原因:实际工资刚性的存在,使得劳动供给大于劳动的需求,劳动市场不能调整到劳动市场岀淸的状态,结构性失业存在。导致工资刚性的原因包括?:放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以及效率工资等。

6、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的原因:在长期屮,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冇充分的时间进行调幣,总供给曲线是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通常被认为是古典的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农明,在长期中,实际产岀水平是由资本量与劳动量和可获得的技术决定的。货币工资、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对实际变量一一就业、实际产量、实际工资一一没有实质性影响。

7、阐述各种类型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取舍关系。一般给出的菲利

普斯曲线方程为:7T = 7T e-£(U-U)+ V (1)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新两兰籍经济学家A?菲利普斯用原始的菲利浦斯曲线衣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Z间交替关系。I960 年萨缪尔森和索洛用菲利普斯曲线曲线來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Z间的交替关系。菲利浦斯曲线如图9 5 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利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川为自然失业率。决策者要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Z间的权衡选择:或者以较烏的失业率來换収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或者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來换取较低的失业率。

图9-1 菲利浦斯曲线

(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1968年,美国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徳曼对菲利普斯Illi线所农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Z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质疑,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忽视了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考虑到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提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反方向的交替关系,在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是一

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乖线,通货膨胀与失业率Z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兀\\LPC

图9-2 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

(3)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失业并不取决于通货膨胀而是取决于经济中的随机冲

击。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是规则的,公众会预期到这i变动。结果,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水平的变化,对就业量和产出不会发生影响。如果发工政策的意外变化或者经济中出现需求或者供给冲击,

就业最和产出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公众将会很快了解到这种变化,从而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在短期也不会具有明显的交替关系。理性预期学派把口然失业率与理性预期结合起来,否定了短期和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率Z间存在交替关系,提出菲利浦斯曲线始终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Z间都不存在替代关系。

8、什么是托宾的q,它与投资有什么关系?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Z比,称为“q”。企业的市场价值就是这个企业的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它等于毎股的价格乘以总股数。金业的匝置成本指建造这个企业所需耍的成木。因此,q二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企业的重置成本

托宾认为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巫置成本时,q<],说明买旧的企业比建设新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冇投资;相反,当q>l时,说明新建金业比买旧金业便宜,因此会冇新投资。就是说, 当q较高时投资需求较大。

9、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的主要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上义经济学是卜| 前西方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学派。两者?的的主要分歧在于:(1)在基本假设上的分歧:前者?坚持市场出淸假设,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淸假设。(2)在解禅经济波动方而的分歧: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而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扰动方而解釋宏观经济波动。(3)在政策主张上的分歧:前者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为此试图证明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茯至是冇害的。以卢卡斯为代表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从不完全信息出发论证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新一代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不满足于此,乂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财政政策分析中,得到了财政政策也无效的命题。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存在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例如导致经济衰退),这种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來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菲充分就业持续出现,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应该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中财政政策尤其匝要。

10、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氏收入增加,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碍求而引起国尺收入减少。由此得出一个看來自相矛盾的结论:节制消费、増加储蓄会増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一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对整个经济來说却是坏事;削加消费、减少储蒂会减少个人财自,对个人來说是件坏事,但山于增加消费会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对整个经济來说却是件好厚。这就是所谓的"节俭悖论”。需要指出的是,节俭棹论发生的条件是总供给过剩,总需求不足, 均衡国民收入由总潘求单方面决定。

11、索罗剩余:这种将经济增长归因为包括技术进步在内的各种因索的影响,将经济增长率排除其他因索対经

济的贡献后的剩余量归为技术进步率的方法由罗伯特?索罗提出,因而被称为索罗剩余。

三、画图:

1、用IS-LM曲线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自动调整过程:从图可以看HITS曲线和I』曲线将坐标平而分成了四个区域:I、II、Ill和IV。这四个区域的点既不在IS曲线上,也不在LM曲线上是一些非均衡的点。

对于产品市场,区域I、II位于IS曲线的右方。因为区域I、II中任意一点的利率均高于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

相应的投资均小于产品市场均衡时的投资,所以区域I、11屮任意一点均有I〈S。同理,区域III、IV位于IS曲

线的左方,区域中任意一点均有I>S。对于货币市场,区域II、m位于LM曲线的右方。因为区域II、III中任意一点

的利率均低丁?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札I应的货币需求大丁-货币供给,所以区域II、III中任意一点均有

L>M。同理,区域I、IV位于LM曲线的左方,区域中任意一点均有13。综合以上情况, 町得出产品市场与货币

市场失衡的各种不同的组合。如图所示。失衡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只要1S曲线和LM |11|线不变,市场本身

的力量,最终会使失衡过渡到均衡。因为产品市场的火衡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 货币市场的失衡会导致利率的

变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相互作川,会使国民收入和利率不断调密,最终趋向均衡。这种产品市场和货币

市场由失衡到均衡的调整过程可以用图说明。

假定经济社会处于A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组合的失衡状态。A点所处的区域III中,对于产品帀场,投资大于储蓄,即1>S,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即L>M,存在超额货币需求。产品市场超额产品需求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用加,结果促使A点向右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需求的存在,弓I起利率上升,结果促使八点向上乖直运动。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八点将沿対角线方向向右上方移动。假立A点逐渐移动到区域II中的B点。在B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小丁?储蓄, 即I〈s,存在超额产品供给;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即L〉M,存在超额货币需求。产品市场超额产品供给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结果促使B点向左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需求的存在, 引起利率上升,结果继续促使B点向上垂直运动。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B点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左上方移动。假定B点继续移动到区域I中的C点。在C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小于储蓄,W I

的共同作用下,C点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左下方移动。假定C 点继续移动到区域IV中的D点。在D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人于储蓄,HP T>S,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L

2、滞涨是如何岀现的?20世纪70年代持续了两次重人的石汕价格冲击。未预期到的石油涨价引起使用石汕的所有产品成木提高,因而也提高了企业愿懣供给产品的价格,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这种供给冲击的直接效应就是提高了价格水平和降低了产出,经济出现衰退。这种情况称为滞胀(stagflation),因为停滞(产出下降)与通货膨胀(价格水平上升)并存。供给冲击使供给减少会导致总供给曲线左移。如图9-3所示,总供给曲线AS1和总需求曲线AD交与E1点,对应充分就业的产出Y1和价格P1,由于供给冲击使总供给曲线由AS1左移至AS2,与总需求曲线AD交与E2点,产出下降至Y2,出现失业和资源闲置,价格上升至P2,出现通货膨胀,经济社会处于滞胀状态。

m A3浜鰭;中击与致濯廉現盘

也町以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Illi线來解释滞胀现象。如图9-2,假定经济初始处Ft!然失业率水平,即图中a点,在该点通货膨胀率为0。不利的供给冲击导致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上升;政府实施拉动需求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捉高了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使公众预期通货膨胀的上升,短期菲利浦斯曲线PC0就会向右上方移动。但如果工人预期通货膨胀率高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并按照预期提高工资,则企业会人量减少雇工,失业率提髙,出现通货膨胀利失业并存的滞胀现象。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课程序号: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学院:专业: 姓名:学号: 授课教师: 提交时间:2015年1月6日 成绩:

一案例描述 201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国际财经的头条发布了一条令全球震动的新闻,美国商务部周二公布美国第三季度GDP终值为年化增长率5%,远超此前市场所做的3.9%的二次估值,成为自2003年以来经济增速最快的一个季度。此前,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4.6%,结合今次5%的增长率,美国季度GDP增长已连续两季度突破4%,创11年来最好纪录。 二原理描述和分析 GDP是什么?为什么它的变化能够震动全球?GDP的英文全称翻译成中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而这个词语代表着什么呢?书上说,它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通俗点说,就是指就是服务和商品的总值。我们举个例子,A卖了一辆车给B,B付出了10万元人民币,然后B转手卖给了C,C付出了11万人民币,此时车从不怎么需要的B手里到了迫切需要它的C手里,虽然车还是那辆车,但是车的价值增加了1万元,这是我们就有理由认为GDP增加了1万元,所以,GDP的原理是交换产生财富,财富的增加导致GDP的增加。 而一个国家的GDP到底是要如何计算的呢?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用这种方法计算GDP所要用到的公式为:行业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GDP=Σ各行业增加值。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而它所需的公式为: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利息和租金以及其他财产收入。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这种方法所运用到的公式是我们最为熟悉的:GDP=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在这三种方法里最常用的的是最后一种方法:支出法。也就是我们从书上学到的那个公式:GDP=C+I+G-NX。 三案例分析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了解了GDP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计算得出的,那么,问题来了,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归纳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 记重点(5)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供给量的长期增长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2、货币中性原理断言,货币量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近似地描述了长期中的经济行为。 3、政府可以简单地通过印发货币来为自己的一些支出付款。当国家主要依靠这种通货膨胀税时,结果就是超速通货膨胀。 4、货币中性原理的一个应用是费雪效应。根据费雪效应,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利率等量上升,因此,实际利率仍然不变。 5、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使他们变穷了,因为通货膨胀提高了他们所买东西的成本。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通货膨胀也提高了名义收入。 6、经济学家确定了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与更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性加剧,由于税规非指数化引起的税收负担的不合意变动,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性以及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任意的财富再分配。在超速通货膨胀时期,这许多成本都是巨大的,但温和通货膨胀的这些成本大小并不清楚。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一、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而不用名义GDP 答:1.真实GDP按照不变的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名义GDP按照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2.经济学家计算GDP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真实GDP衡量经济中物品 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真实GDP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二、为什么一国的GDP多是人们所希望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的例 子。 答:1.一国有高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这是因为GDP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一般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高的GDP意味着国民可以享用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2.但是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唯一重要指标。对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某些东西(如闲暇、环境 质量)并没有包括在GDP中,所以一国的GDP增加了并不意味着该国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 例如,限制污染的法律实施将减少GDP,如果减少整治污染的法律,即使GDP会高些,但是污染会使社会福利下降。又例如,地震的发生通过增加清理、维修、重建费用的增加将提高GDP,但是地震会减少社会福利的,人人避而远之。 三、用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 答:1.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2.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 的同比例变动。 3.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 源)及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 4.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 出价值(P*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上。 5.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四、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表示物价水平和收入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有一下三点: 1.庇谷的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所持有的货币量的实际价值,使他们更富裕, 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总需求增加。 2.凯恩斯的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减少了家庭购买所需的货币量,当家庭把多余的货币 用于借贷时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支出,总需求增加。 3.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导致了较低的利率水平,投资者将把资金从国 内转移到国外投资,增加了外汇市场上的本币供给,使本币贬值,真实汇率的下降增加净出口,从而增加了总需求。 五、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 a画出该经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1、凯恩斯理论,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哪些? 交易动机--交易需求预防动机--预防需求投机动机--投机需求 对利率变化最敏感的是:投机需求 2、GDP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3、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GDP是一定时期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年生产100万,只卖掉80万,所剩20万同样计入GDP.年生产100万,却卖掉120万,计入的仍是100万。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若某人花20万买了一幢旧房,包括19.8万的旧房价值和2000元的经纪人费用。只能计2000元。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4、GDP曲线 5、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支出法:GDP=C+I+G+(X-M)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增加值法:GDP=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第三产业的增加值 6、指标: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民收入:NI 个人收入: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7、I=S+(T-G) 8、GDP合>=GDP甲+GDP乙 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发生在家户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发生在企业部门。假定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这样简单的经济关系称为二部门经济。 不论需求量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2、均衡产出的概念: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消费量由可支配收入决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MPC=△c/△y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 5、利率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就低收入者而言,利率越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故利率提高会增加储蓄。就高收入者而言,利率的提高,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从而减少储蓄。 6、人民收入增加,中国股票市场的现状萎靡不振,对消费的影响? 7、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的倾向关系? 8、乘数论:投资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9、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10、四部门经济 1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c=100+0.8y d ,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 (1)求均衡收入 Y=AD=C+I+G=100+0.8y d +50+200=100+0.8(y-250+62.5)+250 Y=1000

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 案例一:国防支出与经济 数的作用。80年代前期里根执政开始,美国国防开支急剧扩张,国防预算从1979年的2710亿美元飞速增长到2010年的636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4.2%,国防建设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强的刺激作用,帮助经济走出了1981—982年的衰退,并且推动了80年代中期经济景气的形成。从1990年开始,美国加快了对国防开支的削减。到90年代中期,国防开支已经被削减到低于GDP的5%的水平。这时乘数的作用就相反了,削减国防开支导致90年代初产出增长缓慢,从飞机制造业来说,从1990年到1993年,至少损失掉170000个工作机会。 问题: 1、解释什么是政府购买乘数,并写出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2、说明乘数发生作用的机制。 案例二:货币的需求动机 业,骆明进了某国家机关,待遇很是不错,每个月可以拿7500元左右工资,可惜,遇到住房政策的改革,不能分到房子了,这是美中不足。而小欣进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对外贸易工作,它的工资和奖金加在一起,每个月大概有10000元。看来这对情侣的前途一片光明。

不过前几天,他们为了将来存钱的问题着实大吵了一架。 骆明以为现在他们刚刚大学毕业,虽然单位都不错,工资也不低,但将来用钱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要从毕业开始,除了留下平常必需的花费以及预防发生意外事件的钱外,剩下的钱要定期存入银行,不能动用,这样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又没有损失的风险。而小欣大概是受在外企的工作环境的影响,她以为,上学苦了这么多年,一直过着很节俭的日子,现在终于自己挣钱了,考虑那么多将来干什么,更何况银行利率那么低。她说发下工资以后,先要买几件名贵服装,再美美地吃上几顿,然后她还想留下一部分钱用来炒股票,等着股市形势一好,立即进入。大学时看着别人炒股票她一直很羡慕,这次自己也要试试。但骆明却认为中国股市行情太不稳定,运行不规范,所以最好不进入股市,如果一定要做,那也只能投入很少的钱。 问题: 1、根据上面两个人的争论,说明有哪些货币需求动机。 2、分析上述动机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给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案例三:蜜蜂的寓言 1929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大危机。3000多万人失业,三分之一的工厂停产,整个经济倒退回了一战前的水平。经济处于极度混乱之中,传统的经济学无法解释更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理论界纷纷进行探讨,这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则古老的寓言中得到了启示。这则寓言说:从前有一群蜜蜂,他们在一个蜂王的领导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1.什么是投资乘数?为什么有乘数效应?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量。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2.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刺激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措施:财政政策:降低税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困难群体从社保改革中得到更多关爱 3.分析投资和利率的关系? i=e-dr 投资由投资预期利润率和资本市场贷款利率决定,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动,贷款利率既定,投资与预期利润率同向变动。 4.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代表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当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会上涨,由于资本品价格上涨而被缩小了的资本边际效率被称为投资边际效率。 5.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推导? 6.IS曲线:符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 i=s)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推导: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均衡条件为:i=s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推导: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 = L= L1+L2 = ky – h r 7.什么是货币需求函数?分析货币供求和利率的关系。 L= L1+L2=ky-hro 35\36PPT 8.IS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IS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斜率。—1—C’/D 投资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i ? ki 储蓄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 ?y= ?s ? ki 政府支出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g ? kg 政府税收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y= ?T ? kt 9.LM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LM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和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K/H (1)名义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因为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 (2)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10.什么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怎样实现的? 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货币市场均衡。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书104 11.简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如何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60PPT 12.什么是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取决于那些因素? 财政政策效果指政府收支变化(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学生)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选作一题,要求逻辑思路明晰,分析透彻)案例1:利用AD-AS模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中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后的AD—AS模型分析。 案例内容提示: 中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后的AD—AS模型分析。从1996年开始,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谨慎地启动经济,以避免经济的过度衰退。然而,企业经营困难和亏损面的扩大导致大批工人下岗失业,收入减少。这种情况使无论下岗的还是仍在岗的工人都对未来收入产生不确定性预期,而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等领域改革的推进却清楚地预示着未来支出的增加。于是人们就合理地选择减少当前消费、储蓄更多的钱以备未来之需,消费需求也进一步萎缩。再加上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产品出口需求的影响,总需求曲线发生变化,总供给曲线没有发生变化。 案例2:利用“总需求”原理分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案例内容: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在多年迅速增长和极度繁荣之后经历了长期衰退。由于日本经济的长期增长以及日本企业采用终身雇佣制度等因素,日本历史上的失业率是极低的,但这次失业率却从1990年的2%上升到1998年的4%。在1990年以前的20年中,日本的工业生产翻了一番,但1998年和1990年GDP仍然一样,实际GDP停滞,有时甚至还下

降。在政府治理持续性经济衰退过程中,日本经济出现了典型的零利率、负通货的经济局面。1995年9月,为了促进经济复苏,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把贴现率降到0.5%的超低利率政策;1999年2月,中央银行为进一步减轻企业利率负担和刺激国内消费,在维持贴现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短期利率0.25%降到0.15%;同年3月份以后,日本央行大规模发行超出市场需求的货币,促使市场利率基本降到了“零”。同期,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自1999年第三季度开始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999年全年物价水平与上年持平,2000年负增长0.4%,2001年负增长0.9%。 日本为摆脱经济衰退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 案例评析: 案例3:石油危机与滞胀。(利用总供给与供给冲击、滞胀的原理) 案例内容: 中东盛产石油,却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虽中东用至全世界石油储量排在前两位的国家。依据《油气杂志》2001年的统计,沙特的石油储量占整个世界石油储量的35%,而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则为151.11亿吨,超过了美国、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总和。 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里,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一直被美孚、埃克森、壳牌等人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所垄断。从1945年起,中东各国逐渐掌握了本国的石油资源,各国经济也依靠石油逐渐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中东国家也开始利用西方对石油的依赖,将石油作为意识形态武器来使用。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GDP的核算方法 1.生产法,它是按“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价值增值之总和”的原理来核算国民收入的。用此方法和算时,各商品和劳务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全部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然后将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2.收入法,它是将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所得到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在生产中的所得相加。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 3.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 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有关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往往不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成本不变,进而价格保持不变。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 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一是货币的交易动机,指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即购买支出)而持有货币,产生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二是预防动机,指公众为了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三是货币的投机动机,指为了避免由债券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是为了在未来购买收益率高于当期的债券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 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有哪些 1.消费引起的移动。任何一个改变人们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想消费多少的时间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人们更多的消费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人们削减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投资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任何一个改变企业投资数量的时间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投资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决策者移动总需求曲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政府购买。当政府购买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4.净出口引起的移动。当净出口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变量有哪些 一、长期 1.劳动引起的移动,劳动力的增加会提高充分就业时的GDP,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劳动力减少,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资本引起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中机器、设备等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使之右移。相反,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减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减少商品与劳务供给量,使之左移。 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经济的生产取决于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和天气。新矿藏的发现使之右移,使农业减产的气候变化使之左移。 4.技术进步引起的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 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五、简答 第一8 1.国内生产总值中是否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29 答:GDP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GDP是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但最终产品价值中包括中间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从这个意义讲,中间产品的生产也纳入到GDP的核算体系中,统计实践虽然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2.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是否计入当年的GDP,为什么?29 答: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旧车一般认为不是新生产的,它的(即二手车)的价值在它是新车被售出时已经计入过GDP了。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 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29 答:不能。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CDP生产发生变化。 4.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46 答: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统计范围不同。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5.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43 答:两者都不能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购买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此不能计入GDP。 6.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53 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共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而已公司债券的利益可以看做资本这一要素提高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 7.为什么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53 答: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做是转移支付,因为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做是转移支付。 8.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43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今年选择了辅修国贸专业的课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专业中包含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我的想法是考经济类的研究生,所以我在这次课程学习中很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 首先对课程后半部分,即宏观经济学这一部分做个简单的总结。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而总体看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就是围绕国民收入,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波动,就业,价格水平,通胀,经济增长这几个方面,应为经济学本身偏理论的性质,我们主要研究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和其他学科一样,一直进行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及对于理科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逻辑关系。 具体的课程内容基本围绕国民收入展开,国民收入的构成,关系,及国民收入的决定,表明利率及收入关系的经典模型,IS-LM曲线,进一步对国民收入中各个关系诸如投资、利率、货币供给需求、消费储蓄等的探究,继而讲了国家调节国民收入的方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部分也是比较联系当下实际的一个内容,通过原理的学习,我们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也看的更透彻了;课程中也对国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理论的分析,就业和通胀,物价,以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问题。 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在我身上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国家出台的政策的认识上了一个层次。我从开始关注经济方面的信息大概是今年夏天开始,经历了我们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信贷紧缩,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我从经济盲开始看政府出台的政策到现在可以根据政策分析政府的动机,分析他的最终目的,不再是通过看网友的评论才能看出端倪。 对我来说每个问题都和我有很大的关系,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不需多言,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引起的,供大于求则会引起货币在国内的贬值,而名义货币的增多导致了价格指数的上升,同量的货币的购买力很快的下降,其中首先领跑CPI的就是关乎民生的吃穿,让我们这些无产阶级一度生活拮据,根据国家的调整,比如对农牧产品的限价调控,CPI明显回落,但回落带来的改善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另外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等,这俩点都使得银行银根紧缩,贷款减少,投资也减少,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货币需求量下降,抑制了通货膨胀。 另外一个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资金链紧张,我的家乡就是老师课中提到的鄂尔多斯,这个地方的关键词基本上有暴富,高利贷,煤矿,稀土,房地产,鬼城等几个。鄂尔多斯的崛起简单的说就是能源的崛起带动高利贷房地产的崛起,很多人富起来的原因无非四个:煤矿,高利贷,炒房,征地。不夸张的说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放高利贷,高利贷是这里最大的金融项目,曾经有人问我最好的投资手段是什么,在这里就是高利贷,回报比所有金融项目都大且稳妥,但这次温州出问题加上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导致鄂尔多斯的资金链紧张,有的地方说这里的资金链断裂,只能说单纯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因为很多企业都是能源产业与房地产等产业组合存在,所以具体来说鄂尔多斯和温州还有本质的区别。这次政策主要是房地产调控,这个我认为基本属于计划经济,和经济原理没有很大的联系。针对鄂尔多斯的这种特殊现象当地出现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为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有改善,但不大。 政府对这几个大量存在民间贷款的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一项是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产业进行投资补贴,这一政策极大的刺激了这些产业的发展,缓解了资金问题,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我对宏观经济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只是大致有个方向,有很多现象还是解释不了,而且在良好的制度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我们国家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是体制的改革,但在这次经济大波动中经济的重要性已经崭露头角,也有可能这次波动带来很多现象可以产生新的理论,比如我们国家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些问题等等,未来

宏观经济学案例集锦

《宏观经济学》案例 导论 案例1:绿色GDP 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有其自然环境脆弱、气候异常的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人为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和粗放型资源开发方式导致的。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实现的。 绿色GDP 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素那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 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财富总量。 资料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问题:1.什么是GDP?什么是绿色GDP? 2.绿色GDP如何核算? 3.GDP指标存在哪些缺陷? 案例2:缘何中国高增长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经过二十余年百分之十左右的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而中国从一九七八年开始,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到现在却只达到了小康初级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国家统计局某权威人士(2004)认为:首先,经济结构、运行模式、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如优胜劣汰机制没有建立,大量资源由低效率企业支配。其次,企业追求自我循环,消耗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再次,经济增长速度高,库存也很高。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里,未转化为实际财富。 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以下一些偏向需要纠正: ——为了追求增量财富,破坏大量存量财富。一个典型的个案是大量拆除旧城区,创造新城区。今年挖,明天填;明天填,后天挖。创造百分之一的GDP,却消耗了百分之二的存量财富。 ——未明确创造财富的主体是政府,还是民间。过去过多地看重政府、国有经济,没有运用市场、民间的力量,效率较低。例如,国有金融一统天下,未建立多元的金融体系,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只注重财富创造,未注重财富分配。分配关系未理顺,市场体系下的分配方式不尽合理,严重挫伤了各方的积极性。从二000年起,中国的基尼系数开始超过零点四的国际警戒线。

宏观经济学重点整理(吐血啊)

1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的有关总量指标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得 到充分利用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基 本平衡。 产生:亚当· 斯密,1776 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 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 1936 年(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 发展( 40 年代— 60 年代):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索洛、托宾,微观、宏观二者可以结合;新剑桥学派, 罗宾逊夫人、斯拉法,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 变革时期( 70 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2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 值的总和。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名义的 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 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 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 GDP)× 100% 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 GDP;现实的GDP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 ,而且无膨胀; 潜在 GDP> 现实 GDP 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 GDP =现实 GDP 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 潜在 GDP < 现实 GDP 时,经济膨胀。潜在的GDP- 现实的 GDP=GDP 缺口。 GDP 的计算。 支出法: GDP=C (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服务支出)+I (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金融投资不算) +G (政府转移支付不算)+NX (出口 -进口) 收入法: GDP= 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 NDP (国内生产净值)=GDP- 折旧 NI (狭义的国民收入)=NDP- 间接税 +政府补贴 =工资收入 +净利息收入 +租金收入 +利润 +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 PI(个人收入) =NI- 公司利润 -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股息(股东红利) 或者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C+S+ 居民支付的利息=PI- 个人所得税 - 非税性支付 两部门经济:居民+企业;三部门:居民+企业 +政府;四部门:居民+企业 +政府 +进出口。 GDP 恒等式:C+I+G+NX=GDP=C+S(储蓄: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统计误差)+T (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投资与储存恒等式,总原则:收入=支出 两部门: I=S 三部门: I+G = S+T→ I = S+(T - G)即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 四部门: I+NX=S+ ( T-G)即私人国内总投资+对外净投资 =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 练习:资本消耗补——356.4雇员酬金——1866.6企业利息支付—264.9间接税——266.3个人 租金收入—— 34.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8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9 个人所得税——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政府的转移支付——374.5 个人消费支出——1991.9 计算: 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 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 ( 1) NI=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6+264.9+34.1+164.8+120.8=2451.2 (2)国民生产净值 =NI+ 间接税 =2451.2+266.3=2717.5 (3) GDP=NDP+ 折旧 =2717.5+356.4=3073.9 (4) PI=NI -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付的利息+消费者支付的利息+股息 =2451.2- 164.8- 253.9+374.5+105.1+64.4+66.4 =2642.9 ( 5) DPI=PI -个人所得税 =2642.9- 402.1=2240.8 ( 6)个人储蓄 =DPI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240.8-1991.9-64.4=18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