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中实际利率法的采用与简便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准则中实际利率法的采用与简便算法

作者:袁小明,李文辉出处:《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更新时间:2008年02月28日一、实际利率法在新准则中的采用

在《企业会计制度》下可能需要采用实际利率法的地方仅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取得或发行债券之后对溢折价进行摊销,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或直线法;二是在融资租赁业务中,承租人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或出租人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既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接法或年数总和法。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需要采用实际利率法的地方宽多了,而且是由原来的选择采用改成了应当采用,现归纳如下:

固定资产准则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即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按实际利率法分摊,分摊率就是计算现值时的折现率。分摊时按照借款费用准则应予资本化的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不予资本化的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财务费用。

收入准则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通常为3 年以上),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

借款费用准则规定,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该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或计入当期损益的辅助费用的发生额,是指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按照实际利率法所确定的金融负债交易费用对每期利息费用的调整额。实际上辅助费用与溢折价的摊销方法是一致的,可以一并摊销。

租赁准则规定,无论是未确认融资费用还是未实现融资收益都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在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入账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即分摊率理所当然就是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所使用的折现率。在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情况下,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金融负债(不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负债;没有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将以低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所谓摊余成本,就是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⑴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⑵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⑶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实际上前面各项准则中提到的实际利率法都是在遵循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规定,因为上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中的长期应付款、收入准则中的长期应收款、租赁准则中的长期应收款和长期应付款以及借款费用准则中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都是应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二、内插法的简便算法与理解

实际利率法的广泛运用大大增加了计算的难度,难就难在如何算出实际利率(或称分摊率、分配率、折现率),笔者写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向大家推介一个可以直接计算实际利率的公式。

内插法的原理,就是利率变动与净现值变动会大致同步并且利率越小,折现值越大,净现值也越大。因此需要找出一个较小的利率i1使得以此利率求得的折现值p1大于初始计量金额p,此时的净现值为正;然后再找一个较大的利率i2使得以此利率求得的折现值p2小于初始计量金额p,此时的净现值为负;实际利率i应当介于i1和i2之间,它的净现值为零,则实际利率i应满足以下等式:(p1-p)/(p1-p2)=(i1-i)/(i1-i2)。通过数学求解,可以推导出实际利率i=i1+(p1-p)/(p1-p2)×(i2-i1)它所表达出来的数学含义就是:如果把每一个利率所对应的净现值看成是一条数轴上的点,那么实际利率i对应的净现值零就应该是该数轴上的原点,i1所对应的净现值是该数轴上的B点,i2所对应的净现值是该数轴上的A点。(p1-p)/(p1-p2)表示原点到B点的距离占A点到B点距离的比例,(i2-i1)表示A点到B点所对应的利差。实际利率i就是在较小利率i1的基础上加上原点到B点的距离占A点到B点距离的比例乘以A点到B点所对应的利差。其中原点到B点的距离就是B点的净现值,A点到B点距离就是AB两点净现值的绝对值之和。应当说明的是:i1到i2之间的利差越小,求得的实际利率会越精确;反之,i1到i2之间的利差越大,求得的实际利率误差会越大,这本身就是插值法的缺陷,并非是简便算法所致。

【例】某企业为购建一项固定资产,专门于2007年1月1日以28,983,960元的价格(当时市场利率为7%)发行面值30,000,000元,票面利率6%,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利息,到期还本的4年期债券,并按面值1%支付承销人手续费。固定资产2007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行时的分录为借:银行存款28,683,96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316,040贷:应付债券——面值30,000,000本题既有折价1,016,040元,又有发行费用300,000元,实际收到的款项只有28,683,960元(即p=28,983,960),发行债券的实际利率不是发行时的市场利率7%,实际利率i应满足以下等式:30,000,000×6%×(P/A,i,4)+30,000,000×(P/F,i,4)=28,683,960。由题中已知条件就可将i 1定为7 % ,此时的p 1也就是28,983,960元,净现值为300,000元;i2应当比7%大,当i2=8%时,经查表可知p2=28,011,780元,净现值为-672,180元。直接应用上面的公式即可求得实际利率i = 7 % +(28,983,960-28,683,960)/(28,983,960-28,011,780)×(8 % - 7 % )= 7 . 3 1 % ,或i = 7 % + 3 0 0 , 0 0 0 /(300,000+672,180)×(8%-7%)=7.31%

三、分摊或分配在实务中的可行做法

在实务中,在计算出实际利率以后,对于溢折价、辅助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等的分摊或分配可以有以下两种做法:

1.编制摊销计算表或分配表,然后每期按照事先编制好的摊销计算表或分配表做出相应的账务处理。上例的折价、辅助费用摊销计算表编制如下:根据上面的摊销计算表直接编制最后一年的分录如下(其它年份略)借:财务费用2,158,973.91贷:应付利息1,800,00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58,973.91借:应付利息1,800,000应付债券—面值30,000,000贷:银行存款31,800,000

2.不事先编制摊销计算表或分配表,而是每期在进行账务处理时,首先查询期初摊余成本,然后根据期初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的乘积得出本期应确认的利息费用或融资收益,最后根据本期应确认的利息费用或融资收益与应付或应收的利息或租金之间的差额调增或调减期初摊余成本,经过调整后的摊余成本即为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下期据以计算应确认的利息费用或融资收益的期初摊余成本。调整的方向:折价、辅助费用的摊销应调增期末摊余成本;溢价、未确认融资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或分配应调减期末摊余成本。比如上例应付债券2008年的期初摊余成本为28,980,757.48元,实际利率为7.31%,则2008年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金额就是2,118,493.37元(28,980,757.48×7.31%),本期应摊销的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